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特点(6篇)

来源:其他

高层建筑的特点篇1

1.根据建设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明确了民用建筑层数的划分: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与公共建筑均为高层;为简化统计口径,建设主管部门从1984年起,对住宅和非住宅一律以10层作为高层建筑统计的起点。

2.高层建筑的特点。高层建筑不是低层、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在建筑、结构、防火、设备和施工均与低层、多层建筑有不同的特点。

3.本文只针对设备安装(给排水、采暖工程)的特点进行探讨。

(1)给水工程的特点。在高层建筑中,市政供水管网的压力一般不能满足使用压力的要求,需要采用加压设备另行加压供水,还必须在垂直方向上将全楼划分成若干个供水区,否则上层和下层会因压力产生不同的问题。下层会因给水压力过大从而引起喷溅现象,管道附属配件磨损严重、检修频繁、寿命缩短,增加管理和运营费用;而上层的水龙头由于流速过大影响出水,还会产生负压抽吸现象,造成回流污染。因为高层建筑楼高风大,火势极易蔓延,所以必须有完善的、配套的消防报警、应急照明、紧急呼叫、消火栓、喷淋等消防设施。地震和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对高层建筑的影响较大,应对长距离和跨越伸缩缝的给水管按设计规范必须在规定的部位采用柔性连接。高层建筑中的给水系统一般分为生活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和生产给水系统(空调冷凝水、锅炉房用水等)。

(2)排水工程的特点。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一般分为室内污废水系统、雨水系统和地下室机械强制排水系统。高层建筑的室内排水系统必须设有专用通气管,这是由于污水立管长、接入的卫生器具较多,部分立管可能被水塞破坏了卫生器具中的水封,使臭气外溢。高层建筑的排水立管每层必须设置阻火圈,防止火势急速蔓延;雨水系统多采用内排水。

(3)采暖系统的特点。高层建筑中的采暖系统根据所需压力的不同,沿垂直方向将全楼分成几个采暖区域。供暖方式多采用专用锅炉房集中供暖。

二、以建筑实例分析给排水、采暖工程的特点

本文以某小区7#楼为例。该小区为一期工程,共11栋高层,地下两层、地上32层~34层不等。其中,7#楼地下二层为人防工程、水泵房、低压配电室等,地上34层均为住宅,建筑高度96.80m。建筑面积27990.5。本工程设有生活给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采暖供热系统。

1.生活给水系统。(1)本系统沿垂直方向分为五个供水区域。(2)一区为1层~5层,依靠市政自来水管网压力直接供给。(3)二区为6层~13层,由地下二层生活泵房内的低压生活变频供水设备经减压后供给。(4)三区为14层~二20层,由地下二层生活泵房内的低压生活变频供水设备供给。(5)四区为21层~27层,由地下二层泵房内的高压生活变频供水设备经减压后供给。(6)五区为28层~34层,由地下二层泵房内的高压生活变频供水设备供给。(7)管道井内的给水管均采用热镀锌衬塑钢管,DN≤80mm采用丝扣连接,DN≥100mm采用卡箍连接。管道井至分户的给水管埋地铺设,管材采用无接口PP-R管。(8)埋地管隐蔽前必须进行水压试压,隐蔽后在地面作出定位标记,以免二次装修时损坏。给水系统安装工作结束后,要按GB242-2002第4.2.3条的要求进行冲洗和消毒。(9)管道井内的套管在完成管道安装后,要用阻燃材料进行封堵,防止发生火灾时火势向上蔓延。

2.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沿全楼垂直方向分为高低两区。低区1层~5层、高区6层~34层。6层~28层采用旋转减压稳压消火栓,1层~5层、29曾~34层采用旋转型消火栓。消防给水立管在十六层处均设置0.5米长的钢制高压波纹管,管道均采用热镀锌钢管,卡箍连接或丝接。所有穿板层的套管按防火要求用阻燃材料进行封堵。

3.排水系统。室内生活污水系统为专用通气管排水系统,雨水采用内排水系统,地下层消防排水采用机械排水方式排出。生活污水系统采用PP聚丙烯静音管及管件,承插连接,雨水管采用给水PVC管,粘接接口,地下机械排水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室内排水管在楼板穿越处设置阻火圈且为固定支撑。为防止水锤重击影响,在污水和雨水管立管底部采用角钢支架或用砖砌体支墩进行支撑加固。

