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理论(6篇)

来源:整理

碳中和理论篇1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脱钩理论;LMDI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058-03

全球持续变暖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0世纪世界平均气温上升了0.72℃,而目前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若不发生调整,21世纪世界平均气温将会上升1.78―4℃[1-2]。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不断走向现代化、化学化和机械化,大量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物资和农业柴油等的使用造成农业源的碳排放持续增加。IPCC(2007)报告显示,农业是人为温室气体第二大排放源,占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13.5%。FAO指出,农业CH4的排放占人为CH4排放总量的47%,农业N2O排放占到人为排放的58%。我国耕地少、人口多造成我国农业生产严重依赖化肥等化学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国人为排放量的17%,其中,CH4(动物反刍、动物粪便和稻田)、N2O(动物粪便和农田)和CO2(放牧、秸秆燃烧、化肥和农药等)的排放当量分别为4.2亿吨、3.0亿吨和2.3亿吨CO2当量[3]。黑龙江省作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化肥、农药等的过度使用土地的不合理耕作和黑土流失,在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峻的同时,还农业源的碳排放持续增加。本文运用脱钩理论,量化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和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并计量其影响因素和实现方式,以期对黑龙江省控制农业源碳排放,实现农业低碳化、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区域整体经济的低碳化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理论

(一)农业碳排放的测算方法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黑龙江省实际,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主要为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所引起的碳排放。本文选取了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农用薄膜和农用柴油消耗量、农业灌溉面积作为测算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的主要碳源,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E为农业总碳排放量,CEi为第类农业碳源的碳排放量,Ni为第类农业碳源量,δi为第类农业碳源的碳排放系数,化肥的碳排放系数为0.8956t/t[4],农膜的碳排放系数为5.18t/t,农药的碳排放系数为4.9341t/t,农业灌溉的碳排放系数为20.476kg/hm2[2]。

(二)脱钩理论

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尤其是工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使得经济增长与环境状况之间的关系成为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课题。KuznetsS(1955)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即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将会下降,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环境质量就会逐渐提升[5]。OECD(2002)提出了脱钩理论,用脱钩指数来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以期打断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下降之间的耦合关系[6]。Tapio(2005)在脱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弹性脱钩理论,构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链,并将脱钩指标细化,在克服OECD脱钩理论的误差大等缺陷的同时,使得脱钩理论更具可操作性[7]。国内相关专家和学者在OECD脱钩理论和弹性脱钩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各个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脱钩状况。Tapio的弹性脱钩指标根据弹性值t细化为8个指标,即扩张负脱钩、强负脱钩、弱负脱钩、强脱钩、弱脱钩、衰退脱钩、增长连结和衰退连结[8]。

其中弹性值(t)的具体算法为:

(三)农业CO2排放的LMDI分解法

为了探寻黑龙江省农业CO2排放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指数法(LMDI)从经济发展水平、产出效率和劳动力等因素量化分解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的相关因素[9]。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对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进行如下分解:

式中,C表示农业源碳排放量,本文采用农业CO2排放,Ci表示第i类碳源的碳排放量,GOT表示粮食产量,MPi表示第类碳源的消耗量,SG表示农业播种面积,P为农业劳动力数量。SCi=Ci/GOT表示第i类碳源的粮食产量碳排放强度,EMi=GOT/MPi表示生产效率,SMi=MPi/SG表示单位面积第类碳源的使用强度,SP=SG/P表示农业生产规模,P表示农业劳动力投入量。

鉴于LMDI的“和分解”和“乘积分解”最终结果的一致性[2],本文在计算过程中采用“和分解”,即分部门的效应的加和等于总体的效应[10],分部门的效应分别为农业碳排放强度、生产效率、投入强度、生产规模和劳动力五个部分,其表达式为:

二、数据来源与碳排放测算结果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包括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资料消耗、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的相关数据,具体的数据来自于《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12》。农业生产资料消耗的数据主要包括黑龙江省1993―2011年的化肥、农药、农用柴油、农用薄膜和农田灌溉面积相关数据。

(二)碳排放测算结果

本文运用式(1),根据前文(一)的数据测算了黑龙江省1993―2011年的农业各类碳源的CO2排放量。具体数据见图1。

参考文献:

[1]JeffS,HollyH.Agriculture,ClimateChangeandCarbonSequestration[J/OL].http://attran.cat.org:2009.

