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发展(6篇)

来源:网络

高层建筑发展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规划;形象;节能;采光

就目前而言,社会水平呈现出一个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人们对工程建筑的质量和要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除了满足相关的设备配置需求外,对建筑整体的结构和安全的设计要求也更为严苛,那么在建筑方面有着高超的技术水平就是基础。现在多样化已经成为建筑的发展方向,不同形式的建筑建造的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其实在一个城市中,最主要看的还是建筑,它不仅代表着城市,还担负着应有的使命,以保证建筑质量为前提,再进行多样化的风格设计,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具体如下:

1高层建筑规划设计

控制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因为超高层建筑本身的体积大和高度很高,对城市周围的环境影响相较而言是比较大的,不仅会挡住部分居住区的光照,而且对阴影投射区会造成质的改变。同时据调查研究,大部分的高层建筑的收益并不是十分理想。

控制高层建筑的密集度。高层建筑对城市街道及行人有着十分大的影响,过度的密集虽然对办公、居住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激增的高层建筑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长此以往非但不会带来预期的美好发展,而且会逐渐演变成危害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比如,部分的高层建筑缺少应有的光照和绿化;大面积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等等。所以,这需要规划者根据城市以及地方的规划来控制高层建筑的密集度的发展。另外,在建筑的功能布局中,土地的综合利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建筑要求就是综合考虑工作、生活、交通及服务设施,在满足人们的需求前提下,尽可能的便利化,减少能耗,绿色发展,一切以生态为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城市中心的发展活力,而且还能避免高层建筑的过分密集。

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相互协调。就现状而言,大部分的高层建筑一般会建在城市中的繁华密集的街道,而为了保持街道的连续性,高层建筑应在规划设计时就需要其与城市街道及其他建筑相辅相成,互相协调规划。

2高层建筑形象设计

高层建筑的体积和高度都非常大,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压迫感。在街道两旁的高层建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通常都是做后退处理,并就其后退空间设计出广场。广场空间首先起到了一个很好地缓冲作用,而且还会成为建筑的场所标志。其次,就城市空间来说,广场空间成就了城市的共享空间,还丰富了城市空间,同时提升建筑的整体视觉效果。

想要达到建筑均衡匀称的目的,就必须运用相关的数学比例系统,来调节现实中存在于人们的感官之中的条件,营造出一种协调完美的实际效果。一个成功的建筑必须要达到合理协调的比例和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在设计时需要万分注意建筑物整体的尺度把握:

(1)协调好各部分的尺度比例。外形美观的高层建筑主要是由裙房、主体以及顶部的完美协调构成的。只有当它们的比例尺度拿捏到位,相互协调统一起来,再进行适当的装饰来美化建筑,才能构造出一个完美的高层建筑形象。

(2)把握好建筑立面细部尺度的层次性。在建筑的立面设计中主要分为水平和垂直因素,为了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对低矮横向的建筑物,窗户开间一般是以宽阔为主;高层建筑因其本身的修长,使用较多的就是综合微型和巨型,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利用这样的原则来设计高层建筑,达到的则是意想不到的统一和协调感。除此之外,细部的尺度也要注意。在进行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时,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在城市设计中,应将高层建筑集中起来作为城市的主要节奏来设计,让城市看起来更加多元化。最后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色进行配合设计,很好地将高层建筑与环境融合在一起。

3高层建筑朝向与节能设计

高层建筑体积大、高度高,建筑相互之间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互相遮蔽的情况,更有甚者形成面积很大的阴影区,导致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急剧下降。而且,部分一二级的城市已经形成建造高层建筑的风气,有的设计师不顾环境,忽略生态,过分追求高层建筑,形成了高投入、高能耗、高浪费、低收益的现象。因此,目前高层建筑中,设计师们首要考虑的就是节能,而非其他因素。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建筑朝向的被动设计与建筑的平面形态、基址上的位置、太阳光路径以及当地的风向等存在着莫大的关系,其中建筑的朝向也会直接影响着接下来的每一个设计决策。而且每个建筑的基址都存在特殊性,在考虑如何利用基址的特殊性让环境更好的发展时,需要注意两点:其一,是当地的气候条件;其二,就是基址内建筑的环境。

在节能方面,由于建筑物的热量直接是因其表面与外界产生能量传递。如部分是从窗户消耗,若采用双层玻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散热;部分会从墙体散热,若墙体使用隔热材料,就能增加保温隔热的功效,即降低“外衣”的导热程度,节能的效果就会十分显著;其次,是通过智能化技术来节约节能降耗,主要体现在建筑的结构合理化、功能实用化、外观简洁化、材料和能源的回收利用等;最后,可利用自然能来供热供暖,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对此要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等。

4高层建筑采光设计

高层建筑中,生态设计十分重要,其中对自然光的充分利用就是主要内容之一,适当的光照不仅对身体有益,还可以降低电能的消耗。日光有利也有弊,合理利用才能发挥效益。如现在许多的被动日光技术无非就是控制进入的直光射线,降低对视觉的影响;而良好的室内照明就是要太阳光均匀有效地分布在建筑各处,且无眩光。其中较为先进的日光采集系统设计主要有:

(1)利用阳光反射,将阳光送至屋顶平面,其效果要远好于传统天窗的效果,还可以达到更深的区域;

(2)利用相对较小的进光区域有效传导的日光,对阳光就不会产生较强的制冷负荷,不仅保证了光照的质量,也能传导热能;

