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城市应用(6篇)

来源:收集

智能城市应用篇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防系统;智能视频监控

引言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保障运营管理和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轨道交通都实施了相对严密的视频监控系统,通过架设大量摄像机及配套系统监控重要场所,并结合其他安全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应对各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在发生治安和运营事件后提供图像追查记录。

1城市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

迅猛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其人流密集、人员复杂、空间相对封闭等因素也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发场所,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保障运营管理和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防范恐怖事件发生并在事后用于调查取证的必要技术手段,其需求在不断增长,摄像机安装数量成倍增加,系统规模日益庞大,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面临的两大难题愈发显著,一方面是运营安保人员难以实时、有效的进行监视并发现突发性事件,导致视频监控系统往往只是将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存储,主要作为事后调查取证的依据;另一方面是当事件发生以后进行调查取证时,办案人员在海量的视频资料中想要找到相关事件的有效信息犹如大海捞针,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和精力,投入成本大、信息利用率低,大大降低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有效性,并没有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的实时性和主动性。

2城市轨道交通中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必要性及其应用

我国安防行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伴随“平安建设”推进的步伐,城市轨道交通对安防应用更加深入,在各类安防产品中监控系统的需求量最大。面对要求更多更高的视频监控需求,传统依靠人工识图的监控应用方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如何在大规模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海量视频数据中实时跟踪、分析、判别监控对象,在异常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预警、报警,以及事故发生之后在存储文件中迅速找到所需视频信息,已成为视频监控系统的首要问题,为保障安保人员能实现主动、实时的监控,及时有效地避免有威胁的突发性事件,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客户更多的希望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能够与业务相结合,提供更便捷更灵活的服务,有效提高系统性能的同时降低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由此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产生。该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在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对序列图像自动分析对监控场景中的变化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判断目标的行为,能在异常情况发生时及时发出警报或提供有用信息,有效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并最大限度降低误报和漏报。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其应用主要集中在:(1)入侵检测。针对进入禁入区域的目标进行检测并按照用户事先设置好的规则触发报警。(2)逗留(滞留)检测。探测在禁停区域逗留的目标是否超过用户设定的时间并触发报警,滞留的判别不受人员在警戒区内的行为影响。(3)可疑物品遗留。当物体在警戒区内滞留超过用户自定义的时间产生报警,能检测各种形状的物体。(4)逆行检测。当人员、车辆等在禁行方向运动触发报警。(5)乘客追逐及剧烈运动。当乘客在站台上追逐以及在通道剧烈活动进行报警。(6)客流量突变。可识别所监测视频信息中单位面积区域内乘客分布的密集程度,该密集度在单位时间内突然增加超过设定值时产生报警。(7)图像异常。可针对视频图像质量进行智能诊断分析,帮助用户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应用维护。(8)告警及显示场景重组。根据不同检测对象所提供的实时告警以及恢复信息,独立提供告警前和告警时刻(时段)的录像。(9)人流统计。在检测区域中统计单位时间内按指定方向进入或离开该区域的目标数量。(10)人脸检测。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对画面中所需物体进行针对性建模,从而达到对视频定物体进行检测及相关应用。随着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产品日渐成熟并在视频监控系统中逐步应用,然而现阶段轨道交通安防建设基本都提出了对智能视频分析的需求,但在大范围内的应用并不多见,主要原因是很多智能视频分析功能对于应用环境的要求较高且误报率通常达不到实际应用需求,说明智能技术的应用距离我国轨道交通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距离,针对较单一的功能基本上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可对于在例如高密度人流情况下实现人脸识别、人流量定性等较复杂的功能仍存在不足,新技术尤其是革命性的技术出现需要时间、需要培育、需要耐心。

3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是结合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图像分析等多项技术手段的综合系统工程,它能够把视频监控从静态的、事后取证变成动态的、实时预防和告警,然而由于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差异,没有固定的应用环境和场景也让这项技术面临检测性能不佳、应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就目前而言限制其应用的最大因素就是准确率,所以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势必朝着提高准确率的方向前进,提升产品对不同场景的适应性准确性,并且简化产品设置提升易用程度,给客户带来真正的便捷和价值。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依照高清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伴随视频监控系统的高清化,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也将进入高清时代,高清化的视频图像在赋予智能视频分析更多信息和研究内容的同时也对智能分析的算法及处理器的运算性能有了更高要求,基本的智能分析功能将不再满足用户的需求,未来对于行为分析、关联跟踪、视频检索等高级智能分析将进一步得到应用,多种传感器以及电子地图、综合调度系统等其他技术的融合也将进一步加强,多种业务系统的平台化整合将推动更加高效的应用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智能视频监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未来视频监控系统将从根本上改变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系统控制的方式和结构形式,有效提高视频监控的智能化程度和使用价值。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将伴随安防监控大平台发展,向更加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前景广阔。

