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6篇)

来源:网络

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篇1

日本生态旅游的历史可以划分为黎明期、调查研究阶段、实践推进阶段、课题提出阶段、全国开展期等5个期间[3]。

1、概念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

这一时期,日本开始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但对“生态旅游”本身的认识还没有形成。1987年成立日本环境教育论坛(JEEF)。1989年,设立日本最早的生态旅游推进团体———小笠原观鲸协会。

2、调查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

环境厅和自然保护学会等有关机构开始着手进行生态旅游的调查研究。为探索国立公园的利用方式,环境厅(现为环境省)以“环境保护型自然体验活动推进方策检讨调查”为题,开始对知床、奥日光、八丈岛、西表岛、屋久岛等5个地区展开为期三年的调研。1992年,日本环境教育(JEEF)生态旅游研究会成立,并以“什么是生态旅游”为主要课题开展持续数年的学习研究。日本自然保护协会(NACS-J)在对地区旅游企业和游客指导方针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于1994年编辑出版了《生态旅游指南》。

3、实践推进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

这一时期,各地开始学习屋久岛、小笠原、西表岛等较早实践生态旅游地区的先进经验。1998年,日本生态旅游推进协会(JES,即后来的NPO法人日本生态旅游协会)和北海道生态旅游研究会设立。之后,JES在各地举办全国性的大会,为生态旅游的普及做基础性的铺垫。

4、课题提出阶段———21世纪初期

21世纪初,各地设立的团体及导游在生态旅游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课题提出的时机已经成熟。诸如解说技术的提高、充足资金的保证、导游人员的延续等一些实际问题日益突显出来,迫切需要研究解决。2000年,日本自然体验活动推进协会(CONE)成立;2002年,北海道建立生态导游资格制度;2003年实施的《东京都岛屿地域自然保护和适度利用纲要》,规定了关于小笠原特定区域的准入规则;《冲绳振兴特别措施法》规定了冲绳环境保护型自然体验活动(即生态旅游)的推进措施。

5、全国展开阶段

2003年,日本将生态旅游的推进定位为国家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升国民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和兴趣。早先致力于生态旅游的地区,如小笠原、西表岛、屋久岛、北海道等具有典型自然环境的地区,也以此为契机,开始在原有旅游地域及未开发的山林山地等地区开展生态旅游。2006年12月,日本全面修改《旅游基本法》,制定通过了《旅游立国推进基本法》。2007年6月,通过《生态旅游推进法》,标志着日本生态旅游体制全面形成[4]。

日本生态旅游推进法

(一)生态旅游推进法产生的背景

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生态旅游因分散旅居的特点对环境造成的负担较小,在世界各国逐步发展起来,并逐渐取代围绕名胜古迹周边区域观光的传统旅游模式。这种旅游模式使游客既能在自然中身心愉悦的活动,又能享受地域固有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因而受到人们关注并不断聚集人气。在日本,农村生活体验型的绿色旅游和充分利用自然旅游资源并保全环境为目的的生态旅游,也开始不断发展壮大。1998年,以生态旅游运动推进为目标的生态旅游推进协会的诞生,标志着日本生态旅游的正式开始[5]。2002年是地球峰会(即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10周年,联合国将该年度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一时间生态旅游在全球展开。生态旅游作为生态保全型旅游,其推进既减少了环境负荷、可持续的保全环境,又因旅游产业的振兴使地域摆脱贫困,因而深受世界各国关注。然而,对作为旅游资源的自然环境该如何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是各国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为发展经济而大兴旅游,过度开发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若强化环境保全而过分限制,生态旅游的魅力就会大打折扣。要充分利用地域的自然资源,开创出地方特有的旅游产业,同时又能对自然和传统文化进行可持续的保护,生态旅游开发和自然环境管理就必须都要遵循科学合理的规则。日本的有些地方的旅游经营者自己制定规则进行生态资源的保护,如小笠原的“鲸鱼观察”规范,但这种规则是只对有关人员有拘束力的内部规则,对外不具有强制适用的效力。生态旅游要在全国范围开展推进,因这种地方自主规则的适用而产生的纠纷必然会不断发生,这将成为阻碍生态旅游推进的因素之一。必须深刻把握生态旅游的精神实质,在致力于环境保全的同时有序地实施生态旅游,既能按预设的模式发展,又能大大降低管理成本。然而仍有些地区为追求经济利益而降低管理成本,严重破坏了生态旅游的良性推进。为了生态旅游能健康有序的发展,防止对生态环境的恣意开发,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则。《生态旅游推进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该法基于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利用,推进新形态的旅游产业,在谋求地域振兴的同时,将旅游引发环境破坏的危险限制在最小[6]。此法的出台,使生态旅游活动的良性推进有了法律保障。

(二)生态旅游推进法的特征和主要内容

1、作为议员立法起草法案被通过

地球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在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做出选择总会面临两难境地。到2007年,生态旅游在推进中仍面临诸多难题。虽然生态旅游在观念上已被大众理解接受,实践中也形成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但是由于垂直领导的行政关系导致的弊端给生态旅游的实施造成很大障碍,当事人甚至不能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方案去操作。对行政关系进行调整需要付出时间,而环境问题却刻不容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振兴地方经济的生态旅游既已广泛推进,就应成为旅游立国的核心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超越垂直领导的行政关系弊端的议员立法成为有效的解决手段。《生态旅游推进法》基于环境委员会委员长提案,以众参两院所有议员赞成而一致通过。

2、是一部同时调整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关系的单行法律

该法第1条明确了立法目的:保护自然环境、振兴旅游、推进环境教育。充分利用地方自然资源振兴地域经济,同时要保护好环境资源。从这个角度看,《生态旅游推进法》堪称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律,加之2006年通过的《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两部法律成为日本21世纪环境保护与旅游立国的里程碑。

3、以英语“Ecotourism”的片假名“エコツーリズム”直接为法律命名

日本的法律用片假名来直接命名的寥寥无几。“生态旅游”可以用日文汉字“生態観光”来直接表示,但用片假名更能把意思形象的表达出来。生态旅游不仅是指一种特殊的旅游形态,其内涵包括实现推进旅游、振兴地方、保护环境三个要素的平衡,是一个能体现开发和保护并重理念的专有概念。为恰当准确的表述出这种细微的差别,按照英语词汇的片假名来表达书写显得更为贴切。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生态旅游推进法的贯彻执行也并不只限于环境省,而是包括国土交通省、农林水产省、文部科学省等多个省厅。

4、提出日本型生态旅游的四个基本理念

生态旅游推进法第3条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充分考虑自然环境、谋求旅游振兴、谋求地域振兴、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环境教育[7]。2003年,环境省“生态旅游推进会”提出“生态旅游典型示范地域”进行交叉思考,摸索日本型生态旅游应具备的方向性的东西,这对后来立法层面上基本理念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

5、以各地生态旅游推进协会为基地

在环境省设置的“推进会议”中,明确了日本型生态旅游在三种类型的地域大力推进:像知床和屋久岛那样残存的原始自然地域、以大众旅游为主体的地域“生态旅游化”以及那些未进行旅游开发的山林山地之间的地域,并将其中的13个地方选定为生态旅游典型示范区。从这开始,日本的生态旅游得到快速的发展,推进以山林山地为主要阵地的“日本型生态旅游”逐渐形成了。与有着广袤自然生态资源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相比,日本的原生自然环境显得非常有限。然而,包含在自然公园里的一部分的中间山林山地,从亚寒带到亚热带南北延绵3000多公里,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宝库。同时,历史积淀形成的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的地域文化,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形态。

