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精品课程建设思路(6篇)

来源:网友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思路篇1

一、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要以实践教学为主线

对2003—2006年度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分析,研究者发现,精品课程的建设还是停留在“知识教育”的层面上,“实践性不强”,给人以“纸上谈兵”的感觉,只有13.33%的课程提供了模拟仿真实验,比例太低[2]。在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我们采用“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策略,取得了积极的建设成果。

1.“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将课程设计理念由知识导向转向人本导向

人生活在与其他人发生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真实世界。这在客观上决定了课程活动必须尊重这样一个事实,即学生是一个现实性存在,教学活动应特别关注学生丰富多彩、活泼快乐的现实生活。学生只有将学习与这种生活联系起来时,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对生活充满无限的憧憬和期盼。高职院校的学生活泼好动,但往往成绩不好,不是因为不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学习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也因为我们的教学还没有“以人为本”。“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课程设计就是贯彻“人本”理念,将教学导向生活,导向职业,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和人生。高职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形式,必须以现实社会活动为基础。实践性教学将现实生活和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充分挖掘社会生活的教学价值和教学意义,培养了学生的适应性。“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高职教学就是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融会在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之中,从而形成职业能力,养成职业素质。

2.“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将课程内容安排由知识逻辑转向工作导向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依依不舍的学科话语”[3]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而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手段主要依靠教科书。好的教科书不仅应当浓缩历史上创造的各种知识的精华,还应当将其最大限度地逻辑化和系统化。“一切知识都是凭借其逻辑形式才成为知识的”[4],这便是知识的逻辑性。教师的职责就是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于是便按照逻辑序列教会学生分析、计算、推演和论证。“知识”和“逻辑”就成了高职教育挥之不去两个强大的幽灵。高职教育课程内容便可在知识逻辑的幌子下在“教室里教种田,黑板上教修机器”。事实上,“要有效地培养职业能力,理想的方式是把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对应起来,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职业教育课程结构”[3]。“只有深刻地理解了工作逻辑,才可能真正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3]。“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策略,就是要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不再遵循知识的逻辑,而是遵循工作的逻辑,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选择和序化课程教学的内容,从而实现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目标。由此,也促进教学设计由静态的、封闭的“教程设计”转向动态的、开放的“学程设计”,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想。

3.“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应有之义“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贯穿高等职业教育的一条主线,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5]。高职课程建设应探索适应这一主线的课程模式。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正处于从传统的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转向以项目课程或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的课程模式阶段”[3]。这种转向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职业课程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来构建理论知识。这就界定了高职课程有别于“学科型”教育,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不再主导高职课程领域的话语权,课程应强调“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高职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在“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上。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规定,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因此,承载着国家“示范性”大任的高职精品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是其必然选择。近两年,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对实践教学的强调愈来愈明确和肯定。为突出高职实践教学,2007年评审指标开始要求提供实践教学资源环境及指导教师上实践课全过程的录像。2008年评审指标中,“职业”和“实践”这两个词共用到10次,其“2~2内容组织与安排”中明确规定,“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6]。其强调实践教学的导向十分明显。

二、“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策略

1.精整化与开放性:教学内容建设策略

高职精品课程要满足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要求,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要精选和整合教学内容。其原则就是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遴选教学内容,重点是突出工作岗位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还有课程特色的要求,“精品课程是具有示范性的课程,而示范性又源于特色性”[7]。彰显其课程特色,最主要的在于挖掘和利用该课程甚至学校和社会的优势资源,注意扬长避短,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与整合。精选就是要按照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精选课程内容,同时要自觉地从时展、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的角度研究课程和教学,明确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突出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支撑作用,切实把教学建立在科学的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整合就是“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6]。要求课程内容新颖,切合工作实际;要求教学内容组织安排科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要求实践教学富有特色,逐步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中,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选取教学内容,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教学的组织与安排上,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上,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过程监控的重点是看是否具有体现高职特点的适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备的课程大纲、实训大纲和其他教学文件。教学内容精整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开放性地吸纳现实中的“工作知识”[3]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实和完善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应该说明的是,这种开放性,不仅仅是为教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所需,而且也是为养成学生开放和创新的精神所需。

