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营销的理解(6篇)

来源:网友

内容营销的理解篇1

如果说2014年内容营销已经贯穿市场营销的各个方面,那么2015年各个品牌将开始真正了解他们的消费者,并最终见证他们投资的回报。在2015年我们会步入一个更加成熟的内容营销行业(58%的B2B营销人员计划在未来的12个月里增加他们的内容营销预算),市场营销人员们将会把重点移向每个消费者身上。

为了证明投资回报率,营销人员需要从以前的关注于网页浏览量转向于专注个人。品牌需要与他们的顾客建立长期关系,而不是一个稍纵即逝的交互。2015年将是见证投资回报的一年,也是将权力中心转移到消费者身上的一年,从此以后,将是消费者来决定参与和分享什么内容。品牌需要在合适的地点创造合适的内容来满足消费者。趁着现在还有时间去制定战略,各个品牌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1.营销将以人为本

在2015年,营销人员将会对其品牌的顾客获得更深的理解——超越了传统的通过人口统计和细分方法来关注个人的兴趣和偏好。2015年的营销将会是在合适的时间向合适的人创造和提供合适的内容。

2.大品牌将更专注于内容管控

随着科技和市场的发展,品牌可以通过多个渠道产生大量内容,如何管控这些内容将会是各个全球领先品牌的重点工作。如果2014年是在大量的创造内容,那么2015年的重点将是到对这些内容的管控,大品牌对一些卑劣的内容或灰色地带的内容营销将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这一点在保险业和金融业这样的领域将尤其明显。

3.品牌反社交网络而行投资自己的营销渠道

在2014年,“社交”和“移动”这两个词被反复提到,而在2015年我们将会看到更多自有渠道和线下渠道的兴起。品牌将开始不再依赖社交网络有偿推送品牌内容的营销模式,而是创造脱离平台的内容体验,并创建自己的营销渠道,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吸引消费者。

4.大品牌和高科技公司将争夺记者

随着各大品牌开始寻找内容编辑,以及谷歌和Twitter这些技术平台开始打造自己的内容营销,记者将会变得炙手可热。你会LinkedIn(领英)上看到的众多关于“数据记者”和“企业故事讲述者”的职位需求,可能你也会发现自己也在寻找这样的人才。

5.营销人员将成为业务增长的引擎

现在,我们见证了内容营销可以推动消费者的参与度和数量增长,营销人员需要证明他们是如何增加公司收入的。在新的一年里,营销人员可以通过内容营销来发展其业务,并证明这一点。他们需要体现内容营销策略的价值,并证明他们正在建设的关系会在长远上增加公司的收入。

6.接近千禧一代的途径是个人主义

千禧一代是独立的一代;他们是一群桀骜不驯的野狼,而不是一群没有主见的绵羊。尽管千禧一代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在2015年,市场营销人员需要注重他们的个性。营销人员将开始根据他们个人的文化兴趣,所处地位和接受价格范围来定制相关内容。这种做法将是营销人员能真正激起千禧一代品牌忠诚度的唯一途径。

7.内容营销商将注重解决方案合作伙伴

随着内容营销进一步与业务目标对接,市场整合将会变得非常重要。品牌将需要无缝的解决方案,使他们的内容营销工作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s)更好的融合。另一方面,技术供应商将通过独家合同来发展其合作伙伴的生态系统,并寻求有利于客户的新整合机会。

8.市场整合将拓展到内容营销

随着营销自动化行业(如Responsys和Silverpop)在过去一年中的重大收购,市场整合看起来不会有所放缓。内容营销平台将会是这些玩家们的下一个目标吗?他们希望以此来打造出跨渠道解决方案吗?可能是。由于工作流程和编辑日历产品日益标准化和商品化,各个内容营销平台也开始日趋相同,领域内一些规模较小的平台可能会被整合。随着社交和内容平台开始竞争,以及市场的进一步混乱,公司的并购能从长远上评估谁具有吸引力和变革性,从而使真正的技术创新将行业领导者和落后者区分开来。

9.视频将在内容营销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与越来越多的社交平台开始采用视频,以及用户参与和生成内容的需求不断增加,各品牌将会充分利用Vine和YouTube这样的平台来快速创建视频内容,实时与他们的观众保持接触。

内容营销的理解篇2

【关键词】项目化;网络营销;课程改革

0前言

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思路是基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目标,将职场领域的工作流程设计为课程的主要框架,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项目,并将若干项目组成课程模块。高职院校课程通过项目化改革,凸显职业教育的理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促进学校教育和单位用人需求有效对接,强化学生适应与胜任就业岗位的能力。《网络营销》是一门以网络为载体,营销为目的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核心骨干作用,对学生职业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课程以网络营销实践操为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运用网络中的各类平台和工具,进行营销策划活动。

