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的就业方向(6篇)

来源:网络

计算机类的就业方向篇1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调整教材案例教学促进就业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在人才的需求方面,将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作为录用职员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在医药领域,不论是医疗、医护的辅助岗位和药品生产、营销的生产操作岗位都需要计算机技能和专业技能同样过硬的基础型人才。因此,如何使得医药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能够尽快占领这一领域,并且成为该领域的中坚力量,则对医药类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1当前就业市场对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医药类辅助型人才需求增大

众所周知,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高等学历医学生的大量产出,使得医药人才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矛盾突出,导致众多没有学历优势的医药类中专毕业生丧失了应有的选择权,“双向选择”也近于“单向选择”。当然,这些指的是医药领域的高中级应用型人才岗位,但是对于医药领域中的各类辅助型技术岗位,却对既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素养,又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型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缺口。

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高科技工作手段,已经深入到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医药辅助型岗位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如: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系统进行医学图像检索和文本资料、图像信息数据的管理;用电子设备保存、管理、传输和重现数字化的病人的医疗记录,取代手写纸张病案,实现病人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和服务;药品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药品网上营销商务;药品生产车间流程控制以及质量鉴定;加工和交流护理

服务以及管理领域内外的资料和数据等。以上这些技能都应用在医药基础岗位上,既要求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医药学专业知识,又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

2目前中专医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中等医药类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医药类专业学生提供的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1目前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课作为一年级公共基础课之一,目前主要内容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等Office软件以及网络基础知识和In-ternet的应用。以上内容大多数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已经有所接触,从内容上缺乏新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职业要求上也难以满足岗位需求。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并且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从基础教学到临床诊断,从远程医疗到虚拟手术,计算机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备工具。而目前医药类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材无法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同步,并且“医学”特色也不突出。这就带来了教学与实际相对脱节的问题,且未能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2.2学生计算机基础不同,对教学要求各异

学生入学前的计算机基础差别很大,有的同学已经基本掌握了Windows和Office软件以及网络的使用,但有的同学仅停留在会打字的水平。如仍按教材按部就班地讲课,则有的同学“跟不上”,有的同学“吃不饱”。

2.3以讲为主、面面俱到的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时效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固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手段的落后也同样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黑板加板书”的教学方式已远远落后,而且,仅仅使用多媒体进行讲解和演示也是远远不够的。原有的以讲为主、面面俱到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

2.4毕业生计算机水平无法满足就业需求

许多考试优秀的学生不会用word制作患者体征信息检查表和患者病历,不会用excel进行药品库房的进出数量的统计汇总,甚至不会上网查资料,更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会换打印机的色带,不会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不能胜任一个医务室助理、药房库管、营销开票的工作。针对学生就业中碰到的种种问题,我对医药类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应该说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实践训练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根本无法适应当前学生的就业。

3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突出医药类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医药类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便于他们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和专业性质,很快运用已有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投入工作,并且能够利用计算机创造性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医药类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研究,希望对毕业生更好的就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1以就业为导向.调整适应医药类中等职业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都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应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有所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教学大纲也要不断适当修改,使之不断趋于完善。大纲的编写应体现实用、实效性原则,照顾到普及的需要,又要兼顾先进性,应反映出计算机领域新的科技成就及其应用水平。其次要重视选用合适的教材,每一门课的教材选取既要保证基本的知识要点,又要适合医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一些更为适用的教材或讲义。医药类中等职业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适应就业,就应该注重符合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教材的编写应该贴近就业岗位,以训练学生实操能力为主,贯穿计算机文化知识为辅的原则,减少教师讲的内容,增加实训的内容。如:尝试将计算机理论知识集中在第一章节,其余各章节各知识点以参考的形式列出,将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数据库以及医药领域中常用的应用软件等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发编撰成各种任务和专业岗位操作案例,分布于整个教材。特别是一些新问世的优秀的工具软件,可以用来充实教学内容。这些优秀的工具软件,实用性较强,而且简单易学,便于掌握。教学实践证明,从简单原理人手,讲解应用性强、见效快的软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为了给毕业生在就业上增加更多优势,可以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围绕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作相应调整。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计算机课程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计算机考证的过关率,培养双证型应用人才。

3.2以就业为导向.调整适应医药类中等职业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目前医药类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主要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以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或者以教师演示学生跟着练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只是教师讲授而学生不接受局面,课堂上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听,甚至只有几个学生听懂,大多数学生跟不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教学积极性都会受到严重挫伤。学生学了知识后不知道有什么用,更不知道将来如何跟工作、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如何就业,如何胜任工作岗位,如何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宗旨。

笔者在计算机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了一些探索,发现在计算机教学中,由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是一个实用有效的好方法。

项目教学法实际上就是以行为导向的职业技能教学法,它是将这门学科知识结合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设计成大小不同的多个项目。将课程的内容分成若干个实践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并以答辩和实践报告的方式交流汇总,最后将出现的问题和重点由教师突出讲解。任务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专业岗位,如:病历的排版与制作,患者的生理体征的跟踪检查表的制作,收集和存储、处理患者信息的数据库软件使用,药品营销系统的应用,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集整理医药相关资讯,各种常用外设的使用,操作系统的修复和安装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各个项目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它的特点: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完成项目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应用并不完全是学出来的,很大程度上是用出来的。大量运用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内容要轻理论知识重实践操作。教学中尽量对难理解的理论不做太多的解释,尽量把理论知识的程度降到最底。

