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技能(6篇)

来源:网络

创伤急救技能篇1

关键词:多发伤;一体化救治

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以及机动车的迅速增长,交通意外,高处坠落,工伤以及各种意外灾害性损伤导致多发伤逐年增加。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机体有2个或2个以上脏器或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遭受损伤,其中至少1处可能危及生命者。文献报道创伤是现代社会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在西方发达国家其病死率仅低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约占全球病死率的7%。因此,一个合理的创伤急救模式在多发伤救治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从2008年8月~2013年12月我科开展多多发伤的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我科收治的多发伤132例,救治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严重多发伤的标准(损伤严重度评分多发伤患者132例,男性81例,女性51例,年龄3~79岁,平均年龄43岁,致伤原因:交通伤高坠伤其他意外事故,以颅脑外伤为主92例,胸部损伤46例,腹部损伤35例,脊柱骨盆伤16例,距医院10KM的出诊,120平均到达时间为14min,院前急救时间10~30min,患者从急诊室接诊到送入手术室或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为1~1.5h。

1.2救治方法

1.2.1院前急救接到"120"指令后3min内出诊,出诊范围多在10km半径以内,平均11min到达现场,迅速检查伤员进行评估,保持气道的通畅,迅速清除口鼻腔及呼吸道痰液,血液或异物,尽可能的止血,包扎,固定,迅速建议静脉通路,在转运途中通过配备的移动设备与医院急诊科取得联系,报告大致伤情,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1.2.2院内急救伤者入院后,迅速完成1~3条静脉通路的建立,迅速完成有关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定血型,X线,CTB超,诊断性胸穿,腹穿等)再次评估伤情。对影响呼吸的血气胸以及张力型气胸在急诊抢救室床旁可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快速补液,必要时输血进行抗休克治疗,需要急诊手术患者,给予快速完成术前准备。情况紧急时,经绿色通道送入急诊手术室,同时帮助其办理相关手续

1.2.3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治疗对生命垂危的患者,应使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急诊手术控制出血和危及生命的损伤,然后在ICU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进行分次手术和其他治疗。必要时随时请相关多学科会诊共同处理。

2结果

132例多发伤患者中抢救成功111例,死亡28例(死亡率23.1%),其中抢救室死亡6例,手术室死亡4例,ICU死亡18例,死亡原因包括重型颅脑损伤8例,胸腹联合伤2例,腹部多脏器损伤2例,因严重创伤及术后发生严重感染导致多脏器衰竭死亡16例。

3讨论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交通意外,道路建设,工程修筑等等造成的多发伤越来越多,多发伤严重程度视其ISS值而定,凡ISS值>16者定为严重多发伤[1],多发伤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由于存在多部位,多系统的创伤,患者整体伤情重,死亡率高。最初可出现在伤后数分钟内因窒息或脑干,心脏和大血管损伤致死,也可能在伤后短时间内因严重内脏出血,血气胸死亡,因此,London等[2]提出了伤后1h是挽救生命,减少致残的"黄金时间"。②容易发生漏诊,因常为多部位,多系统的创伤同时存在,明显的损伤与隐藏的损伤及闭合性与开放性损伤同时存在,且部分伤员伴有意识障碍,不能主述伤情,加之早期体征不明显,医生检查不够全面,可能出现专科检查漏诊。③处理重点易发生发生矛盾,由于创伤部位不同,脏器损伤的严重程度不同,抢救手术的重点及先后顺序也不一样。④发生并发率高,主要是多发伤对全身生理干扰大,引起的生理紊乱严重,造成患者抗病力下降。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对急救的组织,理论,形式,技术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强调生命与脏器功能支持应贯彻到创伤诊治的全过程中,尤其强调早期急救的整体性与时效性,确立了危重创伤救治的"黄金一小时"理念,提出了将院前急救,急诊室及ICU练成一体的三环相扣学说,以达到及时正确抢救和治疗,减少死亡,减少致残,提高生存率和机体功能恢复的目的。我院逐渐开始采用"院前急救-急症绿色通道-ICU(EICU)"急救新模式,救治成功率有所提高,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是成功抢救多发伤的前提。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应包括反应灵敏的通讯指挥系统,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站,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装备精良的急救设施。我院的救护车随时应急响应,接指令后3min内出诊,救护车上配有心脏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便携式呼吸机,血糖仪及手动式吸引器等,出诊箱内备用抢救药品50余种,各种抢救器械30余种。每名院前出诊医生均经过了急诊的心肺复苏,喉罩插管,外伤包扎固定,止血补液等现场急救技术培训,在院前处理患者的同时,将患者病情及时通知急诊抢救室,急诊手术室做好必要的抢救准备,使患者院前能尽可能的得有迅速,有效的救治。

