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业的起源(6篇)

来源:其他

文创产业的起源篇1

厉无畏,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国内外知名的经济理论权威专家,长期从事产业经济、数量经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研究工作,在担任国家领导人职务以后,仍不忘情于学术,执着研究。尤其是他的创意产业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以及对中国创意产业实践的关注和推动,而被誉为“中国创意产业之父”。

《经济》:从创意产生的过程来看,它既是一个对传统观念进行突破的过程,又是一个与传统行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请您结合国内外的创意发展历程谈谈创意是怎样发展成为一个产业的?

厉无畏:世界经济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3000―4000美元时,就应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4300多美元,经历了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快速发展阶段后,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约束;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如不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会犯严重的战略性错误。所以说,创意已经成为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创意产业的兴起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选择。

首先,城市在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其经济结构和社会功能逐渐从生产中心向服务和创新中心转型,这种转型是创意产业萌芽的土壤,为创意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资金及环境条件。其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对各类体现文化创意的物质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正是这种需求为创意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人们在享受这些个性化文化创意产品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追求和文明素质。另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创意产业获得了强大的、多方位的技术支持。高新技术的产生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传统生产方式和产品形态造成了巨大冲击,直接导致了传统产业形式的更新换代。

国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英国为先驱,在欧洲和美国发展起来。到今天,创意经济已经被看成是一个全球的现象。虽然在我国只有短短的几年,却表现出了蓬勃成长的态势。总体而言,创意产业在城市的经济结构转型中,获得了积极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并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点。

《经济》:创意产业之所以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其原因之一,就是它能够通过资源的转化推进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从资源到资本再到市场的多重转化。请您阐述一下这一转化过程?

厉无畏:创意产业是处于上游的高端产业,是“无边界”产业,它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在产业价值链体系中,创意产业可以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其意义不是对所涉及的产业内容进行重新分类,而是在新的全球经济、技术与文化背景下,创意产业作为独立的产业概念对整个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对经济增长新核心要素的把握,对新的产业结构通道的建构,及在创意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的转换和发展模式的创新。

比如,传统旅游产业强调“资源导向”和“市场导向”,而创意旅游强调对各类资源的多维化整合,特别是对传统旅游资源(自然的和人文的)之外的各类社会资源的创造性整合,着眼于“对未来文化遗产的创造”,注重对潜在旅游需求的激发和市场消费潮流的引领,缔造“市场跟着创意走”的产业发展格局。这种旅游产业体系关注的核心,是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以及区域整体价值的提升。

当我们把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用于整合各类社会文化资源为农业经济服务时,创意农业应运而生。它不仅仅是指生产若干创意农产品,更强调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相对于目前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创意农业的特色及其优势在于能够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通过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产品、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联接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并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

在文化产业、制造业和其他传统产业领域,创意产业同样具有广阔的发挥空间。

《经济》:我国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为发展创意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重要条件。但随着传统文化逐渐转化为文化产业理念的深入人心,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名人故里之争”等不和谐音符,今后在发展创意产业中应如何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

厉无畏:当我们用创意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经营资源时,应把握一些基本要点。

首先,仿古须融今才能实现推陈出新。原生态存在的历史资源其蕴含的文化,需张扬与发展,要与时俱进,才更能为现代消费者广为接受。如果新天地没有融入现代元素,就难以吸引众多的消费者。因此,在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中,须适当注入现代元素,并与现代科技结合,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

其次,应以故事力活化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背后往往有许多故事,以多种形式宣传、演绎这些故事可更好地张扬其文化内涵,吸引消费者。也可以用创意将各种原生态存在的、等待开发与利用的、有市场增值潜能的资源整合到一起,赋以新的价值,活化这些资源。

第三,创造情感资源。情感是人类的灵魂,创意给产品赋予了灵魂,消费者对一个产品和品牌从认知到最后购买,是一个情感不断变化的过程,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是每个企业实现资源转化的“最惊险的一跃”,这一跃中,创意推动情感常常起到关键的作用。

第四,创建知识产权,既可保护权益,也可用于运作。创意产业强调要通过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一方面,由于文化创意的成果更具表现性,因而也更容易被模仿,因此它更需要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还是商业运作的工具。因此在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时,创建并管理好知识产权是十分重要的。

第五,树立“整合观”、“品牌观”和“体验观”三大观念。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项涉及范围较广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规划先行,从长计议,统筹开发,还要树立融合开发观,实行多元文化和多种功能的融合。为此,要努力形成政府、社会、企业、百姓等各方利益主体齐心协力推进发展的格局;品牌意味着信赖度高,附加值高,不仅是商品、产品在竞争中取胜的市场策略,也是城市持续创新发展、取得优势资源的法宝;现代消费经济已经步入体验经济时代,也有人称之为“玩经济”时代,是否能够吸引消费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好玩、是否能够参与体验。因此,无论是文化发展还是经济发展,“体验”都至关重要。

《经济》:创意产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为短暂,尽管势头非常迅猛,但形成重要支柱产业的比重仍然偏小,今后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宏观环境来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

厉无畏:十二五规划提出把文化产业建立成支柱型产业,而我国现在的文化产业仍旧比较薄弱。建议将发展创意产业列入国家创新计划。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两大引擎,理应成为国家创新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应出台与“科技创新”并驾齐驱的“创意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近期行动计划。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仅要推进文化的产业化,还要推进产业的文化化,使各行各业的产品与服务都成为一定文化的载体;整合各种文化资源,通过应用技术的嫁接为各产业的创新服务。

要营造宽松宽容的文化氛围,鼓励各类非营利创意组织的发展。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交流、融合促进创新。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加强协会、研究机构、大学等非营利组织的建设,既有利于突破条块分割的弊端,也有利于更广泛地开展国际交流。

制定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如建立创意产业投资基金、担保基金、奖励计划和财政支持政策等。国际经验表明,重视中小创意企业在发展创意产业中的作用,政府应加强中小创意企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包括技术服务、孵化器、投融资服务、风险分担机制,及知识产权保护、展示交流、咨询培训等。

加强人才培养,实施创造性教育计划。对创意人才的培育,需要强大的教育基础设施和创造性教育机制,以及鼓励终身教育的新政策,这些都是促进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发展的教育资本,也是构成创意社会的基础。

