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道路改善(6篇)

来源:网友

乡村道路改善篇1

——***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地处市北部公里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乡共**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个自然村,**户,**万口人。全乡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近年来,我乡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把环境卫生整治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牢牢抓在手上,在全乡范围以“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为重点内容,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赞赏,为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乡村面貌的治本之策,近两年来,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狠下功夫,一大批基础工程相继完工,投资万元,完成公路公里连接公路铺油工程,打通了我乡的第三条出境路;今年,投资万元对**公路进行了道路补坑,投资万元完成了通往*村的油路工程,投资万元完成了*村南大街的延伸工程,投资万元在完成了全长米的围墙工程;投资万元完成了*村的文化墙建设,并建起了小型休闲广场;投资万元完成了*村小街小巷硬化工程;*村的旧村改造工程正在进行,*村投资万元的街心广场全面峻工,涉及五村人的连片吃水工程全面竣工,并通过省级验收,今年新启动的*连片吃水工程投资万元,打井已经结束,现正在铺设管道,修筑水池;全乡的村硬化了大街小巷;不仅改善了我乡的投资环境,而且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尤其是*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下大力气抓好了一流文明村镇设施建设。首先搞好村内规划,先后请来省、市专家,高起点规划,在*市第一家搞起了小集镇式村镇建设发展沙盘模型,其次是依据规划方案,做到拆旧建新双到位。投资万元建起了占地平方米的街心广场,投资万元,落成农民文化宫,全村的农民住进了新居,实现了水、电、路三通,有线电视、电话、供暖三配套,村里的公共设施基本上达到了齐全完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成为了全乡的榜样,为*的村镇建设提供了样板。

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是加快文明村镇建设步伐的重要内容。为此,乡党委、政府把环境卫生整治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用制度来规范,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先后投资万元,完成了从*至*村余米,积存余年的河道清障工程,共清除垃圾万立方米,疏通了河道,清除了各村的死角垃圾,投资万余元,在***村进行了改灶工程,余农户安装了煤球炉,我们还先后投资余万元,投工余个,对临街墙面全部进行了涂料粉刷;对大街小巷近处约立方米的煤、土、沙和生活垃圾全部进行了清理。全乡实现了煤土进院,对墙壁进行了全部刷白,畜圈进行了石灰消毒,各农户对各自的庭院进行了彻底的清扫,对全乡环境卫生进行了大整治。今年月份,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乡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乡政府拿出资金万元,鼓励各村在治本上下功夫,全乡个村全部建起了垃圾池,大村个,中村个,小村个,全乡共修建垃圾池个,从根本上改变了垃圾乱倒的局面,共清除垃圾吨,粉刷墙壁平方米,月日上午,在乡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大会上,又把村容村貌的整治作为的重点工程进行安排,总的目标是从路到地,最后到村,全方位整治,做到地净、路净,村内环境整洁优美,月日至日党政领导及相关人员对各村的整治情况进行了检查,查出了许多问题和不足,针对各村存在的问题,又专门召开支书、主任会议进行通报,并限期天进行改进。月日党政领导在乡长的带领下对各村整改后的环境卫生进行了第二次检查,全乡*个行政村对环境卫生进行全方位的整治,清除了所有垃圾,树木、墙壁全部进行了粉刷,不留空白,不留死角,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得到了群众大力赞扬。

三、绿化工作有新起色

绿化工作是美化农村环境的重要举措。今年我们抓住春季大好时光,对道路两边及大块闲杂地兴建花坛搞绿化,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绿化。*村购进桧柏余株,完成村内绿化;***等村栽植行道树余株,完成*公路、*公路通道绿化;*村家家栽花种树,赏心悦目,环境优雅。*村完成了园林村规划,并逐步实施,*村口种植绿地平方米,全乡共计新增绿地面积万平方米,完成绿化工程亩,全面绿化了**,人均绿地面积逐年增加。

