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点力学概念(6篇)

来源:收集

质点力学概念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方式;抽象能力;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116-01

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各项能力发展的初期,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言语表达能力欠缺的小学生来说,掌握集抽象性与概括性于一体的数学概念具有很大难度,所以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不变的主题。本文在对小学数学概念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严格把握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要求及意义,进一步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论概述

1、数学概念的涵义和构成

(1)数学概念的涵义。概念是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例如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从哲学研究角度来说,所谓数学概念,就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表现为数学语言中的名词、术语、符号等的准确含义。例如,数学“周长”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在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都具有本质属性和非

本质属性。为客观事物所特有的、决定其性质的、并将其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属性,就是该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要研究数学概念的内涵就必然要研究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而那些不能决定事物本质的,甚至可改变的,如颜色、形状、大小等都是事物的非本质属性。

(2)数学概念的构成。数学概念由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构成。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所有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总和,如三角形概念的内涵就是本质属性“三条线段”和“围成”的总和;平行线概念的内涵同样是本质属性“在同一平面内”和“不相交”的总和,等等。概念的外延就是该概念所包含的一切对象的总和[3],例如,角概念的外延包括诸如直角、钝角、锐角等所有全体对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具有反向对应的关系,若概念的内涵扩大,则其外延就缩小,比如由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到菱形的概念,内涵变大,外延就变小。可以看出,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概念明确,包括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这个概念与其他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2、小学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

小学数学概念在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是学生在培养其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知识。所以,要想夯实基础,必然要狠抓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概念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阶段呈现方式不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1)图画式。在小学低年级,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尚处在前运算阶段,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这个阶段的概念采用图画的形式呈现,即除概念名称外完全以图示的形式来呈现概念。比如“1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减法”等概念都是以这种方式呈现的。这种呈现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点,如形象直观、便于感知,特别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但也存在它的不足之处,因为图画式呈现概念的方式缺乏语言文字描述,如果教师不恰当地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就容易导致小学生学习概念时仅停留在图画表面,不能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

(2)描述式。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概念通常采用描述的方法来呈现,即以概念的实际原型借助具体事例和描述性语句相结合来呈现概念[6],其中的“形”以图示、例题等形式来表明概念的基本属性,“字”则以描述性语句作补充或概括性说明,因此,这种概念呈现方式也叫字形结合式。这种方式很常见,小学各年级都可以采用,像小数的概念、角的概念、自然数的概念等都是采用的这种方式。

(3)定义式。到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已达到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已经能够进行心理运算,抽象思维有所发展,此时的数学概念主要采用定义的形式呈现,即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7],借助原有的、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来对新的概念进行定义,条件和结论十分明显。这种概念的呈现方式比较适合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定义式概念的表述一般比较简短,教学时要注意剖析关键词的丰富内涵。

3、小学数学概念的特点

(1)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如前文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呈现方式多样。随着小学生知识量的增加、认知和思维的发展、接受能力的增强,以图画的形式呈现的概念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描述式概念,而到中年级以后,逐步采用定义式,但有些概念只是初步给出定义。

(2)相对的直观性。数学概念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但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经验不足,思维具有形象性,这恰好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概括性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部分数学概念的定义并不严格,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尽可能通过直观具体的形象,先形成感性经验,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概念有直观的印象,进而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概念的内涵。

(3)教学的阶段性。由于认知、思维等发展的局限,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概念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分阶段渗透的办法来解决。例如,在学习数数的过程中,要先将物体分类,实际上,分好的每一类就是一个集合,在数概念的学习中渗透集合概念,这是集合概念学习的基础和起点。又如分数的学习,低年级只是初步认识分数,到了高年级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参考文献:

[1]袁樱.立足基础、把握本质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概念[J].科技信息.2011(27)

质点力学概念篇2

1新教材更加注重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本质特征。

旧教材在谈到某个物理概念时一般是直接把概念的定义拿出来,然后就开始应用此概念去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新教材在这些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概念获得的全过程,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1.1新教材注重物理概念的引入和形成。

新教材在形成概念前使学生获得了十分丰富的、有助于形成这个概念的感性材料。

例如:对质点概念的引入,通过举例在研究雄鹰的飞翔时,雄鹰的各个部分运动情况不同,指出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不容易,提出困难和麻烦出在物体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物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都不尽相同,引导学生要想办法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从而顺其自然的引入了质点的概念。新教材比旧教材在这里多出一页的篇幅来引入质点的概念,可见其对概念引入的重视。