(3)对阻挡阳光直射系统进行改造,尽量避免阳光直射造成的眩光和温度不适的现象。但其中的难点就在于,每天的阳光位置都会不断发生变化,就算是再好的自然采光建筑设计,也只能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能使用,形成节约能源。不过,在进行采光设计时,我们可以寻找出一个平衡点,比如可以对座位和工作平面进行完善规划,通过窗户的设计和立面的设计来获得阳光。

而经研究调查表明,适当的太阳光和开阔的视野不管在何处都可以为人们提供出一个舒适的环境。因此,为了保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自然光环境。

5结语

就高层建筑的设计而言,不仅需要采纳使用者要求意见,而且,必须维护城市公众的利益,要知道一个质量良好的高层建筑不仅仅是不会与任何的建筑发生不协调的情况,更重要的是符合人性。高层建筑的设计师只有充分考虑到人文的融合和体现城市的生态和谐与,才能在未来高层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邵雪军.浅谈高层建筑的自然采光设计与节能[J].山西建筑,2008(05).

[2]文小凡.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整合[J].住宅产业,2010(03).

高层建筑发展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体系;框架梁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0-0042-03

自19世纪80年代美国芝加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幢高层钢结构建筑起,高层钢结构建筑已具有110余年的历史。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口激增,地价也相应提高,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项钢结构技术如对钢结构体系的研究以及施工技术、计算技术等也日趋完善,高层钢结构建筑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自身重量大、所建柱子占地面积大等各种缺陷,其在高层建筑建设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为克服混凝土的弊端,各国加强了对高强度钢结构的重视程度,高强度钢材应运而生,在高层建筑中采用部分钢结构的设计以及理论研究也获得了相应的成果,并逐渐应用于高层建筑的构建中。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发展水平一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建筑在科技方面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材料工业水平,甚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技术水平以及建设部门财力水平的象征。

1我国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高层钢结构建筑也随之不断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已有30余年的发展史。在此期间我国在高层钢结构建筑的设计以及施工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的自行编制是我国高层建筑钢结构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成果,它的颁布充分彰显了我国在高层建筑钢结构方面的技术已逐步完善。目前我国在此方面已逐渐出现国产化的趋势。

1.1钢材生产的国产化

国内部分钢铁企业已以国内现有的高层建筑钢结构的设计标准制定出了第一套由我国自行编制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标准,即《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该标准与原有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相比具有更高的适用性,并且其中的多种性能指标均较国外同类性产品具有更高的质量保证。

1.2钢结构设计国产化

自钢结构设计引入我国到2003年期间我国在建以及已建的钢结构高层建筑已超过60余幢,本文依照其结构类型对其进行划分,RC核心筒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SRC框架、钢框架、矩形框架以及纯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等。其中SRC与钢框架二者组成的合材约占60.11%。但据统计发现,现在我国所拥有的高层建筑钢结构中混凝土占较大比例。由于我国混凝土结构尚且没有进行完整的系统性研究,因此《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尚不能被列入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构建规范中。我国国家标准对高层建筑的最大宽度以及高度有一定限制,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到这一规范,否则,应当需要进行相关的专项论证以及实验研究等。相比之下,建设部制定的第111号令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如《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以及《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等,这类规范可用于控制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而且意义重大。一般而言,钢结构的设计多分为两个阶段,包括设计图设计阶段以及具体施工图设计阶段。目前已有的设计院均采用国外的设计模式,并借鉴其节点图、无构件图以及钢材表的设计方法。

2高层结构体系

国内在高层结构体系方面尚存在很多规范制度上的欠缺,特别是在划分高层建筑、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抗震设计方面均没有完整的规范。一般观点认为,高层建筑总高度应超过24米,超高层建筑则应超过60米。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建筑应用功能以及建筑高度差异等,另外考虑到安全、经济、可靠、合理等经济原则。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常见的结构体系主要有六类:框架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以及剪力墙结构体系)。

3钢结构的制作及安装

3.1钢柱结构的制作与安装

钢柱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层建筑中钢柱作为主要的竖向构件起到决定高层建筑的总高度以及各层高度的作用,同时在加工制造钢柱的过程中要求亦较为严格,需要满足现有的规范,并且在验收中具有特有的验收标准。由于钢柱需要被分为多节构建,比如,100米高的钢柱需要被分成8~12节构件。另外在钢柱生产制作进行反样下料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钢柱的竖向荷载可能导致的压缩变形以及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收缩变形等问题,因此在进行钢柱分节时需要意识到钢柱翻样下料的长度并不等同于设计时的设计长度,而是稍短于设计长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做到精确生产,即便几毫米的误差也不可以忽略。焊接收缩变形程度可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出,之后再按实际加工之后的标准进行校核,确保其翻样下料长度为精确长度。框架梁上下翼缘的连接可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统计发现目前大部分部门在连接过程中采用带衬板的全熔透焊接进行连接。即在施工时先焊接下翼缘之后再焊上翼缘,先对一个端点焊定位,再对另一个端点进行焊接。除此以外,每节钢柱都需要进行相应编码,以保证其按照正确次序安装,原则上上下相邻两节钢柱的截面即便完全相等也不可以互换位置。