[2]李俊杰.民族地区农地利用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42-44.

[3]胡启山.低碳农业任重而道远[J].农药市场信息,2010,(2).

[4]WestTO,MarlandG.ASynthesisofCarbonSequestration,CarboneMissions,andNetCarbonFluxinAgriculture:ComparingTillagePracticesintheUnitedStates[J].AgricultureEcosystemsandEnvironment,2002,(9):117-232.

[5]KuznetsS.EconomicGrowthandIncomeEquality[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55,45(1):1-28.

[6]OECD.Indicatorstomeasuredecouplingofenvironmentalpressurefromeconomicgrowth.[R].paris.OECD.2002.

[7]TapioP.TowardsaTheoryofDecoupling:DegreesofDecouplingintheEUandtheCaseofRoadTrafficinFinlandbetween1970and2001[J].JournalofTransportPolicy,2005,(12).

[8]肖宏伟,易丹辉,周明勇.中国区域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4(11).

碳中和理论篇2

关键词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免费政策;碳核查数据;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7)01-0030-06

一、引言

巴黎举行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占世界碳排放量9成比例的约187个国家郑重承诺,共同推动全球向气候安全目标迈进。我国在全球总碳排放量中占比约25%,世界排名第1。为此,我国正在温室气体减排领域做出切实的努力。在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晤中,中国宣布将于2017年基本完成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并且承诺“通过市场手段减排”。在发改委的引领下,北京等7大碳交易试点地区制定和了具备当地特色的企业碳排放核算指南;国家气候变化司焦聚行业发展,分两批次了化工生产企业等14个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1]。这些政策根据我国即将建立统一碳市场进行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现状,明确了碳核查的具体实施流程,确保了数据的真实准确,支持了碳市场的正常运营。

我国将于2017年建立统一碳市场,将面临的是一个从制度到流程的全面建立和梳理的过程,这其中的主要工作就是碳排放权初始分配配额的确定。如何在这个背景下保证碳核查工作的准确和完整对于日后整个碳核查体系的数据真实传递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

二、文献综述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是碳交易市场实现正常运营的第一个环节,内在传导机制下,对碳核查数据真实性有着深远影响[3]。付强和郑常德(2013)介绍了碳排放权分配的主要方式,包括免费方式下的祖父制和基准法以及拍卖方式,详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依据财富的分配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当在试点期内给予新进入企业和老企业共同的免费碳配额,而在试点期结束后应当引入拍卖机制的方案。[4]孙丹和马晓明(2016)则比较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欧盟等几个运营碳市场的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分配方法,表示我国在统一市场未建立、数据缺乏的当下采用免费分配中的祖父法,在市场建立的过程中向着基准法过度,以激励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技术,待市场最终建立后,完全采用拍卖方式。[5]王江和王逸阳(2013)结合国际经验,认为北京地区应当实行阶段性混合初始分配方式,分区域治理、分区域确定拍卖价格,并确保碳配额的跨年度使用。陈勇和黄舒舒(2016)对华东地区确定碳配额额度的指标作了分析,通过CRITIC法建立模型计算指标的权重,并且针对各区域实际获得的指标依据模糊优选法进行了归一化处理,确立了指标分配的合理方式。[6]蒋晶晶和吴兰(2013)等对深圳市在碳配额分配工作中的行业案例作了分析,对金属压延与机械设备制造业、塑胶行业、食品饮料行业、通讯行业和印刷行业的碳配额分配方法做了总结,并且统计和分析了近六年来的配额指标。[7]

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初始分配方式,对碳交易体系产生了复杂的影响。通过博弈论,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蒋晶晶(2013)研究了欧洲国家采用的分配方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设立有限理性重复博弈模型,以深圳市为为例,探究了传统制造业企业在碳交易中需注意的制度设定等问题,利用EUETS的经验为我国碳市场制度建设提出了宝贵的经验。[8]叶飞和令狐大智志(2015)在探究不同的碳排放权分配政策对制造业从业者生产情况的影响,利用双寡头古诺模型讨论在不同情势下采取的差异化分配方法对产品的产量和价格的具体影响,通过系统论证,他们发现,给予低排放企业更多碳配额政策优惠会取得更佳的效果,从而社会在总体上实现减排。[9]杨仕辉和王平(2016)利用斯塔克伯格模型构建供应方和生产方的二层级低碳供应链,研究对于整个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对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减排给出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10]李健和王庆山(2015)借用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碳排放权市场中处于监管位置的碳交易所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并探析碳配额决策因子和惩罚因子与降低市场违约风险的关系。[11]

