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方向(6篇)

来源:网络

高考改革的方向篇1

1977年夏天,在邓小平的力主下,中国恢复了由于“”而中止十年的高考制度。这是一个影响千万年轻人命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一年。

从中国重新进入现代化进程的角度看,恢复高考制度的意义不亚于政治上的变革。通过高考而选的无数人才,至今仍然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

在恢复高考40周年来临之际,《财经》记者采访了三位著名学者。他们是:教育学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汤敏,社会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知识分子》主编谢宇。

这三位学者都是恢复高考的受益者,他们分别从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高考制度的问题和改革前景。

他们认为,高考曾经承担了重要的社会使命,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考应该进行改革。不过,高考改革必须稳妥慎重,同时其他方面的改革要跟上。为什么人们期望高考制度有改变

《财经》:中国改革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在此一年前,1977年中国恢复了因为“”而被中止的高考制度。请三位从各自专业学科的角度,谈一谈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意义?

张力: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是在改革开放前夕对“”拨乱反正的第一声号角。当年5月,也就是在决定恢复高考之前,邓小平就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他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v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恢复高考制度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向全社会昭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中国从此重新确立选拔人才的公平公正竞争原则,改变了当时年轻一代沉闷的精神状态,调动了亿万青少年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广大教师也精神振奋,整个教育界风气和社会风气为之改变,为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指明了方向。

汤敏: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我们这批人是恢复高考的最大受益者。假如不恢复高考,我们的人生道路会完全不同。

中国今天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首先归功于改革开放。但是如果没有大批人才,改革开放也不可能取得成功。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三年时间里,有90多万人才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这批人在改革开放中成为重要推动力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从那时起,大学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大批优质的人力资源,这正是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谢宇:从社会学的角度看,1977年恢复高考是“”结束后的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它既符合中国文化的期望,也契合当时的中国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依靠考试获得社会地位,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机制。作为一个社会流动的机制,作为一个实现权力分配、地位获得的机制,官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汉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不再依靠世袭,最主要的选择机制就是官考。

其次,“”以后,中国认识到,只有通过发展教育、科技,实现“四个现代化”,才能改变当时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不恢复高考,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也无从谈起。

《财经》:新世纪以来,社会大众对于高考制度的批评增多起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张力: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拨乱反正任务繁重,恢复高考制度处于深得人心状态,自然没有很多批评之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的、更为多样化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够适应,势必包括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尤其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自媒体相互交织格局下,人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日益得到保障,高考制度成为公共话题,任何不完善之处都会招致社会舆论批评,当然,批评也成为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的一方面动力。

谢宇:任何制度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也并不一定能够达成它自身的初衷和使命。高考原本的使命就是公平,它是一个公平的尺子,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是任何考试都只是一个手段而已,未必能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如果大家都为了这个“尺子”来学习,就本末倒置了。那些社会地位高的家庭、能够动用更多的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考分。这样,看上去是公平的手段,最后却变成了不公平的渠道。

还有另一种“本末倒置”:考试是最简单的标准,而学习和研究是没有标准的。可是在考试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下,学生从小学就不被鼓励独立思考问题,而是被鼓励去死记硬背,迎合考试的答案。很多学生因此养成了只会考试、不会思考的坏习惯。高考的唯分数论,导致了中国教育造成许多学生投机取巧,而不是追求创造性。

另外,以前只有极少数人能够通过考试,考上大学,现在却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能够读大学。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又产生了很多问题。

汤敏:从更深的层次看,实际上,对教育的诟病,不但在中国,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人都在批评本国的教育。教育涉及到几乎每一个人,众口难调。最近微信群中流传着两个视频,一个是“让鱼上树”,开宗明义就用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以爬树的能力来判断一条鱼,它将永远认为自己是一个笨蛋。”用高考这种方式来选人才,对很多孩子来说,就是用让鱼上树的一刀切的方式在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另一个视频叫:“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这个仅有8分钟的短视频,一句台词都没有,却在全世界得到了117项提名,64项大奖,刷爆了全球父母的朋友圈。

这说明,不但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认为现在教育有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大学始于17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时期,兴盛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标准化的课堂、材、统一考试、标准的统一答案,这些都是在用工业流水线方式在制造人才,在为工业流水线培养人才。而在高考指挥棒下,我国的教育就显得僵化而缺少创造力。“高考只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

《财经》:人们曾经普遍认为,高考是保证教育公平、实现阶层流动的公平渠道,但是这个共识正在动摇。主要问题出在哪里?