2.立体化与社会化:教学条件建设策略

所谓立体化,一方面,建设“实践教学”要贯穿始终地包括文本、音像、影像、模拟软件等在内的立体化教材。本着各种“教学条件要创新而又管用”的原则,根据职业类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探索和建构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立体化教材与教辅材料体系。要求建设包括多媒体课件在内的教材与教辅材料,使课程教材不断更新,贴近行业和企业实际;还要配合教学,拓宽渠道,扩充学生的学习资料来源,特别是行业和企业一线的资料;编写的校本实验实训教材(指导书)要新颖而又实用。另一方面,坚持创新的原则,建设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性实训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一是拓宽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功能,甚至建设新的实验实训室,满足其课程生产性和仿真性实训的需要;二是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建设布点合理、功能明确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所谓社会化,就是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使用社会资源,弥补学校自身资源和资金的不足,实现教学条件的更新换代。实训基地应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设备、设施等都具有了先进性、现代化、信息化的特征,才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课程教材的开发可邀请行业企业的行家里手共同参与、合作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和学习指南等。这样,这些教学相关资料就有了职业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特征,使用中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这种教学文件的社会化,不仅弥补了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不足,而且在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也使学校、学生、企业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了充分的和实际的准备,缩短或减少了学生职前的培训期和适应期,降低了学生就业的成本。3.多样化与灵活性: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教学方法改革目标是探索行动(工作)导向的教学方法。应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在教学手段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仿真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取得教学实效。在实践中,重点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加强实践性教学。

知识的生成离不开学生积极的心智构建,因此,强调“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高职精品课程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前提条件。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角度来看,学习和实践不是单纯地接受现成的结论和模拟重现,不经历真正的经验生长和知识构建过程,这些知识和能力的习得是不可靠、不牢固的。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注重教学活动主体的参与性和交互性。参与性和交互性表现在课堂和教学实景中,就是师生、生生的互动,师生、生生之间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拓展彼此的眼界和视阈,并最终使教学成为立体交叉式的网状结构。这种理想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网状结构和高职课程“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结合起来,就要求教师根据高职课程培养职业能力的取向,在课程教学中加以多样化的选择和灵活性运用。主要的教学方法有“任务导向法”、“项目驱动法”、“课堂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认知感性教育法”、“顶岗实习法”和“社会调查法”等。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应形成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自觉地建立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社会调查与认知实习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从而使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行业工作岗位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迅速提高。

4.职业化与创新性:课程特色创建策略

首先是职业化。“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高职精品课程特色是课程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课程理念先进,强调的是“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因此,职业化的课程设计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切实体现职业性、行业性和能力本位的特点,让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实践课程。课程的职业化过程,要注意整体化安排。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工程,涉及到许多相互制约的影响因子。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在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过程中,应顾及各个组成要素的实践性,如双师素质的教师、职业和能力本位的学生、立体化的教材、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以人为本的课程评价和管理等,学校要关注整体建设,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做出统筹安排。

其次要突出创新性。“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以创新为切入点,就是要求本着发展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思路,以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不囿于成见,发掘潜在优势,拓展现有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在创新的过程中,要讲求实效性。“实效性是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追求目标”[8]。讲求实效性要求在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要把“以实践教学为主线”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向实践教学要质量,向“双师型”教师要质量,向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要质量,向改革教学方法要质量。只有讲求实效,才能使高职精品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

5.培养与引聘: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建没一支适合课程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高职精品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既当课程主讲人,又做本行业业务工作的实干家;要求教师既当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人,又做本行业技术改造和科学研究前沿领域的探索人;要求教师既当理论教学的老师,又做实验实训教学的操作员和督导员;要求教师既当教学的实践者,又做教研前沿领域的改革人。因此,“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就是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型”素质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应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

要将培养与引聘相结合,主要采用“送、下、带、引、聘”的方法,实现教学团队的优化。“送”即选送部分教师到企业、行业培训中心学习,主要培养教师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下”即让部分教师去到基层企事业单位锻炼,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安排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习,丰富和提高他们的实际知识和能力;“带”即现有的“双师型”教师每人都带两到三个教师,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引”即从生产一线引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把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交给他们,这样,他们除了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对专职教师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同时,还可以引进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工人任专职教师,弥补“双师型”教师的不足;“聘”即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和其他专职教师的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高职高专)[EB/OL]http://jpkcnet.corn/new/zhengce/Announces-detai1.asp?Announces-ID=93,2007-04-28/2008-05-30.

[2]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9).

[3]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科话语与实践话语[J]教育研究,2007(1).

[4]洪谦.逻辑经验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5]曲洪山,于雷.以深化改革为基础,强化高职精品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9).