文创产业的起源篇2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5-0076-02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创意产业的延伸。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指将无形的文化资源通过人的智慧、技能进行创意整合、开发和运用,最终使文化资源实现其经济价值的新型产业。张家界地区地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异常丰富,这就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张家界目前的旅游模式过于单一,迫切需要转型。

一、张家界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因素

(一)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张家界单一观光型旅游模式转型的关键

张家界市人杰地灵、山清水秀,不仅自然景观资源丰富,而且民族文化资源的底蕴也相当浓厚。目前张家界的旅游业开发主要依赖于自然风景的开发,然而这种单一的模式已经饱和,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兴趣也会有所下降,所以迫切需要转型。

张家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张家界旅游业潜在的巨大财富,当前张家界旅游行业的转型已经初露犄角,但其开发力度不够,在文化资源创意开发方面缺乏经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具有较强的吸引性,能抓住旅游者的潜在需求,通过新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来给旅游者强烈的感官冲击,从而实现旅游模式的转型。

(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能促进张家界区域经济的增长

自张家界旅游行业发展至今,周边地区也以同样的方式在不断发展,这就对当地的旅游行业形成竞争和威胁,从而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增长。

张家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是通过民族文化内涵价值的转化、民族文化内涵价值的实现、民族文化内涵价值的扩展来实现的,文化创意产业为此提供了实施载体(如图1)。

1.民族文化内涵价值的转化,需要丰富而有内涵的民族文化资源。将有内涵价值的文化通过创意整合,融合到旅游活动、旅游产品中去,从而转化成创意新产品,必须通过文化创意产业这个载体来完成,单纯的民族文化是无法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必须通过载体的转化。

2.民族文化价值的实现。当经过创意过后的文化资源形成旅游产品之后,需要通过市场的检验、接受等程序,在市场反映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规模。在此过程当中,文化创意产业为广大消费者、旅游者起到了引导作用,扩大了其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促进了区域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进步,为民族文化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平台。

3.民族文化价值的扩展。当文化创意产品在市场中成熟后,可利用其市场资源带动张家界旅游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当这三个环节都正常运行的环境下,会产生集群效应,从而会使整个张家界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最终将推动张家界地区经济的增长。张家界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增长后,就为张家界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创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会形成一个民族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张家界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兴起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旅游、创意旅游、休闲旅游已经逐渐取代了单调的观光型旅游,成为了旅游行业转型的新趋势。众多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业当中,因此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将为旅游行业指明方向,其文化内涵和价值空间是传统旅游业无法比拟的,开发出的文化创意产品会大大提升张家界地区旅游行业的竞争力、影响力,直接作用于经济的发展。

二、张家界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对策

(一)政府加强完善政策法规,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创意产业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与其他行业相互依存。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必须要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才能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明确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部门归属、管理权限也不明确,在这种空白状态下就很难统一发展形成规模,形成规范的管理。

当前,在我国部分发达地区,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不错,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没有充分发挥出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所以,政府部门应及时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统筹规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针,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二)建立创意产业集群,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内涵

张家界地区整个文化旅游创意的兴起,并不是靠单个的创意产业就能完成的,不仅要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更要带动整个城市、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当文化创意产业形成规模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吸引大量的专业人才,提供就业机会,增强信息的流通,降低创意产业的生产成本。所以,必须形成规模、形成集群,才能实现张家界地区文化价值的最大化,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发展,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创意产业的规模化为开发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创意产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旅游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对旅游者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旅游者进入旅游地一定会购买当地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做为纪念或者带给亲朋好友作为礼物,这就为旅游地带来了巨大商机。经过人为加工富有文化内涵的创意产品会更加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好奇,从而挑起旅游者的消费欲望,与普通的旅游产品相比更具备竞争力。

(三)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实际发展特色文化创意产业

张家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借鉴国外或国内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文化旅游开发要突出本地区的特色,将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融合到其中,这样才能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张家界地区文化资源以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为主,可以将自然风景与文化相结合形成新的旅游产品。如张家界武陵源区大型歌舞剧《魅力湘西》就是很好的特例,是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文化的创意产品的成功案例。

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地区的作用是双重的,创意产业的发展给张家界地区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生产力的进步。其发展所创造的旅游创意产品不仅仅只作用于前来享受文化产品的游客,而且会升级居民的生活方式,提高界地区整个民间文化氛围。

(四)扩展产业链条,促进其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

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隶属管理虽有区别,也各自有不同之处,但可以通过文化产业紧密联系起来。结合不同的元素来进行创意。张家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通过创意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大大扩展了旅游市场,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如张家界的大型山水实景舞台剧《天门狐仙》的推出,就是文化之间的结合创意,推起了广大游客去张家界的热潮。发展旅游业不要单纯的注重景点门票收入,要扩展其产业链,加强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

针对张家界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张家界的文物市场和书画艺术市场走进市内,加强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的联系;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开发出参与性较强的文化旅游产品,同时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城市的建筑风格上可以突出少数民族的特色,体现其艺术性,提升吸引力;特别是具有民族风格的大型活动要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抓住游客的好奇心。旅游与文化的结合程度越高,文化旅游产业就会发展得越好,从而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也就越密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吕学武,范周.文化创意产业前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兆峰.湘西凤凰县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0,(189):21-24.

