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理学论文(6篇)

来源:网络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教师资;专业教学论

职业教育最本质的属性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普通教育或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专业鲜明的职业属性,这一职业属性反映在教学中,集中体现为职业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与相关职业领域的行动过程必须紧密联系。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除了在宏观的政策层面、机制层面为职业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还必须在微观层面,即在探索职业教育的类型规律及其教育功能方面,尤其是在其教学层面进行改革,实现理论创新以及建立在理论创新基础上的课程创新和教学创新。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对职业教育问题进行了调研,对当前职业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列出了六大类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职教师资问题。职教师资的问题不仅仅只是量上的不足,更主要问题是职教师资水平急待提高。提高职教师资水平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之关键,这为职业院校职教师资的培养提出了挑战。德国经济的腾飞源于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依靠的是德国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随着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合作的深入,中德职业教育师资进修项目的重点就是学习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提高职教师资培养水平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强专业教学论研究。

一、专业教学论对职教师资培养的作用

(一)更好地适应现代化职业教育对职教师资提出了更高要求

原有职教师资的“资格模型”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师资的新要求。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要求其掌握关于工作过程、技术和职业发展的知识;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将其融入教学情境,发现问题;③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以及遵循教育论的要求。这些要求正是专业教学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二)能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职业,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为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为导向;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为基础的教学过程,是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的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为基础的教学行动,是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的职业活动的工作情境为导向。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这一原则完全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能有效改变现有职教师资存在的问题

1.职教师资现状对职业教育职教师资的能力要求方面,近来强调“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培养,但主要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其重点在“工程师”或“技师”这一“师”。而对如何培养专业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改革,对“教师”这一“师”却重视不够。作为职教师资即使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如果缺乏适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仍然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据调查,目前中高等职业学校的师资主要来源和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普通中学的教师。这类教师多来源于普通师范院校,对教育学、心理学有较深的造诣,但多数缺乏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所需的专业知识,或者专业知识缺乏更新,更谈不上专业操作技能。②本专科院校的大学生。他们具备相应的理论水平,但大部分职教专业师资来源于工科大学,接受的是普通高校学术型、工程型的培养,缺乏教育理论知识,即使是师范类学院毕业的职教师资,也只接受了普通教育论的培养。③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以从事专业工作为主,他们经验丰富,实践技能强,但缺乏教育理论知识,对于教学中的基本技能如教学大纲的编制、教学方法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不太熟练。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水平。

2.职教师资专业教学论研究和培养现状

在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都没有为职教专业师资的培养设置“专业教学论”课程,设置了该课程的学校除了极少工科专业有了教材外,都没有统一、成熟的教材,即使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也多以论文形式出现。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对德国先进职业教学经验的了解,各学校逐渐认识到专业教学论在职业教育职教师资培养方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据调研,重庆市现有的职业技术学院对职教师资培养均设置了专业教学论课程,由于没有统一、成熟的教材,对专业教学论的研究和运用都还处在起步、摸索和实践阶段,专业教学论的师资由于以前都缺乏专业教学论的教育,了解教育理论的不了解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知识的又不了解教育理论,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把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目前职教师资专业教学论的教学主要来自于教师在实践中的摸索,或是对其他教学方法的模仿,缺乏理论指导,要根据职业要求的变化,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更显得力不从心。目前学术界对职业教学论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并且研究成果日渐丰富,专业教学论理论日益成熟,但由于职业教育专业、层次的多样性,不同专业、层次的职业具有不同的知识特点和能力要求,需要有与其相对应的具有各专业特色的专业教学论,目前除了极少工科专业有专业教学论外,其它各个专业都没有其对应的专业教学论。

二、专业教学论的内涵以及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师职业的前提条件是专业学习,但对职教师资而言,专业学习也包括本专业的教学论。在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是作为大学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一门独立学科而开设的。德国职教师资教育专家petersen认为,教学论方面的能力是职教师资“最切身”的职业科学,它研究如何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法草案。

(一)专业教学论的内涵

专业教学论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发展方面的重要学习内容。专业教学论是基于某一专业领域或方向,关于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学科,是教学论具体化的体现,涉及单个或多个科目。专业教学论的重点是基于职业教育专业领域对于职业学校相关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原理或理论分析与解释。专业教学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专业科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合理确定本专业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制定教学方案。

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以其独特的视野,构建有别于普通教育或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论体系,即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体系。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专业教学论是职业教育专业领域与教育科学的纽带,起到加强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科学化的作用。

(二)专业教学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是在专业科学的基础上,从职业能力分析及开发入手,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制定教学方案的一门科学理论。专业教学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发展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学习领域课程分析、教育过程分析。

1.职业发展分析。市场营销领域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必然会影响营销领域中职业的形成与发展。市场营销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发展过程,在每一个过程中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由此对职业类型、职业要求、职业能力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职业角色,了解从事的职业领域中,市场营销理论、实践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以及按职业形成的工作所蕴含的内容、形式以及实际的职业、职业规章、职业发展前景都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领域里未来的工作,这也是做好这一职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从职业发展方面,在市场营销的发展过程中,市场营销经过了生产型、销售型、市场型、系统型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各阶段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相一致,市场营销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由此形成的职业类型、工作形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在生产型时代,企业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定销,并不重视推销活动,没有专职的营销人员;在市场营销时代,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营销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专职的营销人员应运而生;在未来经济发展和市场高度开放的时代,从某种程度上说,营销队伍的生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营销职业可以说是未来最广泛、最具有挑战性和最具发展前景的职业。

2.职业能力分析。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以职业的发展分析相关职业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教学目标是以该职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为导向。通过职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分析所需职业能力。市场营销专业主要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市场开发、营销管理、推销服务和教学科研等工作,每一具体职业活动工作有其相适应的特殊的职业能力。从能力内容的角度,德国学者把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和职业直接相关的能力,如市场营销的市场调研能力;方法能力是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指处理社会关系、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它们具有职业普遍性,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能力。各种职业能力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它们是交织在一起、没法分割的,它们不是三个具体的能力,而是三种类型的能力,在学习领域课程分析中,不能机械地按照这三种能力去分割课程内容。