教学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开始不理解或不完全明白的理论问题随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知不觉的理解掌握。所以先实践探索研究后理论体会升华,对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探索能力、适应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能力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3.3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

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还应与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相结合,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例如,对知识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采用笔试;对具有一定应用性、实践性的课程,采用笔试或上机相结合的方式;对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尝试采取完全上机考核的方式;也可以设计医药类专业岗位计算机操作项目,通过学生完成自选项目情况,来考核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在考核中注重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考核,注重学生对项目总结报告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得如何,特别是综合能力如何,除笔试、口试、上机考核外,最好能再通过对岗位模拟操作和计算机课程设计进行考查和评价。

教师应帮助、指导学生根据工作实际进行选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结合有关单位的岗位进行实操考核和课程设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计算机在医药行业的最新应用状况和发展水平,使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同时,也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运用已有计算机知识创造性地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考核方法,灵活应用多种考核机制的结合,对培训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类的就业方向篇2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关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国际商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从工具论的角度来看,开设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其教学内容通常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使用、MicrosoftOffice系列软件、网络应用与常用工具的使用。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课程的实施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信息素养、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终身学习意识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密切相关的课程包括外贸单证、国际市场营销、商务演示技巧、人力资源管理、报关实务等,这些课程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前序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效果。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发展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提出了新的需求。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基于移动设备的网络购物和支付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目前,国内和海外网络营销和采购市场发展极为迅猛,对于国际商务类专业而言,基于大型外贸类网络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如eBay、Al-ibaba、amazon的工作岗位大量出现,相关企业对员工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网络交易和支付平台的应用能力、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反作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其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国际商务类专业结合的目的

2.1服务于专业教学需求,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目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已经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学者马秀麟等人认为应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具体过程密切结合,在知识培养和技能获得的基础上,渗透计算思维的方法和习惯[2]。对于国际商务类专业而言,其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网络营销、商务演示技巧、报关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商城的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教学环节均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后能做到“基础扎实,学以致用”,那么课程对专业能力的培育就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服务。对于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课程按专业需要加入了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云计算、网络营销、大数据等内容,采用了“问题情境问题分析解决方案操作步骤拓展知识学习评价”的教学模式,将问题解决能力融入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信息检索、信息整理、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让学生能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解决专业领域问题,适应将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2.2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开展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可以通过学生学业水平、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企业对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满意度这三个核心指标来得到体现。其中学生学业水平具体可通过学生的平时作业完成率、学期考试成绩、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或水平考试通过率等方式来考查。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则在学期末的学生评教结果中得到反馈。学习心理学领域相关研究表明学习者对所学课程的主动性和努力程度、最终学业成就与其学习的内在驱力及学习兴趣有直接关系。要提高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在驱动力,就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好课程、如何学好课程。即一则要让学生明确学好计算机应用技能对满足就业的能力要求和计算机知识对其职场发展的重要性,二则是要结合真实的国际贸易企业和行业的工作内容来开发相应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则是要提供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学习环境来支撑学生自主学习。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国际商务类专业结合存在的困难

3.1教师能否了解专业和行业相关需求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由于课程任课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背景基本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相关专业领域,与国际商务类专业及相关企业的交集比较有限,对其专业的背景知识知之甚少。任课教师对所教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发和发方向,存在认识上的差异[3]。要让课程能充分结合专业和行业的需求,就要广泛地开展企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要求的社会调查,听取企业负责人、各个部门主管、员工的意见,并收集大量企业文档和资源。

3.2任课教师的专业局限性和学习能力

任课教师大部分出身于计算机相关专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样也面临着知识结构老化和更新的问题,对于他们而言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去了解学生所学的国际商务类专业背景和行业知识、企业也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学校在管理制度和激励手段方面对改革观念强和乐于探索的任课教师给予一些支持,例如安排他们持续两年以上都上国际商务类专业的课程,给足时间积累教学案例,并在校级科研课题上给予立项,就可以提高他们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3.3项目化教学案例设计是否足够专业

从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学案例的设计是其关键所在。教师通过开展企业调研,设计和开发了一些面向专业的教学案例。但让这些教学案例能体现专业的工作情况和典型工作要求,并能在体现专业特性的基础上保证其科学性,就需要国际商务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师和企业的参与来共同认证和鉴定。例如,在国际商务类专业案例的英文校对、行业背景知识、专业术语的翻译都需要由国际商务类专业的教师对其把关。

4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国际商务类专业结合的具体做法

4.1开展企业需求调研,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到国际商务类企业开展调查,才能深入了解企业对从业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进而找到课程与专业的结合点以及课程内容改革的依据。笔者通过国际商务系专业教师介绍和个人关系,现场走访和网络调研了13家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另外,借助国际商务类专业学生在广交会实习期间开展计算机应用技能需求方面的访谈和调查。调研结果发现,近年来随着国际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相关企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从原来的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系统使用、打字录入、MicrosoftOffice系列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邮件管理、MSN工具等基础能力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的要求,具体包括常用商务通讯软件,如:Skype,LINE,Wecha(t微信)等、网络销营平台(eBay、alibaba速卖通、amazon)、在线支付(PayPal、Moneybookers、GSPAY、西联汇款、Googlewallet、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企业网站管理、商务文件与图片处理(PDF、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根据这些变化,课程组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调整,如表1所示。