4结束语

随着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符合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行业发展速度,实现管理有效性。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内部管理工作而言,通过对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发展,横向联合其他系统,可全方位、多角度掌控轨道交通安全信息。通过对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提供可靠保障的同时减轻监控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监测准确率,使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谭筠梅,王履程,雷涛,等.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视频分析关键技术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

[2]张文聪,蔡巍伟,浦世亮,等.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3(9):154-156.

智能城市应用篇2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建筑设计;绿色节能

1智慧城市建设概念内容及建设理论分析

1.1智慧城市建设概念内容

目前关于智能城市的概念内容尚无权威定义,不同行业、机构专家从不同层面对智慧城市的概念内容进行了充分解读与合理界定。智慧城市指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于一体,实现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内容全过程智能化管理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在目标定位方面,智慧城市主要以实现服务全民、高效有序城市管理、绿色开放经济发展等目标为主。通过坚持按照制度规划、信息引导等原则内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1.2智慧城市建设理论

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理论进行分析,可从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总结与归纳。(1)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与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相比,智慧城市建设在特征表现、内容从组等方面均得到了明显增强。从城市建设特征分析,智慧城市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健康出行服务、居住生活服务,具备了科技智能型特征。从城市建设发展分析,智慧城市建设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精神。要求规划设计人员主动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精神,借助互联网等建设手段,实现对城市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在提升城市经济效益发展的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智慧城市建设侧重引进优秀人才资源、智能技术资源,可促使智能城市经济发展建设水平。(2)实现城镇与工业的有效融合。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涉及的范围内容较广,可视为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产物形式。城镇化作为智慧城市信息智能化的载体形式,可通过利用城镇自身具备的扩散功能、聚集功能,保障城市智能型建设更科学合理。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领域内容较多,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治理等均可列入智慧城市建设领域范畴。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设始终坚持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将信息产业发展作为有效推进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渠道。

2智能建筑概念分析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对智能建筑的概念内容进行了明确界定。标准中提出,智能建筑主要以建筑物为平台,集成各类智能信息应用、架构系统实现对智能建筑体系的合理构建。与常规建筑不同,智能建筑具有较强的感知能力、通信能力,通过科学运行与安全应用,可为人们提供可持续发展、高效便利的居住环境。(1)智能建筑内部集成多项新兴技术内容,可针对智能建筑运行各环节进行调整优化,智能建筑可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2)智能建筑具有高效节能的优势,可提前对系统各参数进行合理设定,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3)智能建筑在电力系统、通信系统方面较为完善,可为智能建筑的安全运行提供良好保障。

3智能建筑设计与智慧城市设计的对比

3.1相同点

针对智能建筑设计、智慧城市设计,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度、地方企业设计标准,以客户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与此同时,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立足于智能建筑设计、智慧城市设计要求,对相关设计内容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智能建筑设计与智慧城市设计在设计目的方面不具备高度相似性。

3.2不同点

针对智能建筑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在智能建筑设计观点方面表现较为明确,但针对智慧城市的设计工作,在部分细则问题方面尚未明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条理清晰,可参考的设计标准也较多,智慧城市设计可参考的设计标准较少。与智能建筑设计相比,智慧城市在制度及相关细则标准方面缺乏健全性、完善性。

4基于智慧城市的智能建筑设计

4.1明确智能化建筑的实施标准

在设计智能建筑过程中,设计人员应针对智能建筑使用功能、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内容进行全面考虑,根据分析反馈内容,合理界定智能化建筑标准,将该标准作为建造实施要点内容。结合以往的设计经验,如果建筑面积达到2万m2以上,可对其进行智能建筑设计工作。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始终立足于居民的实际需求,对智能建筑功能设计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尤其应重点针对智能建筑中的温度、采光程度、智能化系统应用等进行分析。为了保障智能建筑良好的采光效果,设计人员无须对空间进行大进深设计。在智能建筑结构设计方面,设计人员可从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等形式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设计。在设计建筑物层高时,层高控制应大于3.6m。设计人员在开展智能建筑设计工作时,除了需要考虑智能建筑使用功能外,还需要对智能建筑设计发展前景进行重点考虑。在智能建筑设计方面,相关人员可从地面、墙面、天花板、屋顶等方面进行智能化设计。架空地板进行布线较为方便,较好地利用了空间容量,且管线不存在过多的交叉点,施工工序较为方便。为了达到安全效果,需要进行防静电处理;智能建筑内的墙体除了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外,墙面可预留线口,墙内空间布置各种传感器、控制设施;智能建筑内天花板设计光线感应兼顾智能照度调节,负责出风、烟感、喷洒、走线等;屋顶应合理种植绿化植物,构成绿色空间渗透与延伸,可充分利用再能生源的设备,节能减排的同时,可有效避免外界作用力对建筑的损害。