四、卫生村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对*个行政村进行了规划设计,确定了今年的创建对象。各创建村根据相应的创建要求和标准,制定创建计划和方案。乡政府对上述创建对象分别进行多次的指导和督促,要求其在完善硬件设施和绿化、美化村容村貌上下功夫,按照计划要求抓紧落实各项创建任务和进度。各创建村基本上能根据提出的要求,舍得投入,积极实施创建工作,通过创建工作,使村居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是关键,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加强组织网络体系,确保卫生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各副职领导为副组长,各村委主任和乡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制定了环境卫生整治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出台了一系列的卫生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并责成专人负责,做到了领导到位,组织到位,制度健全,保证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周密部署,广泛宣传

营造浓厚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氛围,提高大环卫意识,是我们的主攻目标,乡党委、政府组织带领各村主干走出去,进行了参观学习。多次召开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会议,并召开现场会,大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目的、意义及先进典范;研究部署整治工作,明确整治任务,制定整治措施及实施方案,落实整治责任,各村也通过张贴标语,广播宣传,发动群众,进行大力宣传,从而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卫意识,使村民自觉参与和维护农村环境卫生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明确任务,实施考核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明确了今年全乡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要任务,各村实现“硬化、绿化、净化、美化”工作目标,制定方案,分段实施。根据任务要求,乡政府对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指导,对重点整治工程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对相关重点整治工作进行巡查,并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定为乡政府对各村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四、加大投入,保证实施

乡村道路改善篇2

作者简介:孙海燕(1992-),女,甘肃武威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孟宪生(1970-),男,黑龙江海伦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业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中国改革的序幕是从农村拉开的,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乡村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党中央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重大部署的基础上,提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实现理路,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现实依据

在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时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对现阶段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建设的主要目标的深刻把握。充分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现实依据,是科学规划乡村振兴道路实现路径的重要前提。

(一)走乡村振兴道路是顺应新的历史方位研判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国正在经历着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1]乡村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蓄水池,其价值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彰显,同时,就我国发展的现状来看,乡村发展的不充分已成为制约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要掣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好不好、乡村振兴道路的中国特色强不强,从本质上影响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时间节点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继续推进乡村摆脱贫困的同时,还必须在乡村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为亿万农民谋取更多的福祉;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集中发力点,旨在使发展不充分的乡村能够紧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二)走乡村振兴道路是应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需要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13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从根本上表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社会供给角度看,尽管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加大、程度加深,但是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文化等功能并未得到充分挖掘,乡村的价值并未充分体现。从社会需求角度看,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强烈,但全国绝大多数农民还无法享受和市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同时他们渴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收入、更宜居的住房和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因此,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农村应该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应着力的地方,农民应该是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最迫切群体。

(三)走乡村振兴道路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现实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引擎,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现阶段,农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根基性产业,面临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结构失衡等深层次矛盾;农村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农民作为经营农业的主体,劳动力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农村缺乏懂技术会经营的工作队伍。因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不论是在农业发展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或是在农村建设方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还是在农民培养方面,鼓励青年人才返乡创业,都是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布局谋篇,旨在改革农业产业体系,激活农村内生动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补齐短板。

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基本内涵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内涵就是要立足于我国现实的农情农力,以解决“三农”突出问题为核心,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导向,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系统规划乡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着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体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全面升级的农业是走乡村振兴道路的本体

从历史维度来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曾对农业发展做出的要求是“生产发展”,强调以增加粮食产量为目的,重在保障农产品的大量供给,进而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原动力。党的则把农业发展的要求提升到了“产业兴旺”的新高度,这意味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促进农业发展方向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不仅要突显农业在生产农产品方面的基本功能,而且要更注重挖掘农业在生态、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衍生功能,使全面升级的农业在走乡村振兴道路的过程中发挥支柱性作用。

从现实维度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绝对水平在逐步提高的同时,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不容忽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滞后于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步伐,很多农产品的供给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从而造成了大量积压,相反,国外农产品却充斥国内消费市场。加之,农业生产所依赖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发展绿色农业步履维艰。因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必须进一步巩固,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推动农业全面转型的引领作用。

