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6篇)

来源:整理

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篇1

IT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有很大的区别,商业和运营管理模式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这就要求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实际操作经验也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在IT互联网行业中,由于从业人员年龄较低、学历较高使得这个层级的人群是离职率较高的群体,而且他们对企业文化、工作环境、沟通交流和薪酬待遇的要求也很高,这就给IT互联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企业激励机制建设环节,更应该体现企业优势,施行差异化管理。在当前行业薪酬水平不断攀升的情形下,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掌握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趋势,尤其是薪酬管理的趋势。那么目前IT互联网行业的薪酬现状如何呢,我们将通过薪酬调查报告详细解析。

获风投企业薪酬竞争优势明显

据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服务公司KellyServices中国西北地区运营总监宋一杰先生介绍,当企业拿到一份薪酬调查报告时,应当了解这份报告来源的背景及调查的企业群作为参考,不能盲目的去使用各种报告。互联网行业薪酬水平处于全行业中的高位,每年薪酬增长幅度也高于软件开发、硬件制造等关联行业。在互联网行业中,核心部门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他们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因此其薪酬也会相应地高一些。而网站内容等互联网传统部门已不是互联网公司赢利重点,所以其薪酬增长相对较慢,导致了其部门员工薪酬处于同层级员工较低水平。但是随着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对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和薪酬策略的影响很大,不仅体现在长期激励层面,也体现在年度总现金收入层面。互联网公司得到风险投资前后,薪酬水平差异明显。另据KellyServicesIT行业中国区负责人刘威女士介绍,由于互联网公司与国内外风险投资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制定公司财务战略和洽谈融资事务的财务总监在人才市场一直是稀缺人才,所以企业纷纷加大了财务部门的人力成本,除了财务总监之外,业务总监、业务拓展总监和人力资源总监这几个职位被称为IT互联网企业最有潜力的职位。人力资源总监在企业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随着互联网公司多元化的发展,其会要求员工具备更高的能力,所以公司对人才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制度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出于促进公司发展和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的目的,公司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薪酬体系的制定也会更加严格,这就要求负责统筹管理这方面工作的人力资源总监具备更高的能力,反映在薪酬上就是公司愿意为有能力的人力资源总监提供更诱人的薪酬。

薪酬报告能帮助企业调整薪酬政策

在高速增长的互联网行业,其薪酬体系则表现出了混乱的状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薪酬政策的制定不能光看自己的企业内部情况,而是要看本企业在整个行业的定位停留在哪一个水平上。宋一杰先生称,企业在参考薪酬报告的时候,要考虑到拿这份报告做什么,是用来解决人员的稳定性还是作为第二年公司薪酬结构系统改善的参考,或者是用来吸引人才,只有有目的的合理看待薪酬调查报告才能真正让薪酬报告起到作用。刘威女士则表示,如果一家企业定位在这个行业的前几位,那工资水平也要相应的在同一水平上,否则人才就会流失。因此,薪酬调查报告对企业而言,可以通过这个报告所显示的工资增长率来调整自己公司来年的工资预算政策。要通过薪酬调查报告了解市场情况,进行内外部比较,其中要把岗位职责、需求等因素考虑进去。例如一个研发部门的领导职位,有的是表现在管理方面,有的是表现在技术方面,这样的需求就会导致薪酬的差异。像研发部门的研发工程师,同样的职位不同的工作经验也会有不同的薪酬体现。企业应该参考行业薪酬调查报告,进行合理的比对之后调整薪酬政策,进行必要的调研在符合市场条件下满足企业员工的个人需求,避免成本的浪费或者人才的流失。

IT互联网三大最稀缺典型的热门职位浮出

除了财务总监、业务总监、业务发展总监和人力资源总监这几个关键职位外,在IT互联网企业中,很多关系到具体业务的岗位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的重视,这些人才在市场上也有极大的竞争力,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这些职位的薪酬幅度也较大。刘威女士称,KellyServices的报告中显示,IT互联网行业薪酬差异化较大、市场需求大的三个典型职位分别是用户研究工程师、商业咨询顾问(BI)、算法研究员。

岗位之一:用户研究工程师

职位条件:

1.热衷于体验互联网产品,对用户体验有深刻的认识;2.喜欢主动思考,并对互联网产品有自己的见解;3.观察力敏锐,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强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4.良好的审美能力,了解互联网技术实现逻辑;5.心理学、工业设计、软件工程相关专业优先。

职责内容:

1.理解设计方案中的问题,并由此给出用户研究方案;2.发现方案设计中的问题,通过各种用户研究来论证;3.通过访谈、调研、数据挖掘等手段,发掘网站现存的问题;4.有能力刨深根源总结各类用户问题,给设计提出建议,并协助来论证设计结果。

薪酬结构:

基本工资+年终奖

薪酬组成情况:

基本工资(90%)+年终奖(10%)

收入水平:

本科学历,5年工作经验/研究生学历,3年工作经验以上:18k/月~25k/月

本科学历,5年工作经验/研究生学历,3年工作经验左右:15k/月~18k/月

本科学历,5年工作经验/研究生学历,3年工作经验以下:9k/月~15k/月

职位的特点:现在互联网产品以交互体验为导向,用户研究越来越重要和受重视;

