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节能技术(6篇)

来源:网络

纺织行业节能技术篇1

纺织和生物技术深层次的交叉与融合将可使纺织成为21世纪最有生命力的产业之一[2]。传统的纺织工业因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其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新工艺,而应用生物技术是重要途径之一。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发展新工艺和新产品的一门学科,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生产产品、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生物技术对纺织原料的获取、纺织印染工艺、纺织品最终废弃处理等整个纺织工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有助于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关注健康与安全,提高产品的质量与功能性。目前已用于纺织工业的成熟的生物工艺有棉织物的酶退浆、氧漂生物酶净化、牛仔布的返旧整理和生物抛光等,还有一些工艺正在逐步成熟和完善,如棉织物的精练、羊毛的生物改性、合成纤维的生物改性等。因此,纺织生物技术对纺织工业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环境友好、促进传统纺织产业的升级改造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纺织生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和实际应用,对纺织生物技术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适应纺织行业这一新趋势,根据人才需求和专业特点,有必要在纺织类院校开设纺织生物技术类课程。我国的一些纺织类高校已开设纺织生物技术相关课程,如我校开设的课程为“纺织生物技术”,江南大学开设的课程为“纺织生物化学”,西安工程大学开设的课程为“生物技术在纺织品加工中的应用”。国外一些纺织院校也以不同形式开设了同类课程。“纺织生物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开设该课程使学生掌握纺织生物新技术,了解这一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能够运用纺织生物新知识、新技术解决纺织行业面临的生态、环保、节能等问题,适应纺织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因此开设“纺织生物技术”课程可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纺织专业人才。

二、课程内容设置

“纺织生物技术”课程主要涉及生物和纺织两个学科,课程内容设置既要考虑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体现两个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在对纺织生物技术的发展应用等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纺织生物技术”教学大纲。该课程为选修课,总学时为32,主要面向生物工程、轻化工程、应用化学、纺织工程和功能材料等专业。课程内容安排见表1。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生物学基础知识,又要与课程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因生物学知识内容庞大,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内容主要选择与纺织染整工业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基础知识和酶学基础知识两部分。授课时,首先介绍生物学基础知识,然后按纺织染整工艺的先后分别讲解纺织品的生物前处理和后整理技术。另外根据课程面向专业的不同,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对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可以按上述内容讲解;对生物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生物学基础知识,增加纺织染整基础知识,如纺织材料的结构特性和纺织染整工艺等。

三、教材的选用

目前关于“纺织生物技术”课程的教材不多,主要有周文龙主编的《酶在纺织中的应用》,陈坚主编的《纺织生物技术》,李群、赵昔慧编写的《酶在纺织印染工业中的应用》;国外教材有ArturCavaco-Paulo主编的“TextilePro-cessingwithEnzymes”,RyszardKozlowski等编写的“BiotechnologyinTextileProcessing”。这些教材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生物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各有特色。《酶在纺织中的应用》是一本在国内较早讲述纺织生物技术的教材,该书不仅系统介绍了酶的基础知识,而且以不同的酶为主题分别介绍了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等的特性以及在纺织印染加工中的应用,还介绍了麻纤维的微生物脱胶、酶脱胶以及纺织废水的处理等。《纺织生物技术》一书分别围绕纺织品的前处理、后整理、废水处理及其他纺织生物技术等工艺模块进行讲述。《酶在纺织印染工业中的应用》一书以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为核心,介绍了酶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在前处理、后整理和纤维改性中的应用。授课时,可以其中一本书为主教材,参考其他教材,同时补充最新的研究进展,不断充实授课内容。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

由于课程内容既涉及生物方面的基础知识,又要结合纺织工业的工艺特点和工艺要求,因此授课方法得当与否对学生理解并接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结合课程特点和内容,我们采用讲授、分析对比、讨论和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考虑到纺织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纺织品的生物前处理和后整理教学中,主要采用对比法教学。如在讲授纺织品的生物酶整理工艺时,先从学生熟悉的传统工艺讲起,让学生了解工艺的目的、要求及传统工艺存在的问题;然后引入生物酶处理工艺,介绍具体用酶的来源、特性、作用机制和工艺条件;最后从工艺流程的复杂性、生产周期、产品质量、废水、成本等方面比较酶处理工艺和传统工艺的优缺点。经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酶处理工艺的必要性、先进性,对两种处理工艺的理解更深入和全面。在纺织生物技术发展方向的教学中,先给学生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查阅文献,然后在课堂上讨论分析,开拓学生的思维。对一些接近人们日常生活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如关于牛仔布的纤维素酶整理,可以问学生如何将牛仔布整理成不同的风格、原理是什么。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教学内容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五、课程的考核方式

纺织行业节能技术篇2

本届会议以“树立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示范,推进纺织工业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祝光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顾问、环资委主任杨东辉,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秘书长朱广庆,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处长毕俊生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来自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长丝织造行业协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代表以及有关省市地方协会代表、高等院校专家和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产业部主任、环资委常务副主任孙淮滨主持。

新时代新要求节能减排任重道远

会上,高勇做了题为《2013/2014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的主题报告。他表示,2013年,我国纺织行业的主要运行指标同比稳定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运行质效提升发挥了根本支撑作用,可以说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从2013年行业的现实情况来看,面临的外部发展压力并没有较上年有明显的减轻,国内棉花流通等关键问题仍未解决。

“2014年,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总体上依然较为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不过也应该看到,2014年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总体上有望较2013年逐步向好,将为行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提供相对有利的条件。因此,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同时完善政策调控,进一步优化外部发展环境,仍是确保纺织行业继续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高勇强调。