汤敏:我所理解的教育公平是指机会均等,每个学生拥有相同的可获得的教育资源。但现在,城市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现在城乡差距、地区贫富差距很大,如果不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高考就不能成为底层实现阶层流动的公平渠道,反而变成拉大贫富学生差距的一个重要机制,贫困学生高考反而更没希望,一层一层被筛选排除掉。

高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流水线的产物,是为了培养螺丝钉型的人才,而不是培养创新人才,更别说能大批量培养出敢于创业、懂得如何成功创业的学生。人才创新不足被诟病多年,高考指挥棒不做出改变,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的从小培养无从谈起。第三次工业革命呼啸而来,到时将是以创新为主的社会,各行业对创新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教育体系能够满足这种要求吗?值得深思。

张力:促进教育公平,在宏观政策层面有三个维度,一是权利公平,二是机会公平,三是规则公平。目前我国高考制度正是沿着上述公平维度向前推进的,今后改革也将始终坚持这一方向,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就是最好的衡量标准。实际上,高考制度改革多年从未停下脚步,就说明制度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有专家分析,突出问题是评价标准单一格局没有变,招生录取集中统一模式没有变,学校、考试机构、招生部门之间关系没有变,部分地区还存在等待观望态度,寄希望于照搬改革试点地区经验,而没有因地制宜地探索创新,这些都需要在深化高考制度改革进程中加以破解。

谢宇:为什么会形成评价标准单一格局,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因为现行管理体制习T采用简单的、“一刀切”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其实,不同的老师和学校,对学生有不同的期望。但是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学校和老师没有权利招收自己喜欢的学生,学生也没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老师。高考完全变成了机械化操作,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校也无法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特征,都是按照分数高低分配的。

这个长期以来形成的统一评判标准,在大家看来,未必是合理的。我在北京大学工作很多年,发现不管是学校的招生、培养方案,还是老师的录用、评职称,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地方,并不符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

《财经》:人们常用“指挥棒”来描述高考对教育发展方向的影响。有人说,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这些高考形式,扭曲了中国教育。因此要解决中国教育的问题,核心是解决高考问题。诸位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汤敏:在目前的诚信水平下,企业招工、政府招干都是看你从哪里毕业的,中国没有高考行吗?在优质教育资源极度分配不公平的环境中,在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社会里,在当前低下的诚信水平下,没有高考如何才能决定谁能进好学校、选好专业?如何才能更公平地选拔人才?

改革开放后,有关部门也一直在对高考进行各种改革试验,如保送、推荐、优录等等。可是,试行的结果都不很成功,很容易伴随着弄虚作假、、贪赃枉法,造成更不公平的现象。在今天,高考还是社会上老百姓认为是比较公平的少数政策之一,所以改革一定要慎重。但是,慎重不是不能改。改革一定要从国家、民族,从国际竞争的高度,从社会经济未来长远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问题。不管怎么改,都会有人不满意的。真理有时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在强调高考公平的时候,要牢记我们祖宗的教训。当年的科举考试,以八股文的标准来衡量,从公平的角度看,是最公平的。但结果却是挑选出一大批因循守旧,饱学无用知识的庸才统治国家,成了耽误中华民族几百年的重要因素之一。

谢宇:从高考问题就可以看到教育体制的问题,从教育体制问题就可以看到整个社会存在的问题。高考存在的问题只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

当然,我不赞成突然改变高考制度,巨大的断裂性的改变会影响社会稳定。高考改革应该是尝试性的、局部的、循序渐进的,可以尝试一些方法逐渐地改进高考,不能搞“休克疗法”。因为高考制度不是孤立的问题,也不一定能够解决社会问题。

高考改革的方向在哪里?