文创产业的起源篇3

1、创意产业

⑴创意。创意是指从无到有形成的思路、方案和设计等,具体指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设计发明,具有原创性、效用性和独特性,体现为创造力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运用。创意是人类社会为了面向未来,把握发展脉络,引领创造与创新,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用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理念与想法、意念与意向、愿景与企盼来指导生产实践,并使之产生效益的行为。⑵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一词最早出现在1997年英国成立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为了快速推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创意产业,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理查德•凯夫斯(文化经济理论学家)、张传伟(2008)等部门、学者从本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实际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意产业的定义进行了相关界定。由于各国本身经济文化的差异及学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对创意产业的理解也不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创意产业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我们认为创意产业是指利用个人和团队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干,创造出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专利、商标、版权、设计、自然科学研发成果、就业机会潜力、财富等并表现出具有科学技术性、文化艺术性、服务娱乐性特征的产业。

2、创意农业

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人们有效地将科技和文化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农业附加值,从而使一种新兴特色农业业态—创意农业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率先发展起来,而我国的创意农业也于21世纪初在发达省、直辖市起步并逐步发展起来;同时国内学者冯建国(2010)、王爱玲(2010)、王银芹(2010)、章继刚(2010)围绕创意农业的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我们认为创意农业是指以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资源为基础,以农业产业为核心,对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中的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形式、环境、工具、模式、方法、技术、产业、产品等通过科技、文化、生产、生活、生态、品牌、景观创意等途径进行创新性设计,从而大幅度提高其效益,实现农业增产与增值、农民增收的新型产业。

3、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个新兴产业,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20世纪7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在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形成产业规划。我国大陆也于20世纪90年代首先在北京、成都、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兴起,本世纪初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冯建国(2011)、舒伯阳(2006)、郑辽吉(2006)等国内学者和农委会、湖南省休闲农业协会等部门对休闲农业相关领域也展开了不同层面的研究,并从不同侧面或角度对休闲农业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我们认为休闲农业是以农村自然资源、田园景观、历史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生态环境等农业资源为基础,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围绕农业产业发展为核心,利用科技、创新等手段,精心打造新技术与新品种试验示范、科技培训与科普展示、农事体验与民居生活、乡村旅游与休闲娱乐、健康养生、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的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4、创意休闲农业

创意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创意农业与休闲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结果,是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的更高级发展阶段。结合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的概念,我们认为创意休闲农业是指以农村自然资源、山水田园景观、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生态环境等农业资源为基础,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目标,围绕农业产业对其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中的农业生产经营工具、形式、技术、过程、环境、方法、模式、产品、产业、销售、物流等通过文化、科技、生产、生活、生态、景观、信息、营销、品牌、服务创意等手段进行创新性与新颖性设计,精心营造新技术与新品种试验示范、新产品展示与交易、会议交流与科技培训、科普考察与科普教育、参与体验与民居生活、乡村旅游与休闲娱乐、康体养生、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与增效、农村繁荣的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通过对创意休闲农业内涵的初步界定,我们认为休闲农业或创意农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创意休闲农业的萌芽或起步发展阶段。

二、创意休闲农业的特征

1、外溢效应与渗透性

创意产业主要包括文化、科技、知识、信息等核心元素,通过创意手段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产生大量衍生产品的高附加值产业。根据调查统计,美国工业企业平均投入一美元就能产生2500美元的销售收入,而日本日立公司的设计工作在每1000日元销售收入中所发挥的作用约为51%;可见创意具有很大的溢出效应,好的创意可以渗透到多种产品甚至产业,形成创意产业集群。创意也是创意休闲农业的关键所在,通过创意手段积极开发、生产创意休闲农产品,在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下,创意休闲农业产业也将对其他相关产业甚至区域整体发展产生强大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2、高附加值与高风险

把创意休闲农业产业分为核心与附加两部分,其中核心部分通过人类智慧的应用,产生独特的、深具个性的创造性思维;而附加部分则通过劳动、资本等传统资源把创造性思维变成现实的产品。同时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附加部分以核心部分的发展为前提,如没有核心的知识密集型创意,附加部分难以产生高附加值。一般来说利润越高的行业其风险就越高,但行业的差异导致风险的制约因素也有所区别,我们认为创意休闲农业的高风险性主要包括交易主体的利润回收方式、创意休闲农产品的生产机制、属于农业的范畴等三个方面。创意产生的时间、市场的认可度等都难以科学的预测,即使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也难以保证所生产的创意休闲农产品是人们所需的产品,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部分创意休闲农业产品(如方形西瓜、企鹅茄子等),很容易被复制,产品本身缺乏市场风险分摊机制,需要生产者不断翻新新的创意休闲农产品才能保证市场的新鲜感。

3、创意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资源产业

创意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资源产业,它在农业产业本身的基础上融合了创意、休闲、科技、文化、信息等方面的要素。由于创意休闲农业这一词本身,我们便可直观地看出“创意”是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类型,随着科技、教育、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创意休闲农业是新型资源产业,其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创意休闲农业具有可再生性。创意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通过现代创意激活传统农业产业的精华或者对其改造提升,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能够被国民所接受的创意休闲农产品。二是创意休闲农业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功能,可以作为资源要素输入经济系统中产生效益,更重要的是创意休闲农业本身还能够产生需求,创造市场,具有放大效果。三是,创意休闲农业具有科技、节能环保、文化的突出优势,创意休闲农业所依赖的主要是创意观念、科技、文化等等。

4、创新性对创意休闲农业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

创意休闲农业以创意休闲农产品为核心价值,以创意为激活要素。面对同一类型的创意休闲农产品,创意的独特性、原创性越强,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也就越高;如果没有新颖创意的激活,即使拥有再好的农业资源(包含其衍生资源如农业文化资源、民俗资源、农村人文景观资源等),也很难将其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无论对于何种创意休闲农产品,创新性都是其赖以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也是创意休闲农业的重要特征所在;创新方式千变万化,但没有创新性的创意休闲农产品将很难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5、创意休闲农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产业

创意休闲农业属于大农业的范畴,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表现形式,从其概念上来看,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物流业、建筑业、文化娱乐业、商品零售业、食品加工业、包装业、咨询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在传统农业的基础逐步向一、二、三产业延伸与拓展,促进三次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包含了一、二、三产业的功能,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有助于推动城乡、区域、经济、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发展的催化产业。

三、创意休闲农业与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的区别

1、创意休闲农业是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的更高发展阶段

休闲农业或创意农业一般都是以城市为依托发展而来,环城游憩带理论与人们休闲消费理念的提升为休闲农业或创意农业的形式与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由于区域休闲农业存在产品雷同、资源相似等问题而使市场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经营者等为了促进休闲农业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升级,满足人们对刺激、惊险、时尚、养生、美容等创新性、新颖性休闲产品的更大需求。休闲农业应在原有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创意手段进行创新性设计,融入科技、人文历史、科技、创意等众多元素,为广大休闲消费者提供乡野质朴与时尚韵味、生态自然与养生美容、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的休闲产品,促进休闲农业由低端性生产型产业向高端性创造型产业(创意休闲农业)升级,促进创意休闲农业的新一轮发展高潮;同样创意农业的发展,只有融合休闲的元素与功能,才能提升创意农业的发展空间,呈现出了向休闲创意的新一轮转变趋势。为此两者的相互结合与渗透,向更高一级的创意休闲农业升级已成为两者发展的必然。