1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实施方式本

课程的改革是以提高学生在网络营销领域内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以网络营销业务的工作流程作为教学主线,按照网络营销岗位的工作要求构建学习项目,以典型的网络营销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通过上机进行网络营销的情境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以每个学习项目为单元进行考核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掌握程度。

1.1按照高职学生培养目标,选择适宜的网络营销工作岗位

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是课程改革的起点,对项目化课程改革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学习项目设置和任务安排的前提条件。工作岗位中对应的岗位职责,要符合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要契合高职教育理念和当地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深入相关企业实地考察和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确定符合高职学生培养要求的网络营销工作岗位。第一个岗位是SEO专员,工作职责是掌握百度、Google、yahoo等搜索引擎的基本排名规律;并精通以上各类搜索引擎的优化;精通各种SEO推广手段。第二个岗位是网络推广员,它的职责是协助为企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协助监督销售计划的落实与销售目标的完成。

1.2根据网络营销工作岗位职责,构建课程的学习项目

原有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电子邮件营销、搜索引擎营销、博客营销、线下营销、免费策略营销、资源合作营销、网络营销效果监控和其它网络营销手法等7个单元。教材的整体内容是围绕网络营销的工具而展开,并且以理论概念和案例分析讲解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的概念和原理感到陌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学完之后,学生只是单一地理解相关网络营销的概念和原理,不能够熟练应用网络营销的主要方法和平台,没有将理论教学成果的吸收转换职业能力的提高。根据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要求,围绕岗位的职责要求构建学习项目。网络营销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主要涵盖掌握电商平台的应用技巧;熟练运用主要的网络推广的工具;了解网络营销的工作流程等。融合网络营销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构建学习项目包括:搜索引擎营销、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营销、企业网络推广、Web2.0营销和网络营销客服五个部分。依据由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将五个学习项目有机地扩展为对应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设置是某项任务运作过程为核心,以职业技能的培训作为教学重点。工作任务的设置是针对于教学内容的灵活运用,提炼出以技能培训的为主题的相关内容。通过相关联的工作过程的重复与循环,理解相关知识点并掌握工作任务的操作技巧。借助职业技能培训为手段,从而促使学生完成相关知识库的搭建。通过以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步骤取代大量的文字化学习内容,提前培养学生职业实践意识,逐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以“项目二:电子商务平台网络营销”为例,它的工作任务是:熟悉电子商务平台的概念和种类;掌握B2C电子商务平台使用方法;学会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开展营销活动。

1.3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有机融合职业技能培训和理论知识

讲授《网络营销》课程以往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力过于集中于理论知识方面的讲授;学生在较多情况下以填鸭式地接受理论知识,无法将理论知识转换成实践操作,缺乏网络营销工作的技能锻炼。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习任务为驱动,要求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完成各个项目。学生在学习每个项目时,都被分配相关的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分别讲授与任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模拟示范任务的操作过程,学生上机演练学习任务的操作步骤。教师的角色由教学活动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通过上机完成学习项目理解理论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

1.4过程化考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以往的考核的方式是以期末笔试方式为主,以期末考试的结果而决定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考核内容是以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为主要方向。这类考试的结果不能有效评估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过程化考评体系的特点是以学习项目为独立的考核单元和工作流程为主的期末考试的两种模式相结合的形式。每学完一项学习项目,学生必须进行该项目的考核。当个项目考核的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成绩。如果项目考核未通过,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有一次复试机会。每个学习项目考核都达标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以工作流程为考核方向的期末考试。考核的标准是以职业技能操作水准为主要依据,根据每个学习项目的特点,分设对应的评分标准。通过对每一阶段的学习项目进行考核,学生可以自主地操练工作任务的技能;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了解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以项目二“电子商务平台网络营销”考核方式为例,评价指标包括:了解电子商务平台的种类和左右;开设网上店铺;运用电子商务平台营销工具。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和不及格。

2结论

《网络营销》项目化课程改革探索是按照网络营销工作岗位及职责,架构对应的学习项目,采取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式,实施过程化考核方式。教学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符合网络营销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教学方法满足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考核方式凸显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方玲玉《.网络营销实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实践尝试[J].职教论坛,2008(08):11.

[2]纪幼玲.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网络营销》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1(11):58.

[3]潘玲玲.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营销课程设计构想[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75-77.