4.2设计专业教学案例,组织行业人员认定

面向国际商务类专业设计的项目化、全英文教学案例是实现课程与专业融合的核心内容,也是开展教学的基石。要面向专业设计好的教学案例有两个基本的问题要解决,一是处理好案例自身的两个逻辑关系,二是要体现专业特性和企业文化。第一个问题是因为案例的设计本身存在着两个内在逻辑关系,即任务案例在工作流程方面的内在逻辑和表现计算机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两者要做到密切结合。第二个问题是要通过在教学案例的任务情境、企业工作内容、工作任务要求、工作方法等方面来渗透企业文化,最终体现出专业的特点。企业文化的融入,有助于让学生提早了解到就业后的种种细节[4]。针对国际商务类专业的行业,笔者所在的团队在案例的设计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个基本的流程和方法,即(1)开展一线企事业单位调研,明确能力要求;(2)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情景;(3)收集案例文件;(4)分析核心技能的需求,初步设计教学案例;(5)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人员共同认定和提出意见;(6)修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7)评价、改进教学案例,形成完整体系。以Word的应用为例,针对国际商务类专业设计的全英文教学案例就由五个典型的工作任务构成,分别为Task1ConferenceAgenda、Task2Introduc-tiontoProduction、Task3InvitationLetters、Task4PostforNewSale、Task5LongPaperTypesetting。对应的操作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实践表明,课程教师、国际商务类专业教师、毕业生、外贸企业人员的共同参与提高了教学案例设计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实用性。

4.3联合校企多方力量,建立课程配套体系

为了提高课程的教质量,尤其是国际商务类专业的需要,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联合校企多方力量,通过教材、课程、平台建设和考试改革,竭力为课程打造一个完整的配套体系。具体包括:一是根据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理念,编写了与课程设计理念相配套的教材,设计了面向企业一线需求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二是在校内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发了基于项目化教学方式组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三是引入了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考试管理中心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课程教学采用“课堂学习+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能让教师对学生的平时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监控,保证教学质量。四是在国际商务类专业中率先开展“以证代考”[5],即引入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代替期末考试,配合原有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学生凭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证书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一级MSOffice)可向学院申请创新学分,并免修课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等级证书持证率和就业竞争力。

5课程与专业结合的效果

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与实践,笔者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专业结合的工作开展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课程与专业结合的基本结论是:(1)在采用专业案例教学与不采用专业案例教学相比,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学生平时作业上交比率有显著提高。以笔者所教的国际商务类专业班级为例,2012-2013-2学期生均完成平时作业数为10.2个,比2011-2012-2学期生均完成平时作业数为8.7个,提高了17.2%。(2)采用专业案例教学后,国际商务类专业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业成就与其它专业的学生水平相关差异明显,水平更高,教师对上课学生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分数和综合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3)由于项目化案例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典型工作任务情境、工作流程、问题解决方法的信息和操作训练,学生的应用技能在操作上比原有的学科知识系统型教学学生的水平表现得更为熟练,在对给出的工作任务的计算机操作问题的识别、应用水平和能力迁移方面上有明显提高,国际商务类专业学生的期末成绩考试成绩也比其它专业学生的成绩要高。2012-2013、2013-2014学年各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变化如图2所示。开展面向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也得到了国际商务类专业所在的国际商务系师生的高度认可,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更有用,更有开设的必要,从而保证了课程的学时数量和持续发展。

6结语

计算机类的就业方向篇3

关键词:财经类;计算机;交叉学科;复合型

中图分类号:TP301-4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行业、证券股票走热,财经类院校成为热门,学生报考自愿也偏重选择财经的会计学、金融学,证券财务管理等专业,同时财经类院校也为社会培养了众多财经类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呈现一片大好局面。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多数财经类院校都重财管类专业忽视或者不重视工科的专业发展,表面看专业特色鲜明,实际却是“单腿走路”。按着科学发展规律来看,是不科学、不健康的,只有共同重视,共同发展,学科之间交叉[1]学习,让所有学习的专业内容成为学生的大脑助手才能更佳适应未来人才的需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接受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和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等。大多数财经类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并没有很好的将计算机和财经有效融合、升华,而是和其他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方式如出一辙,没有有效地将财经知识和计算机结合运用,导致学生毕业与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没有市场竞争力,大多数财经院校也呈现财管相关专业就业率高,偏工科专业就业不理想的情况。

基础上述原因,以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为先导,提出以计算机专业知识辅助财经类专业交叉融合培养模式建设教学培养方案,并逐步实现财经类院校工科专业特色以适应未来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1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中的课程改革

通过我们对金融市场进行抽样调研,对国内几家大的银行、证券公司进行走访得知目前网络安全、高级网络维护是金融市场特别注重的,这是因为近些年来网上的电子银行系统和证券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借助通讯卫星、微波电路、电缆光纤、DDN专线等公用通信线路进行组网,实现数据传输。从技术角度讲,网络传输介质,包括电缆、光纤、微波和卫星等都有可能被窃听。而依靠盗取个人电子银行账号、密码以及境内外黑客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缺陷,实施对金融计算机网络[2]的攻击:或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或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侵入网络信息系统,远程偷阅、调用或修改数据信息;或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卡、证犯罪等。金融计算机网络犯罪极具破坏性,可给金融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下的金融行业需要大量的网络安全、网络维护的高级人才。所以我们将专业方向偏重与web网络方向结合,新增开设《网络信息安全》、《高级网络维护及程序设计》《UNIX/AIX操作系统》《INFOXMIX》等相关课程,删掉数据库课程《SQL数据库编程》,增加高级网络数据库课程《ORACLE数据库》,其适用Linux、Solaris、Windows、AIX和HP-UXItanium等操作系统;新增《Javaweb程序设计》、《J2EE架构与程序设计》目前最适合网络开发和维护的程序设计语言,删掉除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以外所有与计算机硬件相关课程,并且适当开设结合计算机应用的金融,管理类相关课程。这样使得专业方向更有针对性、方向性、目标性。

