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职业素质(6篇)

来源:收集

良好的职业素质篇1

[关键词]护理教育职业素质训练临床实习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2(c)-121-02

医学技术水平在日益提高的今天,医学模式发生了转变,人们对良好服务的需求在增加,对生命质量也更加重视,这要求护理质量不断提高,而护理质量的提高首先是要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护士自身形象和职业修养的提高是护理质的保证。良好的护士素质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生物、生理、自然科学知识、医学知识和扎实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更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良好的护士素质还要求护士具备爱心和耐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敏捷的应变力,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护理工作需要,才能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因此,对护理教育中职业素质培养效果的调查,探讨如何在护理教育工作中把她们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具备高尚护理职业风范的合格护士,对今后的临床护理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对400名护理专业大专学生(下文简称护生)和100名带教老师进行护理学生职业素质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12月间在我校学习的同一年级的400名护理学专业学生,将所有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名。实验组进行专业系统的职业素质训练后参加临床实践,对照组未参加专业职业素质训练而直接参加临床实践。所有研究对象均按教学大纲完成在校学习,组间具有可比性。同时对所在医院的100名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职业素质训练的效果。

1.2方法

1.2.1训练内容及方法对实验组进行包括形象训练、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职业礼仪、沟通技巧、伦理学教育及医学法规知识等的教授和训练,比较护生实习前后职业素质差异。

1.2.2调查表制定及评价笔者从工作责任心、对患者的服务态度、仪表仪容、医学护理知识的运用、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沟通技能、协作能力、卫生法律意识、卫生宣教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护士职业素质情况调查表》及《护士岗位适应状况调查表》,进行学生自评及教师评价。每个观察项赋予“好、较好、一般、较差”4个等级观察值。满意率(%)=很好(%)+较好(%);不满意率(%)=一般(%)+较差(%)。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组间比较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平α=0.05,以P

2结果

2.1实习前两组职业素质比较

在实习前两组学生的自评不满意率均较高,特别在沟通技能、协作能力及卫生宣传方面实验组自评不满意率[不满意率(%)=一般(%)+较差(%)]均超过70%,分别为74.3%、84.9%、85.2%。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实习后两组职业素质比较

实验组学生在护理教育接受专门的职业素质培养后,职业素质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实验组各个观察项的自评满意度[满意率(%)=很好(%)+较好(%)]均达到80%以上。两组学生实习的职业素质在实习结束后各项指标均有所增强,经χ2检验显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职业素质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带教人员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实习结束后带教人员对两组学生能力的评价结果显示,带教老师对实验组的满意率均达到80%以上,与对照组各项职业素质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护士的职业劳动紧密结合,具体体现了护理社会价值和理想价值,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1]。良好职业素质对调节护患关系,推动临床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促进医疗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学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重视职业道德及护理知识技能,而医院及患者则多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着装仪表等透视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由此可见,护士的职业素质既需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更需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2]。人文素质主要包括:工作勤奋、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强;恪守职业道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遵纪守法;勤奋努力、拼搏向上;善于沟通、耐心细致;仪表端庄大方、态度和蔼以及具备适应职业压力、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等。

在本研究中,表1显示在实习前两组学生的自评不满意率均较高,特别在沟通技能、协作能力及卫生宣传方面实验组自评不满意率均超过70%,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组学生人文知识的薄弱,与国内其他研究一致[3]。实习结束后,表2、3显示实验组学生自评满意率及带教人员对两组学生能力的评价均达到80%以上,而对照组自评及他评满意率均比实验组低,两组各项职业素质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由此可见,在护理教育中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训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根据身心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相互关系,我们在护理教育中应加强对职业素质的训练和培养,避免片面强调专业知识学习,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教育中要特别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统一其对护理工作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培养影响其一生的思想情操和为人处世之道[5]。在护理教育中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护生的知识、综合能力及人文素质,努力为患者提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的护理服务,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晓雪,夏小红,林佳.浅析护理职业道德与护士职业素质的重要性[J].吉林医学,2010,31(3):382-383.