2、创意休闲农业体现“创意”与“休闲”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支撑作用

一般来说,虽然任何产业都包含有创意的内容,但创造性在传统产业中只是附属而非主导。创意在传统产业中还只是一般化的理念,如科学研究中专家学者的创造性;而在创意休闲农业产业中,“创意”与“休闲”就成了产品生产、包装、销售等环节的核心。创意休闲农业之所以是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的更高发展阶段,主要原因在于不仅保留了原有产业固有的特性,更加注重对“创意”、“休闲”本身的关注,更加注重“创意”、“休闲”的过程,突出“创意”与“休闲”在创意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创意休闲农业虽然没有脱离农业的范畴,但已不是传统国民经济统计意义上的产业,它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农业资源与农业文化,通过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分解重组,融合并渗透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创意”与“休闲”的核心价值,不是对休闲农业或创意农业的简单复制与开发,而是依靠人类的灵感、想象力与智慧,通过一系列创意手段对传统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进行改造提升,从而使传统农业焕发出与人们对新、奇、怪、特、时尚、养生、美容等需求相吻合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出大量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没有创意的激活,传统农业资源再丰富,也很难转化为深受当代消费者欢迎的农业休闲产品。

文创产业的起源篇4

关键词:自主创新驱动力模式

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总是活动的行为主体在一定的驱动力作用下发生的。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内驱动力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根本驱动力。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一)自主创新的内涵

创新,起源于拉丁语Innovation。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更新,第二是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是改变。创新作为一种理论是JosephAloisSchumpeter在1912年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从未有过的组合”。这种组合包括:开发出一种新的产品或者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制成品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另外管理大师PeterF.Drucker在20世纪50年代把创新引进管理领域,他认为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

自主,是对某一事物具有决定权。从深层含义上说,自主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并且目的明确地为某一特定的主体服务。现代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以自主作为存在形式,因而自主不仅关系经济范畴,也关系政治范畴。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自主都是不可缺少的。

自主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新产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自主创新,重在创新,贵在自主。创新是内容、实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自主是原则、精神,是企业基业长青的保障。

(二)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原因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因为自主创新能力不仅仅在于能产生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转化为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企业具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的先天优势,有直接面向市场并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实现不断持续自主创新的条件。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对手互相竞争的,永远都是企业。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都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但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所追求的是市场利益最大化,具有其他各类创新机构与组织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为企业的市场价值取向,决定了其进行自主创新的强大内在动力,同时能做到既关注自主创新技术的先进性,又考虑其自主创新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因为企业的市场价值导向,决定了其既清楚产品开发和大规模生产的技术难点,又能把握产品的市场需求并严格控制成本。因此,只有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成为自主创新的投资者和实施者时,自主创新才最有可能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只有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我国自主创新才会有强大的源动力,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状况也才会有质的改变。

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社会生产力的微观表现。企业家为企业而存在,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是企业价值增长的源泉,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如果一个社会要生存,如果它还是一个“社会”的话,就一定得有企业家。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JosephAloisSchumpeter特别强调,创新并不等于发明。一种发明只有应用于经济活动并取得成功时才能算是创新。创新者不是实验室的科学家,而是有胆识、敢于承担风险又有组织实干才能的企业家。在Schumpeter之后,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受到学者们一致推崇和进一步完善。FrankRnight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以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去开辟道路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承担风险的精神。E.G.Freema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从国家制度政策等宏观层面培养企业家的创新精神。MichaelE.Porter强调将一批组织集中到一起进行创新,并把这种形式称为Cluster(集群)。Miller提出公司企业家精神,并把创新精神作为其最重要的内容。PeterF.Drucker明确把企业家精神界定为社会创新精神,“我们社会需要一个富于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创新与变革是正常的、健康的、稳定的与连续不断的需要”。通过对突飞猛进的20世纪90年代的观察,PeterF.Drucker得出结论:创新已经成为未来构成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特殊工具。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学会系统化的创新思考,这种思考首先建立在对创新来源的研究基础之上。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JosephAloisSchumpeter关于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观点,凸显了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实质和特征;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能,企业家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也正因为有了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才创造出新颖、与众不同的价值和满意度,试图将“一种物质”转换成一种“资源”,或将已有资源组成新颖、生产力更大的结构。也正因为有了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创新才被赋于更深刻的意义,企业家与其创新精神的有机结合,使得人类经济活动范围空前扩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所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驱动力

企业自主创新内驱动力源于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具体体现在:企业是自主创新的投资主体、是自主创新的活动主体、是自主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等三个方面。在企业自主创新内驱动力上则分别表现为创新的收益驱动力、创新的资源驱动力、创新的成功期望驱动力三种。此外,创新的企业文化也对企业自主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一)创新的投资收益内驱动力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投资主体,追逐投资收益是企业的天性。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所追求的投资收益最大化,具有其他各类创新机构与组织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投资收益取向,决定了其进行自主创新的强大驱动力。企业对自主技术创新投资收益追求的过程,事实上就是技术创新收益目标实现的过程。因此技术创新收益的大小具有驱动企业自身从事技术创新的功能。当技术创新成功后,巨大的收益会驱动企业持续自主技术创新,同时,也会驱动其它企业加入自主技术创新的行列。因此,创新的投资收益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天然基本内驱动力。

(二)创新的资源内驱动力

企业自主创新活动需具备创新所必要的资源投入,包括财力、技术和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为技术创新项目提供经费,保证创新项目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技术资源是创新能够正常进行的技术保障:人力资源对技术创新的成功起决定性的作用,许多创新活动的成功与否都与参加项目的核心人员或项目负责人直接相关。创新的资源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必具基本内驱动力。