对方形或矩形钢柱内的加筋板进行焊接时需要按照现行规范要求,利用熔嘴电焊渣技术进行焊接,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可以允许其采用槽塞焊接以及在箱板上开孔焊接等其他常见焊接方式。对钢柱的标高进行控制时主要有两种控制方式:第一,按照相对标高进行制作安装。要求钢柱长度存在的误差不能超过3毫米,而且不需要考虑坚向荷载引起的压缩变形以及焊缝收缩变形等对其产生的影响。要求建筑物的总高度达到各节柱子制作过程中允许的偏差总和以及钢柱压缩变形的总和,满足以上条件者即为合格。此类制作安装方式一般用于12层以下的高层建筑以及层高控制要求较低的建筑物的设计建造中。第二,按照设计标高进行制作安装。一般情况下12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在层高方面精度要求较高,需要按照土建的标准高度进行第一节钢柱的安装。另外要求每节钢柱累加尺寸的总和要符合设计要求的总尺寸。与前一种安装方式不同,此种安装方式需要将竖向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压缩变形和每一节柱子的接头产生的收缩变形加到每节钢柱的加工长度中去。

另外,在高层建筑的钢结构的安装过程中,对相邻的每一节钢柱之间相互连接的垂直度均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也是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安装过程中还需要对钢结构三维方向出现的一些数据偏差是否在规范允许值范围内进行核对。在安装钢结构过程中控制钢柱的垂直度与位置时,第一节钢柱安装时的安装控制方法以及重点与第二节以上的各节钢柱有些不相同。在所有钢柱的安装中对第一节的钢柱进行有效控制最为重要,其中的主要部分是建筑竖向的水平标高与建筑结构平面位置与轴线之间的偏差,并主要是经过对定位钢板与双螺母的调节控制或用千斤顶、楔形钢垫块来调整完成安装的。

3.2框架梁的制作与安装

高层建筑框架梁多使用H型钢材,钢柱与框架梁只采用刚性连接,钢柱需选用贯通型钢柱,安装过程中要求在框架梁上下翼的翼缘处于钢柱内设定横向加劲肋。另外要按照框架梁正确的设计编号进行就位。在工厂制造框架梁的过程中,需要在框架梁所在的位置设定悬臂梁、钢柱与悬臂梁。上下翼缘的连接主要通过剖口熔透焊缝进行,腹板则采用贴角焊缝进行连接。另外框架梁需要钢柱的悬臂梁进行连接,这样可以借助板全熔透的焊缝进行上下翼缘之间的连接,腹板的连接则主要选择高强螺栓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确保框架梁和钢柱连接处的节点域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可靠性以及楼层层高的精确性。因为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相比在施工过程中允许出现的偏差范围较大,连接框架梁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或者钢筋混凝土筒壁时,可在腹板的连接板上开一椭圆形孔,该孔的长轴尺寸需要限制在2dO以下(dO为螺栓孔径),另外还应确保其在孔边距的要求范围内。

开孔位置的精确程度在采用高强螺栓群进行连接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开孔的制作多采用多轴数控钻孔和模板制孔,相比之下前者精度相对较高,而后者精度则较低,所以在实践中多优先考虑采用前者进行。一般而言,当采用模板进行制孔时,首先要保证模板的精确程度,以便满足高强螺栓在组装孔以及工地安装孔过程中对精度的要求。施工过程中若存在孔位局部的偏差,只可以借助铰刀进行扩孔,而不可以借助其他工具。气割扩孔严禁使用,若出现使用气割扩孔者,应按照重大质量事故处罚条例进行处理。

3.3影响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的因素

影响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自然条件对安装的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一旦自然条件出现较为剧烈的变化,包括雨天、冬季寒冷的天气以及夏季常出现的六级以上的大风均会对现场焊接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如焊接根部出现严重的根部收缩、裂缝或者夹有残渣等。焊接质量严重受损时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4高层建筑钢结构在我国的应用及建议

近些年,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这类建筑群的出现对减少我国建筑占地面积具有较大作用,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人口较多的国家来说,发展高层建筑无疑是解决我国建筑占地面积增多、人均土地减少的重要举措。在我国,高层钢结构建筑主要用作写字楼、酒店亦或大跨度的商业地产等,这些高层建筑多集中于繁华城市中心,多为一些被称为“都市综合体”的项目所应用。这类高层钢结构在标准层设计应用中的投影建筑面积通常较小,这导致安装过程中容易受到工序场地小构件多、工序长协调复杂等的影响,另外现场钢构件的堆放位置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研究显示,钢结构的安装中最普遍的特点是存在较多立体交叉作业施工情况,即在安装过程中钢框架需要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界面的施工在同一时间进行作业,这使得两者在作业过程中互相干扰的现象时常发生,干扰较重时甚至需要工序间歇时间,这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的进度以及施工的流水节拍。一般钢梁在安装的时候主要是经限位的连接板及高强螺栓经过多次矫正并经过对高强螺栓的初拧和终拧来固定,从而达到对钢梁与梁柱连接点的轴线位置与垂直度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为解决以上问题,建议在最初的吊装中,以安装就位的钢梁尚需要进行持续的矫正以及调整,以确保安装钢梁框架的位置与图纸设计要求相符合。在对其进行矫正时可借助千斤顶和倒链进行反复矫正,这样可以保证钢梁轴线的位置与其垂直度平行,以保证钢梁的安装质量。另外在进行钢梁吊装的过程中可借助连接板完成与钢柱牛腿以及钢梁腹板之间的连接,可以以一块小钢板或用高强度螺栓连接与两端焊口处的钢梁上翼缘板以及牛腿进行临时的点焊定位。在设计对钢梁进行吊点的耳板时,建议在梁跨的四分之一处进行设置。采用以上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安装速度和质量,而钢结构安装过程的安全与质量也得到了相应保证。