2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中的实践教学改革

(1)加大对计算机网络软硬件设备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建立模拟银行证券公司的机房,实际操作模拟防范网络攻击:如防范盗取储户存款;防范虚设账户;防范转移资金;防范篡改银行计算机的原始账务记录,防范扩大资金余额,防范虚冲存款,防范盗取资金;防范窃取计算机密钥、口令等机密信息。

(2)与银行证公司等大型企业签订实习合同,走入企业深入了解银行证里面计算机专业方向相关都在做什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实习期间实行顶岗实习,学生和社会的结合点更加密切,实现企业需求无需外录,毕业直接上岗。

3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中的教材改革

大多数非重点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教材基本沿用工科院校教材,独立编写教材的基本很少,这种情况取决于学校教师力量薄弱,老教师基本职称都已是教授,大多不在编写教材,年轻的新教师没有能力编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大,理解教材里的专业术语能力不一样,教学效果不理想。

实践教学证明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用简单易懂的白话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效果好,老师将实践教学中总结的经验编写成教材比沿用它人教材效果更佳。

老教师教授带领年轻教师把各个学校优秀教材汇总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把教学中总结的经验,重新编写适合财经类院校学生的教材是教材改革的根本之道。

4教学理念与教学团队建设改革

为了强化专业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可以经常组织教师集体向银行证券公司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学习深造专业知识并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强化校企合作意识;平时加强专业教学交流,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与素质。

同时也可以把专家请到学校来做专题报告,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老师和专家之间更紧密的进行技术之间的交流。

5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设计,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涵盖知识的实际运用有了一定体会;这个过程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其他财经类院校优势专业如会计、金融、统计有了交集,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而且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其将来参加工作培养了必要的专业素质。

6结束语

我们以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为先导,将课程、教材、实习实践内容结合本校自由特点进行大胆深入的取舍,教学内容更好的融合了计算机、财经管理等多学科实现了学科交叉应用,体现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特色。

市场决定经济走势;市场决定大学培养人才方向;市场需求是学校跟随社会发展、推陈出新的根本动力,是培养财经类院校应用复合型人才本质驱动力。跟随市场需求的教学改革也是大多数财经院校工科类专业发展的根本思路。

参考文献:

[1]刘鹏飞.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农业院校信科专业课程设计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2(12):1672-5913.

[2]陈承.金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问题[J].吉首大学学报,2002(03):1007-2985.

计算机类的就业方向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类专业;文理科生源;综合素质

1问题的提出

多年来,由于高中阶段文理科的划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一直只招收理科生[1],我院也不例外。近几年来,我院计算机类专业在招生中进行了改革,招收了一定比例的文科学生,其主要原因如下。

1)生源原因。具有明显文科特长或理科特长的优秀考生,基本属一本生源;具有明显文科特长或理科特长的普通考生,大部分属二本生源。由于文科生源的整体实力弱于理科生源,所以,报考高职志愿的文科考生有一部分是被迫选择文科,原因在于学生所在中学或家长为了提高升学率或降低竞争风险。因此,在这些文科考生中,也有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有浓厚兴趣。

2)就业市场原因。近几年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实际工作需要既有一定文科特长,又有计算机类专业背景的毕业生从事IT营销工作与IT服务工作。

为了满足这些文科考生学习计算机的愿望,近几年来,我们对招生科类进行了调整,即在计算机类专业招收一定比例的文科学生,对此,教师反映不一。因此,我们进行了跟踪调研,文献[2]探讨了计算机类专业文理科生源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统计结果显示:文科生源学生的总体学习成绩优于理科。另外,教师也十分关注计算机类专业所招文理科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差别。为了便于综合分析,我们仍然选择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2007级学生进行研究(与文献[2]的研究对象相同)。

本院计算机类专业2007级共招收212名学生,分别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等3个专业学习,由于留级、退学等原因,毕业学生205名,其中文科生56人、理科生149人。笔者对他们在校3年的综合素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探讨了计算机类专业文理科生源在综合素质上产生差异的原因,论证了实施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行文理科兼招是可行的,这对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发展会更加有利。

2数据处理方法

根据本研究设计,我们将2007级学生在校3年期间文理科生源学生综合素质(如获学院二等以上奖学金人次、通过参加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组织的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获得中级职称的人数、获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人数、获学院优秀毕业生人数、获毕业证人数、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人次等)选择MicrosoftExcel作为统计工具,利用“u检验”方法,取显著性水平α=0.05,对应的临界值uc=1.96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3数据处理结果

经过统计计算,我院2007级学生在校3年期间文理科生源学生综合素质比较情况见表1。

4数据处理结果初步分析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文科生源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上比理科生源的学生高。在9个项目中,文科生源的学生比理科生源的学生获奖/通过百分比高的有8项,其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有3项;理科生源的学生比文科生源的学生获奖/通过百分比高的有1项,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如下。

1)2007级学生大约70%来自珠三角地区。对于珠三角地区报考我院计算机类的考生,相对招生数量而言,文科生源相对充足,而理科生源相对短缺,其结果导致文科生源的综合素质高于理科生源。

