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线上课程(6篇)

来源:其他

初中历史线上课程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线索教学模式抓住重点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50

1前言

初中历史作为中考必考的一门科目,在初中阶段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教学地位,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讲究教学策略注重教学方法。本文将具体论述一种教学方法:找准重点,抓住主线,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线索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2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线索教学模式的两种教学方法概述

无论是什么时期的历史知识,都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点构成的,因此在进行历史知识教学以及历史事件讲解的同时要对整个事件的这些基本要素讲解清楚。而历史知识的构成要素是可以转变成为历史课程中的线索进行串联知识点的。本部分将从两个方面具体论述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线索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体包括以时间轴为主线索进行历史教学和以一个点为线索带动面的教学。

2.1以时间轴为主线索进行历史教学

从古代史到现代史,这个历史发展过程有许多的构成事件,这些事件都有各自的起因、背景以及过程等构成因素,而这些诸多的过程因素难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遗忘现象并且会将这诸多的历史事件混淆。针对这样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时间为线索进行教学,将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先后顺序的排序,明确因果关系,最后达到使学生深刻记忆的目的。

以时间轴为主线的线索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明确一个历史阶段内的各个重大事件,并将这些事件的重要程度进行明确,按照历史事件的重要程度对历史事件进行排序。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明确这个历史阶段的大背景,然后明确大背景下的大事件,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加入小的历史事件。

这样的时间轴为线索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在了解一个时间段内的历史背景后在此基础上明确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无论是大事件还是小事件。

2.2以点为线索带动面的教学

所谓的以点为线索带动面的教学具体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一个阶段内最核心的历史事件,以这个核心的历史事件为重点进行发散辐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任何时代的历史教学,而且可以在不同国家的同一时期进行穿插使用,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个时间段内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发生的历史事件。这种教学方法在要求学生的历史基础扎实的同时更能够巩固学生的历史基础。

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历史综合能力,能够明确同一时期内的不同历史事件并合理传授给学生。这一以点带面的线索教学方式更适用于应用于历史事件多发的历史时期,这样才能够达到发散教学巩固基础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单一讲解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历史学习需求,要求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而以时间轴为主线和以点带面的这两种线索教学模式是相对合理的教学模式。本部分着重于以时间轴为主线和以点带面这两种线索教学方法的理论知识,希望能够为历史教学工作者提供教学方法上的借鉴之处。

3例谈初中历史线索教学模式的应用

上文中已经明确了两种线索教学模式的方法,本部分将以人教版教材为例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具体应如何以时间轴为线索进行教学和具体该如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以点带面。

首先是以时间轴为线索的历史教学,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例。教师可以将中国近现代史如上文所述划分为几个大的历史时期,然后再将各个时期的历史时期进行细化分别讲解。具体说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分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时期、维新变法时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等等。这里以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为例具体明确以时间轴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基于上文的论述我们知道,以时间轴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首先明确大的历史背景,然后在这个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大事件的讲解,再穿插小事件。针对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首先要明确鸦片战争的背景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破坏了英国扩大殖民地和营造海外市场的目的,在这个背景下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此次战争使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明确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大背景以及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后,教师要对整个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整合,并以时间为线索将整个时期内的历史事件进行串联,最终达到明确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目的。

然后是以点带面的线索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用于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个历史时期或者历史事件为基本点,进行辐射和发散教学,要求学生以次为坐标进行统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提供。教师可以举出具体的历史事件,例如甲午中日战争,要求学生列举出甲午中日战争同一时期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根据国内外形势,可以总结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有:孙中山借机进行武装起义、兴中会成立、电影诞生、公车上书、台湾军民收复云林。甲午中日战争同一时期世界性历史事件并不多,但是从公车上书以及孙中山武装起义这两个历史事件来看,和辛亥革命在这一时期已经有了思想萌芽。因此这样的概括性以点带面的线索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以时间轴为主线索还是以点带面教学都要抓住一个历史时期或者一个具体历史事件,以线索教学的模式进行历史教学。本部分以具体事例明确线索教学方式的应用,希望能够为历史教学工作者提供教学灵感。

4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教学策略提供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讲解办法已经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效率和措施的要求。在初中历史方面,线索教学模式成为了不二选择。本文在明确线索教学模式的两个具体教学办法:以时间轴为线索进行教学、以点带面进行教学的基础上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内容为例,具体提供教学实例。希望能够使更多历史教学工作者了解线索教学模式,并应用到历史教学过程中去。

参考文献:

[1]陈敬秋.影响初中历史教育质量因素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0,(36).

[2]刘爱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率[J].中学时代,2012,(4).