《财经》:目前高考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进展如何?

张力: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高考制度改革成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关键一环,决策位次也从教育部提升到党中央国务院。高考制度改革的主线,就是一直坚持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

根据中央总体部署,目前31个省区市全部完成包括高考在内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正在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以今年沪浙两地高考实行新方案为先导,今后各地将陆续跟进,让高考制度置身公开公正透明有效的社会监督之下,逐步形成学生学校双向多次选择的新格局。

汤敏:这一轮高考改革是30多年来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综合改革,包括了高考内容和方式改革、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等内容。通过这次高考改革,要从过去的注重分数公平,改到全面考查学生的各科成绩,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上。

我认为这个改革方向是对的,关键是如何落实。首先我认为要大胆试点,小心推广。高考这个龙头,牵一发动全身,改错了社会成本太大。而且,现在谁也不知道哪种方式好。很多的方式理论上看起来很好,但执行起来完全不是一回事,一定得试一试才知道。应该拿出改革开放初期办多个特区的办法,多种模式试验,看清楚了再推广。这样可能会慢一些,但不容易出大错。同时,在推进高考改革的同时,也要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特别是企业招工、政府招干的改革,孤立地进行高考改革很难成功。

谢宇:在我看来,高考改革的方向就是自主招生,让学校拥有自主性招生的权利。当然,这样做会占用学校的大量资源。因为除了考试分数以外,学校还要了解学生的特长和能力,现在很多学校还没有这个精力去做这个事情。其实,民国时期的大学就是这样做的:学校自己组织考试,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想要的学生。目前国外的大学也是这样做的。假如大学有更多自主招生的权利,就能够改变目前的一些局面。

与此同时,我们要慢慢地改变社会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有可能对社会有所贡献,都应该受到尊重。我们应该鼓励与众不同,尊重个人选择,而不是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人。一个社会不仅应该让精英有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更应该让大多数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和机会。除了读书考试以外,整个社会应该鼓励人们有不同的追求,提供不同的途径让人们实现个人价值,获得社会地位。

《财经》:目前社会各界对于高考仍然期望殷切,另一方面高考又面临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各种挑战。展望未来,中国的高考制度可能是什么样的?

张力:从高考制度建设与改革长远方向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明确定位于“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强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的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相信终身学习立交桥绝不可能是应试教育独木桥。

预计我国高考制度将沿着科学设计、取信于民的路径进入新的阶段,不仅有利于槭柿淝嗄晏峁多公平深造机会,而且加快搭建便于全体国民终身学习的平台。

高考改革的方向篇2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就全面推进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近日,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对广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答。

1、问:我省《实施意见》是如何制订的?

答:2019年9月,国家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要求。我省现行的高考方案在维护教育公平,多元选拔人才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特别是评价标准、选拔方式、入学通道等相对单一的问题,难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省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和要求,并认真制定好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稿听取了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中学、省内高校以及有关教育专家、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在广泛听取意见、充分酝酿、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实施意见》,并在2019年上半年先后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教育部今年2月同意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2、问: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考试招生制度的正确导向作用,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提供有力保障。

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育人导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公平公正。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科目设置、考试组织、录取实施等环节着力完善规则,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三是坚持科学选才。注重人才评价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满足学校多元化的人才选拔要求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选择,提高选拔水平,促进科学选才,确保考试招生工作安全高效、有序实施。四是坚持有序推进。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要求,统筹推进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积极有序推进各项改革,确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稳妥进行、不断深化。

3、问: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按照国家部署,积极有序推进选拔方式、制度设计、保障机制、管理办法的改革,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促进考试招生公平公正,提高各类人才选拔水平,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4、问: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何亮点和特点?