2)在所研究的综合素质项目中,入党人数、优秀团员人次、担任学生班团干部人次、通过大学英语

应用能力考试人次等项目是文科生源的优势项目;而获学院二等以上奖学金人次、获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人数、获学院优秀毕业生人数、获毕业证人数等项目是没有明显文理科生源优势倾向的项目;只有一项通过参加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组织的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以考代评)获得中级职称的人数是理科生源的优势项目;从而致使文科生源的综合素质总体高于理科生源。

3)根据社会和计算机类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的需要,我们在2007级学生中探索了“大平台+专业方向”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即学生入学按二级学院招生,在第三学期,根据就业市场和个人兴趣,学生自选本二级学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企业信息管理方向)等3个专业或方向进行学习。从文理科生源自选专业或方向情况来看,理科生源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无明显偏向性,而文科生源学生对专业的选择略偏向于文科课程稍多的软件技术(企业信息管理方向)。加之文科生源学生在高考时基本都填报了计算机类的专业志愿,实现了他们学计算机的梦想,因而专业思想更巩固,学习和社会工作更积极、更主动、更刻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取得不凡的业绩[3]。

上述分析和结合文献[2]提示我们,在计算机类专业的招生中,无需对文理科学生的招生比例进行硬性规定,可以扩大文科招生比例或不限比例敞开招生,择优录取,这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发展更有利。因此,这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实行文理兼招的信念和对文科学生也能学好计算机类专业的信心。

5结语

我们的调查针对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专业2007级学生综合素质及相关项目,我们使用“u检验”方法和Excel软件,并按文理科生源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分析表明,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行文理科兼招是可行的,该结论可推广到高职中的类似专业。

参考文献:

[1]谢文静,吴慧.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职院校多元入学标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20):50-54.

[2]陈遵德,杨万春,刘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文理科生源学习成绩对比分析[J].计算机教育,2009(5):53-55.

[3]陈遵德,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专业兴趣调查与思考[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6-78.

ComprehensiveQualityComparisonBetweenStudentsofScienceandThoseof

ArtsinHigherVocationalComputerEducation

CHENZunde,LIQiang

(SoftwareCollege,ShundePolytechnic,Shunde528300,China)

计算机类的就业方向篇5

关键词:就业导向;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改革

0、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T行业成为我国优先发展的行业;它同时也是国内外人才需求量非常大的行业,IC、网络存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游戏开发等人才的稀缺使计算机高等教育一度成为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上世纪90年代,许多财经类院校纷纷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能够分析处理经济数据、模拟相应经济环境、仿真相关经济模型,所以财经类院校结合自身特点提高计算机应用程度,对培养高水平的经济领域计算机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各类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相同,教学计划也基本相似。财经类院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也大都效仿传统的综合类院校及理工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特色不鲜明,这使得财经类院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市场竞争力。随着高校扩招,毕业人数激增,与综合类及理工类院校相比,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显优势。

1、计算机专业就业状况分析

随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71万人,比上年增长了大约40万;2012年毕业人数更可观,达680万人,加上历年累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有就业需求的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00多万。这一系列数据虽然见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素质教育的提高,但也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就业?“就业难”已成为困扰高校、家长和学生的难题。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近年来,IT行业陷入低迷,尽管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人数较多,但与其他专业相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广,如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软件开发与维护、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计算机相关技术咨询与监理等工作;从事的岗位也很多,如软件测试、技术支持、软硬件开发、信息工程监理、网络集成和系统管理员等专业技术岗位;许多并非计算机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也同样需要大量熟悉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工程人员来维护单位设备完成日常工作。

目前计算机行业人才供需矛盾集中在有效供给不足,高校培养的大量毕业生并不是企业迫切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软件高端人才如系统分析师、项目技术主管等,低端人才如软件测试及编程等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的人员,都严重不足;而中间人才过剩。人才结构性失衡的原因是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不科学。对于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而言,除了考虑大的就业市场需求外,还应另辟蹊径注重与财经类院校主流学科的融合,突出交叉学科特色,培养能够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综合经济分析能力的人才。

2、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

大多数财经类院校在计算机专业建设初期基本都沿袭了理工类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出于专业知识体系完整性的考虑,一些难度较大的理论课程都纳入了财经类院校的教学计划,如离散数学、编译原理等,而这些课程教学效果比较差。再者,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参考了多所高校的方案,各门课程来自不同的体系,课程体系“大而全”,课程之间缺乏衔接与联系,没能形成有机整体。学生学得杂而不精。

2.2计算机专业边缘化

上世纪90年代后,许多财经院校开始设立计算机专业,专业建设时间短,经验不足,更不具备财经类特色。从某种程度上讲不能和其他专业有机融合,对学校其他主流学科起不到支撑作用,因而很难被列为重点发展资助学科;教师所能获得的资源少,授课内容陈旧;没有完善配套的硬件设施,教师授课方式简单,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实践机会少,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毕业时既不能与其他理工科同专业的学生抗衡,又不具备财经类学生的竞争优势。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与院校其他主流专业的差距越来越大,逐渐被边缘化,更有甚者会因就业率低而与其他专业合并。

2.3师资队伍薄弱

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大多是由外专业教师抽调组合而成,如数学系、统计系和计算机网络中心等。教师经验不足,对本科教学的内涵与规律不熟悉,不能很好地把握专业建设情况,对学科发展的前沿以及市场上主流技术的了解不够,大都在摸索中前进。计算机专业是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实验室不足,实验设备投入少,实验环境差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