4.采暖系统。(1)本工程采用锅炉房集中热水供热系统,采暖供回水温度为95/70℃,供暖入口设置调压及热计量装置。(2)住宅采暖系统分为两个系统:1层~17层为低区采暖系统,18层~34层为高区采暖系统。低区采暖系统由设在锅炉房的落地膨胀水箱进行定压,高层采暖系统由设在本小区4#楼顶水箱间的高位膨胀水箱进行定压。(3)本住宅工程共用立管,采用下供下回双管同程采暖系统,住宅系统为分户单管跨越式散热器供暖系统,散热器进口装温控阀,出口装铜制球阀,安装方式以《青海02系列标准设计》的青02N1-67为标准。(4)敷设在地下一层的采暖干管和管道井内的主立管均采用碳素钢管,DN<80mm时为焊接钢管,DN≥80mm时为无缝钢管。连接散热器的明装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管井至户内散热器的埋地热水循环管采用对接焊式铝塑复合管。(5)埋地管道安装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试压,为保护管道因外露损坏,应在试压合格后及时进行隐蔽,并在施工结束后对埋地管道作定位标记。(6)供暖系统在试压合格竣工后,应对系统反复注水、排水,直至排出水中不含泥沙、铁屑等杂质,且水质不浑浊方为合格。

高层建筑的特点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特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220-01

1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1.1火势蔓延速度快

首先,高层建筑的竖向管井很多,如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排水道等,如果没考虑防火分隔措施或防火分隔措施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烟、气的迅速蔓延,容易形成竖向的“烟囱效应”。事实证明,一座高度为100m的高层建筑,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沿着竖向管井,烟气只需要30s就可以扩散到顶层,其扩散速度是水平方向的十倍以上。其次,在高层建筑内部装修过程中,工程采用了大量的高分子材料、纤维制品、木材等,加重了火灾负荷,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难以控制,且伴随产生大量有毒烟气。

1.2人员疏散难度大

由于高层建筑的层数多、垂直距离大、结构复杂,从高层到地面的疏散时间比较长,再加上高层建筑中的人员较为集中、火灾蔓延速度快等,给人员的疏散带来极大难度。同时,由于火灾时烟气使能见度降低,造成被困人员的恐慌,逃生时容易出现拥挤、踩踏情况,使安全疏散成为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

1.3消防救援难度大

首先,虽然近年来云梯消防车的高度在不断增加,但云梯高度仍很难满足实战需要,而且云梯在升到一定高度后,即使是在微风的状态下也会发生较大幅度的摆动,不利于灭火救援行动的开展。其次,由于消防用水量较大,而高层建筑的供水存在一定困难,直接影响了火灾的扑救。再次,由于火灾时烟气首先冲向着火房间的顶部然后向水平方向扩散,当烟气越来越多时,便开始下沉,并通过房间门迅速蔓延到整个走廊,再通过竖向管井及外窗蔓延到整栋建筑,给消防扑救工作增加了困难。最后,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会因烟气妨碍视线或空间复杂不能及时找到火源等因素而延误救火,如果消防设施再不够完备,消防人员会因为供水不足或消防云梯不够高而无法扑救火灾。

2高层建筑防火安全的有效性建议

2.1确保消防配套设施齐全

在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范,实现建筑总体布局与防火分区的优化配置。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安全疏散通道及防排烟设计功能,同时配以必要的消防设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安装自动化的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针对高层建筑的规模、火灾危险性、火灾载荷力以及事故后果等,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2.2强化建筑内的防火管理措施

高层建筑中涉及到各种火灾安全隐患,如果不能加强重视与管理,将随时面临火灾事故。因此,强化防火管理措施,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火管理。

在高层建筑施工或者装修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明火作业的管理,确保符合安全规范并经过审批后,方可开工;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由专业人员监管作业现场;对于高层建筑内的餐厅、娱乐场所加热器等,由专人负责监督管理;对高层建筑内的吸烟行为,予以明确规定并落实到位。

(2)电气管理。

在高层建筑中使用的电气产品或燃气设备应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没有电热丝在外、不使用明火;对于电气设备及相关线路,燃气设备及管道铺设标准等,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不能出现擅自乱拉乱接行为,留下火灾隐患。

(3)操作管理。

对于高层建筑内的用火、用电及用气安全,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好操作人员安全培训工作,树立安全意识、强化善安全操作技能。

2.3确保安全疏散

高层建筑内的安全疏散,可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通道。

当高层建筑中的人员从起火房间到达走廊之后,应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确保人员能够顺利进入楼梯间;为了减短疏散的时间,应尽量设计短捷的疏散过道,并可支持双向疏散。严格设计疏散通道的位置、距离、走廊宽度、门的高度等。

(2)楼梯。

为了确保安全、快速地疏散工作,在高层建筑中应至少设置2个或以上防烟楼梯间,同时备有必要的防排烟设施和采光设备。

(3)电梯。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在火灾发生时不能进行人员疏散。如果建筑的高度超过了32m,需要专门设置消防电梯,且载重为800kg以上。消防电梯的负荷供电应该与建筑内的其他类别供电相同,并且其动力、控制电线、电缆等具备防水与防火性能。

