温室气体解决方案(6篇)

来源:网络

温室气体解决方案篇1

“零碳”的另一层涵义是通过一些活动中和碳排放,比如植树、实施碳封存技术、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或购买碳汇等。

提到煤电、石油等化石能源,我们大家都有感受,那就是亲眼见到化石能源的价格在高歌猛进、一路狂涨。那究竟涨得有多快呢?我们以石油为例。

石油从2000年10.39美元/桶涨到2009年172.37美元/桶。过去十年,国际化石能源价格上涨超过十倍。按照现有速度,未来五年石油价格将上涨五倍。到那时,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我们有很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很好的高架桥,但到那时可能很多白领没有足够的钱去买燃油来驱动自己的汽车。

我们有非常好的建筑、非常美丽的城市,但到那时可能没有足够的能源去点亮这个美丽的城市。

我们有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高铁,有不断扩张的一流交通设施,但由于能源价格的增长,火车票、飞机票却越来越贵价格越来越高……。

我们人类社会中75%的能源消耗来自于现有的城市模型。现在城市离开化石能源就无法正常运转。这种城市趋势还在不断加剧。而我们中国目前只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化人口还将不断增加。但是全世界能源资源是有限的。这种能源资源消耗方式再有30年时间将耗尽世界上所有的化石能源。

所以,我们的城市需要转型。

我们先来看这个传统的城市模型。

消耗化石能源,通过燃烧,变为电力和二氧化碳输入城市,输出的是热岛效应和全球变暖;输入清洁的自来水,输出的是大量污水;输入大量食品、资源,输出的是大量垃圾和环境污染。资源能源终将消耗完毕,堆满垃圾,不可持续发展。不断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使得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恶劣天气增加……。

零碳中心希望探索一个新的城市模型:城市能够收集自然界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光能、水源热能和生物能等,收集自然界的雨水和自然水体,并且净化成为可以正常使用的水源,收集废弃的垃圾和废物,输出电能、热能和肥料,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且,我们也在探索,为低碳城市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它包括:低碳设计和建造解决方案;低碳财务解决方案;低碳运营方案;低碳计量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这些,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中国。

低碳设计和建造解决方案

那么,这种未来的低碳城市模型离我们的生活远吗?

其实十年前,英国就已经建成了这么一个小区,叫贝丁顿小区。自去年7月2日起,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由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小萌,对英国贝丁顿小区和取自贝丁顿小区建造的上海世博会伦敦案例零碳馆之零碳原理进行了连续报道和详尽的介绍。

零碳馆是中国第一个零温室气体排放的建筑。它主要利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集热器提供室内用电及热水。零碳馆的设计原理是为了最大化的减少高效建筑内供冷和供热的需求。零碳技术包含超级保温、蓄热体、太阳能、风和地下水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运用。它将全球节能减排的技术在这里集中做了呈现。

大家看到的这张图,清晰展示了零碳馆集成十几项零碳技术、综合使用、最终达成了零碳的原理。

上海世博零碳馆是一个展示型的建筑。我们普通建筑能实现零碳吗?

能!这是5年前我们与万科合作,做的中国第一个零碳住宅建筑。

原有建筑可以改造成零碳建筑吗?

能!这是我们和万科地产于5年前通过对于原有建筑的改造,形成的一个节能型建筑的典范。

大型建筑可以实现零碳吗?

也能!这是我们与中科院合作的一个项目。一万平米。项目正在进行中。

我们讲零碳建筑,针对的是一个建筑。我们能否在一个区域层面实现低碳呢?这方面我们已经在中国实践了很多区域性的低碳规划了。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海南的博鳌二期,25平方公里乐岛的低碳区域规划。

这是一个鸟瞰图。中间是万泉河。这里没有工业,全是农林业、旅游业等。我们利用风能、太阳能来提供所有能源,通过林牧业循环、旅游业循环等来达到交通、产品、能源、废弃物的一个循环利用,实现区域低碳目标。

这是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某区配套的一个新规划。

我们将城市的功能、要素进行技术上的整合:能源、建筑、废弃物(含污水、垃圾的处理)和农林业、植物及景观等进行一个循环的整合,最终达到一个低碳运行的模式。

低碳财务解决方案

低碳如何为城市带来效益呢?

这是来自上海工商业的电价预测表。大家从表中可以看到从2004年至2011年实际电价与未来上涨的趋势,也可以看到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实际价格与未来下降的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不用多久,持续上涨的化石能源之电价价格必将高过太阳能价格。