而这类职位偏向于选择心理学背景的候选人,但是心理学人才大部分流向其他工作岗位如人力资源,心理咨询等等,有互联网经验的候选人在市场上较为有限。这个职位的薪酬差异性较大,不同互联网产品都有较大差异性,例如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站的差异化就很大,用户研究的重点也很不一样。

岗位之二:商业咨询顾问(BI)

职位条件:

要求专业能力强,有数学、统计等专业背景,有数据分析、建模和数据库工作经验,偏于前端;有数年互联网产品的运营经验,偏于后端。

职责内容:

能系统的建模,进行商业分析,对运营和销售起指导性作用。对于不同企业,以及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部门,BI的作用往往不同。比如说在运营部门,BI用来指导运营总监的关注对象,对某个产品的投入或者删减;在广告部门,以增加广告投放的回报率;或者集团战略部门,以指导公司的并购。

薪酬结构:

月薪12K+年底奖金

收入水平:

30w~100w.

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篇2

一、机遇分析

档案数据管理是每个企业内部工作中的必要环节,其能够强化档案在企业之中的作用,并且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工作和决策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但是由于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档案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企业的认可,因此各单位之中的档案数据管理仍存在很大的疏漏,经常限制了档案数据管理的发展和应用。而“互联网+”的出现,对各行各业传统的工作模式进行了冲击,不仅推进了企业的整体性发展,同时也为档案数据管理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机遇。

首先,为档案数据管理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让单位内部档案数据管理工作能够有机会脱离原有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模式,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实现档案数据管理的升级和转型。

其次,“互联网+”为档案数据管理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互联网在我国各大企业之中已经达到了基础性的普及,因此绝大多数的企业都进行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了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但是这一管理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对互联网进行更深层次的应用,而“互联网+”的提出,实际上就是对互联网功能的进一步挖掘,不仅提升了互联网的应用价值,同时也给档案数据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使其能够依托于“互联网+”对工作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提升。

二、挑战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相关单位在把握“互联网+”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应对其带来的挑战进行关注和思考。并强化对挑战方面的研究,进而为今后的解决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下面笔者就针对“互联网+”时代档案数据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

(一)管理观念狭隘,管理内容单一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网络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辅工具。在数据信息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已经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互联网+”视野下的档案管理观相比较,传统档案管理观的视野过于狭窄,不能对档案进行综合性的管理,难以从全局的角度对数据信息进行认识和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据信息的应用,难以对现代提出的智慧生活进行支持。并且需要注意的是,数字档案馆已经成为未来档案存储与应用的主流,但是由于科技以及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很多企业或者地区很难有效的构建数字档案馆,因此造成了档案数据管理工作上的差异,各企业各区域间的档案数据管理工作都有着明显的差距,不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二)人才应用不足,技术要求提升

现阶段“云计算”已经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其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优化档案数据管理的核心技术之一。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各大企业之中能够熟练掌握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档案数据管理人员少之又少,很多档案数据管理人员甚至不懂什么叫做“云计算”,也不能对互联网中的优势资源进行应用。除此之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档案数据管理工作在质量、效率、作用等方面都有所改变,在优化数据管理的同时,增加数据信息的应用价值。而要想达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技术进行支持,但是当前各大企业的工作重点仍然仅限于生产销售方面,只要生产销售搞得好,其它工作的优劣并不会得到企业内部管理层的重视,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技术上的革新与发展也是档案数据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之一。

三、应对策略分析

要想在“互联网+”时代促进档案数据管理工作的发展,就一定要迎难而上,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有效的利用,在机遇和挑战的推动下,实现档案数据管理工作的质变,进而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与时俱进,时刻保持较高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一)引入现代观念,进行综合管理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是主流的观念,因此在进行档案数据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改变之前传统的管理观念,构建大档案思维,对档案信息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依托于现代的“云计算”增加信息的搜集与管理工作,并以数字档案馆的形式,将各类档案信息在网上进行共享,方便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查阅。同时,要设立智能化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让企业内部工作人员通过关键词搜索的方式找到自己想要的档案,并且系统能够根据工作人员选择的档案信息内容进行适当的分析,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或特征,进而让工作人员在进行思考或者决策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一定的启示,减少了查找资料、分析资料方面的困难。

(二)培养专业人才,重视技术革新

在“互联网+”时代档案数据信息分析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因此企业需要转变对档案数据管理的态度,并给予档案数据管理足够的支持。首先,企业要意识到“互联网+”时代对档案数据管理工作人员提出的新要求,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观念的学习。并且,对于人才极度匮乏的单位还可以通过外聘的方式,缓解内部现代管理人才不足的弊端;其次,档案数据管理人员应注重技术上的革新,除了要构建起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还要不断的进行系统的升级和优化,对国内、国外企业档案数据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及时更换或者创新档案数据管理应用到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最后,企业应针对档案数据管理工作制定新的管理制度,着重强调档案数据管理工作与互联网结合的重要性,并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规定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对技术和能力存在欠缺的管理人员及时给予处理,避免影响档案数据管理工作的进行。