2.4建立并落实防火制度

从以往高层建筑的火灾教训来看,大多数火灾隐患来自人为疏忽或者操作不当,如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泄漏引发爆炸;烟头没有熄灭并引燃起火物;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转;电热设备或照明设备与易燃物过近引发火灾,等等。另外,特殊工种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违规操作也是引发火灾的因素之一。因此,高层建筑中涉及到的每一位管理者、居住者都应提高防火意识,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建立健全防火安全制度并严格落实到位,实现防火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全员化发展。

2.5强化消防设施的日常保养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有平时做好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工作,才能确保火灾发生时发挥应有作用。在高层建筑使用过程中,针对各种设备制定了定期维护制度,消防设施也应如此,做好定期维修与检查工作。由于消防设施只有发生火灾时才能发挥作用,平时不使用的时候可能难以暴露问题。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设施失灵,将造成难以估量的生命与财产损失。例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设施、消防栓、防火卷帘等,都应加强重视,严格落实检查制度,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如果发现损坏或者隐患,应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设备时刻处于可用状态。

2.6做好防火安全教育工作

作为消防部门及相关社会团体,应担负重要的宣传和教育责任,针对高层建筑管理者、使用者及民众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宣传防火常识,提高民众的自救能力与防护意识;定期举办火灾演练活动,引导公众安全疏散,以锻炼逃生能力,同时学会正确使用消防设施,避免火灾的进一步扩大。通过防火演练,公众既提高了对火灾问题的重视程度,增强警惕性,同时也提高了防御火灾能力,减少火灾发生时的生命或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的特点篇3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特点;施工

高层建筑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坚固性要求很高。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基础深度也相应增加,因而增加了基础施工的复杂性。大体积混凝土的关键是施工方法、施工技术与措施。如何能不间断地一次浇筑上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并能控制水泥水化热所引起的混凝土升温、降温及收缩各阶段产生的裂缝,已成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重点。

一、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高层建筑中经常用到大体积混凝土,尤其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塔楼基础范围,常设计有厚度达1.5~4.5m且面积较大的整体钢筋混凝土承台。这些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与一般混凝土结构不完全相同,要考虑因水泥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变形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通常是以结构断面最小尺寸或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与外表面温差来界定。我国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行业标准中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混凝土外表面和环境温度差值均不应超过25℃。”

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块体较厚,体积较大。②整体性要求较高,混凝土连续浇筑量大,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较一般混凝土高得多。③为减小水化热对混凝土结构的不利影响,当混凝土厚度超过1.5m时宜考虑设置水平分层施工。④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基础混凝土结构(也可能出现在转换层中),大多埋置地下,虽然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但要求抗渗性能较高,因此,既要考虑水化热的影响,又要解决好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问题。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根据基础形式而定,与主体结构的施工相比,大体积混凝土因平面尺寸和厚度大,因此在施工中有其自身的特点。

1、钢筋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一般具有分布密、直径较粗和上、下层钢筋高差大等特点。对于分布密的钢筋,在钢筋绑扎时宜采用卡尺限位的方法,使钢筋网片整齐划一。粗钢筋的连接一般多采用气压焊、锥螺纹、直螺纹和套简冷挤压等方法。在钢筋安装过程中,下层钢筋排放在混凝土垫块上,混凝土垫块间距不大于1.0m。钢筋支架应架设在下层钢筋上以防爬水,或与桩基连接在一起或支架下端设置底座。

2、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是保证工程结构外形和尺寸的关键,而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是确定模板尺寸的依据。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常采用泵送混凝土工艺,该工艺的特点是浇筑速度快,浇筑面集中。由于混凝土的操作工艺决定了它不可能做到同时将混凝土均匀地分送到浇筑混凝土的各个部位,所以往往会使某一部位的混凝土升高很大,然后才能移动输送管,依次浇筑其他部位的混凝土。因此,采用泵送工艺的大体积混凝土模板,绝对不能按照传统、常规的方法配置。应根据实际受力状况,对模板和支撑系统等进行计算,以确保模板体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大体积泵送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我国现行规范中对模板侧压力的公式计算,并取两式中的较小值。

根据计算的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可确定模板体系各部件的截面和尺寸,以作为模板安装的依据。在立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底面立模位置弹好线后,对底面进行抄平或在模板上口弹线或在竖向支撑上做出标记,以确保混凝土表面在统一标高上;模板的拉杆应牢固地焊接在钢筋的支架或钢筋上;模板外侧应增设斜撑或顶紧在支护结构上。

3、混凝土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量大、浇筑速度快、总的浇筑时间长,又要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因此,混凝土的施工应注意以下要点:

(1)合理地进行施工平面布置

确定好浇筑顺序、所需的泵车能力和数量,布置好泵车位置和泵管铺设,以保证施工过程有条不紊。

(2)宜在低温条件下进行

当气温较高大于30℃时,应周密分析和计算温度及收缩应力,并采取相应的降低温差和减小温度应力的措施。

(3)应根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

结合结构尺寸的大小钢筋的疏密、混凝土供应条件等选择浇筑方法,有如下三种。①全断面分层浇筑法。全断面分层浇筑,即在整个模板内全面分层,浇筑区面积即为基础平面面积。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浇筑第二层,第二层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全部浇筑震捣完毕,如此逐层进行,直至全部基础浇筑完毕。这种浇筑方法要求搅拌系统的生产率能满足浇筑量的要求,适用于一般平面尺寸不大的结构。②斜面分层浇筑法。斜面分层浇筑,即浇筑工作从浇筑层斜面下端开始,逐渐向上移动浇筑,这时振动器应与斜面垂直振捣。斜面分层也可以视为分段分层、分段长度小到一定程度的情况。斜面分层浇筑,即当结构的长度超过其厚度的3倍时,可以采用斜面分层浇筑。采用此方案时,斜面坡度取决于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浇筑厚度一般为20~30cm,震捣工作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③分段分层浇筑法。分段分层浇筑,即混凝土从低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就回头浇筑第二层,如此向前呈阶梯形推进。当结构厚度不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浇筑法。其分段的长度主要与搅拌系统生产能力Q、混凝土初凝时间t、结构的宽度B、每层浇筑的时间间隔T、混凝土浇筑层厚度h等有关。

(4)当基础底板厚度超时1.5m时,可考虑分层浇筑

若平面尺寸较大时,可考虑分块浇筑,以减少温度应力和收缩变形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分层和分块均应采取保证混凝土整体性的措施。如设置健槽和后浇带等。

(5)浇筑混凝土前宜在基层面上设置滑移层

为了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内外约束,滑移层的做法可以采取:在基层上设置沥青油毡;利用防水层上的保护层在早期强度较低时浇筑混凝土;在基岩等基层上铺设级配砂石作为缓冲层。当混凝土垫层上做涂料防水层时,同时起到了滑移层的作用。

(6)根据混凝土泵送时会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振动器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第二道振动器布置在混凝土的坡脚处,以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向前推进,振动器也相应跟上,以保证整个高度上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7)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要认真进行表面处理,以防其表面水泥浆较厚引起混凝土表面收缩开裂。处理的方法是在混凝土浇筑4~5h左右,先初步按设计标高用长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再用木蟹打磨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通常宜进行2~3遍。经过12~14h后进行保湿保温养护。

(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采用大流性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上、下层施工的间隔时间较长(一般为1.5~3h),经过振捣后的泌水和浮浆易顺着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尤为严重。解决的办法是在结构四周侧模的底部开设排水孔,使泌水及时从孔中排出。随着混凝土浇筑向前推进时少量来不及排除的泌水被赶至顶端,由顶端模板下部的预留孔排出,或在顶端区域设置人为水潭,将水集中后用软轴泵将泌水排除。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的特点篇4

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施作了严格规定,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即所谓超高层建筑,在遵守一般高层建筑的通用防火规定外,增加了合理的防火技术要求。

【关键词】超高层;消防弱电系统;安全

1超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超高层建筑的服务功能比较齐全,内部装修比较豪华,建筑标准都比较高,投资规模都比较大,因此涉及到的安全问题比较多,但消防安全比任何安全问题都重要,建筑其他安全问题如果真的发生,造成的损害也只是局部的,涉及的人员也是少数。但一旦发生火灾,产生的危害就非常大,后果无法估计。

超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1火险隐患多

超高层建筑主体建筑高,层数多,功能复杂,大多数超高层在主体建筑底层建有裙楼,作为商场、餐饮、娱乐等商业功能使用,主体建筑多数作为住宅、办公、宾馆等使用,此外,在建筑内部用电设备多,可燃物集中,火灾荷载密度大。

1.2人员疏散困难

超高层建筑着火时,要使人员迅速疏散到地面或避难空间十分困难。由于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疏散时间也要长许多。往往烟气的流动速度要比人员疏散的速度快上100多倍,而且,人的疏散方向与烟气蔓延方向相反,进一步增加了人员疏散的艰难和危险性。

1.3装备要求高,扑救难度大

超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火灾扑救难度相对较大。因此,超高层建筑很难通过消防车实施人员营救,一般立足于自救,即主要依靠建筑内部自身的消防设施来保障。

于2012年1月参与投标的大连海创国际产业大厦消防项目,位于大连市高新园区,旅顺南路沿线,属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总建筑面积为9.7万m2,地下二层、三层平时为汽车停车库、设备用房,战时为核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及区域电站。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餐饮用房及部分停车库,地上一层为大堂、便利店、银行和餐厅;二层至五层为休闲健身、会议室和其他配套用房。六层以上为写字间出租。