专业化的院内急救队伍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障。严重多发伤的诊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严重多发伤病情变化迅速,常伤及头,胸,腹部多个重要脏器,休克发生率高,病理变化复杂,脏器损害严重,MODS及MOF发生率居高不下,病死率达25%~75%,其伤情涉及到人体多个组织和器官,必要涉及到多个学科。而针对多发伤易发生漏诊,我们严格按照Crashplan"进行检查,再按照各部位轻重缓急安排先后抢救顺序,同时给予检查血型,给予交叉配血,血常规,生化等检查,对伤情允许的患者可行X线,B超(彩超)的CT等检查,并且根据病情必要时反复检查,动态观察,再反复评估病情。目前,临床医学专科都在向纵深发展,并高度趋向专业化,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固然促进了本专业的进步,但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向专科以外发展的能力,造成了对统一的有机整体的分割。严重多发伤患者经常会出现多个器官和系统的损害,甚至严重危及生命,这就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面对这种情况,仅仅精通于本专业的专科医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建立"院前创伤急救-急诊抢救室-手术室-ICU"的绿色通道在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整个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的急诊二线医师统一指挥,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对归属不明确患者,由急诊科医生决定收治科室,避免临床各科在收治此类患者时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最大限度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请相关专科紧急会诊,迅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手术原则是在抢救生命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器官,同时避免漏诊及不必要的损伤,对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挽救生命A。若有两处以上危及生命的损伤时,可分组同时手术。整个协调过程急诊二线医师全方位参与,体现了一体化急救模式的整体性。

损伤控制性手术方案和ICU进一步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严重多发伤有约半数以上患者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治疗[3],急诊手术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的成功率,损伤控制性手术部要求完全确定修复,而力求避免生理机能的进一步紊乱,简化手术后进入ICU观察和监测多项生命指标,重点纠正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和酸中毒,待全身情况相对改善后,在24~48h内实施确定性手术,可以有效降低严重多发伤后期死亡率。

严重多发伤通过急诊一体化救治流程后死亡率本组为23.1%,明显低于已有的报道。在救治多发伤方面,我院逐渐实施"院前创伤急救-急诊抢救室-手术室-ICU"绿色通道和传统单兵作战,各科为营的方式相比,能更加准确地判断伤情,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容量复苏,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这样的院内院前一体化救治模式,避免因分诊造成延误病情,顾此失彼,树立了抢救中心的整体观,能充分发挥急诊科早期救治的优势,并最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陈维庭.首届全国多发伤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创伤杂志,1994:1030.

创伤急救技能篇2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抢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11(c)-125-02

Experienceofemergencynursingfortraumaticshock

SHIShengchun

DepartmentofEmergency,TumenPeople'sHospital,JilinProvince,Tumen133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nursingtechniquesforrescuingpatientswithtraumaticshockbystudyingthepathologicalfeaturesoftraumaticshockpatients.Methods:56patientswithtraumaticshockpatientsweretreatedwiththeemergencynursing,variousrescuemeasureswereintegrated,andthenursingsystemwasimproved.Results:Ofthe56patientswithtraumaticshock,48casesweresuccessfullyrescuedand8casesdied.Conclusion:Traumaticshockisacommonacute,criticalandseveresymptominclinicalemergency.Onlybyestablishingandcompletingvariousrescuesystems,emphasizingonthecooperationbetweendoctorsandnursesandmasteringproficientnursingtechniquesforrescuingpatients,canimprovetherescuesuccessrateofpatientswithtraumaticshock.