从上文可以看出许多学者都在利用博弈论模型探讨不同碳配额分配制度对于企业运营和碳减排实践产生的影响。本文试图借用前人思维,利用斯塔克伯格动态博弈模型讨论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政策对于企业碳核查工作中的数据真实性产生的影响。通过制度安排促使企业自觉确保碳核查数据的真实可靠,维持碳交易市场的健康运营。

三、碳核查数据真实性博弈模型

相对于碳交易市场成熟稳定的欧盟、新西兰、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我国仍然处在最初级的市场建立过程中[12]。与此相对应,初始碳配额分配制度不能采用更加市场化的拍卖法,而要采用免费分配的方式慢慢扶助正常市场秩序的建立。但是,由于可交易的配额实质上相当于一种财产权益,我们将不可避免的面对“免费搭车者”的难题。免费分配采用祖父法,主要依据是各企业自己上报的上一年度产量和每一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13]。因此,在企业自身的碳核查工作中上报更多的数据,获得额外的配额以营利,给了大多数企业弄虚作假的动机。如何更好的构筑初始碳配额制度以确保企业认真、准确的完成碳核查数据统计成为要讨论的重要课题[14]。下面就借助斯塔克伯格模型进行讨论。

为了简化计算,假设某地区有i家企业参与碳市场,同时只有一个市场监管者。市场参与者企业与市场监管方政府签署代表共同意志的合同设定提交数据的制度和流程。报告期,企业提交的碳核查数据(即碳排放量)设为ei(i=1,2……n)。由于存在逐利动机,我们可以认为企业提交的数量必然大于等于管理者分配的额度,所以设ai(i=1,2……n)为管理者分配额占企业提交数额的百分比[15]。两者之差多出的部分则由企业自身负责相关的减排工作,碳交易市场中这部分的减排总量为:

设每单位碳排放权的价格为p,则我们可知单个企业在碳交易之中可能获得的收益大概为:

管理者的收益我们用效用函数来衡量,设bi(i=1,2……n)为管理者对每个企业的偏好水平,且b=1,它同时反映了政府在碳交易市场中的政策类型,即若bi≠bj(i,j=1,2……n),则表示政府采取非平均主义政策,对每个企业给予差异化的政策优惠。反之,则为平均主义,所有企业享受的政策优惠一致。因此,管理者的收益是:

企业进行碳核查并提交碳排放数量的过程中产生的惩罚成本设为C(i=1,2……n),意指恶意篡改碳核查数据、多报碳排放量而受到的经济惩罚和隐形名誉损失[16]。我们设企业在碳交易中的效用函数为收益的同比例函数,为简化计算,企业的效用函数设为:

采用单调递增凸函数的形式意在体现碳排放削减工作中“污染者付费,超标即重罚”的精神主旨。其中,ei看做申报成本的系数,成本系数与企业能实现的减排效果成反比例关系。

管理者和企业的目的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即:

四、碳核查数据真实性博弈模型求解分析

结合斯塔克伯格模型,我们要讨论的是管理者和企业其中一方先行动,对于企业能否确保碳核查数据上报真实的影响。即分为两种情况讨论,一是政府先确定分配给各企业的碳排放额度,企业再提交自己的碳核查数据,然后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做统一调整(以下简称制度一);二是企业先行提交自己的碳核查数据,再由政府统一确定碳排放额度(以下简称制度二)[17]。

1.情形一:管理者先确定、企业后提交

此情形下,管理者首先根据自己的判断明确各企业应当拥有的配额比例ai,根据分配给自己的ai,企业确定自己要提交的碳核查数据ei。

逆向推导后行动者企业的反应函数,即:

求解一阶导数带入条件可得:

将(3)式代入(1)式可得政府的最优解,即:

通过拉格朗日函数求解最优解:

要满足的一阶条件为:

其中,i=1,2……n,按拉格朗日函数的一般解法,λ=0情况无解。考虑λ>0的情况,则:

经运算可得最优解a和e,达成纳什均衡。即政府指定的方案为a,在这一方案下企业决定提交的碳核查数据为e。而且从以上(3)式可知,企业提交的碳核查数据与碳配额价格、政府分配额度正相关,与申报成本负相关。

2.情形二:企业先提交、管理者后确定

此情形下,企业先确定自己要提交的碳核查数据ei,管理者再统合考虑并明确各企业应当拥有的配额比例ai。

算法同上,先求后行动者政府的反应函数,即:

按拉格朗日函数的一般解法,情况无解。考虑λ>0的情况,则:

经运算,可得政府的反应函数:

将(14)式带回(2)式中,可得企业最优解:

一阶条件,可得:

由(14)式可知,政府分配额度与政府对各企业的偏好、其他企业提交的碳核查数据成正比,与自己提交的碳核查数据成反比。可以看出对存在正的外部效应,其他公司申报量的提高会激发本企业的私心,也提高自己的申报量,严重影响本企业碳核查数据的真实性。

五、政策制度的动态一致性

以上情形一和情形二都是基于博弈模型中的序贯博弈,因此,在讨论结果时要进行动态一致性分析,这里主要考虑政府制定的碳配额分配政策制度的动态一致性。

政策制度的动态一致性指的是:在信息充分和对称的条件下,一项制度既要在讨论设计阶段实现最优,也要在后面的制度执行阶段实现最优化状态[18]。因此要将情形一和情形二统一为制度一进行讨论。

制度一涉及第n期的制度制定和第n+1期的制度执行,二者一致则动态一致性达成。在情形一中,政府先行动,设计和推出碳配额分配制度,之后企业根据情况提交碳核查数据,这里可以看做政府第n期的政策制度制定。情形二中,企业先提交自己的碳核查数据,政府统一考量后再敲定碳配额分配制度,这里可以看做第n+1期的政策执行[19]。

经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制度一中政府后来调整政策制度是不可避免的,无法达成动态一致性,原因如下:

情形一中,政府第n期先敲定分配份额a,如果企业遵守合同,则在第n+1期提交碳核查数据的依据为e=。在情形二中,第n+1期,政府最优的政策制度满足(13)式,即=。要满足动态一致性,就将e带入(13)式,也就是:

而先前在第n期政府设计制度时实现最优化要满足条件(8)式:

同时满足(16)和(17)式,就可以确保第n期的制度设计与第n+1期的制度执行实现一致。但是经过讨论,动态一致性并不能保证实现,具体分析如下:

(1)如果政府秉持平均主义精神,也就是bi=bj(i,j=1,2……n),那么只有在ci=cj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制度设计与制度执行的一致,也就是政策制度的动态一致性[20]。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ci=cj不可能出现,因为每个企业拥有的自然环境、行业情况和设备技术条件都有差别,削减碳排放量的能力必然有差异,各自的申报成本不会有一致的可能。因此,ai(1)会出现动态不一致的状况,即若企业遵从第n期政府的制度安排,政府自身在第n+1期的执行阶段也会具备违背合同改行其他政策的冲动,预料到政府行为的企业也就不再会遵从签订的履约合同,在提交的碳核查数据上大肆作假以争取更大的分配份额,为保证市场机制的正常有效运行,政府必然会重新统合情况调整分配方案,ai(1)将不会被执行。而在情形二中,企业为追求更大利益提交虚假碳核查数据,政府调整后的方案ai(2)正好符合实际情况以达成动态一致性。所以,若我们要保证第n期的ai(1)能够在执行阶段得到贯彻,就不得不对政府的行为加以限制,制定强制遵约的约束机制。

若政府秉持平均主义精神,还会导致其他的不合理现象。由(13)式推导得a=a,即政府给每个企业的碳交易配额完全一致,这就失去了碳交易机制削减碳排放量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配额需求量大但是减排技术落后的企业,极大伤害了确保碳核查数据真实的积极性。

再者,政府的违约行为将会丧失“先发优势”。若政府给某企业的分配份额为ai*,情形一中,已知政府先设计的政策制度,企业提交的碳核查数据遵循(3)式,即e=a;而政府违约,预料到政府不遵守合同的企业会如情形二一般行动,提交碳核查数据遵循e=b。通过(14)式可得条件a>b,因此可知e>e。违背约定的政府行为对碳核查数据的真实性施加了不利的影响。