2.4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相对理工科类学生而言,财经类院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数理知识基础不够扎实,一些课程的学习上难度较大,如离散数学、微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等。而计算机专业对这方面的要求比较高。还有,财经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很多是被调剂过来的。当初报考财经类院校时,目的是为了学习会计、金融或统计等专业,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因而被调剂到计算机系。

基础差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弥补,可如果学生对此专业缺乏兴趣,那就很难培养。财经类院校计算机系就是在这样尴尬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

3、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必须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力、有效地推动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不断完善教育体制,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3.1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交叉学科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着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有助于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国内高校一般分为4个层次: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第1类大学以研究生教育为主,重在培养学术型、创新型人才;第2类大学以本科生教育为主,重在培养某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第3类大学以教学为中心,重在培养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高职高专重在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

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有几个层次:科学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科学研究型以知识创新为目的,重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等理论性人才培养;工程型重在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综合应用,既要考虑系统工程的性能,还要考虑建造系统工程代价;应用型主要培养的是掌握各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善于集成和配置系统,熟练管理和维护复杂信息系统的运行等人才。所以,不同院校应明确自身所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以就业为向导,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办学条件和具体生源情况,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财经类院校大多属于第3类高等院校,因此其定位主要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般财经类院校具有经济和管理特色,本文提出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基础上还应突出培养复合型人才,即培养在主修本专业知识同时,辅修其他专业或选修特色专业的主干课程,毕业时具有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和技能,拥有跨专业工作能力的人才。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选修第二专业,会计、金融和工商管理等,或者选修其他专业的相应课程。通过与其他专业融合,突出交叉学科特色,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广泛的通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经济分析能力,其就业领域必将更为广泛。

3.2加强与主流学科的融合

计算机作为财经类院校的工科专业,如果脱离学校其他特色学科独立发展,必将遭遇更大的阻力和困难。实际上,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经济实务、管理活动都需要在计算机及设备所搭建的平台上完成,这为财经类院校中的计算机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因此,计算机专业必须深入调研,潜心研究与其他专业融合的切入点,争取更多来自学校的政策上的支持和其他专业的帮助,调整自身的发展和战略,主动服务于学校主流学科专业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自身学科的振兴,实现相互促进与共生发展。

4、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

目前,很多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培养计算机人才时使用的教学计划、课程结构体系雷同度很高,基本上用的都是“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21世纪推荐教材等。

4.1课程体系改革

财经类院校应该充分利用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从社会需求、区域经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发展意愿,合理调整课程体系。体系中既要包括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也要有选择地开设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类课程,构建具有经济特色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本文建议设置6大模块课程:公共通识课、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和实践教学模块。

公共通识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数学、英语、体育等课程。这个模块各个高校基本一致,旨在培养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基本素质。学科基础课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等,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基本素养。学科专业课包括操作系统原理、软件工程和数据库系统应用等,帮助学生在计算机领域中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专业选修课包括动态网页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和信息安全引论等,主要是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以上4个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

任意选修课除了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如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通信系统概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外,还开设了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运筹学、电子商务和心理学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选择不同专业的基础课程。有些财经类大学允许学生选修第二门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选修经济管理类专业,数理基础好,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

4.2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的重要手段,是促使知识向能力、知识向素质转化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应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虽然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本科生教学计划中都设置了相应的实验课程、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但实践教学仍然是高等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本文在常规实践改革措施基础上结合本院取得的成绩提出几点建议。

1)理论与实践分离。

这里介绍的理论与实践分离是指由两名教师来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其中,一名教师讲授这门课的理论知识,一名教师负责实践内容的完成。例如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强,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知识点很多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多种媒体处理技术,如图像处理技术、音频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和动画处理技术等,对教师理论知识的要求比较高,而实践部分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要求教师具有多种媒体处理软件使用能力。一名教师同时具备所有要求难度比较大。同一门课两名教师讲授,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入,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更高。新疆财经大学计算机专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2)全国大赛与专业实习相结合。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部级计算机大赛,专业实习成绩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实习成绩,一部分是大赛成绩,取得大赛成绩后按比例计入专业实习成绩。如果参赛学生进入决赛,学校还另外有奖励。通过参赛的形式给学生设立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赛主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目的。部级的计算机大赛很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有效提高了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水平。

3)加大本科生科研力度。

学校每年设立本科生科研项目,提供专门资金资助,鼓励学生参与,学生自主命题,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题。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前期调研、课题申请、立项和结项不同阶段,了解了项目完成的全过程,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起到有益的铺垫,加深拓展了所学的专业知识。

4)开设兴趣小组。

利用课余时间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爱好开展计算机技术兴趣小组,如手机短信平台开发、数字图像处理和游戏开发等。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免费向兴趣小组开放。兴趣小组是学生自觉自愿选择的,与正常教学不冲突,充实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5)注重资格认证考试。

为了增强财经类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应正确引导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根据具体行业特点适度加强职业资格认证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实训教学中结合相关考试内容和职业需求,做到教学与应用兼顾,以学助考,以考促学,提升学生自身价值。