3.学习领域课程分析。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度的总和,概括了教学的内容、安排、进程、时限以及大纲和教材。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是根据对职业能力的分析确定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课程是学生获得相应从业能力的桥梁。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该工作能力,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并为学生的个性以及今后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营销工作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分析所对应职业能力的需求从工作岗位到职业能力再到培养规格进行课程开发,职业教育的课程强调把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转换为学习领域和学习环境,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而不是学科结构的完整性,重视职业需要,忽略课程知识体系。

三、专业教学论的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职业教学论的社会化、国际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朝着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生存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的发展必须与国际接轨才能得以更好的发展,与此趋势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的专业教学论的内容、标准、评价和职业教育形式也必然日益规范化、国际化。一方面,社会对人才就业实行资格认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规格必须与《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人才的对外输出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职业教学论也需要与国际职业标准保持一致。

2.职业教学论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发展的个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生活方式、生活风格以及价值观必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经历、能力、社会状况、健康状况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培养学生共性的基础上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论体现出人才培养个性化的特点。

(2)社会需求的差异化。社会经济在共同发展中也存在区域差异,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性。人才的培养既要立足于为全社会服务,更要立足于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行业性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如房地产营销、汽车营销、会展营销、物流管理等等,专业教学论要体现出这一差异性。

(3)学校发展的特色化。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将面临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挑战,职业教育本身也竞争激烈。学校要发展就要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人才的培养必须根据市场的要求和学校自身的资源和条件走出一条既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又有其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论的建设需要体现出学校特色。

3.职业教学论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多样化。随着信息化、知识化社会的到来,知识的信息量不断增加以及技术和传播媒体的发展和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成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例如数字环境下的模拟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化协作式学习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必将越来越贴近职业实际和职业环境,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教育必将朝开放式的方向发展,基于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理论教学、生动形象的案例实训、具体细致的社会实践,将课堂无限扩展,将知识融入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与未来职业的最佳结合。

参考文献: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场域”构建;实施策略

[作者简介]孙红梅,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主任,讲师,硕士;郑瑞涛,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讲师,博士

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作为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各高等职业院校所重视,并逐步将其纳入教育教学环节。在多年实践探索中,我们尝试引入“场域”构建理论,营造“润物细无声”的礼仪教育空间。这一实践尝试,大大增进了我院开展高职生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高职院校礼仪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场域”构建的提出及其对于礼仪教育的意义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是法国一位享誉世界的社会学家,早年从事人类学的研究,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学术积淀。他提出的“场域”概念在其庞大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理论引入我国以来,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场域”分析的视角也普遍被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所采用。具体来讲,他认为所谓的“场域”,即“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对占据决定位置的行动者或制度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都是客观决定的”[1]。他提出的“场域”并不仅仅包括物理环境,还包括无形的社会空间。“场域”能够反映现代社会的社会特征。布迪厄将“场域”作为一个分析工具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学研究,取得了一批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他从多年的实践研究中发现个体的行动都发生在一定的“场域”内,并且受到外在“场域”的影响。

有学者将“场域”与“教育”相结合提出了教育“场域”的理论范畴,认为就其作为一种客观性社会存在而言,教育“场域”系指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发展、形成和提升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这是对教育作“场域”解读的尝试,也是教育研究在理论范畴建构和方法论拓展上的一种积极探索。[2]教育“场域”的提出蕴含着“场域”影响到其中个体的行为,个体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能动性,调整自我的行为,以适应外在的环境,强调了外在的环境影响与个体主观能动性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与勒温提出来的心理场相比较,布迪厄更侧重于外在个体的社会空间,这个社会空间中个体所占据的位置、其具体的行动等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并能够对客观的社会网络产生影响。而勒温则是更倾向于人的心理层面,是以人的心理为中心而形成的场。尽管心理场带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直觉的”、“想象的”的意味,带有明显地主观色彩。因此场域理论对高职生的礼仪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场域”构建的提出,对于加强改进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然人类的行为普遍发生在某一“场域”中,那么注重构建相对应的“场域”就能够对个体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就高职生而言,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客观因素以及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生礼仪素养距离现代社会日趋增长的要求差之甚远。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职业人。为培养具有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许多院校已经逐渐意识到高职生礼仪教育在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因此探索适应高职生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已迫在眉睫。

如果高职院校的礼仪教育,能够在充分夯实学生基础礼仪知识的前提下,将礼仪的实践训练与基础理论知识融为一体,构建多元化的礼仪教育“场域”,将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礼仪教育中以“场域”理论为指导,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新生军训成果汇报暨表彰大会、校园之星评选表彰大会、开学典礼、素质教育基地揭牌仪式等活动中,注重构建与学生的实际特点相吻合的场域,构建能够对个体产生积极、有效影响的内外部环境,并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礼仪教育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二、“场域”构建在高职生礼仪教育中的实践操作

新生开学典礼中的“场域”构建

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开学典礼为例。以往的开学典礼,我校区一般是按开学典礼实施方案,由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典礼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典礼前要求学生们遵守会场纪律、统一穿校服、准时到场。虽然典礼的举行井然有序,但学生的表现却不尽人意。坐、立、行、走及言谈举止的表现缺乏礼仪规范,学生鼓掌也不能掌握好时机,在整场典礼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参与状态,整个会场气氛缺乏活力,难以形成情感共鸣。开学典礼虽然顺利结束了,但礼仪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典礼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