[2]赵婉文,周天蓉,李玲.护士素质需求调查结果对临床教学的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09,6(7):305-307.

[3]席波,李军,孙付胜.试论整体护理模式对护士人文素质的要求[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7):446-447.

[4]蔡小红,吕俊峰,马如娅.临床护士职业素质、知识、能力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8,5(5):246-248.

良好的职业素质篇2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是新时期高职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现代化高职教育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学习好专业知识、技能和其他文化知识基础上,必须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2.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事业发展。

社会实践证明,学生的事业发展与其自身的职业道德和素质高度相关。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展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能够有效规范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待人接物,更快地融入现实社会,也能更容易被社会接纳。

3.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

人生的追求离不开社会,高职学生也不例外。高职学生在未来就业和事业发展过程中,要体现自身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就必须融入社会的大环境中,在实际工作中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是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直接体现。而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因此开展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有助于学生的人生价值实现。

4.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

面对现实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贪污受贿、、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作为社会一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自我做起,敢于同不良社会风气做斗争,为净化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质可以使学生自觉抵制现实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传统陈旧。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知识技能培养而轻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现象,缺乏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职业道德选择判断能力、突发事件解决能力等的培养,导致学生所学理论与实际要求脱节。

2.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已经明确了该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但在课程设置上还是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职业道德课,缺乏与专业工作实际的联系,同时教材内容概念化、理论化,无法与社会实际对接。

3.教学形式及内容单一。

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实践性很强,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呆板,导致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使学生对职业道德行为的认同度不高,严重影响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内容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是从社会本位宏观角度去理解职业道德,通常将社会道德规范作为职业道德核心内容加以灌输,导致针对性和时代性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需要。

4.教师队伍能力较低。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是从中专、职校或成人高校等转型升格而来的,部分教师基础薄弱,素质和能力相对较低,加上没有参加道德教育工作的系统培训,没有相关生产一线工作的经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开展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导致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5.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课程的主要评价方式还是书面考试,而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缺陷,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实践,重单科教师评价而轻其他授课教师综合评价。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得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课程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改革思路

多年来的高职教育实践已证明,在目前学制情况下,期望通过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灌输式教学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是行不通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不能很好地与职业岗位对接,不能学以致用,因此需要对目前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改革实践中,要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通过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衔接配套,完善目前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加强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和学生的实践环节之间的联系,统筹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使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课的效果落到实处。具体改革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资源。

在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整合高职院校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从专业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制订和完善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及计划,引导高职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工作向着既定目标有序推进。

2.优化课程体系。

统筹考虑专业课程体系,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纳入各专业课程体系,并分专业、分层次设置课程,从认知教育、能力训练和实践养成三个方面开展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

3.提炼特色。

虽然各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方面有许多相同做法,但应充分考虑各学校之间的差异性,充分挖掘和利用学院独特的传统职业人文资源,提炼各自学校的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的特色。

四、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改革路径

1.转变教育观念,形成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良好氛围。

要做好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首先要转变现行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主体精神的“人”。高职院校作为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的设计者、指导者,要着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把为社会培养“人”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任务,并制定相关制度,指导和规范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相关教学活动。教师作为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更应转变教育观念,将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过程,重视学生作为将来工作主体参加道德行为体验,并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的吸引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转变传统“被动式”接受教育的观念,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全过程中去。只有解决好“观念转变”这个关键问题,才能使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在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过程中各司其职,形成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2.完善课程建设,建立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培养体系。

将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的相关目标和理念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去,不断完善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课程建设,建立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稳定的培养体系,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实施的关键环节。一是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考虑将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目标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从而使相关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公共必修课程的改革和建设,除常规公共课如“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外,可以增开“职业观与职业道德”“职场交流与沟通”等课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养成,并且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加以改进,避免空洞说教,通过项目与案例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认知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将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实际工作项目或者工作流程,使学生在了解、认识工作性质的基础上增强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养成。四是形成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基于高职院校教学现状,可以由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等多方参与对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课程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自觉性。