4.2完善智能建筑体系架构

智能建筑作为一种集成新一代通信技术与新兴发展内容于一体的建筑类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应用价值。结合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智能建筑在设计工作方面存在滞后性问题,易对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相关设计人员应对智能建筑体系结构进行适当健全与完善。通过结合新兴技术内容、发展模式,使智能建筑可在智慧城市发展中发挥更好的应用价值。

4.3充分应用B/S访问模式

智能化可视为智能建筑的特征表现,为了保障智能化特性可顺利实现,设计人员在进行智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门户技术,实现对访问模式的优化处理。在智能建筑优化设计方面,设计人员应根据功能需求,对子系统的集成设计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与此同时,为了促进智能城市建设发展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设计人员应合理完善智能建筑系统体系。设计人员可利用门户技术、B/S访问模式,对智能建筑系统安全运行进行有效处理。除此之外,当前各种物联网子系统在智能建筑应用发展中主动与B/S接入模式结合应用,可对智能建筑安全运行进行有效处理。结合当前发展情况,智能建筑通过集成多项先进技术,可有效促使智能建筑更好融入智慧城市发展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4.4充分运用智能云计算技术

智能云计算技术作为促进智能建筑安全设计的重要技术内容,在实际设计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应重点加强对云计算服务的构建分析。通过科学运用智能云计算技术,可有效优化智能建筑服务质量,提升智能建筑的应用效率。结合当前发展情况分析,为了进一步加强智能建筑安全设计效果,设计人员将智能云计算技术融入智能建筑设计、智慧城市设计规划中。通过不断拓展行业云计算服务技术、产品内容,可为智能建筑云服务中心提供良好的平台保障。可从基础设施、应用软件等服务方面,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研究,确保智能建筑行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4.5贯彻绿色节能设计理念

绿色节能设计理念是我国智能建筑予以重点践行的设计目标。近年来,为了全面推进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进程,行业内部工作人员主张利用绿色节能设计理念,对建筑设计与施工工作进行全面调整、优化。在绿色设计方面,设计人员主张利用可再生资源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优化替代。工作人员可利用自然光实现照明,减少电能资源的浪费。设计人员可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对水资源进行回收与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除此之外,在绿色建设施工方面,现场施工人员可从应用绿色施工材料、绿色施工技术方面,充分落实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工作人员可利用软膜天花板、节能保温墙体材料等,深化绿色节能理念的贯彻效果。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部署号召,智慧城市发展工作针对绿色节能设计问题进行了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为绿色节能设计理念在智能建筑设计施工中应用提供了保障。

4.6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发展智能建筑可为人们提供更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开展智能建筑设计、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理念,从多个方面将以人为本的原则理念贯穿于智能建筑施工设计全周期中。例如,日本某现代化建筑庭院,庭院可利用智能化系统对天气进行实时监测,根据数据监测反馈结果,对门窗、空调等进行智能调控,保障居民始终可处于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中。在开展智能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优先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结合用户实际需求做好智能建筑设计工作,并结合不同用户群体的年龄特征、实际需求,做好针对性智能建筑设计工作,保障智能建筑设计工作的合理性、安全性。

4结语

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建筑设计工作内容得到了相应拓展,从事智能建筑设计工作的相关人员应主动承担起自身的发展责任。相关人员应立足于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对当前智能建筑设计工作的主流方向进行明确把握,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保障。相关设计人员应主动借鉴国内外先进设计经验,对当前设计体系存在的不足问题进行调整与优化,深化智能建筑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文众,刘晓强.智能建筑设计及智能建筑发展前景[J].居舍,2022(17):15-16.

[2]赵淑旗.智能建筑设计与智能建筑发展前景[J].智能城市,2022,6(13):45-46.