所以,低碳系统与技术的运用是构建低碳城市的必由之路。

但是,复杂的低碳系统与技术的使用,采用传统的推广方式进行全面的推广运用,使人们感到困难重重。

这是零碳中心的推广模式。

零碳中心将低碳技术分解为:为项目带来增值、为投资者带来收益、为使用者带来收益三大块,通过专业管理使得低碳带来更好的投资效益和运营表现。

现在看看在替代式太阳能和热能供应方面,零碳中心能为你带来什么。

我们和浙江一家著名的新能源供应商实施的合作,能够为零碳联盟的客户提供1.1元/度的20年太阳能锁定电价。这将确保住户的能源安全,为用户省49%的电价。

我们和广东一家著名太阳能热水和空气源热泵供应商的合作,能够为零碳联盟的客户提供2元/次的洗澡热水供给系统。用户费用省52%。

我们和湖南一家著名地源热泵-毛细管系统供应商的合作,能够为零碳联盟的客户提供0.5元/平米日的冷水供给系统。用户费用省25%。

我们和广东一家著名垃圾分类和生物质降解供应商的合作,能够为零碳联盟的客户提供50元/吨的生物垃圾处理,并且提供热水和沼气。用户费用省65%。

替代式中水和雨水供应方面,我们和江苏一家著名雨水收集及中水系统供应商的合作,能够为零碳联盟的客户提供70%水价的景观用水和冲厕用水。用户费用省30%。

我们零碳联盟的阵容还在不断壮大。皇明太阳能就是我们零碳联盟的成员之一。

2010年5月22日零碳联盟于上海市世博会零碳馆了《零碳联盟宣言》:“我们郑重承诺:以共建绿色家园为目标,积极发掘新型环保能源,努力搭建零碳产品平台,支持零碳技术,积极引导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建绿色家园。”

低碳运营解决方案

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生命力》报告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已经超出了地球生态承载力的50%,也就是说我们需要1.5个地球来支撑现在的方式生活。到2030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将出现衰退,除非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减少使用地球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报告指出过去30年自然世界已有超过1/3的资源被人类毁坏,地球指数降低了35%。这30年里,人类所消耗的资源足足增加了1倍,并且继续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

所以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人们如何利用一个地球的资源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为了实现一个地球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改变日常生活方式中的默认习惯,而趋向于更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各方伙伴共同合作营造有吸引力的、广为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家园。

低碳计量解决方案

那么,“零碳”、“低碳”――有没有标准呢?

“节能就是低碳”、“绿色就是低碳”――对吗?

毫无疑问,节能肯定比不节能低碳;绿色肯定比非绿色低碳!

但是,这个“节能”和那个“绿色”,分别降低了多少温室气体排放呢?谁降低得更多呢?

要降多少,才能称之为“低碳城市”、“低碳建筑”、“低碳产品”呢?

还有,节能80%等于减碳80%吗?……

所以,是否“零碳”,是否“低碳”,一定要进行碳计量。而碳计量,是需要标准的!

这幅图是“零碳和低碳:碳计量执行的标准&使用的方法学”。

基于组织的碳计量执行ISO14064-1:2006;基于产品的碳计量执行ISO/CD14067&参考PAS2050:2008,包括《ISO14040:2006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和《ISO14044:2006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对于基于组织的碳计量和基于产品的碳计量,我们的客户最终都会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查证确认项目的碳计量结果。

关于低碳城市和零碳/低碳建筑的碳计量,目前没有国际和国家标准。我们依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依据国际认可的方法学,参考ISO14064-2:2006和CDM方法学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学。这个方法学计量的结果是否可信呢?

2010年8月,零碳中心与上海市环科院、同济大学联合承担了上海市科委关于“低碳世博”的研究课题―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跟踪评估研究。零碳中心承担其中一轴(世博轴)四馆(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文化中心)的碳盘查。这是中国首次基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的碳盘查。此项目已于2011年1月获得科技部万钢部长颁发的世博科技先进集体奖。

住建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多方单位对这种方法学进行了评价,住建部孙克放总工签署的评审结论“本评价方法科学严谨,并具有实用性。填补了中国建筑领域中的空白。”

我国第一个产品碳标签由零碳中心于2010年4月23日在国家商标总局备案注册。实施产品碳标签有如下好处。

对于企业和制造商:识别产品链中的减排机会;执行以持续改进为目的的度量及进行目标产品区分;供应链的结合及更好的碳披露,以及面对全球化的采购可以提高在供应链中相对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可以用于证明和确认他们在温室气体管理和减排方面做出的努力。

对于消费者:可为消费者提供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可靠信息;可引导他们做出更加有利于环境的产品选择。

目前发达国家非常积极,正在制定温室气体方面新的“游戏规则”,如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以及酝酿中的“碳标签”。这些都极有可能成为新的绿色贸易壁垒。中国是产品出口大国,又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未雨绸缪。

英国的产品碳标识最早于2007年3月推出。在去年,英国的碳标识已经应用到超过100种产品,包括:食品(果汁、土豆片)、服装(T恤)、玩具(非电动)、生活用品(洗发水、洗涤剂、灯泡)、服务(网上银行账户)等。

以下是日本的碳标识、碳标签。它明示了产品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全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所占比例。

这是韩国的产品碳标签以及应用中的两种具体含义。

中国的碳标签呢?

这是英国、中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产品碳标签对比图。

中国大陆的产品碳标签,即零碳中心于2010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备案注册的零碳商标暨产品碳标签。

温室气体解决方案篇2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数字实验;义务教育;案例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8-0072-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8.026

义务教育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与策略。学习方式的转型是研究性课程的背景;学习生命的回归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取向;学习自由的追求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想境界。

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知识、思维、技能、能力、态度、情感等全方位的发展,构建一种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将DIS实验技术引入研究性学习,不但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可以解决部分传统方法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将问题的研究更深入,认识更全面,感触更深。

案例:探究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问题的提出]

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P40拓展视野: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虽是放在拓展视野部分,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现代公民,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所以我们应该低碳。那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究竟如何,学生只是理论上的了解,没有直观的认识。所以低碳只是嘴上说说,没有引起思想和行动上的重视。通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和研究,让学生切实感受认识到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引起真正的重视。