3.加强校园活动,营造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良好环境。

校园活动历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引入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是提高学生做人、做事能力十分有效的途径。第一,开展校园文体活动,特别是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基础文明礼仪,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基本素质和品质;第二,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课外科技创新与技能竞赛活动,可以通过模拟专业工作流程或工作场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对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校园活动带动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也可以有效推进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良好育人环境的营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意义重大,因此应该多设计有利于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的相关活动,形成良好的“职业实践”环境。

4.设立专门机构,明确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职责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养成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系统教育训练,高职院校可根据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的实际情况,设立职业素质拓展中心、职业规划指导中心和创业指导中心,从认知教育、能力训练和素质养成三个方面以能力递进的形式开展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职业素质拓展中心主要是通过素质拓展项目训练,使学生亲身体验,达到培养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探索意识等目的;职业规划指导中心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职业的自我设计,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找到自我奋斗的方向;创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自学生进校开始,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和相关创业政策、法规,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有助于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养成。

5.加强队伍建设,打造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核心力量。

教师队伍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的核心力量,也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成功与否的可靠保障。教师队伍建设要强化课程教师素质教育意识,不能只专注于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学而忽视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能力的提高,要致力于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时,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中也十分重要。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学生学业、心理、生活、就业等多方面,其工作性质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养成有着天然联系,辅导员队伍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在当今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加速转型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也要向着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高职院校应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水平与能力,将辅导员培养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管理、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专家,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人生指导和帮助。

五、结语

良好的职业素质篇3

关键词职校生职业道德素质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waysandmethodsofimprovingstudents'occupationmoralqualityfromtwoaspectsofoccupationmoraleducationandoccupationmoralcultivation.

Keywordsvocationalstudents;professionalethics;quality

职校生毕业以后面临就业,当前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普遍要求“以德为先,德才兼备”,而职业道德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职校生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将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所以,学校应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提高职校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1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人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都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能促进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和提高。

1.1领导和教师高度重视,率先垂范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职校生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做到勤政廉洁、公正无私、爱岗敬业,充分起到表率作用;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扬善祛邪,勇于抨击那些不良的道德表现,给职校生以积极的导向,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供好的氛围,并常抓不懈。

1.2加强对职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人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只有通过外在道德教育和内在的道德修养,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所以要加强对职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认识。正确的道德认识是推动人们采取相应的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巨大精神力量,是使良好道德转化为个人内在品质的首要因素。因此,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讲解职校生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概念,提高道德判断力。同时加深对道德情感的体验和陶冶,锻炼和提高道德意志,增强克服困难和障碍的力量和勇气,理智的战胜欲望,排除干扰,进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最终将正确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经过长期的培养和锻炼,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才能达到完善的地步,良好的道德素质才得以定型。

1.3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由于个人素质、思想基础不同,个人的自觉性和接受教育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而在职业道德行为方面的约束能力不同,单靠教育不够,必须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在某些情况下,没有纪律约束就不能纠正不良习惯,而激励政策有利于激发内在的积极性,所以,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与实施细则,并照章办事,使职业道德行为与荣誉挂钩,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奖优罚劣,以进一步规范职业行为。

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修养是个人职业道德素质提高的内因,是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决定因素。职校生所获得的职业道德知识,只有通过自我努力,自觉地转化为个人内心的要求和坚定的信念,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才能成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