日本型生态旅游的主要舞台是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山林山地。具体来说,是在农村、山村和渔村,根据情况也可以是城市街道地域和城镇。充分发掘利用地域特有的自然环境,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能够身临其境体验地域独特的魅力,这种旅游形态的应用范围可以无限延伸。为振兴生态旅游,首先设立以市镇村长为中心其他关系人参加的“推进协会”,以协会为中心来选定生态旅游的地域范围、找出地域独具特色的珍贵旅游资源,进行导游培训、设计项目、开发市场,规划设计地域生态旅游的具体方案。在此过程中,国家在宣传活动、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给予支援,但仍以各地推进协议会为主体。6、明确规定生态旅游为公民的权利自然环境因国家和地域而不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振兴旅游,谋求地域活性化,实现可持续的环境保全,这让因人口少子高龄化导致地域活力低下而倍受困扰的日本,找到了地域恢复元气的动力。充分利用地域自然环境的优势,促进往来人口的不断增加,才能建设繁荣的地域社会环境。

在村落区域,子孙不在身边的老人们,用山村的乡土料理款待前来的游客,给他们讲述相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并从中获得生活的乐趣和活力。生态旅游运动之初,这样的情景在日本随处可见。而这样的景象靠中央政府的财政预算来推进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要靠地域自立、自律的能动的完成,这正是《生态旅游推进法》的重要使命。各地的推进协会,没有把地域宝贵的自然资源重新指定为“特定旅游自然资源”。什么样的自然资源能脱颖而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在日本全国范围内,无论孩子还是老人都有权参与这类问题的解决。地方居民共同参与,探寻地域珍贵的自然旅游资源,为振兴地域出谋划策[8]。《生态旅游推进法》立法化的最大的效果,便是把原本只是一部分关系人参与的生态旅游,建设成为普遍参与的新型旅游形态,并在各地得到广泛的推进。当然,生态旅游的概念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尚需要时间。正因为如此,生态旅游的推进会让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全遭受怎样的影响,还需对事态发展给予高度关注。根据情况,也有可能需要对法律本身进行修改。为此,《生态旅游推进法》附则规定了本法施行5年后须进行修订。

对我国生态旅游法制化的几点启示

(一)科学界定生态旅游的概念

目前,由于缺乏对生态旅游的统一认识,理论界对其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实践中对生态旅游的称呼也千差万别,使得人们对生态旅游及相关概念的认识相当混乱。必须统一各方面的认识,明确界定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将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相关概念区分开来。有关行政部门和民间团体在生态旅游概念的表述上要体现保护环境、振兴旅游、促进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等方面的内容。生态旅游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振兴地方经济,同时更好地保护地域环境资源。

(二)扩展生态旅游的活动空间

尽管我国生态旅游的空间范围在不断扩大,一些地方甚至在人迹罕至的原始自然山林区域开发生态旅游,但生态旅游的主要区域仍是各类发展大众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大量人群蜂拥而至,给这些区域的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要减轻旅游给生态环境造成的负荷,就必须不断扩展生态旅游空间。除已开发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等地域外,那些未进行旅游开发的山林山地之间的林地,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有必要发展生态旅游。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山林山地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随着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相关法制的不断健全,这些山林山地应成为生态旅游的主要舞台。具体说来,生态旅游的主要区域是农村、山村、渔村,甚至一些生态环境较好的城市街道地域和乡镇。

(三)加强生态旅游的实证调研

生态旅游能否有效推进,取决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情况。有成功经验可取远比“摸着石头过河”、“以环境换经验”的做法要好的多。有关部门要加大生态旅游推进典型区域的调研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编制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形成正确的发展导向。引导科研单位、学术团体积极开展生态旅游的科研课题,深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为生态旅游的立法和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要对经营者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的积极性、民众对生态旅游的需求、专业人才的培养、生态旅游对地域环境保护的效果以及旅游为经济发展的贡献等问题进行调研。要对生态旅游取得巨大成就的区域进行经验总结,宣传经典做法及取得的实际效果;要选取不同形态的典型地域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各地的资源状况、市场状况等设定具体的发展模式;还要对那些目前看起来和旅游无关的山林和山地之间地域进行调研,逐步探寻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篇2

关键词海南;会展旅游;定位;品牌

一、海南会展旅游的状况

海南会展旅游的起步要比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会展旅游业的硬件设施建设超常规发展。总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和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海口会展中心、总面积3.7万平方米的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国际会议中心、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三亚美丽之冠文化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三亚体育会展中心及分布于海口、三亚和博鳌的20多个三星级以上可举行会议的旅游酒店,为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设施保障。1992年以来,海南国际椰子节、海南岛欢乐节、博鳌亚洲论坛及海南环岛国际自行车大赛等大型展会的举办,让海南人民感受到了会展旅游经济的强劲冲击力。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三亚天涯国际婚礼节、海南岛欢乐节等已成为海南会展旅游的品牌,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旅游者的眼球。亚洲论坛永久定址于海南博鳌,更让海南名扬天下。

目前,会议旅游已成为海南较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丰富了海南特色旅游的内容,打破了海南旅游单一观光旅游为主的传统格局。海南会展旅游产品主要类型有:(1)会议旅游,主要是政府会议、协会会议和公司(企业)会议。著名的有博鳌亚洲论坛(虽为非官方国际组织会议,但由于与会者大多为前政府政要和现政府官员,可视为准官方会议)、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岛屿观光论坛(两届)、新丝路模特大赛总决赛(五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四届)等。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大公司都曾将会议场所设在海南。(2)展会旅游,主要是由博览会、展览会和交易会引发的旅游。(3)文体旅游,主要有高尔夫、潜水、体育赛事(如海南环岛国际自行车赛、世界先生大赛、横渡琼州海峡赛、国际铁人三项赛、香港三亚国际帆船赛等)、体育训练、海钓、狩猎、海南民间体育等。(4)节庆旅游,节庆旅游以当地传统文化为卖点,如军坡节、调声节、黎苗三月三节、海南岛欢乐节、长寿节、婚礼节、嬉水节及黎苗风情表演节庆等。

会展旅游是一种高经济效益行业,各国和地区都致力于发展会展旅游。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纷纷加大发展会展旅游力度,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华北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华东会展经济带和以广州香港为中心的珠三角——华南会展经济带),而以大连、长春和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会展经济带正在崛起。目前,许多实力雄厚、办展经验丰富、关系网庞大、信息灵通、技术先进的国外同行也开始瞄准中国会展旅游市场,我国会展旅游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相形之下,海南在办展的软硬件、专业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确实有不足之处,其中最重要的是,海南会展旅游存在方向不明、缺乏品牌问题。因此,海南会展旅游要想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二、海南会展旅游品牌构建

应对激烈竞争,海南会展旅游品牌构建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即会展旅游市场定位、会展旅游产品品牌定位、会展旅游产品品牌开发和会展旅游产品品牌提升。

(一)会展旅游市场定位

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水准的服务质量、高度的开放性、广泛的对外交往及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成功举办会展旅游的基本条件,海南已基本具备这些条件。

我国有影响力的大型国际会展旅游市场目前已被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所垄断,一般的会展旅游市场则出现了“热带丛林”、“列强纷争”竞争局面。因此,海南必须认清自己的条件,不能求大求全,而是要扬长避短,即扬自己优美的生态环境及多姿古朴的本土文化,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的优良生态环境优势,力争办好国内会展旅游。同时,凭借博鳌亚洲论坛多办一些国际性的会展,不断蓄积力量,壮大和做强包括国际会展旅游在内的海南会展旅游。据此,海南会展旅游市场应以国内为主、兼顾国际。海南会展旅游的国内市场定位是“热带中国健康会展名岛”,国际市场定位是“热带南中国休闲会展名岛”。就国内会展旅游定位而言,一是举办“生态会展”和“健康会展”,重点是将会展项目引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健康方面,充分展示“生态岛、健康岛、最佳人居环境和最佳度假胜地”形象,如“绿色生活”、“绿色家居”、“绿色食品”、“森林度假”等;二是举办“文化会展”,充分挖掘海南丰富的本土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并整合到文化会展旅游中,让海南文化走向全国和世界;三是利用海南没有冬天的气候特点,大搞“体育赛事”活动。