[文献研究]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进行资料查找,求证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得出的信息如下:

(1)空气主要是N2、O2,以及少量稀有气体、CO2、水蒸气等组成,它们会不同程度地吸收太阳光辐射及地面长波辐射而升温,造成大气温室效应。大气的各成分吸收热量的能力不同,因而温室效应的强度与大气各成分含量有关,大气气温随各成分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2)温室效应的研究大多讨论CO2及其浓度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国内研究表明,在相同太阳光辐射及地面长波辐射的条件下,空气及其主要气体的平均温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O2>空气>N2>O2,CO2对大气的温室效应强度的贡献最大。

学生由此初步得出结论:在空气的组成气体中,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其对大气的温室效应强度的贡献最大。

[实验论证]

根据探究目标:探究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经过讨论,利用我校数字实验仪器,设计如下探究思路:控制其他条件,利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含不同浓度二氧化碳气体的空气在室外太阳光照射下的温度变化,比较得出大气的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

根据探究思路,学生进行了探究,具体如下:

探究仪器及试剂:朗威DISLab6.0数据采集器、温度传感器、计算机、250mL锥形瓶、启普发生器、水槽、导管、盐酸、大理石

探究操作过程:

(1)校正温度传感器,将8根温度传感器分别置于同一温度下装有同一自来水的8个烧杯中,测量8者的灵敏度,当测得的温度读数基本无偏差时,以保证本次探究的条件的平行性。

(2)取八个250mL的干燥的锥形瓶,分别向其中注入0mL、5mL、10mL、15mL、20mL、25mL、50mL、75mL的水,用塞子塞进瓶口,利用排水法收集不同体积的二氧化碳,得到8瓶不同含不同浓度二氧化碳的空气。

(3)将8个锥形瓶放在室外太阳光下,不相互遮挡(同一地点,相同太阳光强度),连接好装置,如图1。

(4)打开DISLabV6.0实验软件系统,点击“通用软件”,系统自动识别所接入的传感器,并显示当前温度值,点击实验软件上方的“计算表格”图标,选择“自动记录”栏内间隔为10s,测30min钟后停止采集。

(5)对测量结束后的数据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求温度平均值如表1。

数据记录:

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二氧化碳的浓度越大,平均气温越高。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气温不断升高,温室效应增强。所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引入,对我们的研究性学习也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和促进,它使我们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表面和简单的了解,而是更加深入到现象背后的问题,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例如本实验将概念化的“温室效应”直观化,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就是很好的一个尝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综合实践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温室气体解决方案篇3

内容提要: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走上法制化轨道。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本文分析了近期主要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动向,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突出能源对发展的硬约束是立法的核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应获得公众广泛支持等。

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发展非化石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主要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和量化减排目标。为履行国际义务,主要发达国家陆续通过立法和行政命令确认本国的排放控制目标,实施以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发展非化石能源等为主要途径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并辅之以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等市场机制,以期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在哥本哈根召开前后,主要发达国家基于国际谈判策略和国内发展的需求,在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方面出现了一些重要动向。分析研究这些动向的内容、背景及其战略意图,对我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美国气候变化立法艰难前行

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这是气候变化立法首次在美国国会全院大会获得通过。但随后,与之匹配的参议院立法进程进展缓慢:2009年11月,参议员克里将《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就业与美国能源法案》提交全院大会讨论未果,2010年5月,克里与参议员李伯曼联合提出了《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讨论草案)》作为新的立法版本,使得本届国会的气候变化立法进程又前进了一步。

1.1《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简介

法案的立法目的是保障美国的能源安全与独立,促进国内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就业。内容包括七大部分:(1)促进国内清洁能源发展;(2)减少温室气体污染;(3)消费者保护条款;(4)保护和增加就业;(5)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6)防止气候变化侵害,即适应气候变化项目;(7)预算条款。

国内能源发展突出核能、海上油气开发、煤清洁利用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法案要求政府支持核能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核电项目担保贷款、投资赋税优惠,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对海上油气开发的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赋予沿海各州否决在本州海岸线120km以内开发油气资源的权力;对燃煤电厂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做出规定,要求政府每年提供不少于20亿美元支持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运营;支持开展农村节能项目和州立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能效项目;加强与发展电动汽车相适应的基础设施,要求各州和大都会区提出交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计划;建立清洁能源技术基金支持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以确保美国在先进能源技术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

实施全国“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以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法案要求自2013年起实施全国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主要管制年排放温室气体大于等于2.5万t二氧化碳当量的实体。要求受管制的排放实体,年排放量不得超过其拥有的排放许可量和各种合规减排项目产生的碳信用量。美国国内的排放许可、碳信用以及法案规定的部分外国排放许可和碳信用可在美国市场进行交易。电力部门将于2013年起受管制,而制造业将从2016年起。交通部门实施类似于“排放税”的制度。

作为与众议院2009年6月通过的《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相匹配的参议院版本,本法案对排放许可的分配进行了调整,突出了对纳税人能源消费权益的保护,对维护碳市场稳定进行了更多规定,并提出更加严格的“碳关税”条款。