[6]]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高职高专)[EB/OL]http://ww.jpkcnet.com/new/zhengce/Announcesdetai1.asp?Announces-ID=122,2008-04-20/2008-06-18.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思路篇2

[关键词]:综合布线工作任务课程目标与内容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通信技术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其目标是训练学生运用综合布线国家规范、标准,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测试验收的能力。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工程制图等,是网络互联设备配置、服务器技术与应用、中小型网络设计与集成等课程的学习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综合布线工程师任职资格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一、设计思路

综合布线应用于智能建筑和网络信息化建设领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运维管理等其它就业岗位也需要综合布线知识和技能,因此综合布线实施与管理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布线系统需求分析能力、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设计能力、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能力、综合布线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综合布线系统测试验收能力。

综合布线实施与管理课程立足于职业能力培养,采用项目为逻辑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和实施课程教学,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完成工作任务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于项目之中,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掌握必备的的理论知识,训练职业能力。

按照工作顺序,综合布线系统有设计、施工、验收三个工作过程,这是一个完整的大项目,它涵盖了本门课程需要学习的所有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界线,把这个项目划分成以下九个小项目:构建综合布线系统、选择综合布线产品、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安装综合布线系统环境、安装双绞线系统、安装光缆系统、管理综合布线工程项目、测试综合布线系统性能、验收综合布线系统。其中设计工作过程包括构建综合布线系统、选择综合布线产品、设计综合布线系统三个项目,由于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和综合布线产品选型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将这两个项目从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工作过程中单列出来。施工工作过程包括安装综合布线系统环境(管槽路由环境、设备间和电信间环境、工作区信息插座环境)、安装双绞线系统(双绞线敷设、端接)、安装光缆系统(光缆敷设、端接)和管理综合布线工程项目(项目经理岗位、监理工程师岗位)四个任务项目,前三个项目按安装施工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后一项目按项目经理和监理工程师工作岗位组织教学内容。验收工作过程包括测试综合布线系统性能、验收综合布线系统二个项目,由于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测试验收是验收工作过程中一个独立而重要的工作任务,因此将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测试从验收任务中单列出来。学生按照工作顺序分段逐步完成各小项目,最终完成整个项目。

项目课程是以项目为主线而非以知识为主线,某些知识点如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布线标准与规范等理论知识,在不同的工作任务项目有不同程度的需求,理论知识存在被割裂、零散化的倾向,因此,设计工作任务项目时,尽可能将理论知识用工作任务穿起来,理论知识内容在符合工作任务职业行为的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散难点,前后衔接,循环前进。

本课程融合了综合布线工程师职业资格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本课程是计算机系网络技术专业的技能课。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网络布线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规范,掌握常用传输介质和工具的使用,培养具备相应职业素质、能够熟练完成网络布线工程的高技能专业人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网络工程布线系统施工中具有能顶岗操作的技能。

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一、能设计中小型综合布线系统方案;

二、能绘制各种综合布线图;

三、会综合布线产品选型和材料预算;

四、能按规范安装管槽路由、设备间、电信间、工作区等综合布线系统环境;

五、能按规范敷设和端接双绞线和光缆;

六、能编制施工方案;

七、能以项目经理和监理工程师的身份管理和监理中小型综合布线工程;

八、能根据设计方案和验收标准对工程进行测试和验收;

九、具备勤劳诚信、善于协作配合、善于沟通交流等职业素养。

(2)知识目标

1.了解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的概念与关系。

2.熟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工程项目管理。

3.掌握传输介质及连接件的区别、线缆安装技术、管槽及设备安装技术。

4.熟悉综合布线测试及验收。

5、理解综合布线设计与验收国家标准。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综合布线技术岗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网络综合布线设计的标准和工程施工的技术规范,因此“综合布线技术”课程内容须涵盖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标准(GB50311)和网络综合布线验收标准(GB50312)的内容。同时,课程内容的设计参考实际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以及行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把课程内容构建在基于工作任务的需求上,着眼点和终极培养目标是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使学生在掌握相应的知识技术基础上,具备社会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职业规划角度为学生奠定就业基础。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需求为依据,划分为九大模块。具体内容与要求如表1。

四.教学方法建议

1、本项目课程适合于在实训室和现场开展以项目小组(4-6人)为单位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应包括多媒体教学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结构模型、产品展示、基本技能训练台和模拟建筑物,能同时开展讲授、训练和项目教学,

2、根据课程操作性和工程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多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示范教学、和实物教学等方式。在学习布线产品时采用实物教学;学习端接等安装技术时,采用示范教学方式,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3、公司模式运作工程项目教学。在综合的工程项目教学中完全按网络工程公司模式运作。

4、教学多与行业企业融合。一是请进来,可以请企业兼职教师完成部分教学任务,二是走出去,到网络工程现场教学。

5、重视学生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创业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质量意识、节约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文明施工等职业意识。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配套的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课件、习题、案例库、网络方案、布线标准、工具软件等。另外,网络资源包括互联网上的“千家综合布线网”、“安恒网络”、“赛迪网”、“中国IT认证实验室网”、“FLUKE公司网站”、“唯康通信公司网站”等专业网站。

参考文献: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思路篇3

摘要在分析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产生背景及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建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利用工作的总体思路,并以武

>>高校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地方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践与探索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研究高职院校精品课转型与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研究仓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与实践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与建设工作的若干思考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思考基础钢琴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思考对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思考基于校企合作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开发与建设基于美国开放课程观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与做法研究“普通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实践与体会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中视频的上传与管理普通化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改革与实践公共艺术类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C语言的建设与实践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⑤教育部高教司.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年版)[EB/EL].[2012-06-07].