(二)全面进步的农村是走乡村振兴道路的载体

从横向来看,强调的“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发展要求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有本质区别:“村容整洁”主要针对我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很多地方存在大拆建、农村居住环境差等现象提出的;“生态宜居”则对农村整体的人居环境改善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求基本的村容整洁,而且要控制农业发展造成的面源污染,充分发挥农村的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从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管理民主”是在我国农村正处于税费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强调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更加强调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作用,重在促进干群关系和谐;“治理有效”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在治理内容、过程和方式等方面注重自下而上调动基层群众参与各项事务的积极性。“乡风文明”虽然在字面上没有改动,但在内涵上也有了新的变化,不仅要传承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优良传统文化,更要和新的历史特点的不良风俗习惯作斗争,从而促进乡村的全面进步。

从纵向来看,过去党中央关于农村发展的政策紧紧围绕工业和城市发展对于农村的需求来制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片面强调农业发展,整个农村的发展基本上都是围绕农业展开的。政策扶持的导向也更多关注的是农业如何增产、农民如何增收、生产要素如何有效配置到城市,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现代化建设,对于农村向何处去的问题缺乏系统规划。但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2022年、2035年、2050年为时间节点,精准定位了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各个时期需要完成的任务,体现了党中央对于农村发展方向及其价值的重视。此外,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做出了更全面、更长远、更细致的规划,旨在从理论、规划和行动上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实现农村现代化。

(三)全面发展的农民是走乡村振兴道路的主体

新时代,党中央对农民的获得感是否提升高度重视。一方面,从“生活宽裕”向“生活富裕”转变,意味着在物质方面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了更高的期待。“生活宽裕”是基于当时农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逐步转向小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生活富裕”则是基于多年来农民增收渠道普遍拓宽、生活水平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做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r民作为经营农业的实践者和振兴乡村的推动者,不仅渴望在物质方面得到满足,而且更加渴望丰富的文化生活、优美的居住环境、强烈的社会身份的认同等,这都是新时代我们需要逐步改善的方面。

农民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好的中坚力量。但是,在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相对优势的人力资本都流向城市,振兴乡村缺乏人才支撑。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为乡村振兴留住人才,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问题。报告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23各级地方政府和涉农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主动承担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艰巨任务,通过自主建立农民职业培训夜校和高薪引进人才相结合的方式,把社会各界人才吸引到振兴乡村的伟大建设中来,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汇聚力量。

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主要原则

在新型城镇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历史变革。一方面,随着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涌入城市,农村缺乏人气,很多乡村逐渐衰落,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另一方面,乡村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乡村自身的发展。因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统筹考虑,科学把握其主要原则。

(一)坚持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保障

坚持各级党委对乡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鲜明特色。党中央做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重大决定,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落实。一是科学规划、具体布局,需要党委统筹。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农村发展情况差距较大,加之城镇化进程参差不齐,哪些村庄需要振兴,哪些村庄需要改进,具体依靠什么特色品牌激发乡村内生活力,这都需要各级党委在遵循乡村建设自身规律的基础上系统布局。二是巩固完善基本经营制度,需要党委引领。做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庄严承诺,展示了党中央对稳定农村承包关系的决心,旨在让更多的涉农主体放心探索集体经济的多样化实现方式。此外,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确权等方面需要在党委的引导下逐步完善法律法规,确保土地流转政策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正常运行。三是破除农村体制机制障碍,需要党委领导。一方面,改革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各项社会福利制度,涉及城乡之间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迫切需要各级党委妥善处理好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纠纷;另一方面,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需要地方政府改革现有的财政支农制度,在财政收入有限的刚性约束下,如何撬动有限的资金向推动乡村振兴的项目流动,进而实现最大化利用,是新时代各级党委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二)坚持以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导向