(三)进行个性管理,做好档案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之中各部分的工作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每个部门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以及需要参考的档案数据信息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档案数据管理人员应对档案数据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增加其对各部门的针对,可以将不同部门的档案数据信息整合到一起进行针对性管理,并根据部门的不同进行档案数据信息的分类。不仅如此,档案数据管理人员还可以与具体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各部门对档案数据信息的个性化需要,并以这种需要为依据对档案数据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利用网络这一平台满足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差异性需要。

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篇3

【关键词】: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挑战

引言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生存的竞争的核心。伴随着“互联网护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函待转型。移动互联网给原有企业的招聘模式和管理模式带来的极大的冲击,同时也帮助企业快速招聘到人才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价值。面对个性化的80后、90后员工,企业该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本文从移动互联网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影响与冲击,“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如何加强管理创新进行探讨和研究。

1、互联网+”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新挑战

1.1大数据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更多依据

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依靠大数据决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员工与组织、员工之间的联系沟通汇集的大数据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真正跨入了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收集大量有关工作和员工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实现科学招人、选人、用人和留人,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来实现员工与岗位的最佳匹配,通过大数据分析员工的需求,了解员工的满意度,从而制定合理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企业可以从大数据中分析劳资关系与冲突,从而降低管控成本。企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系统对企业价值创造及经营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定量化评价,使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量化管理成为可能。

1.2“互联网+”与招聘过程的融合策略

招聘信息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来传播信息,如微信、网站、QQ等媒介更快速的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提高企业招聘效率与成本。在筛选简历时,可以通过面试者在互联网上留下的微博、博客、说说、空间、等各种社交网站的信息对求职者做一个全面的判断,既避免了招聘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HR较被动的局面,又解决了HR只从根据简历做主观的判断的问题。在面试时,许多借助于互联网的新型的面试方式可以推广使用,如视频面试,远程招聘等。

1.3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由于企业上下级之间界限的弱化甚至消失,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逐渐形成。互联网的发展随之带来的是部门员工之间沟通方式的改变。企业各部门之间既可以实现横向沟通,也可以实现纵向的沟通,信息的传递更加高速、透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人力资源管理部可以更快速地了解各业务部门之间的真实情况,满足业务部门的各种需求,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互联网+”时代,企业员工也有了更多信息沟通的媒介和平台,使得员工能参与到企业决策的过程中来,这也为扁平化组织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1.4人才的引进与流动方面,移动互联网使企业人才的引进与流动

呈现多元化,增强了核心人才流动性和共享性。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拓展,尤其是云计算、新能源、3D制造等新技术革命取得新突破,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已进白热化状态,互联网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随时随地和获取所需要的人才职位信息,网络高端人才招聘平台,加速了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才的流失与流动。企业间的人才流动呈现这样一种趋势:国有企业人才向合资企业、外资企业流动。外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尽快开拓市场,实行了人才本土化的战略。通过优越的物质条件,先进的管理模式,外资企业确实吸引了不少优秀的、高层次的人才,给不少国有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1.5互联网+”与培训开发的融合策略

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平台资源,来有效的改变其对员工培训的方式和内容。首先,通过借助于互联网信息平台,让每一位员工制定职业生涯的成长地图,通过对员工自身的经验、学历背景和现有技能水平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使员工了解自身的成长状况,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从员工自从的角度接受培训工作,减少培训的阻力。其次,通过对不同职位,不同级别的员工的对比分析,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制定员工总体的成长规划,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此外,员工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和企业的培训内容相关的文献,自主学习,构建新型学习型组织。最后,也可以将将面对面的课堂式讲授模式变为远程教学模式,这样可以避免传统培训受时间与地点等方面的限制。

2、互联网+”与绩效管理的融合策略

企业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借助于互联网进行绩效考核是现阶段一个普遍的趋势。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和收集的信息平台,有很多很方便的易操作的绩效评估系统可以使用,HR部门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考核方式,来进行本企业人员的绩效考核。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但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便于及时更新绩效考核体系,而且成本比较低,网络平台上可以收集到关于员工更多的基础信息,更方便快捷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式的考核,通过优化企业人才的使用结构来获取更可观的利润。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越来越多,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者迅速适应大数据环境,改变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规避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端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转变视角,重塑管理模式、变更管理手段,本文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对“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2).