2.1培养职业情感

职业情感是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好恶、倾慕和鄙夷的情绪和态度。热爱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就意味着对他有一种崇高的职业尊严感和荣誉感,明确的事业心和成就感,有自信心和自尊心,从内心深处确信自己的工作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对工作才能满腔热情,刻苦努力,尽职尽责,把工作当成乐趣。所以爱岗敬业历来都是国家对每个从业者最基本的期待,也是人们对从业者工作态度的普遍要求。长期以来,由于许多人认为职校生都是落榜生,造成部分职校生感觉地位低,因而不安心学习,对自己要求不严,不求上进。新时期职校生应充分认识到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劳动者应有的重要作用,无论在专业理论学习还是实践中都要充分了解职业,了解自我,有意识地进行体验,明确自己肩负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明确社会对职校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陶冶职业情感,培养对职业的正义感、热爱感、荣誉感等情感,积极进取,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2自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职校生要自觉主动地系统学习职业道德的理论体系,对理论理解得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还可减少盲目性,增强识别能力,自觉抵制消极影响,坚持正确方向,因此职校生要自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按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把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下转第185页)(上接第173页)情感、意志和信念,外化为行为习惯,从而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促进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完善。

2.3在实践中强化职业道德行为

职校生有大量的实习时间,无论从事产品生产还是服务,工作实践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根本途径。离开专业工作实践就无法深刻领会职业道德的内涵,也无法将职业道德品质转化为实际行动。只有通过工作实践才能深刻体会客户对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要求,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落实到职业道德行为中,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工作实践也是检验职校生职业道德品质的试金石,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仅要说得好更重要的是做得好,所以,在实习工作实践中应强化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的运用,强化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与遵守,真正把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在工作中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不渝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和义务,积极进取,刻苦学习,精益求精,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并且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合作,顾全大局,共同努力,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4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职校生首先要通过学习和体验了解一个合格的员工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了解客户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对照自己的行为,找出差距,敢于自我检讨,自我批评,努力改进自己的缺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其次,新时期各行各业涌现出了大量的职业道德先进人物,他们的事迹和言行集中表现了时代的精神风貌,体现着他们的优秀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职校生要善于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把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作为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点,按照优秀员工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加强道德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再者,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一个职校生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有效地为社会服务。目前的职校生中多数缺乏基础理论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工作内容的变化,而且当今世界知识积累和更新的速度加快,需要职校生们认清自身业务素质方面的不足,积极进取,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操作技能,这是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王立新,郑宽明,王文礼.大学生素质教育简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76-79.

[2]唐凯麟,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0-130.

[3]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305.

良好的职业素质篇4

关键词:职业高中素质教育初探

素质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从职高教育来看,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方而的素质教育,而且是社会所必须的。但是,单纯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成绩作为学生素质的衡量标准,同样会压抑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全而发展。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一个重大的综合性课题,这里根据职高学生的共同特点和需要,谈谈职高素质教育必须重视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职高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从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来看,21世纪的新型专业人才和劳动者必须具有新的和更高的素质;从教育改革的人方向来看,不论是中小学基础教育还是各类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都必须坚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职业教育的特色来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不能替代全面的素质教育;从职高生的特点来看,加强素质教育尤其重要。职高的年龄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可塑性最强。由于社会各方而的原因,职高学生的心态和行为表现比较复杂,还不太成熟,加强对他们的素质教育,为职高学生人格的全而发展和就业空间的拓展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职高教育才能具有吸引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适应市场需求,全方位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塑造人和培养人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职业学校把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中心,探索学校管理模式,突出能力,强化素质的办学新思路。

1、以人为本,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在综合素质中,思想品德素质是第一位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的人生轨迹。从某种意义上说,职高毕业生即是学校‘产品”专业技能不强的毕业生是‘次品”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是‘废品”,而思想道德差的学生则是‘危险品”。因此,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除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外,还应包括以‘学会关心”为核心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情感智商,自制力,创造力等。德育课必须把素质培养,能力锻炼觉悟提高放在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从‘知识型”教学向‘素质型”教学转化。