坚持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导向是在对我国农村发展现状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安排。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用五个“亟待”来突显坚持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优先发展”意味着从人力物力到财力智力的配备都要率先考虑农村。

从现阶段面临的挑战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具有战略性。农业是影响“四化”整体进程的软肋,农村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基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是社会矛盾主要方面的现实情况,补短板是新时代振兴乡村的主要任务。未来一段时期,一方面,不仅要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量消除产品无效供给,而且还要以现代化的强农支农供给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另一方面,应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农民在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方面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强烈,同时也是优先得到满足的群体。

从新时代实现的目标来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具有长远性。总结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以欧美日韩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适时开展振兴乡村计划,使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实现了城乡之间共生共荣发展。相反,以拉美为代表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忽视了乡村存在的价值,导致大量失业农民涌入城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乱,这也是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因素。因此,基于正反两面经验的总结,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全面振兴乡村进而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牢牢把握的原则。

(三)坚持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基本遵循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对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战略的继承超越,同时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基本遵循。一方面,要促进生产要素由单向流动向双向互动转变,构建城乡共生共荣发展新格局。在过去的城乡关系中,由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加之市场经济的驱动,使得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向了利润较高的工业和城市,农村发展缺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就要致力于打通城乡资源共享渠道,撬动城市的创新性生产要素向农村回流,让市民在农村寄托乡愁、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让农民也能在城市享有优越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要推动发展方式由政府行政推进向激发农村内生动力转变,营造政府和市场共助乡村振兴新局面。在之前的城乡关系中,农村始终处于“被统筹”“被引领”的被动地位,政府行政力量的干预在农村发展中居于主导性地位,单向的“输入式”发展模式忽视了农村的内在潜力。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旨在通过制度重构、赋予产权、激活要素等方式调动农民积极性,让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助力我国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好。

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路径探索

全面探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路径依赖,重在以新型化的农业发展体系、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多样化的文化复兴工程、和谐化的生活共同体、绿色化的美好宜居环境为着眼点,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造更全面、更细致、更持久的动力。

(一)以新型化的农业发展体系作为走乡村振兴道路的根本动力

首先,构建教育、科研与技术推广体系。基于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的现实背景,构建科研、教育和技术“三位一体”的创新型推广服务体系,是走好质量兴农之路的关键之举。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各大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促进科技与农业相关产业实现深度融合的同时,积极承担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的任务,通过实地培训和成人教育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产业类型以及生产加工技术等教学内容依据不同地区的特色分类别进行培训。此外,技术推广工作应打破单一机构推广模式,让技术推广中心、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涉农企业和农业合作社都积极参与到专项技术的推广中来。

其次,完善农业市场服务体系。总结我国农业市场化发展的演变历程,有效的市场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步伐。所以,一方面,要着眼国内,划清各农业管理部门的职责,明确政府宏观调控的界限,消除不同区域、部门之间的保护壁垒,让市场在农产品价格、流通、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进而以健全的法律法规为各项农业政策的实施提供基本依据。另一方面,要放眼国外,紧扣“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农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强化农业特色品牌销售和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农业技术、装备和品牌等走出去,力争打造一批跨国涉农企业和国外农业生产基地,逐步提高我国在全球农业事务中的话语权。

最后,建立健全农业投入保障体系。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保障力度从根本上决定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现阶段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缺乏连续性、财政支农资金没有稳定的长效机制作保障、补贴对象和实际种粮者之间脱钩等现象普遍存在。针对上述问题,一要在逐步稳定财政支农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多样化的农业补贴制度和融资渠道。二要对享受农业补贴的对象准确识别。依据农村承包地大规模流转的现实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和健全信息统计机制的方式确保农业补贴的受益者是实际经营者。三要建立农业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建立从地方到中央的系统化信息网络,对农业经营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处理和监控,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稳定的环境。