(2)如果政府摒弃平均主义精神,也就是b≠b(i,j=1,2……n),要满足上述(16)和(17)式实现动态一致性就要确保条件b=b和a=a的实现。这代表了两层政策内涵。其一是申报成本越低,政府越为偏好,就会对碳排放减排能力强的企业更多的优惠鼓励。其二是政府将会对所有企业给与相同的分配方案。

六、结论

在制度设计方面,要保证动态一致性,就要坚持企业先动、政府后动的政策选择,符合政策一的情况。也就是碳交易体系的运营过程中,先让企业提交自己的碳核查数据,政府再统合考量敲定碳配额的分配方案。

可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企业提交的碳核查数据的行为会对其他企业提交的数据产生正的外部性效应,直接降低企业确保碳核查数据真实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借助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实践经验,规定企业首先提交碳核查数据,再由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审慎细致的核查工作,而后分配配额[21]。

如果要采用政府先动、企业后动、政府再调整的政策方案,就要做到以下几条:首先,对政府的行为严格约束,避免政府作为政策制定方首先违约的可能;其次,政府对各企业的分配比例应该保证一致,类似于现行的许多排污费政策;最后,要摒弃平均主义精神,差异化的优惠福利才能够激发削减碳排放量的活力。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从制度设计角度,探讨了我国建立统一碳市场的当下,在碳排放权免费初始分配的总政策下,如何通过细致的制度设计激励企业自发确保碳核查数据的真实可靠,这符合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阶段性特征,有助于碳交易市场的健康运营。

七、展望与建议

我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即将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碳核查管理机制建设是一个规模较大、内容繁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第三方核查机构,以及基层碳核查技术人员的各司其职、群策群力,最终目标是提升对于碳排放量的整体数据管理能力。根据本文的研究分析,我们提出三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首先,我们要建立和完善碳核查管理机制的顶层设计。一要分阶段制定管理机制建设规划,在碳交易市场初步建立的时候,要制定碳市场碳核查制度建设工作方案,出台碳核查管理细则,明确温室气体排放测量、报告和核查领域的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并层层落实。二要持续完善碳核查政策法规,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地方政府、重点企业、核查机构在碳核查实施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撑和规范,内容包括监测计划、核算报告、核查报告、复核报告、评估报告等,并针对每一个报告制定指南,具体指导实施。从而在制度层面全面、细致的确保企业提交的碳核查数据的真实性。

其次,建立碳核查技术支撑体系。要从从测量、报告、核查、评估四个领域落实建立碳核查技术支撑体系。具体而言,就是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碳核查技术规范体系,开发系列技术文件,内容应涉及数据收集和管理要求、上报流程和规则、核查标准和指南等。从而在技术层面通过完善的支撑体系杜绝企业对于自己提交碳核查数据的作假行为,维持碳交易市场的健康运营。

最后,落实资金支持和开展可持续能力建设。各级政府加大对碳核查管理机制建设的资金支持和能力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碳核查数据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我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建立的当下,人员和物资的支持必不可少。如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开发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平台、制定第三方核查机构管理办法、开展第三方核查机构备案工作等。地方政府应落实对碳核查管理体系实施的资金支持,加强对地方政府管理部门人员的培训。我们相信,这些细致的努力一定会助力统一碳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转,避免碳排放数据的作假行为。

[参考文献]

[1]聂力.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机制建设[J].管理现代化,2012(6):55-57.

[2]李寿德,王家祺.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经济学基础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8):169-172.

[3]邹亚生,孙佳.论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11(7):124-134.

[4]付强,郑长德.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及我国的选择[J].低碳经济,2013(10):152-157.

[5]孙丹,马晓明.碳配额初始分配方法研究[J].绿色经济,2016(2):81-86.

[6]陈勇,黄舒舒.华东地区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研究[J].江苏电机工程,2016(1):16-19.

[7]蒋晶晶,吴长兰,李用.深圳碳配额分配中的行业案例分析[J].开放导报,2013,6(3):94-98.

[8]蒋晶晶.基于有限理性重复博弈理论的碳配额分配机制研究[J].开放导报,2013,6(3):18-35.

[9]叶飞,令狐大智.双寡头竞争环境下的碳配额分配策略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12(12):3038-3046.