智能城市应用篇3

关键词GIS;共用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Abstract:Inthispaper,the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GIS)asthepossibilityofcommoninformationplatformforthecityintelligenttrafficmanagementsystemareanalyzed,andputsforwardthebasicfunctionsofthesystemarchitectureofGISplatform,pointsouttheexistingproblemsandpossiblesolutions.

Keywords:GIS;commoninformationplatform;intelligenttrafficmanagementsystem

中图分类号:D03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背景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能,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造路网系统、拓宽路面、增添交通设施以及道路建设等城市交通所必需的“硬件”建设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现代高新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的信息需求复杂多样,但有一些信息是可以共享的,通过共用信息平台可以使这部分信息增值,而且整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通过共用信息平台的统一存储、组织、处理,能够更有效地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和避免数据冗余,提高系统中信息的利用率和传输速度。

2以GIS作为共用信息平台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电子警察系统、110/122接处警系统、车辆运营管理系统、路口控制系统、公共交通系统、GPS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对整个系统而言,应充分发挥子系统的作用,并做到无缝集成。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或Geo-InformationSystem)作为一种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地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建模、分析和输出。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够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交通信息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利用GIS技术构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共用信息平台,不但能够使交通信息在空间上直观明了地显示出来,并能为这些信息的深层次挖掘和后续信息服务及辅助决策提供空间属性上的支持。

信息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重要的基本元素,也是联接各个子系统的纽带。通常把交通信息划分为两类: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静态交通信息是指包括道路信息、交通附属设施信息、停车场信息、车辆管理信息等随时间变化较小的信息,它又可以分为基础数据(如道路路网数据等)和历史数据(如车辆违章历史数据等);动态信息主要指各类实时采集到的交通信息,如交通流量信息、视频监控信息、公交车位置信息等。利用GIS可对以上所有数据进行集成管理。针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信息要求的特点,建立专属的地理信息数据库,通过网络互联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建立GIS平台。GIS作为整个系统的协调者,对数据和应用进行管理。

3系统的技术框架

3.1系统的总体架构

根据信息平台的一般架构,结合考虑GIS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共用平台的要求,系统可采用三层体系结构:

(1)客户端。指的是信息平台的用户主体,包括道路使用者、道路建设者、交通管理者、运营管理者、公共安全负责部门、相关团体等。具体的服务对象由系统的建设者决定。

(2)应用服务层。以GIS作为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信息平台,由各个交通管理子系统采集交通数据,将这些原始数据以规定的格式返回,再对数据进行分类、抽取、挖掘和融合等处理,在数据存储的同时,将不同的信息按照规范的协议给相应的应用子系统。同时提供多种静态和动态交通信息查询接口,满足这些外部系统的交通信息需求。

(3)数据管理层。存储系统所需的基础数据,提供平台与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接口。

3.2GIS共用平台的基本功能

各个子系统由于功能的不同,获得的交通数据也不同,但大多具有信息量大、情况复杂等特点。将这些来源不同、类型不同的大量信息融合在一起,从中提取具有更多特征的更深层次的信息,并最终在系统的管理决策核心中得到应用,是维持整个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环节。

GIS共用平台作为整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枢纽,它担负着信息汇总、融合和中转的职责。其基本功能表现在:

(1)信息采集功能。从各子系统按规定的格式提取共享数据,完成对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的重组,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可读性,避免大量数据的冗余。

(2)信息融合功能。根据各个子系统间的功能要求和内在联系,对采集来的信息在一定的准则下加以分类、统计、关联,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信息,以用于交通管理决策。

(3)信息提供与功能。按各子系统的要求,以规定的格式向子系统传输所需信息;根据服务请求和查询权限提供给客户数据、图形或图像等信息。4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以GIS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共用信息平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实时性和数据量过大两个方面。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要求共用信息平台能够实时刷新数据用于交通管理(如决策、指挥和调度等)和信息,从而对GIS平台提出了实时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不允许将高精度的GIS数据刻入光盘,相当一部分地理信息基础数据需要通过无线下载方式获得,导致各子系统与平台间的数据交换量庞大,影响GIS平台的有效工作。

针对上面的两大问题可将地理信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道路位置信息、单行道信息等)和交通属性信息(停车场位置、建筑物位置等),将大量的基础地理信息通过GIS共用信息平台通过专用短程通信(DSRC)方式下载至车载装置的内置内存介质,少量的属性信息从智能交通系统实时,通过多种通信方式送至车载设备。

对于数据量大的问题,可考虑采用数据压缩技术减少数据量,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来管理数据以分担数据存储的空间,降低网络堵塞的可能性。对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通过网络在GIS平台和各子系统中传送,对实时性要求不高对数据定时传送到平台的数据库中。