2010级南校区新生开学典礼中,我们尝试运用“场域”构建的理论,精心设计了礼仪教育的环节,力求达到最佳效果,同时促进开学典礼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最优化。典礼前,学生工作处动员学生们精心布置会场,创设场域中的物理空间,营造有形的典礼环境和庄重的典礼氛围。同时,深入进行基础礼仪知识的教育,以此来对场域中的个体进行塑造。各班级预先召开主题班会,对开学典礼的具体流程进行说明,同时对学生进行典礼的礼仪常识教育,从会场纪律、坐姿、入场时间及着装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开学典礼当天,全体新生提前半小时入场,相关教师对学生进行典礼前的集中动员,进一步强化典礼会场礼仪知识,规范文明礼仪行为。学生在这一阶段进一步从内心接受礼仪教育并自觉进入角色,切身体会到这次开学典礼的主角不再是出席会议的学院领导、老师,而是他们自己,意识到这是大家共同的节日,是人生的一段难忘的记忆,要以自身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礼仪修养来共同营造一场难忘的盛典。这一段工作,有效地促使同学们从心理上接受这场会议礼仪的教育,自觉地配合着典礼过程中的各环节的礼仪要求。集中动员之后,还现场进行了实地模拟演练,包括领导入场、学生上台领奖等不同环节中的鼓掌、会议期间坐姿礼仪、退场要求等。

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学院领导及全体师生都身着正装,会场气氛庄严而热烈。在整个活动进行的一个小时中,没有同学随意走动,也没有说话和接听手机现象,同学们的鼓掌热情而恰到好处。由于每一个上台发言和接受表彰的学生,都提前进行了礼仪培训并进行过反复实地演练,因此从着装和言辞都体现了一名高职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职业精神。这种氛围深深地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新生,使他们深感作为北信学子的一份骄傲和自豪。会场上的掌声如此的真诚和热烈,同学们内心的温暖和感动越发真切,每一颗心灵在这一刻被深深的打动,为自己也为别人所感动,他们真正成为了典礼活动的主人。会后,学院领导、老师及参会学生们都对此次开学典礼的礼仪教育方式给予高度评价。

此次开学典礼中礼仪教育“场域”构建的基本框架如右表。

这次典礼之后,老师们发现开学典礼礼仪教育的效果一直在延续,学生们在多次参加大型活动时,从着装、坐姿、掌声、进出场的秩序等多方面都显示出了训练有素、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使老师们感到万分惊喜。总结这届学生在开学典礼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就在于为学生们潜移默化地构建了一个学习、训练、体验开学典礼礼仪的典型的“场域”,将学生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学生们切实地感受到从外在环境内化到自身的学习动力,在促使自己主动学习、训练。由此可见,“场域”的合理构建,对实现高职生礼仪教育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场域”构建突出了高职礼仪教育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强的特点。“场域”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一味说教和灌输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深刻地领悟到礼仪知识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礼仪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便于形成礼仪教育、养成教育、道德教育的合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场域”构建使礼仪教育更具有全员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由于一次“场域”的构建往往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使全员育人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更易于形成学校育人的合力,同时,由于在构建“场域”的活动中,学生参与度高,普及面广,使礼仪教育更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3.“场域”构建有效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生在一次深刻的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易于形成共同的认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调适自身行为,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

三、礼仪教育“场域”构建的实施策略

可以将教育“场域”视为双重内涵的空间,这个空间一方面是物理存在的,包括主席台、条幅、座椅、多媒体、灯光等有形的物品,另一方面则是无形的教育环境,身在其中的学生能够明显地意识到他人在场,自身与老师、同学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氛围、他人的认知、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从而更倾向于调适个体的行为以适应外在的环

境。礼仪教育中“场域”构建的实施,应注意如下策略。

(一)确立学生在“场域”构建中的主体地位

构建高职生的礼仪教育的“场域”,首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场域”的构建中来。在传统的礼仪教育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很少主动地去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厌倦。如何让高职生接受全面的与自己的职业生涯接轨的礼仪教育,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构建一系列趣味性、新颖性、教育性并存的适于学生参与的礼仪教育的“场域”。例如,我院举行的第五届科技艺术节“北信杯”礼仪知识竞赛,学生参与了竞赛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竞赛环节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品表演和时尚元素,台上的辩手与台下的观众相呼应,使礼仪知识充满趣味,更加深入人心。学生参与“场域”构建的过程,其实也是主动学习的过程,这就能够使学生摆脱被动接受、被动学习的状态,真正树立起学生在礼仪教育的主体地位。

(二)建构寓教于情的“场域”氛围

礼仪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个人文化层次、道德修养、思想水平的表现。礼仪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充满审美情趣、精神愉悦的美好体验。因此,礼仪教育“场域”的构建需要营造寓教于情的氛围,使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引发学生对于审美、高雅的向往。尤其是在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校园典礼等各种大型活动中设计寓教于情的礼仪教育的“场域”,更易于学生接受礼仪教育。例如,我院新生军训成果汇报暨表彰大会上,我们把在军训期间收集的学生大量的实地影像素材精心制作成视频短片播放,军训现场的动人场面,深深地打动了每个学生的心。会场中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无形中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礼仪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之一味说教、灌输的教育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当然,进行学生礼仪教育的“场域”不必完全拘泥于大型活动,诸如课堂、礼仪实训、学生日常管理、主题教育活动、社团活动等都是构建寓教于情的礼仪教育“场域”的时机。如,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的教育及管理中,赞赏学生不经意表现出来的文明礼仪的闪光点,其他学生就会意识到何种行为是值得提倡、值得欣赏的。学生在理性上认识后,教师要以情动人,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发学生心理的共鸣,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三)全员参与与甄选参与群体并重

礼仪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仅依靠任课教师、班主任的力量是难以达到显著效果的。这就要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来参与,树立全员参与礼仪教育的意识。参与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力量可以是多元化的,除了任课教师、班主任之外,还可以是学校的行政后勤工作人员等,家长当然更是责无旁贷。多元化的教育力量可以在学生生活、学习的不同场合构建礼仪教育的“场域”。构建礼仪教育“场域”的动力之一,就是“场域”中的学生能够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感染,从而激发出强烈地学习动机和参与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地调适自身的行为,更好地满足未来职业的要求。