(二)以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作为走乡村振兴道路的有力支撑

首先,以治理内容为视角,走乡村善治之路意味着“全面”治理。以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好,应全面掌握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内容。从宏观层面讲,不仅要在推动农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下工夫,更要促进农村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协调发展。从微观层面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伴随着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工商资本下乡和产权关系复杂,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必须在制度供给、人才培养、资金融通、产权明晰等方面加大治理力度,确保一切有利于振兴乡村的体制机制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行。

其次,以治理的方式为视角,走乡村善治之路意味着“三治”结合。报告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31“三治结合”是新时代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的新思路。一要通过推进乡政府减政放权,使其“主导地位”转化为“引导地位”,进而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使其“从属地位”转化为“独立地位”,以有效的自治方式降低治理成本。二要完善农村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土地流转、资金流通、村务纠纷等各项事务的处理都有法可依,此外,通过法律培训机构培养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也是促进农村法治力量下沉的重要着力点。三要充分挖掘乡村熟人社会关系网络中隐含的道德规范,通过评选项目加强道德模范对村民的引领作用,为德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最后,以治理的主体为视角,走乡村善治之路意味着“多元”共治。走中??特色乡村善治之路,不仅要发挥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基层党委会等传统的制度性治理主体的作用,更要通过政府明确各类乡村自治组织的合法地位和基本权益,让村民自治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非制度性主体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过程中来,形成基层政府和各组织间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三)以多样化的文化复兴工程作为走乡村振兴道路的重要灵魂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要紧紧扭住乡村文化这个核心,坚定不移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近些年来,随着大量农业转移人口涌向城市,导致以弘扬农村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娱乐方式在减少,同时人口的大量外流造成了乡土文化人才的缺失。在这样的现实挑战下,建设多样化的文化复兴工程就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方面,明确乡村文化消费导向,保障文化产品有效供给。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方针以来,虽然农家书屋、数字影院、文化广场等现代化文化产品大量下乡,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反而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于文化的理解太过狭隘,不了解村民的文化消费习惯,造成了供需错配的尴尬局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文化兴盛之路,重在通过基层调研,明确村民文化消费取向,以扭秧歌、集体舞、练合唱、说快板、演小品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村里的好人好事、鞭笞身边的丑陋现象,从而发挥文化的教导、感化等功能,为走乡村振兴之路奠定文化基础。

另一方面,着力培养乡土文化人才,确保文化传承后继有人。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3]促进我国农村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培养乡土文化人才是关键。一是基层文化领导小组要通过深入乡村调研发现乡村文化能人,鼓励其成为振兴乡村文化的领路人和组织者,并进行定期培训和给予经费支持,让其在农村多样化文化资源的整合中、不同文化爱好者的交流中发挥引领作用。二是要创新乡土文化人才用人体制改革,对拥有突出文化特长的农民或农业转移人口,基层的文化服务中心可以直接聘用,让其在农村文化宣传、组织、联络等方面发挥带头人作用。

(四)以和谐化的农村生活共同体作为走乡村振兴道路的主要依托

一方面,确保农村地区摆脱贫困是构建和谐生活共同体的前提条件。贫困不仅导致个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异化,而且也会致使邻里关系紧张。因此,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之路是构建农村生活共同体的基础,只有物质层面的贫困消除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才会增强。一要着眼过去建立返贫防范机制。针对我国精准扶贫事业已取得重大成效和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并存的现象,应通过保持扶贫政策连续性、建立信息化返贫现象追踪机制、构建扶贫主客体间利益联结机制等方式提前预防返贫现象的发生。二要立足当下消除深度贫困。我国脱贫事业进入攻坚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切不可有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而是要集中力量打好未来三年的脱贫攻坚战。三要面向未来提升贫困标准。到2022年我国在完成现行标准下的脱贫任务之后,应该以改善相对贫困为重点,不光要注重贫困主体收入的增加,还要提升其整体素质,进而为其提供更全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