2、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职高学生毕业后直接进人社会参与社会经济建设。他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修养,直接影响学校声誉与学生就业的成败。学校应按照‘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规范要求加强‘乐业、勤业、精业”三个层次的教育。利用学生见习、实习,以及给学生提供有关职业信息,就业形势分析,加深学生对选择职业的认识,对有关职业的积极评价,从而培养学生不好高骛远,从小事做起的精业品德。通过正面教育灌输,结合职业岗位要求进行职业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勤业精神。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访问、请历届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培养学生精业思想。

3、以人为本,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素质

学生专业技能的高低,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各专业要制定培养目标,将总体目标分解到各学月分阶段实施与考核。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校内实作,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深人生产、服务第一线实实在在地体验职业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以人为本,训练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

良好的身心素质是从事职业活动,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素质。应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针对职高生身心特点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开设已、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消除已、理障碍,重塑自信、自重、自强,在学生中开展“我被老板炒鱿鱼”,“好心得不到好报时,我该怎么?”为题的大讨论,征文竟赛,切实加强体育课、两操、课外活动,坚持每天晨跑,每年新生进行10-15天军训,举办田径运动会,队列体操比赛,班级篮球赛,拔河比赛,登山运动等。让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能够以平常的心态面对就业选择,正视就业的成败,鼓起勇气,以强健的体魄,投身祖国建设。

5、以人为本,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日常行为规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是加强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由于相当一部分职高生素质很差,仅仅依靠学校方面的管理,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再者,管理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任务,这种学生管理形势及管理目标的定位,促使学校改变学生管理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参与内务、纪律、出勤的检查评比;设立‘监督岗”、“光荣榜”。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守时守纪,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还能有意识、有目的地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增长各方面的才干。

6、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学校育人的一片沃土。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起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职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打造“校园主体教科书”,努力营造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文艺、美术、科技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锻炼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推行素质教育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全体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才能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才能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良好的职业素质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人才;职业素质;培养措施

Abstract:Studentsmajoredintourismshouldbeprovidedwiththefollowingqualities:agoodprofessionalmoralityandmentality,excellentserviceconsciousnessandvocationalskills,civilizedappearanceandmanners.Thestrategiesofcultivatingthestudentsincludethatthestudentsshouldbetrainedwithserviceconsciousnessfocusedonaprofessionalmorality;withvocationalskillsorientatedtomarkets;andwithpsychologicaldiathesiscenteredintheguidanceofprofessionalcareers.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talentsoftourism;professionalcharacter;trainingstrategy

高职高专的定位目标是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但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办学条件达不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1],建一个旅行社、餐厅、宾馆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里,要么与学校合作不积极,要么只根据自身需要来安排学生实习,只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比如发放宣传单、迎宾等,达不到实习目的。这一现象促使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旅游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定位。

对于旅游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来说,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探讨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模式的文献较多,在目前的旅游人才开发与培养中,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素质的倾向较为突出。不少旅游专业院校培训基本上都是围绕岗位需要,传授相关知识,培养相关技能。而实际上,由于旅游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在某种意义上说,热情的工作态度、能让客人“转怒为喜”的沟通能力、超强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人际关系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情绪控制等职业素质比单纯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更重要。因此,在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开发的必然趋势。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具体内容

职业素质是胜任某一职业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形象等。职业素质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石,是立足职场的根本。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指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体现出的主动服务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素养,娴熟的职业技能,良好的仪容仪态,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质的服务意识

旅游行业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高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和品德往往被视为旅游企业或城市形象的缩影。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质的服务意识、无私奉献的精神品德、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最终养成良好的旅游职业行为和习惯。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顾客消费意识的提高和对高附加值的追求,旅游行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服务质量的竞争了。注重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首先在于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也就是建立一种独具个性的服务文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服务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始终没有地位,我国是一个缺乏服务意识的国家,而当今西方国民收入的60%甚至更高比例是来自服务业,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排名全球酒店300强之首的万豪酒店创始人马里奥特的名言:“生活就是服务,我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为别人服务和被别人服务的环境当中”。中国酒店的总经理大多不会站在大堂内为客人拉门、提行李,在他们看来,管理是“分内事”,而服务是“分外事”,但在外资酒店,这些场景非常普遍,甚至还有去客房为客人端茶送饭的总经理,对他们而言,服务是酒店生存的根本,只要是有利于酒店的事,总经理为什么不能做?而总经理身体力行,给员工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更有利于酒店服务文化的培养。旅游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服务性行业,服务对象来自世界各地,这就要求从业人员除了要有较高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有服务意识。