本建筑地上三十五层,地下三层,建筑高度为150米,属于超高层建筑。

2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执行标准

按规定,我国的建筑高度为24米及以下的建筑物的消防系统设计按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24~100米高的建筑物按国标《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地下工业或民用建筑按《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国标是属于强制性技术规定,是约束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验收单位的共同标尺。

超高层建筑尚无相应国标,属于相应的适用设计与验收规范暂缺阶段。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参照有关国标及国际标准,按照当地消防主管部门意见,本着安全第一的精神,尽量仔细周详地完成设计工作。

同时,按国标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共分三级,即特级、一级、二级。凡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为超高层建筑,属于特级保护对象。其火灾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高于一般建筑,其技术方案必要时需经专家论证。

3“海创”项目消防弱电系统的设计要求

由于超高层建筑高度的特点,大连海创国际产业大厦消防项目消防设计立足于建筑内部消防系统的自身建设,努力完善火灾探测、报警、扑救等自动功能,且设计要求高、功能齐全,将火险消灭萌芽状态。特别在火灾探测器布置标准、报警手段、报警探测器安装场所、火灾报警系统智能化、避难层消防安装、挡烟垂壁设置、电动防火卷帘门、正压送风和防排烟、自动喷水灭火等方面都有了严格的配置和要求。

3.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1.1火灾探测器布置标准较高:一般高层建筑感烟探测器保护面积为60平方米,保护半径为5.8米。但超高层建筑则提高标准,此项目平层探测器的布置一般以接近正方形布置,较为经济,感烟探测器保护面积为4050平方米。

3.1.2报警探测器安装场所:“海创”项目中超过5平方米以上的房间均设探测器,即使卫生间也不例外。电气竖井不论大小,因其火灾发生可能性大,作用重要而逐层进行了设置。手报的设置半径为步行距离30米,一般设于楼梯间及出口等逃生通道附近,以便人员在逃离火场方便报警。

3.2避难层的消防安排

避难层的设置是超高层建筑的特殊应急措施。它用于火灾避险时人员暂留,以弥补超高层给消防设备带来的灭火能力不足(国内尤甚)。一般每隔50米高度设一个避难层,100-200米高度设两个避难层。在避难层中一般不设日常办公或生活场所,即其建筑空间仅用于救灾应急。但为了解决超高层实际问题,也为了满足消防自身的需要,通常在保证人员躲避火灾需要的前提下,设置部分设备机房,如防烟正压风机、排烟风机、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等,并且要求避难层的正压进风系统独立设置,送风量不小于每小时30立方米。避难层的排烟风机和正压风机在火灾时用同时工作区段,排烟口和进风口不应贴邻布置。

“海创”项目共设计了两层即六层和二十层作为避难层,屋顶上设有二层设备机房层。避难层除了主要作为机房和人员避难外,在其它方面又做了详细要求:

3.2.1避难层的烟感器布置条件也是保护半径不大于5.8米(如设置温感探测器,保护面积不大于20平方米)。

3.2.2手动报警按钮也是设于出入口近旁,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个手报,每个手报的负责范围半径不大于30米,一般距地

1.4米左右墙上安装。

3.2.3为了保证紧急情况下的通讯畅通,避难层应每隔20米设置一个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电话插孔。

3.3挡烟垂壁的设置

超高层消防从严把握的一个体现是消防措施齐全,手段多样,互为补充。根据火灾的一般规律,初始阶段产生大量烟雾,烟雾先向上升到天花板,然后沿天花板横向蔓延。针对这一规律,在地下各层及裙房各层(这些地方一般易燃物品多)设置挡烟垂壁,当火灾发生时,挡烟垂壁下垂(一般1.5米),使产生的烟雾在短时间内限制在预先设定的区域,争取人员逃离、救火的宝贵时间、延缓火灾危害扩张的速度。显然,在超高层建筑中设挡烟垂壁,并与消防控制室的联动控制柜相连是十分必要的。

3.4电动防火卷帘门的设置

电动防火卷帘门主要起隔离作用,其设置位置一般在地下汽车库、裙房商业区及自动扶梯周围,按建筑的防火分区界限安排。一般的电动防火卷帘门内外侧各设一对烟感器、温感器,除了控制箱(一个)可设在内侧或外侧外,内外侧还应各设一个手动启停按钮,距地1.4米左右明装,而位于自动扶梯周围的电动防火卷帘门,其烟感器、温感器只设在外侧(本层工作区一侧)。

无论哪种电动防火卷帘门,在超高层建筑中整个消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动作不是独立的。因此,电动防火卷帘门两侧从属于卷帘门控制箱的烟感器、温感器,均应与火灾报警系统的探测器回路相接并在一个系统内工作。