内容营销的理解篇3

文章在探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内涵基础上,对《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理念引入到《营销策划》教学改革中,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与设计。

[关键词]

工作过程;教学改革;营销策划;真实项目

在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中,营销策划活动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经营活动,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国内很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纷纷开设《营销策划》课程,但由于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使得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与企业营销策划工作岗位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改进《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活动,以适应企业对营销策划人才的要求就成为各个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内涵

根据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以劳耐尔(Rauner)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专家的研究,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是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改革中产生和发展的,也是在行动导向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工作过程为根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托,按照工作岗位行动领域设计教学内容及设计学习情景,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职业行动中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同时,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不仅仅只是根据相对稳定的工作活动内容来设计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而且还要面向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职业工作过程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符合时展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始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新思潮。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院校在理论和实训等课程中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

2当前《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营销策划》课程是在中国很多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一门将《市场营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实企业营销活动相结合的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的市场营销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企业营销活动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企业有关营销策划岗位的工作。但目前很多学校在《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应这门课程的要求,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背离了课程开设的初衷。《营销策划》是培养理论应用的专业技能课,它的先导课程是《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学》是学习营销理论的专业基础课,它与《营销策划》课程之间的关系是理论课和与之对应的技能课的关系,因此它们理论上的主要内容是雷同的,例如两门课程主要内容都是探讨目标市场营销战略(STP)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4PS)。不过,同样的内容,《市场营销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营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营销策划》的主要任务则是把前者的基本理论进行创造性的应用。但在目前很多《营销策划》的教学上,并没有很好的处理两者的关系,过于注重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创造性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知识方面,这种教学目标的迷失导致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市场营销学》存在很大程度的雷同,等于让学生重修一遍《市场营销学》,背离了开设《营销策划》课程的初衷。

第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方法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传统《营销策划》课程大多采取讲授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这相对于其他很多理论课程而言确实强调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也确实更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教学双方的互动,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目前我们很多课堂案例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们使用的大多数案例都是一些国内外具有代表性企业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都是过去的案例,不代表能符合现在很多真实企业的需要;其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是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始终是站在以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方向上来选择案例分析案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路,容易将其禁锢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最后,由于学生缺乏与案例相关的行业或从业经验,案例往往仅仅被学生当作具体的实例来进行问题的分析、总结,这对知识的学习理解是蛮有意义的,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所起的作用却是非常有限的。当然,意识到传统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营销策划能力的局限性之后,这几年很多高职院校开始采用项目教学法,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项目的来源很多是虚拟的,或者干脆是直接将传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改为项目,这种教学方法其实是披着项目教学的外衣行传统案例教学的实,依然是一种相对封闭式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理解真实的营销环境与任务,无法验证各种不同方式营销策划方案的结果,使得营销策划工作的学习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或虚拟上,而不是真实的行动上。这也就很难从根本培养学生真实的营销策划能力。

第三,《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考核方法无法配合推动学生营销策划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教学考核方法是一个指挥棒,它可以左右学生的兴趣点与努力方向,可以激发也可以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营销策划》课程考核方法以教师为主导,缺乏学生自身的参与;考核对象以知识为中心,缺乏对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应用能力的考核;注重结果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考核。这种考核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视野跳不出传统理论知识学习的局限,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到企业真实营销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无法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营销知识解决营销问题的综合能力。

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论并结合企业营销策划工作岗位的需求,借鉴当前各个高等职业院校《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经验,我们可以从《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以解决当前《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

第一,《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建立在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需求上面的。《营销策划》课程对应的是企业营销策划方面的工作岗位,初始岗位是策划助理,之后是策划专员、策划经理,最后到营销总监等高级别的岗位。《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帮助学生能够满足策划助理岗位的基本要求,其次是提供一种知识和能力基础使学生有一种从策划助理晋升到策划专员、策划经理的可能性。根据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营销策划岗位的深入调研,我们发现虽然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对营销策划岗位人员的要求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有一些核心的要求是共同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①对生活充满热情,有创造性思维;②有良好的沟通、协调与团队合作的能力;③有一定的营销实践经验和丰富的营销知识;④能够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⑤能够撰写严谨、规范、可行、有创新性的营销策划案;⑥能有效参与或指导营销策划案的实施。根据企业对营销策划岗位人员这六方面的共同要求,《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素质、知识、专业能力三个层面的目标,其中第①、②点即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素质目标,第③点即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第④、⑤、⑥点即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专业能力目标。同时,基于《营销策划》课程作为专业技能课的定位,而且有《市场营销学》等先导课程,因此《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以专业能力目标为主,知识目标为辅,同时兼顾素质目标的培养。