对于行业来说,节能减排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据高勇介绍,2011年7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成立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形成行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顶层协调机制,推动行业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而就在此次会议召开的前一天,环资委“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成立,不难预见,此专业委员会的建立将在纺织行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领域发挥重大作用。

“2014年,在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领域,纺织行业将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把握好节能减排形势,认清形势才能明确任务。二是要加大成熟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力度,利用各级政府的力量,推广减排做得好的地方成熟经验。三是引导企业对高污染落后设备有序淘汰,争取国家环保专项的支持。环资委也需要在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数据分析、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与推广、政策咨询等方面继续深入,推动行业节能减排、资源节约。”高勇说。

作为环资委主任,杨东辉在会上介绍了环资委的相关情况。“环资委”成立后,在行业内开展了示范企业评选、节能减排诊断、标准制修订、技术咨询、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数据分析等活动。2013年环资委的一系列工作也是为行业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转型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2014年,环资委还将继续建立健全自己的组织机构,继续开展在行业内产生良好影响的系列活动。”杨东辉表示。

据孙淮滨介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每年都会组织召开全国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本届会议,行业和企业专家在一起总结经验、分析现状,探讨如何解决困扰行业发展的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难题,并提出具体的工作步骤。

祝光耀表示,纺织行业是关系民生的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近几年,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纺织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坚持在节能减排、环境友好方面进行研究。在各方的大力推进下,行业内的一批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得不错,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未来,纺织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体制、工作体系等,还需要由点到面进一步研究。纺织行业在树标杆立典型方面,今后也要进行更多的探索。当然,国家层面今后也会在这方面设立一些基金和奖励政策,希望可以更好地帮助纺织行业在这方面的发展。

毕俊生指出,工业的清洁生产其作用非常大,在生产过程中清理污染物,远好于在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再进行清理,日本就是一个例子。“党的十做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国家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我国工业生产也不能例外。工信部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生产工作的指导。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各项清洁生产工作,对国家的各项要求做出新的推进方案,进行重大技术的攻关,引导企业实施绿色升级改造,提高水平,并开展产品生态设计的试点工作,引导从末端治理向链条发展转变。希望纺织行业再接再厉,做到生产对环境影响最小化。”毕俊生说。

树标杆立典型企业经验引发行业新思考

“这次会议选择的主题,就是要体现纺织行业推广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力度和信心。示范企业起到了引领作用,通过树立示范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让企业有技术可示范,有榜样可学习。”杨东辉如是说。

在本次会议的专题论坛环节,来自郑州宏大纺纱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弘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北京中科熙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金堂轻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国际金融公司、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的相关代表,也就自己熟悉的领域和议题,进行了经验的分享。

北京中科熙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苗景义表示,“十一五”开局之年与收尾之年,纺织行业内的化纤、棉纺和印染三大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到纺织总能源消费的60%以上,因此在“十二五”期间,这三大产业仍然是纺织行业节能的重点。他建议,对于不同的产品及不同的生产工艺可采用相适应的节能方法,比如在棉纺上对空调、空压系统进行改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在化纤纺丝过程中对空压系统进行改造,达到节能效果;在印染上可以采用太阳能供热及余热回收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现在工业领域上,太阳能用热技术有了一些进展。在纺织领域,常熟凯达印染厂、佛山佳利达纺织印染厂和浙江达利印染厂有实际应用,但是还远远不够,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苗景义说。

郑州宏大纺纱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民介绍了公司在节能方面的一些进展。他表示棉纺织企业在节能潜力方面,往往是从建筑系统节能、空调系统节能、电机系统节能、锅炉系统节能、清洁电能质量、空压系统节能、能源管理系统、工艺管理系统这几个方面进行。他指出,纺织行业“十二五”节能潜力还是很大的,虽然投入可能要达到2.49亿元人民币,但是企业通过节能改造可减少能源1.4亿元、节能8.6万吨标准煤、减少23.9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平均节能率达到14%,可以说带来的效益还是很可观的。

广东弘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爱民介绍了印染行业的清洁生产经验。他表示,在当前情况下,对纺织印染行业清洁生产的成绩进行总结是有利于行业今后发展的。“近十年来,纺织印染行业清洁生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企业员工的认识有所提高,、单位产品资源消耗不断下降,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新设备得到了广泛使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在印染行业,重枝节轻系统、重设备轻管理、重投入轻维护、重硬件轻人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而且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印染企业也需要注意重视源头控制,系统地进行节能节水工作,大胆地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管理手段,强化管理能力。”杨爱民说。

纺织行业节能技术篇3

关键词:本科纺织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质量

培养大量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不仅是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而且是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明确提出高教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规模[1]。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由纺织大国转变为纺织强国。为实现这一目标,纺织企业急需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纺织工程高教无疑将肩负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加强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必然性

1.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纺织产业正在进行艰难的转型,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心病。根据当今纺织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纺织工程专业人才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1)掌握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2)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直接参与企业一线技术创新,解决企业实际面临的工程技术难题;(3)掌握必要的多学科知识,能够较好地解决技术活动中所涉及的经济、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2]。因此,培养高素质具有实践能力的纺织人才是纺织产业发展的需要。

2.加强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是我国纺织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纺织工程专业的高教主要是为纺织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一定纺织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纺织生产技术,同时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纺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环节,理论教学不能代替实践性教学,两者不可偏废[3]。由各实践教学环节有机地组织起来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强化学生的纺织工程意识、增强思维和创新性能力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培养和造就知识深厚、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的必然要求。