3.5正压送风系统

火灾时人员不能进入电梯内,因为火灾发生后电梯迫降一层未成而失电,便可能停留于火场中,梯中人员会为烟气窒息。此时人员的逃生通道应是楼梯问。因此,保持楼梯问的正压使烟火不得入内就十分重要了。正压风机一般处于屋顶,与各层的电动风口联动。火灾初起时打开风口,启动正压送风机,使楼梯间、电梯厅处于正压状态。

高层建筑的特点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特点;质量控制

一、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技术特点

1、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横跨面积大,从南到北因环境不同,其地质条件也大不相同。我国常见的土地类型有盐碱地、冻土地等,常见的地形类型有丘陵、盆地、山地、平原等,山地多伴有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在地基基础动工前,要充分了解和勘察当地的地质环境,做好充足的施工准备工作,既要分析所处土地类型,又要了解周边的地质状况,将一切可能出现的危险排除在外。

2、工程的连锁性

建筑施工是一项整体、系统的工程,并非某一阶段工程完成便能检查出是否存在问题,而往往是后一项开始了才能发现前一项的问题。为杜绝潜在问题的威胁,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施工人员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在每项工程结束后,下一项工程开始时,及时对上一项工程展开细致检查。工程的连锁性相对比较繁琐,但却是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和良好运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3、多发性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高层倒塌现象十分严重,楼脆脆、楼歪歪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大多时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不当所致。由此可见,把好地基基础质量关,对保证高层建筑整体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减少或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着眼全局、从小处着手,把好质量关。

4、重要性

地基时深埋地下的工程,之于建筑本身而言是其根基,是建筑屹立不倒的重要支撑。地基不稳是导致高层坍塌的重要因素,加强地基稳定性施工对于高层建筑工程来说极为重要。作为地下工程,地基一旦出现问题,则很难返修,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同时也会影响开发商经济利益和威胁居民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地基基础在建筑物施工中的重要性。

二、高层建筑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1、高层建筑地基的测量放线

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工作是建筑地基施工中的基础性工作,精确、详细、周密的测量能确保地基工程顺利安全的施工,并为上部结构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放线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好手中的科学仪器,提升施工质量。地基施工中利用新仪器和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工程测量人员要不断的掌握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仪器,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提供更为精确和周密的数据而服务。

2、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材料控制

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材料控制是确保地基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份。地基材料的质量决定着整体工程的质量,在施工中要确保原材料的达标性,既原材料一定是出厂合格产品并符合工程本身的技术质量要求。在地基施工的每个阶段都要严把质量关,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以此提高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原材料的把关上,要对材料的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有必要的进行调研的,可以去原材料生产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确保原材料的真实性。施工中进场的原材料必需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统一严格的检查与审验,生产厂商对于每批的进场材料都要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有必要的还需进行化学试验,确保原材料的生产质量。

3、严控关键工序质量

高层建筑常采用深基础,或对地基进行处理。深基础和地基处理质量关系着整个建筑物质量安全。常用的深基础有桩基、箱基等。桩基如钻孔灌注桩,在进行钻孔之前,首先应该检查钻机的安装是否准确,保证底座与顶端平稳,在施工的时候不会出现沉陷或者位移;然后要检查钻机的角度,保证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此外,还要进行终孔检验包括孔深、孔径、孔底清理,并填写相应的检测记录。灌注要连续进行,并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塌落度,控制拔管速度。

4、高层建筑地基水泥灌桩的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地基多采用水泥灌桩技术进行地基基础的加固施工,钻孔灌桩技术中每个施工步骤都对地基的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钻孔和水泥灌桩是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前对钻孔机器进行周密的检查,确保底座和顶端的平稳,避免施工过程中因底座的移位和下陷影响了灌桩的质量。当钻机达到设计高度后,需对孔径的大小,钻孔的深度和垂直度进行详细的检查,达到设计标准后请监理工程师对钻孔进行合格性检验,并填写钻孔检验记录,完成钻孔工作。灌桩进时所采用的原材料主要以混凝土为主,目前较多的施工单位都采用成品泥浆进行钻孔灌桩,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对进场的泥浆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在施工单位质量检验人员的检验的同时认真审核确保使用材料符合要求。

5、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因操作不当引起了很多质量问题,某些违规操作表面看对工程施工质量影响不大,但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质量危害,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必要不断地巡视检查,一旦发现违章操作,就要立即予以纠正。通过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控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能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查须遵循若前道工序不合格就无法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此外,还需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操作使用的监控力度。在进行机械化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评审时,考虑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结构型式、建筑技术经济、机械设备性能等各种因素,使之台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效能,力求取得最优的综合经济效益。对施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必须进行着重的检控,通过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来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依据标准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机械使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6、管理体系和人员管理

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中,要完善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促进质量控制的实施,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障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得益于企业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有效保障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为工程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是保证整体建筑质量的基础。只有保证地基施工的质量,才能给整体建筑的质量提供保障,才能确保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作为地基施工方,我们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把握施工要点,并不断优化施工技术,保证地基的施工质量,建造安全放心的高层建筑。

参考文献:

[1]申长付,娄耀宾.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4(30)

[2]胡斌.浅谈高层建筑地基施工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0)

[3]祝成展.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08):208~209.