(二)会展旅游产品品牌定位

总的要求是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鲜明主题,展示文化,吸引参与者和参观者。

1、品牌战略目标

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和环岛国际自行车赛、天涯国际婚礼节等为海南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机遇,海南应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地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举办一系列与生态、健康和休闲有关的国内和国际会议及文体和节庆旅游,吸引国内和亚太地区的各种会议和展会,让国内旅游者把海南作为旅游度假和定居的天堂,国外旅游者把海南作为进入中国的桥头堡,逐步把海南建设成“热带生态、健康与休闲”会展旅游中心。

2、品牌定位

(1)“绿色人居”定位。海南是全国最早提出建设生态省并得到国家环保总局批准认可的省份。经过8年的实践,海南生态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达到55.5%,青山绿水造就了天然氧吧,海南“生态岛”、“健康岛”和“长寿岛”形象已树立;始于2000年的农村文明生态村建设,农村发生了巨大变迁,绿色小康展魅力,海南农村面貌发了历史性变化;海南城市建设硕果累累,北部省会城市海口获“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等称号,南部旅游名城三亚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花园式的生态城市,海南其他城市和县治城镇围绕“小而精、小而美”精品目标进行建设。海南的“绿色人居”已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2)“度假休闲”定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个性化的追求,度假休闲旅游将成为潮流。据研究,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我国1999年推出三个长假后,工薪阶层休闲日约有140多天。旅游的最大需求点是生态环境,而目前国际上的度假旅游大多选择在热带的海滨地区特别是岛屿作为目的地,因为这些地区有海洋性气候一,夏不热、冬不冷,四季温暖如春,空气中所富含的碘和负氧离子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身体健康。海南具有发展度假休闲旅游的优势。首先,海南绿色和蓝色的生态环境非常优雅,空气中高含量的有益成分有利于身体健康;其次,海南度假旅游资源丰富,可开发海滨度假休闲旅游、热带森林度假休闲旅游、温泉度假休闲旅游、高尔夫度假休闲旅游、湖滨度假休闲旅游和保健康复度假休闲旅游等。

(三)会展旅游产品品牌开发

根据国内外经验,会展旅游品牌的塑造,只有与当地的支柱产业和特色相结合,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海南要围绕自己的支柱产业和特色打特色品牌办专业会展。建省以来,海南产业出现了热带农业、海岛旅游和新兴工业“三足鼎立”及“一省两地”(中国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旅游休闲胜地)的产业格局。因此,要紧紧围绕热带农业、海岛旅游、新兴工业、南药等优势产业选择会展主题,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化的品牌展和精品展,实现产业优势与会展优势良性互动。利用冬季(反季)农业优势和热带农业资源优势,打造海南冬季(反季)农产品交易会品牌和热带农业博览会品牌;发挥海洋大省优势,打造海南国际渔业博览会品牌;突出海南省度假休闲旅游优势,打造热带度假休闲旅游展品牌;利用海南优越的人居与环境,打造人居与度假展览会、无疫区产品展销会、绿色环保建材饰材和房地产展览会品牌;发挥海口药谷生物制药、中药(南药)优势,打造药品展品牌;利用海南油气资源丰富特色,打造石油化工产品博览品牌;利用“生态岛”和“健康岛”的效应,打造老年健康展品牌;利用黎族独特的文化资源,打造黎族文化展品牌。通过上述品牌的构建,使海南会展旅游逐步走向国际化品牌道路。

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篇3

关键词:会展旅游;贵阳;优势;劣势;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3-0071-02

一、会展旅游的特征

会展旅游是指以参加会议、展览、交易和节庆等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旅游活动,是以会展活动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专项旅游产品。会展旅游具有以下六大特点:

一是组团规模大。由于会展业本身具有的行业性、产业性以及组办规模大等特点,它势必将吸引众多的政府、民间组织的会议团、参观团、旅行社组织的观光团,其规模要比单一组织的旅游观光团队要大。据统计,2006年春交会有来自211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达19万多人次。二是消费档次高。会展活动中由于会议规格高,参会人员均是有强劲消费能力的商务客人、高文化素质客人,其消费档次、规模均比普通旅游者要高得多。以’99《财富》全球论坛上海年会为例,仅会议期间的广告、宣传、旅游收入就达到亿元以上。三是客人停留时间长。对于一般旅游团队或旅游者来说,若在旅游过程中恰逢举办会展活动,由于会展活动所带来的强烈节日般气氛,使其旅游情趣大增。四是涉及服务行业多。举办大型会展活动是对城市综合实力的全面检验,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举办会展活动的同时,不仅使当地的展览馆、饭店、餐饮服务业受益,而且对相关的电信、交通、购物、旅游服务以及城市市政建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五是成本低,利润丰,见效快。一位美国市长曾说过:“如果在我们城里开国际会议,就好像有一架飞机在我们头上撒美元。”在澳大利亚,人们把会展比作“金娃娃”。从这些比喻中,足以可见会展活动蕴藏的经济效益之大。有经验数据表明,会展旅游的直接经济收益与综合社会经济收益的比例为1∶9。六是文化主题突出、专业性强。展览会以其独具的专业性、针对性、直接性的特点逐渐成为国际和国内企业直接面对客户与展示自己的最好工具。大型展览会的举办,无论展会主题是什么,其举办原因都是以一定文化为基础的。而会展旅游活动往往是会展活动内容的延伸与深化,使会展旅游成为专项旅游产品,专业性很强。

二、贵阳市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分析

贵有凉爽的自然气候、充裕的温泉旅游资源、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人文景观优势,其产业结构也是第二、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复制达沃斯模式,并注入本地特色,贵阳发展会展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体现如下:

(1)气候优势。贵阳市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湿度适中、夜雨较多;年平均气温15.3℃,气温最热的7月下旬,平均温度24℃。“中国避暑之都――贵阳”品牌效应催生“清凉经济”,加上贵有宜人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合适的纬度、适中的海拔、优美的自然风光及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为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在盛夏贵阳是举办会展和旅游的最佳目的地。贵阳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4.77%,中心区人均绿地面积5.15平方米,并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

(2)旅游资源优势。丰富的自然景观(红枫湖、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南江大峡谷、花溪、百花湖)、人文景观(甲秀楼、文昌阁、阳明祠、息烽集中营旧址)、民族风情(苗族跳场、“四月八”和斗牛节,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歌会等),为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贵州温泉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热资源在全国排第一,且水质好,水量丰富,温泉和地热深井有122处。贵阳市乌当区的保利温泉、天邑温泉、御温泉为贵阳市冬季会议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并延长了冬季旅游时段亦使春季旅游得到提前开发。

(3)区位优势与交通优势。贵阳市是贵州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有着良好的地面交通与空中直航的优势,为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

(4)成本优势。众所周知,在竞争白热化的当今社会,会展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会展展位价格的高低,也决定了参展商数量的多少,从而影响到会展规模经济和品牌经济的形成,所以,会展成本因素是会展能否成功举办的关键之一。贵阳市政府为鼓励发展会展经济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具体来说,就是对相关的办展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使得贵阳市的办展成本更具竞争优势。

(5)软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随着贵州人民大会堂的建成及金阳新区贵阳国际会展中心的开工建设,以及已经建成和准备建设的五星级酒店的开工,贵阳市发展会展旅游业所需的会议、展览与酒店设施将逐步得到完善,为贵阳市承揽各类大型会议与展览提供了硬件设施。同时,随着《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摄影展》、《贵州医药博览会》、《第八届中国经济论坛》的成功举办,为贵阳市举办会展提供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2.劣势分析