5结语

目前,应用于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种类繁多,质量大多层次不齐,钢结构作为一种抗性极强的材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得到了建筑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其他常用的的建筑结构相比,钢结构在使用功能、施工环节以及工程经济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具有综合性优势的建筑用材,特别是在应用于大型商业类工程时其所体现出的合理的大跨度空间感,因此可适当在造型和空间方面追求创新,与常用建材相比更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更重要的是钢材具有高强度这一显著优势,用于建筑物的构建中不仅应用起来灵活方便,而且能够使建筑结构坚固稳定。综上所述,钢结构是一种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建造的材料,值得进行大力推广应用。同时由于钢结构的发展与应用不仅有助于建筑结构的设计理念的创新,还是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现有钢结构技术水平标志着我国在高层建筑开发与建设方面已迈入了钢结构的体系时代,这在无形中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带来崭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肖宴生.浅议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施工技术[J].中国电子商务,工程科学,2012.

[2]宋岩丽,王社欣,周仲景.建筑材料与检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A.P.Yaylor.F.R.Sale.Thermalanalysisofintumescentcoatings[J].PolymerPaintColourJournal,1992,(3).

高层建筑发展篇3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郊区城市化乡村城镇化

人类自从有了建筑的能力,就一直渴望建造高耸的建筑。但在古代由于受土、木、砖、石等主要建筑材料本身性能的限制;同时也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和生活还没有使用高层房屋的实际需要。因而,在用砖石盖房子的地方,建筑物一般不超过五、六层,在用木料造房子的地区,一般多为单层和两层建筑,超过三层的就不多见了。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修更高的建筑。超高层建筑作为一个特殊类型的建筑,通常是一个国家、民族、城市经济崛起和发展的象征,承载了许多人的梦想。二十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开始修超高层建筑开始,到现在的亚洲的中国和中东的迪拜超高层建筑热,无不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紧密联系。超高层建筑的攀比彷佛是各国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军备竞赛......然而,随着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其种种弊端逐渐显现,针对这些弊端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是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虽然体现了繁荣、活力与发展,但也有许多弊病。这些高楼都是集宾馆、办公、购物中心、餐饮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建筑,在亚洲多数城市道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往往给市政带来巨大压力。很多大楼其实是攀比的产物,却无助于发展经济,这就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日本不造高楼的原因,尽管许多大厦都将由日本的建筑公司来完成。具体的说,目前发现超高层建筑具有以下问题。

1.超高层建筑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⑴发生火灾地震后救援难度大

超高层建筑纵向交通容量有限,且外部开放空间面积较少,因此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灾害时,避难和消防难度较大,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的事件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目前世界最高的消防云梯只有130米,超过这个高度的楼层居民将很难在火灾中得到及时救援。大面积玻璃幕墙在内部高温烘烤下,向外爆炸,玻璃碎片横飞形成的玻璃雨,有如刀剑横飞,使外部消防战斗队伍无法靠近。

⑵玻璃幕墙存在老化脱落和自爆风险

超高层建筑必须使用玻璃幕墙这样的轻质材料,传统的砌墙或现浇混凝土根本无法达到这么轻的自重。玻璃幕墙的自重,仅相当于砖砌体的1/12、混凝土的1/10,而且更具备后两者没有的建造速度优势。正是悬在高空的幕墙,却成为无数城市人的噩梦。最近几年,国内众多案例显示,玻璃幕墙除了因风力因素脱落外,甚至还会发生自爆。

⑶强风和雷电经常光顾超高层建筑

一般来说,在正常的风压状态下,若距地面高度为10米处风速为5米/秒,那么在90米的高空,风速可达到15米/秒。若高达300-400米,风力将更大,当风速达到30米/秒以上时,超高层建筑会产生晃动,人就会感到不舒服。当电梯高速运行的同时,如果大楼的晃动超过6英寸,电梯的钢缆就会因时紧时松的受力不均受到伤害,并造成危险。同时雷电也喜欢“光顾”高楼。

2.超高层建筑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

⑴超高层大楼会引起城市峡谷效应

超高层建筑通常会给其周围的街道和普通建筑带来风荷载的变化。由于建筑物体形高大,风力又不能透过建筑物,必然绕过建筑物在它的周围形成较强的气流,因此超高层建筑使周围的道路及低层建筑物所受风荷载加大,形成所谓的“高楼峡谷风”。这使得某些街道上的风速特别大,以至影响到路人和行车的安全。玻璃幕墙会吸收、反射大量阳光,导致周围的温度比其它区域更高;一些高楼的部分表面因承受的风荷载过大和吸热升温,玻璃幕墙会出现“雪崩”一样的损坏。

⑵超高层建筑的光污染影响鸟类迁徙

超高层建筑的外部一般都整齐划一,不讲究错落有致,加上大都采用反光玻璃或其他反光建材做外部装饰,极易形成光污染。光污染是一种长期的视觉污染,会使人心情紧张、情绪烦躁。超高层建筑的光污染会误导迁徙的鸟类,使它们在夜间继续飞行而精疲力竭,或不小心撞到夜间大楼的霓虹灯上而导致死亡。

⑶地表不堪负荷陆地沉降

据《中国日报》指出,过去10年来上海经济起飞过程中兴建的超高层建筑,令上海地表已不堪负荷,陆地沉降现象日益严重,平均每年下沉2厘米,已经影响到地铁和高楼建筑的结构。虽然单个高层建筑一般发生的都是均匀沉降,但是众多位置、规格不一的高层建筑形成合力,对整个城市就会造成某种程度、某种区域内的不均匀沉降,甚至引发建筑安全隐患。比如金茂大厦下沉已达6.3厘米。