初中历史线上课程篇2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历史

根据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辩证素养去对历史文明及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判断,这种历史素养能力可以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使学生可以接受更好的教学体验,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不要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极构建网络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在高等学校的理论课教学中,多媒体应用越来越多。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进及多媒体教室的增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理论课程的网络化进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们大多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同时还组织编制了一批优秀的教学软件和课件,丰富了教学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发适宜生物化学的网络教学资源,构建本门课程的网络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并结合网络进行感性材料教学,扩大了教学信息量,集音像、图形、文本、动画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抽象的概念,避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长时间抽象讲述而学生收获甚微的现象。

二、互动式课堂教学,激发学习积极性

互动式教学的特色是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学习情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为课堂中教学的参与者,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进而产生互动和讨论。通过对问题的解答与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旁观者变为主动参与者。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能够激励学生勤奋思考、大胆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应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纳入到平时的考核成绩中,这样增加了学生参与的动力,同时也有了学习的压力,学生为了能在课堂上参与到讨论中,必然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扩大了知识面。通过课堂互动式教学,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口头表达的能力,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多元思维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一是巧设疑难,激活思路。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二是纵横历史,多元思考。为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打开思路,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教学中需特别注意纵横联系。如,以历史为线索,在讲抗日战争时,把“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联系起来思考。在纵横联系中,会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三是指导活动,勇于探究。初中历史的每一单元都有《活动与探究》题目,充分利用这一教材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历史作文并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历史内容具有一定的特点,学生在应用历史内容进行创作时可以充分的发挥出想象能力,可以有效的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元思维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事实。

四、文史结合教学法

“文史结合”是历史教学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再现历史现象,探讨历史规律,阐明历史概念,本身就离不开“文”。同时,文学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对人的道德、思想和审美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将文与史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指导学生围绕历史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划段落,分层次,归纳大意,写出提纲和要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地点、场景和情节等要素,或叙述,或议论,或描绘,或抒情,再现历史的过去,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讲述历史原因、结果,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及历史文物,则采用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这样一来就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实践证明,历史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很有益处的。

五、知识串联教学法

我国历史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可以应用这种历史之间的联系,将初中历史中的知识进行串联,使学生可以根据这种串联的关系将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掌握。根据历史教学中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历史知识中的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几个部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时间线将历史时间进行串联,以时间作为主要线索,根据其推移特征列出年事表;其次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

以上是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及历史教学的需要提出的几种在实际教学中较为有效的教学法,根据实际使用效果来看,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的探索历史文化内容,促使学生历史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在现今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适应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各种各样的教学法不断的涌现,教师应及时的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依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将其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线上课程篇3

初中历史作为中考必考的一门科目,在初中阶段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教学地位,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讲究教学策略注重教学方法。在本文中,将就初中历史线索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二、初中历史线索教学

1.以时间轴为线索

放眼我国的历史,可以看到的是由悠久时间所构成的历史画卷。从古至今,很多事件的出现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历史。对于这部分事件而言,其都具有其特有的背景、起因、结果,而正是这部分众多繁杂的因素存在使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混淆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将部分时间因素较为明显的事件以时间为线索进行教学、对同一时期所发生的不同历史事件进行时间上的先后排序,从而以这种时间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这部分知识产生记忆。

以我国近代史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我国的整体近现代史以时间的方式划分为几个大的历史时期,之后再根据不同时期历史所具有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更为细化的讲解。具体来说,我国的近现代史主要分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八国联军侵华等时期。我们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例,在我们以时间为线索开展的教学中,需要从该段时期的大背景开始说起,先使学生能够对该段历史时期具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之后再逐步向学生讲解该历史时期所具有的大事件、小事件。对于该时期来说,最为关键、也是特征最为明显的事件就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举动以及其破坏英国营造海外市场、扩大殖民地的目的。而正是在该背景下,英国正式向我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并使我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当教师将这部分历史讲授给学生之后,学生则能够对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出现原因产生了深刻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将该时期所具有的历史事件以时间的方式进行一定的整合,并最终使学生能够清晰了解到,我国在那个时期中是如何一点点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可以说,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的这种以时间轴为线索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相关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其中重点,并在对此时间段背景细致了解的基础上能够更进一步的明确事件发生所具有的必然性。而对于教师而言,也应当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该历史阶段中所发生的各个重大事件进行明确,并根据这部分时间所具有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从而能够在课堂实际教学时能够在明确大背景的基础上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此过程所发生的小事件,以此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以点为线索的教学

以点为线索的初中历史教学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某一历史阶段中所发生的最具代表性、最为核心的历史事件进行把握,并以此历史事件为核心以辐射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其他知识的教学。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来说,其对于任何时期的历史知识教学都较为适用,且能够在不同国家历史教学的同一时期进行应用,即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个时间段内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发生的历史事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帮助学生具有良好历史基础的同时使其能够进一步的巩固学生所具有的历史基础。