答:《实施意见》按照国家顶层设计的要求,结合我省教育工作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工作实际,对全面深化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明确了改革的五大任务和23条具体措施。主要的亮点和特点:一是坚持正确方向,体现广东特色。我省改革方案把国家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顶层设计要求贯穿于全过程,既落实了国家顶层设计的改革方向、思路和重大决策,又总结了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经验,体现了广东特色,如分类考试招生制度、一年多考制度和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等都是我省的改革特色。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促进科学选才。我省改革方案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通过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高校招生录取机制和改革监督管理机制,改变单一评价标准、评价方式,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体现了人才选拔培养规律,较好地满足了高校多元化的人才选拔要求。三是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一年多考制度、分类考试制度等,有效地引导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考试负担,增加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四是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改革。我省改革方案在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分项目、分步骤稳步推进我省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如2019年的高考加分政策调整,2019年的调整和优化二本招生录取批次,2019年增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2019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22年高考实施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等改革内容,既有已启动的单项考试招生改革,也有未来改革的任务和路线图。五是坚持公平底线,深化阳光招生。我省改革方案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推动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完善考试招生诚信体系等改革,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大力促进机会公平,大力促进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5、问:我省改革方案提出积极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教育基本制度,必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自上而下,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审慎操作。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要求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教育部鼓励各省积极启动考试招生制度单项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待上海、浙江试点一个周期,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后再整体推进。因此,全国大部分省(区、市)高考综合改革整体推后一年。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和要求,我省明确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即考试招生制度单项改革从2019年、2019年陆续展开,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2年高考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分年度、分项目、分步骤,稳步有序推进我省考试招生制度各项改革工作。

6、问:如何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

答:《实施意见》对中小学招生制度进行了总体设计、统筹推进,对改革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破解中小学择校难题。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为依据录取高中阶段学校新生;全省统一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招生办法,逐步扩大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比例。具体改革办法由各地市制定。

7、问:为什么要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的科目和次数是多少?

答: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是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学考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均列入学考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等14门。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同时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学考分散安排在各学期进行,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个科目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同时计最好成绩为最终结果,可以减轻学生集中备考和一次考试所产生的心理焦虑和精神负担,同时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高中学校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更多地实施因人施教。

8、问:怎样增强学考权威性,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可用?

答:学考由省、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这就保证了它的规范性、安全性、科学性、公信力和权威性。一是大部分科目由省级专业命题机构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统一组织命题,确保试题的科学性。二是大部分科目考试在标准化高考考场里进行,确保考试的安全。三是统一阅卷程序、统一标准和方式,确保评分准确。在这方面,我省已经有了实践经验。从2019年开始,我省学考就已向考生提供1年2次考试机会;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目前,我省标准化考点考场建设已有了确保考试安全的技术支撑。学考考试管理与高考一样,全部在标准化考点和考场进行,考试全程监控录像。省教育厅将于2019年制定完善学考制度的实施方案,对实施学考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定。

9、问:为什么要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答:一是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二是人的发展和人才选拔标准应具有全面性;而考试成绩主要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行为表现,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把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结合起来评价和选拔人才,方式更加科学,有助于扭转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促使人才评价和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实现知行统一。

10、问:怎样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保证综合素质评价规范有序、真实可信?

答:一是规范评价内容,确保全面真实。如实记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活动和表现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充分反映学生高中阶段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注重考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有据可查。二是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和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情况及突出表现。三是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记录和评价程序,建立公示、申诉和诚信责任追究制度,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要进行公示,确保公开透明、内容真实准确。通过这些制度的设计,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靠。省教育厅将于2019年制定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实施方案,对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定。

11、问:基于高考基础上综合评价录取是指什么?

答:2019年,我省在南方科技大学试点进行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招生改革,即在学校录取的标准中,高考成绩占60%,学校测试占30%,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占10%,简称631录取模式。近几年,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西交利物浦大学、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高校先后参与了这项改革。从改革试点的情况看,631录取模式在人才选拔、促进学生成长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实施意见》明确,我省将继续深化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发挥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

12、问:对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有何考虑?

答:我省是全国进城务工人员第一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2019年底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确定了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的条件,要求积极稳妥、分步有序地解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按照省政府文件精神,改革方案把促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作为维护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措施,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公平享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

13、问:我省高考综合改革什么时候启动?