1.2立法前景不容乐观

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对《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的支持,但参议员在气候变化立法问题上的分歧仍然十分明显。法案在2010年年底时如果尚未经参议院通过,并经两院协商一致,则将因本届国会任期届满而被废除。但在为时不多的本届国会任期中,《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如果要得到参议院立法表决通过,必须通过终结辩论程序,方能提前提交大会进行立法表决。就目前参议院席位看,力推气候变化立法的民主党难以获得通过终结辩论所需的60票支持。同时由于国内民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减弱和怀疑上升,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进程迟缓,加之2010年年底有32位参议员面临换届,因此,预计参议院在换届选举前对气候变化立法的态度将趋于保守。而民调普遍显示,共和党将在本次换届选举中胜过民主党,因此,一旦本届参议院未能通过《2010年美国能源法案》,以后一段时间内美国将很难进行气候变化立法。

2日本提出原则性的立法方案

2010年3月12日,日本内阁提出《地球温暖化对策基本法案》,提交国会审议。但伴随日本政坛变动,其立法前景也出现变数。

2.1法案对日本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原则性规定

《地球温暖化对策基本法案》立法目的是在减排温室气体、降低温室效应对地球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同时,通过尽可能降低能源供给对化石燃料的依存程度、率先促进能源供求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确保经济发展、稳定就业、能源供给和保护地球环境、保护当前及未来国民健康生活。

法案要求全国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下降25%,但这将建立在全球达成公平减排协议的基础上;2050年比1990年下降80%,但这将建立在全球达成2050年减排50%的协议基础上。

法案责成环境大臣在征求民意的基础止确定行动计划,并由内阁会议决定。其中,要求实施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税制“绿色化”改革、可再生能源电力定价,全额调配制度,促进核电发展,提高能效,促进教育、研发等。

2.2法案的立足点

与美国法案类似,日本法案也将产业部门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的质量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基础。由于日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美国的48%,欧盟27国的60%,已经属于能源消费经济性很高的国家,因此日本工业界对法案提出的减排目标表示怀疑。例如丰田公司认为在2022年以前难以实现绿色技术的突破,因此对实施类似于欧洲的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表示担心。为此,日本环境大臣表示,日本实现上述目标将更多地考虑居民居住部门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例如采取安装双层玻璃、集中供热、节能灯、太阳能电池,以及鼓励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等措施,而不是仅仅限制工业部门的排放。

法案明确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必须同与能源有关的措施相协同,要求通过普及能源利用效率高的设备和节能建材、加强建筑节能、提高交通效率、促进提高能效的智能化等节能和提高能效措施,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措施,同时通过加强相关技术创新,实现减排目标。

立足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法案中除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外,对中期和长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均设立了生效条件,即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形势相协调。同时,法案要求政府努力促成国际社会达成上述附加条件中的规定,这与美国法案要求政府促成全球平等减排的目标一致。

3澳大利亚转向能源利用专项立法

2010年4月27日,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宣布,由于难以在国会获得足够的支持票数,以及考虑到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程的迟缓,政府决定暂缓将《碳污染减排计划法案》提交国会审议。但同时,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目标法》修订和《建筑能效标识法》立法将被提上议事日程。

3.1搁置单纯减排温室气体的《碳污染减排计划法案》

《碳污染减排计划法案》旨在通过建立排放限额与排放许可交易制度,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法案主要内容包括:确立国家排放限额,规定澳大利亚排放许可和其他可采用的排放许可与减排量,建立澳大利亚国家排放许可登记簿,规定受管制排放实体及其法律义务,对能源密集型和受外贸冲击型企业实施补助,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核查、信息披露和公告,防止欺诈等。与美国和日本的法案不同,澳大利亚法案是完全旨在减排温室气体:履行国际义务的法案,没有提出对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支持。

法案曾于2009年6月4日通过众议院三读审议后,提交参议院审议,但分别于2009年8月13日和12月2日两度被参议院否决。在进行重大调整后,工党再度向国会提交了该法案,并且于2010年2月11日顺利通过了众议院的三读审议,但参议院仍未通过该法案。陆克文表示,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前(即2012年以前)不再提交国会讨论《碳污染减排计划法案》,除非美国、印度等国的减排政策与行动更加明确。

3.2力推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专项法

尽管单纯减排温室气体的立法进程受阻,但澳大利亚积极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专项法,以实现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近期先后于2010年2月26日和3月18日提出了修订《可再生能源目标法》和制定《建筑能效标识法》。

为确保实现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20%的目标,澳大利亚政府将《可再生能源目标法》拆分为《小规模可再生能源计划法》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目标法》,并进行修订,以促进澳大利亚不同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原《可再生能源目标法》于2001年4月1日通过,设定了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9500gwh的目标。根据新的目标,预计2022年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需达到4.5万gwh。为此,《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目标法》规定了2011-2022年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到2022年须达到4.1万gwh。同时,《小规模可再生能源计划法》将对小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等,提供补贴,其额度为每1单位“可再生能源信用”(相当于发电1mwh)补贴40澳元,并且不设上限,以辅助实现国家目标。

《建筑能效标识法》旨在建立国家大型商业建筑的建筑能效标识制度,要求面积大于2000m2的大型商业建筑在交付、销售、出租、转租和进行相应广告时,提供建筑能效标识,以促进开发商和运营商采用有效的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近期澳大利亚政府还就修订建筑能耗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拟于2010年年底形成新的方案。