[Keywords]Traumaticshock;Rescue;Nursing;Experience

创伤性休克是急诊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是导致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情复杂、变化快,不及时处理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抢救、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保证,笔者就本院5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急诊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16~70岁。其中颅脑损伤16例;腹部脏器破裂22例;胸腹部联合伤7例,多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11例。

1.2方法

1.2.1评估诊断

对于急症患者护士应先做好护理评估诊断,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淡漠或者障碍,皮肤是否湿冷,有无口渴感,面色苍白,脉搏细数加快,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等情况,从而判断是否为创伤性休克[1]。

1.2.2保证呼吸道通畅

患者进入抢救室,护士应检查气道是否通畅,首先取出停留在口腔内的大块异物,用吸引器吸出分泌物,用仰头抬颌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如患者呼吸微弱或停止,则立即做人工呼吸或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保证足够的氧气供给。

1.2.3建立输液通道

急救状态下,首选上肢粗大静脉建立输液通道快速加压输液,如患者血管塌陷,应迅速进行静脉切开或者采用骨通道进行输液。未能彻底止血的患者应首先选用高渗电解质液体,提升血压,且能减少出血。扩容则多采用胶体溶液,如706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不能被动等待医生把所有的医嘱全部吩咐完毕再执行,应该积极配合医生争取时间尽可能减少患者休克带来的病理变化[2]。

1.2.4紧急控制出血

伤处表面立即用敷料加压包扎,并配合医生清创、缝合、止血,骨折处用夹板固定。对有紧急手术指征者,及时做好采血、交叉配血、备皮、药物试验等术前准备工作,通知麻醉科做好相应准备。必要时做好各种管道的插入工作,如刀刺伤导致上消化道穿孔所致的休克时,应观察胃液的颜色、量、及保证胃管的通畅这也是抗休克的另一重要措施。

1.2.5严密观察病情

休克患者在休克早中期的变化非常迅速,很多危重情况的发生都可能表现为一些细节上的变化,因此护士必须及时正确地记录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除此之外,还应及时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瞳孔、皮肤颜色等细节上的变化,以期发现病情变化的征兆;按抢救顺序准确记录各种抢救措施,液体输入量,药物剂量,各种处置,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记录尿量及患者的入水量,细致观察尿量及尿色的变化往往能够迅速判断抗休克效果和肾功能变化[3]。如果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并准确记录。

1.2.6安全转送

创伤性休克患者经密切的救护,病情稳定后尽快送病房及手术室处理。转送前通知病房或手术室做好接受准备,由医护人员护送,过程要轻稳,携带氧气袋,呕吐者头侧一边,并保证输液通畅,认真交接班。

1.3工作准备

1.3.1健全完善的抢救制度

本院制定了《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有关规定,从而提高了对抢救工作个认识,认识到抢救患者必须做到争分夺秒。

1.3.2紧抓护士的基本功训练

护士操作基本功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抢救的速度和效果。本院紧抓创伤急救的基本功训练:如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练习、考核、心电监护的观察方法;静脉输液操作技术的考核以及理论考核,掌握了休克的判断和早期休克症状的观察,能快速的配合医生有效的纠正休克,为继续救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3同心协力,密切配合

要做到快速准确组织配合是很重要的。在抢救过程中,护士要有明确的分工,且要互相配合,在抢救危重患者时更应该竭尽全力,分工协作。一名护士负责管理呼吸道通畅、心电监护和抢救记录,一名护士负责建立静脉通路,管理液体治疗、病情观察、抽血、取血等,一名护士负责手术前准备、留置导尿等工作。抢救中要做到迅速且不慌乱。

1.3.4物品的准备

急救中心或者急诊室的设置以及日常管理应充分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大批患者以及创伤带来的危重患者,应该为此类患者准备充足的抢救物品,保证抢救设施的完好并处于备用状态。

1.3.5抢救设备

对于急救常用设备如除颤器、电动吸引器、呼吸机、心电图机等,应设置专人定期检查器材性能的完好性,建立健全的制度,责任到人,及时维修,始终坚持启动的备用状态。

1.3.5.1抢救药物应派专人维护并定期对急诊室内常用的抢救药品如止血药、血管活性药物、利尿脱水药、中枢兴奋药、强心药、镇痛药、复苏液体等进行检查,防止药品过期以及不合格药物混入。

1.3.5.2无菌敷料如大小纱布、棉球、治疗巾。

1.3.5.3急救包如腹腔穿刺包、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等。在急救包的管理中必须做到标签清楚,地点固定,专人定时检查,按时交班,数量充足,绝对无菌,还应保证电源的完好性能。