智能城市应用篇4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思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居民就业、产业发展、环境资源等方面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建设智慧城市,对于应对这些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智慧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的创新模式和必然趋势。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是开辟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新动力。

一、智慧城市背景介绍

1.1智慧城市的概念及特征

智慧城市是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宽带泛在互联网络和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知识社会的创新和智能融合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顾名思义,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是“智慧”。围绕这一核心,有研究提出智慧城市需要具备四大主要特征:

(1)全面透彻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能够采集不同属性、不同形式的信息,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运行。

(2)宽带泛在互联。智慧城市的全面感知是以多种信息网络为基础的,如固定电话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传感网、工业以太网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的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

(3)智能融合应用。智慧城市拥有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的信息体系,这是其决策和控制的基础,而要真正实现“智慧”,城市还需要表现出对所拥有的海量信息进行智能处理的能力。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大大提升决策支持的能力。智慧城市将处理后的各类信息通过网络发送给信息的需求者,使个体间能通过智慧城市的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从而完成信息的增值应用,推动了“云”与“端”的结合,进一步彰显了智慧城市的整体价值。

(4)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智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智慧城市的信息应用并不仅仅停留在政府对信息的统一掌控和分配上,而是搭建开放式的信息应用平台,使个人、企业等个体能为系统贡献信息。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2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的区别

数字城市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数字城市为人文、社会以及环境提供了数字资源,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智慧城市是城市数字化、信息化沿革的产物。它除了具有数字城市的相关特征外,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等内涵,是数字城市向更深入、更广泛、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可以看做是数字城市的高级发展阶段。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在初期建设上基本一致,在后续发展上则更强调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协同实现城市公共价值塑造和独特价值创造。

二、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进展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末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各主要城市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

(1)北京。北京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主要城市的中上等水平。“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围绕城市智能运转、企业智能运营、生活智能便捷、政府智能服务等方面,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程。为进一步明确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行动计划和关键举措,2012年3月北京市《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提出市民数字生活、企业网络运营、政府整合服务等八项行动计划,希望在2015年实现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的全面跃升。

(2)上海。按照2011年9月上海市政府公布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内,上海将基本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宽带城市、无线城市,推动智能技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加快三网融合。2012年上海浦东率先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国内其他城市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经验。

(3)广州。近年来,广州市高度重视“智慧广州”建设,提出了“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已开通第一个由政府主导、牵手运营商的无线城市官方门户网站,推动市民、企业及社会各界高效便捷的无线宽带网络服务。“智慧广州战略与实践”荣获2012年巴塞罗那世界智慧城市奖。

(4)深圳。深圳市在2010年2月首次提出“智慧深圳”理念。作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一,深圳市着力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进智能交通、培育智慧产业基地。依托于领先的信息化进程,深圳正从科技、人文、生态三个方面打造新时期的“智慧城市”。

(5)重庆。重庆在2009年12月启动了物联网工程建设,于2010年12月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重庆提出要以生态环境、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为重点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打造“健康重庆”。

(6)沈阳。沈阳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近年来致力于创新从老工业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转型。为此,沈阳市政府与IBM合作,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创新运用绿色科技和智慧技术,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为基础,努力实现打造“生态沈阳”的战略目标。

三、智慧城市建设思路

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我国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然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该领域仍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相应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受制于技术和资金瓶颈、缺乏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充分的人才支持等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可以遵循如下思路:

(1)明确自身定位、统一协调、分步实施。从当前智慧城市发展实际来看,各地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致,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也有诸多不同。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应认清城市自身的发展现状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找出与智慧城市概念的主要差距。这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审慎地确定智慧城市建设的长远目标和分阶段目标,从容易实现的、效果明显的项目起步,选准有迫切需求的项目作为突破点。之后在已取得的经验和效益的基础上逐步扩张。智慧城市建设的涉及面非常广泛。任何一个行政部门所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都会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一种跨部门的,能够综合协调各方需要,统筹解决项目建设、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等问题的建设机制,避免陷入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困境。