2.娴熟的职业技能

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如果只有良好的服务愿望,而没有娴熟的职业技能,优质服务就是一句空话。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包括酒店、旅行社、海陆空交通运输、游览、娱乐等行业,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而每个行业中又有各种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种,服务技能自然也各不相同。每个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娴熟的服务技能,还应懂得一些与旅游有关的卫生和救护常识等等,才能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3.良好的心理素质

旅游从业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随时准备承受游客的埋怨和打击。今年四月某导游与地陪发生争执后情绪失控,连伤20余名游客的恶性事件,应该引起我们对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培训的重视。旅游从业人员遭遇游客误会和呵斥的机会较多,心理压力也相对较大,这就要求旅游工作者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要学会释放心理压力,不仅能控制自我情绪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还能换位思考,化解矛盾,让游客“转怒为喜”,真正做到为游客提供超值服务。旅游从业人员还要具备处理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心理应变能力,在旅游接待中,一旦遇到意外事故,除及时汇报外,旅游从业人员要做到沉着冷静,以积极的态度,客观分析情况,准确做出判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4.良好的文化素养

旅游业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这就要求旅游服务人员要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也各不相同,如果旅游从业人员知识贫乏,就很难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良好的仪容仪态

旅游服务人员的仪容仪态直接影响着客人对服务的感受。旅游从业人员整洁的仪表能使顾客心情舒畅。旅游服务人员要做到表情自然,面带微笑,态度和蔼,服装整洁,以优雅的站姿,端庄的坐姿,轻盈的行姿,礼貌的服务用语,得体的肢体语言展现旅游服务员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策略

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发展,高职院校各项工作都应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为核心。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处理人际关系、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力等列为课程的核心内容[2],而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还停留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层面,一方面是部分学校或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意识,另一方面是职业技能的转变是有形的,而职业素质的提高是无形的,所以职业素质培养在课程设置、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要比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困难得多。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围绕为旅游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定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技能和知识结构为基础,把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工作热情、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心理素质、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的内容融进课程和教学计划中,真正做到“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培养融为一体,培养出企业欢迎、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高职人才。

1.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优质服务意识

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首要方面,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培养敬业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倡导奉献精神,提倡诚实守信。而树立优质的服务意识是旅游工作者的从业前提,也是旅游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假如旅游从业人员没有服务意识,就很难给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优质服务意识,开设培养学生责任感、价值观、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的课程,帮助学生尽早树立服务理念,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的培养应注重营造德育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外德育基地建设。学院应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开展导游、餐饮、客房服务技能比武活动和校园旅游文化节,把知识传授与道德熏陶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质,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培养学生不服输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意识;其次,还应关心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在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发掘潜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倡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第三,应加强高职学生实习、实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用旅游企业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思想政治素质好的旅游行业高技能专门人才,教会学生如何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

2.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3],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

首先,职业技能的培养应充分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通过校内模拟、社会实践、岗位见习、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还应围绕为旅游企业培养高技能业务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实现实训与就业一体化,重点开发与企业核心岗位需求直接对接的专业核心业务能力模块,在对岗位能力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改革课程内容,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开发以导游技能为主、计调技能、外联技能为辅的3个能力模块,真正做到工学交替,订单培养。