4其他国家和经济体立法动向

4.1欧盟通过专项性的《建筑能耗指令》

欧盟委员会于2010年5月18日通过了修订的《建筑能耗指令》。该指令旨在加强2002年12月16日通过的《建筑能耗指令》中的相关措施,以取得更显著的建筑节能效果,为实现欧盟提出的2022年减排温室气体20%和节能20%目标,提供相对低成本的手段。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逐步统一欧盟成员国设定本国最低建筑能效标准的算法,要求新建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所有建筑在进行主要结构改造和功能设备系统改造时满足最低建筑能效标准要求,成员国制定并以政府部门带头实施低碳或零碳建筑方案,对建筑进行能效认证,加强对暖通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查等。

4.2英国通过专项性的《2010年能源法》

2010年4月8日,英国《2010年能源法》生效。该法的立法目的是规范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示范、评估与利用的相关活动,规范电厂发电低碳化与采用ccs技术相关事宜,规范电力和燃气市场管理局以及国务大臣与之相关的职能,规范发电许可和电力与燃气供应商相关事宜。

4.3加拿大众议院通过原则性的《气候变化责任法案》

加拿大国会众议院于2010年5月5日通过了《气候变化责任法案》。该法案的目的是确保加拿大能够履行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义务,共包括13条。法案设定全国2022年的减排目标比1990年下降25%,2050年比1990年下降80%,要求政府通过设立排放标准、建立排放权交易等市场机制、出台财政激励政策等措施,实现上述国家目标。

5对我国的启示

上述发达国家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立法进展,为我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工作,促进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5.1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美国本届国会气候变化立法与上一届国会最显著的差别在于,上一届国会涉及到减排温室气体的气候变化立法几乎都是就气候变化问题论气候变化问题,并部署全国的减排行动,但这一届国会的三份主要立法,均是将气候变化问题与能源安全、经济转型和技术创新三大战略相联系。日本提出的法案也是将节能、提高能效、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将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技术创新与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这表明,美国、日本减排温室气体的根本目的,不单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应对国际压力,更多的是从本国发展战略考虑,为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巩固在全球的地位服务。我国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也应当从国家全面发展的角度,综合看待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部署。

5.2突破能源对发展的硬约束是立法的核心

主要发达国家的相关立法进展表明,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不能与能源政策相割离。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能源发展问题;全球各国减排温室气体的措施,主要还是能源生产和利用方面的技术和措施。气候变化问题对发展的影响,对大多数国家而言是远期制约,减排温室气体问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环境容量不明确、各国排放权的产权不明确之前只是道义上的问题,属于软约束;而能源问题对发展的影响,对任何国家而言均是现实制约和物质基础的制约,属于硬约束。因此美国的气候变化立法进程才会时疾时徐,却始终把能源政策作为国家的核心战略问题。我国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政策,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和政策时,应重点从突破能源对发展的硬约束考虑,以节能、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保障能源供给的安全与独立为主体,水到渠成地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而不应将远期和国际软约束作为制定战略的优先考虑。

5.3政策应获得公众广泛支持

温室气体解决方案篇4

随着GIS在我国电网的广泛应用,GIS系统相对于传统户外AIS系统的优越性能得到实际的检验,但是近些年GIS在电力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仍然曝露出一些问题,文章主要分析GIS与传统AIS的优缺点及室外GIS和室内GIS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AIS系统GIS系统断路器对比分析

GIS(gasinsulatedsubstation)是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的英文简称。GIS由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互感器、避雷器、母线、连接件和出线终端等组成,如图1,这些设备全部封闭在金属接地的外壳中,在其内部充有一定压力的SF6绝缘气体,故也称SF6全封闭组合电器。GIS不仅在高压、超高压领域被广泛应用,而且在特高压领域也被使用。与常规敞开式变电站相比,GIS的优点在于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可靠性高、配置灵活、安装方便、安全性强、环境适应能力强,维护工作量很小,其主要部件的维修间隔不小于20年。

1GIS与AIS对比

(1)作为传统的敞开式配电设备AIS,在我国发展已经处于成熟期,并且具有一定的制造和运行经验。它主要以瓷套作为设备外壳,从而实现绝缘的功效,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AIS的主要技术特点是:设备布局清晰,有利于相关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检修,整体结构简单,构架形式清晰,电气接线分明,利于操作。缺点在于AIS设备占地面积广,外露组件多,容易受到天气因素影响,不利于设备安全运行。

(2)GIS相比于AIS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元件全部密封不受环境干扰、运行可靠性高、运行方便、检修周期长、维护工作量小、安装迅速、运行费用低、无电磁干扰等优点。缺点在于GIS属于全封闭的设备,整体造价成本高,当其出现故障时,不能通过外部直观察实现快速解除故障的目的,GIS需要借助相关监视仪器进行处理。

2室外GIS和室内GIS

图2为室外GIS图,由于室外GIS长期暴露室外,室外GIS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几类典型问题。