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篇4

关键词:互联网;电力;企业;营销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的普及,现今社会大部分企业都采用信息化管理,在互联网大环境下运营管理机制,电力企业也取得了十分重要的发展。互联网可以说是把双刃剑,只有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利用对互联网才可以使得电力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

一、发展互联网环境下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在电力企业中,尤其是针对电力企业中的营销而言,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完成发展客户,帮助客户购买、缴纳水电费,管理客户档案,解决客户困难和问题等工作。这样的信息化手段不仅仅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的准确率,还可以极大的促进工作的效率[1]。从企业的整体角度来讲,互联网环境下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使得工作更加的方便,更加的快捷,更加的合理化、科学化、高效化。

二、互联网环境下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1.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理念落后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电力企业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还是持有一个保守的态度,并没有进行什么创新。电力企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对于电力营销由于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不够了解,相关知识薄弱,仍旧停留在市场营销的层面。这就导致电力企业营销没有相应的监督和完善的管理,从而影响电力企业的快速、长远发展。2.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措施不够全面在电力企业中,如何对电力营销工作进行展开,都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方案。电力营销主要由营销任务、营销途径和营销目的三个部分组成[2]。首先,有些电力企业的营销任务还不够明确,仍旧以电力供给作为营销任务,更是以催缴水电费作为营销活动,这样就会造成与客户交流不到位,容易产生矛盾,影响双方关系。其次,电力企业的营销途径还需要进行拓展。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电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电力营销情况和监管系统,但是仍旧缺乏与客户互动、联系的网络平台,这就会导致电力营销相关信息的传递不及时,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与客户取得联系并且解决问题,从而影响整个工作的进度和工作的质量。最后,电力企业的营销目的也需要进行优化处理,电力企业的营销目的不明确也会导致整个工作的单一化,影响其发展。3.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模式单一现在大部分电力企业仍旧在使用原先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大多都是分散的,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因此,如果哪一项环节或者某几项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出现的问题无章可循从而无法解决。4.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由于从领导层面开始,都普遍认为电力营销工作就是简单的收取水电费,因此也就没有专门的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领导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3]。这样就会出现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懒散,工作不认真、不积极,工作简单化等现象,从而导致电力营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三、互联网环境下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的有关建议

1.打破电力营销原有观念,树立电力营销新理念互联网环境下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的建立,对电力企业来说,可以说是一次机遇,也可以说是一次挑战。为了适应互联网环境,不被社会所淘汰,电力企业应该及时转变自身的思想,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建立新的网络沟通平台,及时的与客户取得联系并为客户制定独立的服务机制,创立新的服务项目,从整体上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服务态度、服务理念。2.完善互联网环境下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制度随着互联网在社会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触互联网,利用互联网。电力企业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抓住机遇,与互联网共同进步、发展。第一,电力企业应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将如何安全用电,如何节约用电纳入影响任务之中。这样,不仅仅可以充实营销的内容,还可以打好群众基础,为今后的营销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二,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让客户可以自由的在平台上进行交流、发言;同时,电力企业也需要在网络平台上及时的更新自己企业的活动和优惠政策,与客户形成积极的互动,相互交流从而最真实的了解客户的需求,从根本上来对企业营销进行转变,符合客户口味。最后,还需要将原有的营销目的进行重新确定。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营销目的应该就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以第一时间为客户解决困难为己任,以此来树立好品牌形象,提高群众对于电力企业的认知,为电力企业今后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3.建立智能化电力营销管理机制在现今社会,只有智能化电力营销管理机制,才可以将电力营销的各个环节完美的结合起来,从而最快速度的完成电力营销任务,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要想建立智能化电力营销管理机制,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于自身电力企业制定出一整套符合企业内部发展的完整电力营销体系;第二,建立企业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连接的网络系统,比如可以让用户通过微信、支付宝进行支付。只有做好以上两点,才能够建立好智能化电力营销管理机制,才能够减少人工操作和失误,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客户,更好的发展电力企业。4.加强电力营销工作人员的培训电力企业应该对电力影响引起重视,并对电力营销的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课程进行培训,做到多培训、多考核、多监考,制定优胜劣汰的制度,为电力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可用之才。

四、结语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电力企业只有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不断进取,才能从根本上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电力企业才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才能够跟紧时代的步伐,才能够为迎接下一个未知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梁磊.新环境下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总体规划与策略[J].房地产导刊,2016.

[2]侯丹,刘露莎.互联网环境下电力营销在电网运行中的管理策略[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

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篇5

[关键词]林业干部培训;互联网+;课程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8.152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2

“互联网+”可以说是当今的时代命题,是上至国家下至百姓人人关注、人人谈论的话题。林业干部培训开设“互联网+”相关课程,既是落实国家战略需求,也是提升干部能力需求。“互联网+”类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具有很多不同之处。作为林业干部培训工作者,基于此类课程开课实践和工作经验,笔者总结归纳这类课程的特点,这对人们在“互联网+”时代林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十分重要。

1林业干部培训开设“互联网+”类课程的必要性

1.1开设“互联网+”类课程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必要措施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举行的新闻会上,总理表示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同年7月1日出台《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这些表明政府将从国家层面建立“互联网+”发展战略,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路径。林业干部培训开设“互联网+”相关课程,是深入学习国家政策、落实国家战略、了解国家未来发展动态的必要措施。

1.2开设“互联网+”类课程是顺应林业发展的必要趋势

张建龙局长在第四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十三五’”时期林业建设的重点是推动林业现代化,林业改革发展、资源保护、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等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依托“互联网+”,服务林业8个领域,实现林业深度发展。