(2)破除信息孤岛、构建一体化的信息资源体系。信息是城市智慧化的基础。现今的城市信息,由于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信息共享的程度较低,信息孤岛大量存在。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只有实现了信息间的交互共享和整合提升,信息资源所带来的效益才是最大化的。建议加快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的进程;制定和完善信息共享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制度规范,明确统一的数据共享格式,明确共享信息资源的责任与义务;研究和探索建立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公众、社会组织等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供给,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市场的有序利用。以信息的集约采集、有序共享、安全保障为目标,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资源体系,提高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3)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政策法规建设。智慧城市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大力提升上述网络的基础设施能力。要加快城市光纤宽带网的建设,新建住宅小区和楼宇按光纤到户标准进行建设,已建住宅小区和楼宇加快光纤到户改造;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播网的建设;完善移动通信网络,提升无线宽带数据业务承载能力;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提高网络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海量数据收集、利用和处理等能力。与此同时,要加紧制定与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根据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依法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为智慧城市建设创造的良好政策环境。

(4)政府主导、打造开放合作的发展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设,除了要有全面、整体的规划,还要有良好的运作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政府、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终端供应商、内容提供商等,仅凭产业环节中的某一方,是难以系统而健康地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政府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和管理者,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做好产业规划与投资引导,以多元化投资替代单一财政投资,打造公平有序、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建设环境。通信运营商作为智慧城市运营和应用提供者,是产业链中的主体力量。运营商应本着集约化建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快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在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下,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分工合作、互补互利,充分整合到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环节,实现智慧产业的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

四、结束语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城市级别的复杂系统,没有可供照搬的现成模板。每个城市都应从实际出发,注重针对自身发展需求和城市特色,创造性地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震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全球共识与我国的提振策略[J].宏观视野,2011

智能城市应用篇5

[关键词]智慧城市;服务外包;云计算

1013939/jcnkizgsc2015512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2014年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人,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带来了很多城市问题。如何实现城市的有效管理、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了许多专家学者探求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智慧城市”概念的出现,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愿景,备受社会关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了对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例如,RudolfGiffinger(2007)和Forrester(2010)认为智慧城市就是使城市关键基础设施更智能,实现智慧经济、智慧人民、智慧管理、智慧流动、智慧环境和智慧生活。[1]国内学者在公共服务的发展基础(焦明连,2011)、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性(宋正娜等,2010)和发展机制(周春山等,2011)等研究的基础上,吴克昌(2014)提出了合作式、一体化、全触式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此外还有学者从智慧交通(张轮等,2014)、智慧环境(杨学军等,2014)、智慧食品(张亮等,2014)等领域研究了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服务发展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综上所述,学术界对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研究总体上偏向宏观探讨和具体领域发展模式的研究,对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服务外包的研究尚显欠缺。因此,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1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服务外包的必要性分析

智慧城市通过创新性地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塑了城市的功能、结构、形象和特色等一系列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欢迎。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ICT深度报告》披露,目前中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以上城市、47%以上的县级及以上城市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要明确其定位,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的关系,有限的政府才是管理高效的政府。[2]公共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兴的制度安排,它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供给中,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最佳利用和优化配置,智慧城市建设中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我国高科技产业日益发达,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企业具备先进的技术,能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一系列专业的服务;二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重塑传统产业结构,将城市公共服务变得智能化、服务化、人性化;三是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巨大,为了减少政府投资,盘活资本存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智慧城市相关领域无疑是最佳选择。

2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服务外包的现状与问题

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公共服务外包需要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协同作用才能发挥其最佳作用。[3]若市场环境滞后于政府管理、或者政府转型滞后于市场发展,它的功能将会是有限的。

21公共服务外包规模较小、领域狭窄

我国政府很早就开始进行公共服务外包,外包范围一般为社区民生服务、行业、社会公益服务、城市基础事务等领域,智慧城市建设中,将公共服务外包限制在特定领域无疑会影响新时期的外包和城市建设。

22公共服务外包侧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忽略运营维护

政府的优势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包揽信息基础的运行和维护既分散了政府的精力也不是政府的强项。智慧城市建设中不能只注重信息基础的建设,对后期运行、维护也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3完善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服务外包的对策与建议

公共服务外包这一制度本身具有多重优越性,在各地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要完全发挥它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还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

第一,以完善社会民生应用为公共服务外包的核心。2014年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2)》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环境更加便利,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智慧城市建设首要的是提高城市承载力、增强社会民生,这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点。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供应者和智慧城市的建设者,应充分利用服务外包,以完善社会民生应用为核心,大力加强供电、供水、供热、垃圾处理及公路、铁路、轨道交通设施,医疗,旅游、健康养老等民生应用上的外包和投入。