另一方面,设立特色评估项目是构建和谐生活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把构建和谐生活共同体理念融入农村建设是走中国式乡村振兴道路的主要特点。一是要建设以沟通情感为目标的特色设施。北京顺义区马坡镇石家营村创办的“婆媳澡堂”对农村和谐生活共同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4]。一个澡堂的建立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生活的方便,而且从根本上化解了婆媳、妯娌之间的矛盾,为村民间和谐相处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未来公共设施完善的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融入这种理念,使村民间的关系在无形之中得到改善。二是要设立先进文明户评审项目。在乡村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奖项评审项目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是新时代弘扬良好家风、构建和谐生活共同体的重要抓手。在此过程中,被评选者赢得了村民的尊敬,对周围的人也产生了教育和示范作用。三是实施各项村务公开协商管理制度。社会转型加之利益分化,不少农村地区干群关系紧张,成为制约和谐生活共同体建构的主要因素。为解决村务管理问题,进而推进干群关系和谐,应使各项村务在村党支部提议的基础上,广泛倾听村民的意愿,调动其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加各项决策的科学性。

(五)以绿色化的美好宜居环境作为走乡村振兴道路的坚实基础

首先,依据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一要约束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行为。在生产资料方面,实施耕地休耕制度和发展精准滴管农业,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以绿色有机肥料代替化学用品;在生产方式方面,要构建循环型农业生产体系,逐步实现从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到超循环农业的转变,把经济效益、社会利益和生态效益统一起来。二是要完善绿色农业发展的评估制度。一方面,在考察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也要检测单位面积产出所耗费的水资源、化学产品等指标。另一方面要完善绿色生产的监督制度,对于农户生产的产品,在出售时,要有相应的主管部门负责检查,从源头上防止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

乡村道路改善篇3

一、**乡概况

**乡位于**县城南端,地理坐标为北纬**°**′—**°**′,东经***°**′—***°**′。全乡总面积**平方公里,下辖**个行政村,*个自然村,****口人,耕地****余亩,北靠**镇,南接**县,西邻**镇,东连**乡。乡政府所在地**村,距县城**公里。**乡属山川地带,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山石纵横,树木稀少,地下水源不足。

二、拆违治乱

通过2017年拆违治乱提质工作,实现了县道、乡道违建清零,全乡共拆除违建**处,建筑面积****平米,腾退土地****平米。

三、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方面

乡党委、政府确定**养殖园区、**旅游园区、**环境提质的总体目标。以**、**等村作为示范村进行重点打造,其余各村按照示范村创建标准同步推进,全面展开。进一步完善村级卫生室、文化室配套设备,**、**、**、日间照料中心稳定持续运行。农村改厕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完成**户改厕,**完成**户改厕,***村完成**户改厕,共**户均为双翁漏斗式厕所。2019年以**、**两村为示范村,确定改厕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时推进,目前两村污水处理设施完成设计,改厕采用双翁漏斗式和水冲式厕所推进。为根本改善涉矿村人居环境在2012年***完成整村搬迁的基础上,从2017年开始对****村设施整村搬迁,截止目前两村搬迁搬迁已接近尾声。*****新村建设完工116套。

四、村庄道路硬化、绿化方面

2015年至2018年完成***3.5公里公路、**3.8公里公路、***进村道路拓宽、**线部分道路拓宽工程。*道路完成绿化种植松树、柏树7000余棵。

乡村道路改善篇4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张完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工作,于2007年10月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韩金银任组长,乡长褚章民任副组长的林权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各班子成员分包到片到路段,村支部书记为林权改革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村林权改革工作。乡政府与各村签定林权改革目标责任书,并明确要求到当年底要全面完成林杈改革任务,凡不能按时完成林权改革的行政村,本年度不得评先。