当然,在树立全员参与礼仪教育“场域”的构建中,也要注重优化参与群体的结构。社会学理论认为,影响参与群体结构的因素包括群体的规模、规范、角色、数量都能够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的个体往往在礼仪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能够最大化地丰富学生对于礼仪的认知。因此,参与群体最好能够来自不同的工作背景、不同的人生阅历、多元的学科背景等,可以是家长、礼仪教育专家、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等,他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阐释对礼仪的认识和理解。诸如来自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对学习礼仪知识的看法往往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礼仪对自己以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学习更有指导性。

(四)促进从外部的影响到内在品质的转化

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从社会的、集体的、合作的活动向个体的、独立的活动形式的转换,从外部的、心理间的活动形式向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转化,就其实质而言是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内化”机制。同时,这也表明内化的过程是一种转化的过程,而不是传授的过程。[3]内化的过程就是学生把学习到的礼仪知识转化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成为自身人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便能够适应不断变迁的外在环境。这也是高职生礼仪教育从外在的控制支配到自我支配的转化过程。不可否认,“场域”对学生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外在的,“场域”产生的外部影响只有通过学生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礼仪教育的目标。而高职生的学习主动性往往较为薄弱,因此,注重学生从外部影响到内在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较之其他的教育方式,“场域”的构建不仅是强化了学生对于礼仪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多元化的礼仪教育“场域”中,能够极大地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心去体会、去领悟,这是礼仪知识从外在输入到内化于心的必经途径。

构建礼仪教育“场域”往往能够达到其他礼仪教育方式无法企及的效果。但这一教育策略自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诸如前期准备中的时间、人力投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等等。礼仪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不同层面、不同主体通过综合性的教育策略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李猛,布迪厄,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80.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3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文化

一、市场营销专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过程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财力,使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有了较大进步。但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几乎很少有人关注,这就是“专业文化”的建设。

专业文化是指在长期专业发展的实践中积淀和提炼的、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具有专业特征和时代精神的一切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核心是本专业师生同化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共同的作风。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导向性、约束性、规范性和陶冶性,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专业教育氛围,能驱使师生为自己的专业成长提供原动力和支持力。

市场营销是一门以企业等组织的营销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学科特点决定了市场营销学课程不能单纯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而应将其作为一门实训主导型的课程。市场营销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市场营销工作.对市场营销从业人员的需求日趋扩大,目前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重视实际运作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这就要求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把“知识复合、能力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由于高职学校的专业很强的职业性特点,能否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也称为衡量一个专业发展优劣的指标之一,为此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财力,但是一个成熟的专业,除了应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优秀的师资、一流的实训条件外,还必须有成熟的专业文化。优秀的专业文化是专业成熟的标志。

为此,积极借鉴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寻求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具有专业特征和时代精神的专业文化建设就成为职业院校引领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市场营销专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统一规划,总体安排。

专业文化建设是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在专业定位准确、专业发展目标明确、专业设施条件完善、专业常态管理规范等基础上,根据学校专业历史的积淀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并做到长期坚持,积极推进,才能逐步形成。专业文化建设包括专业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师生专业行为总纲及专业行为细则的确定。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师生统一专业思想,逐步对专业核心价值观认识趋同,学校要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奖惩制度等保障师生遵循行为总纲的有关措施,使师生的行为受到规范、约束和强化,以逐步形成学校所期望的专业行为习惯。此外,还必须在专业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对组织结构的调整、师生专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规章制度的完善、师资培养工程的导人、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合作的推进等方面进行全面统筹、有序推进,不能零星地、孤立地、随心所欲地实施。这样,专业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全局“一盘棋”,才能使其能量得到充分发挥,才能真正引领专业发展。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具备一定的水平后,借鉴历史积淀、瞄准未来发展,对专业文化进行整体规划、系统整合和科学运作,只要能长期坚持、不断完善,随着量的积累,必然能实现质的提高。

(二)校企合作合作打造特色的专业文化。

职业教育是职业定向培养教育,其办学目标就是针对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相关行业输送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职业学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体现在理论水平上,而是体观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因此,突出对职教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不仅是职业学校的教学重点,也逐渐成为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市场营销作为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学科的学习的过程中也更加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要构建真正有职教特色的学校专业文化,就必须实行“校企结合”。在职业学校建设学校专业文化的过程中,实行文化的“校企结合”,有利于职业学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有利于学校专业文化建设方向的把握和内涵的丰富。“校企结合”最基本的途径是走出校园,到企业中去,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企业文化理论知识教学才能符合实际,企业文化教育才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才能对毕业生的就业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专业归属感。

专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理念,只有成为教师的共识,经过教师的反复实践,才能逐渐形成行为习惯,才有可能用文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形成个人内在的品质和群体文化,最终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熏陶和感染学生。如有计划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类国内外培训,每年暑期安排部分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定期邀请省内外职教专家、企业家、高校教授等来校讲学,以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师境界;成立各专业名师工作室,为专业建设献计献策,为课程改革添砖加瓦,为校企合作、教科研、产学研贡献力量。学校通过表彰奖励、优先评聘职称、优先安排各类培训等强化手段,进一步引领教师成长,让教师能从主观上提升自己,从根本上增强自己对专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结语

文化是无形的、抽象的,但又是具体的、形象的。我们不能因为无形而忽视它;也不能因为具体而司空见惯。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更是一种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专业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创新维度,它既能促进职业人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也是职业人优秀专业素质,形成的催化剂,因此,在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邵庆祥.试论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

[2]马迎霜、李平.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品牌(理论版),2011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内涵;构成要素