(三)创新的成功期望内驱动力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获得自主创新收益是每个企业的本能。企业自主创新不仅仅在于企业能产生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期望科研成果能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能转化为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当一项技术创新活动开展之前,对技术创新成功的期望会驱动企业是否选择这项技术创新。创新的成功期望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当然基本内诱导力。

(四)创新的企业文化内驱动力

PeterF.Drucker认为:“行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而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往往就会造就创新的灵感,从而能让一件简单的事物有了一次超常规的突破。创新不是那种浮夸的东西,它要做的只是某件具体的事;否则,所谓的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创新不一定是“以大为美”,却不能掉以轻心于企业活动中的既不相同却又相互关联的每一个细节。因此,企业应当营造创新的企业文化环境来激励企业内的创新活动,不断引导创新,适应变革和鼓励改进。

企业内在的驱动力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其驱动模式为:收益、资源、期望、文化驱动企业行为自主创新新产品新市场。

企业自主创新内驱动力的“二环模式”

在企业自主创新内驱动力中,包含着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驱动力、企业内在的驱动力二重驱动力,各重驱动力对技术创新起着不同的交互作用。但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驱动力处于核心地位,它对其他各重驱动力起到指导、传接和凝聚的作用,失去了企业家创新精神这一核心驱动力,就无从探讨企业自主创新驱动力的本质内涵和属性。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所有的技术创新活动都必须具备强烈的创新精神才能完成。没有创新精神,创新活动就难以产生或坚持下去。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者、引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决定着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发生发展,决定着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努力程度与意志强弱。

企业内在的驱动力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驱动力。企业内在的驱动力从企业内部促进、推动企业主动创新,这种主动性不仅使企业在创新时间上领先,而且还能在创新技术上领先,从而形成一种持续的竞争优势。

通过上述分析,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驱动力主要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创新的收益、资源投入、成功期望与创新的企业文化。其中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驱动力,创新的收益、资源投入、成功期望与创新的企业文化为基本内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自主创新内驱动力的“二环模式”,如图1所示。

创新型国家的建立,有赖于千千万万个企业成为创新型企业。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如同果树的根。创新的收益、资源投入、成功期望与创新的企业文化为基本内驱动力,如同果树的树干、树枝、树叶。企业自主创新如同果树一样,有了发达的根系、健壮的树干、枝繁叶茂,就能拙壮成长,开花结果。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国民经济是否具有活力,取决于细胞是否具有活力,取决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自主创新内驱动力的“二环模式”犹如一个细胞,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这一核心驱动力是细胞核,创新的收益、资源投入、成功期望与创新的企业文化是细胞质与细胞膜。由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创新的收益、资源投入、成功期望与创新的企业文化组成一个独立有序的、能够进行自我调控的企业自主创新驱动系统,驱动企业持续自主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何畏等译.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0

文创产业的起源篇5

关键词:创意产业;价值链;指标体;创意指数

中图分类号:F29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4-0050-05

要提升城市竞争力水平,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实现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的资源浪费向资源节约型转变,要实现城市经济形态由以往的工业经济形态向以信息产业、创意经济等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形态转变,而在这一转变当中,创意产业起到桥梁作用。因为创意产业以个人的原创能力为主要生产要素,依托现代数字化、网络化的生产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由物质、生态、环境等自生性资源向知识、技术、智力等再生性资源转变,具有明显的知识经济特征和高度的文化含量。因此,近年来创意城市理念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各地城市的关注,也成为各国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但正如汉森(AndersLundHansen)、安德森(HansThorAndersen)和克拉克(EricClark)所指出的,当前在创意城市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高昂的社会代价,因此通过构建城市创意指数指标体系,了解创意城市的运行机制及其驱动因素,科学评估城市创意经济竞争力,进而判断该城市的创意活力和未来的发展能力,对于当前我国各级城市决策者正视创意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正确的宏观经济发展策略,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城市创意指数评价指标研究概述

创意产业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各国学者开始关注创意指数的研究,并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其中较成熟的研究如美国学者佛罗里达的“3Ts”评价指数,其主要从社会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创造性资本理论等几个方面,以美国的大都市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从而构成人才、技术和宽容度三个分指数的创意指标体系。而依托“3Ts”理论所构建的欧洲创意指数(ECI)则主要包括欧洲创意人才指数、欧洲技术指数、欧洲包容性指数,以此为标准来分析各国创意经济竞争力。而作为当代创意城市研究的代表人物CharlesLandry在界定城市活力的基础上指出创意城市的基石主要包括人员品质、意志与领导素质、人力的多样性与各种人才的发展机会、组织文化、地方认同、都市空间与设施、网络动力关系,并以此为标准区分创意城市发展规模经历停滞、萌芽、起飞等几个阶段。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所构建的香港创意指标体系(HKCI)则涵盖创意成果指数、人力资本指数、社会资本指数、文化资本指数、结构与制度资本指数等五个子体系,并强调这几种资本形态是影响创意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几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累积效应是以创意成果为表现形式,从而形成所谓的“5C”模型。

应该说,构建城市创意指数主要是用于评估各城市或地区的创意产业的竞争力以及创意生命力,以上学者所构建的城市创意指数主要是以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意城市发展为模本,无论是佛罗里达的“3Ts”理论还是欧洲的创意指数、香港的创意指数,其研究对象都是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和现代化水平都很高的城市或地区,而与之相比,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和现代化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研究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创意城市现状,就要构建一套适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特点的城市创意指标体系。但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创意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城市创意指标体系,就要了解影响创意城市发展的因素,了解创意经济独特价值创造机制,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来支撑指标分类依据。因此,本文试从价值链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创意产业价值创造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特点,构建城市创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二、创意产业价值增值系统分析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经济增长所依赖的要素投入有所不同。古典经济学派认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本的积累程度,新古典经济理论则认为技术投入程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新经济增长理论更多是从制度变迁理论、内增长理论出发来分析经济增长的动因。创意产业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以此来阐释创意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而这首先有赖于了解创意产业价值增值的源泉。