答:《实施意见》明确我省2019年出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2022年高考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高考综合改革具体方案将在2019年制定并公布。

14、问:从现在到实行新的高考方案期间,我省高考实行什么方案?

答:我省2019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22年高考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即2019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实行新的高考方案,现在在读的高中学生以及2019年、2019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仍执行目前的高考方案,考试科目、内容和方式不变,从2019年起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卷。在实施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前,这几年过渡期,各中学和考生要按照目前的高考方案要求安排好教学和备考工作。

15、问:新一轮高考改革是否分文理科?考试科目如何组成?

答:考试科目设置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意见》对此已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即实行3+3考试模式,也就是普通本科院校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方式,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值不变,每科满分150分。考生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科目成绩组成。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组合上不分文、理科。

16、问:哪些科目提供一年多考?

答:为减轻考生集中应考的压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统一高考的外语科目,将创造条件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由考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参加考试,并选择最好的成绩使用。

17、问: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包括哪些形式?考生如何报考?

答: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是指从统一高考中分离出来的实行单独招生的考试方式,目前主要包括:3+技能证书考试、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三二分段、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等考试招生形式。

《实施意见》明确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逐步实现考试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和录取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2019年我省将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增加语文、数学、英语3门考试科目,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自愿选择报考,并以此成绩作为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的成绩;2019年启动新的高考方案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改革。高职院分类考试方案由省教育厅制定,考生报考办法将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专项改革配套文件中予以明确。

18、问: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有何变化?下一步如何考虑?

答:《实施意见》明确2019年起将创造条件逐步淡化和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根据我省招生工作的实际,我省从2019年起,将原第二批本科A类及B类两个招生录取批次调整合并为第二批本科批次。今后,我省将创造条件逐步减少和淡化高校招生录取批次,让学生有更多选择院校和专业志愿的空间。

高考改革的方向篇3

2月2日,教育部公布了2012年年度工作要点,提出要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制定改革方案,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探索本地区高考改革。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清理规范高考加分。(《新京报》2月3日)

此次,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到了“”,这表明,今年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已没有悬念。即将推出的高考改革方案,要想不负公众的期待,做到实至名归,应当有具体、明确的路线图,具有可操作性。2010年7月的《纲要》,其实已指明高考改革的方向,这就是“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本来,按照这一方案,制订具体方案并不难,只需按照这一方向细化、完善即可。

不难看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下放,直接影响高考改革方案的推进。在这种情况下,高考改革方案不能只有原则,必须有具体的步骤,尤其是关于教育部门放权的步骤。

以自主招生改革来说,目前的自主招生其实不是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按照教育部门的规定,当前8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是与统一高考和集中录取相嫁接的。要进一步扩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权,就应该打破集中录取,具体的方式有二,一是基于社会化联考基础上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二是基于统一高考的高校自主招生,将高考作为自主招生的笔试成绩,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学校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学生自主提出申请,每个学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将改变目前高考的功能和地位(前者社会化联考与高考竞争,后者将高考的功能从选拔转为评价),也将促使教育部门转变职能(不再掌握计划审批权和投档权)。

高考改革的方向篇4

关键词高职考试体制考试方式

一、考试变迁的轨迹与特征

我国高职发展十多年的时间以来,考试的体制、方式不断探索改革和发展,国内高职院校的考试变迁经过了三个阶段,从单一的理论试卷考试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试再到校内的理论实践考试与校外的实践考试相结合的多样化综合考试变迁。从变迁的方式来看,现在的考试已经有单一形式趋向于多样化、科学化、标准化考试形式。