(1)展馆与商务型宾馆数量不足。目前,贵阳市展览的主要场所是省展览馆,然而,一个城市要发展会展业必须有成熟的大、中、小型展馆各一个才行,同时还必须有大量的商务型的宾馆、饭店及停车场所,才能满足会展市场发展的需要。

(2)缺乏上规模与档次的大型会展公司。尽管贵阳市目前有近20家会展公司,但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上的,办展经验丰富、技术手段先进的会展公司几乎找不到。

(3)管理机制不健全。会展业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综合行业,但贵阳市尚未建立具有权威性的会展行业协会,缺乏对会展的管理、协调与引导,导致低水平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

(4)专业人才匮乏。贵阳市会展旅游从业人员大多由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缺乏具有现代会展旅游理念的专业人才。

3.机遇分析

(1)贵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8年10月召开的《贵阳市服务业发展大会》上,确定的发展服务业的七大主攻方向,第一就是打造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第二是实现会展业重大突破。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其口号是“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素以“生态良好、景色优美”著称的贵州,迎来了会展旅游发展的良好机遇。

(2)特色会展为贵阳会展旅游创造了机遇。2008年国庆前夕举办《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作品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31个省市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参展作品12856幅,让贵州・贵阳红遍了中国,让世界知道了贵州・贵阳。

三、贵阳市会展旅游发展对策

1.进一步发挥政府在会展旅游中的重要作用。会展旅游是一项从申办到招展、展出、旅游的系统工程,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会展旅游总体上的调控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1)转换政府角色,明晰主要工作职能。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为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市政府应设立贵阳会展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基金主要用于知名品牌会展活动的申办、宣传、扶持、奖励,培养一批与贵阳产业结构和支柱产业相关的品牌展会。通过政策扶持及招商引资逐步完善现有场馆的服务配套设施。

(2)组建行业自律性的会展协会。尽快建立起贵阳会展行业协会并制定和完善会展行业法规,以加强行业自律机制的建设,减少低水平重复办展情况的发生,推动会展业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

(3)加强贵阳会展场馆的硬件设施的建设。随着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10万平方米会展、5万平方米酒店、4万平方米会议中心及3万平方米总部大楼的开工建设,贵阳会展场馆硬件设施的建设将逐步完善。

(4)加大规划、研究、宣传与营销力度。会展旅游已经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力,贵阳市要“实现会展业的重大突破”,就必须对贵阳市会展旅游进行宏观的规划和开发研究。建立目的地营销系统,推行网络营销,把城市环境、会展资源和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进行推广,实现会展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式发展。

2.实施贵阳会展旅游人才战略。人才培养关系到会展旅游发展的实力和后劲。目前,贵阳会展旅游人才紧缺,即使高薪聘请也找不到合适人选。因此,有必要把会展人才的培养上升到一个战略的层面来对待。就是要尽快制订会展旅游人才培养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会展旅游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规范会展旅游人才的管理。

3.重点抓好专业会议的举办。贵阳在发展会展旅游的过程中应扬长避短,重会轻展。先从会议入手,由于贵阳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以及丰富的会议场馆,为贵阳市举办各类会议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障。因此,贵阳市在夏季应采取各种手段重点争取获得国内各行各业专业会议的举办权,让客人在凉爽的贵阳一边享受着大氧吧、大空调,一边静心开会学习与交流工作经验,同时又能饱览贵阳优美的自然风光。在冬季则力争取得各行各业年终总结会的举办权,一边交流学习心得,一边享受温泉疗养、养生洗肺的快乐。

因此,贵阳市政府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建设会议硬件设施,以提高会议接待设施的档次。同时,还应加强会议软件设施的建设,提高会议服务水平,保证各类会议在贵阳市的顺利召开。会议服务必须很好地贯彻用户第一的原则,为会议客人提供完善的策划方案,开展一条龙服务,从会场布置到会议录音、录像、摄影,从出租车辆到出租手提电脑,尽可能地为会议客人提供周到、便利的服务。

4.引进先进会展企业,大力打造品牌会展。加快从国内外引进会展企业,加强会展资源整合。同时,在贵阳市现有会展企业中精心培育2―3家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规模的会展经营主体,以增强会展业的整体实力和后劲。大力打造专业品牌会展,创出一批有贵阳自己特色的,像广州的“广交会”、深圳的“高交会”、大连的“服装节”那样有一定规模和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品牌会展。同时,应加强对知名品牌展会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余明阳.博览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杨诗源.CEPA背景下厦门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08,(6).

[3]李旭,马耀峰.国外会展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8,(3).

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篇4

根据县委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安排,我局针对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文化旅游资源情况

**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以**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之一,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质条件、深厚的历史文化、古朴的民族风情,形成了众多的文化旅游资源,素有“黔蜀门屏、银杉之乡、**故土、傩戏王国”之美誉。地处黔北渝南,与本省的正安、务川和重庆市的南川、武隆、彭水五县(区、市)接壤,为黔东北入渝入川通道,历史上经济文化与川渝地区交往甚密,现在更是成为黔北地区面向成渝经济走廊的“桥头堡”。

(一)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属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与重庆低湿酷热天气形成强烈反差,是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最佳胜地。作为“银杉之乡”,我县拥有以大沙河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原生态植被,境内有高等植物300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珍稀植物16种,有被称为“植物中的熊猫”的银杉,“中国鸽子树”珙桐,抗癌新秀红豆杉,我国特有的“孑遗植物”银杏、香果树等。主要自然旅游资源有:旧城一线天、仙女洞、仙米洞、黄泥洞、洋渡小山峡、淞江漂流、芙蓉江十里峡、三江河风光、白滩峡谷风光、三合口温泉、红关垭森林公园、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磨盘山风景区等。

(二)文化旅游资源奇特

**族是贵州高原开荒辟草的最古老的土著民族,是雄极一时的古夜郎文明的缔造者。全县**族人口占全国**族人口的1/3,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我县傩戏历史悠久,被学术界、艺术界誉为“中国古文化的活化石”;傩技“煞铧”、“上刀梯”堪称一绝,被誉为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族居室、服饰、饮食、丧葬仪式等生活习俗独具特色;高台舞狮、打篾鸡蛋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健身、娱乐为一体,技艺高超;文物古迹众多,有省、县两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三幺台、哭嫁歌、打篾鸡蛋、高台舞狮、傩戏已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族傩戏被列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主要人文旅游资源有:插旗山古寺院、城关万天宫、石桥观音阁、明真安州古城垣、天子坟、铧耳山崖棺、青球岩岩墓、县民族展览馆、“梦幻天城”、大磏三源民族文化新村、洛龙大塘**民族文化村等。

(三)旅游商品各具特色

特色食品灰豆腐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族人的主要菜肴;**茶叶“**银芽”曾荣获第五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获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议活动指定用茶;鲜轶牛肉干品质良好,风味独特,是**有名的风味小吃;中药材洛党、天麻、玄参、金银花等更是供不应求,远销海内外;傩戏面具做工精细,堪称精美的艺术品;此外有雕刻、绘画、书法等文学作品和刺绣、编织等手工艺品。

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遵发〔20xx〕2号文件下发后,我县及时召开会议学习传达,结合实际研究部署,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工作成效较为明显。20xx年,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22.15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6亿元。主要做法及成效如下: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打造精品旅游线做强做优旅游业作为实施“面向重庆长江、发展县域经济”战略的重大举措。明确县政协主席主抓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并及时组建机构专抓旅游产业。20xx年将县旅游事业局从县环境保护局划出,单列为专管全县旅游工作的正科级事业单位;20xx年成立了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和县**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会。