2结果

通过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程序的应用,抢救成功48例,死亡8例。

3讨论

休克是导致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主要原因,也是创伤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创伤性休克具有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抢救工作稍有延误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急诊科医护人员在抢救创伤性休克过程中,必须有高度的抢救意识,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病情鉴别观察能力,有丰富的急救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熟记抢救程序、流程,熟悉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深静脉置管的应用,缩短受伤检查时间,积极主动地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4]。

创伤性休克患者多数合并多发性创伤,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除了平时应准备的以外,还应重点抓护理技术,快速准确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通过了解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病情特点,对于抢救休克患者的措施和时间的重要性有了正确认识,强调抢救速度,强化训练护士掌握急救技术,熟练各种操作技能,培养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强化超前护理意识和应急能力,以及严密的组织制度和齐全的物品,是保证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成功的基础[5-6]。

[参考文献]

[1]姚梅芳,急诊室对严重创伤抢救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39-40.

[2]马遇荪.实用护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724-728.

[3]王克英.最新急诊临床护理与护理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7-151,181-185.

[4]牟灵英,冀玲,历德凤,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相关问题调查分析[J].山东医药,2005,44(8):52.

[5]史爱珍,姜梅,王芝.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4):302.

创伤急救技能篇3

关键词交通事故多发伤院前急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数量逐年上升,交通事故引发的创伤患者逐年增多,已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此类创伤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多发性等特点。严重多发伤在此类创伤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1]。如何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已成为急诊医学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积极的院前救治已成为多发伤救治的关键一环。2007年2月~2010年2月院前出诊现场救治由于交通事故引发的多发伤患者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32例,女16例,年龄5~68岁,平均30.6岁,其中伴有休克症状患者8例(16.67%),意识模糊或昏迷患者6例(12.5%),有窒息、呼吸困难表现者3例(6.25%),合并颅脑、胸部、腹部、骨盆、脊柱、四肢2个或2个以上部位损伤的患者41例(85.42%)。

现场救治方法:院前急救小组由一名医师,一名护士,一名司机组成。小组接到“120”指令后立即出车,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在救治现场,院前小组应对每位患者进行三方面工作,首先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立即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心率,呼吸,血压等,同时询问患者或目击者撞击的方向,速度,身体与撞击处的位置。其次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患者脑,胸,腹部是否存在致命伤,必要时可行诊断性腹穿以明确是否有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最后检查患者是否有神经功能障碍。经过对患者检查后,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进行现场救治。对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立即现场予以心肺复苏术;对现场昏迷患者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清除呼吸道异物,予以吸氧,必要时予以气管插管;对颅脑损伤的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降颅压等治疗;胸部损伤伴张力性气胸,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予以现场胸腔闭式引流术;有明显外伤出血患者予以包扎止血;骨折患者给予骨折固定,注意开放性骨折创面保护;在现场,对昏迷或神志不清的患者不论是否有颈椎损伤都应予以颈椎固定,避免搬运时照成2次损伤。

结果

本组48例多发伤患者经现场紧急救治后有47例成功转运回院,现场死亡1例(2.08%);转运途中出现病情变化,到达急诊室后抢救无效死亡3例(6.25%);7例(14.58%)直接送入手术室交接;总抢救成功率为91.67%。

讨论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机体有2个或2个以上脏器或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遭受损伤,其中至少1处危及生命[2]。多发伤病情重,发展快,病死率高,抢救生命刻不容缓,诊断与治疗应同时进行。因时间紧迫,往往不能详细检查容易造成漏诊。而且患者伤情处于动态变化中,一旦判断与处置失误,将给患者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因此,院前急救人员如何及时有效的现场处置伤员,对多发伤患者能否接受进一步延续治疗至关重要。院前急救小组成员应在第一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抢救。

院前急救人员现场处置原则:院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应将患者脱离危险状态,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护功能第二的原则。若在现场救治患者时颈椎与气道处理有矛盾时,必须先考虑气道,没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可因颈椎固定受益,如果存在症状,损伤已经存在,院前急救和院内早期救治中的手法操作一般不会加重损伤[3]。院前急救人员在进行前述现场救治的同时,是尽快转运还是进行现场初步处理病情相对稳定后再转运,可根据创伤具体情况由院前救治医师决定,原则上对于有腹腔内出血及心脏,大血管损伤的患者在补液,扩容的同时应尽早转运回院,进行紧急手术治疗,手术止血才是治疗的根本措施。试图先行复苏,达到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再手术的观点是错误的。