3.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纺织高校应对激烈竞争的现实选择。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统计,2012年全国有680万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将是一个长期态势。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纺织行业发展也是时好时坏,纺织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够稳定。在现实主义的引导下,就业前景无疑成为家长和学生选择学校及专业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那些能够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人才的高校和学生能在企业顺利获得岗位的高校将在学生生源争夺和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所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从而保证就业率和就业水平已经成为纺织高校的现实选择。

二、纺织专业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学时多,实验、实践教学学时少。

根据对几所高校纺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分析,各教学环节所占学时比例大致为公共基础课33%,学科基础课24%,专业课16%,选修课7%,集中性实践环节20%,另外理论课课内实验平均约占理论课学时8%左右。目前,各纺织高等院校纺织工程专业各种实践环节及学时大致如下:专业实验主要有纺织材料学实验(平均32课时)、织物结构与设计实验(平均32课时)、纺织测试技术实验(平均16课时)、现代棉纺技术实验(平均16课时)、现代织造技术实验(平均16课时)和针织学实验(平均8课时);专业课程设计为纺纱产品设计和织造产品设计(平均2周);专业实习主要有认识实习(平均2周)、棉纺专业实习(平均2周)、棉织专业实习(平均2周)、生产实习(平均4周)、毕业实习(平均4周)、试纺试织(平均2周)和做毕业论文(平均14周)。可以看出,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学时较少[4]—[5]。

2.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少。

从所开出的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可以看出,实验内容没有结合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如纺织材料学实验,大多是根据理论课的内容,有关纺织材料性能验证性的实验较多,而对纺织材料进行具体成分分析等内容较少;实验操作和步骤与纺织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有差异;纺织测试技术实验偏重于验证各种通用传感器的原理,而没有针对在纺织设备及仪器中各种传感器的设计性实验;现代棉纺技术实验、现代棉织技术实验和针织学实验都存在着内容不够全面、不贴近生产实际的问题,有关产品质量测试实验多,而关于生产工艺的实验很少。

3.实习经费不足,实习基地建设困难。

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试纺试织和毕业实习都涉及实习经费和实习基地的问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学生不能全面了解各地各类纺织企业的情况;各纺织企业多为私有性质或股份制企业,学生实习不能给他们带来明显利益,反而会带来影响正常生产秩序和安全等问题,因而企业领导人对学生实多没有积极性,目前主要靠一些教师的同学或师生关系勉强维持。实习基地的不够稳定,造成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不能顺利落实。

4.实习内容不实,管理不严,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纺织行业节能技术篇4

[关键词]纺织染整发展报告福建省

0引言

我国是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纺织印染加工在整个纺织服装生产链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丰富的原料和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经济区域化、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加剧,世界纺织工业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逐步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集中发展增长潜力大、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的产品。纺织印染作为高技术含量产业,是发达国家不肯轻易放弃的领域之一,因而印染行业的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将更加激烈,其国际竞争能力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

1我国染整技术发展现状

1.1染整工艺领域的研究进展

生物酶的应用:随着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绿色环保生态的染整加工技术,生物酶前处理工艺已成为纺织品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已开发了生物化学联合退煮漂一浴一步法温和前处理工艺、生物酶抛光整理、用于羊毛防缩处理及蚕丝脱胶的蛋白酶、过氧化氢分解酶在前处理精练过程中应用。

冷轧堆染色工艺的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发冷轧堆染色(CPB)工艺以来,该工艺在不断改进,随着小批量、多品种及快交货的市场要求,冷轧堆染色越来越受到人们到青睐。近年来冷轧堆染色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针对冷轧堆染色开发了专用设备、染料及染色方法,如:计量泵的开发、实验室微波固色法、固色碱的开发等。

棉织物的低温漂白工艺:棉织物传统的漂白工艺主要有两类,即次氯酸钠低温漂白和双氧水高温漂白。但前者由于不环保,现在已基本不用;后者需在高温下漂白,存在纤维损伤大,白度不均匀等问题。棉织物的低温漂白工艺,是指能够在较低温度(50℃~70℃)下处理棉、麻、羊毛等天然纤维及其混纺交织产品,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白度,显著降低纤维的损伤,特别适合对温度和pH敏感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漂白。其关键是低温漂白活化剂的研制,该活化剂能降低双氧水的活化能,提高双氧水有效分解率,从而减少漂白剂的用量,节省能源。

1.2印染设各领域的研究进展

电子计算机在染整(设备)上的应用:目前,国内已开发染整生产的颜色质量控制技术和生产染料自动计量系统,该项技术及系统是针对颜色再生产从定性到定量管理而设计的,主要由电脑测色配色系统、化验室自动配液系统、染料计量系统和颜色检测系统组成。整个系统可以相继完成颜色的测量、参考染料处方、自动配置溶液、高精度称量染料配方等功能。

低浴比染色设备:国内染色机生产企业从节能减排的目标出发,对溢喷染色机不断进行改进,推出了各种超低浴比(1:4.5)染色机,但从目前以染液牵引织物循环的结构形式来看,在实际生产中还很难达到。国内已开发了浴比在1:5以下的常温染色机、高温染色机、气流染色机等染色设备,与进口设备相比,存在稳定性差、能耗高、自动化程度低、跑冒滴漏等问题。

冷转移印花机:冷转移印花机生产的面料手感如初、色彩绚丽、图案丰满、立体感强,而且色牢度可达到4级以上。可节省染料用量40%,节约用水量2/3,并使排放水回收率达90%,节省能源65%。

数码印花:从生产过程可分为数码转移印花和数码喷墨印花。国内的数码印花,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第一代的简易数码印花机,第二代的导带式数码印花机,第三代的高速数码印花机,到现在的第四代数码印花机,数码印花的速度已经从第一代的2m2/h,提高到第四代的400m2/h。