[10]杨仕辉,王平.基于碳配额政策的两级低碳供应链博弈与优化[J].控制与决策,2016(5):924-928.

[11]李健,王庆山.政策企业家视角下碳配额决策及违约惩罚的演化博弈分析[J].低碳经济,2015(9):121-126.

[12]韩鑫韬.美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金融,2010(24):32-33.

[13]ZetterbergL.BenchmarkingintheEuropeanUnionemissionstradingsystem;Abatementincentives[J].EnergyEconomies,2014,43:218-224.

[14]AhnJ.AssessmentofinitialemissionallowanceallocationmethodsintheKoreanelectricitymarket[J].EnergyEconomics,2014,43:244-255.

[15]JesperJ,TobiasR.AllocationofCO2emissionpermits:ageneralequilibriumanalysisofpolicyinstruments[J].JournalofEnvironmentalEconomics&Management,2000,40(2):111-136.

[16]GangadharanL.Transactioncostinpollutionmarkets:Aempiricalstudy[J].LandEconomics,2000,76:601-614.

[17]朱家贤.排放权交易中的政府监管[J].经济研究参考,2010(24):32-33.

[18]王文举.博弈论应用与经济动态模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13-214.

[19]Cason,TandL.Gandgadharan.TransactionsCostinTradablePermitMarkets:AnExperimentalStudyofPollutionMarketDesigns[J].JournalofRegulationEconomics,2003,23:145-165.

碳中和理论篇3

(一)缺乏完善的规划理论与方法支撑

目前,低碳交通运输规划,虽然成为了客观上的硬性要求,但在执行相关工作的时候,因为没有确定的理论和方法,各个地区的低碳工作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缺乏完善的规划理论与方法支撑,是比较重要的一项问题。[1]该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低碳交通运输规划理论、方法、模型等基础性研究并不多见。在各种理论框架缺乏的基础上,获得的大量数据和信息,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运用,解决措施的制定也比较杂乱,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可能会造成一些冲突现象,这对低碳交通运输规划而言,是非常不合理的。第二,现实当中的很多企业在低碳工作中,并没有将其纳入到总体规划之中,仅仅是在国家严查严打阶段,或者是国家出台优惠政策阶段,通过一些表象措施来获得经济上的支持,实际上没有对低碳交通产生太大的积极意义。第三,已经编制规划的地方或者是企业,无法通过实际行动来保证阶段性的工作成果。从开始到现在,低碳交通运输规划,始终保持在原地,未有太大的转变,导致在规划工作中,遇到了很多的难点和阻碍。

(二)缺少国家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面对社会的碳排放量日益增大,低碳交通运输已经迫在眉睫。但是,由于在客观上和主观上缺少国家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因此在很多工作中,都没有取得太大的积极成果,由此导致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大打折扣。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单一部门的低碳工作相对集中,客观上造成了忽视全局的问题。[2]我国交通运输方式多种多样,公路、水路、铁路、航空,都会造成较大的碳排放量,如果仅仅在单一部门开展低碳工作,那么就会影响总体上的低碳交通运输规划。同时,在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时,由于单一部门已经取得成果,不能与这些低碳工作成果相互冲突,客观上为总体工作提供了较大的难题。第二,各种运输方式低碳发展、协调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并不明确,发展路线不清晰。从主观上来讲,现阶段比较重要的问题在于,低碳交通是人人都能够意识到的事情,但如何去规划,每一年获得怎样的目标,具体的发展路线,都没有确立,导致很多工作都未取得突破性的成效。因此,现阶段的碳排放量依然严重,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空气环境,都没有得到十足的改善。

(三)缺乏适应低碳技术与管理创新的配套政策体系设计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已经被商人视为第二地位,第一地位是经济收入。在低碳交通运输规划过程中,由于缺乏适应低碳技术与管理创新的配套政策体系设计,导致具体工作的落脚点无法确定,各个地区只能根据总体目标,设计一些具有试探性的措施,以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成果为标准,倘若成功则继续实施,倘若失败则停止落实。这种工作不仅耗时费力,同时还会影响国家的总体发展。缺乏适应低碳技术与管理创新的配套政策体系设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行政监管、法律法规等方面,都是刚刚起步的工作,未能够在客观上形成工作体系,工作效果不突出。第二,国内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工作内容较多,但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并不充足,无法较好地引领国际合作,大环境上没有为国内的低碳工作提供帮助。