加强院前院内救治衔接:多发伤患者院前紧急处置后,争取时间向院内转运,转运途中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患者病情较重或途中出现病情变化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可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受患者准备,可直接送入手术室进行交接。暂不需要紧急手术,条件许可的患者可先送达急诊科,在进一步处置的同时,可按CRASHPLAN程序(C-心脏、R-呼吸、A-腹部、S-脊柱、H-头颅、P-骨盆、L-四肢、A-动脉、N-神经)进行全面体检,以免漏诊。再根据体检结果进行相关实验室及物理检查(包括抽血检查、CT、X线片、B超检查等)。

加强院前急救人员处置能力:急诊医务人员应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应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掌握急救技能。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技能操作练习,巩固现场处置基本技能。此外,对特殊多发伤患者病例及现场处置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内讨论,及时总结经验,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专业技术与技术水平,加强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应急应变能力。

严重的多发伤,必须强调现场急救,立即解除创伤对生命的威胁,忽视现场急救,一味盲目转运,必将增加死亡率[4]。因此加强院前急救人员专业技术及应急能力的培训,根据现场多发伤患者创伤类型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紧急救治是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华积德.多发伤的紧急处理[J].中华创伤杂志,2000,16(8):510-511.

2岳茂兴.重视和加强外科危重症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0):797-799.

创伤急救技能篇4

关键词:疾病谱;创伤分类;急救培训

院前急救,又称"院外急救",指的是在医院之前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中毒、创伤、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的统称,包括患者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1]。

本文就我院120急救中心2010年~2012年有完整资料记录的10504例急救患者,进行疾病谱分析,以了解本地区院前急救主要疾病谱,针对主要疾病谱,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院前急救患者2010~2012年共10504例。

1.2方法①根据要求设计规范化登记表。②120医护人员出诊后详细记录患者的诊治情况。③对疾病谱按病种及症状进行进行分类统计。④对占疾病谱首位的创伤按部位及性质进一步分类。⑤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1.3统计学处理采用百分数。

2结果

2.1本地区院前急救疾病谱见表1。

2.2由表1统计显示,10504例院前急救患者中,各种创伤患者7600例,占总患者数的72.35%,对于各类创伤性疾病,根据部位及性质,进行进一步分析统计,见表2。

2.3针对上述提出的十大病种及对占首位的创伤性疾病按系统进一步的分类,结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制定的"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本院制定有针对性的符合实际工作的培训课件及方案,培训方案要点见表3。

3讨论

3.1院前急救的模式,主要分为:独立型急救模式,指挥型急救模式,院前型急救模式,依托型急救模式,联动型急救模式,与消防联合型急救模式6种类型[2]。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120院前急救工作至今已开展6年余,以数家市立医院为主,成立的各120院前急救中心,具体负责与110系统的无缝连接,并与各医院的急诊科、ICU密切配合,较好的完成了覆盖范围内的120院前急救工作。此种急救模式等同于"指挥型急救模式"[3]。

3.2有文献对120院前急救疾病谱进行统计及分析,院前急救疾病谱前六位的是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急性中毒、呼吸系统疾病[4]。根据吴江区中医医院2010~2012年度120院前急救出车统计,得出本地区院前急救疾病谱,其中72.35%为各类创伤疾病,其次为各类中毒性疾病,占4.13%,第3~10位疾病依次为呼吸道疾病(2.72%)、腹痛待查(2.67%)、中风及偏瘫(2.49%)、孕妇及流产(1.98%)、头晕待查(1.96%)、猝死(1.83%)、晕厥待查(1.71%)、心脏疾病(1.20%)。

3.3对于本地区疾病谱首位的各类创伤性疾病,统计结果说明各种头部外伤(包括额面部外伤、颅脑外伤)占创伤疾病42.61%,其次为四肢外伤(37.95%)、多发伤(多部位、多器官、多系统的损伤)8.03%、由创伤而造成的死亡2.39%。

3.4由于120从业人员普遍存在:①专业发展空间狭小,职称晋升难度甚大;②工作环境条件艰苦,从业心理负担很重;③工作任务日趋繁重,收入待遇普遍较低[5];④实际工作中由于流程较复杂,被救人员发病突然、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等情况,各医院普遍出现了急救医生招聘困难及招聘后由于各种原因留不住人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急救工作的开展[6]。