印染在线检测及数字化技术:生产线的在线监测与控制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在关键机台、工艺点上,实施工艺参数在线监测与控制,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使产品质量稳定,获得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目前,在线监测的项目有碱浓度检测及自动加碱系统、pH在线检测系统、门幅在线检测控制装置、预缩率自动检测控制系统、布面湿度在线检测控制,色差在线检测控制等。德国门富士公司、杭州开源电脑公司、常州宏大数控公司、西安德高印染自动化工程公司均有生产。这些在线监测设备,可实时控制工艺参数,可成倍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

1.3染整助剂领域的研究进展

生物酶制剂:目前在纺织印染中已应用广泛,已在纤维改性,真丝脱胶,原麻(苎麻、亚麻、红麻)脱胶,染整的退浆、精练、整理和净洗加工,纺织印染的废水处理以及印花后处理等方面有所应用。生物酶技术在改进染整加工工艺、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和开发新型原料的产品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印染助剂:国产助剂与进口助剂存在明显差异,如高渗透剂、高效乳化剂、高效洗涤剂、防黄变助剂、酶制剂尤其是新一代酶制剂等:还有用于染色织物后整理,提高产品功能性的助剂:三防(防水、防油、防污)整理剂、易去污整理剂、耐久性抗静电剂、杀菌整理剂、耐久性阻燃剂、防紫外线整理剂等。这些产品所对应的国产助剂很少,性能也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主要依赖进口。进口产品与国产产品相比虽然价位高、供货效率低、付款方式不灵活,但性能好且可靠、产品质量可信度高。

1.4新纤维染整加工研究进展

多组分纤维面料:多组分纤维面料开发日新月异,其染整加工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当前多种纤维面料织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以涤纶为主的复合弹力织物,主要品种有涤/粘/氨、涤/棉/粘、涤/麻/粘、涤/锦/氨、涤/丝/氨、涤/Tencel等面料;(2)以天然纤维为主的复合织物,主要品种有锦/粘、棉/粘、毛/麻/粘、棉粘/腈/氨、丝/Tencel等品种;(3)以功能性纤维为主的复合织物,如高吸湿纤维、导电纤维、抗菌消臭纤维、调温纤维、防紫外线纤维、阻燃纤维、芳香纤维、变色纤维等,这些纤维与常规纤维复合可以开发更多品种。多元纤维混纺、交织、复合是今后纺织品市场的主导产品和重要的发展趋势。

功能性纤维的开发。近年来,我国先后开发了抗菌纤维、抗紫外纤维、阻燃纤维、抗静电纤维、远红外纤维等功能性纤维,相应印染企业进行功能性纤维的染整加工技术研发。

1.5染整加工节能减排研究进展

印染行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纺纱织造、提升服装及家用纺织品档次和附加值的关键行业,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纺织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带来的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多的矛盾日益显现。

1.5.1印染行业的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现状

据对有关印染厂的调查。目前印染产品加工过程的能耗大致如表1所示。

纺织印染行业排放的印染废水是我国工业系统中重点污染源之一。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等含量高(COD、BOD值高)、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由于纺织产品种类多样化、更新加快。纺织行业应用新原料、新助剂开发了许多新产品,使纺织工业废水成分更为复杂,处理更为困难。目前,印染机织布每百米的耗水量在2―4.5吨,印染针织布每吨产品水耗在150―230吨。相当部分的企业单位产量的水耗量高于国家规定的水定额。

1.5.2无水、少水印染加工技术

涂料染色:采用超细涂料着色剂和纳米级无甲醛涂料染色粘合剂,通过浸轧、烘干、焙烘即得成品。与传统染料染色相比,节省了显色、固色、皂洗、水洗等多步工序,大幅度减少了水电汽的消耗,降低了染色废水的排放,而且用特柔型粘合剂改善了手感,提高了粘合牢度,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染色新工艺。该工艺节能节水,缩短工艺流程,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与活性染料相比,每百米节水1吨左右,总成本百米节约15元。

阳离子化改性冷轧堆染色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染料的上染率、固色率和染料的利用率,降低染色废水的色度和生物耗氧量,减少水洗用水量。同时由于采用冷轧堆阳离子化改性技术和冷轧堆无盐染色技术,该工艺还节约了大量能源,起到节能、降耗、减排三大作用,是一项提高染料利用率,降低污水色度,减少水洗用水量的新工艺。

泡沫整理:泡沫整理是典型的低给液节能型染整技术.完全符合绿色染整的发展方向。泡沫整理可用于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等各个工序,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后整理领域,与常规的浸轧法相比较,泡沫染色更加节能。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一项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它包括选择清洁原材料、能源、无(少)污染的替代品和清洁工艺、设备强化生产技术管理和结合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排放物。为此,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无论对环境保护还是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推进印染行业清洁生产,提高印染产品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各省相应出台《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和《印染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2染整技术发展趋势

2.1染整技术基础研究的主要走向

以生态环保理念发展印染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印染是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印染用水量占全部纺织工业用水的80%。国家有关部门联合的《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包括:印染加工过程中推荐采用的清洁生产工艺、废水治理和污染防治措施;规定所有印染废水要实现达标排放;取缔和淘汰技术设备落后、污染严重及无法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小型印染企业;对印染企业集中的地区,鼓励实行专业化集中治理。

绿色染色技术是今后纺织品染色重点发展方向。绿色染色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应用无害染料和助剂,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工艺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加工,染色用水量少,染色后排放的有色污水量少且易净化处理,耗能低,染色产品是“绿色”或“生态纺织品”。积极开发非水、少水染色,节能染色,增溶染色,新型涂料染色,短流程、多效应染整,计算机应用和受控染色等。