3.超高层建筑建设和维护成本高

以上海金茂大厦为例,它每天的管理维护费就达100万元。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人力,是根本无法驾驭这个庞然大物的,潜在风险,将会演变为现实的“资本黑洞”。金茂大厦的每平方米造价大体上要2万元人民币,每天的正常运行费用约需上百万元人民币。仅擦玻璃就是一大开销,金茂大厦的幕墙有0.8万平方米,据说两架擦窗机连续工作,一年才能把所有的玻璃擦一遍,而且,由于建筑外形凹凸起伏太大,檐部又挑出很多,有的地方达3米以上,擦玻璃相当困难。所以,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和维护要耗费大量财富。就现代超高层建筑的巨大维护费用来说,已经失去了早期建造这一类建筑是为了节约用地的意义。

纽约世贸中心的业主认为,纽约世贸中心并不实用,实际上只需建60-70层就可满足需要,建110层造价很高。超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以65年计算,它的维护费用是一般建筑的3倍。有建筑学家认为,高度超过300米的超高层建筑已经失去节约用地的经济意义。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100米以下的建筑应该更经济实惠。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超高层建筑的日常维护成本大幅增加。超高层建筑通常需要通过水泵至少二次增压的方式供水,楼层越高水压越大,输送水的电能消耗随之大幅增加。超高层建筑越高,建造和维护成本就会呈几何级数增加。我国著名建筑学家阮仪三表示,建设60层以上的楼就算超高楼,就算浪费,铺设高电压、高水压以及配套设施,耗费的财力难以估算。

4.超高层建筑不适宜人类居住

⑴空气污染和辐射污染严重

密集的超高层建筑使建筑物内的天然采光条件大幅度降低,只得借助于人工照明。为了保证安全性,超高层建筑的窗多数采用密闭型,自然换气几乎不可能,只能进行人工换气。现代超高层建筑内虽然都有较先进的通风及温控设施,但毕竟是全封闭式环境,同时也是电脑、通讯设备、空调、打印机等各种办公设备集中的地方,往往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和辐射污染。

⑵人在10层以上的建筑生活会产生孤寂感

超高层建筑会造成大片阴影,使得比其低的楼层无法得到充足的光照。此外,一些心理学家也提出,人类在10层以上的建筑生活,会产生孤寂感,影响心理健康。而密度过大的超高层建筑和由此造成的人口密度急剧上升必然会压缩公共活动空间,削减公共绿地。

⑶超高层大楼会造成局部交通拥堵

超高层建筑的特点造成局部人口密度急剧上升,这会给原本就压力巨大的城市内部交通增加更大负荷,使日益拥堵的交通雪上加霜。另外,很多开发商对于超高层建筑没有前期规划,多数是先拿地再规划缺调研,入住率可能成为大问题,客观上又造成城市资源的浪费。这往往造成了很多资源和能量的无谓消耗以及排放的增加。发达国家早就意识到超高层建筑的诸多问题。巴黎市区的城市规划,除少数大厦之外,大多数楼房都不超过10层。巴黎城建法规规定,市内建筑物高度必须与临近街道的宽度构成一比一的比例。这样,从客观上降低了人口密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的压力,也减轻了城市医疗、教育和社区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压力。

5.关于超高层建筑未来发展的一点看法

研究显示,超高层建筑不仅在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综合性污染,而且建成后会产生系列污染以及一些难以清除的隐患,世界各国对此持越来越谨慎的态度。其实,北欧、西欧国家早就掌握了超高层建筑建筑技术,但目前绝大部分建筑在5层以下,新建筑没有向高空发展,而是着重改进内部布局和使设备现代化。智能建筑、生态大楼、信息高速公路,尤其是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许多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安全、实用已超过了荣耀。由此可见,超高层建筑筹划兴建应该科学从事,盲目跟风甚至互相攀比是一种“近视”行为,将会酿成不良的后果。鉴于此,笔者有两点建议。第一,大城市郊区化,把用于建造超高层建筑的资金用于投资城市郊区,使郊区城市化。这样市内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就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分散。一般而言中心城市环境脏、噪声大、犯罪率高、贫困人口多、问题家庭多、房子拥挤质量差、选择房子限制多,因此,舒适的环境往往在中心城市之外。把建筑超高层建筑的资金用于郊区的建设就会大大改善市中心存在的这些问题。另外,为追求舒适的生活环境,人们愿意舍弃中心城市而到较远的郊区生活。第二,乡村城镇化,发展小城镇,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我国的国情和资源条件难以支撑集中发展大中城市的城市化道路。客观上,农民进城也存在习俗、就业、购房、生活费用等诸多约束,采用农民熟悉和能够承受的小城镇生活方式,则是一个现实选择。客观上,农民进城也存在习俗、就业、购房、生活费用等诸多约束,采用农民熟悉和能够承受的小城镇生活方式,则是一个现实选择。所以把用于建设超高层建筑的资金部分用于推进农村城镇化,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城镇化,是在特定时期的一个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第十七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2.10:10-20.

[2]周广德.日本超高层建筑现状及其发展.西安:陕西建筑,1992.(2).

[3]陈奇.浅谈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北京:科技咨询,2006.(29).