对于这种方式来说,其对于教师所具有的历史综合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其必须能够对于同一时期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时间进行明确并以更为适当、合理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对于这种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来说,其更加适合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历史事件发生数量较多的时期,以此才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好发散教学基础的教学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以更好、更为全面的方式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而在历史知识复习的过程中,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也是非常适合的。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某一历史时期或者事件作为基本点,以发散、辐射的方式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举出某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实例,以甲午中日战争来说,可以以此为核心安排学生列举出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内都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则能够在认真思考的过程中总结出孙中山武装起义、公车上书以及兴中会成立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把握。

初中历史线上课程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图片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122-01

初中历史本该是一门知识性兼趣味性较强的课程,然而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很多教师都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境界,而学生则坚守“背多分”的信条,教学走向枯燥无味的死胡同,课堂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图说天下”的观点,并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何利用图片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一、巧用图片,趣味导入

一堂课有好的导入,就能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迅速专注于课堂。在历史课这样信息容量大的课堂上,通过图片来导入新课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先放渍殴人坐着甚至躺着吸食鸦片的图片,让学生猜猜他们在干什么,思考和讨论这样会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和后果,探讨该如何制止和杜绝这样的行为,然后再进行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为什么当时会出现刚才看到的国人吸食鸦片的场景。这种局面是什么原因直接导致的?给我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当时的政府以及仁人志士对此有哪些相应的行为和举措?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鸦片战争”,通过学习来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众所周知,图画的呈现会更加直观、真切,吸引力也远远大于文字,通过这样一幅幅历史图片或者影视剧中的历史剧照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能够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迅速进入教学主题。

二、适用图片,辅助讲解

历史图片是历史知识的载体,不仅在导入中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具体讲课的过程中,也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前文所说,历史图片相较于文字表述更加直观、明了,在具体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图片来辅助知识点的讲解。比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抗日战争示意图》,让学生认真观看示意图,区分和界定“东北、华北、华东、华中以及华南”等大致的区域和范围,然后结合教材中的文字表述,引导学生逐步梳理日军侵华的路线。日军首先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然后制造“一・二八事变”,袭占上海;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总体来看,日军侵略中国的路线可以归结为:从东北到华北,再到华中、华东,最后是华南地区。以历史地图为纲,辅以一定的文字讲解和梳理,就能把日本侵略中国的路线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战役(如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在讲解这些战役时,教师可以找到相关的图片给学生看,然后口头讲述这些战役中发生的故事以及表现英勇的战士的事迹,最后再及时点拨这些战役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这样的讲解方式不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满堂灌”的枯燥感,同时,图片的展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还原、再现当时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内容。

三、善用图片,升华讲解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不能为了上课而上课,而要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能够从历史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感悟,学会“以史为鉴”。在历史课堂上,把一定的知识点传授清楚后,还可以结合一定的社会历史实际,适当地升华本节课的内容,其中图片展示是升华讲解的一种方式。比如同样在讲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讲完日本侵华的罪行、南京大屠杀、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等内容之后,可以给学生展示两张图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跪的场景,让学生思考这两幅图展示了两种怎样的对待历史的态度。同时,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式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和影响;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该怎样正确看待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总结:对待历史我们要客观、冷静,要理国,而不应有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升华整堂课的内容,能给学生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初中历史线上课程篇5

一、“点面交叉”法。拓展历史知识内容

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之融会贯通。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点”。以“点”带“面”。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即座标。我上课时,往往抓住某一个知识点,谈今论古,谈古论今,或者谈中国论外国,或谈外国论中国。如,讲到世界某段历史时,我就问:“这时的中国怎么样?”历史课的教学点,还包括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这种点面交叉法,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二、“知识串联”法。提高历史知识记忆效果

知识串联法,就是围绕一条历史线索,把有关的历史知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连接起来,系统讲清楚。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穿珠子一样。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

三、“语文教学”法.把历史课讲深透

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讲得更加深透,取得良好的教学的效果。如,我指导学生围绕历史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划段落,分层次,归纳大意,写出提纲和要点,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地点、场景和情节等要素,或叙述,或议论,或描绘,或抒情,再现历史的场景,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历史原因、结果,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及历史文物,则采用议论文、说明文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实践证明,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进行历史教学是有很多益处的。

四、“对抗辩论”法。突破历史教学难点

我在历史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对抗辩论”,破解历史教学的难点,很受学生欢迎。每次讨论前,我都要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我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还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一自由争论一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为了驳倒对方,学生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五、“教学技能训练”法.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