二是摸清家底,科学规划。我县与重庆工商大学签订了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合作协议,利用科研院校的智力资源、技术设备搞好资源普查,制定开发规划。目前,我县已完成了全县旅游资源普查,完成了全县旅游发展总规编制初稿,编制了“梦幻天城”、冷水台和红关垭森林公园等景区详规,正在着手进行**民族村寨、新农村建设“百里示范长廊”、大沙河、华山林场、磨盘山、淞江温泉、双河仙米洞等景区的规划论证工作。

三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20xx年以来,我县投入240万元扩建了县尹珍文化广场,投入40多万元成立了县民族展览馆,向省民宗局争取150万元建设“三源村**民族风情一条街”,新修了“梦幻天城”旅游景区公路,完成红关垭森林公园路面改造9.3公里、公园内林区公路建设12公里,启动了三合口温泉景区公路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县文化旅游业基础设施。同时,抓紧实施绥阳至**二级公路(**段)改造工程,积极做好黔北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

四是优化环境,筑巢引凤。与重庆南川区永溢矿山机械厂签订了投资4500万元“梦幻天城”旅游景区项目,景区按照国家4a级标准建设,目前该景区完成投资530多万元;与重庆洪燕物流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2800万元三星级宾馆建设项目协议;与深圳大山集团达成了投资1.3亿元开发大沙河灰磏河流域的旅游招商项目协议。成立了“梦幻天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方山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三力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建成了冷水台休闲山庄、上坝青龙泉山庄、洛龙大塘**文化村等农家乐。成立了**自治县中黔傩文化工艺传承有限公司和**自治县**作坊食品厂,成功开发出傩戏面具和仡家傩酒。另外,我县还成功开发了灰豆腐果、鲜轶牛肉干、洛龙大蒜等系列食品,洛龙党参、金银花、天麻等系列中药材产品,以及**银芽等系列茶叶旅游商品。

五是区域合作,联动发展。按照“积极参与、平等协商、共同开发、互利互惠”原则,努力构筑跨区域旅游圈,争取在国家投入、旅游信息共享、宣传促销等方面取得新突破。20xx年,在重庆南川区举办的渝南黔北区域合作经贸洽谈会上,我县与重庆涪陵区、万盛区、武隆县、南川区以及本省的正安县、桐梓县等七个区、县共同签订了黔北渝南地区生态旅游共同发展协议书。20xx年,我县又与重庆万盛区、南川区、武隆县、綦江县以及本省桐梓县、正安县共同签订了《统一标志标识、共推旅游线路,促进渝南黔北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合作实施协议书》,为共同发展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是加大宣传,扩大影响。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推介**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等,努力扩大社会影响。20xx年,我县成功举办了自治县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组团参加了在重庆南川区举行的渝南黔北生态旅游推介会;20xx年,我县开展了“走进梦幻天城”旅游采风活动,参加了第四届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报》和《银杉文艺》开辟了旅游文化专栏,开发了**旅游风光贺年卡系列产品,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展览、文化、体育和经贸活动,宣传推介以**族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民间文化品牌,扩大民族民间文化的影响力。

七是强化管理,完善机制。认真抓好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全面排查、治理各类安全事故隐患,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制度,有效防范和遏制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围绕完成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建设、旅游市场规范、旅游宣传促销等任务,进一步健全和理顺旅游管理体制。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源保护不够。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打击力度,对万天宫、插旗山翠飞阁、明真安州古城垣等文物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了解,并制定了保护方案,争取资金对万天宫进行了修复。但由于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不少景点受自然侵蚀严重,如明真安州古城垣。

二是基础条件有限。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了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修建改造了一批旅游道路,大大提高了景区的基础条件。但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如**阳溪至武隆卡门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通行能力弱,严重制约着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和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

三是专业人才匮乏。旅游产业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产业。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尚处在起步和培育阶段,各种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市场营销策划人员、导游人员以及专业饭店管理人员缺乏,成为制约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是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景点开发再到旅游产品包装宣传推介,都需要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近年来,虽然我县多方争取资金,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等投入,但总量上仍显不足,从而制约了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截止目前,我县尚无三星级以上宾馆,住宿等服务设施条件差,旅游接待能力弱。

五是文化品位不高。我县虽然人文历史源远流长,乡土文化底蕴深厚,但对文化的深度挖掘不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度不高,影响了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品位。如我县**族的民族语言、服饰和习俗多已消失,民族特征恢复难度极大。

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构想

旅游业是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关联作用强,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我县旅游资源颇具地方特色,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分析旅游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旅游业当前所处发展阶段,我们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对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构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争创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大县为目标,着力打造“**明珠”品牌,尽快与周边旅游线路对接,整合山水、乡村、**三大资源优势,抓住景点建设、商品开发、宣传促销、服务管理四个重点,推进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城镇建设、脱贫攻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五个结合,坚持立足长远,高点起步,加快形成更加合理的旅游发展区域格局,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把我县打造成为以神秘**文化及珍稀植物银杉为代表的天下旅游目的地、以神奇自然风光为代表的周边旅游必经地和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重庆市民休闲地。

(一)近期目标(20xx—20xx年):打基础、构建框架

以“四在农家”为载体,开发以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加大对西北三桥华山石林片区、东部芙蓉江梅江峡谷片区的开发力度,将两片区中的雷家坝、华山、三河口温泉、县城玉溪河作为本阶段文化旅游开发重点加以突破。借助本地区丰富的**族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以及紧靠重庆主城区客源市场的区位优势和南川金佛山、武隆仙女山、芙蓉洞空间分布上形成的“金三角”的有利形态,着力打造“黔北**东环文化体验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在黔北高速公路开通前完成开发建设,打好基础,营造氛围,并以此带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中期目标(20xx—2015年):大发展、初见规模

将中部县城及周边片区、东北洛龙大塘磨盘山片区、北部大沙河片区作为本阶段文化旅游开发重点区域,扩大文化旅游开发的覆盖面,完善基础设施,形成规模,从而构建起“黔北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总体框架。对于北部大沙河片区,充分利用其优良的原生态自然环境、独特的原生态系统、独特的地貌特征和原始的自然风光,进行小规模、低强度开发。重点在于完善接待服务基础设施,加强通讯设施、安全监控和安全救护体系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驴行天堂”徒步旅游和科考探秘旅游基地。

(三)远期目标(2016——2022年):成体系、打造精品

以南部旧城片区和其他区域内的项目作为本阶段文化旅游开发重点,同时进一步完善已开发区域基础设施,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最终形成完善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特色旅游产品、旅游生态环境的旅游经济体系。立足精品旅游线路,强力打造以涪陵乌江画廊,**芙蓉江文化长廊、长岩十里峡、大磏梦幻天城石林为代表的自然人文景观;以武隆仙女山,**大沙河自然保护区、洛龙磨盘山等为代表的山地及观光农业景观;以南川金佛山金佛洞,武隆芙蓉洞、天坑地缝,**仙女洞、仙米洞等为代表的溶洞景观;以**大磏三源、洛龙大塘民俗村等为代表的民族村寨文化体验旅游精品,形成南川—涪陵—武隆—**“一林二江三山”(“一林”就是指大磏梦幻天城石林;“二江”就是指乌江、芙蓉江;“三山”就是指武隆仙女山、南川金佛山、**磨盘山)旅游经济圈。

五、几点建议

1.解决领导重视问题。领导重视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重视是抓好文化旅游业的最重要因素,这个问题不解决,要想抓好文化旅游业等于是一句空话。这么多年来,我县文化旅游业始终处于起步阶段,说到底就是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建议县委、县政府统一认识,召开专门会议解决这个问题。

2.解决思想解放问题。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首先就要面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问题。要放弃工业发达了才能抓文化旅游、高速公路通了以后才能抓文化旅游的传统观念,抛开现阶段无钱抓文化旅游、抓文化旅游短期不能见成效的陈旧教条,真正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将文化旅游业作为我县支柱产业来抓。