5、结语

计算机类的就业方向篇6

关键词: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方法;实践结果

当今,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大部分地方性高等院校都将培养合格本科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定位,以适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但是,作为热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却面临尴尬局面,一方面,公司、企业招不到其需要的计算机人才;而另一方面,却出现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学校不了解公司、企业相应岗位对计算机人才专业素质、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需要。为此,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构建与培养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我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显示,约10%的学生受聘用于软件开发企业,从事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30%的学生到中学、职业中学或培训机构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25%的学生进入机关、事业、企业单位从事系统管理和网络管理工作,15%的学生到计算机软硬软件销售公司从事营销工作,10%左右的学生从事行业CAD、文字处理、平面图像处理工作,5%左右的学生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5%左右的学生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行业。从

就业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将他们从事的工作归纳分类,我们发现其专业方向性要求分布如下:对软件系统设计开发方向要求较高的学生约40%左右,其中10%到软件公司,30%从事教学与培训工作;对网络管理、行业软件系统的应用方向要求较高的约35%左右,其中25%左右进入机关、企事业单位,10%左右从事行业软件应用;对计算机组装与网络组网方向要求较高的约15%左右,主要是进入软硬件销售公司。近年来,我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毕业基本能够顺利就业,但是,学生寻找工作的过程饱含艰辛和遗憾。专业能力强的学生,不用费多少力气就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单位。但是,专业能力差,尤其是操作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就业就非常困难,不管是学校推荐还是自己投简历,都很少得到用人单位的回应,有些学生因此而错过很好的单位。现在,用人单位非常注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考核,有些单位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践经历。这些都说明,培养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非常重要。

2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存在的不足

多年来,从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应聘、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考核以及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编程方法、网页制作、数据库建立等专业能力,有些学生还具备较强的综合设计与开发能力。即使如此,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能还是存在不足。

1)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还不高,操作技能不够熟练。计算机基本操作主要包括Office办公软件以及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布线、局域网服务器的安装与管理、应用软件的使用等。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对办公软件及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不够重视,有些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软硬件销售公司要求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维护、网络布线、组网和应用软件使用,但部分学生不能熟练组装计算机或组网,个别学生甚至做不好网线头,不能熟练操作常用软件系统。

2)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较低,对常用的算法掌握不多,不能独立解决较复杂的算法。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编程的基础,是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但是,师生对它的重视程度都不高。教师对算法分析与设计讲解得不够,偏重程序语句的解读,忽视算法的分析;学生对算法设计与分析重视不够,只满足于课程简单算法的代码描述,而不重视算法的设计与分析过程。

3)编程能力偏低,读程与算法实现能力明显不足。学生阅读程序量少,常用算法的代码掌握不多;学生在校期间,编写的程序太少,有些编写的代码总数不超过5000行。但是,最基本的要求至少应达到20000行到40000行以上的程序量[1]。

4)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与社会需求相差较大,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的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不高,有些学生仅停留在模仿教材例子的水平;有些学生会做系统的前台界面,却不会设计后台数据库,或设计的功能子程序却访问不了后台的数据库,总体来说,其综合设计与开发能力较低。

3计算机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类型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划分为科学型、工程型、应用型三种类型,并分别由四个不同的专业方向来培养: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培养科学型人才、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和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培养工程型人才、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培养应用型人才[2]。但是,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招生人数、师资以及学校所处区域经济发展和IT行业发展水平较低等实际情况,不能按四个专业方向来设置,并培养上述三种类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我们只能根据学校所处的区域经济发展及各行业对计算机本科人才的需求情况来培养计算机人才。结合上述学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我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培养的计算机人才应包括软件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种类型,即培养偏向软件开发的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培养的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并非单纯指由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还应该包括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培养的软件工程型人才。我们所指的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是综合了这两个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以及教学计划设置来进行培养的;我们讨论和研究的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也是包括了软件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4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

根据软件工程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以及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我们制订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并结合人才培养规格,提出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

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规格为: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2)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交流与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4)具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比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具备较强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和数据库应用能力;

6)初步具有大中型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以及较强的学习掌握和适应新的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

7)有较强的组网能力、网络编程、设计与开发、维护与管理能力。

上述的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包含人才素质要求、知识结构要求和能力要求。其中,规格中的第一二条是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第三四条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第五六七条是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对上述人才能力要求进行归纳整理后,我们认为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包括:计算思维能力、基本操作能力、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系统综合开发能力等四个方面[3]。

为了培养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我们综合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和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结构体系,制订了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体系,并从多方面提出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方法和途径,以保证计算机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5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成效

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教学结构体系、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及科学的实施方案才能够实现。为此,我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和途径来开展。

5.1教学体系改革

5.1.1课程体系结构的改革

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原来只设置两大类课程,一类是公共必修课程,另一类是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原来对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的要求发展成对基本操作能力、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系统综合开发能力的要求。为此,我们从培养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出发,对计算机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改革,将课程体系设置成5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必修课程”模块、“公共选修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和“实验与实践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主要为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计算思维等能力服务;公共选修模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与艺术、教育与心理学、教学技能等方面的修养与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师工作服务;专业必修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算法分析与编程、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能力;专业选修模块又设置“软件开发与软件外包装方向”、“网络技术方向”、“多媒体技术方向”、“嵌入式系统方向”4个不同的专业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就业意向选择不同的方向课程,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编程能力、系统综合开发能力;实践类模块课程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系统开发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办公软件使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布线、组网等基本操作能力,算法设计与编程能力、系统综合开发能力。

5.1.2加强实践类课程的教学

除了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改革之外,我们还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量(学分)进行修改,把理论课程与实践类课程的学分比从原来的67∶23调整为49∶41,将实践课程的学分提高到与理论课程接近1∶1的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加强了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与训练,增加了基本操作类课程、案例教学与综合开发实训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软件系统开发能力。