以广西外国语学院的两个二级学院为例: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是广西外国语学院成立最早的二级学院,2005年在成立之初,该学院的考试方式单一,基本是以理论试卷的考试形式作为考试的手段,对于考试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样的考试考核方法不能实际的检验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不能检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成果。2007年高职高专评估工作启动以后,该二级学院就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和创新考试方式方法,向兄弟院校学习,向合格的高职高专院校学习考试方式方法,将单一的理论试卷考试向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考试推进,采取的是开卷考试、随堂考查形式的考试、单证实际填写的实践考试、作品形式考试等等的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考试改革,教研室集体出题,教研室主任把关,共同将考试推向性的阶段,在这样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考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比较充分的体现出来,考查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水平及综合素质。2009年广西外国语学院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评估合格,经过不断的向高职高专专家学习,向国家重点建设的骨干高职高专院校学习,借鉴考试改革的前一阶段成果,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和国际会计学院这两个学院近年来在两位台湾籍博士的带领下,不断改革创新,践行校内的理论实践考试与校外的实践考试相结合的多样化综合考试,将各种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校内的理论与实践考试、校外的职业证书考试与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试体制和方式,在两个二级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共同努力下,将教育考试改革不断推向多样化、科学化、标准化考试形式。

通过构建良好的考试体制和考试方式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可以相对客观地检验教师教育教学成果。

综合来讲,在整个高职的考试变迁整个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是由单一的理论考试形式向多元化的理论实践想结合的考试形式发展的特征,考试的方式方法趋于多样化、科学化、标准化考试形式。

二、高校考试改革回顾

高校考试改革经过了探索、实践、形成标准化和科学化的考试体系的一个过程。

高职院校考试改革的前阶段,国内很多高职院校是中职升格或者是新建的高职院校,走的是浓缩本科的道路,因此高校的考试通常是从理论到理论的试卷考试,考试形式简单而且单一,内容多是从课本到课本的形式,专业拓展不足,考试内容不够,基本上是死记硬背的内容,根本不能检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考试改革的探索阶段,由于传统的单一形式的考试方式方法无法真正的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且单一的考试使得学生只要是死记硬背课本内容都可以考试过关,因此很多高校就开始探索一条适合高职院校本身职业性特点的考试改革,即从单一的理论试卷考试向校内的理论实践考试与校外的实践考试相结合的多样化考试改革方式。

高职院校考试改革的实践阶段,由于考试形式和方式方法多样化,使得学生在考试中也受益,在多方式方法和多样化的考试形式推动下,考试真真正正的考查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同时也能够检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广西外国语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和国际会计学院也是通过探索、实践走出了考试形式和方式方法多样化的路子,考试多样化、科学化、标准化体系趋于成熟。

高职院校考试改革的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很多高校的考试改革基本都形成形式多样,方式方法丰富的标准化、科学化的考试体系,是的学校、教师、学生都受益的真正的检验教育教学成果考试。

总之高职院校的考试体制和方式改革是一个艰辛的历史,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改革,最终形成了良好的考试体系和考试方式。这个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必然。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教务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J].教职成,2011(12).

高考改革的方向篇5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014年1月15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教育部将出台“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

2014年上半年,国家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实施意见:各省(区、市)最迟2014年年底前出台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2022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实现改革总体目标。2014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会议要求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周期性,提前公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14年9月4日,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至此,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所进行的高考改革方案的轮廓已大致清晰。

此轮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实例分析

教育部网站消息显示,改革招生录取制度,重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即“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由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然而,高考改革中,一些矛盾的现象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一方面,教育部表示要全面放开高校自主招生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省份却放弃了自主命题,使用全国统一高考试卷,招生权不但没有下放到高校,还从省级上升到了全国统一招生。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曹正龙介绍说:经省政府同意、教育部批准,从2015年起,江西省普通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统一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命题卷,不再进行江西省语文、数学、英语科目的自行命题。当地媒体分析认为,此举是为了让江西考生和全国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得录取更公平。

2014年9月份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从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对此,江西省教育考试院普招处处长沈华锦表示,目前,全国各地高考自主命题质量不一,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增加了命题保密的风险。江西省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一直使用全国卷,语文、数学、外语也用全国卷后,有利于高校招生计划分配更加公平。

上海、浙江均在2014年9月19日了高考改革的新内容,主旨都是只考3门主科,文理不分科,学业水品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成绩,在3门主科之外加试一定数量的专业相关科目等。改革的内容也体现了向全国统考内容靠拢。

高考改革的方向篇6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性

(一)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和发展是贯彻落实十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2)》的需要