⑥黄芳,王琪.三分屏课件对精品开放课程视频展示模式的启示[J].无线互联科技,2013(10):232-233.

⑦李满玲,杨志茹,罗花芝.基于语义Web的精品课程资源库本体的建立[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6):104-107.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思路篇4

关键词:双高计划;专业;课程体系

新时代需要营销新人才,行业的高速发展催生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出现。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市场营销人才一定是既要懂市场营销业务,又要懂5G技术、摄影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等相关技术,能应用5G、大数据、直播等新兴营销手段辅助销售,提高销售业绩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营销人才。

1双高计划视域下市场营销专业职业岗位面向和综合素养要求

通过对网络招聘中有关营销岗位的统计发现:随着现代营销理念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众多企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销售战略是业绩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中国企业的营销职能从简单的销售部门阶段到现代的营销组织,职能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长期以来营销职能岗位的热度居高不下,尤其是近年来新型营销手段不断涌现,催生出新零售、全渠道等营销新模式,统计资料显示新零售的快速成长带动新型营销人才的需求在三年内增加了20倍,招聘网站资料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销售业务、新媒体运营和新零售导购等新型营销岗位的招聘职位数分别占22.62%、16.9%和7.79%,并保持增长态势,说明企业对新型市场营销人才需求异常旺盛。

1.1职业岗位面向

通过调查,发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一般从初始岗位—发展岗位—升迁岗位,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大三顶岗实习时接触到的最多的岗位就是初始岗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从初始岗位到发展岗位预计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学生从发展岗位到升迁岗位预计需要3-5时间,学生还可以在人力资源及管理岗、客服及管理岗等拓展岗位上实现就业和升迁。

1.2专业综合素养要求

(1)知识要求:掌握消费心理和消费者行为分析的方法;掌握市场调查的方式、方法、流程;掌握商品分类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推销和商务谈判的原则、方法和技巧;掌握营销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掌握营销计划和控制等营销组织管理的基本方法。(2)能力要求:能利用现代市场营销的新技术实施新型营销;能有效把握消费流行与消费习俗,具备营销员/销售代表、营业员、市场调查专员岗位对消费者行为分析的能力;能组织实施营销产品、竞争者、客群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设计调查方案,实施市场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具备营销员/销售代表、营业员、市场调查专员岗位对市场调查与分析的能力;能借助商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实施推销,具备营销员/销售代表、营业员岗位对组织实施推销的能力;能规范商务礼仪,遵循商务谈判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组织实施商务谈判,具备区域/产品销售经理、店长/卖场经理/网点经理、小微商业企业创业者、市场主管/经理岗位对商务谈判的能力;能运用营销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企业进行营销策划,并组织实施品牌和产品的线上线下推广和促销活动,具备区域/产品销售经理、店长/卖场经理/网点经理、小微商业企业创业者、市场主管/经理岗位对营销策划的能力;能对客户关系进行维护与管理,实现与客户有效沟通,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备区域/产品销售经理、店长/卖场经理/网点经理、小微商业企业创业者、市场主管/经理岗位对客户管理能力;能运用营销数据分析技术与工具,能对销售业绩、人员等进行有效管理,具备销售总监、运营总监、企业经理、市场总监岗位对客户管理的能力。(3)素质要求:熟悉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市场营销新技术;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对营销大环境非常了解,体现营销从业要求的观察力、分析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对市场动态、信息及数据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具有成本控制的意识与掌控能力;具备良好的谈判思维与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时间管理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2双高计划视域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为了适应当前行业的转型,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发新市场、吸引新客户、增加宣传新渠道,实现营销的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营销的升级发展。切合双高计划改革要求对营销新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紧跟新媒体技术、新零售等营销行业发展,秉承“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推销技巧、商务谈判、市场调查与分析、营销策划等知识,具备销售、商务谈判、市场调查与分析、营销策划与执行、营销活动组织、销售管理等技术技能,面向零售业、批发业和商务服务业,培养适应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毕业1年能够从事商贸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区域/产品销售经理、店长/卖场经理/网点经理、小微商业企业创业者、市场主管/经理等岗位的工作,毕业3-5年能够从事销售总监、运营总监、小微商业企业经理、市场总监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将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进行重构,随着知识的积累、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价值观的开放和多元、“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创新,人类开始步入了快车道并越来越有加速趋势。紧跟时代步伐,按照培育智慧商贸精英人才要求,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增加了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顺应“互联网+”经济环境变化,在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及拓展选修课程中,开设商务数据分析、图形图像处理、商品采编、新媒体营销等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并融入新媒体营销、智慧零售营销技术、智慧物流技术,培育智慧商贸精英人才,让市场营销锦上添花。根据构建思路要求分四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素养、销售能力、市场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根据课程体系构建理念和思路要求,在市场营销专业构建了“四阶段螺旋递进式”的课程体系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