二、精心谋划,搞好林权制度改革

2007年,由于树木更新换代,植树任务比较繁重,为解决此问题,该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决定在全乡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并制定了《关于在全乡实施集体林权改革和推进植树造林工作的实施意见》。本着“谁承包,谁投资,谁栽树,谁受益”的原则,将全乡所有路、沟、河渠、荒地、宜林地的使用权一次性承包到位。所有县乡道路、主要沟河由乡政府实行公开承包,村道由行政村公开承包,实现了“地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生产格局,充分调动了社会主体参与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加快了本乡植树造林的步伐。其具体做法是:

1依乡农业中心为依托,对全乡的植树造林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在对各村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把所有道路、沟、河基本情况制表绘图,登记造册。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印制《关于张完乡境内沟河道路林权承包公告》,出动宣传车,制定固定宣传牌,组织各村召开群众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3制定方案。各村结合本村实际,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制定了林权改革实施方案。

4召开群众会议,进行公开竞标,并签订合同。在全村范围内张贴公告,公开拍卖的路段、时间和地点,实施公开招标,招标后签订合同,并上报给林业局备案。

5组织检查验收。由乡林权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带队,到各村实地检查植树情况及林权改革落实情况。截至去年底,全乡共有120多名干群自愿投入到林权改革中,已承包沟河路段达150多条,植树40多万株。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既吸收了社会闲散资金,又搞好了植树造林工作,切实做到了“地有其主,树有所权”,加快了全乡林业生态乡建设步伐。

三、严格植树标准,确保植树质量

张完乡政府对全乡所有沟河道路进行了统一规划,按照道路统一规划,确定植树行数和棵数,林权承包人按照乡政府的规划要求,刨大坑,栽大苗,浇大水,封大堆,不栽病弱苗,确保苗木规格在一级以上。

四、加强林木管护,巩固林权改革成果

乡村道路改善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全面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要求,继续推进乡村清洁美工程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建设“生态、活力、幸福”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大清洁、乡村美”农村清洁工程专项活动,清理境内国、省、县道主要公路沿线、村庄及其周边积存垃圾,实现道路干净、村容整洁,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进一步完善现有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环境卫生责任体系,健全乡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新形势下乡村自治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村民的义务责任,使村庄干净、整洁、清爽,群众的生活陋习得到有效扭转。

三、基本要求

1、确保辖区内卫生整洁,做到无乱摆摊、乱张贴、乱涂画、乱搭建、乱堆放、乱挂晒。

2、确保辖区内环境卫生达到有关标准,做到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污迹、无渣土、无蚊蝇孳生地。

3、确保辖区内有足够、标准的环境卫生设施,并保持其完好、整洁。

四、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启动阶段(6月1-20日)

1、制定方案。结合本县实际,由县生态办组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各镇(街)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突出重点,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建立考核及奖惩机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2、筹措经费。各镇(街)要统筹资金安排,加大财政投入,落实专项活动工作经费。采取多种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按照公开自愿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争取群众筹资投劳和社会人士的支持。

3、全面动员。为全面部署,迅速推进,县将召开镇(街)和有关职能部门会议进行具体部署。各镇(街)要召开动员会议,村召开“两委”会议,村小组召开村民大会,统一思想,群策群力,把政府决策转化为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把政府管理行为转化为村民自治的行为,同时,要发挥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参与和推广专项活动的开展。

4、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力度,再次掀起乡村清洁美工程建设高潮。广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础知识和主要意义的宣传,加强卫生、环保、社区礼仪、道德规范的宣传力度,培养村民环卫保洁、珍惜环境、爱护家园的自觉意识,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二)第二阶段:整治阶段(6月21日-9月15日)

1、完善垃圾处置体系。各镇(街)要根据现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的状况,以“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利于收集清运”为原则,配置垃圾桶、垃圾车,修建垃圾池,进一步完善垃圾收集设施设备。各镇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要及时覆土消杀。要进一步完善保洁机制,各镇(街)要划分好卫生责任区,健全保洁制度。要以社区、村组为主体,与居民、村民签订“卫生公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镇村完善卫生监督小组,配齐保洁员,确保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和收运正常化。