5.1.3教学内容的改革

通过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主干课程除了适当更新教学内容以外,主要在于增加选修课程的数量,并根据目前流行的软件开发工具,从两个系列开设程序设计课程。一个系列是微软平台的开发工具,如C、C++、C#、ASP、.NET等开发语言,一个系列是以Java为基础的跨平台开发工具,如Java、JSP、J2EE等开发语言。改变以往只注重开设微软平台开发工具的做法;学生通过选修某一系列的课程,以适应软件开发企业不同的需要;增加小组开发过程等团队协作课程,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2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算法设计分析能力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牢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好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形成较为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构建基本的计算思维和算法分析能力,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思维、方式、方法和能力。

我们通过开设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使学生具备建立数学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所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掌握算法设计与分析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算法、掌握算法设计与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教学加大学生的读程和编程量,提高学生的读程和编程能力。通过开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信息系统设计与管理、网站设计、网页设计、网络编程、数据库编程、系统案例分析、小组软件工程等课程,加大学生综合系统设计开发,使学生掌握中小型软件系统的架构、算法分析和设计能力,掌握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系统编程能力。

5.3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能

1)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从多年计算机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计算机毕业生的就业行业面广、要求学生的专业能力层次多样。但是,最基本的就业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操作。然而,我们培养的专业学生很多却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为此,通过开设计算机基本操作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使学生能够从事文员及简单的数据处理工作;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使学生能够从事计算机硬件的安装和计算机系统的维护,适应计算机销售公司的需要;熟练掌握网络布线、局域网的组网、网页制作、网站建设与管理,使学生能够从事网络安装、建设与维护工作;熟练掌握某一行业的应用软件,使学生能够从事该行业的应用软件系统的使用、管理以及二次开发工作。如开设的Photoshop、Flash、AutoCAD、用友财务软件等课程,学生通过选修Flash课程,熟练掌握Flas的制作,就可以应聘于游戏制作企业、新闻广告公司、网络管理机构、学校的课件制作中心等单位。我们通过开展科技活动月等活动,开展汉字录入比赛、计算机组装比赛、网络布线与组网比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基本操作能力。

2)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基础以及模块化的程序设计理念,学会基本的算法分析与设计;开设数据结构课程实验,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中数据结构如何设计与存储,算法如何分析、设计与实现;开设数据原理及应用实验,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建立及编程操作;开设面向对象语言实验,使学生掌握当今面向对象软件系统开发所使用的语言,学会建立面向对象软件系统的前台;开设网络编程和网络数据库编程实验,使学生掌握面向Internet的C/S模式或B/S模式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尤其是使学生学会建立软件系统的前台与后面的连接与访问操作;开设软件工程实验,使学生掌握开发软件系统所需要经历的步骤以及每一个阶段所要做的工作。我们还通过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编程,要求学生编程量至少要达到20000行以上,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系级的、校级的、省级,甚至部级的程序设计大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算法分析和编程能力。

3)系统综合开发能力的培养。开设面向对象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使用面向对象语言设计一个比较完整的软件系统的界面及各模块功能程序;数据库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建立软件系统的后台数据库;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使学生根据所建立的软件系统,编写完整的系统开发各阶段的分析与设计文档,并编程测试、运行;系统设计与开发综合实训,以软件系统案例的形式进行实训,使学生能够综合自己所学的语言、数据库等技术开发一个B/S软件系统,或建立一个网站;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通过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软件系统综合设计和开发能力。

4)项目驱动的软件系统开发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开发能力。从2005年开始,我们制订并实施“两个一”工程实施方案,即每个学生在毕业前学会开发“一个”软件系统、学会建立“一个”网站,并从此开始了项目驱动的软件系统开发实践活动。为顺利有效执行此次活动,我们制订了“两个一”工程的管理条例与奖励措施、导师制实施方案,建立学生选导师系统,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等,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从2005―2009年已有多个年级共450多名学生、教师80多人次参与该项活动,开发了450多个功能比较完整的简单系统和网站,一些学生开发的系统或网站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多年来,该方案得到顺利有效的执行,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系统开发能力。

多年来,我们通过对计算机本科专业的教学计

划、课程教学体系结构、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多方面的改革,采用多种培养方法和途径,有效提高了计算思维、计算机基本操作、算法分析与编程、系统综合设计开发等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两个一”工程活动实践表明,我们培养计算机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方法和途径是可行而有效的。

4结语

大多数IT企业选拔人才看重的是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开拓能力,他们所需要的是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我们培养的毕业生,虽然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操作,但是还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我们通过对信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专业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培养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一些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都要求我们动态地跟踪IT企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培养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方法,以适应市场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志英,蒋宗礼,杨波,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2):42-44.

[2]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25.

[3]王志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3):18-20.

TrainingonProfessionalAbilityofUndergraduateComputerApplicationTalent

LIWenjing,LIUZhijia,BIYingzhou

(CollegeofComputerScience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GuangxiTeachersEducationUniversity,Nanning,530001,China)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个人年终工作总结篇1到20xx年底,我已经工作一年了,尤其是去年,我成为了《城市快报》经济部的正式记者,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和艰辛,工作的荣耀和责任。这半年来,我尝到了当.....

    收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五(整理4

    - 阅0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篇1转眼间,一学年的时光在每一位教师的辛勤耕耘下又接近尾声。回顾自己在这一年所做的工作,有收获也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现将具体工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