第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工作过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匹配,其要点是立足主要的工作任务,以“够用、适度”为原则,从“简单到复杂”选定特定的学习内容,构建一系列行动化学习项目。在企业的营销策划工作中,尽管具体的工作内容在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有一些不同,但基础的工作内容是接近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①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既包括常规的市场情报的收集,也包括针对某一个特定问题的市场调研;②为解决专门的营销问题,抓住可能的营销机会,形成专门的营销策划方案;③与相关部门合作执行相关营销策划方案;④对营销策划方案执行效果进行评估等。根据工作过程理论选择教学内容的“够用、适度”为原则,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以下行动化学习项目:①营销调研方案的设计与执行;②销售促进策略与方案编制;③广告策略与方案编制;④公共关系方案策划;⑤新产品上市方案策划;⑥企业形象设计与传播方案编制六个项目。

第三,《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方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主要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所组成,工作过程导向倡导的基本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开始在很多院校《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试用,但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学生的营销策划训练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或虚拟上,而不是真实的行动上,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真实的营销策划能力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构建一种以真实项目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为辅的营销策划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的核心就是依托企业真实营销策划项目进行营销策划实践教学,通过完整的企业真实项目将整个课程教学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营销策划理论与真实企业营销实践相脱节的难题,构建一种能突显,并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真实营销策划体验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自主的将所学市场营销知识转化为实际营销策划工作,培养学生综合的营销策划能力。以真实项目教学法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实施步骤:①在本课程开课第一节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这种教学法,初步营造一种真实工作氛围,然后采取抽签分组的办法分组,4~5人一组把班级划分成若干个策划团队。②教师把真实企业要解决营销问题转化为策划项目,并把项目中的企业基本情况、营销现状,主要问题与要求,形成项目文案发给每个小组,进行策划。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择的这些真实的企业营销策划项目必须有代表性而且难度适中,同时选择的企业应该愿意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教师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产学研基地,为学生寻找真实的营销策划项目。③安排学生到相应企业进行参观和调研,邀请相应的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就企业的营销情况、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等与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明确企业要解决的营销问题和要求。④各个策划团队开始设计营销策划工作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明确策划问题、市场信息收集与调研、市场环境分析、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分析、营销组合策略设计、营销创意方案设计六个步骤。⑤各个策划团队按照设计好营销策划工作过程开展营销策划工作,并最终形成营销策划案。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引,同时为学生与企业的互动提供支持。⑥组织营销策划案的答辩会,各个策划团队把营销策划案转化为PPT进行答辩,答辩评委由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教师、各个策划团队代表构成。答辩结束后,由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和教师分别对各个营销策划方案进行总结和点评,同时在答辩中表现最优的方案将按照企业营销负责人的意见修改并转为企业解决该营销问题的方案,由企业组织设施并将结果反馈给同学们。

第四,《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的改革必然伴随着考核方式的改革,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评价中,要改变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为中心,过于注重结果性的传统考核方法。建立考核主体多元化,以营销策划能力考核为中心,知识考核为辅;过程性考核为主,结果性考核为辅;实现多元化与多角度的360度考核方法。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即考核主体由原来的任课教师变成了任课教师、学生本人、团队其他成员、非团队成员以及企业营销部门负责人等,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的考核。以营销策划能力考核为中心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将所学营销知识转为实际营销策划工作的能力。过程性考核可以把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与他人沟通与协作精神,对营销知识的领悟、掌握与应用,以及工作过程的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4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真实的企业营销项目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营销策划实践活动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改变了传统《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实践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无法真正落地的问题,为学生全面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同时这种教学改革给当前院校的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了院校校企合作新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政仪.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8).

[2]杨慧.基于任务驱动与团队项目教学的《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2015(10).

[3]张翔云.创新能力视角下专业技能课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为例[J].广西教育,2014(5).

[4]卢莹.基于CDIO模式的项目教学法在《营销策划》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4).

[5]谭属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质疑[J].高等教义研究,2010(4).

内容营销的理解篇4

关键词:战略营销;构建;分析框架

中图分类号:F2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892(2006)09-0069―04

近百年来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过程表明:任何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企业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任何新的市场营销管理理论都是通过对不适应经济环境变化要求的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否定而形成的,是“扬弃”的结果。根据这两个基本结论和西方学者关于战略营销管理理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以“战略营销观念”为核心内容的战略营销管理理论是21世纪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战略营销管理理论的一个分析框架。

一、萨伯汉西・C・琼等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评价

关于战略营销管理研究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利维尔特・利盎(LeverettS.Lyon)和明确提出“战略”的概念并对营销战略管理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冯・纽曼(VonNeuman)。他们从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出发,讨论了营销活动所具有的战赂性质,明确了营销活动同市场环境的动态适应性。从此营销活动被作为具有“战略”性质的行动提出来了。