二、低碳交通运输规划的发展趋势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低碳交通运输规划已经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工作,且应在未来的几年内获得成就,否则将会遇到更多的难题。但由于碳排放量过大,一些简单的措施无法完成总体的进步。日后应在细节和大环境两个方面着手工作,以此巩固我国的交通运输规划,将低碳落实到实处,而不是仅仅作为一句口号。[4]

(一)绿色低碳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低碳交通运输规划发展趋势,应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应促使我国全面低碳。同时,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落实阶段性保障工作,防止碳排放量因某些问题再一次提升,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绿色低碳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是今后的重点工作。目前在交通运输方面的投入比较大,技术性的措施将作为日后绿色低碳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在该体系的建设当中,日后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要强化对低碳交通技术创新、低碳政策制度设计、低碳管理提升等方面关注,同时更加注重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特别是加大对水运、铁路等低碳运输方式的政策扶持力度,[5]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通过运输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绿色低碳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降低对能源资源的占用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满足最大的交通运输服务需求,为实现绿色低碳经济的愿景目标提供有力支撑。[6]由此可见,绿色低碳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交通发展而言,都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能够在未来持续减少碳排放量,促进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改善。

(二)注重加强低碳交通运输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与顶层设计

低碳交通运输规划过程中,应进一步开展规划的理论基础与顶层设计,促使具体的工作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还要充分利用已经获得的低碳工作成果。目前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低碳将会成为交通运输的重要衡量标准,加强理论基础与顶层设计,能够促使我国尽早步入低碳时代。不断深化对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并适时调整战略规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在不断优化交通运输服务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交通运输需求的合理引导与管理。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应注重规划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规划方法手段的创新、定量模型与软件的运用、规划的规范化管理与民主参与等,这些动向需要在低碳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与实践中予以格外关注。

(三)更加注重政府公共政策创新与市场机制运用的有机结合

碳中和理论篇4

关键词:低碳会计;企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各行各业纷纷冠上“低碳”的头衔,如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网络等。面对低碳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作为环境与资源的最直接作用者,低碳会计的出现是大势所趋。低碳会计是以能源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货币、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述的形式,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利用率,披露企业自然资本效率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低碳会计的提出能科学的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的经营利润,以更合理的评价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企业的经营业绩。

一、我国低碳会计发展的必要性

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360亿元,生态破坏损失为500亿元。由此可见,我国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加快低碳会计的发展,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发展十分重要。

(一)从国家角度来讲,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这些都带来发展空间扩大的新机遇,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强度;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低碳会计的实施和发展,一方面,可以获得比较详细具体的环境信息,使得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相关数据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可测性,让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更完善的节能减排计划,更合理的安排节能减排目标;另一方面,能改变我国以牺牲生态资源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局面,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从企业角度来讲,企业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责任人

实施低碳会计,可以让企业不断地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降低企业生产所带来的能耗成本,获取更多的环境收益,增强企业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的竞争力。企业披露低碳会计信息,使企业的生产运作更透明化,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和更好地规避环境污染责任。

(三)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面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信息的要求也逐渐多元化。政府部门不仅要了解企业的资本实力,还要了解企业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情况;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者除了要考核企业的经济实力,还要把企业对环境、生态、能源等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能力也考量进去,以此来全面地衡量企业创造利润的效益和效率;而作为企业客户的消费者,也希望通过获得低碳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产品是否为“绿色产品”。

(四)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节约

低碳会计的实施,可以督促企业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利用,这对保护环境起着直接作用。此外,还可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大舆论的监督作用,减轻我国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以更好地保护我国环境和生态资源。

二、我国低碳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管一直致力于有关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并积极地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但实践中,低碳会计的实施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低碳会计的实施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

在会计领域,我国当前的与环境有关的制度有《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尽管里面涉及了要对企业运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说明,但没有对造成的环境问题采取详细的处罚措施和行动。我国更没有对低碳会计的规范与操作提供明确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对于低碳会计要素的计量、核算和低碳信息的披露也没有统一明确的规范。缺乏统一的规范,必然使低碳会计在实务中缺乏操作性,大多数企业不披露与低碳会计相关的信息,即使披露了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去衡量其低碳会计信息的质量,无法使大众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而没有有效的法律支持和严格的奖惩机制,更使这些企业在实施低碳会计的时候缺乏有力的监督,增大了他们披露低碳会计信息的随意性。