一、引言

从1999年国家实施扩招政策以来,高等职业教育被提到了一个重要发展的地位,并被定位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异军突起,成效显著,对中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然而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底子薄,许多高职院校对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专业资源、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准备不足,招生规模总量的绝对增长幅度大大超出了各种投入的增长幅度,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学科专业结构失衡、教学管理滞后、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直接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求得生存和发展,是我们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艰巨、紧迫,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渊源于1990年美国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其原意指“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核心竞争力概念自提出后,受到了广大学者和企业家的重视,特别在突破了波特开创的基于产业结构分析的战略管理,核心能力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战略管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的,尽管表面上高职教育发展规模上突飞猛进,但受原有发展“路径依赖”影响,其办学理念、院校治理、管理机制、培养模式等还未完全高职教育的发展,固有的“劣根性”制约了高职院校整体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水平的可持续提升。教育部、财政部自2006年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目的是由点带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对于微观主体的高职院校,其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围绕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所拥有的独特教育资源和整合这些资源而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是难以被他人所模仿和替代的一种基础性的能力,其实质就是高职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是高职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三、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层次结构和构成要素

(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层次结构

1、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观点纷争

目前关于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存在不同的观点,代表性的有“技术观”、“知识观”和“资源观”三种观点。“技术观”的代表人物有赖德胜和武向荣,这也是国内最早把核心竞争力概念引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学者,“技术观”强调院校的“整合能力”,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及其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中某一要素效用凸现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林莉、刘元芳则提出“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概念,强调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知识的再生扩散,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是大学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并且具有使大学达到国内甚至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持“资源观”学者相对较多,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的“优势资源”,是主体对大学资源有效运作资源而产生的、区别于竞争对手的自身独特能力。

在企业界,核心竞争力具有两类特性:一类是一般特性,即核心竞争力所呈现的但其他竞争力也可能不同程度具的的特性;二是关键特性,是核心竞争力区别于其他竞争力的根本特性,如显著增值性、领先性、延展性和整合性。可见,尽管教育领域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目前仍入于引入概念、模糊嫁接阶段,尤其是没有理清核心竞争力的层次、要素等关键问题。

2、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层次剖析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由三个层次构成,如图1所示。关于核心层的理解,张洪春和宋振云(2012)认为是人才培养力,包括培养学生人才和教学管理人才两个方面。颜楚华等认为领导力,指出院(校)长是高职院校的法人代表,其个人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将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和竞争力。本文认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层是院(校)领导班子的领导力和院(校)的治理结构。一方面,领导班子的战略规划能力、科学决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人格魅力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生因素;另一方面,院(校)的治理结构从体制、机制方面补充、拓宽了竞争力的来源,广大教师、甚至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都会反作用于院(校)的领导班子,促进竞争力的提升。内隐层是执行力,由管理执行力、专业建设能力、文化培育能力等构成,内隐层体现了高职院校战略目标的执行能力,也体现了在时间和空间上整合资源的能力。外显层则是高职院校的外在影响力,由毕业生就业力、社会服务能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构成,是高职院校综合服务社会能力的外在体现。

(二)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1、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两者之间只有类型的差别,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学术和研究性的创新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等职职业教育就是要准确定位,紧跟社会需求,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随市场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办学方向,同时,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和能力。高职院校只有构建了独特的办学理念,才能进一步凸显自身的办学特色,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构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其指导思想应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建立健全市场参与机制,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推广“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3、专业设置与建设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自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偏离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的需求。由于市场经济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因此,高职学院的专业设置需要不断调整更新,要具有相对的灵活性,这也是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框架是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4、市场资源

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要树立市场观念。必须了解市场,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明确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素质,学校应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同时必须主动开拓教育市场,开拓培训市场,积极引进行业、企业参与办学。职业教育必须具有企业的参与和加盟,企业不仅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的场所,接受学校的毕业生,而且参与学校办学的全过程,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内容的制定等。建立健全参与机制,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5、办学条件

我国的职业院校与发达国家的同类院校相比,一个很大的差距就是起步较晚,底子薄,教学、实验、实训设备严重短缺,与生产第一线严重脱节,这也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方面要呼吁政府的投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但仅靠国家出钱是不够的,要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弥补办学条件的不足,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善人才培养环境。

6、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特点,又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因此对教师质量有特殊的要求。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学历,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又要求教师尚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过硬的动手能力。从这一层面上看,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难度并不亚于普通高校。所以,如何集聚师资力量,形成专业竞争优势,特别是实践教学的师资优势,是高职学院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7、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不断积淀、锤炼和升华的结晶,是学院独有品格和特质的凝聚,是精华、是质量、是活力,也是竞争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内涵的优化、办出个性与特色,既遵循共同的办学规律和原则,同时又具有多样性,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确定学校的定位、发展目标,独树一帜,真正办出特色,提高质量。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战略活动,它需要高职院校不断的学习与积累,高等职业院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唯有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加强专业设置与建设,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利用市场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办出质量,办出自己的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孙睿.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2(4).

[2]赖德胜,武向荣.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研究,2002,7.

[3]邹吉忠.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力:培育和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4]陈运超.浅论大学的核心竞争[J].江苏高教,2000(6).

[5]林莉,刘元芳.知识管理与大学核心竞争力[J].科技导报,2003,5.

[6]张洪春,宋振云.示范性高职院校竞争力体系结构与模型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2,3.

[7]颜楚华等.示范性高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其关系[J].职教论坛,2011(23).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酒店管理,市场导向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向前迈进,特别是酒店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提升,企业的提升同时促进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而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人,就是企业的员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以其特有的职业化人才培养特点,一直以来都是酒店的发展原动力,但是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近年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显现出陈旧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优秀酒店从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所以面对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和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增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及时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培养更多人才的基础上,培养更优秀的实用型人才,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市场需要。

一、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现状分析

市场发展瞬息万变,但是高职教育由于教学理念陈旧高职教育,师资力量不够和队伍建设不足等原因,逐渐显现出与市场脱节的问题,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陈旧

在教材的选择上面,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或渠道的原因,长期沿用的是多年前的老教材,教材理论陈旧、案例陈旧的问题很严重。酒店管理属于服务行业,是以人为本的领域。行业的相关理念可以说每天都在变化着,如果学生只接受了书本上的陈旧观念而没有及时了解其他新思维,必然难以适应就业后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更谈不上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二)教师水平低下