2016年3月22日,国家林业局印发《“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全国林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林业信息化发展要全面融入林业工作全局,“互联网+”林业建设将紧贴林业改革发展需求,通过8个领域、48项重点工程建设,有力提升林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支撑引领“十三五”林业各项建设。林业干部培训开设“互联网+”相关课程,是深入贯彻林业规划、顺应林业发展趋势的必要途径。

1.3开设“互联网+”类课程是提升干部能力的必要手段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交往方式、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等产生了革命性变化。在“互联网+”时代,林业干部应开拓视野领域,转变思维方式,适应时展。互联网思维的变革推动了一批新型企业的成功崛起,对服务业、制造业甚至传统农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并逐渐渗透至社会管理、政府管理等多领域。学习掌握互联网思维,使固有思维走出局限、实现突破,使生活方式颠覆传统、创新发展,使传统企业升级转型,适应时代。林业干部培训开设“互联网+”相关课程,是打破传统固化思维、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升林业干部能力素质的必要手段。

2“互联网+”类课程与传统培训课程对比研究

2.1“互联网+”类培训课程可实时动态掌握培训需求

传统的林业干部培训课程,授课之前培训学员和培训教师无法直接沟通,所以基本不能选择培训内容。有时,培训组织单位可以跟随培训通知发放学前调查问卷,等到上报培训回执时一并回收,再经过统计、汇总和分析,将调查结果反馈给培训教师。但这种方式也存在问题,一是由于信息层级传递,有可能失真;二是由于信息传播途径,反馈周期长。这样很难把握培训学员的内心想法,了解培训学员真正的培训需求,会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互联网+”类培训课程,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借助移动互联网,利用智能手机、网络平台、通信软件等工具,建立起培训教师与培训学员的实时沟通。报到时学员通过扫码进入培训教师预先设置的网络平台,填写调查问卷,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培训教师直接获得培训需求分析报告。课堂上学员通过微信、网络平台等方式,直接与培训教师和其他学员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更加真实、快速的了解培训学员的需求,便于培训教师调整授课内容。

2.2“互联网+”类培训可实现实时交流与线上线下互动配合

“O2O”是一种从线上到线下的商务模式,是一种互联网思维的体现,是“互联网+”战略的重要组成。传统的林业干部培训课程,培训教师和学员几乎全程在线下完成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培训教师的授课过程以面授为主,培训学员跟教师的交流以面谈为主。而“互联网+”相关课程,将课前的需求调查、授课中的实时交流和课后的培训总结放到线上,大部分集中面授过程放到线下,线上与线下的互动配合,使得培训课程更加丰富有趣,既能激发培训学员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员直接感受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的魅力,深受学员欢迎和喜爱。

2.3“互联网+”类培训课程可实现“智慧众筹”

众筹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传统的林业干部培训课程一般是由培训学员提出问题,培训教师给予解答,或是提供咨询。“互联网+”相关课程,可以由培训教师或学员提出问题,大家共同参与,集思广益,解答问题。培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学员利用网络平台和通信软件,提出自己的思路或看法,最后由教师将大家的回答归纳总结,以供参考。或者可以由培训学员提出问题,发动培训教师和其他学员“智慧众筹”,最后依靠大家共同努力解决问题。这种培训方法既可以调动学员积极参与,又可以更好、更高效的解决问题。

3关于“互联网+”相关课程的思考

“互联网+”相关课程具有很多优势,但是也遇到一些问题,基于林业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工作经验,针对这类课程有如下思考。

3.1培训教师聘请困难

首先,“互联网+”是近两年兴起的,“互联网+”类培训课程是新课程,以往的师资库里基本没有讲授这类课程的教师,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其次,由于工作关系,接触林业方面培训教师较多,很难接触“互联网+”方面的授课教师,只能通过网上查阅、互相推荐等间接方式接触认识一些培训教师,对其师资水平了解不多。最后,一些互联网公司或咨询机构“互联网+”方面的培训教师,虽然授课水平较高,广受学员好评,但是受限于干部培训的相关规定,经费不足,聘请困难。

3.2学员水平差异较大

培训学员年龄不同、学历不同、所在城市发展水平不同,这些因素造成学员水平差异较大。相对来说,年轻、学历高、来自大中城市的学员水平相对较高,能够快速接受培训教师的授课内容,快速融入培训课堂并能很好参与互动。而一些年纪偏大、学历偏低、来自偏远地区的学员水平相对薄弱,对于授课内容虽然认可,但是接受速度较慢,理解难度增大,跟老师和其他学员课堂互动相对较少,甚至个别学员没有智能手机,也很少体验过互联网的应用和便利,思维相对僵化。

3.3培训覆盖范围较小

目前,“互联网+”类课程只在部分培训班中开设,学员覆盖较少。第一,“互联网+”类课程大多面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涉及较少。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信息技术人员或林业产业人员,在整个培训课程设计中所占比重较小,没有面对林业管理人员、领导干部的专题培训;第二,“互联网+”类课程大多在一线城市开设,二、三线城市覆盖较少。由于师资、城市发展水平等因素,以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为例,大多数“互联网+”类培训课程在北京、浙江等地开设,而其他城市的林业干部除外出参加培训,几乎很难听到知名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培训覆盖范围有限。

通过近几年开展信息化和林业产业培训工作的总结,开展与信息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产业干部和林业企业管理者的相关座谈和反馈,了解到“互联网+”、互联网思维等内容广受学员欢迎及好评。林业干部培训工作者应该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结合林业行业发展,通过师资库建设、分层次培训、移动互联网等手段,寻求适合的方法使“互联网+”相关课程更好地融入林业干部教育。

注:石焱,通讯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2015.