2.2染整技术全方位研究

进一步深入和扩大超声波进行前处理技术应用。印染行业大量的污水来源前处理,需要加强超声波在前处理设备应用,减少染料、化学助剂和水的用量,增强水洗效果,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污水排放。

加强生物酶在机织物连续式前处理应用:随着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绿色环保生态的染整加工技术,生物酶前处理工艺已成为纺织品重要的发展方向,重点研究生物酶技术在机织物连续式前处理的应用。

加强针织物染整技术研究:重点研究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平幅前处理、平幅冷轧堆染色、转移印花。

加强染整新工艺研究:重点研究湿短蒸染色工艺、泡沫染色工艺、泡沫整理工艺、纱线涂料染色工艺、气流染色工艺。

加强功能性纺织品开发:重点开发在极端条件下防护等功能性后整理技术。

加强植物染料开发:重点开发植物染料的提取及在纤维素植物的染色、印花。

加强产业用纺织品染整加工技术的研究:加快非织造、织造布染整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研究开发抗酒精、防渗漏、阻燃、抗菌、防辐射、耐酸碱等长效功能性整理和多功能复合整理技术。重点开发汽车等交通工具用纺织品,防弹防刺面料等安全防护面料。

2.3加快提升染整机械先进制连技术水平

国内印染业经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在产品质量如疵点、色差、尺寸稳定性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存在着跑、冒、滴、漏现象,稳定性、手感和功能性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需要加快提升染整机械先进制造技术水平。3我省纺织印染业已取得的成就

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在国家、省、市的指导和支持下,我省纺织印染业取得以下突出成就: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福建省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2000多家,职工82万多人,完成工业总产值3325.37亿元,增长31.3%;产品产销率保持在97%。全省化纤产能280万吨以上,排全国第四位;棉纺纱锭650万锭左右,纱线产能350万吨以上,居全国第六位;坯布能力25亿米左右,居全国第八位;纬编针织产能100万吨左右,经编产能50万吨以上,居全国第五位,机织和针织面料的染整能力分别为40亿米和100万吨以上,产值可达到500亿元,居全国第五位;服装产能位居全国第五位。

全行业60%的企业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30%化纤装备、15%棉纺装备、20%印染装备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培育了一批具有我省特色的休闲男装、正装、羽绒、童装等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装品牌。七匹狼休闲装、柒牌西服、九牧王裤子、才子衬衫、佳丽斯床上用品等18项品牌获“中国名牌”。获“中国驰名”商标45项(其中国家工商局认定15项),“福建名牌”137项,“福建著名商标”169项。

3.1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我省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区域经济形成的特色已在全国形成影响效应。近两年已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纺织产业基地市和特色城镇的有:晋江市――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石狮市――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石狮市蚶江镇――中国西裤名镇;石狮灵秀镇一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晋江深沪镇――中国内衣名镇;晋江英林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长乐――中国纺织基地市。12个以西服、运动服装、内衣、休闲装、童装以及织造、辅料等特色名镇。石狮服装城已具备较强的服装交易功能。2011年,福建三明尤溪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中国革基布名城,年产革基布近10亿米,福建三明永安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中国新兴产业基地市,年产工业用布上亿米。

泉州纺织产业集群是国内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之一。休闲装、茄克装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4强,运动装、童装、内衣出口在全国占主导地位。石狮“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和晋江“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的声誉伴随着“闽派”服装的市场开拓已名扬国内外。石狮已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最著名的服装及原材料集散地之一,长乐纺织产业集群中,以工业区为载体的印染、棉纺、化纤产业板块已渐成规模,该集群有着较强的棉纺经编业和化纤业,化纤年产能120多万吨,占全省30%;棉纺纱锭600万锭,年产纱线100万吨,是全省最大的纺纱基地和全国三个百万纱锭区域之一;经编年产量达到30万吨,是全国三个经编面料重点区域之一,经编面料占据全国1/5的市场份额,其价格左右着内地的市场价格;兴建中的金峰纺织城是中国东南最大的棉纺和经编面料集散市场。

厦门的女装和化纤及莆田、三明永安、南平延平、南平邵武、龙岩长汀等地的针纺织、印染、产业和家用纺织品也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特色和规模。纺织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区的拓展和升级已在福建全面协调展开。

长乐纺织企业通过集中采购、协商定价、原料本地消化等措施,集群内的企业生产成本要比集群外企业降低5%。10%。

3.2重点、骨干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品牌建设成效突出

全省被授予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地区的有晋江、长乐、永安等3个“中国纺织基地市”;石狮“休闲服装名城”、石狮丰泽“童装名城”、尤溪“革基布名城”;以西裤、运动服装、内衣、休闲装、童装、织造、经编、花边、辅料等的12个“特色名镇”。全省纺织服装品牌建设力度加大,培育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化纤、纱线、面料以及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品牌,部分企业已从加工制造向产品设计和创意转型,初步在特色集群地区形成了一批设计创意园区,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产品内销和出口加工中,一批化纤、纱线、面料、辅料等中间产品的品牌价值得到市场认可。

3.3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取得新进展

纺织业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能源、水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降低污染物排放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差别化直纺和新型纺丝冷却技术在化纤行业普遍应用;高效短流程印染前处理技术在机织物、针织物上得到推广;废水余热回收、中水回用、丝光淡碱回收、少水一浴染色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正在加大应用;印染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推广的技术改造以及染整集群地区污染物集中处理、降低排放工程已初见成效。纺织纤维再利用、聚酯废料再开发技术不断升级,以可再生、可降解的竹浆粕等为原料的新型粘胶纤维正在形成产业化。