高职教师队伍的水平较低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问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是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都呈现出偏科”现象。他们或者是理论较强的高校毕业生,或是拥有多年酒店从业经验的实际人才,虽然他们都具备了一方面的丰富知识,但是这样的老师很难让学生同时提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能力论文提纲格式。

(三)实践环节缺乏实际意义

高职类的酒店管理一直沿用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从理论上来说,能够很好的培养出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实用型人才。但是要真正实施起来却绝非易事。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问题,实训基地建设往往在校园内部,或几间教室,或一层楼,难以营造真实的工作氛围。还有由于实训教师实战经验和阅历不足等原因,训练内容基本还是以书本内容为基础,内容的编排方面过于理想化,没有加入必要的实际问题或突发事件的处理环节,学生在这样的训练环境中难以真正锻炼出实际的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就造成了这些实训基地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学生就算花再多时间在训练中,也难以得到切实的提高。

(四)学生个人素质教育欠缺

高职学生由于生源素质相对较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也处于较低层次。在进入高职学习之后,往往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面,学校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系统安排。酒店类企业是服务行业,随时都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人高职教育,而且服务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但是由于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学校没有注意对其个人素质的教育,造成了学生思想意识落后,人文素质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着学生正常就业,阻碍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建设的推进。

(五)学生就业心理与岗位适应的差距

随着经济发展,酒店业、旅游业的发展一日千里,学生对于就业的心理期望也相对较高,但是市场竞争是非常残酷的,许多企业为高职学生提供的岗位或许存在着与学生心理期望相差甚远的问题,面对学生的这种就业心理,许多高职院校没有进行即时疏导和教育,致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好的正视这一问题,造成了工作情绪大,或者长期待业,无法找到合适岗位等问题。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思

想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转变,就要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改革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的设置,提升教学与市场实际的契合度。

(一)专业课程设置紧跟市场需要

学校的课程设置要紧跟市场发展需要,针对许多高职院校一直沿用老教材的问题,应该加大新教材的开发力度,在课程安排方面,要加入现在市场上使用频率较高的如基本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操作、电子商务知识、在外语学习中不仅要加强交际外语的训练,更要加强相关领域的外语学习等内容,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就是要同时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重教学能力的教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想要让学生同时具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能力,就必须要有双师型的教师进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切实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面对这样的要求,学校需要根据市场发展及时为教师开展职业能力培训与新观念新方法的培训课程,并且根据校方的实际能力,为教师提供教学之余的岗位培训工作,如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每一学期都选派专业教师到五星级酒店挂职。让教师在服务一线锻炼,在思想和能力上都能紧跟时展。

(三)完善常态化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高职教育,离不开对于学生的实训训练。学校为学生建立实训基地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切实了解未来的工作状况,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进行必要的技能锻炼,以便在就业时更快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要。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能只是对书本知识的复制和搬移,更加需要切实营造工作氛围,要加强学生对于书本知识以外的面对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和运筹帷幄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虽然碍于场地限制,难以建设大规模的基地,但是要力求在有限的空间之内,进一步的完善基地设施和配置,并且要根据未来就业的需要,设置多种实训环境,如前厅、客房、会议室、餐厅等等,并且应该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实训内容进行有效编排,力求全方面的让学生能力得到锻炼论文提纲格式。而且在有能力的条件下,校方应该加强与校外相关企业的联合与沟通,探索多种实训合作模式,如对学生进行企业订单班培训,让企业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实际工作岗位,真正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压力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自身的不足,也才能切身体会到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从而找到自身不足,在学习中更加有目的的提升自身能力。

(四)加强学生个人素质教育

实用性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而且也要具备较高层次的个人素质。因为酒店类企业是属于服务行业,服务行业最主要的就是要服务广大顾客,顾客是形形色色的,思想层次和文化水平也各有不同,所以学校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的提升。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就业的过程中,不会因为个人素质问题而让企业受到影响,因为企业的宗旨就是服务顾客,所谓没有不讲理的客户,只有不称职的员工,虽然有时候客户的要求会比较无理高职教育,但是如果员工具备更高的思想觉悟与素质,就能够为企业挽留更多的客户和潜在客户。能够信奉客户至上的员工,才是企业需要的,也才是市场所欢迎的。

(五)加强学生就业心理建设

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对于自身的就业期望往往是很高的,然而市场竞争又是非常残酷的。所以学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往往会出现心理失衡的情况。这就需要学校在毕业生阶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开设就业与择业的知识讲座,职场招聘技能培训,并且及时针对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辅导。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正视自身优缺点,还要充分了解市场人才需求状况,进而根据市场需求对自己的就业预期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心态,以便能够以稳健的心态,充分的准备面对市场竞争局势的考验。

三、结论

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己任,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更是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人才,所以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为市场培养真正的优秀人才。虽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相信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必然能够找到切实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方法,为市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华.对制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探索[J].当代教育,2009,7.

[2]刘东华.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尝试和探索[J].高职教育,2010,2.

[3]王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2008,4.