本院开创以志愿者服务为主体的120院前急救队伍人员建设的探索,要求近年来医院招聘的专业医护人员作为志愿者,参与120院前急救工作,并对他们进行规范化的岗前培训,同时根据急救疾病谱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通过理论授课、实际操作练习及现场模拟训练及考核,提高了志愿者120院前急救的理论及技能操作水平。在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年轻人的志愿精神及奉献精神。

3.5根据本地区疾病谱,制定120院前急救培训方案,分别针对前10位的疾病制定主要培训要点,如创伤疾病,其主要培训要点为:①休克的诊断及简单治疗;②头部外伤的止血处理;③胸腹部外伤的诊断及现场急救;④四肢骨折的固定及止血处理;⑤脊柱外伤的搬运。

针对培训要点,进行输液、止血、搬运伤员、骨折简易固定等技术的针对性训练,并在模拟现场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王艳红,鲁传龙.我国院前急救的特点及现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4):312-314.

[2]刘静,郝艳华.院前急救模式与急救人员岗位培训国内外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3,16(1):30-32.

[3]杨朝福.院前急救医学服务模式综述[J].医学信息,2011,24(9):6299-6300.

[4]林凯、谢雪莲、梁昌强、韩俊红.2983例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6.29(1).46-47.

创伤急救技能篇5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开通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60例,女32例,年龄14~72岁,平均38.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7例,高空坠落伤32例,打架斗殴致伤3例。受伤部位以颅脑损伤为主者42例,以胸部损伤为主者13例,以腹部损伤为主者25例,以多发性骨折为主者12例。

1.2方法

为做好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相关工作,保证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有效实施,患者得到快速高效的救治,科室护理组在护理管理及人员素质培养方面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做法,具体实施如下。

1.2.1制度建设及规范流程(1)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度,优化抢救流程,加强医护技术训练,抓好质量检查等,为急救绿色通道的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2)规范流程,急事急办。危急重症患者到达急诊医学科后由分诊护士直接送入抢救室处置,抢救室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病情后,立即上报二线医生或创伤中心医生,由二线或创伤中心医生启动绿色通道。科室将相关表格包括病情记录单、检查单、手术通知单、手术同意书、入院证等右上方均盖上创伤救治急救绿色通道”印章,其他救治科室接到盖有印章的相关表单后,急事急办,一律执行先处理后交费”的优先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出急诊医学科后病情记录单由每个环节的医生进行填写和移交,要求护士填写好病情观察表。原始医疗资料应妥善保管,专人负责,详细记录好患者出入急诊医学科及各项辅助检查室的时间节点,便于总结和分析,查找不足,及时整改。

1.2.2人员管理(1)定人定时。创伤急救工作随机性强、无规律,伤病员时多时少,病情轻重不一,难以预测。针对此特点,护士长合理安排抢救人员,提高工作主动性,面对批量伤员时做到忙而有序。具体做法是以人定事,谁值班,谁就负责到底,时刻不离岗位,全天24h安排护士机动班、120值班等。(2)增强急救意识,提高护理质量。急诊医学科具有工作繁忙、劳动强度大等特点,加之护士人力不足,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救治的质量和成功率,科室积极开展假如患者是我亲人”的活动及医德医风教育,增强护士的急救及服务意识,热心为患者提供服务,把握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3)加强在职训练。为了提高创伤急救护理的质量与水平,不贻误患者抢救时机,本科室严格按《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绿色通道管理手册》上的要求演练,并不定时进行抽查。采用操作训练、授课、教学查房、晨间提问、情景模拟演练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使护士均能熟练掌握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程序,并了解国内外急救医学的新进展。在抢救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迅速而有条不紊地参与抢救工作。

1.2.3物资管理(1)树立五常法”管理意识。为了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科室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请专业讲师开展专题知识讲座,向全科护理人员讲解五常法”管理内容与标准,提高认识。五常法包括常组织:根据急救物品的使用率进行分层管理,重新摆放,做到物必有名,物必有家;常整顿:是现场所需物品放置方法的标准化,培养护士养成物归原位的好习惯;常清洁:保持抢救室内整洁,发现脏乱及时整理,发现损坏的仪器设备和物品及时维修,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监督,共同完成;常规范:制订抢救室相关管理规定和抢救制度与流程,对照标准自评互评;常自律:是五常法的最高境界,它要求护士能够自律,通过自律摒弃坏习惯,养成好习惯。(2)物资齐全,确保各种抢救仪器处于功能备用状态。抢救室的急救物资做到专人专管,各班认真检查并交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因物资不足、仪器设备未处于功能备用状态而耽误患者的抢救时机,保证抢救效果及提高抢救时效性。