3.解决观念认识问题。文化旅游业是一项产业,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它必须要依靠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打造成产业发展的支柱。要充分认识发展文化旅游业对促进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切实树立大旅游的理念。要跳出**看**,鼓励并大力支持**、正安、务川参与黔北渝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构筑黔北渝南旅游经济带。

4.解决经费投入问题。积极争取中央转移支付项目,争取省、市文化旅游投入,政府实行项目经费捆绑,财政设立文化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鼓励各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的开发和建设。建立旅游发展融资平台,拓展融资渠道,破解资金瓶颈。

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篇5

2月12日至13日在*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是我省旅游业应对金融危机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规格高、规模大。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省委常委、副省长黄康生先后讲话,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主持会议,副省长谢庆生出席会议。全省各市州地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分管旅游工作的副市长(副州长、副专员)以及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新闻媒体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各市(州、地)作了交流发言,省旅游局与各市(州、地)旅游局签订了旅游发展综合考核目标责任书,举行了贵州旅游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办了旅游发展专题讲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次大会,市委副书记李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蒋星恒和我,以及市旅游局、各区市县旅游、文化、体育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有关旅游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我代表*市作了交流发言。

此次大会围绕“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推动全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回顾总结了20*年全省旅游工作,研究部署2009年工作。

王富玉副书记的讲话包括了五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充分肯定成绩。去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8190.23万人次,同比增长30.8%;旅游总收入653.13亿元,同比增长27.5%,排名列全国第17位,超过了广西,接近云南的发展水平。我省的旅游品牌、接待条件、服务质量、客源市场、旅游商品等都有新的成果和成效。第二部分是认真分析形势。从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入剖析了当前我省旅游工作的挑战和机遇。第三部分是坚持“四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强调加强旅游与宣传、文化、体育的结合,构建宣传、文化、旅游、体育“四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建立推动工作协调发展的联系会议制度。旅游部门要在联席会议中积极主动,宣传、文化、体育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组织有序、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第四部分是突出五个坚定不移的工作重点。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旅游精品建设。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体育健身及高尔夫等健康旅游产品,开发温泉、文化体验等度假旅游产品。围绕交通集聚旅游要素,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之机,结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民生工程,提出能推动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大项目。二是坚定不移地开拓旅游市场。加强市场研究,把国内省外旅游作为2009年市场开发的主体,把媒体、文化、旅游、体育、企业、景区、航空公司、机场各方面力量有效整合起来,强化“多彩贵州”旅游目的地形象。加强手段创新,调动企业积极性,共同参与市场开发。三是坚定不移地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规划打基础,加快形成衔接有效、集散顺畅的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加强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和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四是坚定不移地创新旅游发展体制。在“全省统一规划,属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业指导,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下,进一步理顺旅游行政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在管理体制上、在市场主体培育上、在资金筹措上有新的突破。五是坚定不移地治理旅游环境。继续把“满意在贵州”主题活动和“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引向深入。第五部分是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一要提高思想认识。二要加强规划谋划,处理好规划中的各种关系。三要抓典型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四要加强人才培训。

黄康生副省长对抓好旅游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第一部分是关于旅游发展目标问题。一是到2012年,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大省的转变,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100万人次以上。二是再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旅游总收入力争进入全国排名前10位,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三是再用五年时间,旅游业实现全面升级换代,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我省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人均旅游消费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第二部分是关于旅游产业集群问题。全省将重点打造五个旅游产业集群,即生态观光度假产业集群、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温泉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群、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涉及*市两个方面:一是依托气候资源、地热资源以及环境优势,打造*“避暑之都,温泉之城”休闲度假和以乌当、剑河等县市的温泉资源为代表的温泉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群;二是依托中心城镇、核心景区和交通通道,打造*市以观光旅游、农家旅游、青岩历史文化古镇、镇山村生态博物馆等为重点,以及遵义市避暑休闲为重点,黔东南州等少数民族文化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第三部分是关于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强调了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原则,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要突出重点,加强规划引导、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强宣传促销、加强机制创新、加强领导,努力推动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第四部分是关于旅发大会筹备问题。希望省、市、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抓好落实,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为第四届旅发大会在遵义成功召开创造条件。

会上,省旅游局傅迎春同志总结回顾去年以来旅游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部署今年工作。提出今年的具体目标是: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8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800亿元,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

二、20*年全市旅游工作情况

20*年来,*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大省的发展战略,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努力打造“避暑之都、温泉之城”和“爽爽的*”的旅游品牌和城市形象,取得一定成效。归纳一下,有这么几个亮点:一是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继续加快公路主干道建设,实施县乡公路建设和通村道路工程,景区道路和旅游联结线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二是景区景点打造有了新的突破。投入巨资,重点打造了南江大峡谷、开阳十里画廊等一批精品景区景点,加快现有景点的改造升级,天河潭、*野生动物园、保利温泉、南江大峡谷于去年进入国家4A级景区行列。去年,国际旅游联合会授予南江大峡谷“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称号。三是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引进了一批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和经济型品牌酒店入驻,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范围和领域得到拓展,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四是旅游形象和品质明显提升。通过全方位、高频度的城市整体促销推介,“避暑之都、温泉之城”的旅游品牌在海内外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旅游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更富特色。以“*避暑季”为总抓手,按照“气候——避暑——产业”的发展思路,陆续推出一系列多彩缤纷的旅游主题活动,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六是旅游产业的效应初步显现。2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625.85万人次,同比增长12.89%;旅游总收入187.29亿元,同比上升50.97%,已经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据统计显示,2007年我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5.16%,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7.75%,旅游业已经成为*市的支柱产业。

总结20*年的工作,我们认为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下方面:第一,党委政府重视是关键性的因素。我市提出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首要内容,在全市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李军书记、袁周市长亲自抓旅游,先后带队赴武汉、长沙、北京、重庆、上海、广州等主要客源城市宣传促销,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上下合力抓旅游、促发展蔚然成风。第二,政策措施配套是保障性的条件。我们一方面加大立法力度,制定了全国第一部省会城市的地方旅游促进法规——《*市促进旅游业发展办法》。另一方面,先后出台了六个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和奖励办法,通过资金支持、补助和奖励,促进旅游项目建设,鼓励旅游企业拓展市场。第三,行业规范发展是基础性的前提。我市不断完善和提升旅游行业的服务标准,倡导诚信经营和规范服务,制定了七个地方性标准。去年,围绕“满意在贵州”深入开展诚信活动,狠抓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和净化旅游环境行动,在宾馆酒店、旅行社、旅游客运和旅游景区(点)广泛开展服务质量达标活动,景区景点旅游接待服务、旅游交通、餐饮服务、宾馆酒店设施服务、导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第四,宣传推介促销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去年,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尤其是主流媒体,多管齐下,开展了领导带队宣传、小分队上门促销、邀请旅行社和媒体考察推介、制作旅游专辑、设立旅游形象店、投放宣传广告、设立假期旅游咨询服务点等一系列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

三、2009年全市旅游业的发展思路与工作重点

2009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扩大内需的系列方针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应挑战、保增长、重民生、推改革、促开放、善领导”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力大的优势,加快旅游创新步伐,扩大旅游消费需求,围绕宜游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基本目标是:力争旅游总收入达到280亿元,增长50%以上。

今年的工作,我们力争在八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在创新旅游发展机制上有新突破。一是整合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按照省委、省政府“四位一体”要求,围绕宜居、宜业、宜旅游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目标,探索建立宣传、文化、旅游、体育部门组成的旅游工作协调发展联系会议制度。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市促进旅游发展办法》,要依据该办法尽快制定实施细则,认真组织实施。三是充分发挥旅发大会机制和市旅游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领导作用,落实市第二届旅发大会决定,办好第三届旅发大会。通过举办旅发大会和避暑季活动,推动旅游精品建设。