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侧重把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两个环节。一是精心备课。我在实践中注重“备教材”,知道“教什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备学生”,明确“为什么教”(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备方法,掌握“怎么教”(开头、中间、结尾)。这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二是创新上课方式。我一直注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突出“教”以“导”(引导)为主,“学”以“思”(思考)为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这样做,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线上课程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复习课能力培养中考

新修订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线索和脉络等矢量,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即将参加中考会考的学生来讲,不仅要具备以上技能,还要在未来的会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以期顺利升入高中继续学业。学生能力的高低,成绩的优劣,某种程度来讲取决于教师的引领作用,近年我主要从事初中毕业班历史课教学,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即采用矢量分析法(矢量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对初中历史教学资源进行进一步设计、梳理和重组,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矢量进行科学的分析、对比,运用综合视角探究历史问题,化繁为简,提高了学习效率,为打造真正的高效精品课堂提供了借鉴,连续几年我校中考历史会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本人教学成绩在同行中一直遥遥领先,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复习方法简述如下。

一、采用图示法以时间轴为骨架再现历史,构建历史知识的整体网络

毕业班历史复习课教学我们主要分三轮进行,第一轮依据教材重建知识网络,第二轮整合归纳专题,第三轮强化训练。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好比是修房子,地基打不好,房子也有可能随时坍塌,所以第一轮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就显得尤其重要,而且基础知识始终是历史教学和考试中的重点。历史知识又是一个整体,不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点、线、面、体构成一个历史的知识网络,若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止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作为点进行复习,这个体、面、线、点的关系可用一系列图示法来表示。具体操作是以时间轴为基本骨架,时间轴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列出中国历史四本书和世界历史两本书从古代史到现代史的时间、分期、阶段和每一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等矢量,这样就将浩如烟海、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浓缩成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形成历史复习课中独具特色的“世界之窗”。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历史知识的微缩景观,上复习课时,就是这些体、面、线、点的展开。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使孤零零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构成了立体的知识综合体。

二、点、线、面进行纵向、横向、中外、古今等全面分析、对比和重组,整体感知和把握教材,掌握规律性的认识

初中历史整体复习框架建好之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教师如何引领学生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它。首先,要对知识框架中列出的知识点进行纵向、横向、中外、古今等方面的全面分析对比,找出共性,分析差异,在全面感知教材的基础上提高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复习世界近代史要抓住两条基本线索展开,1.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俄日改革,美国内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等是“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成型的第一条线。2.英国运动、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俄国1905年革命等是“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近代工运和国际共运的第二条线。两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时期的“面”。再如复习“中国近代化探索”时,不仅要弄清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引领近代中国潮流的四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来龙去脉,还要放眼世界去看,不难发现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潮流正处于上升阶段,而且已经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激烈冲击和影响着世界,中国也不例外,在世界大气候的影响下,外族的入侵进一步警醒了国人,沉睡千年的东方古老帝国终于开始了思变的过程。复习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时可与中国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比较等,这些复习要点在我们的知识结构图中都能一目了然,再经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很快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

三、依据知识结构图有的放矢进行分类专项复习,突破考点

专题复习是历史总复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制作好的图示表就使繁杂的知识点在表中一览无余,教师引导学生将中外历史进行归类整理出多个专题进行复习,有助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复习效率。例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科举制度的演变;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共党的历史及重要会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及思想解放运动;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或变革;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等专题。其次,引导学生模仿矢量分析总图表自己制作某国或某阶段图示表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例如,以时间为主线制作美国独立战争大事图示表,制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图示表等。第三,教师精心研究近几年中考命题动向及各知识点所占分值情况并在矢量分析图表中进行标注,将知识点分为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三个层次,对于重要知识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强化训练以便学生牢固掌握。

实践证明,运用矢量分析图示法进行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效果显著,有利于浓缩历史教材,化繁为简,使知识更具直观性、简约性;有利于理清思路,使知识更具条理性;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升华;有助于培养学生再认和再现历史的能力。只要教师有心,教法得当,精心设计图示,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复习效益的最大化,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成绩。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心中的彩虹作文范文(整理18篇)

    - 阅0

    心中的彩虹作文篇1天色昏昏沉沉的,往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此时空无一人,就连道路两旁的树都耷拉着脑袋。如此萧索又有点凄凉的景象,亦如我心中的光景。拿在手里的是张语文答题卡。.....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七(整理5篇

    - 阅0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篇1时光转瞬即逝,,在这一学期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图书室管理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过去这一学期的工作情况作个简要的总结: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

    幼儿园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 阅0

    幼儿园教师工作总结篇1时间飞逝,转眼一学期已经过去了。在这一年中,我们班的两位老师,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良好风气,共同做好班内的各项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一、班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