3双高计划视域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意义

3.1突出专业群共享共建人才培养模式

市场营销专业是我校现代物流商务专业群下的一个专业,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议群内专业采用“共享课程+卓越课程”的课程体系,按照专业基础相通的要求,以“电子商务、营销、金融、物流”等专业技术领域相近,且都服务于现代物流商务领域,主要面向“电子商务、营销、物流网点经理、物流金融”等职业岗位,这些岗位工作内容相近,工作关联度高,以“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实训教学”等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现代物流商务专业群的“共享课程+卓越课程”的课程体系。努力构建三大共享课程:构建以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形式政策、体育健康、英语等公共基础共享课程,以应用文写作、演讲口才、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基础共享课程,以“电子商务、轻松读懂财务报表、物流市场营销、现代物流概论、创新创业”等专业共享技能课程。努力构建两大卓越课程:构建以各个专业特色课程如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产品推销和商务谈判及配套实训等卓越能力核心课程,以公共拓展和职业延伸为中心的卓越能力拓展课程,以课内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卓越能力运用课程,分层递进,完成“共卓”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宏伟蓝图。

3.2彰显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办学特色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时仍可保留物流类课程比如物流市场营销、物流市场营销实务、现代物流概论、仓储与配送、运输实务、进出口货运操作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既具备从事一般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也具备从事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的能力,为更好地服务于零售业,保留职业店长实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多条腿走路,多渠道就业,为学生毕业就业铺好星光大道。

3.3融合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帮助学生编制好金色的七彩梦,在人才培养时重视金钥匙工程建设,突出学生商业素质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注重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精简课程教学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安排,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专业课程对接高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标准,对接湖南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把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教育各个环节,把课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到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把国家最新的法规政策、市场营销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4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施保障

4.1师资队伍

组建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该团队由2名专业带头人、10名以上专任专业核心课骨干教师,6名以上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30%,生师比不高于18∶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不低于80%,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40%以上,构建一支职称、年龄、专兼职结构更为合理,鼓励年轻教师积极提升学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形成学历(学位)层次较高、师资力量雄厚、学术队伍阵容强大的学术梯队,确保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作的实施。

4.2教学设施

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有效利用”原则,配备“四位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实训室配备多媒体设备、投影设备、黑(白)板,计算机(1人一台)、路由器、交换机、常用办公软件、讨论工位,还可以选择配备服务器、无线路由器、打印机、相关实训软件等;能支持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物流市场营销》《销售管理》等7门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以及营销新技术相关实训,能支持《营销沙盘实训》《营销素养实训》《营销专业基本技能实训》《营销岗位核心技能和跨岗综合技能实训》《营销专业综合实训》等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匹配工学交替、分段式、学徒制要求。

4.3教学资源

建设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所有核心课程均建设在线课程资源,配备与课程相关的微课视频、思政素材、数字化教学资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动态更新,每年至少更新10%,每三年全部更新一次。我校在智慧职教(https://www.icve.com.cn/)MOOC学院建有几十门MOOC资源课程,其中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空间资源课程有物流市场营销、店长实务、商务数据分析、仓储与配送、运输实务等,这些课程资源均可用于日常教学。

4.4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技能抽查内容、以及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以典型工作项目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强调教、学、演、练、做一体化教学,实施线下+线上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学生在职教云、智慧职教MOOC学院等网络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教学中注重学生营销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学生营销能力的锻炼教育、学生营销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主要采取课堂精讲多练+课外实训实践的形式开展教学,突出实训实践技能,使职业教育特色更加鲜明从而凸显实践性教学特点,专业课实践教学课时超50%以上,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4.5学习评价