(一)创意产业价值链特点分析

价值链理论在对企业价值源泉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价值链是由各种相互联系价值创造活动所构成的,即企业经营实质就是在进行着设计、生产、营销推广及成交等过程,以及对产品价值实现起辅助作用的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集合。当然,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但不同产业有着不同的价值链。传统意义上的价值链是一条典型的单向生产链结构,即研发、组织、销售等一般流程,彼此之间缺乏横向联系。而创意产业的价值链本质上是以知识为核心进行分工协作,打破传统产业的限制,以创意思维依托于所有行业或者产业领域,通过价值链的重组分配来组织生产流程。其从产业组织形态来看,文化创意往往位于产业价值链的最高端,从创意思想产生、构思策划并以一定作品或产品载体出现,从而实现创意生产力转变。可以说,创意产业是以知识创意为核心,生产、销售等作为周围环节形成一个互相呼应、类似同心圆的价值链结构,如图1。

具体来讲,创意产业价值链结构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1)创意产业价值生成的核心要素――知识创意源。与传统产业相比,创意产业往往处于知识经济时代资本链条的最高端,不仅打破了传统资源的硬性约束,重塑了经济行为人的行为理念,并通过行为人的创意发挥将硬性资源转化为能实现价值增值的资本,从而为经济发展扩展了新的空间。其中,实现价值增值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知识创意源的发挥。在创意产业价值链整个流程中,知识创意源环节置身于价值链顶端,控制着整个链条。而创意产业的价值增值部分则主要取决于创意源的知识含量部分。(2)创意产品的生产制造。作为隐性知识,知识创意源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转化为实体商品,将价值过渡给消费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创意企业须通过相关技术及工艺流程生产创意产品,甚至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批量化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应。(3)创意产品的营销推广。如上所述,创意源价值的实现须通过创意产品过渡给消费者,但创意产品往往是一个新产品,因此若没有一个健全的销售渠道,再好的创意产品也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也形成不了产业。因此,这一环节是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创意企业策划人、经纪人和制作人或者传媒机构等通过运用各种营销推广模式,让消费者感知甚至理解创意产品或服务的内在价值,从而将创意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让渡给消费者。在此基础上,通过产业化运作,创意产品销售渠道的市场化运作,从而实现创意产品销售模式的常态化。(4)消费者。作为创意产业价值链的终端环节,消费者对整个价值链条具有反馈和互动的作用。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和知识为核心的,提供的往往也是以文化创意价值为主的产品,这种产品虽然具有价值非消耗性的特点,但需求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为创意产品价值的实现是通过知识创意源赋予产品的观念价值,从而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兴趣。因此,在创意产业价值链中,消费者需求具有最终决定性,决定着创意产品价值的实现程度。

(二)创意产业价值增值链模型分析

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赢利模式是指在赢利目标导向下,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所处的经营环境特点,将市场、产品、资本及人力资源等诸要素进行组合匹配和管理,从而保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知识文化创意创造价值,但要实现价值并尽可能实现价值最大化,这就需要把创意思维、产品、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其中知识创意源是核心,创造着创意价值,并主导着整个价值链的分配和延伸,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知识创意资本是企业利润增长的内生变量。但这需要经过知识创意源创意资本创意产品市场的多重转化,而在这多重转化中,创意产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实现了价值增值,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体来讲,创意产业的价值增值过程首先由知识创意源转变为创意资本,再由创意资本转变为创意产品,而后创意产品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价值增值。

如图2所示,创意产业的价值增值过程可区分为三个阶段:

1.知识创意源转化为创意资本的过程。在创意产业中,知识创意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导资源,而人的创造力则是创意源的主要源泉。人通过自身的智力开发,结合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资本,实现由创意源向创意资本的转化。同时,创意产业的发展本身是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因此开发创意主体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各类资本之间的相互转化,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技术资本、文化资本和制度资本,从而使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依赖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这些软性资本要素的推动。

2.创意资本转化为创意产品或服务。创意资本植根于人的智力资源,来源于历史文化传统资源和自然资源,而当创意资本与产品相结合时,则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与新科技相结合时则会创造出新生命力,创造出新的市场热点。如美国电影《阿凡达》作为创意的典型,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能够根据电影市场需求的趋势,将现代科技与故事内容相结合,实现电影领域的3D技术的革新,同时通过产业化运作,延伸产业链从而衍生出众多系列产品,不仅有电影、游戏,还有服装、玩具等衍生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培育出大量的“阿凡迷”,从而奠定了其广泛的市场基础。当然,要注意的是,《阿凡达》的成功首先是依托美国好莱坞先进的电影拍摄技术、雄厚的财力支持以及成熟的营销渠道。因此,创意资本能否转移为创意产品还需要相关技术、经济资源以及文化资源的支撑,这种转移本身就是创意资本与各类资本包括技术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等相互转化、相互结合的过程。

3.创意产品市场化运作。创意产品是知识创意源的载体,而市场是创意产业价值交换、实现价值的平台,也是了解消费者需求、检验创意效果的场所。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主要是通过产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理念来迎合甚至影响公众的价值观,从而使公众接受此产品,并通过产品本身独特的文化个性,促使产品在一定消费区域内实现价值增值,形成品牌辐射效应。创意产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是其进入市场的准入证,但要形成辐射效应,推动产品热销,还需要相应的市场运作策略。大致来讲,创意产品的市场化运作策略可区分为以下两种:第一,价值链定位策略。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往往来源于企业在价值链上的某一特定的战略环节上所具有的优势,而这些战略环节是企业利润的源泉,控制住这些关键的战略环节,也就控制住整个价值链。在创意产业价值链环节中,知识创意源与产品推广是两个重要战略环节,内容的原创能力和内容资源的集成配置能力已然成为创意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一方面,在当前人们信息采集手段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一个极富创意的策划,能吸引更多公众的关注,极大推动企业的扩张;另一方面,通过构建成熟的传播渠道,推广宣传文化精品,增强对公众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从而扩大市场。第二,价值链整合战略,即通过整合企业的各项价值活动,重塑企业价值链,提高企业整体盈利水平。一方面科学规划创意产业园,实现创意产业的规模效应,提升整体创意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构建虚拟价值链,与在价值链不同环节上的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彼此之间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协调效应,从而达到双赢的经济目标。