2.1室外GIS所遇到的情况

(1)案例1:某电厂在线路由运行改检修的操作过程中,当按操作步骤,操作断开220kV该线路开关时开关拒动,操作人员立即就地检查,该线路LCP控制柜合l出口压板在投入位置,开关分合闸控制电源正常,联锁条件满足,开关室SF6气压、密度正常,分闸弹簧储能正常。当检查到就地二次控制回路辅助触点时发现二次辅助触点接触不良,接触控制器受潮的现象存在,从而导致开关拒分。经仔细检查我们发现就地LCP控制柜内有水汽存在,LCP控制柜加热装置并未工作,进一步检查发现加热装置的恒温控制器损坏,导致加热器不工作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直接原因是加热器未工作,导致LCP柜结露,引起设备接元件接触不良,间接原因是该电站所处地带常年多雨,空气湿度大引起。通过仔细检查还发现GIS多处钢架、信号线管锈蚀严重。对此特别制定整改措施:①LCP控制柜加装温湿度表以便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②每班巡回检查GIS设备是否有腐蚀、结露等情况出现,LCP柜加热器是否正常,否有结露的情况。通过以上措施,GIS一直稳定运行。未出现异常现象。

(2)案例2:GIS柜断路器SF6泄漏的信号间断出现时有时无。现象:某日NCS操作员站时有时无发出报警光字牌信号“GIS柜断路器SF6泄漏”的报警。处理:运行人员立即进行就地检查,发现对应开关就地屏上“断路器气室压力一级报警”报警灯亮。就地检查开关某一相气室密度计指针位于绿色正常区域。用SF6检漏仪详细检查该气室的各密封部件并无泄漏点。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发生这种现象时正处于秋冬之际,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由于SF6气体的热胀冷缩特性,值此季节早晚和中午温度变化较大,导致气体密度变化较大。

2.2室内GIS所遇到的问题

图3为室内GIS布局图,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案有:

(1)案例1:GIS装置内开关气室SF6气体漏气严重,发出闭锁信号。某日NCS操作员站上发出“GIS断路器SF6闭锁”光字牌。工作人员迅速前往就地GIS母线室进行检查,进入GIS母线室前,开启全部排风扇,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在GIS氧量探测仪探测正常后进入GIS母线室发现对应开关就地屏上“断路器气室压力闭锁”报警灯亮。检查开关某一相气室密度计指针位于红色区域。此时开关合闸及分闸一、分闸二回路均被闭锁。通过上述现象判断发生大量漏气情况,此时将危及设备安全,按规程不允许继续运行。经上级允许停役该条线路运行,工作人员立即将开关改为非自动状态,将其余运行线路导致另外一条母线运行,空出该条母线,暂时使用本系统母联保护临时替代线路保护运行。最后通过母联开关进行串联切断,将该开关改至检修状态进行处理。经检查发现该开关壳体连接处密封圈存在漏点,拆开该开关壳体发现密封圈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判定为安装工艺不合格导致SF6泄漏严重。

(2)案例2:GIS装置内SF6例行性取样分析发现HF等低氟化物。某日我公司检修例行性对GIS装置SF6气体进行取样分析工作,经分析发现SF6气体中含有HF气体,该现象立即引起部门领导的重视,因为HF的产生意味着SF6气体中含有水分。水分对GIS运行的影响关键在于:如果没有将SF6气体控制在0℃以下,则在温度变化时绝缘体表面会形成凝露,所附着的水珠和SF6电弧产物发生反应生成HF等低氟化物,从而导致沿面的绝缘材料和金属表面劣化。而是什么原因导致SF6中存在水分我们分析可能的原因是:①GIS安装过程中水分清除不彻底。②充入SF6露点不合格。其中第一点可能性更大。我们采取措施是经上级审批允许,按操作规程将不合格的SF6放出,充入合格的SF6气体。

3结论

通过以上案例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我们GIS装置相对于传统AIS设备优点很多,但是其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确远远高于户外AIS系统。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发现影响户外GIS系统的主要因为户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所以户外GIS应该制定温度和湿度可能对设备影响的事故预案,从而尽可能避免因为这两个因素所造成GIS设备故障。室内GIS的故障主要集中于清洁度、密封性。清洁度是GIS总装和现场安装中最首要的任务,如果GIS安装过程中不够清洁,有可能导致GIS放电,而含水在电弧的作用下则有可能产生有害气体不仅对设备造成伤害,还有可能造成人员中毒。密封性是GIS绝缘的关键,SF6气体泄露会造成GIS致命的故障。因此密封性检查应贯穿于整个制造和安装的始终。密封效果主要取决于罐体焊接质量,其次是密封圈的制造、安装调整情况。

参考文献

[1]裘吟君,刘岩,姜宏仁,等.220kVGISSF6CT气室闪络分析[J].南方电网技术,2007(02):71-74.

[2]朱宝林.SF6断路器技能考核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3]肖登明,董越,黄东海.我国特高压输电工程的GIS技术[J].高电压技术,2006,32(12)115-117.

作者简介

凌华(1960-),男,浙江省杭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发电厂电气运行管理。

温室气体解决方案篇5

《温度与气温》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第三节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温度与气温的相关知识,由于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过温度的概念以及温度计的科学使用方法,本节课的重难点就在于教室内外四个地点的温度的比较,学生自主分析比较最终选择最能反映学校气温的地点,总结出气温是室外通风阴凉处的温度。但是教师是积极地直接教授这个知识呢,还是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这个全新的知识,学生主动地学呢?如若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分析测量的数据,怎样懂得室外通风阴凉处的温度是最能反映学校气温的地点呢?为了寻找“学生主动学”代替“教师被动教”的最佳方式以及带着以上这些疑问,对本节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案例描述与分析】

一、牛刀小试

现场描述

教师在课件中展示由教师测量的教室内外教室里、走廊上、阳光下和大树旁四个地方的温度。

室内外温度记录表

测量点教室里走廊上阳光下大树旁气温℃32273026师:这是老师测量的教室内外四个地方的温度,教室内外的温度哪个高,哪个低?