4我省印染业存在的问题

4.1自主创新不足

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首先是用于技术开发创新的资金占销售总值的比例不到1%,小型企业的比例更低;其次,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人才欠缺,企业现有的技术人员忙于应付日常的生产,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相关信息了解较少,造成创新能力不足。

我省的印染行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少相关公共服务平台、研发机构及相关高校的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训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4.2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受到制约

大多数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行业的结构性矛盾明显,加工能力盲目延伸,大多数企业属加工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能起引导作用的企业极少,产品雷同、市场趋同、存在低层次的竞争现象,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市场竞争力不强,功能性高端产品的后道加工更是成为难题。以至于省内部分高端服装订单染整加工需到国外完成,省内只能完成半成品。虽然省内纺织、服装已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配套,但染整是纺织和服装上下游行业的中间环节,技术局限导致企业无法生产高端的纺织品。

4.3染料及助剂对外依存度高

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染整高端技术方面始终不对外输出,我国染整技术以及相关配套的染料及助剂、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染整业存在的技术短板问题开始显性化。

相对我省来说,纺织原材料对外的依存度更高,染料基本从省外、国外引进,因此,受外界的影响较大,与浙江、江苏等纺织业发展好的省份相比,我省的纺织产业链不完整,尤其表现在染料及助剂生产上,我省基本没有染料生产企业,染料基本从省外、国外引进,而助剂生产也仅是复配而已,因此,受外界影响大,成本高。

4.4印染废水制约着省内纺织业的发展

我省环保水平不高,环保意识有待加强。目前染整业活跃的地方均在我省经济发达的地区,但已出现了生态遭受破坏的问题。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各种浆料、染料和印染助剂的使用,使印染废水呈现出高色度、高COD、高BOD、可生化性差等特点,给废水的处理增加了新的难度。

我省相当部分印染企业还未达到原标准要求,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还未建立污水集控区,即使已建成,也存在着规模小,污水处理能力不够,处理的技术落后。绝大部分是企业独自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落后,能力不够,成本高。

4.5高能耗、高成本、亏损企业数量多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全球经济放缓,导致国际市场需求显著减少,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对纺织品需求大幅下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中欧、中美纺织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措施将对出口产生较大影响,“后配额时代”锚束后的纺织品贸易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原料成本、能源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或大幅波动,对纺织服装产业造成很大冲击,再加上外部需求减少,竞争激烈,价格下跌,企业经营十分困难。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时,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加,亏损企业增多。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大仍然是制约我省印染行业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受国际汇率、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印染行业的升级改造将面临较大困难。

4.6人才紧缺

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速度加快,近年来,我省纺织印染业发展迅速,据省经贸委统计,全省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近3000家,纺织行业从业人员达到近80万,完成纺织工业总产值近3000亿元。纺织工业的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在全国第五位。印染能力40亿米以上,居全国第五位。在我省国民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0年已跃居全省工业总产值的第三位。

纺织工业一直是我省重要支柱产业,我省经济发达地区的长乐、晋江、石狮等地的主要产业是纺织,然而相对纺织工业发展好的浙江、广东、山东、江苏四省,在人才培养方面,我省明显不足,四省纺织类院校均有中专、大专、本科,各种层次齐全,且有多所院校培养纺织染整人才,而我省仅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和泉州纺织服装学院两所大专院校,每年培养的大专学生不到100人,与我省纺织工业不匹配,无法支撑我省纺织工业的发展,出现纺织服装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管理、技术人才短缺。

5我省染整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纺织行业节能技术篇5

Intheaspectsoftechnicallevel,energyconservationandreductionofpollutantemissions,thereisstillagapbetweenZhejiang’stextileindustryandthatofotheradvancedprovinces.Thus,textileindustryofZhejiangprovinceneedsimmediat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Aftercomparingthedifferencesintheaspectsmentionedabove,thisarticlehasmadeanin-depthanalysisontheexistenceofthegapandputforwardssomeproposalsfor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

纺织业是浙江的传统优势产业,是满足生活需求、扩大出口创汇、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劳动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民生产业与支柱产业之一。新世纪以来,浙江纺织业技术创新日趋活跃,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但客观来说,浙江纺织业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其技术水平、环保等方面与同为纺织大省的江苏、山东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亟待转型升级。

一、浙江纺织业自主创新情况分析

(一)主要成就

1.技术创新日趋活跃,创新投入不断加大

近几年来,浙江省纺织业企业R&D投入大幅增长,2008年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R&D投入达19.13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6.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46.6%;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稳步提升,由2003年的0.16%提高到2008年的0.44%(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年均提高0.056个百分点(图1)。科研人才队伍逐步壮大,规上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由2003年的9715人增长到2008年的24900人,增长了156%;R&D人员由2003年的3870人年增长到2008年的9647人年,增长了149%(图2)。规上纺织企业办科技机构数由2003年的103家增长到2008年的439家,年均增长率达33.6%(图3)。

2.创新产出成果显著,研发能力逐步提升

随着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不断推进,浙江纺织业研发能力日益增强,在专利、新产品、省级和部级科技奖励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年,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申请发明专利达406件,比2003年增长了15倍;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了大幅增长,达1037件,比2003年增长了44倍(图4);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631.19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500.7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37%;新产品销售收入率达14.56%,比2003年提高了将近7个百分点(图5)。2003―2008年,浙江省纺织行业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纺织品数码喷印系统及其应用”等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丝胶蛋白质结构调控及提高生丝产、质量新技术”、“基于丝素反应特性调控原理的蚕丝高色牢度染色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等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累计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励将近30项。