后来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战略营销的概念并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为此英国还专门出版《战略营销研究杂志》(JournalofStrateeicMarketingResearch)。1983年萨伯汉西・C・琼又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战略营销进化》,对战略营销管理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性研究。

萨伯汉西・C・琼认为战略营销是从战略计划发展而来的,并解释和归纳了战略营销管理与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显著区别(见表1)。

1989年沃尔任・丁・肯甘在其著作《全球营销管理》(GlobalofMarketingmanagement)中进一步对战略营销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他认为战略营销的提出是市场营销管理史上的一次革命,首先表现为战略营销从原来把市场营销管理的着眼点以顾客或产品转移到企业外部环境,即使对顾客了解得再全面也是不够的,一个企业要取得成功,必须把顾客或产品放到一个更广阔的环境中去理解,这个环境包括竞争者、(政府)政策与管理、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外部力量。另外还表现为战略营销观念的市场营销目标从单纯的盈利转向风险承担者的利益(fromprofitt。stakeholderbenifits)。这里的风险承担者是指那些与企业行为具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组织,主要包括股东、管理者、顾客、社会和政府。他还认为企业这时仍然要注重经济效益,因为它是企业投资发展、维护风险承担者利益的基础,但是,这时经济利益已不是终点,其最终目的是为风险承担者创造一种价值,尤其是为顾客。

无论是萨伯汉西・C・琼《战略营销进化》中的战略营销,还是沃尔任・丁・肯甘《全球营销管理》中的战略营销观念,虽然它们都从不同角度或对战略营销的起源、特征、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或称战略营销观念是一种革命,但是它们的论述也仅此而已,并未有更进一步的讨论,更没有从理论上解决战略营销应用问题,也没有像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那样提出一个明确的理论体系,他们实际上只完成了提出“战略营销”这一概念的任务,也难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指南。所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营销管理研究和应用并没有获得特别进展,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市场营销管理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他的第八版《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一书中回顾企业经营观念的演变时仍然没有把战略营销管理观念归入主流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体系,这说明战略营销管理理论仍然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

二、战略营销管理理论逻辑体系框架构建

1,战略营销管理理论是适应当代企业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物,是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又一次飞跃,所以战略营销管理理论逻辑体系框架构建首先必须反映当代企业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及其变化趋势的基本要求。

应该说影响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发展与演变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差别,但是,其中共同且最主要的有供求关系状况决定的消费者消费需求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人类生存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企业角色及其变化趋势等。这些因素在当代社会分别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他们对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进了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向战略营销管理理论的飞跃。

首先,供求关系状况决定的消费者消费需求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具有决定性作用。尽管还有许多人在挨饿,但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生产力进步,从总体上看,世界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达国家市场供过于求关系状况已成为不可逆转的现象和趋势,消费者因消费水平的提高出现了消费需求异化现象,消费者对企业和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希望通过日常的消费在满足基本物质需要的同时,也能满足精神需要。也就是说,消费者已不再简单地依据从物质到精神的顺序满足需要了,而是处于向满足基本物质和精神需要并重的阶段过渡,有的发达国家已完成了这种过渡。

其次,人类生存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形成外在压力。在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给人类带来这样那样利益的同时,随着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加上人类对自身活动给自然社会可能带来的危害的认识没有随着这种征服能力一起提高,导致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从而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出现了不少仅靠技术进步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别突出的是:人口膨胀速度越来越快,对环境和资源供给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由于人口增长,人们满足自身无限的物质需求欲望,不断地消耗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同时向环境中排放各种废弃物,主要是废气、废水、废渣,使人类生存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资源退化严重,森林曾一度覆盖地球40%以上的土地,而如今它的面积已减少了三分之一;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等等。

最后,企业角色的变化,即由原来的“经济人”角色转变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社会人”(经济社会人,以下同)角色。企业角色之所以出现由“经济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完全是因为企业本身在体制、活动范围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其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要求使然。其一,企业对自然、人类、社会的影响力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逐渐增强,现在已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其二,企业因经营需要而必须面对的社会公众越来越多,与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它们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企业

经营状况,乃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三,企业所赖以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前者如我们在前面所叙述的近一百多年来人类行为所加剧的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后者如人类的觉醒、消费者的日趋成熟而形成的诸如“理智型消费”和“绿色消费”等适应现代客观社会经济环境要求的全新消费观念等。

2.战略营销管理理论反映了当代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基本特征的要求,是对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否定之否定的结果,是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飞跃,所以,战略营销观念逻辑体系必然是在市场营销观念逻辑思路基础上的发展。