生:教室里。

师:教室里的温度为什么高一些呢?

生1:人多。

生2:门窗关着,不透风。

师:那我们应该选择教室外还是教室内的温度来反映学校的气温呢?

生:教室外。

师:你能给教室外的走廊上、阳光下和大树旁的温度排排序吗?

生:阳光下,走廊上,大树旁。

师:那哪里的温度更能反映学校的气温呢?

生1:阳光下。

生2:走廊上。

生3:大树旁。

师4:阳光下。

……

【评论】本节课的课堂看似很热闹,师生一问一答,好不热闹。但似乎课堂的主角并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温度是教师测得,学生被教师一个个问题问的一愣一愣的,其实并不明白教师的意图在哪里。由于教师只是用几个问题就想让学生自己做出室外最佳地点温度测量的选择,在大部分学生已有经验中,认为室外阳光下的温度才是真正反应我们周围大气温度的,他们无法根据出示的数据自己得出室外阴凉通风处的走廊或大树旁才更能反映学校的气温。这节课最后就是通过教师的直接告知走廊或大树旁最能反映学校气温,学生对此还是一知半解,根本不知道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地方根更能反映学校的气温。学生无法独立自主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也发挥得不够。

二、牛刀二试

对第一次试教进行反思之后重新调整了教学目标,对教学教学环节进行了新的布置开始第二次试教。

师:在上节课我们同学已经分别测量了教室里、走廊上、阳光下和大树旁四个地方的温度,并请大家在作业本上做好记录工作。有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测量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老师,我的。

教师将这位学生的测量结果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将自己的测量结果比较一下,我们一起来分析,教室内外的温度哪个高,哪个低?

生:教室内

师:教室里的温度为什么高一些呢?

生1:人多。

生2:门窗关着,不透风。

师:那我们应该选择教室外还是教室内的温度来反映学校的气温呢?

生:教室外。

师:那教室外的三个地方的温度该做怎样的选择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该选择哪个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学校的气温?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番。

师:那哪里的温度更能反映学校的气温呢?

生1:我跟我同桌认为是走廊上,因为那儿的温度不高也不低。

生2:我认为是大树旁,因为那的温度最低。

生3:大树旁。

师4:阳光下。

……

【评论】将测量温度的任务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到室外亲自感受各个环境的温度,自主测量并做好记录。让学生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保持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汇报实验成果,并通过分析自己的测量结果和与同桌的讨论以及教师的引导,这为学生自己得出气温的概念减轻了难度。但本环节的设计还是有差强人意的地方,比如学生的一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吗,这样是不是缺少了科学的严谨性呢,要是展示结果的学生是错误的怎么办,学生不能得出最能反映学校气温的地方是大树旁或走廊怎么办呢?就带着这些问题,我就在一次对我的教学设计方案作了一些调整。

三、大试牛刀

在本节课的前面我设置了**学校小气象站的情境,班级的学生就是小气象站的小小气象员。

师:在上节课我们同学已经分别测量了教室里、走廊上、阳光下和大树旁四个地方的温度,并请大家在记录单中做好记录工作。有哪些同学愿意把自己的测量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1:老师,我的。教室里29℃,走廊上27℃,阳光下30℃,大树旁26℃。

生2:教室里……

生3:……

生4:……

教师将这些学生的测量结果汇总在一张表格中展示给学生看。

测量点

气温℃教室里走廊上阳光下大树旁1292730262312531263262627264302627255师:我们每个人的测量结果一样还是不一样啊?

生:不一样。

师:怎么回事呢?是温度计坏了吗?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每个人的测量结果都不同呢?

生1:测量时间。

生2:地点不同。

生3:使用的温度计不同。

师:每个人的测量数据虽然不同,但每个人测得都是当时真实的气温。那我们到底该选择哪个数据作为最能反映当地气温的温度呢?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真正的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气温。

师:在气象站里,温度计放在室外一个叫做百叶箱的箱子里,距离地面1.5m,百叶箱通风,又能防止阳光直射。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这是真正的气象员如何测量气温的。我们又该作何选择呢?请大家根据老师发下去的学案上得四个问题想一想,议一议,小组讨论一番。

学案上的问题:

1、教室内外的温度哪里高,哪里低?

2、教室内外的温度哪个更能反映学校的气温呢?为什么?

3、你能给教室外的走廊上、阳光下和大树旁的温度排排序吗?

4、哪个地方的温度更能反映学校的气温呢?为什么呢?

小组讨论

师:那我们应该选择教室外还是教室内的温度来反映学校的气温呢?

生:教室外。

师:那教室外的三个地方的温度该做怎样的选择呢?选择哪个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学校的气温?

师:那哪里的温度更能反映学校的气温呢?