3.创新绩效稳步增长,能耗水平逐步降低

近年来,技术的进步有效地推动了浙江纺织业创新绩效的增长,2007年浙江纺织业劳动生产率达71367元/人,较2003年增加了22877元/人,年均增长率达10.1%(图6)。纺织业能耗水平逐步下降,规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从2004年的0.44吨标准煤,下降到2008年的0.33吨标准煤,年均降幅为6.9%。

(二)存在问题

浙江纺织业在过去几年提升很快,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十分喜人,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难。浙江纺织业技术装备总体水平偏低,信息化建设进展不快,设备信息化率2004年为13.51%,2008年为13.78%,基本没有多少提高。纺织业废水排放达标率2007年仅为85.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1%)将近6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任务繁重。此外,2003―2008年,浙江纺织业利润率有所回落,尤其是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利润率下滑到3.44%,其余几年利润率一直维持在4%左右的水平(图7)。总体来看,浙江纺织业依赖资源、劳动力要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仍然没有得到改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二、与先进省份的比较分析

1.比较优势

与同为纺织大省的江苏、山东相比,浙江省纺织企业创新意识强烈,技术创新活跃,在创新投入、产出等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从总量指标来看,浙江纺织业的企业数量、R&D投入、R&D人员数、企业办科技机构数、拥有发明专利数远高于江苏、山东。从强度指标来看,浙江纺织企业的R&D强度达到0.44%,高于山东、江苏的0.23%和0.30%;新产品销售收入率则远高于山东、江苏两省。从平均指标来看,浙江省除了规上纺织企业平均研发经费低于山东省外,万名从业人员R&D人员数、R&D人员人均研发经费、规上企业平均办科技机构数、规上企业平均拥有发明专利数均高于江苏、山东(表1)。

2.比较劣势

尽管浙江省在科技投入和产出方面优势明显,但在绩效、环保等指标上,与江苏、山东乃至全国平均水平,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2008年,浙江纺织业规上企业利润率为3.44%,略高于江苏,低于山东2.43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2007年浙江省纺织业劳动生产率为71367元/人,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远低于江苏、山东两省。由此可见,浙江省纺织业整体技术水平还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环保方面的差距更为明显,2007年浙江省纺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仅为85.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将近10个百分点,与江苏、山东相比差距更大;纺织业污水排放占污水排放总量的比重高达35.9%,而全国平均水平仅为10.6%,浙江省纺织业在节能减排方面面临着重大压力与挑战(表2)。

3.原因分析

浙江省纺织业在科技投入和产出上实现大幅增长,并遥遥领先于兄弟省份,但利润率却没有相应快速提高,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直接反映产业技术水平的劳动生产率与兄弟省份相差甚远,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高于其他两省及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浙江省纺织企业平均规模偏小,小型企业数量偏多,整体技术实力偏弱。

浙江省纺织业规上企业数量较多,2008年共有规上纺织企业8613家,分别是江苏、山东的1.2、2.3倍,占全国纺织业规上企业总数的26%。但浙江省规上企业平均规模偏小,平均产值规模为0.52亿元,与江苏、山东乃至全国平均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表3)。规上企业多为小型企业,占浙江省规上企业总数的9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4)。小型企业的利润率也很低,仅为3.0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将近1.5个百分点,而大中型企业与全国平均水平仅相差0.6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的低利润率加大浙江省规上企业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另外,浙江省纺织业规上企业劳动生产率71367元/人,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浙江省大中型企业劳动生产率达83357元/人,明显高于规上企业的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浙江省小型企业劳动生产率偏低是造成浙江省与全国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表5)。

浙江的这些小企业,多数都处于生产价值链的最低端,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生产的产品大多档次较低,同质性严重,产品附加值难以提高。自主品牌缺乏,像万事利、雅戈尔、珍贝这样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还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小企业仍以“贴牌生产、低价跑量”的经营方式为主,利润非常微薄。多数小企业(尤其是印染行业的小企业)生产工艺水平较低,能源、资源消耗量大,而环保意识又相对淡薄,一味追求低成本,对废水处理设施投入不足,或根本没有废水处理设施;有些尽管建有废水处理设备,也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时停时开,直排或偷排废水的现象屡有发生。总体来看,浙江省纺织业小型企业数量众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是造成浙江省纺织业企业在利润、劳动生产率、环保等方面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

三、对策措施

1.鼓励企业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一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部级、省级和市级等技术中心,推进产学研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转化,加速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不断提升产品层次。二是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支持和服务作用,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三是组织实施一批产、学、研联合攻关重点项目,向中小企业倾斜,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四是鼓励和吸引国外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向浙江纺织业转移先进技术,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建设更加开放的自主创新体系。

2.鼓励企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一是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和完善纺织行业准入条件和落后产能界定标准,提高准入门槛,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能;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落后产能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二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加强财政资金引导,统筹安排技术改造资金,落实并完善相关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政策,支持广大中小企业以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改善装备、安全生产等为重点,进行技术改造,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三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加强环境保护监督性监测和执法检查,加强对企业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和能耗限额标准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依法淘汰落后产能。

3.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力度

一是强化品牌培育和运营,推动“贴牌”向“创牌”迈进。鼓励优势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力度,争取培育一批优势品牌,再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支持一批生产型企业向品牌运营商转型,着重于品牌的运营、策划、等活动,加快纺织品牌市场发展壮大。二是依托集聚发展特色,积极发展纺织业区域品牌。结合浙江省拥有的多个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的特色以及自然人文因素,强化区域品牌集聚力;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建立区域品牌保护机制;充分发挥纺织行业龙头企业在区域品牌创建中的引领作用,积极引导中小型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争取构建区域品牌建设利益共同体,形成合力。