[4]肖祯燕,赫中营.关于超高层建筑的优劣势分析研究[J].建筑与结构设计,2009.

[5]马燕.未来超高层建筑[J].商情,2011(20).

基金项目:

襄樊学院博士基金项目

高层建筑发展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绿色设计建筑节能以人为本

建筑设计应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两面性,设计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要创造出风格,意境和情趣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形象简洁,造型亲切,经济透明,功能多样,材料自然,无毒无害和可再生性以及细部设计要达到细致入微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高层建筑设计作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坐标或者是高档居住社区,设计的方向和要求更加严格。

一、绿色建筑设计

1.1绿色建筑理念的产生背景

这些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向舒适性转变。在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同时,由于我国仍旧处于发展中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法律不健全,建筑物的建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房地产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将建设具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降低能耗、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等作为建设发展的方向,提出“绿色建筑”的口令。未来,节能建筑将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关键。绿色建筑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②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1.2绿色建筑实现方式

首先,采用新型、绿色的建筑材料,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综合分析建筑的通风、隔热、采光等各可幽默感素,因地制宜。其次,尽量多采用地热能、太阳能、沼气、风能等各种新型能源和建筑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创建环保节能型建筑。第三,尽可能使用通过了国家技术谁的高校的节能产品,例如:节能灯具,变频冰箱和变频空调。

二、高层建筑设计的智能化发展

智能建筑就是把智能型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智能保安、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相融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优化组合,使人获得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建筑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对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智能建筑正顺应了这一趋势。在智能建筑里,人们可以获得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办公条件。温度、湿度、照度可以自动调节,能尽量利用自然界的光、冷、热、大气等,自动调节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创造更有人性的生存环境。人们可以通过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声音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等手段,获得全球性情报、信息,以空前的高速度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商贸活动。

今后的建筑科技将围绕保护环境,省资源,降低能耗而展开。建筑智能技术的发展要为生态、节能、太阳能等在各种类型现代建筑中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生态建筑与智能建筑相结合。建筑智能技术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将具备以下特性方:(1)舒适性

使人们在智能建筑中生活和工作,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均感到舒适。为此,空调、照明、消声、绿化、自然光及其它环境条件应达到较佳和最佳条件。(2)高效性

提高办公业务、通信、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提高节省人力、时间、空间、资源、能量、费用以及建筑物所属设备系统使用管理方面的效率。(3)适应性

对办公组织机构的变更、办公设备、办公机器、网络功能变化和更新换代时的适应过程中,不妨碍原有系统的使用。(4)安全性

除了保护生命、财产、建筑物安全外,还要防止信息网信息的泄露和扰,特别是防止信息、数据被破坏,防止被删除和篡改以及系统非法或不正确使用。(5)方便性

除了办公机器使用方便外,还应具有高效的信息服务功能。(6)可靠性

努力尽早发现系统的故障,尽快排除故障,力求故障的影响和波及面减至最小程度和最小范围。近几年来,我国计算机系统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提高的速度也非常快,完全可以满足一些中小型智能化建筑的使用要求,造价比国外同类系统低很多。相信随着相应智能化建筑设计规范及标准的制定,智能化建筑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国人的视野。

三、高层建筑设计向节能环保发展的要点

新住宅的节能设计应该从可持续发展及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来定位节能住宅以及节能技术,根据住宅的全生命周期来规划设计建设。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节能住宅要进行高标准、科学合理的规划

首先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正确选择房屋的最佳朝向,充分利用太阳能。通过朝向与周围环境的合理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结构构造的巧妙处理,使其能在冬季采集、保持、贮存太阳能。这不但自然利用了太阳能,而且也节约了常规能源。

其次住宅内小区的道路设计尽量采用可渗透地面。可渗透地面或可渗透地砖,不仅可以蓄积大量的雨水,缓解小区的“热岛效应”,改善周围环境质量,而且可以缓解对城市下水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

最后房屋单体设计时,应该增加房屋的进深,减少体形系数。一般情况下,房屋体形系数越小,节能效果越好。

(2)建筑节能与空间布局设计

建筑节能在空间布局设计上主要要考虑立面和平面两个方面,主要要满足通风的要求。

立面设计应注意两点。一是在建筑物的上部设置出风口,使建筑物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具体可在建筑物中部设置若干上下贯通的垂直空间,出风口应高于建筑物屋面。二是进出风口的高低要适宜。进出风口的高低决定了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向,对室内环境影响很大。其高度应结合房间的实际使用功能设计,起居室、书房、餐厅要以坐姿为参考,厨房可以站姿为参考,卧室可以卧姿为参考。

平面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尽可能地形成室内空气对流。合理安排房间的门窗

增加进出风口面积,合理选择窗户的开启形式,有利于室内保持较为稳定的风速和均匀的流场,提高室内舒适度。

(3)因地制宜的选用成熟的节能技术

住宅建筑的节能技术包括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节能门窗、节能灯具、节能电器、低耗能采暖制冷方式,屋面保温、遮阳系统等诸多产品和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工程。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应该是因地制宜利用各项成熟节能技术,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观念。

(4)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提高施工水平

节能住宅建设虽然已经引起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相继出台了许多规范标准,对节能住宅的建设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有些规范标准可操作较差,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节能技术与传统工艺有着很大的差别,施工技术要求更高,技术难度更高。施工前,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编制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能够指导施工全过程的施工工艺文件。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