总的来说,创意产业价值链增值源于知识创意源,而知识创意源则产生于人的智力资源和自然、人文、技术等环境要素的交互作用,并转化为创意资本。而创意资本在与人力资本、文化资本、技术资本、制度资本、社会资本等环境因素相互促进和维持下,形成创意产品的载体,并通过创意产品的市场运作策略实现价值增值。因此,要客观反映创意产业成长及价值生成的特征,构建城市创意指数指标体系,就应把以上这几种环境资本要素纳入指标体系内。

三、城市创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城市创意经济竞争力的两大内涵

构建科学规范的城市创意指数指标体系,根本目的在于客观评价各个区域城市的创意经济竞争力。而创意产业竞争力既有与一般产业诸如制造业、种植业等相同的共性,也有自身作用于社会凝聚力、国家创新力、国际影响等的巨大作用而形成的特殊性。因此,依据创意产业价值链增值系统,可把城市创意经济竞争力概括为两大能力:

1.整体创新能力,即创意产业在创意产品内容、产品外在形式及技术手段,包括企业组织结构、营销推广模式等方面的整体创新能力。由于在整个创意产业价值生成系统中,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是具有原创性的产品内容,而产品本身所蕴含的内容创意是影响社会公众的价值观,赢得社会公众认可,扩大社会影响力的根本要素,也是决定着创意产业最重要的价值内涵。与其他知识含量低的行业相比,创意产业更依赖于内在的创新能力。因此,可以说整体创新能力是城市创意经济竞争力的最核心的能力,至于衡量整体创新能力水平可通过人力资本、技术资本、经济资本等相关指标得以体现。

2.可持续发展能力,即创意产业与周边相关人文、社会、自然生态环境或资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创意产业价值生成系统中可以看出,创意产业并不是一个自我维持、独立运转的封闭系统,相反其需要不断获得周边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智力资源、技术、资金等的支持,因此创意产业的发展不宜过多消耗甚至破坏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而应通过智力资源等这些软件要素的不断投入和优化整合,推动创意产业扩大再生产,实现价值最大化。至于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可通过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制度资本等相关指标得以体现。

(二)城市创意指数指标体系的六大板块

围绕着上述创意经济竞争力的两大核心能力,选择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本文基于指标数据选择的科学规范性和可取性原则,构建由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城市创意指数的层次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技术资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制度资本6个二级指标构成了城市创意指数指标体系的六大板块,六个资本的融合和相互作用促成了创意资本的产生,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要素。

1.经济资本、人力资本是创意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基础。由于发展创意产业不仅需要资本、自然资源等硬性资源,也需要城市所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受过良好教育并且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大众消费者等,因此发展创意产业所需的产业资源,不仅可选择自然资源的存量和一些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度指标来反映,还应考虑该地区技术从业人员比重、城市居民的教育水平等等。

2.技术资本是创意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成长性要素。创意产业的活力主要体现在产品研发创新方面,而弱势的创意产业往往是由于创新活力的缺失,进而进入到模仿跟随的境地。因此,创意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应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资源汇聚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最核心的是该区域城市技术进步贡献率、获得发明专利的数量。

3.社会资本、文化资本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前提。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该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结果,是产业结构的主动性调整和升级,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则有赖于城市社会环境健全和群众文化水平提升,比如城市的交通状况、环保情况、城市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状况等等。

4.制度资本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因为任何产业的发展必然要在一定的体制和机制背景下进行,同样文化体制和机制是创意产业得以运行的法律性和制度性框架,也是培育创意经济竞争力的规则性平台。其中体制具有刚性特点,具体包括创意产业投资体制、市场体制和管理体制;机制则具有柔性特点,是由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等组成的运作规则。两者相互交叉运作,对创意经济竞争力形成了长期而根本的影响。

依据上述所构建的城市创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模块,我们可对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创意产业进行综合评估,并可深入分析其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可从多项指标中看到该城市创意产业综合实力升降,通过采用诸如层次分析法(AHP)和利用专家评估方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得出该城市创意产业竞争力的评估指数。

参考文献:

[1]RichardFlorida.TheRiseoftheCreativeClass:AndHowItsTransformingWork,Leisure,CommunityandEverydayLife[M].PerseusBooksGroup,2002.

[2]JohnHowkins.TheCreativeEconomy:HowPeopleMakeMoneyfromIdeas[M].London:ThePenguinPress,2001.

[3]Landry.C.LondonasaCreativeCity[J].CultureofWorldCities.CentralPolicyUnit.HongKong:July31.2001.

[4]厉无畏,等.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引擎[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5]蒋雁,吴克烈.基于因子分析的创意产业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9,(1).

[6]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5.

[7]周清.城市创意指数与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J].经济地理,2009,(3).

[8]胡斌.创意城市评价指数述评[J].现代管理科学,2010,(2).

[9]王志成,谢佩洪.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8).

ResearchontheCriteriaSystemofUrbanCreativityIndex

FangZhong1,ZhangHuarong2

(1.CollegeofEconomics,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108,China;

2.SocialScienceDepartment,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108,China)

文创产业的起源篇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迅猛发展,现代企业创新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度凝结。企业创新具有驱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深入剖析、思辨、培育和有效运用企业创新驱动力,不仅为企业提供长期的竞争优势,更能够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科技+创意:企业创新“双轮”驱动力

科技、创意和技能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当前,世界正在全速跨入以“科技和创意”双驱动的知识社会。现代科学技术愈来愈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向世人呈现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巨大力量。人类前进历程折射出发展的规律表明,科技进步助推产业的兴起与壮大,产业壮大支撑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推进社会的转型,在社会转型中又涌动着制度和文化的创新。由此,科技―产业―经济―社会―制度―文化相互耦合,相互推进,共同凝聚形成前进的车轮。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认知科学)成为21世纪的先导技术,将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并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以开发尚未利用的或可再生资源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为指导思想,成为科技革命的第四波。

创意已经成为引领现代经济增长的驱动轮。创意产业是从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分离出的现代高端服务业,具有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等优点。先发国家的实践证明,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支柱产业和影响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潮流与发展方向。当今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更为迅猛的知识经济革命新阶段,而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又一次分工的产物,是以创意和知识为核心的产业。基于创意的产业、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领域之一,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价值为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我国的创意产业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成为市场前景广阔、需求高速增长的朝阳产业。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科技的普及,产业间的融合化发展不断地走向深化,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意经济是世界新经济的代表。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指出,知识经济时代,谁占领了创意的制高点谁就能控制全球,主宰21世纪商业命脉的将是创意。中国企业应把握新时代的产业发展规律,以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变革商业模式:现代企业创新关键