4.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1)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监测和控制,缩短工艺流程,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2)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推行清洁生产。在全行业内鼓励节能降耗技术、设备的应用和推广,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实用新型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管理方法,尽快淘汰落后产能。(3)加大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在全行业宣传当前能源环境和节能环保的重要意义,定期组织企业相关人员参加知识培训,在企业中牢固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低耗高效的观念。

参考文献

纺织行业节能技术篇6

1月11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纺织6项成果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其中“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另有3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是在传统的环锭纺设备中,创造性地添加了特殊的“加捻三角区”装置,大大降低了成纱过程中对纤维根数和长度的要求,使低支纤维原料可纺高支纱,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利用。同时还实现了对传统纺纱纤维根数及纺织原料应用范围的突破,可以将原来的纺织下脚料变成高品质的产品。

11月19日,全国纺织科学技术大会在京举行,共有137个项目获2010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44项,三等奖83项。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公布了《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纲要》提出“十二五”纺织工业科技进步的6个主要目标加强纺织基础理论研究,掌握一批高新技术纤维开发应用和先进纺织装备研发制造的核心技术,成为世界上有自主纺织高新技术的主要国家之一:主流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节能减排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大规模实现清洁生产,基本建立循环经济体系,主要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中的前三分之一企业)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和产品研发检测中心完备,拥有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行业信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管理和营销模式的现代化,生产效率继续提高,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企业劳动生产率比2010年提高1倍。

为此,“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将重点突破十大类50项关键技术,在全行业重点推广110项先进适用技术。“50+110”工程既是“十一五”行业科技进步“28+10”工程在新时期的延伸和拓展,更是“十二五”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指南。“纲要”的,标志着科技进步作为“十二五”时期纺织工业调整、升级与转型,以及纺织强国建设最重要的战略性任务向全行业部署。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嫦娥二号使用国产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高新技术纺织品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可以说,科技进步的给力,特别是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大规模推广先进适用艺的技术和装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是全面提高行业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的关键。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未来的科技路任重道远。

国务院部署“淘汰落后产能”

从国务院总理2010年1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要加强纺织、电力、煤炭轻工等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加快落实淘汰落后产品开始,一场全国性的“节能减排总动员”拉开了序幕。

继4月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公布后,工业信息化部5月27日正式向各地下达了2010年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之后,工信部又相继《印染行业准八条件(2010年修订版)》和《粘胶纤维行业准入条件》,详细规定了印染和粘胶纤维项目的投资备案、施工建设、环评审批、土地供应、信贷投放、质量、安全监管、生产运营等工作,为保证印染、化纤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健康发展指引了方向。

8月8日,工信部公布18个行业2087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要求被列入淘汰落后产能名单企业的落后产能在2010年9月底前关停。其中,涉及到印染行业企业201家,化纤行业企业25家。12月6日,工信部再次公告《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其中涉及纺织行业的有35项。很显然,随着国家对纺织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高度重视,2010年纺织行业节能减排无疑成为年度的大戏。

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积极引导下,特别是纺织服装企业的努力,这次战役最终以“胜利”落下帷幕。但这并不意味着节能减排就此收兵,未来的任务依旧艰巨。节能减排、环保高效事关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纺织强国目标的实现,因此长痛不如短痛,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些。

“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不增加技改投入就没有生命力,旧设备产量低、质量不稳定,新设备效率高、质量有保障,形势逼着我们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装备的层次。”江苏恒力化纤董事长陈建华表示。

政府抑制原料上涨

从8月10日起,60万吨国储棉陆续投放市场。之后,9月中储棉再次向市场投放国储棉,计划达40万吨,今年共有超过100万吨国储棉投放市场以平抑价格。于此同时,针对茧丝市场价格行情,国家茧丝办决定对部分国家储备厂丝以公开竞购方式进行市场投放。10月27日,600余吨国储丝以公开竞购方式投放市场。同时给力的还有,10月28国家发改委、农业部、铁道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七部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按照《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无照和超范围收购棉花的行为。

2010年的纺织原料市场用疯狂来形容一点也不过。棉价暴涨令人瞠目结舌,创下了近15年来的新高,突破2万元,吨,直逼3万元,吨大关。化纤原料更是一天能涨上千,纺织源头的疯狂,搅得整个产业链不得安宁。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宏观调控的给力,对平抑目前的原材料上涨无疑起到了有效的监控,更为保证纺织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宽松、有利的健康条件。纺机回PrI--)5史最高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纺机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76.61亿元,同比增长48.68%,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61.62亿元,同比增长46.17%,实现利润总额34.18亿元,同比增长1.72倍,比利润率最高的2007年同期增长62.85%:完成出口12.42亿美元,同比增长44.82%。纺机行业赢利能力全面提升,已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最好状态。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心中的彩虹作文范文(整理18篇)

    - 阅0

    心中的彩虹作文篇1天色昏昏沉沉的,往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此时空无一人,就连道路两旁的树都耷拉着脑袋。如此萧索又有点凄凉的景象,亦如我心中的光景。拿在手里的是张语文答题卡。.....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范文(10

    - 阅0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篇1今天在语文课上学了一片课文叫《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讲的是玛丽。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镭,是那样的坚强坚毅。居里。夫人是一个获过两次诺.....

    收集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范文集锦(

    - 阅0

    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篇1本年度,办公室在校委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我校20xx年度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室工作职能,为我校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顺利完成学校本年度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