第二,以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公共服务外包的抓手。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的神经中枢,而信息技术并不能直接为城市服务,需要通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来实现。一方面,我国很多企业一直从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究,拥有专业的技术、全面的资源。智慧城市建设中它们能够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不仅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而且拥有优良的社会适应性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智慧城市运行的神经中枢,在建设时政府应充分利用我国技术型企业的优势,将这部分项目外包出去,既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又可以节约资金、提高项目效益。

第三,以推广智慧应用为公共服务外包的落脚点。智慧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落脚点,直接关联市民日常生活,主要包括网格化管理系统、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社会保障卡等。[4]一是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智慧城市应用。荷兰阿姆斯特丹为了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将政府数据和社会媒体数据开放给数据开发者,鼓励其开发智慧化应用,提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短期内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应用就开发出来,极大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二是通过公共服务外包,加速推广智慧应用。目前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很多相对成熟的智慧应用平台,例如阿里云平台,用户通过它可以方便地完成生活缴费。智慧应用的推广如果外包给这样的企业和组织,能快速实现智慧应用与市民生活对接,节约政府推广成本,进一步提升市民对智慧城市的了解度、满意度和支持度。

第四,以优化社会环境为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保障。首先,要加强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鼓励大学和研究所培养不同层次的服务外包人才;另一方面鼓励已经从业的服务外包人员定期接受培训,加大海外服务外包人才的引进。其次,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自主创新,形成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最后,充分保障市民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外包的公共服务是否满足一定的质量和标准,服务的最终受益者――社会民众无疑最有发言权,当民众反映外包的公共服务质量不达标时,不仅要应追究供应商的责任,还要追究管理方的责任。[5]

参考文献:

[1]张振刚,张小娟智慧城市研究评述与展望[J].管理现代化,2013(6)

[2]辜胜阻,杨建武,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1)

[3]赵全军公共服务外包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1(4)

智能城市应用篇6

关键词:城市路灯;照明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一、城市路灯照明智能控制的优越性

1、具有较强的节能性

由于城市在后半夜对于照明强度的要求不是很高,若使路灯整夜都工作,就会浪费大量的电能,若采用“后夜灯”的工作方式,也会影响到一些居民的照明需求,但若采用智能控制的路灯照明系统,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即节能又能满足照明需求的路灯系统,同时也降低了路灯的损耗,使路灯的使用寿命更长。

2、更好的实现监控,方便管理

智能控制的路灯系统可以很好的实现远程监控,也方便了市政人员对路灯的维护与管理,通过智能系统和监控系统,可以很快掌握路灯的故障发生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这种集中的监控管理,极大的减少了人工巡查所需的资源投入和人工作业量,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

3、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程度高

由于主站和分站大量采用电脑和网络技术,路灯的整体控制智能化、信息化程度相当高,且从分站收集、反馈给主站的数据量也较大,这为智能系统开发决策和优化、维修和维护提供了基础。

二、城市路灯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及研究

1、城市路灯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组成及应用

1.1主控系统。

主控系统由计算机、打印机、投影仪等组成,其组成形式主要由系统覆盖范围大小和硬件资金配额决定,其作用就是对城市道路的所有路灯进行科学的监查和控制。一般情况主控系统会配置两台主控机,一台正常运行,另一台则进入待机状态。主控机收发信息主要是通过电隔离的途径进行传输,当正常运行的主控机关机或处于退出控制状态,则另一台待机的主控机就会自动变更为操控状态。采用双机交换互补模式能为主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1.2数据传输装置。

城市路灯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的数据传输装置主要能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有线传输方式;二是无线传输方式。有线传输方式主要通过电话线网进行传输;无线传输方式主要通过对讲机和无线电台进行传输。此外,主控系统数据传输方式主要为无线电台传输。实例:某机场高速路是某市区通往机场的主要道路。以前由于监控中心不对其进行监控,经常发生电缆被盗情况,尤其在特殊情况下也不能对路灯的开启时间进行修改,路灯管理处的开关灯时间变化都必须由人工到每个控制柜进行控制时间的修改,很不方便。鉴于此种情况,我们集合用户的需求,采用西门子S7-226PLC对路灯进行控制,采用电力采集模块对路灯回路电流、电压、用电量进行监视,采用电缆防盗系统设备对每个供电电缆进行全天候监视。监控中心用组态软件电力版进行数据采集及控制等。项目完成后,能够对路灯开闭时间进行灵活的设置,电缆被盗能够及时报警,通过检测每天的用电量,可以调节路灯节点等级,大大地节约了能源,该项目得到业内的好评。