高层建筑的特点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选型;结构体系;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越来越多的具有特色的高层建筑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坐标。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造型和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但随之所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来,高层建筑在成为城市风景的同时如何融入到整个城市建筑设计中成为高层建筑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布置原则与要求

(一)结构平面布置。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对称尽量使质心和钢心重合。偏心大的结构扭转效应大,会加大端部构件的位移,导致应力集中。平面突出部分不宜过长。扭转是否过大,可用概念设计方法近似计算钢心、质心及偏心距后进行判断,还可以比较结构最远边缘处的最大层间变形和质心处的层间变形,其比值超过1.1者,可以认为扭转太大而结构不规则。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布置,当由于使用功能与建筑的要求,结构平面布置严重不规则时,应将其分割成若干比较简单、规则的独立结构单元。对于地震区的抗震建筑,简单、规则、对称的原则尤为重要。

(二)结构立体布置。结构竖向布置最基本的原则是规则、均匀。规则主要是指体型规则,若有变化,亦应是有规则的渐变。体型沿竖向的剧变,将使地震时某些变形特别集中,常常在该楼层因过大的变形而引起倒塌;均匀是指上下体型、刚度、承载力及质量分布均匀,以及它们的变化均匀。结构宜设计成刚度下大上小,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下层刚度小,将使变形集中在下部,形成薄弱层,严重的会引起建筑的全面倒塌。如果体型尺寸有变化,也应下大上小逐渐变化,不应发生过大的突变。上不楼层收进使得体型较小的情况经常发生,但是对于收进的尺寸应当限制。收进的部位越高,收进后的平面尺寸越小,高振型的影响明显加大。如果上部楼层外挑,造成“头重脚轻”的状况,将使扭转反映明显加大,竖向地震影响也明显变大。

二、结构分析与设计特点

(一)水平载荷成为决定因素

任何一个建筑结构都要同时承受垂直荷载和风产生的水平荷载,还要具有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在较低楼房中,往往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控制着结构设计,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和位移很小,对结构的影响也就较小;但在较高楼房中尽管竖向荷载仍对结构设计产生着重要影响,水平荷载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楼房层数的增多,水平荷载愈益成为结构设计中的控制因素。一方面,因为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二)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通常在低层建筑结构分析中,只考虑弯矩项,因为轴力项影响很小,而剪切项一般可不考虑。但对于高层建筑结构,情况就不同了。由于层数多,高度大,轴力值很大,再加上沿高度积累的轴向变形显着,轴向变形会使高层建筑结构的内力数值与分布产生显着的改变。对连续梁弯矩的影响:采用框架体系和框剪墙体系的高楼中,框架中柱的轴压应力往往大于边柱的轴压应力,中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大于边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当房屋很高时,此种差异轴向变形将会达到较大的数值,其后果相当于连续梁的中间支座产生沉陷,从而使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值和端支座负弯矩增大。对构件剪力和侧移的影响,与考虑竖向杆件轴向变形的剪力相比较,不考虑竖杆件轴向变形时,各构件水平剪力的平均误差达30%以上,结构顶点侧移减小一半以上。

(三)侧移成为控制指标与低层建筑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楼层的增加,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侧向变形迅速增大。设计高层结构时,不仅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可靠地承受风荷载作用产生的内力;还要求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使结构在水平荷载下产生的侧移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保证良好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四)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相对低层结构而言,高层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建筑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以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三、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结构当框架体系的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往往需要在建筑平面的适当位置设置较大的剪力墙来代替部分框架,便形成了框架一剪力墙体系。在承受水平力时,框架和剪力墙通过有足够刚度的楼板和连梁组成协同工作的结构体系。在体系中框架体系主要承受垂直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框架一剪力墙体系的位移曲线呈弯剪型。

当受力主体结构全部由平面剪力墙构件组成时,即形成剪力墙体系。在剪力墙体系中,单片剪力墙承受了全部的垂直荷载和水平力。剪力墙体系属刚性结构其位移曲线呈弯曲型。剪力墙体系的强度和刚度都比较高,有一定的延性,传力直接均匀,整体性好,抗倒塌能力强,是一种良好的结构体系,能建高度大于框架或框架一剪力墙体系。

凡采用筒体为抗侧力构件的结构体系统称为筒体体系,包括单筒体、筒体―框架、筒中筒、多束筒等多种型式。筒体是一种空间受力构件,分实腹筒和空腹筒两种类型。实腹筒是由平面或曲面墙围成的三维竖向结构单体,空腹筒是由密排柱和窗裙梁或开孔钢筋混凝土外墙构成的空间受力构件。筒体体系具有很大的刚度和强度,各构件受力比较合理,抗风、抗震能力很强,往往应用于大跨度、大空间或超高层建筑。