(1)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中市场营销观念逻辑思路

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市场营销观念,根据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体系内容,我们认为市场营销观念逻辑思路可以如图2所示:

(2)战略营销观念逻辑思路

以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逻辑体系为基础,结合当代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基本特征的要求,特别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消费者因消费水平的提高出现了消费需求异化现象;企业角色的变化,即由原来的“经济人”角色转变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社会人”等,战略营销观念逻辑思路可以以图3简要表示。

(3)市场营销观念逻辑思路与战略营销观念逻辑思路比较

从上述逻辑思路解析图可以看出,战略营销观念与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市场营销观念的主要区别有四个方面:

第一,它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有根本区别。市场营销观念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单纯企业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具有不确定性。而战略营销观念要求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十分明确,即企业与社会整体长期利益同时最大化。

第二,它们确定所追求的目标的主要动因有根本区别。从唯物辨证法角度看,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但是从两种观念确定所追求的目标的主要动因看,两者有根本区别。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的企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的一种本能和内在冲动,可以极端地说毋需外部环境的推动。而战略营销观念指导下要求企业把追求自身经济和社会整体长期利益同时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除了需要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的一种本能和内在冲动的动力源外,还需要外部环境的推动和引导,而且这种“推动和引导”对于企业贯彻战略营销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从短期和表面看两个目标是冲突的。

第三,它们的逻辑思路循环有区别。战略营销观念的逻辑思路是一个完整的闭合循环系统,其中上一个环节和下一个环节之间具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上一个环节目标的实现都会促进下一个环节目标的实现,每一个环节目标的实现又会强化企业自觉贯彻战略营销观念意识,实现企业与社会整体长期利益同时最大化。虽然市场营销观念逻辑思路也是六个逻辑环节连接的完整闭合循环系统,而且,从起点开始,上一个环节目标的实现也会促进下一个环节目标的实现,但是每一个环节目标的实现只会强化企业内在盈利冲动和追求单纯企业利益最大化。

第四,它们在一些具体环节内容上和某些相同内容环节的逻辑排列上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在市场营销观念下的“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环节和“以销售产品为目的,以4P策略组合为核心营销活动”环节之间是上下逻辑环节之间的关系,而在战略营销观念下的“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环节和“以6P策略组合为核心营销活动”环节之间是平行逻辑环节之间的关系,它们共同统一与服务于以设计、传播、维护和完善目标企业形象为核心信息传播活动。

作为对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市场营销观念否定之否定而形成的战略营销观念,它与市场营销观念主要联系有三个方面:

第一,市场营销观念与战略营销观念追求的最终目标都包含企业利益最大化;

第二,目标社会公众需求及其需求的满足包括目标消费者需求及需求满足;

第三,无论是满足目标社会公众需求还是满足目标消费者需求,都必须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和“以4P或6P策略组合为核心的营销活动”为支撑。

三、战略营销管理理论内容体系框架构建

1.战略营销观念或形象导向

如同市场营销观念是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一样,战略营销观念是战略营销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战略营销管理理论体系的其它内容均是以此为基础、指导和引申。战略营销观念的本质是“形象导向”,“战略营销观念”与“形象导向”是统一的,是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述方式。

2.目标社会公众理论

战略营销管理理论体系中的目标社会公众理论是在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市场细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市场细分理论是目标社会公众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础。

目标社会公众理论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目标社会公众细分和目标社会公众定位,目标社会公众细分是目标社会公众定位基础和前提,目标社会公众定位是目标社会公众细分的目的。通过对内外营销环境分析,依据一定的指标对目标社会公众进行细分与定位,确立企业特定目标社会公众是战略营销管理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在战略营销管理理论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企业形象理论

既然“形象导向”是战略营销观念的本质内容,又是战略营销管理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那么,企业形象实际上就成了战略营销管理理论的基石。其基石作用主要表现为战略营销观念下企业营销活动的客体是企业整体形象。“企业形象”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激发目标社会公众思想感情,引导目标社会公众行为和企业行为,按照一定要求,通过有组织的活动,运用适当的载体、手段、方法和策略,向目标社会公众传递的、能够并便于被他们识别、接受和反映,并可能引起他们感情或思想反应的企业整体有关信息的有机组合。

4.名牌企业战略理论

由于在战略营销观念下企业营销活动的客体是企业整体形象,企业形象又是企业整体各种有关信息有机组合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意识现象,这样就必须有一种有形的且能包容企业形象各种信息内容的物质载体来表现并直观地检验战略营销观念下企业对其整体形象的“设计、传播、维护和完善”的效果,这种物质载体自然是企业品牌。