职场心理学论文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组织;矩阵制组织结构;市场驱动型组织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3)14-0053-05

伴随高职教育十年改革,高职院校正在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由以传统封闭的教育教学为重心转向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育人;由单纯的学历教育组织管理逐步转向服务于开放的终身教育。在转型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打破单一学科管理型组织结构,建立对接市场并服务于学生、企业和社会的“窗口”与“通道”,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以满足学校专业化培养、订单培养及专业综合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现行教学组织结构的现状及其局限性

在以北京、天津、浙江、广东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省市的42所国家示范校(骨干校)为样本的调查中,仅以各学校网站所介绍的机构设置为据,尽管部门称谓不一致,但主要归集为校长负责下的教学类部门、教辅类部门、行政类部门。一般教学部门包括二级学院或系部、实训教学中心等;教辅部门包括图书馆、信息网络管理中心、研究所等;行政职能部门包括教务处、督导室、学生处、招生就业、科研处、设备处、后勤部、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等。普遍实行的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

在高职院校逐渐明晰定位于服务当地支柱产业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等目标后,现行单一科层式学科管理组织结构的问题日益突显。

(一)“规范”有余,“灵活”不足

管理型部门多,服务型部门少。学科式管理突出强调教育者主观的计划性:生源来自计划、教学过程遵循教学计划、评价方式遵循考核计划等,对院校评估的依据更多的是检查执行计划的吻合度。学校组织结构设置与职能界定围绕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执行计划进行。当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始出现一系列的教学项目不符合预期计划或原有教学秩序要求时,如何既遵循教学管理规范,又满足灵活的企业需求,就成为职能部门的“规范”与教学执行部门的“灵活”之间的矛盾点,成为教学执行部门教学管理的焦点。

(二)“概念”有余,“语言”不通

如何研发对接当地支柱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的专业,建立专业动态调节机制,如何真正让学生享受作为客户的服务,如何让企业心甘情愿地将学校作为人力资源的服务基地,还需要学校突破“理念”、“概念”层次,真正学会说“企业的语言”、“服务的语言”和“市场的语言”,设立专职服务、研发部门和赋予相应职责与权限的岗位。

(三)“热情”有余,“通道”不畅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被广泛认可,高职院校对与企业合作也抱有极大热情,但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至今仍未能发生根本性改变。在学校层面,一方面市场反应“迟缓”,另一方面合作对接资源与服务能力不足,缺少服务与合作的“对接通道”,缺少研究客户关系管理(合作对象)、产品经营策略(专业、课程)和校友资源管理的部门与岗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融传统专业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市场服务型部门于一体,既有专业建设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服务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矩阵制组织结构。

二、高职院校应用市场驱动理论变革教学组织结构探析

(一)市场驱动理论与市场驱动型组织特征

市场驱动理论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乔治·S·达伊教授提出的战略管理理念。他所撰写的《市场驱动型企业:理解、吸引并保留高价值顾客》《市场驱动型组织》等著作,为企业的变革和管理创新提供了一套极具战略意义的方法论。

达伊所提出的市场驱动型组织是从为顾客创造价值这一战略角度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将组织的文化、能力、配置协调一致,能够对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组织[1]。其特征是能整合企业每个员工的努力,获得真实而及时的市场敏锐感知力;具有充分了解顾客情况,不断提高顾客的保留率和忠诚度,且与渠道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形成长远共同利益的卓越市场关联能力;拥有包含顾客、竞争者和合作伙伴信息,并且企业员工能方便检索并获得全面及时、完备信息的共享知识库[2]。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愈来愈显示出开放性、职业性、市场性等特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高职院校要运用市场驱动理论,立足“为顾客创造价值”,以理解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以吸引其“购买”,检验学校的“产品质量与生命力”,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同时,主动变革组织结构,采取支撑实现研发、生产、营销“专业和课程”,服务和引导学习者“消费”,发展产业链上的合作者等策略。

(二)高职院校应用市场驱动理论变革教学组织结构的功能定位

组织结构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3]。在高职教育确立面向区域经济、面向终身教育服务的新战略目标后,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更广泛的“产品系列”,并将这些“产品”置于同一个结构体系之内来设计;基于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变化,立足“为顾客创造价值”,设置服务学生、服务合作企业的专门机构,提高学校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面向不同对象的服务能力和资源整合与利用能力。

第一,应用市场驱动理论,立足满足顾客需求,设立针对学生、合作企业、社会学习者等不同对象的服务型部门,突出服务功能。一是有效分析和细化服务需求,开发新服务、完善服务流程,创造卓越价值;二是集聚需求点,改变以职责划分提供分项服务的情况,为学生、企业、社会等不同对象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突破单纯服务或合作关系,主动融入学习者和企业发展的服务链,形成长效合作共赢关系。

第二,应用市场驱动理论,立足提升教学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柔性化,分校、系两级建立项目团队,突出市场功能。不仅满足政府项目、订单培养、企业技术服务项目、社会培训项目等短期、随时、灵活需要,而且保障按照项目的级别和辐射范围明确项目团队成员的构成与责任人,有效评价项目价值贡献量,建立激励机制。

第三,应用市场驱动理论,立足研发新专业、新服务、新项目,构建学生、企业、社会学习者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团队、项目团队的共享知识库,突出研究功能。培育团队式学习型组织,提高组织知识的共享率和利用率,积累显性知识,传承学校文化、老教师宝贵教学资源;建立人、技结合管理“顾客”关系,用数据评价“顾客”需求,科学制定“顾客”服务方案;增强团队与职能部门间的协调性,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4]。

三、高职院校向“融合式”矩阵制组织结构转型的对策

(一)“融合式”矩阵制组织结构模型

1.“融合式”矩阵制组织结构的释义

所谓矩阵制组织结构是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结构。学校现行“职能部门—系部—专业—班级”的科层制垂直领导组织系统,便于组织专业化培养,形成培养规模;便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术,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便于专业的进一步分化,推进专业群和专业特色建设;也便于建设与弘扬学校文化。由于校企合作培养项目或学校为企业、社会培训服务等项目,常常是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组班、编制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过程、宣传企业精神与文化,或需要跨院系、跨专业、跨部门协作完成,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和一次性。因此,按项目组织各部门有专长的成员,构建项目团队,明确任务,清楚目标,强化部门间的配合和交流,也便于探索新模式、实践新方法。

2.“融合式”矩阵制组织结构的模型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高职院校仍承担着专业开发和设计职责,围绕服务不同学习者和合作方需求,基于市场驱动理论的核心理念,依据专业或项目研发、市场推广与服务、教学运行组织与管理、资源建设与配置、质量保障等职能,在保存教学运行类部门、教学辅助类部门的基础上,可改造教学管理类部门为教学服务管理类部门,增设教学支持类部门,如图2所示。