1.2新教材注意物理概念的本质特征。

物理概念因它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各有自己的特殊性质。有些物理概念反映了物质或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这些属性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由物质或物体本身所决定。

例: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新教材通过“思考与讨论”,指出惯性是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进一步提出这种本领与什么因素有关,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很自然地抓住了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其大小由其本身的质量决定,而和其它任何因素无关。

2新教材在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上具有多样性。

2.1新教材大量应用漫画与图片,提高概念的学习效果。

首先,应用漫画,使抽象的物理模型变得生动而形象。

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三幅漫画形象地展示了从静摩擦力到滑动摩擦力的转变过程,且可以很形象地看出静摩擦力的大小随外力的变化关系。

2.2新教材中物理实验贯穿于物理概念教学的课堂中。

许多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都是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的,课堂上通过实验来刺激学生的知觉选择,引导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最有说服力的。

例如:在讲“牛顿第二定律”时,先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在下一节讲“牛顿第二定律”时就可以水到渠成。

2.3新教材通过穿插物理概念的历史,引导学生认识物理概念。

任何一本物理教科书,都不可能孤立地讲述物理知识而不涉及物理学史。因为历史上物理学家对某一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发现,其思维过程与今天学生认识这一问题的思路往往有类似之处,所以概念教学有时可借助于物理学史料来启发学生思维。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笛卡儿再到牛顿总结成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学生通过对历代科学家的研究探讨过程的认识,也一步步从错误的观点转变成正确的认识。

2.4新教材通过对比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为了深入理解概念,除了要理解其物理意义外,还应找出概念与构成它的要素或与它相近的另一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质点力学概念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031-01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最基本、最基础的内容,其教学理应受到充分关注。初中化学是启蒙教学,化学概念具有逻辑性、概括性、抽象性特征。概念能深刻地反映化学过程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们思维的结晶。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时常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接受或不感兴趣。如何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是本文要解决的难题。

一、有效对比,构建完整的概念体系

化学基本概念的系统服从于教学目标和意图,主要由教材的理论体系决定,其中部分概念是一个分段形成,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在概念教学时,物质的分类一直是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应抓住基本概念的编排顺序逐步深化,各个突破,在有效推进的同时,应对比各概念间的异同,将其进行适当分类,并将同一类概念按其相互关系归纳在一起,加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使原本教材中零散的知识联成有序的网络,力求使概念系统化,便于学生牢固、准确、系统地掌握基本概念,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第二单元“空气”中学习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学习水的组成时又学习了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这时很多学生分不清混合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区别和联系。这些概念既有自身的内涵,又存在着一定的从属关系。在教学中既不能把它们绝对化,又不能将它们孤立分割对待,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涵与外延,联系对比画出关系图(如下图),以达到突出概念的本质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

教学实践证明,在进行联系对比,构建概念体系时,教师应多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不宜过早地列出全部结论,可在讲解分析的过程中随讲随列,最后完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知识网络,不要一开始就向学生展出全图,以防止学生被动接受。

二、去伪存真,用好日常概念的“两极性”

化学基本概念又称前科学概念,是指未经专门学习,而在正常学习、实践积累的过程中掌握化学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形成化学概念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学生常常受日常生活的一些概念影响,把自己切身体验到的东西先入为主,往往会对一些概念深信不疑,根深蒂固地扎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不能正确反映概念的本质。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许多学生依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木柴燃烧事例,自认物质燃烧后质量都是变少了。此时,可通过实验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科学、全面地观察和分析,运用直观获得的新知识来排除日常思维的干扰,及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科学的化学概念。若日常概念的含义与化学概念的内涵一致时,会促进化学概念的构建与掌握,对学习将产生积极作用。如学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稀溶液、浓溶液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时,与常说的吃饱、没吃饱、吃少、吃多来举例说明,通过感性的认识思考,让学生易于接受、理解概念的内涵。

为了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教师要辩证地看待学生的日常概念,及时纠正不科学的日常概念,有机地联系能对学生的学习起积极作用的日常概念或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运用化学概念的两极性。将日常概念当成一种资源,作为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日常概念生长出新的科学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依据认知,合理把握化学概念的深广度