(5)完善对节能住宅的检测和验收方法

节能住宅的检测主要包括节能效果的检测和施工质量的检测。首先要求对节能体系进行认真检测;其次根据其离散程度,确定可靠的保证率。同时加强工序的专项检查和隐蔽检查,规范验收方法。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用科学统计的方法,求出节能产品的平均值、标准差和质量保证率等指标,绘出质量控制图,综合评定节能系统的质量

(6)建筑细部设计

细部与建筑整体之间,由于建筑物是由部件构成的,部件的尺寸对于整体的关系就能构成一种尺度。细部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体量的比较,无论其实际尺寸如何都会产生一种尺度。与常规尺寸相对比,同样的体量,尺度比常规尺寸大的细部处理会使整体显得矮小一些,而尺度比常规尺寸小的细部处理会使整体显得大一些。

建筑本体所处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导致不同样式的细部出现,反过来细部形体自身所具有的历史特征与几何特性,也同时赋予细部以象征性,这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它们更好地理解建筑及其环境。

高层建筑发展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安全问题;防护措施

高层建筑指高度达到一定层数或者一定高度的建筑物,目前,世界上对高层建筑物的划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每个国家都一颗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确定。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里的规定来看,住宅建筑物在10层以上的可以成为高层建筑,而其他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物在24m以上的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土地利用集约化,节约用地面积,提高单位土地的使用率。而且在建筑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高层建筑会节约工时,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一些高层,超高层建筑可能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社会效应。

1.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1高层建筑施工并不是单层建筑施工的叠加,而是从建筑结构等方面有新的要求。与一般的建筑施工相比较,高层建筑施工所具有的独特的危险因素。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具有技术要求高、施工工艺复杂、工期相对较长等显着特点,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引起安全问题的因素也多于普通建筑工程施工。

1.2高层建筑施工过程的特点主要有:

(1)高层建筑作业高度高。高层建筑大量的施工作业都是在高空进行的,50米以上的高空与10多米高度的作业有质的不同。高层建筑楼面预留洞坠人致死更是常有发生,平常不大注意的小石块从百米高空下落可以砸死人。另外,高空作业物料上下困难,就连最方便的自来水也要采用特殊措施才能上去。一个小火苗容易造成火灾,营救也比较困难。因此,大量高空作业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必须要充分考虑和解决的。

(2)工程量大,施工布置难度大,基础开挖深度大,支护结构费用高。一般高层建筑建筑面积大,工程量大,临时设施工程较多,现场材料、设备、制品储存量大,需要合理安排。而基础随着高度的增高而加深,城市施工无条件放坡开挖,因此支护结构工程量大,特别是周边临近建筑物、地下管线、城市道路,对支护结构的强度、位移变形都有很高的要求,使得本是施工临时结构的支护结构费用很大,有的达到数百万元。

(3)高层建筑施工交叉作业多。高层建筑层数多,作业立体化,在一个垂直空间许多层次上都要进行工作,上下层次互相造成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4)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高层建筑施工工期一般都在两年左右,大的项目工期可达三至四年,许多设施放置以后就要使用一年至几年。在此期间,人员变动、气候变化等人为的与自然的因素都能使正常的设施转入危险状态,不注意就容易发生事故。

2.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1高层建筑工程量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不确定因素多,因而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大。目前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事故主要有触电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坍塌事故、消防安全事故、起重机械伤害事故等。这些危险的源头很大程度上导致是施工过程违规违法操作导致了,致使建筑施工过程危险频频,给企业和工人带来了极大的利益损失和伤害。

2.2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新进场工人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没有真正落实。

(2)“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

(3)施工专职安全员责任心不强,没有起到巡查纠错的作用。

(4)竞标单位不合理低价中标,使得安全防护费用紧缺。

(5)安全检形式,轻整改。

(6)立体交叉施工安排不合理,隔离防护措施不到位,导致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2.2.2工人操作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1)特殊工种施工人员无证上岗现象严重。

(2)新工艺不按照指导方案施工,导致安全隐患增大。

(3)施工前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2.3机械设备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1)起重设备的安装、拆卸及升降过程无专项方案,超载现象严重;使用时不考虑天气情况,导致倾翻事故。

(2)起重吊装时无指挥或瞎指挥,导致物体打击事故时有发生。

(3)上料平台的防护设施不到位,致使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4)机械设施维修保养不到位,致使设备陈旧、老化加快。现场作业环境方面的问题

2.3现场自然环境复杂时,在未探明情况下就开工;施工现场不具备施工条件,但承包单位为抢工期强令工人违章作业,为以后的安全施工埋下隐患。消防安全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1)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明火作业,可能引发火灾。

(2)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存放有大量易燃及可燃材料,如木材、油漆、粘合胶、防护网、保温材料、乙炔气体等,为火灾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3)高层建筑施工时,由于电梯井、楼梯间没有安装防火门,发生火灾扩散快,扑救困难。

(4)高层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多,电器线路杂乱,容易引起火灾事故。

(5)高层建筑施工中承包单位较多,民工流动性较大,给消防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隐患。

(6)高层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是临时供水系统,水量较小、水压较低,不能满足消防要求。

3.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护措施

3.1抓好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程施工安全产生于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施工前要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