2、清理积存垃圾。以镇(街)、村组为主体,开展整治活动,清理集镇和村庄路边、河边、池边(简称“三边”)和村庄公共区域的积存垃圾,实现路边无废弃物、水面无漂浮物、村庄无堆放,村道干净,村容整洁。县交通运输局、县公路局分别组织境内国、省、县道主要公路的清洁行动。

3、开展综合整治。要结合我县开展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改路、改厕、改水、污水处理,道路亮化和村庄绿化美化等综合整治工作,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4、树立示范典型。为突出工作亮点,我县确定2-3个卫生保洁优秀镇,各镇(街)确定3-5个村为卫生保洁示范村,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的开展。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9月16日-9月30日)

1、自查与考核。各镇(街)每月要开展一次专项活动的自查工作,每月6日前及时上报专项活动开展的情况。县生态办将对各镇(街)专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通报检查情况。各镇(街)要及时整改,以迎接省、市的考核验收。同时,把该项活动列为今年乡村清洁美工程建设的重点,按照《县乡村清洁美工程测评体系》进行考核,评分纳入乡村清洁美工程项目的年度考核。

乡村道路改善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地适树、优化配置原则,全面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村庄、道路绿化为主战场,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绿化、美化水平为重点,结合我乡旅游亮点项目,做到绿化、美化同步推进,全民参与,全面实现村庄、道路林荫化、生态化、景观化,努力塑造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新农村面貌,打造旅游亮点新农村。

二、任务目标

全面提升我乡淖沿子、五福堂村村庄绿化水平,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改善这两个村的村民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优化旅游区周边环境,把这两个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旅游亮点新农村。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班子,强化领导

我乡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部署,积极推进,严格标准,抓好落实。由主管林业的副乡长主要负责,淖沿子、五福堂的包村干部、村干部及相关乡干部各司其职,要求领导到位,组织到位,精力到位,责任到人,确保我乡淖沿子和五福堂村庄及道路绿化任务全面完成。

(二)要深入宣传,提高认识

农村村庄绿化和道路绿化是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对促进我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们要对村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增强全民参与意识。

四、主要措施

(一)统一规划,逐步组织实施到位

1、村庄绿化

绿化淖沿子村周边硬化路2000米,五福堂村四周硬化路3000米。其中淖沿子村种植樟子松,五福堂村种植垂榆,两村均沿硬化路两侧种植。树苗株距为2米,行距为1米,成品字形双排种植。预计淖沿子共种植樟子松4000株,五福堂共种植垂榆6000株。

2、道路绿化

绿化淖沿子村道路1公里,五福堂村道路10公里。沿道路两侧种植高杆杨。树苗株距为2米,行距为1米,成品字形双排种植。预计淖沿子种植树苗2000株,五福堂种植树苗20000株,共计22000株。

(二)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村庄与道路绿化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全党、全民、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这项工作的建设和管护。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建这项“国家得绿、群众得利”的民心工程。

(三)强化管理,保障措施到位

1、乡村干部实行分片包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抢抓绿化时机,迅速行动,保证绿化工作按时完成。

2、科学施工,要切实重视绿化质量,严把整地、苗木、栽植、浇水、管护等关键环节,确保树木成活,显现绿化、美化效果。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心中的彩虹作文范文(整理18篇)

    - 阅0

    心中的彩虹作文篇1天色昏昏沉沉的,往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此时空无一人,就连道路两旁的树都耷拉着脑袋。如此萧索又有点凄凉的景象,亦如我心中的光景。拿在手里的是张语文答题卡。.....

    关于保护学校环境的建议书范文(精

    - 阅0

    关于保护学校环境的建议书范文篇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六年一班的xxx,我在这个校园中学习了六年。学校中芬芳的花香,碧绿的小草,清脆的鸟啼,清新的空气,高大的教学楼……在这.....

    收集办公室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集

    - 阅0

    办公室个人年终工作总结篇1经过一年来的不断学习,以及同事、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个人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现将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一、以踏实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