因为从本质上说,品牌是企业向目标社会公众传达与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等信息的综合载体。品牌作为一种象征,它可以传递六个方面的信息(菲利普・科特勒,1997,梅汝和等译):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使用者。

总之,品牌是企业有关信息的有机组合。品牌的这些属性决定了它能够成为战略营销观念下企业形象的物质载体。而名牌企业战略则是企业把企业品牌作为企业形象的物质载体而采取的各种营销活动的过程。

名牌企业战略理论核心是品牌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根据品牌生命周期规律所实施的信息传播战略和策略问题。

5.整合信息传播理论闷

贯彻战略营销观念,实施名牌企业战略,除了要按照战略营销观念要求做好产品的开发、定价、渠道建设等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已涉及到的营销组合策略外,其焦点最终都集中到了如何把企业整体各种信息有机地组合起来,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向目标社会公众传播这一问题上。很显然,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下的阶段性、相对独立性和短期性的信息传播策略已不能完全适应这种需要,为此,我们认为以传播、维护和完善构成目标企业形象的各种信息为中心,以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6P策略和各种信息传播方式为基础,通过对它们进行整合,以连续性、统一性和长期性为特征的整合信息传播是以战略营销观念为指导思想的企业主导信息传播方式的必然选择。

6.战略营销管理理论体系框架图解

综合战略营销管理理论逻辑体系框架和战略营销管理理论内容体系框架的具体内容,图解如下:

内容营销的理解篇5

《网络营销》既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目前经济和技术环境下的一种前沿的、应用前景广阔的营销技能和方法。网络营销思维、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反映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低。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其他非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需求上也主要体现在对网络营销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二、网络营销教学改革现状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的同行对于《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有益的思考。如张秀英[1]总结了目前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主要存在教材选用不当、教学方法单一、实践实训环节薄弱等问题,并提出了选择实践导向的教材、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对策建议。李柱[2]提出要重视《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并进一步提出“选择好教学内容、设计多种教学过程、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等思路。高晓娟[3]重点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在《网络营销》教学中的运用。刘玲[4]提出在《网络营销》教学中采用“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于冰[5]提出一种“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设计,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以前后贯通的系列技能训练为依托”的网络营销教学思路。可见,《网络营销》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对于理论和实践有着双重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开展《网络营销》教学必不可少的两种基本的方法。

三、网络营销课程体系设计和改革的现实压力

相比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网络营销》在教材建设、研究历史、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都还远不成熟,是一门年轻的新生课程。而相比《电子商务》课程,《网络营销》又具有明显的技术应用的专业化和深化的特点,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更高的要求。鉴于多年来对于本课程的教学和不断总结,笔者感到进一步深化和推进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最终熟练运用的能力,还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需要做。

四、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1.设计目标围绕《网络营销》的课程特征、网络营销环境,结合用人企业需求和学生的需求,根据《网络营销》教学创新和改革思路的指导,为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提供切实可行的案例、资料和方案设计,提高课程内容的精细化,为《网络营销》的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提供科学的体系和实施细节,提升学生的网络营销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系统系解决问题的能力。2.设计内容(1)《网络营销》案例教学体系.根据多年来使用过的案例,对案例进行分类总结,提炼案例的特点,发现规律,寻找解决这类案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项目导向教学过程及方案。通过实地调研,带领学生全程参与网络营销项目,撰写经典的网络营销案例库,进行案例分析,切实落实解决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评估和效果反馈。(3)《网络营销》实验教学体系设计。对实验部分进行更精细的设计,充分调研《网络营销》教学领域的所有的实验设计系统,并且分析讨论,选出经典的实验内容,并针对该内容进行重新的设计,提高课程实验的精细度和有效性。(4)《网络营销》教学平台开发。上述内容针对目前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夯实经典案例库及案例教学方案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方案、经典实验梳理和再设计及实验教学组织和实施方案、网络营销实训平台建设等工作,是在遵循科学的解决对策的基础上,做出的实质性的推进工作,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价值。3.保障措施从组织保障的角度来说,需要依托专业所在的教学行政单位,成立独立的网络营销教学改革研讨小组,由担任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组成。鉴于实验系统在网络营销教学中的作用,研讨小组需及时向实验中心提供实验室发展相关材料,促进实验教学老师队伍与实验中心管理人员的联系。从制度保障上来说,需要制定正规的管理制度和会议制度。如定期开展网络营销教学研讨会;建立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和反馈制度等。从任务保障方面来说,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任务来保障课程教学改革的实现。如通过改革实施,进行成果汇编:《网络营销经典案例分类及分析》、《网络营销案例教学方案及实施》、《网络营销经典实验教学方案及实施》、《网络营销教学平台及应用》等。