1.2.4把握环节质量,提高抢救时效性(1)医护一体化。强调医护之间的配合,进行医护一体化教育。护士长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采用PDCA循环管理对抢救过程中医护配合的薄弱环节进行总结,制订改进计划和进行针对性培训,保证护士能够掌握与医生沟通合作的方法,形成规范性、程序化的医护配合流程。(2)沟通与协调。各个救治环节的有效沟通,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也是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绿色通道很重要的环节,当遇到批量伤员或科室人员紧张时,应通知相关人员支援,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会诊并参与协作抢救。

2结果

通过规范建设抢救相关制度与流程,进一步加强人员及物资管理,有效缩短了患者在急诊医学科停留及获得确切性治疗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伤残率。

2.1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医学科停留时间由原来平均20min下降到现在15min内,得到确切手术治疗时间缩短5min。

2.2胸、腹部损伤患者在急诊医学科停留时间缩短8min,得到确切性治疗时间缩短5min。

2.3多发性骨折患者整体救治时间缩短6min。

3讨论

急诊医学科是抢救急、危、重症创伤患者的重要窗口站,在院内救治的最前沿,护理质量的高低是直接关系到严重创伤疾病抢救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业务素质和作风建设才能适应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绿色通道工作的需要。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绿色通道”是急诊医学科对急、危、重症创伤患者在接诊、检查、住院、手术等环节上实施一系列快捷有效的全程急救服务。其目的是让患者快速通过,缩短在院内各救治环节中的处置或停留时间,从而提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3.1护理队伍的建设在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的初期阶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科室基本保证了参与创伤急救的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其业务能力精、服务意识强、急救水平高、综合素质好。

3.2严格护理管理,实行时限服务,要求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医学科处置停留时间不超过15min,为患者提供快捷、优质的急救服务。

3.3护士必须熟练掌握严重创伤的诊断及救治流程,掌握各种监护仪器及设备的性能、使用、保养、操作等。本科室通过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及专业技能培训,树立急诊、急救”意识,最终做到反应迅速、思维敏捷、救治有序。

创伤急救技能篇6

【关键词】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急救措施;应用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7.16.00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16-0015-02

TheApplicationEffectofDamageControlSurgeryintheTreatmentofSevereAbdominalTrauma/HUQiang,TANGGuang-xu,YIYu,etal.//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7,15(16):15-16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andanalyzetheeffectofdamagecontrolsurgeryinthetreatmentofsevereabdominaltraumapatients.Method:62casesofpatientswithsevereabdominaltraumawerecollected,andtheAPACHE-Ⅱscore,bloodoxygensaturation,pHvalueandbodytemperaturewereobservedandcomparedbeforeandaftertheimplementationofthedamagecontrolsurgery.Result:ComparedtheacutephysiologyscoreandtotalAPACHE-Ⅱscorebeforeandaftertheimplementation,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Severeabdominaltrauma;Damagecontrolsurgery;Firstaidmeasure;Applicationeffect

First-author’saddress:PanzhihuaCentralHospital,Panzhihua617000,China

腹部创伤被分为开放伤和闭合伤,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血尿、便血等症状,严重者则会引发腹膜炎、感染、大出血甚至休克,病情十分危重[1]。而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属于外科的新型治疗理念,认为严重创伤患者应接受分阶段治疗,从而减轻由于低温、凝血障碍、严重酸中毒等因素导致的不可逆的病理损害,达到防止生理潜能耗竭、控制污染、保肢救命的目的,为手术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2]。在本次研究中,将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应用在了严重腹部创伤的急救过程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共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36.2±7.8)岁;42例腹部闭合伤,20例腹部开放伤;28例患者存在2处损伤,20例患者存在3处损伤,14例患者存在4处或以上损伤。纳入标准:患者内脏严重肿胀,并大量失血,预计输血量>10U,且无法关闭腹腔;循环不稳定;出现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时间超过16s;pH值