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篇6

或许,一场新的互联网革命即将到来。

“一个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工业互联网’。”前不久,GE总裁在中国高调推出他的工业互联网理论。GE认为,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它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率,让世界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洁、更经济。

这一理论一提出就引来业内的广泛关注,中国移动也表示对此感兴趣。在让人有点眩晕的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概念之后,工业互联网这个新概念又能给中国工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作为中国工业经济支柱、拥有多种优势的国企,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GE认为它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简单的说就是将机器、人连接。核磁共振成像仪、飞机发动机、电动车,甚至发电厂,这些都可以连接到工业互联网中。

“工业互联网,是由机器、设备、集群和网络组成,能够在更深的层面和连接能力、大数据分析相结合,从而能更有效地发挥出各机器的潜能,提高生产力。”中研普华研究员萧滔认为,工业互联网最显著的特点是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推动设备技术的升级,从而提高效益。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工业还是互联网,这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有目共睹,我们都在感同身受着。工业化创造了无数的机器、设备组、设施和系统网络,互联网革命带来了计算、信息与通信系统的进步。工业互联网则汇集了两大革命的成果,将世界上各种机器、设备组、设施和系统网络,与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程序相连接,为各种企业、产业和宏观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

“如果这两者相结合,就能够互相吸收更多的资源,更有效地进行资产优化、系统优化,从而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高,这就是其最大的优势。”萧滔信心十足地表示,如果工业互联网能够大力普及和应用,将对我国的工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如果我国医疗效率提高百分之一,就意味着节约250亿元的医疗成本。在商用航空领域,节约百分之一的燃油就意味着节约180亿元的燃料成本;燃气发电机组能耗降低百分之一,就意味着节约价值500亿元的燃料。各行各业对于燃料的需求非常大,这些成本的节约就是新的效益。”

事实上,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国内一直都有,而非仅仅是GE的舶来品。

上海可鲁系统软件有限公司2004年就于国内最早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并一直在做怎样把工业设备通过工网互联网互联互通。可鲁副总裁张坚对《国企》记者解释道:“从技术的层面,工业互联网属于一个交叉性学科的综合应用,涉及三个领域的问题。一是工业信息安全,二是网络通信技术,三是广域自动化。只有把这三个技术融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架构。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工业互联网。一是依托公众网络连接专用网络、局域网。现在企业里有很多局域网络,比如石油传输管线、铁路交通、电网等。二是以生产自动化为基础,实现企业全面信息化,然后再变成工业互联网。”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物联网的大热,各种类似于“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层出不穷。比如思科的“万物互联”,IBM的“智慧地球”,云计算、大数据等等,眩晕的新概念让我们不知从何理解。GE认为,物联网主要强调的是通信,工业互联网是以资产作为出发点,比如发动机、燃气轮机、核磁共振以及客户的一些需求,以寻求零宕机,更高的燃油效率,更好的企业绩效和机队运行效率。工业互联网是结合材料和分析的,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都是相关的。

“其实这些都是与物联网对应的概念,只不过是大企业的一种营销手段而已。”中国物联网产业协会秘书长柏斯维认为,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是物联网的一部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工业互联网的时代。GE提出工业互联网,可以说很好地把握了物联网的发展时机,是一次非常有效的概念营销。“十二五”规划推荐了9个试点领域,其中智能工业与工业物联网的概念类似。

柏斯维对记者表示,我们不应该限制在概念本身,不断重复这个口号,给GE做嫁衣,而应该思考这种概念的提出带来的变革,以及我们自身如何利用好物联网带来的新机会。工业互联网也好,物联网也好,最重要的是帮助企业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我们要思考企业如何能在工业互联网浪潮中找到好的商业模式,找到好的机会,在此轮变革中占据竞争优势。

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大热,赛迪顾问移动互联网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王武军并不感冒。“叫什么并不重要,实质是传感器+网络+数据分析。这些仅仅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节点,可以将它理解为工业信息化的应用,也可以理解为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一种应用。”王武军认为,传统工业是大机器生产和制造,现在无非加一些信息通信设备、微处理器,也就是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通过联网、远程控制等手段将信息化往前推进了一步。我们没必要如此大惊小怪。

中国市场已可大力发展?