生1:大树旁,室外阴凉通风处。

生2:我认为是大树旁,那里的温度也适宜。

生3:大树旁。

师4:走廊上。

……

【评论】这节课设置了**学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小小气象员的角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人汇报测量结果,汇总分析表格数据,更加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为了让学生做出最佳气温测量地点的选择,教师先介绍了真正的气象员是如何测量的气温,告知学生室外阴凉通风处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让学生先有一部分气温的知识,再让学生针对学案上的四个问题小组讨论,得出最佳气温测量地点,当然教师要引导各个小组做出正确的结论。第三次试教较前两次更顺利一些,无论是教师的引导方面还是学生的讨论思考回答问题方面,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的体现也更加明显了。有进步,但对于教师的课堂节奏的把握能力,引导学生的能力还得做很多的努力,有待加强的!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落实《温度与气温》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和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关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改再改,下面就“寻找‘学生主动学’代替‘教师被动教’的最佳方式”这一问题做一些反思。

1、要想学生“主动学”,教师有时可以不用“积极地教”

要想学生“主动学”,教师可以不用“积极地教”,这是什么意思呢?教师要懂得学生才是一节课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舍得让出课堂的时间,把课堂的黄金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分析的数据是学生自己测量的,自己统计分析,最佳温度的地点选择是学生自行判断的。这个学习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时的教师就可以不用这么积极地进行干扰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时的科学课堂是活泼生动的,这样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2、要想学生“主动学”,教师有时必须“积极地教”

本案例所呈现的内容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四年级的其中一个班级的试教中,教师让学生对自己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最终选出最能反映学校气温的地点,这对学生来说较困难。大部分学生认为气温是室外阳光下的温度才是气温,根本无法自己得出室外阴凉通风出的大树旁或者走廊是学校最能反映气温的地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想学生“主动学”,教师这时必须“积极地教”,本人将真正的气象学家如何利用百叶箱测量气温先告知学生,再让学生分析数据,选择最佳气温测量地点。这样做有一部分同学能学以致用,根据气温的概念能选择大树旁或走廊作为反映学校气温。

学生的“主动学”与教师的“积极地教”原来是相辅相成的。如何引导学生,如何用启发性的语言启发学生这是本人作为一个新教师的最缺乏的地方。这也让本人意识到今后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上,课堂教学节奏的掌握上还要下很多的功夫。新教师问题多多,遇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断反思,不断实践!

如何寻找“学生主动学”代替“教师被动教”的最佳方式,化“教师被动教”为“学生主动学”,是每位小学科学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这必将是一个不断深入探讨的话题。(上接第52页)美国心理学家谦?詹姆士说:“人类本性上最深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更愿意被赞美。因此,用含有激励意义的赞美性的语言去肯定、去评价学生是很有必要的。在教育活动中,可有意识地在某些场合进行语言诱导,激发学困孩子隐藏着的闪光点,进而增强他(她)的自信心。对他们不懂的问题,老师千万别批评、责备。适时、适度地对学困生放宽要求,关心和注意他们的行为,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恰当的荣誉。提高他们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让他们也享受到受人赞赏的愉悦心情,从而积极地去面对各种学习活动。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陈瑜。青少年学习困难的成因与矫治[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4)。

[2]王国华。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

[3]周炎根。自我效能理论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5(12)。

温室气体解决方案篇6

国务院日前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要根据需要同步建设安全设施,已建成的农村公路要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原则,逐步完善安全设施。

意见提出,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严格落实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主体责任,制定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计划,落实资金,加大建设和养护力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城乡公共交通发展,以城市公交同等优惠条件扶持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拓展延伸农村地区客运的覆盖范围,着力解决农村群众安全出行问题。

意见强调,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建设,落实乡镇政府安全监督管理责任,调整优化交警警力布局,加强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控。发挥农村派出所、农机监理站以及驾驶人协会、村委会的作用,建立专兼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队伍,扩大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覆盖面。

我国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中国政府网近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2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2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规划提出,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2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明确了业内强烈关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全国首个职场诚信平台投入运营上网可查职员诚信档案

近年来,假学历、假证件、泄露商业秘密、侵占公司财产、恶意跳槽等事件频发,员工职场失信行为引起各方关注。全国首个针对职场个人诚信行为的网络平台——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网近日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

据了解,该平台建成投入运营意味着,企业主在招聘时不仅可以查询应聘者就学期间的档案,还可以查看此前的职场经历,对于有过违背职业道德的应聘者,招聘方通过查询即可提前预知,并作出是否录用的判断,此举不仅可以约束员工的职场行为,还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用人风险。

我国传统档案大多以纸质为主,随着人才流动的增强,许多纸质档案存在流动性差、查阅难等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成了“死档案”,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才时很难提取,导致企业用人时产生偏差。全国个人诚信档案查询网作为我国独立的第三方人力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可有效解决此难题。

我国出台办法明确高温作业防暑降温措施

近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对1960年公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新办法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高温津贴是高温劳动者的重要权益。新办法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我国部署食品安全阶段性工作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绩考核

根据中国政府网近日报道,刚刚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的阶段性目标,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采矿cad心得体会范文,采矿cad心得体

    - 阅0

    主题采矿cad心得体会范文篇1甲方(兼并重组前原采矿权人):乙方(兼并重组后采矿权人):丙方(兼并重组主体、乙方出资人):鉴于:1、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

    《理想国》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

    - 阅0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篇1其实《理想国》是政治学的著作,这我在第一篇的读书笔记中已经说了,所以他要解决的也是关于国家的建设的问题,我们明白的是,在人与人之间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