专业课程体系中构建的每一门课程,学生都要对完成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在形成性考核中突出多元考核,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效促进教学目标达成。一般而言课程考核计分为平时成绩占30%(考勤、作业、单元考试等,含期中测验)、实验实训成绩占4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30%;实习实训课程考核计分为测试成绩占60%、学习过程(实训报告、工作态度、出勤情况)考核成绩占40%(包括实训报告、工作态度、出勤情况占);对于已开设在线精品开放课程的面授课程考核计分为线上学习过程成绩30%(含线上学习参与度、在线测试、线上考试)、线下学习过程考核成绩占4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30%;对于已开设精品在线课程的网络选修课程考核计分为线上学习参与度50%、线上作业占15%、线上测试占15%、线上课程考试占30%;总课时16课时以下的课程考核计分为学习过程考核占80%(包括课堂表现和考勤)、实践作业考核占20%。

参考文献

[1]姚亚锋,徐广舒.“双高计划”视域下专业群建设探究—以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2,41(26).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思路篇5

关键词:工作过程;真实产品;工作任务;学习情境;任务载体;虚拟仿真

0.引言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一直以来,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从内容选取、教学场地、教学方法等方面脱离真实工作环境,造成高职学院培养的学生与企业所需人才存在结构性矛盾。教育部教高16号(2006)文件明确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应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一体化”。

课程改革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关键环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主要培养嵌入式及现代通信技术等领域从事电子通信产品设计维护运行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培育专业特色,我们深入开展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改革实践,其中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时间长,改革力度大,参与人员广;在仿真工作环境下模拟真实电子产品设计,从职业岗位任务与能力要求出发,提出产品设计要求,通过EDA手段仿真验证并设计电路,完成电路焊接与调试并组装成产品,充分体现了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现已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1.课程背景及意义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曾开设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数字电子技术实训、Prutel实训、EWB实训等课程。这些课程教学环节互相孤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一直不好。电子产品设计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元件选型测试、电路设计与仿真、PCB制作与焊接、电路调试与整机装配等诸多环节,模电、数电是产品设计基础理论,Protel服务于PCB板设计,EWB服务于电路功能设计与仿真验证,这些课程及其内容的出发点和归宿均在于服务电子产品设计和制作,课程之间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按真实电子产品设计岗位要求对上述课程进行改革,重新序化课程结构,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目标,将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建成精品课程。该课程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培养学生核心技能与职业能力。通过真实产品设计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效果测试等环节,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岗位分工、岗位需求、岗位能力目标等,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2)对相关课程群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与建设所积累的经验和做法,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带动相关课程改革。

(3)辐射力和渗透力强。深入渗透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艺管理等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并辐射到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制造类专业,已成为这些专业课程建设不可忽视的参照。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与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行业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依托行业岗位,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一精心提炼工作任务一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情景”的思路重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更明确职业目的性。通过向本专业对口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发放调查卷、收集国家及广东省权威部门统计数据等形式调研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复杂程度进行整合,形成职业能力领域,最终确定学习情境。打破传统学科体系课程内容结构,构建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及教学设计

3.1课程设计思路

按从简到繁、由易至难的原则,依照元件识别与选型、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PCB板制作、电路安装调试、产品装配及测试的工作过程程序化课程内容,并选取真实产品为项目载体重构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一体化教学法,教学任务融合学习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任务载体及教学内容特点,灵活应用分组法、引导文法、案例法、项目法等行动导向法,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项目训练、职业素养注入典型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实践中。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考取“全国高新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平台)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和中级“无线电装配工”技能等级证书。

3.2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

效果明确、措施有效且可以实现的能力目标是保证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本课程从真实职业岗位任务出发,以真实电子产品设计为载体,根据先期设定的能力目标要求以及真实电子产品的设计工作流程,逐一确定“元件识别与测试、单元电路设计仿真与测试、PCB电路板设计与安装、故障分析与测试、整机装配及工艺”等工作步骤,为每个步骤设计典型学习性工作任务;从概念样机到成品,从局部功能模块到系统,任务的要求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的能力逐步提升,教师的干涉和控制则逐渐减少,直至学生成为完全独立自主的行动者、实施者。学习性任务设计如图1所示。

概而言之,通过学习性工作任务,学生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元件测试识别与应用能力,能识别常见电阻、电容的类型,会测试晶体管类型和质量。