3.2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安全管理活动。承担组织、领导安全生产的责任。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抓制度落实、抓责任落实,定期检查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及时报告。施工项目应通过监察部门的安全生产资质审查,并得到认可。一切从事生产管理与操作的人员、依照其从事的生产内容,分别通过企业、施工项目的安全审查,取得安全操作认可证,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除经企业的安全审查,还需按规定参加安全操作考核,取得监察部核发的《安全操作合格证》,坚持“持证上岗”。施工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生产中物的状态审验与认可,承担物的状态漏验、失控的管理责任,接受由此而出现的经济损失。一切管理、操作人员均需与施工项目经理部签定安全协议,向施工项目经理部做出安全保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应认真、详细的记录,做为分配、补偿的原始资料之一。

高层建筑发展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4文献标识码:A

一、施工前的基坑挖土情况

在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的施工环节的的相关工作,是深基坑工程的质量保证。不断的实践经验表明,在高层建筑深基坑的开挖施工作业中,必须按照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规范进行,才能确保深基坑的施工质量。在进行基坑开挖之前,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基坑的挖土测定范围进行签证的确认。使参与建筑施工的工作人员以及挖土机械操作人员能够在深基坑施工技术图纸的要求下,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作,并根据基坑施工的需求合理的配置挖土机。

在基坑开挖之前,安排技术人员做好测量放线、测量桩点的保护工作,必须对定位桩进行一定的测量与核对,使之可以为基坑的开挖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进行基坑开挖时,应严格按照基坑施工技术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地质等条件进行。合理的确定基坑的深度,利用挖土机进行分层施工。同时,将基坑开挖的土方坡度控制在1:0.33的范围之内。为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提高基本保障,并注意随时清理基坑周边的施工方废料,以免给基坑开挖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基坑施工的技术特点

随着高层建筑工程的发展,社会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更加重视高层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从目前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状况看,为了确保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深基坑支护技术发展的具体技术特点、要求。在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发挥先进的深基坑支护技术的作用,支护的构建必须简单且受力能力较强,使深基坑支护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发挥稳定的作用。

同时,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施工还需注意保证周围建筑物的安全性,尤其是施工现场周围的道路和建筑物地下的管线。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进行排除、降低水位的工作来确保深基坑的深度施工的安全。在其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还应结合施工的具体要求,以相对精确的计算方式,使深基坑支护结构更加合理,重视深基坑测量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工作,是深基坑支护技术理论的发展更为成熟,促进深基坑支护技术设计方法的不断更新。

三、基坑施工时选择支护型式

在实际工作中,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多,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安全,对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长久性、稳定性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良好的发展。在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深基坑支护的主要型式归结为地下连续墙、排桩支护、水泥土搅拌、喷锚网支护、锚固支护几种。为了更好地发展深基坑支护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我们需要在结合深基坑支护技术发展的安全需求,合理的选择支护的型式。从而实现通过控制深基坑支护型式选择的有利因素,调整深基坑支护整体的结构的合理性。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利用不同支护结构的所发挥的优势,不断的提高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性以及合理的降低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结合深基坑施工案例的分析,对于深基坑的支护型式选择,需要根据不同地质的特点,实现深基坑支护型式的多样化,并且采用多种判别方法进行判断。使之可以更好的满足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对深基坑施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方法详解

在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判其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流程主要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支护桩的施工、联系梁等部位的锚杆施工、土方开完等施工作业。其中,水泥搅拌桩挡墙支护、锚桩支护、喷锚支护、组合型支护等施工环节是建筑施工企业非常重视的。在深基坑支护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自立式支护施工质量的提高使其支护稳固性进一步增加。自立式支护主要是指水泥搅拌桩挡墙支护与悬臂式排桩支护两种型式。水泥搅拌桩挡墙支护坑内没有支撑结构,施工效率较高且施工成本较低。悬臂式排桩支护必须经过冲孔或者钻孔灌注桩进行辅助施工,同时利用施工机械进行施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

当深基坑支护施工遇到软土层、施工土层较好的施工环境,可以选择锚桩支护的方式进行施工。在施工环节中,应注意将水平夹角控制在15度与40度之间,轴向抗拔力应控制在6000kN的范围以内,并加以二次高压的灌浆施工。喷锚支护在单层地下室以及淤泥较薄、地下水较少的基坑支护中应用。通常会将基坑深度控制在12m以内的范围之内。另外,利用组合型支护方式进行施工时,会涉及到放坡与混凝土悬臂组合、水泥土墙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以及支护桩组合压力注浆搅拌桩加固等型式。在进行此环节的施工时,必须依据深基坑施工技术特点以及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合理的选择支护的型式,为进一步促进深基坑技术的发展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无论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选择何种深基坑支护技术,都应从高层建筑施工整体安全性的角度出发,是深基坑支护技术能够为高层建筑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尽最大的努力避免由于基坑支护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影响整个深基坑工程有效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结语

现阶段,高层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多,在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深基坑工程作为建筑中重要的一种岩土工程,对于大型的、施工要求相对较高的高层建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因此,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对于整个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都具有一定影响。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高层建筑具体的施工技术方案,按照相关的建筑施工标准,结合各层建筑工程的实际状况,合理的选择深基坑支护的类型。才能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不断的提高深基坑支护施工水平,为高层建筑工程打下良好的施工基础。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小学班主任班务工作计划,小学班主任

    - 阅0

    如何写小学班主任班务工作计划(推荐)篇1一个班级的进步,需要很多方面的原因。学校的情况,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都是很重要的,当然学生的学习认真程度和学习的努力情况是最.....

    关于学生会工作总结范文集锦(整理5

    - 阅0

    学生会工作总结篇1本学期化学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自换届以来,我们第五届团总支学生会在院系党、团总支的领导下,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学生会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