(二)在扩内需保增长上有新举措。一是充分运用好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组织一批能够完善提升旅游接待条件、延长旅游产业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积极向国家申报,抓好项目的准备、申报和落地工作。同时,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的力度,争取在景区建设和完善旅游设施等方面有新的进展。二是启动《*旅游促内需、保增长行动计划》。整合旅游资源,重点组织实施好“*市民城乡和谐旅游计划”、“多彩贵州互动旅游计划”和“核心客源市场振兴计划”三大客源市场开发计划,着力刺激旅游消费、扩内需、保增长。

(三)在旅游产业市场化运作上有大手笔。加快推进我市旅游业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深化改革,组建*市旅游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全市旅游、文化等服务业的投融资职能。将历来投入宣传、旅游、文化、体育设施形成的存量资产作为资本金注入,新增财政专项资金作为增量注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整合,形成融资、投资、建设及营运管理有机结合,高效运作的现资机制,加快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的发展。

(四)在旅游精品建设上有新提升。一是做好《*市旅游发展规划》、《*市温泉旅游开发规划》和《*市环城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带总体规划》等总体规划和区域专项规划的修订和编制工作。二是在继续抓好青岩民俗文化休闲度假区和开阳十里画廊喀斯特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将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修文阳明文化休闲度假区和乌当温泉休闲度假区实施“板块式”集约开发。力争把“罗湾国际温泉城”纳入省重点旅游项目。三是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功能,加快城区服务业的发展,完善文化、餐饮、娱乐等设施,实施旅商结合、旅文结合,整合公交、宾馆酒店、商场等资源,策划组织精品线路,促进都市旅游。四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扩大产业规模。以生态旅游主题年为契机,今年集中帮助开阳、息烽、修文、白云等地发展乡村旅游,以改善农户住宿接待条件为重点,重视资源的深度开发,创新管理机制,走“富裕农民,师法自然,保护环境”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

(五)在拓展客源市场和营销模式上有大举动。一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宣传方式,面向客源比较集中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重点是以“避暑季”为载体,将旅游与文化、商贸、会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出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丰富避暑季活动的内容和内涵。针对重要客源市场,创新促销方式,策划组织活动进行整体推广。近期要认真做好赴台湾和韩国等地的宣传促销工作。在宣传促销方面,还要邀请国内外主要客源市场的旅行商实地考察,加强与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合作,多渠道宣传*旅游业,提升*的知名度。二是组织开展好“百元悠游*”为主打产品的“*市民城乡和谐游、多彩贵州互动游”系列活动。三是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区域合作,跨区域整合旅游产品和线路,重点推出“*避暑季”1—7天各类精品线路。四是大力实施旅游广告宣传全覆盖工程,利用媒体、户外广告、网站等开展大范围、高密度的宣传推介活动,提高旅游资讯的覆盖率,并重点在车站、机场、高速公路上取得新进展。

(六)在完善城市旅游服务支撑体系上有新思路。以建设全国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的为目标,推动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信息提示、旅游紧急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交通、通讯、金融、卫生等相关配套服务,推动通往主要旅游景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公路建设,畅通我市与主要客源地的快速通道,积极争取开通我市与韩国、日本等定期国际航线,形成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扶持一批旅游商品研发、旅游购物场所建设、旅游车队发展、旅游美食和旅游娱乐项目,加快凯宾斯基、希尔顿、世纪金源大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建设并力争开业。

(七)在行业管理方面要上新台阶。一是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结合“争创文明市、喜迎民运会”等活动的要求,加强旅游市场检查和对旅游企业的动态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树立良好的旅游市场形象。二是推行旅游行业标准化管理。今年重点探索制定《*市避暑酒店设施与服务质量》标准,开展面向全行业的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提高我市旅游业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旅游投诉处理,力争把全市旅游投诉降到全行业最低。四是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为海内外广大游客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旅游资讯服务。

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篇6

【关键词】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建议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业正在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化。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原有的旅游开发和产品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在多年的旅游接待中,不少景区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度假区作为四川省知名旅游区,同样面临这样的尴尬。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位于成都市大邑县西北部山区,西南与雅安市芦山县接壤,西北与雅安市宝兴县和阿坝州汶川县相连,南至锯齿山-四合一线,北到羊子岭,东达马头岗。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4'32"-103°16'48",北纬30°30'00"-30°49'05',总面积536.1平方公里。

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包括西岭雪山高山无人区(简称高山区)、前山景区、后山滑雪场景区(简称后山区)、花水湾温泉区(简称花水湾)等四个景区。本文分析了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旅游资源特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在对整个旅游区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分别对四个景区提出了深度开发的建议,希望能对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一、旅游资源特色

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是大邑县的重点旅游资源富集区。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山、水、林、石、兽、天象景观等交相辉映,散发出浓郁的原始气息。奇妙的高山景观,丰富的植物种类,众多的珍禽异兽,构成了这个部级风景名胜区、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地带独特的地文景观和天象奇观。

1、理想的山地休闲度假旅游资源

西岭雪山处于青藏高原和龙门山脉的结合部位,与欧洲阿尔卑斯山处于同一纬度,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西岭雪山高山无人区具有延绵的高山草甸、高山杜鹃林、高山红叶等旅游资源,还有大量的高山湖泊。区内地形地貌奇特,珍稀野生动植物分布广泛,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理想的山地运动、山地休闲、山地度假旅游和原始森林科普、探险旅游的目的地。

2、一流的南国滑雪度假旅游资源

西岭雪山滑雪场海拔2200-2400米,在面积达7平方公里的高山台地上,建有占地13000多亩的西岭雪山滑雪场。是我国目前距离中心城市最近的山地滑雪场(距离成都市仅100公里),通达条件良好,品牌声誉卓著,开发基础较好。

3、量大质优的医疗热矿泉水资源

花水湾温泉区东距成都市区90公里,温泉储水量2亿立方米,水温68℃,富含碘、镭、锂、锶、氟、硅、钠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弱碱性氯化物、硫酸盐等化学物质,有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其地热矿水是成都地区唯一达到以医疗热矿水标准命名的大型热矿水,也是国内距大都市最近的以温泉浴疗为主的大型旅游度假区。花水湾温泉开发较早,知名度较高,号称“川西第一汤”。

4、自成一体的四季生态观光度假旅游胜地

西岭雪山是部级风景名胜区和部级森林公园,其主峰苗基岭是成都市最高峰,终年积雪,景色蔚为壮观。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曾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千古佳句。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生态环境好,资源类型多样,春花、夏林、秋叶、冬雪为四季生态观光旅游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前山景区、后山景区、高山区、温泉区旅游资源互为补充,雪山温泉、山野林趣、动感体验、浪漫休闲,尽在不言之中。在距成都仅仅几十公里的地方有如此壮美的原始自然风光和舒适宜人的生态度假环境,实为举世罕见。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发展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开发,至今已经发展相对成熟,成为大邑县经济增长点中的亮点。对当地百姓脱贫致富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西岭雪山旅游区2006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2.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865.05万元。花水湾旅游景区2006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数36.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485.47万元。但是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游客人数还是旅游收入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2、存在的问题

第一,西岭雪山后山区游客主要集中在冬季,其次是夏季,淡旺季明显。旺季接待能力不足,且山上供水紧张;前山由于缺乏基本接待能力和非市场化运营,四季处于冷清局面。高山区部分属于自然保护区,尚未开发。

第二,而花水湾旅游区度假区目前更是因为产品单一(温泉洗浴)和省内温泉旅游产品的竞争加剧而一度萧条、面临停滞的局面。

第三,客源以四川省内为主,以观光休闲为旅游目的占50%以上。反映出中长途客源缺少,度假商务客人有待开发。

第四,长期以来,整个旅游区冬季滑雪、泡温泉,夏季滑草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旅游产品的单一性导致游客回头率低。