(2)基本电路设计技能,使用Multisim软件设计常见类型的模拟及数字电路及参数,评估电路性能。

(3)仪器使用能力,了解常见仪器设备的功能和用途,会操作数字示波器、毫伏表、频率特性仪、失真度测试仪、数字频谱仪和射频功率计等。

(4)PCB线路板设计与制作能力,会使用ProtelDXP/AltiumDesigner、PADS软件设计PCB,制作PCB电路板。

(5)电路焊接、故障检修能力,掌握电路焊接与装配,能独立分析电路故障并排除。

(6)其他能力,包括测试方案设计能力、团结协作意识、工艺文件独立编制能力、防电磁干扰处理能力以及与工作过程相关的记录与技术反馈职业习惯等。

3.3任务载体及学习情境设计

基于真实的电子产品设计,从电路与设计制作、外壳设计到产品装配全部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结合校企实际情况,选取25WMOSFET输出管模拟功率放大器、数字时钟、FM调频对讲机3个真实电子产品为项目载体,根据项目所涉及的知识难易程度、前后关联的课程及其知识与能力目标,每个项目分别设计4-6个不同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均有明确的知识及能力要求,分别如图2、表1所示。

4.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

4.1任务驱动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向学生机械灌输为主,教学方式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因此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学生通过自己行动获取经验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一个具体任务为线索,将教学内容隐含在学习任务中,以任务书引导学习情境,按照任务分发、项目导人、目标分解、计划、实施、评价、汇报总结等环节组织教学。任务驱动是行动导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设计原则,有利于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教师提供引导并点拨,强调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学生在探索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分工协作,自主学习,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行动为主,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境的构建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4.2一体化教学实施

“教、学、做”是高等教育的三大要素,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做”,学生的“学”是为了自己会“做”,因此从“做”出发融“教、学、做”为一体,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实操技能相结合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教学场地是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和核心,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建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高职教育实训基地,有两条满足电子企业生产加工标准的产品生产线,配置了数字示波器、数字毫伏表、失真度测试仪等仪器设备,生产线设有学习区,配有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教师首先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与教学计划,编写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任务书,明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应完成的任务;学生根据任务书自行收集资料,在此过程教师给予必要的指点。学生通过EDA虚拟仿真平台设计电路,进行功能仿真和故障模拟,并详细记录各种数据;使用PCB制板软件设计电路板,在此过程教师担任“技术主管”的角色,逐一检查学生原理图及PCB中存在的错误,只有经“技术主管”审核并批准的电路方能通过热转印等方式制成电路板。

学生打印自己的原理图、装配图等必须的工艺文件,并按规定贴放在生产线的工艺卡中,根据装配图装配电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的任务是督促学生谨慎操作,切勿错装、反装元件。电路板安装成功后进行调试与测试,教师讲解测试平台及测试过程并亲自示范,学生5~8人一组进行测试。测试平台主要由信号发生器、数字示波器、数字毫伏表、双路直流电源、数字万用表等组成。首先进行目测,检查焊接工艺及元件有无焊反等错误;接下来使用万用表测试静态工作点,将测试数据与软件仿真数据进行对照;确认无误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功能测试,如果是模拟功放项目还需进行下一步的动态测试,输入正弦波,借助示波器查看输出波形是否有交越失真,输入矩形波(冲击),查看输出的上升沿、下降沿有无变平缓,输入、输出接入交流毫伏表测试频率特性曲线;最后进行整机装配入库,完成一项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电路设计与仿真任务在多媒体教学区完成,电路板制作与焊接、调试、装配在电子生产线完成。每完成一个任务学生对教学进行评判,标注出没有实现的学习目标并及时反馈给教师。

整个过程主要以学生自我学习、动手操作为主,教师承担“引导者”与“技术监督”的角色,学生既有个体活动,又有集体活动,在锻炼个人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在生产线装配电子产品,学生感受了真实职业环境与氛围,借助专业仪器组成的测试平台,对真实电子产品的设计测试有更深入的了解。

4.3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运行过程中,为使教学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教学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形成性评价是过程评价,对教学整个过程进行得失总结,并非单纯的好坏、优劣判断;参与评价者不仅有教师,也有学生,学生还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准确、可靠、公正、有用、清晰、重点突出的形成性评价,对学习起到参考和促进的作用。形成性评价过程分为教师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形成性评价方案见表2。

需要说明的是,此表仅是方案汇总表,每项能力评价均有明确的、可操作的评价细则。如协作能力具体从小组协作能力、成员分工、小组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工艺能力主要从PCB走线、布局、工艺规范、电气规则等方面进行评价;动手能力主要从布局美观与否、焊接美观与否、查找电路故障能力、PCB有无飞线等方面进行考核;调试能力主要从电气安全意识、仪器使用、测试方法和手段、测试结果等方面进行考核;职业素质主要从桌面是否整洁、仪器摆放是否规范等进行考核。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思路篇6

【关键词】课程建设;BAG模式;九步循环;三方评价

《公路施工技术》作为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环节。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以职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提出了以典型职业工作任务为主导的《公路施工技术》精品课程的开发,以BAG模式开发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读懂设计、提炼分析、熟练操作、强化施工、精于管理”等方面的实操能力。