GE在分析报告中指出,我国已具备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优势和条件。

萧滔赞同这一观点。“首先,我国过去20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速度和装机量,给工业互联网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尤其是航空、能源和医疗三大领域。2012年,我国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工业占GDP比重为40%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2.57%。从人口数量和机器设备方面来说,我国是最多的。其次,我国互联网目前正处于新的高速增长时期。2013年前6个月,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23亿,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4%。最后,我国在控制系统、传感器、远程监控等方面应用非常大,发展也非常快。这些都为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准备了基础。”

近年来,中国工业迅猛发展。但是,我国工业企业信息化的脚步仍待提速。虽然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企业还是信息孤岛,要使生产数据信息化可谓任重道远。这些也正说明了工业互联网市场的潜力所在。

以上海可鲁多年的实践来看,国内工业自动化的市场需求很大,比如构建远程监护和维护系统,在石油、电力和交通领域的需求非常强劲。“比如我们2006年开始进入陕京线,构建从陕西到北京的石油管路监控,实施了远程监控和管理,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必然带来管理模式的改革,这些需求会逐渐被发掘出来。”张坚说。

张坚认为,工业互联网发展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首先,在工业领域设备的需求多种多样,所有设备都要基于网络连接才能发挥功效,因此如何让工业设备上网就成了关键问题。其次,解决安全上网的难题,要求合理利用一些公共资源来使工业网络有安全传输的保障。最后是如何上得起网的问题。现阶段工业设备上网成本很高,在中国普及推广具有很大难度。此外,工业互联网和传统商业领域的通信模式不一样,把工业互联网的局域网延伸到广域互联网上,也会面临一连串的设备互联互通问题。“可鲁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研发,已经在这些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推广工业互联网打下了坚实基础。”张坚对记者表示。

国内这样的企业并不在少数。物联网的本质是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之间的数据采集、传输与分析。随着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的推动和发展,物联网三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相关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像控制系统、传感器、远程监控以及其他各种设备,国内市场已经有了自主研发的产品,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柏斯维认为,我们已经迈入了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这些技术为物联网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而工业互联网作为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如果快速发展,那么对促进传统制造业由粗放型、以规模取胜向精细化转型,提升整个工业的内在素质都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中国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一次契机,是振兴工业、高端制造业的突破口。

前景是美好的,但是国内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已经有好几年,并未引起巨大的市场变化和突破,甚至很多企业对此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这也恰恰暴露了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柏斯维告诉记者,我们发展工业互联网有一些不利因素。第一,我国高端制造业大而不强,虽然体系完善,总体产业规模国际领先,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某些产品(比如高端机床)还严重依赖进口。第二,缺乏自主设计能力与关键核心技术,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国内公司投入研发的力度普遍不逊于国外企业,成效却远远不足。校企联合研发的力度还需要加强。第三,人才缺乏。环境监控、远程诊断、产业链集成,这些都是迫切的需求,但是相关的高端人才不足。

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王武军一直比较冷静。“市场是否成熟,技术是否推广,取决于企业自身对市场的判断。企业会根据自身情况、企业规模和人工状况等去衡量采取技术手段与人工的比较效果以及成本,无法统一而论。不过对于工业互联网而言,未必会像‘云计算’那样享有国家专门政策的支持,目前也没有具体的标准。就像物联网的概念在国内也提出了很多年,但是真正落地的不多。”

国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规模结构,具有明显的趋向大中型化的特征,而且国有企业占了绝大部分份额。这为国有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比如在电力方面,工业互联网能使全国成百上千家电厂的数据汇总到云端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同时,由于发电和传输的精确可控,电力生产将成为一件量入为出的事情。从而我们也终将实现电力在个人、公司、电厂之间的灵活买卖。对于具有规模优势的国企,无论是在资本投入收益方面,还是在提高效率方面,反而更能体现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优势。“规模效应很重要。大型的企业和产品市场分布广泛比较广的企业采取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更有价值。”王武军表示。

不仅如此,国企可以向GE学习,通过“传感器+网络+数据分析”的方式,卖数据和服务给客户,加强自身转型,借机增强高端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自身打造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也可以利用GE的产品和技术,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国企可以和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设国际领先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形成合力,共同开拓物联网在工业的应用。国企还可以以此着眼于传统产业的升级以及战略新兴产业,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摸索科技创新的方向。”柏斯维认为,这对于国企是机遇,更是责无旁贷。

“利用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绝对是一块很大的蛋糕。”萧滔表示,“但要充分利用好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首先,我国国企分布在各行各业,但基本是独立经营,联系度不高。其次,工业互联网是一项大工程,涉及人、设备、机器、互联网和大量的数据相结合,条件还不是很成熟,加之国企涉及的工程项目一般比较大,刚开始应用起来比较困难。最后,在工业互联网方面,人才总体比较缺乏,国企也不例外,制约了工业互联网在国企的发展。”

王武军则认为,实力雄厚的国企面临两个巨大的挑战。“如何保证安全?上网之后海量企业信息的快速传输,如何避免关键信息因安全问题而落入有不法企图的人之手?同时,出现海量数据之后,如何拥有专业的数据分析人才?”