党的十报告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思想、新要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2)》(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新任务,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明确定位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要求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人才为主,主动面向职业、面向农村、面向社区,努力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自主学习需求,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立交桥服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理应在贯彻落实十精神、贯彻落实《纲要》要求,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积极主动发挥重要作用。

总结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0多年的发展历程,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补偿教育”为特征的探索阶段,二是以“补充教育”为特征的快速发展、成熟阶段,三是以“终身教育”为特征的改革和完善制度的新阶段。当前,自学考试的发展正处于第三阶段,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精神和《纲要》的要求,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以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方式、考试方式以及专业和课程等方面改革为核心,推进自考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确保自学考试教育质量,加强与各类教育形式的沟通和衔接,深入推进自学考试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深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是应对自学考试新形势的需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通过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成为完善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自学考试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问题有:一是人才培养模式与新时期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二是专业和课程体系不够灵活实用,三是考试与评价形式相对刻板,四是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薄弱,五是机构队伍力量不能适应工作需要。主要面临的挑战是:一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招生规模不断增长;二是继续教育呈现多元化发展势态,网络教育、开放式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成人函授等办学形式更加开放灵活;三是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崛起,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逐步放宽。这就使得学习者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三)深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是充分发挥各主考学校、助考学校特色优势,推进自考转型发展,推动自考向社区延伸和向农村延伸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在部分省市开展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依靠充分发挥各主考学校和自考助学学校的专业优势,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在新的形势下,自学考试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转向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人才为主。要实现事业领域的拓展,面向行业、面向社区、面向农村,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必须总结并推广扩大试点学校成果,继续深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进一步发挥相关主考学校和自考助学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推动自学考试创新发展。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和发展的指导原则

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原则:一是解放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现代开放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规律,破除思想观念障碍;二是深化改革,坚持先易后难,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三是科学发展,坚持质量标准和安全、公平、公正原则,确保自学考试的社会声誉,实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四是规范管理,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在发展的前提下规范,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

三、深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的路径

(一)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重视实践性环节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必须实施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根据客观情况的需要,恰当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30多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学科型的学历教育、应用型的学历教育、应用型的学历与非学历相结合的教育、应用型的非学历教育。但由于自学考试主要依靠主考学校的教育资源办学,其人才培养基本上都是沿用主考学校的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自学考试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必须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学科型人才培养到应用型、职业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努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深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要建立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的应用型、职业型、技能型课程体系,将考试计划中的课程设置由原先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调整为专业核心课、公共基础课和选考课,强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其次,要改革教学内容,按照“适度、够用”的要求,调整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验、实习、实训和综合训练等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以加大培养考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再次,要改革传统以课堂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法、探讨法、实验实习法,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通过改革,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力求实现学历教育与能力培养并重,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并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就业能力并重。

(二)改进学习方式,健全学习服务支持体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服务支持体系的建立,主要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建立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助学,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开放性的助学服务网络,突破学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真正实现“随处可学、随时可学”;重视自学考试的教育过程和学习指导,开展过程性考核试点,逐步建立科学严格的自学考试学业评价体系;开展自学考试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旨在完善自学考试教育制度,履行并强化自学考试教育功能,重视自学考试学习者(以下简称“学习者”)学习过程,优化学习环境,提高学习者综合素质,引导和规范社会助学,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支持服务。因此,自学考试学习服务支持体系改革应以构建一个中心(一站式学习服务中心)、两大平台(建立全日制助学服务平台和开放式教育助学服务平台)为基本框架,为参加全日制助学、社区业余助学、网络助学及考证培训等助学模式学习的考生提供政策资讯、考籍服务、教学服务、过程性考核、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就业指导等六大服务,真正满足广大自学考试学生成才的需求。

(三)改进考试方式,建立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

当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生的学业评价一般采用终结性评价,而且以考试(即测验)为主,侧重于智育,强调考评学生记忆教科书的程度,忽略形成(过程)性评价。自学考试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制度和教育形式,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和全面性的育人。既要重视和评价智育,也要重视和评价德育;既要重视和评价理论知识,也要重视和评价实践能力。因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要实现从学科型人才培养到职业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就必须改变自学考试“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方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各门课程的性质,探索多元化考核方式,构建完整的系统的而且是适用的学业评价体系。