五、结论

内容营销的理解篇6

网络营销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并且在不断快速发展中,众多高校将网络营销课程作为电子商务专业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该课程用于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利用网络手段进行营销能力,有利于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人才[1]。由于网络营销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因此学生除了需要具备和掌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基础知识和网络营销理论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这些知识。本项目旨在对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找到适合工科类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的内容体系和理论框架。

由于网络营销研究人员研究视角和知识背景不同,对于网络营销理解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于网络营销内容体系构建和教学模式探索自然也不尽相同。目前从各个高校所选用教材来看,常见网络营销教材的内容体系有三种。

(1)以传统市场营销体系为主,将网络营销作为传统营销理论和方法的延伸,沿用市场营销学学科体系,侧重于在理论上分析如何在网络上运用市场营销策略及运作特点等,对网络营销中采取具体方法和手段没有展开论述,无法为企业网络营销实践提供完整的理论指导。

(2)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将与网络营销相关的各种技术手段的原理和应用作为网络营销体系的核心内容,如搜索引擎检索原理、网页制作方法等。这种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互联网技术本身,属于通用性的互联网应用技术,而真正属于营销的内容则显得比较贫乏。

(3)以冯英健所著的《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为代表的教材所构建内容体系,这也是目前许多高校所采用的内容体系[1]。这类教材中主要从网络营销的相关手段和方法来说明如何进行网络营销。这类内容体系是以网络营销实践应用为导向,在归纳了网络营销实践应用方法基础上,总结出网络营销方法体系及一般规律,从而为更多企业网络营销实践提供指导。因此在教学中不能纯粹讲理论,必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两者间的“工学结合”。

教学模式、教学体系以及课程间融合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课题的宗旨正是解决课程设置中整体化、综合化及教学内容实用可行的问题,以实现新的专业设置与新的课程体系配套,使专业教育适应社会的需求发展[2]。

2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许多开设网络营销课程的高校在网络营销教学中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一是仍以“填鸭”式的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在网络营销的教学过程中,丰富贴切的案例是非常重要的。案例分析不仅能使理论内容得以深化,而且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网络营销的积极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网络营销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缺少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有余,实践不足”。

二是现有许多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基本没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参与互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比重偏小,这导致许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致使授课效果大打折扣。如果用这种方式来继续培养,那么学生只会死记书本上的理论,而很少能做到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被市场所接受,从而增加了就业难度。这就促使高校必须结合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对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3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调研和分析国内同类院校网络营销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研讨针对工科类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规划与课程建设方案,制定和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建立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的网络营销课程知识体系,满足当今网络营销发展潮流和社会对工科类电子商务人才需求。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多款电子商务平台投入使用、网上商城、网上商店、网上直销、物流技术等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多种网络营销策略得以广泛应用,网络营销的教育目标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从最初以搜索引擎优化、企业网站建设、网络广告、邮件列表等应用能力为目标,到新网络工具(博客、微博、新闻组、讨论组、微信等)广泛应用。销售前这个阶段,网络销售工具、方法和手段越来越丰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技术和应用环节的重要基石。

(2)探索由传统授课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转变、课堂集中教学向网络化教学方式转化、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变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创综合性、设计性和课外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3)研究建立以网络课程、师生教学平台为核心的共享网络教学平台,广泛收集教学案例,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奠定基础。

(4)探索将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考核机制,研究加强课堂、实验环节的具体措施,建立科学、全面、公平公正的考核方式,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和手段。实现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全面考核,考核更为科学、全面、公平公正。

(5)编写符合教学需要的配套教材。

从培养学生网络营销实践应用能力出发,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将知识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引导式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和应用结合、从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教学实验,锻炼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心中的彩虹作文范文(整理18篇)

    - 阅0

    心中的彩虹作文篇1天色昏昏沉沉的,往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此时空无一人,就连道路两旁的树都耷拉着脑袋。如此萧索又有点凄凉的景象,亦如我心中的光景。拿在手里的是张语文答题卡。.....

    汽修班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整理2篇

    - 阅0

    汽修班毕业生自我鉴定篇1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

    最新申请低保户的申请书,申请低保户

    - 阅0

    申请低保户的申请书篇1xx省xx市xx镇村委:我叫xx,男,汉族,x年x月xx日出生,家住x市x镇x村,身体残疾,在小的时候生了一场高烧不退所导致的小儿麻痹症,右半个身体不能自理,致使家庭导致.....

    小学副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 阅0

    小学副班主任工作总结篇1人们常说,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创造的生活的是平庸的,没有燃烧的事业是无奈的。时光飞速逝去,又一学期过去了,这学期是我担任一(1)班副班主任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