从国企高管到下海成为一家专攻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型民企的老总,上海可鲁董事长林苑对工业互联网给国企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有着深刻的感受。

“对技术创新有陈旧意识的牵绊,是国企首要面临的挑战。”林苑告诉记者,对于工业互联网发展而言,国企没有技术研发优势,有应用优势,但一直未充分利用起来。我国的创新能力一直不如发达国家,与我国的创新机制有关,尤其是国企。中小企业一般创新能力较高,全世界创新80%来自中小企业。而大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效率较低。这种情况对于国企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据介绍,国外解决创新问题的办法是,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侧重于发展方向的战略研究,但是技术研发都来自中小企业。大型企业拿出基金去收购技术研发成果优秀的小型企业,变为自己的技术。国外大型企业90%以上的技术来自对中小企业的收购。

“而中国恰恰缺少这样的机制。很多大型企业都搞自己的研究院,投入几十亿元的资金。事实上,它本可以花小钱办大事,将资金利用得更有效率。”林苑对这种情况很忧虑,“抱着铁饭碗的国企的创新动力远没有中小民企那么迫切,效率没有中小企业高。现在很多国外的大型企业,已瞄准国内做技术研发的民企,开始收购大量专利技术和企业。我们就遇到专门收购技术创新公司的基金,股东都是世界著名大型企业,包括GE。他们比较看重国内的市场。因为国内研发型的企业几乎只剩上市这一条窄路,对于他们机会非常多。而国内科技创新民企又面临着资金匮乏、竞争激烈的窘境。只要民营企业有一个好技术就会被国外企业收走。”

林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国企不仅要针对工业互联网树立与民企合作的意识,而且要有与国外一流外企相抗衡的意识。否则就是我国创新能力提升的一大损失。

而当下国内良好的技术市场利于国企快速建立起对于工业互联网一套完整的创新投资机制。对于工业互联网的技术研发,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已走在世界前列。“我们企业的数据采集技术至今仍领先GE两年。2004年全球第一个全嵌入式工业通信服务器,以及全世界最高端的工业通信服务器都是由我们创造的。还有很多工业互联网方面的技术,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都做得非常好。”林苑表示,国企要做的不是技术研发,而是如何把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成生产力。国企要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优势,寻求创新机制的突破口,成为引领国家创新机制改革的一个样本。

国企应如何应对?

作为国民经济中流砥柱的国企,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比如资源优势、市场优势、资金优势,以及整合产品、技术、资源的能力优势。如何发挥自我优势,充分发挥潜力,成为工业互联网革命来临时国企应最先思考的问题。

“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逐步确立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的创新投资机制。”林苑表示,国企并不具有技术研发的优势,专业的事由专业的公司来做会更有效率。研发方面,国企应该充分与民企合作,可以收购、合资,或者联合研发,带头建立起更新的国家创新体制,将技术研发的优势集中于国企,提高国企的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为工业互联网浪潮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物联网在发展初期,需要统一标准。各个行业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而行业标准的建立需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尽快统一。当下很多国企是本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制定标准方面有话语权。这是国企的优势。“如果这些企业能够意识到工业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与此同时不断加强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有效吸收互联网发展的经验,国企就能在这一波大潮中抢占先机。”柏斯维对记者说道。

根据GE的描述,大数据可以称为工业互联网的命脉,也是关于软件和分析的新构建,能在机器上提取有意义的数据。它将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和网络传递而来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内容整合再次输出,以提高效率,改进产品。企业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新型的服务。工业互联网就会形成一个“数据物流”的产业。“数据传送过来企业要怎样用?这是关键。其中所需要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力,我国企业与国外相比差15~20年。”林苑认为,国企在未来要大力提升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以适应新浪潮的到来。

在萧滔看来,工业互联网是要把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整合起来。工业互联网迅速发展,国企应积极坦然地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首先,工业互联网所带来的利益能多快在经济中起到作用,取决于采用新技术的速度。所以,国企在运营过程中应不断增加科研投入,不断研发新技术,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其次,工业互联网给经济带来利益的速度还要同企业与其他公司合作的能力相结合,也要与商业环境以及商业政策相联系。国企在经营过程中,应不断与其他公司、企业合作联系,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最后,工业互联网需要一个适宜的主干网,数据中心、宽带频谱和光纤网络都是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并用以连接行业和地域之间不同的机器、系统和网络。国企在这方面应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网络设施,建立好自己的数据库,加大其中各环节的联系,以便支持工业互联网数据流的快速发展。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心中的彩虹作文范文(整理18篇)

    - 阅0

    心中的彩虹作文篇1天色昏昏沉沉的,往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此时空无一人,就连道路两旁的树都耷拉着脑袋。如此萧索又有点凄凉的景象,亦如我心中的光景。拿在手里的是张语文答题卡。.....

    汽修班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整理2篇

    - 阅0

    汽修班毕业生自我鉴定篇1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

    学校雪中即景作文范文(15篇)

    - 阅0

    学校雪中即景作文篇1窗外下着雪。我徘徊在那银白之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雪就覆盖了大地。银装素裹的一切,仿佛安睡在了雪的怀抱中。空中飘着雪花.....

    工程部部门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工程部部门工作总结篇1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在汽贸城的工作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追忆往昔,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帮助、支持下,紧紧围绕物业维修工作,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