1.3本地控制系统。

本地控制系统的组成方式包括:电台、配电柜、子站等。本地控制系统并不是独立的,但是其运行方式却是独立的,在主控机没有参与工作时,本地控制系统具有对路灯的开关控制权。若是本地控制系统是通过无线传播方式与主控机进行联系,则会具有一定的限制,导致主控机无法及时调控本地控制系统,主控系统覆盖范围越广,受到的限制就越大。关于这类情况,能通过增加主控机数量得到有效解决。具体表现为:将主控系统覆盖范围进行区域划分,在划分区域设置主控机站,而后建立一个广泛的局域网,用于各区域主控机的数据收集和信息传输,从而实现城市路灯照明系统的智能化。鉴于各区域数据信息具有的庞大性,还应在建立的广泛局域网中新建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广泛局域网所具有的开放性,还能借助系统数据,进一步实现对城市路灯的管理、维护等。

2、功能模块分析及应用

2.1本地控制系统功能。

城市路灯照明系统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本地控制系统设计时,应进行多方面的考虑,例如在不同路段对路灯和三相电功率的分配;不同型号路灯其节能方式和优点等;也就是对本地控制系统的组合照明方式进行综合考虑。通过采取添加触发器的方法能有效实效各种组合照明方式,且触发器的使用量,直接决定着实现的照明组合方式数量,这对于改善城市路灯照明问题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触发器的使用会导致成本增加。在本地控制系统中主要实现路灯开关控制的就是子站,具体控制流程如下:建立通信系统后,主控机应结合各区域对照明程度的不同需求,昼夜长短在四季的变化情况等因素,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路灯开关灯时刻表,并通过建立的通信系统传输给各本地控制系统的子站。子站接收到开关灯时刻表后将其存入一个能改写的存储器中,这样以便子站根据实际情况对开关灯时刻表进行更改。采用这种控制方式,能有效减少电能浪费。子站的功能不仅是对路灯开关进行控制,还负责对照明系统的电流、支路电流、电压数据等进行收集。最后,子站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建立的通信系统传输给主控系统。这样不仅能提高照明系统的应急性能,减少故障解决时间,从而进一步实现城市路灯照明系统的智能化。

2.2通信模块功能。

通信模块主要能分为5部分组成,包括电源插座、控制批示灯、发送批示灯、调制解调器接口、串行接口。通信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数据通信进行转换。鉴于作者自身实际情况,本文主要就选择RS-485的通信模块进行介绍。选择RS-485的通信模块作为串行接口方式,有助于RS-485组网通讯的利用;该模块主要采用调制解调的调制方式,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能当作外接电话线,其设置防水为收发共线,主要功能就是对无线电台设备进行外接;第二,调制解调与RS-485串行接口间的耦合方式主要采用光电隔离的方式。采用该设计能进一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

三、城市路灯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城市路灯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的实现,不仅能很好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及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城市路灯照明智能系统具有三种评价标准,即照度标准、亮度标准、可见度标准;而传统的照明系统仅采用单一的照度标准进行评价,由此可得出,城市路灯照明系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逐渐实现系统控制智能化。此外,随着照明系统的不断发展,道路灯具配管设计也在不断革新,21世纪是一个智能化时代,各种高新科技的不断出现并广泛应用,为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为了让城市路灯照明系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加强城市路灯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非常有必要。

结束语

传统的城市路灯系统为了适应行人,行车及节约能源的需要正在向高精度方向发展也就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逐渐进入了一个智能化的时代,智能化的路灯控制系统也逐渐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目前单片机的应用使得路灯控制系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智能化控制,想要完全实现路灯的智能化控制系统还需要新的技术新的材料,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慕永涛.城市路灯智能控制系统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1.

[2]陈津萍.城市路灯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应用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02:19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心中的彩虹作文范文(整理18篇)

    - 阅0

    心中的彩虹作文篇1天色昏昏沉沉的,往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此时空无一人,就连道路两旁的树都耷拉着脑袋。如此萧索又有点凄凉的景象,亦如我心中的光景。拿在手里的是张语文答题卡。.....

    汽修班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整理2篇

    - 阅0

    汽修班毕业生自我鉴定篇1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

    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年度个人工作总结篇120xx年是忙碌的一年,也是我审计工作的第二年。这一年我参加了8个大大小小的项目,准备了10个大大小小的报告初稿,从实习开始到今年,比去年成长了不少。借此.....

    高中暑假学习计划范文(精选3篇)

    - 阅0

    高中暑假学习计划范文从实际出发来制订计划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注重效果等。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暑假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暑假学习计划范文(1)篇1暑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