四、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方法

高层建筑结构是由竖向抗侧力构件(框架、剪力墙、筒体等)通过水平楼板连接构成的大型空间结构体系。要完全精确地按照三维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是十分困难的。各种实用的分析方法都需要对计算模型引入不同程度的简化。下面是常见的一些基本假定:弹性假定;小变形假定.刚性楼板假定;计算图形的假定。

对于框架一剪力墙体系来说,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的方法很多,大都采用连梁连续化假定。由剪力墙与框架水平位移或转角相等的位移协调条件,可以建立位移与外荷载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来求解。由于采用的未知量和考虑因素的不同,各种方法解答的具体形式亦不相同。框架一剪力墙的计算方法,通常是将结构转化为等效壁式框架,采用杆系结构矩阵位移法求解。剪力墙的受力特性与变形状态主要取决于剪力墙的开洞情况。单片剪力墙按受力特性的不同可分为单肢墙、小开口整体墙、联肢墙、特殊开洞墙、框支墙等各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剪力墙,其截面应力分布也不同,计算内力与位移时需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剪力墙结构的计算方法是平面有限单元法。筒体结构的分析方法按照对计算模型处理手法的不同可分为三类:等效连续化方法、等效离散化方法和三维空间分析。等效连续化方法是将结构中的离散杆件作等效连续化处理;等效离散化方法是将连续的墙体离散为等效的杆件,以便应用适合杆系结构的方法来分析;比等效连续化和等效离散化更为精确的计算模型是完全按三维空间结构来分析筒体结构体系,其中应用最广的是空间杆一薄壁杆系矩阵位移法。

五、抗震分析与设计在高层建筑的应用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抗震结构都会部分进入塑性状态。为了满足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功能要求,有必要研究和计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当前国内外抗震设计的发展趋势,是根据对结构在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的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或变形要求进行设计,结构弹塑性分析成为抗震设计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现行抗震规范(GB50011-2001)要求高层建筑的抗震计算主要是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小震),按反应谱理论计算地震作用,用弹性方法计算内力及位移。对于重要建筑或有特殊要求时,要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大震)的变形验算。

在我国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与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首先,是高度问题,对于超高限建筑物,应当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因为在地震力作用下,超高限建筑物的变形破坏性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许多影响因素将发生质变,即有些参数本身超出了现有规范的适宜范围,如安全指标、延性要求、材料性能、荷载取值、力学模型选取等。其次,是材料选用和结构体系的问题,在高层建筑中,我国150m以上的建筑,采用的三种主要结构体系(框一筒、筒中筒和框架一支撑),这些也是其他国家高层建筑采用的主要体系。但国外特别在地震区,是以钢结构为主,而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混合结构占了90%。如此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混合结构,国内外都还没有经受较大地震作用的考验。根据现在我国建筑钢材的类型、品种和钢结构的加工制造能力,建议尽可能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柱)结构或钢结构,以减小柱断面尺寸,并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第三,是轴压比与短柱问题,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中,往往为了控制柱的轴压比而使柱的截面很大,而柱的纵向钢筋却为构造配筋。柱的塑性变形能力小,则结构的延性就差,当遭遇地震时,耗散和吸收地震能量少,结构容易被破坏。第四,在某些烈度区采用了较低的抗震措施与构造措施,现在许多专家学者提出,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已不能适应国情的需要,认为我国“取用了可能是世界上最低的结构设计安全度”并主张“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水平应该大幅度提高”。有人主张在设防烈度下应该采用弹性设计,特别是高烈度区要有严格的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结构的安全。

六.高层建筑结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建设可用地的减少,高层建筑继续向着更高发展,结构所需承担的荷载和倾覆力矩将越来越大。在确保高层建筑物具有足够可靠度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节约材料和降低造价,高层建筑结构够构件正在不断更新,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结构也正朝着结构立体化,布置周边化,体型多样化,结构支撑化,体型多样化,材料高强化,建筑轻量化,组合结构化,结构耗能减震化等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峻.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J].中化建设,2008,(12).

[2]范小平.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中相关的几个问题应用分析[J]福建建材,2008,(6).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幼儿园的承诺书范文集合(精选4篇)

    - 阅0

    幼儿园的承诺书范文集合九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承诺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承诺书是否产生法律约束力,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承诺书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

    医学毕业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医学毕业

    - 阅0

    推荐医学毕业心得体会精选篇1尊敬的领导:大家好!一年多来,临床工作有了新的冲破,业务收入到达建院以来的水平。社会保健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极大地提高了两个系统化管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