概念本身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概念的确定性。但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以及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作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在不断深化,即使同一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求也有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好概念教学的目标,处理好概念教学的发展性与阶段性之间的矛盾。

为了加强概念教学,教师必须根据初中生的特点,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好知识处置的分寸,准确把握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在不同阶段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由浅入深,从片面到全面,循序渐进。例如,初中讲的“燃烧”是指在通常状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随着学习的不断加深,学生知道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镁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燃烧不一定要氧气参与。还有氧化反应等概念,均属“过渡性”或“阶段性”概念,教学中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过分追求科学性和完善性,将概念随意扩展或深化,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当然,注重概念的阶段性,并不能忽视其科学性。要注意教学的连续性,教师讲解应留有余地,避免绝对化,为后继教学打下埋伏,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概念科学性与阶段性的关系。

四、正反剖析,突出化学概念的本质属性

能背诵概念并不等于真正理解概念,概念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讲授化学概念时,教师要认真剖析,抓住概念的关键,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从侧面或反面去剖析,通过不同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进而能综合运用它们来灵活分析、解决问题。

例如,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本质特征是酸与碱为反应物,而不是生成盐和水。讲授时不仅仅是只通过肯定的例子来例证,还要及时通过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盐酸与氧化铜等否定的例子来促使学生对概念的思考辨析,通过正反例证,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总之,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一直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搞好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化学概念教学,选择合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尽可能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实验、模型、图标、录像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化学概念,理解概念的实质,娴熟地将基本概念运用到解题和生活实践中,加深对概念的掌握,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钱扬义等.化学概念与化学“学科关键词”的学习与认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质点力学概念篇4

一、学生概念的获得与偏差

学生概念获得实质上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概念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学生自身的内部条件,即学生必须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二是教师方面的外部条件,教师必须对学生所提出的概念的关键特征的假设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也就是说要让学生从外界获得反馈信息。然而,在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从而产生了概念获得的偏差。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容易出现的三种错误情况:

1.扩大内涵,缩小外延。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把概念的一些无关特征当成了本质特征,在概念的内涵中不仅包括概念的本质特征,还包括了非本质特征,从而扩大了概念的内涵,缩小了概念的外延。

例如,有些学生认为合数必须是偶数,实际上,合数可能是偶数、也可能是奇数,数的奇偶性并不是合数的本质属性。

2.扩大外延,缩小内涵。当学生没有把概念的所有本质特征完全包含在概念的内涵中,或者,没有认识到本质特征,却把非本质特征当成了本质特征,就可能扩大概念的外延。

例如,教学《梯形的认识》,教学中老师会选择一些“非标准”的梯形让学生辨别,帮助学生排除标准图形所带来的干扰,避免出现误将“上底短,下底长,腰方向(腰相等)”等非本质特征当作本质特征的片面认识。

3.混淆概念。在学习中,学生常常会把一些相似的概念搞混淆。发生这些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能够清晰准确地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排除概念的无关特征。

例如:数位与位数、体积与容积,减少与减少到等等相对应概念,存在许多共同点与内在联系。

二、抓住概念的本质进行变式

“变式”是指本质属性不变而非本质属性发生变化。变式用以说明同一个概念的本质特征相同、非本质特征不同的一组实例。这些实例都是概念的正例,但是它们在概念的非本质特征方面有变化。

(一)图形变式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学生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的割、拼、摆,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通过转化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强化概念理解的环节中,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中不对应的一个高和一个底,并要求大家求出它的面积。

通过交流分析,学生明确:运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相应的底和高。运用变式可以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从而真正掌握概念。

(二)符号变式

如教学“方程”时,在这个判断是不是方程中,学生必须对“未知数”、“等式”这几个概念十分清楚,才能形成这个判断,并以此来推断出下面的6道题目,哪些是方程。

(1)56+23=79?(2)23-x=67?(3)x÷5=4.5

(4)44×2=88(5)75÷x=4?(6)9+x=123

三、运用比较,揭示概念的本质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似同实异、容易混淆的问题。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加以区别,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防止知识混淆、提高辨别能力。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发现运用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两个方面的学习困难:

(一)通过比较来帮助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在前面的“合数”概念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比较所举的每一组合数实例内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此基础上,比较三组实例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概括出“合数”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通过比较来帮助学生明确有关概念间的关系。