教学运行类部门、教学辅助类部门除沿袭传统教学运行管理部门外,如专业院系、基础教学部、校内实训中心、图书馆、信息网络管理中心等,可增设学生服务中心,按照校区或系部设置学生一站式服务窗口,设置学生学习顾问,图书馆设立小组学习室等。

改造的教学服务管理类部门除沿袭传统教学管理部门外,如教务处、学生工作部、设备处、督导室等,可转变单一管理职能,赋予教务处面向不同学习对象开放学习课程,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职责;赋予学生工作部面向毕业生服务职责,建立校友会;设备处统筹校内实训教学资源,提供对外服务;建立开放性质量保障与监控系统,部门包括督导室、研究所、教务处、教学院系、各教学场所管理部,人员包括专职、兼职和校内、校外人员等,同时强化督导室并赋予研究所对各方评价和监控信息的搜集、分析、反馈和应用责任。

增设的教学支持类部门,包括专业或项目研发型部门和市场与服务型部门。其中,研发部门包括科研处、学校职业教育研究所和各专业研究所等部门,主要承担学校专业布局战略、专业群构建、新专业、技术服务项目等研发工作;市场与服务型部门涵盖招生处、校企合作管理中心、继续教育处、政府或企业战略项目部等部门,主要负责开拓生源市场(含学历教育、培训教育、继续教育等)、发展合作企业(含实训基地、合作办学企业、合作项目企业等)、争取政府项目等。

高职教育的开放性与竞争性要求高职院校构建具有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组织结构,采取“专业带头人负责的教学或服务项目式”专业团队建设模式,即围绕战略目标和分类项目,专业带头人率稳定团队,项目负责人带动态团队,建立起项目化组织管理的灵活机制[5]。

(二)转型“融合式”矩阵制组织结构的对策

1.重构部门职责

组织结构是一个组织内部的部门分割、岗位设置及其所担负的相应职责和相互关系的总和。本文提出的建立“融合式”矩阵制组织结构,需要将原内部管理机构依据研发、市场与服务、运行管理、服务支持和质量监控等功能重新划分职责。如目前学校与合作企业的对接基本是专业教师个人或就业人员负责,信息不完整或各为其用。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新建的校企合作管理中心,将原内部管理机构中凡涉及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服务职能的董事会/理事会、技术应用服务项目、社会培训服务项目、人力资源服务项目、学生实践就业服务项目、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项目、“校中厂”“厂中校”运行等,全部纳入校企合作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校企合作管理中心对内整合学校各种资源,搭建校企合作服务体系平台,对外拓展合作企业,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立足长效合作关系,统筹调研、分析企业需求,评价合作关系,建设以合作企业为核心的项目经理负责制及其合作服务团队,从而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

2.重构工作流程

流程是一个组织赖以实现其目标的活动及其执行顺序和结构的总和。部门的职责是其所负责的流程环节的汇总,而各个部门业务间的相互联系就是流程。因此,“融合式”矩阵制组织结构就需要新建项目制组织流程。以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管理中心推行项目制为例,其设计与实施的合作项目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依据此流程,建设项目配套实施“分级落实、责任到人、合同管理”的制度。“分级落实”就是把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分校企合作管理中心、承接项目部门、项目负责人三个层次,校企合作管理中心对校长、校企合作理事会负责,承接项目部门对学校校企合作管理中心负责,各项目负责人对承接项目部门负责,逐级签订项目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就是建设项目的每个子项目建设任务落实到人,责任人必须按计划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合同管理”就是依据合同采取目标管理卡的方式,对实施项目进行阶段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并组织校内外权威专家,协助校企合作管理中心对建设项目立项申请进行审查、中期检查和验收初审。

3.建设知识、信息共享平台

高效的信息传播效率和共享效率不仅决定组织决策的正确性,也能充分体现组织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力。“融合式”矩阵制组织拟实现的目标之一就是项目组内成员间可以在共享知识库平台上学习、交流,建立项目学习型组织,提高组织的核心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使用存储在校园网上的资源,提高组织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已构建教务管理、学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合作企业管理、兼职教师管理、顶岗实习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信息系统,存储了学校近几年来的大量管理数据。学校还围绕拓展校企之间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整合校企之间彼此分离的教学、培训资源,优化校企之间的教学与实习管理,设计了校企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其中,针对行业与企业需求,设置企业认证、招聘和实习就业岗位信息、查看学生成长记录及求职简历、兼职教师推荐、员工培训报名、技术服务征询等功能模块。同时,平台链接了名师讲堂、优质课程等学习资源;链接了职业培训包、技能鉴定、从业资格认证等培训资源;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服务资源。这为学校转型“融合式”矩阵制组织结构提供了资源和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2][美]乔治·s·达伊.市场驱动型组织[M].白长虹,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成城.市场驱动型组织的建立[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4][澳]西蒙·马金森.教育市场论[M].金楠,高莹,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5][美]弗兰克·纽曼,莱拉·科特瑞亚,杰米·斯葛瑞.高等教育的未来:浮言、现实与市场风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AnalysisonReformofTeachingOrganizationStructureofHigherVocationalSchoolsontheBasisofMarket-drivenTheory

YUJing

(TianjinVocationalCollegeofTransportation,Tianjin300110,China)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心中的彩虹作文范文(整理18篇)

    - 阅0

    心中的彩虹作文篇1天色昏昏沉沉的,往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此时空无一人,就连道路两旁的树都耷拉着脑袋。如此萧索又有点凄凉的景象,亦如我心中的光景。拿在手里的是张语文答题卡。.....

    音乐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 阅0

    音乐教师工作总结篇1一、课堂教学: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

    田径运动会比赛总结范文(5篇)

    - 阅0

    田径运动会比赛总结范文篇1在紧张、激烈、精彩、公正的气氛中,运动会圆满结束了。本届运动会,全校500多名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踊跃参赛,是我校体育教育资源,检阅体育教学新成果,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