管理学大师、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曾经指出:“未来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也不是产品服务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商业模式是一个由客户界面、企业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等四维度要素组成的系统结构,这四个维度之间密切联系,互相支持,共同作用,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商业循环系统。

相应地,商业模式创新包括客户界面创新、企业核心战略变革、战略资源的新获与重组、价值网络的优化等,其每个维度及要素内容的创新又从属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但是,单独的一个维度或某一个要素内容的创新可能都无法构成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家只有将各种要素相结合,建立起一个新的盈利系统以及在竞争中获胜的新标准,才能被称为商业模式创新,创造竞争优势。因此它是多种传统创新相融合的系统化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围绕顾客价值创造,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的企业系统化创新活动,实现系统的聚合效应、锁定效应与耦合效应,有效提升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商业模式创新具有系统聚合效应。系统聚合效应是主体通过网络共享信息、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而形成的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复合经济效应。一个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创新商业模式会获得市场、社会的认可。市场的资本、人才、管理经验甚至政策等各种资源都会向具有这种商业模式的企业聚合、靠拢。核心企业会因此稳固自己的实力,并以此加强与后向供应商、前向销售商、顾客的关系。通过资本营运,聚合社会资源,使企业更进一步扩大,形成规模,产生规模效益。

例如,由于单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条件有限,联盟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企业可能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建立新的战略联盟形式。新的战略联盟所聚合的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网络,可以使企业在技术、产品、资金或市场等环节进行合作,提高企业自身及联盟整体的竞争能力,扩大市场空间,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通过新的战略联盟,每个企业都能从中获利,取得比合作以前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利润。

商业模式创新具有系统锁定效应。锁定效应是指在一个商业模式的核心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对其他利益相关成员进行强化后形成的均衡状态。在网络经济中,锁定效应尤为明显。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网络及网络设备对每一个用户的价值就会增大,企业的单位边际成本反而下降。当用户增加到一定规模时,用户数量的增长就会急剧上升,因为在网络中的投入(包括在设备、软件、技能培训上所积累的资源等)和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用户就不愿意加入到另一个新的网络之中。

此外,商业模式创新聚焦于创造价值的系统。系统内的不同利益主体,包括供应商、战略联盟者和顾客一起构建起价值创造的网络。价值网络中会产生核心企业,它以有效的网络治理(商业模式的制度创新)将各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创造价值。网络内的各成员都能够各得其所、各取所需,或者说加入价值网络后,各成员能够实现自身状况的“帕累托改善”。通过价值创造的实现过程,价值网络“锁定”效应范围进一步扩大。由于这种“锁定效应”是建立在价值创造基础之上,参与各方都有利益体现,因此是相对稳固的。如果放弃则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一个创新商业模式一旦形成锁定效应后,参与各方就很难退出系统,系统会形成自我循环与自我强化。从而使创新商业模式达到系统均衡状态。在这个均衡状态中。如果没有“创造性破坏”的外力,核心企业将会因此而保持其持续的竞争优势。

商业模式创新具有系统耦合效应。商业模式创新系统在形成系统锁定效应的基础上又形成系统的耦合效应,这种耦合效应促进了资源效率不断改善。

首先,价值网络的不断优化,提高协作企业对创新商业模式核心企业的快速响应和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在耦合状态下,协作企业能够随着核心企业的变化而快速变化。当核心企业对协助方的需求发生改变时,协作方进行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的需求,而且响应更加迅速,从而提高了系统整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其次,耦合使系统的总目标与各个子系统目标之间产生一致性,使总目标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同时还可以通过各个功能子系统的最优组合和相互协同作用达到整体功能最优。这种耦合效应提升了核心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重塑公司文化:优化企业创新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创新面临着各种挑战,文化意义上的挑战最为深刻。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明天的商业竞争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挑战,还不如说是文化上的挑战”。应对未来挑战,企业须构建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体系,形成优秀的思想文化、技术文化、管理文化、质量文化、组织文化、行为文化等文化运行机制,在全面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同时,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结果中所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辐射作用,企业文化是否成功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经营业绩。如果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念在众多竞争者中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符合劳动市场的市场环境,更适应金融市场的要求,企业就会凭借市场经营环境的适应性或协调性而成为经营中的优胜者。

企业文化创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员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员工的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是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而企业文化则是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对员工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造,使之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行为模式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二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可以通过培育和塑造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为技术创新主体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来体现。价值观是精神动力的源泉,是行为的支柱。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够使人焕发无穷的力量。企业一旦树立追求卓越和创新的企业精神并获得员工的认同后,就会激发起员工自觉的创新热情和行动,从而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氛围和整体活力。

重视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教育和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渠道,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核心技能,加速知识和技能的扩散。知识扩散机制是实现产业创新的主要途径。在企业内,知识扩散过程也就是知识的传递与转化过程,需经过社会化、外部化、辐合与内部化过程。这一过程可带动整个技术、思想、创意的扩散,其实质是将知识、技术、创意外化,进而产生规模效益、规模经济的过程。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心中的彩虹作文范文(整理18篇)

    - 阅0

    心中的彩虹作文篇1天色昏昏沉沉的,往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此时空无一人,就连道路两旁的树都耷拉着脑袋。如此萧索又有点凄凉的景象,亦如我心中的光景。拿在手里的是张语文答题卡。.....

    个人季度工作总结范文(6篇)

    - 阅0

    有关季度的工作总结这一季度营业部在____支行党委的正确带领下,坚决贯彻执行支行党委提出的“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狠抓七项工作,强化两个建设,确保六个提升”的工作方针,.....

    演讲活动心得体会简短,演讲活动心得

    - 阅0

    对于演讲活动心得体会简短篇1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漫步在历史长河的岸边,拾起一颗颗饱经沧桑的贝壳,放在耳畔静静地聆听!听!我听见了汨罗江畔屈原那一声问天长吼,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