第五,整个旅游区旅游商品意识淡漠,除了当地土特产和小吃外,旅游商品基本处于原始状态。

第六,缺乏深层次、高端旅游产品和项目,人均消费较低。

第七,旅游区内有多家公司(企业)分管不同的区域,存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旅游区长远发展的局面(如旺季超量接待)。

第八,整个旅游区缺乏文化定位,文化底蕴没有充分挖掘,也是景区低层次接待的主要原因。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旅游区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了旅游区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对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度假区旅游深度开发与保护研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旅游区深度开发战略目标及总体建议

1、深度开发战略目标

近年来,成都市一直在努力打造“休闲之都”,并争取创建部级旅游度假区。2007年,成都正式被授予首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称号。加之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度假区所在的大邑县对发展旅游高度重视,把旅游业列为该县的支柱产业,这些有利的因素对旅游区的深度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因此,遵从成都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打造龙门山段旅游资源、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山休闲度假胜地的构想与部署,以西岭雪山高山区、前山景区、后山滑雪场、花水湾温泉等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为基础,以创建部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将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规划建设成为区位条件优越、通达条件良好、产品协调互补、主题特色鲜明、意境悠远高雅、服务质量上乘、功能结构完善、观光-游憩-体验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的建设目标是,跻身于国家4A级旅游区之列。

2、深度开发总体建议

对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资源重新整合,整体规划,加强旅游度假设施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营造度假环境、创新旅游产品、完善度假服务、挖掘旅游文化、塑造旅游形象等一系列举措,打造一个崭新的、集高山滑雪、徒步穿越、科考探险、山顶观光、森林度假、温泉康疗等为一体的部级休闲旅游度假示范区。

由于前山景区、滑雪场景区和花水湾景区的旅游开发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调整、改造难度较大,适逢成都市整体开发龙门山段旅游资源之良机,有关部门应该抓住机遇,以高山无人区为突破口,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形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兼顾开发与保护,打造高山原始森林景区,加强对整个旅游区内四个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大力营造全方位的度假环境,挖掘整个景区文化内涵,提高休闲度假服务水平。

四、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建议

以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对西岭雪山-花水湾整个旅游区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分别对该旅游区内四个景区提出如下建议。

1、西岭雪山高山区开发建议

西岭雪山高山区位于黑水河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属于大熊猫自然生态栖息地走廊地带,因此,一切与旅游有关的活动都必须以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保护区建设为前提条件。作为“对自然、文化景点负责任的旅游”,生态旅游“一方面促使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给当地带来收益,支持和推进保护工作,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生态旅游形式注定是大邑县发展西岭雪山高山区旅游发展的主导方向。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未来旅游者中约1/5为生态旅游者。从大邑县现阶段游客状况看,在保证生态旅游发展不对保护区产生任何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在规定时段、规定区域和规定线路,由专业部门组织开展徒步穿越、科考探险、生态调查等旅游活动,严格限制人员规模和景区滞留时间,具有可行性、现实性和操作性。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每年适旅期为3-6月及9-11月,夏季汛期严禁一切旅游活动。

第二,旅游活动区域、范围、线路由林业部门及其下属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划定,并上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备案,一切涉旅活动必须严格限定在划定范围内,并以不破坏环境为最高原则。

第三,不面向大众开放,仅以高端消费群体、特殊群体、海外游客等具有生态旅游知识的人群为服务对象。这里的“特殊群体”包括自然主义者、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科普教育者、科学探险者、相关领域会议代表等。

第四,旅游宣传、组织、管理及具体实施应由林业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负责,旅游公司、旅行社等机构必须服从林业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并保证提留足够比例的旅游收益用于保护区的建设方面。

第五,初期旅游团队以游客数目不超过20人为宜,旅游规划上应该尽可能提供不同时段、不同线路的多样化产品组合,旅游时间以4-15日游为宜,具体实施上应该突出体现个性化、绿色化原则。

第六,目前,可以先期开发两条线路,一条是西岭雪山后山滑雪场索道-日月坪-阴阳界-红石尖-白沙岗-干草坪;另一条是西岭雪山公路高飞水处徒步到达干草坪。对于旅游日程为4-5天者来说,可以干草坪为目的地;对于旅游日程在6-10天或更长者来说,可以干草坪为主要宿营地点,再继续设计两条线路:一条是前往合厂岩-火烧银,另一条是前往戏子岩-弯弯沟-九龙池-四城门-碴口石等。

2、西岭雪山前山景区开发建议

西岭雪山是部级风景名胜区及部级森林公园,有莽莽林海、悬崖绝壁、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激流飞瀑,还有云海、日出、佛光、阴阳界、日照金山等变化莫测的天象景观。景观独特、生态环境幽雅是西岭雪山前山区最突出的优势。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财富。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现代国际旅游发展的大势所趋,并且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因此,原始森林景区的旅游开发要改变单一观光的不足,要融入生态旅游和体验旅游的新理念,把西岭雪山前山区打造成集四季观光、生态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3、西岭雪山后山滑雪场景区开发建议

滑雪是一项回归自然、挑战自我、健身强体、休闲娱乐、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的运动方式,与高尔夫、马术、台球并称为“四大绅士运动”。滑雪旅游具有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双重功能,是参与性、娱乐性极强的度假型旅游项目。西岭雪山后山建有中国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大型高山滑雪场、大型雪山游乐场、大型高山滑草场和高山草原运动游乐场,其滑雪旅游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国家一带极具吸引力,完全有条件打造成天府之国的度假胜地。因此,后山区要打造成为集滑雪体验、山地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当前应考虑扩大滑雪场规模和滑雪场的坡度,以吸引高端滑雪人群和专业滑雪爱好者。

4、花水湾温泉区开发建议

根据温泉旅游开发的主体功能要求,考虑到旅游市场需求、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花水湾温泉开发的理念可以归纳为“浪漫花水湾”,即“在情境中泡汤,在快乐中疗养,在度假中交往”。充分挖掘与创新花水湾的优势旅游资源,将以前单纯以温泉度假为主的一元旅游产品向多元旅游产品发展,让温泉成为花水湾的系列产品之一。在整体开局上,要突出“花的海洋,水的世界,人的乐园”三大主体,打造集生态观光、温泉体验、娱乐互动、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另外,可以将相距3-10公里的千佛山、唐王坝两个自然生态景区作为配套新景区,逐步开发自然观光、徒步旅行、穿越探险等旅游项目,使之成为花水湾温泉旅游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配套景区,最终建成高质量、高档次的温泉健身、医疗康复中心,并形成新的花水湾温泉度假旅游区。在营销推广中,要注重宣传温泉文化,对温泉的医疗、保健价值,促进温泉保健、温泉医疗康复旅游产品的开发。

5、旅游区文化及旅游商品开发建议

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旅游区的发展也是如此。在西岭雪山旅游区文化的发掘上,可以“生态文化、冰雪文化和温泉文化”三大文化为基调,即在高山区、前山可以生态文化为打造重点,后山滑雪场可推出冰雪文化,花水湾温泉区则以温泉文化为核心。旅游商品是文化的载体,围绕三大文化,策划三大系列的旅游商品。对原有和即将开发的旅游项目进行文化的重新定位,逐渐打造出具有一定文化品味及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项目,赢得旅游者的认可和青睐。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追风筝的

    - 阅0

    2022《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篇1《纸船和风筝》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讲的是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给.....

    四年级作文范文推荐一个好地方(2篇

    - 阅0

    四年级作文范文推荐一个好地方篇1同学们,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个好地方,那就是景色优美又很好玩的景山公园。来到景山公园的门口,首先看到的是两棵高大挺拔的松树,它们就像卫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