学生产生概念混淆往往是由于不能区分概念之间的异同,不明确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时,要抓住它们的本质区分点。

例如,“偶数”和“奇数”的本质区分点是能否被2整除;“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区分点是大于还是小于“直角”或“90度角”。

四、变式与比较相兼,融会贯通

在变式的运用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以奠定概念的基础。通过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变化,进行变式和比较,让分散的知识点趋于系统化,掌握概念间的本质关系,揭示解题规律,帮助学生学会模型判断。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因为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逻辑思维性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的一种基础知识,由于受各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共性错误。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棱长、表面积、体积的模型,能分辨实际问题中,需要求什么内容。

模型1:V=abh

变式一:已知一个长方体游泳池的长是15米,宽10米,深2米,在池底铺上一层碎石,已知碎石厚0.2米。问游泳池实际能蓄水多少?(在运用体积模型中,找到模型相对应的高)

变式二:在一个棱长为24厘米的正方体鱼缸中放入一石块(石块完全侵入水中),水面上升了1.5厘米,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头体积)

模型2:C=(a+b+h)×4

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它的棱长和是多少?

变式一:用彩色丝带包扎一只长7分米,宽5分米,高2分米的纸箱(连接部分忽略),这根丝带最少长多少?

模型三:S=(ab+ah+bh)×2

长方体的长是12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变式一:一盒饼干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30厘米,现在要在它的四周贴上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变式二:把一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其中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质点力学概念篇5

【关键词】物理;前概念;探究学习;界定

物理概念是构成物理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构建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对物理概念的教学就成了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物理概念是在许多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与事物共同特征的概括而形成的。因此,对概念的教学也成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

那么,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下面,就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克服前概念的不利影响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顿以前,人们对生活经验缺乏科学分析,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错误命题: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由此可见前概念对人们认识影响是巨大的.

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否则正确概念难以形成.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两点

1.1加强实物演示,丰富感性认识,有利于消除错误前概念,确立正确概念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太阳曝晒下的木块和金属块的温度如何?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认为金属块温度高,形成错误认识.所以只有通过实验测定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才能消除错误前概念,否则任何讲授都是苍白无力的.

由于学生思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往往以物质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形成错误认识.如学生认为马拉车前进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从而对牛顿第三定律产生怀疑.所以教学中针对这种问题设计一个实验:2个滑块,2个轻质弹簧秤,使一个弹簧秤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滑块上,用另一弹簧秤拉动连在一起的木块,去演示使一物块前进时,另一物块同时前进,通过弹簧秤显示两物块之间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排除学生形成的错误认识,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所以,抓住中学生学习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及创造条件进行实物演示,积极消除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对提高学习效果是重要的.

1.2重视模型的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消除学生思维障碍

模型是学物理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形象.

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物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一节教学中,由于分子与分子间距离关系比较抽象,物体中独立的分子看不见,因此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通过运用宏观物体建立物理模型,便使抽象的分子及分子力形象化、具体化,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充分运用或创造条件,运用物理模型,从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2重视“探究学习”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学习”的特点是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之基椽―科学概念。这一点说明了概念学习的意义,它是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教与学。应用探究学习的方法进行概念的教学,要注意三点:

2.1正确地形成概念在科学中概念的形成又通过抽取特征和将具体事例归类而得到发展。学习概念的形成过程,亦复如此。这种方法利用正例与反例的比较、归类,最后才能形成概念。

2.2学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和属性。外延又是概念本身的应用范围。

2.3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积极学习、探索物理学奥妙注意到概念的同化,找出概念的隶属关系。这种探究态度和积极性,只能在自主地抓取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物理中逐步培养。离开这一点、谈什么学科态度的培养都是一句空话。为此,教者要提高教学质量,唤起学生希望的火花和自信又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培养情感目标的良好起点。

3强化物理概念的界定意识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概念有严格的科学界定。同一物理概念在不同的物理学识水平阶段严密的程度不同。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界定模糊不清,思维混乱,解题注意分配不合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强化以下几方面意识:增强物理概念的物质意识。每引入一个力学概念,应充分利用实验或学生生活积累的已有经验,把物理概念建立在充实的物质基础上。强化物理概念的界定意识。速度与加速度二者仅一字之差,都是力学中的重要物理量。一些认知策略较差的学生把速度与加速度归结在一个“光环”上,认为速度为零,加速度必为零。在这里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与运动状态变化快慢是速度与加速度的界定。速度和速率、功和功率、动能和动量、重量和质量等也是一字之差,它们的物理意义却不相同。帮助学生树立界定意识可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有利于增强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