1.2方法

患者均接受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具体如下。

1.2.1临时关闭腹腔使用普迪斯线行连续缝合;若情况紧急,可将塑料输液袋剪开进行包扎和覆盖。临时关腹能够有效减轻脏器粘连、避免腹膜回缩,从而为延迟性关腹打下良好的基础。

1.2.2出血及感染的控制严重腹部创伤会导致患者大量失血,因此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的实施当中,迅速止血是首要环节。针对有明确出血点的患者,应进行结扎止血;如果无法结扎缝合止血,应通过临时支架再通、肝气囊导管填塞、血管介入栓塞、填塞止血等方式进行间接止血。一旦出血得到控制,应及时清理消化液、粪便等异物,否则将会对患者腹腔产生持续性污染,引发感染的出现,加重患者痛苦。而如果患者出现了腹腔感染,立即关闭空腔器官破口,避免肠管长时间暴露在外,减轻蛋白、体液的流失,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2.3重症监护和确定性手术在出血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者送入重症监护室,给予持续性的复苏和监护。对创伤三联征进行重点处理,包括保护胃肠功能、纠正代谢紊乱、维持呼吸功能等措施。在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对其进行确定性手术,对血管、消化道进行重建,并清除填塞,对腹腔进行探查,避免损伤遗漏的发生。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实施前后的APACHE-Ⅱ评分、血氧饱和度、pH值、体温,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APACHE-Ⅱ评分包括了急性生理学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及年龄评分组成,最高分为71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病情越重。其中急性生理学评分包含体温、平均血压、心率等12项生理指标,每项最高为4分,分数与患者病情程度成正比[3]。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实施前后62例患者急性生理评分及APACHE-Ⅱ总分比较

实施后急性生理评分及APACHE-Ⅱ总分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实施前后62例患者血氧饱和度、pH值、体温比较

施后血氧饱和度、pH值、体温均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相关研究发现,不是所有的腹部创伤患者都适合立即接受手术治疗,大部分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死亡原因是由创伤后或者术后的生理功能障碍所引发的创伤三联征导致。因此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当中,摒弃了传统的治疗理念,将生命救护、控制患者病理生理改变作为损伤控制的重点工作[3]。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接受了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干预后,62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血氧饱和度、pH值、体温均优于实施前[4]。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的实施过程中,临时关腹、出血及感染的控制、重症监护是主要的3个阶段,这是因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病死率高、病情复杂、变化较多较快,而且大部分患者还会合并体温骤降、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加大救治工作的难度[5]。一旦强行手术,许多患者无法坚持到手术结束。所以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提倡先通过急救措施稳定患者病情,然后再对其进行确定性手术,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抢救的成功率[6]。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和酸中毒症状,应尽早恢复患者体温,从施救初始到重症监护和手术治疗,都应做好全面的保温措施,避免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持续加重,增加急救的难度[7]。

综上所述,在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急救过程中,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创伤应激,改善患者症状,有助于提高急救的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闫春风,吴刚,孙培春,等.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3):98-99.

[2]黄小兰,陈仿.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5):26-28.

[3]戴睿武,汤礼军,何发群,等.损伤控制急救严重腹部创伤192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3):217-219,230.

[4]陈仿,陈宁波.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5):2376-2378.

[5]杨晖.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6,29(33):197-198.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心中的彩虹作文范文(整理18篇)

    - 阅0

    心中的彩虹作文篇1天色昏昏沉沉的,往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此时空无一人,就连道路两旁的树都耷拉着脑袋。如此萧索又有点凄凉的景象,亦如我心中的光景。拿在手里的是张语文答题卡。.....

    眼科护士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3篇

    - 阅0

    眼科护士年终工作总结篇1一、在医疗工作方面主要精力用于门诊看病,坚持每周一三四五全天,二上午六下午(除非上课外),周二下午多数时间带研究生做门诊眼科手术,全年共看眼病患者xx.....

    职场新人自我介绍范文(精选15篇)

    - 阅0

    职场新人自我介绍范文
    职场新人自我介绍范文篇1尊敬的各位前辈,亲爱的各位伙伴们,大家早上好!我谨代表即将成为平安一员的学员们,祝愿公司业绩蒸蒸日日上,员工健康家庭幸福美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