自学考试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两个目标进行:一是发挥导向作用,能引导学习者愿意学,主动学,学得好;二是通过学业评价方式改革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可以按以下“四个结合”的思路来展开。

1.终结性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

终结性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就是把考生某门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成绩与国家统一考试(终结性考试)成绩按一定权重算出最终成绩。学习过程的考核一般可包括考生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测试、综合测试等环节,不同的学习环节考核都给出相应的考核成绩。终结性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主要有“网络助学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全日制助学学习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等方式。

2.理论考试与实践性考核相结合

理论考试与实践性考核相结合是指针对考试计划中某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考试计划中既有理论考试学分又有实践性环节考试学分的课程),采用国家统一命题理论考试与主考学校组织的实践考试相结合,课程成绩的评定实行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考试成绩按一定的权重算出最终成绩。

3.纸笔卷面考试与计算机化考试相结合

纸笔卷面考试与计算机化考试相结合是指自学考试计划中的课程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考核目的选择纸笔卷面考试还是计算机化考试,属于自学考试课程考试手段的改革。纸笔考试具有考试考卷单一、出题方便、考试组织便捷等特点,适合于大规模的全国统一考试。计算机化考试的主要目的是采取随机组题的方式为每位考生(被试)量身打造一份试卷,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同时计算机化考试还可以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采用计算机化网络考试,实现考生“随时学、随时考”的目标。

4.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

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指自学考试计划中课程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及考核目标选择闭卷考试或者开卷考试。属于自学考试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闭卷考试试题形式封闭,每一道试题是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流畅性,有利于考核考生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开卷考试的试题形式比较开放,有利于激发考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考核考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

四、深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的目标

(一)适当合理提升自学考试通过率

目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一种应试教育,对考生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教育存在天然的缺陷,是一种精英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今天,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电大开放教育等高等教育形式相比,自学考试取得学历证书的难度明显偏大。最近的调查显示,学校、考生乃至社会都反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过率较低,特别是一些专业性“瓶颈”课程通过率更低,仅百分之十几。这也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吸引力下降、生源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深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应打破一考定乾坤的局面,改进学业评价手段,改革考试方式,开展多样化测评认定,在考试标准、考试方式上大胆创新,比如引入过程性考核、实践性考核、开卷考试和网上考试等,合理提升自学考试通过率。

(二)提升自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业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活动,从而也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实现自主发展的社会活动。自学考试将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有机结合起来,个人自学是基础,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主体地位,培养了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强自立精神。因此,深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建立形式多样的自学考试学习支持体系,关注考生的学习过程,以满足考生“随时可学、随处可学、随时可获助”的自主学习愿望,使之有机结合得更好更有效。这就要求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得更好:一是建立全日制助学辅导、业余助学辅导(夜校、双休)、短期助学辅导(考前串讲)和远程答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灵活多样的自考助学辅导系统;二是更新助学方式和手段,大力发展网络助学、在线答疑,建立助学辅导教师信息库,组织教师与考生双向选择,结对助学,以促进助学方式的现代化、远程化和个性化;三是通过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强化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汽修班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整理2篇

    - 阅0

    汽修班毕业生自我鉴定篇1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

    关于诚信的演讲稿分钟范文(整理15

    - 阅0

    诚信的演讲稿3分钟篇1各位同学们,亲爱的老师:今天咱们来谈一谈诚信。在当今这个社会,诚信可谓是非常的重要,有人将它比作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在24字核心价值观中也有诚信。诚.....

    物业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2篇)

    - 阅0

    物业月工作总结范文篇1五月份我部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按照公司及我部工作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的优质服务工作,确保了我部服务工作的稳步提升,保证了业主单位的绝对.....

    商场客服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整理3

    - 阅0

    商场客服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篇1非常感谢您给我到贵公司从事工作的机会,对此,感到无比的荣幸。本人xx,毕业于江西大学xx专业,于20xx年xx月xx日开始在商场工作,目前职位为客服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