3.以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在当前的人才竞争中暂时处于弱势地位,动手能力不如中专生,理论知识不如普通专科生,其承担的就业压力与内心矛盾冲突日益突出,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而旅游行业服务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让顾客满意,这就需要旅游从业人员有良好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委屈,始终能以大局为重,给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把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交往技巧、挫折承受等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内容融入学生择业、创业、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使学生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为将来更好地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重点,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求职、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和辅导。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实习实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工作;其次,是把心理素质培养同学生就业指导、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让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素质培养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例如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48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中,就业和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就占了7门,涉及公共关系、交际技巧、企业创业指导、职业心理辅导等;青岛旅游外事学院经常组织实习生返校对大一新生进行业务知识和工作情况介绍,帮助新生树立职业目标并对旅游行业有更直观的了解,还邀请旅游专家、公司老总到校开设就业指导讲座,这些活动在系统、全面地为学生提供择业、创业和就业指导的同时,增强了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心理素质培养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内容,它需要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自体验才能获得。它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心理学名词和定义,而在于受教育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应向学生日常生活渗透,而不是仅仅流于课程化。迪斯尼员工培训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如“未来职业生涯”课会告诉员工,迪斯尼乐园中有些什么新的机会,以及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赢得机会;“应征课程”会培训员工如何应对主考官面试;还有“如何转职”、“对着星星许愿”、“我们一路走来”等增强员工就业信心的职业规划培训课程。

[参考文献]

[1]魏文芳.高职教育发展与质量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报,2007,(1):191.

良好的职业素质篇6

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D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068-01

职业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胜任职业岗位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业务知识、专业技能、职业心理和职业能力等素质的教育。①为用人单位培养具有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并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当前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旋律。②卫生类职业学校要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使之成为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1当前职业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专业课教师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意识不强: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专业课教师仍认为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德育教师的主要任务,专业课教学主要是传授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因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整体培养。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了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但教师在教学中真正落实到位,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1.2学生自身对职业素质的要求不明确:高职学生是初中毕业后报考入学的,年龄偏小,人生观、世界观尚未真正形成。进入职业学校后,对自己所学专业并不很了解,对职业素质知之更少,因而更谈不上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素质目标。但现实社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却在不断提升,学生现状与社会要求的明显反差,充分说明了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职业学校要通过职业素质教育的开展,促使学生对自身职业素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进而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职业素质,成为适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2推进职业素质教育的方法

2.1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多元职业素质理念:专业课教师的多元职业素质是培养高职学生具有职业素质成败的关键因素。高职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只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具有从事该职业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多元”职业素质。教师作为职业人的“培养者”,在培养学生时,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教育由培养“知识人”变为培养“职业人”的职业能力摆在突出的位置,③即在教学中要突出职业的特点,除培养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应重视职业索质的培养。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参与相关职业活动的体验,能从事该行业的职业实践活动,对该职业的职业标准、职业活动规律、职业发展前景有较深入的研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并能将“多元”素质(教育教学能力、职业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有机地融于一体,而不仅仅只是具备双师资格。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职业素养对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2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职业意识的传导:针对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的特点,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传导,而不是由德育教师给学生作单方面的宣教,以此保证高职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连续不断地能得到职业意识的熏陶,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总之,随着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将成为职业学校一项持续而深远的系统工程,专业课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深入探究并不断完善,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成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注释:

[1]陈文涛.高职职业素质教育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1):181.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心中的彩虹作文范文(整理18篇)

    - 阅0

    心中的彩虹作文篇1天色昏昏沉沉的,往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此时空无一人,就连道路两旁的树都耷拉着脑袋。如此萧索又有点凄凉的景象,亦如我心中的光景。拿在手里的是张语文答题卡。.....

    学生会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七(整理5篇

    - 阅0

    学生会年终工作总结篇1意义的学期,我院迎来了两年一度的“社团文化节”,社团联合会在院团委与团委老师的领导和帮助下,切实贯彻“缤纷社团,青春校园”的活动主题,并将加强自身建.....

    会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七(整理5篇)

    - 阅0

    会计年终工作总结篇1自从到公司来的那天起,感觉每天都学习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这段工作期间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还是总结了很多经验,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超市会计年度工作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