参考文献:

质点力学概念篇6

一、讲概念不如教会学生理概念,形成概念知识网

教师“讲”的功夫深,不一定教学效果好。开始几年,总在一个误区徘徊,一味的想把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给学生讲深刻讲透切,但往往是讲得汗流浃背,学生听得枯燥无味。把化学概念教学的重心放在了讲,学生听和记的上面,但实际学生掌握的效果不好。概念本身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很容易导致让学生误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求知欲十分旺盛的特征,我开始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概念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化学概念的关键词,学会分类、比较概念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动脑,展开讨论,通过比赛,各抒己见。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让学生比较分类,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本质的差异,科学的将概念形成知识网,让学生准确有序的记忆储存。如原子和离子,电离和电解,原电池和电解池,元素、原子、核素和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和同素异形体等的学习,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是简单作笔记的机器,而是在和谐气氛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回顾,比较、分析、综合,把前后学习的化学概念串联起来,形成各种网图。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了学习的主角。

二、记概念不如教会学生用概念,形成概念巩固墙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会真正地掌握知识。学习一个新概念,强调处于机械的记忆阶段,可能学生自以为掌握了,事实上时间一久又糊涂了,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应用落实到位,要让学生明白流畅的背诵概念并不意味着真正理解掌握了概念。我也困惑了很长一段时间,学生一讲就懂,一考就错,学生头痛,老师也头痛。重视基础,重视教材,加强基本概念的应用,通过教学实践,针对化学概念的教学实际,学会把握重心,能舍能放。通过与化学备课组共同研讨,精心选择题目,尤其是针对基本概念为载体的选择题,题目难度尽可能适合学生实际,这样来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应用,抓住学生掌握概念的易错点,学生学起来也相对轻松一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反复应用巩固化学概念,让学生能够全方位理解概念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也是学习整个化学系统知识很好的途径。教师要充分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在教授概念的时候,要向学生交代清楚组成句子的关键和重要的词句,使学生对所讲概念可以理解的比较确切。例如,“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是教材上对于分子的概念。在这不多的字数里有非常深刻的含义: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分子,同种物质的分子具有相同的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性质;分子只是组成物质的多种微粒中的一种;分子是一种微粒,肉眼看不到。教师这样分析、讲解概念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便于记忆也容易理解。

三、由化学概念单一的学习过渡到适当延伸拓展,形成概念多元化

学生在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的过程,也是学生实验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综合、比较、抽象等能力的培养过程。概念基础知识和应用创新能力是相辅相成,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概念的延伸,通过对比分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真正达到知识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过渡。教师不可就题论题,而要联系旧知识,增设同类,对比启发,指导学生利用教材,深入思考,仔细把握教材与大纲的内在联系,启发诱导学生思维,教师应用心设计,选择题目,依据不同概念的特点,该直观的不延伸,该剖析的一定要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较概念异同,防止含混不清,教会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同化新概念,真正做到巩固强化,理解掌握,包括规范答题,表达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先了解学生对当前知识的想法,再联系教师自己或者课本的见解。然后,采用探究式或者开放式的问题揭示学生的想法。例如,采用“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如果……将会如何”的形式探测学生的想法。

四、由想法与现实的差距,反思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心中的彩虹作文范文(整理18篇)

    - 阅0

    心中的彩虹作文篇1天色昏昏沉沉的,往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此时空无一人,就连道路两旁的树都耷拉着脑袋。如此萧索又有点凄凉的景象,亦如我心中的光景。拿在手里的是张语文答题卡。.....

    消防安全承诺书范文(精选2篇)

    - 阅0

    消防安全承诺书范文(精选5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能够利用到承诺书的场合越来越多,承诺书由标题、启语、正文、结语、署名、日期六部分组成。你所见过的承诺书是什么样的呢?下面.....

    乔迁之喜邀请函范文(精选8篇)

    - 阅0

    乔迁之喜邀请函范文篇1送呈________先生台启谨订于公历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时(星期____)农历_____月_____在________(居处)实行新居落成并乔迁之庆,届时恭请光临。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