我们知道,高等职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劳动技能”,所以,课程组重新梳理了课程内容,进行了课程的开发:

1、课程设计的思路

为实现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坚持基础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程以“实用为目的”的课程建设思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系统化的思想来进行课程的总体设计,把过去学科式的基础素质教育转变为全面的专业技能与素质的综合教育,把技能训练从单一的方式变为综合的方式来进行。在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本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与其他课程衔接在一起构成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

在课程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把“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融合”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将“公路”作为整个课程项目活动的载体,按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确定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按公路建设的流程构建课程内容;按课程的需求情况确定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条件、实训条件及教学管理制度等。

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围绕职业岗位技能培养这一条主线,注重四个结合一个对接:素质教育与业务能力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由初学者——准职业者——职业者——高端技能型人才)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

2、课程内容的重构

依托“校企合作、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以培养面向公路项目施工一线的专门人才为主线,按照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标准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新的“教、学、做”三方融合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创建能够高度模拟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职工工作环境的学做合一的教学环境,同时加强校内外的实训教学。

根据施工企业职业岗位技能标准重构、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以公路项目为载体,虽然教学内容源于真实的施工场景但又高于施工场景,应用BAG模式将真实的公路项目的施工过程转换为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提炼后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①到施工企业调研,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

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对本课程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分析公路施工企业的职业岗位群,根据职业岗位群所从事的具体任务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出相关行动领域,然后建立典型的工作任务与课程职业能力间的映射关系,把真实性的工作任务转换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

②把支撑工作任务的多个知识点渗透到每项学习性工作任务中,然后规范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组织,并制定出“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

③以“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为导向标,遵循“九步循环”的课程内容开发流程,按照公路项目的施工全过程,将课程内容重新归纳、提炼为:公路施工前期准备、路基工程施工、路面基层施工、沥青路面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排水与防护工程施工六个学习项目,对各个项目进行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

六个学习项目拆分为三十个高度模拟公路施工过程的学习情境(详细内容参见精品课程内容,网址:222.168.56.171/),每个学习情境对应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学习性任务,每个学习情境中都制定出相应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手段、教学评价等内容,以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也更加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3、课程建设的成效

(1)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以施工员、测量员、材料员、安全员等岗位工作的能力要求和后续专业课程为依据,减少了单调的理论内容,增加了更多的可操作的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2)按照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讨论、任务交底的形式高度模拟职业环境,学生不仅能够认真完成工作任务,而且还培养岗位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

(3)通过到企业的课外实训及顶岗实训,学生能够识读公路施工图纸,熟练编制施工内业资料流程,熟练掌握工程现场质量检测方法和进行施工现场放样,能够编制公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聘请企业的兼职教师参与到实训过程的指导和评价,这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系统性的学习。

(4)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即建立了三方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环节,主要对学生获取的知识、掌握的技能、素质的养成三方面,本课程组建立了三方评价体系,学生评价由企业兼职教师、学院专任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完成,强调过程评价与终结、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评价,如图3。

(5)精品课程建成后,目前,相关的教学文件,如:课程标准、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施工录像、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在线测试题库、虚拟实训动画库、图片库等资料,已上传到网站且免费开放,学生既可在课堂上听教师教学,也可课后上网自学,并能动态交互,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6)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工程测量工、试验工等职业资格考试,学生报名踊跃,通过后拿到相关工种的上岗证书。为满足学生的需要,授课教师也积极地做好了考前的辅导工作,并在课程的教学中有意识地与资格认证结合起来,强化一些考证方面的技能训练。

(7)每年开展工程测量、试验检测、工程造价等一系列技能竞赛,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了团队协作的合作精神,极大地培养、锻炼了学生踏实、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4、结束语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也促使我们仔细审视公路施工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促使我们改革原有的建设思路和教学模式;更促进了师资、教材、校内外实训基地、网络课程等诸多方面的建设。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心中的彩虹作文范文(整理18篇)

    - 阅0

    心中的彩虹作文篇1天色昏昏沉沉的,往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此时空无一人,就连道路两旁的树都耷拉着脑袋。如此萧索又有点凄凉的景象,亦如我心中的光景。拿在手里的是张语文答题卡。.....

    高中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6篇)

    - 阅0

    高中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当了文科班高一18班的班主任。高一18班是本学期刚组建起来的一个文科普通班,而高一年又是为高考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回首这几个月来的班.....

    又是清明时作文范文(7篇)

    - 阅0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文600字篇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总是与暮春时节的雨水一起到来的。四月初,万物回春的时节,在这一片淅淅沥沥中,弥漫着的是雨水湿润后泥土的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