(二)我国会计理论缺乏对低碳会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低碳会计在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在我国,学者们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对于低碳会计的基础知识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认知,理论研究中也没有权威性的报告。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在理论研究如此匮乏的状态下,我国低碳会计的实证研究就更少了。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证经验做支撑,低碳会计的实施就无法顺利进行,更谈不上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了。

(三)缺乏专业人才

低碳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它是集会计、生态、环境、资源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的学科,涉及到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发展低碳会计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熟练的会计处理才能,又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我国目前相当缺乏这样的人才,高校也只注重会计和审计方面的人才培养,没有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的意识,企业也不重视这类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因此专业人才的匮乏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

(四)缺乏实施的动力

在我国,社会大众对于低碳会计的具体内容了解得还不是很深,对于低碳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很少,这就使得企业实施低碳会计的动力不足。并且企业披露低碳会计信息会增加自己的披露成本,同时还会影响自己的形象,要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所以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不披露低碳信息,或是随便披露一些信息,根本无法规范的披露低碳会计的信息,更无法保证其质量。

三、完善低碳会计实施的建议

(一)政府部门出台更加完善法律制度,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

政府部门要尽快出台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环境保护的各种细节措施,用法律来约束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规范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此外,还应修订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规定低碳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规范低碳会计的相应处理方法,为会计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为低碳信息的披露提供明确、统一的规范。对于低碳会计的规范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明确低碳会计的目标。低碳会计的目标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基本目标是指通过低碳会计的实施,有效地保护社会环境资源,改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具体目标是指通过具体的会计核算,计量各个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带来的损失,以及改善环境时获得的效益。

2、明确低碳会计的对象。低碳会计的对象应该是各种资源的收入与支出。衡量在改善环境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费用,在治理生态破坏的活动中的投入,以及由于环境改善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所节约的成本和带来的收益。

3、明确低碳会计的内容。低碳会计由于其固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无法像现代会计那样进行精确的数字计量和核算,所以对于低碳会计的核算可以采用数字计量和文字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在财务报告中进行披露,低碳会计披露的内容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内容。(1)低碳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为实现低碳环保目的所拥有和控制的资产。如企业为了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所购置的设备和引进的新技术;为进行低碳生产所购买的清洁能源和低消耗的原材料。(2)低碳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为实现低碳环保目的所产生的现时义务。如企业在治理环境中发生的应付账款;为了低碳生产而购买设备所发生的借款。(3)低碳收益是指企业实际发生与低碳有关的经济业务时,由于改善环境和治理污染所获得奖励等非主营业务收入,减去由于破坏环境和生态污染所支付罚款等非主营业务成本得出来的数值。

(二)加强我国低碳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可以为我国低碳会计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为今后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但是,我国现在对于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十分缺乏,更不用说相关的实证研究了。为了更好地推动低碳会计工作的进行,我们应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知识和经验,与我国的环境和资源现状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会计理论。我们还可以结合各地环境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完善我国低碳会计的制度和理论框架,使得我国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报告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和严谨性,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我国的环保工作。

(三)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我国不乏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但是,面对低碳会计这个会计的新分支,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会计人员对于低碳会计的认识不多,理解不深,更加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经验。面对这种情况,会计师事务所和各大高校应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环境、资源等领域的学习。会计人员也有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要有意识的培养和丰富自己在会计领域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对于低碳会计这个新兴会计,应进行充分的学习和钻研,对涉及的生态、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

(四)提高环保意识,增强低碳信息需求

我们应该提高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实施低碳会计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对于低碳信息的需求,对企业形成舆论压力。要求对企业披露的低碳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这无疑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企业的披露成本,相关部门应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解到其中难处,可以拨出一定的经费,对于实施低碳会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降低企业的披露成本,并对披露规范的企业和会计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增加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力。

四、结束语

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虽然不是很成熟,相关的研究工作也不是很到位,但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提高,我国的低碳会计一定可以获得迅速的发展,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并改善我国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局面,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桑军朝.低碳会计理论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2、顾署生.低碳经济下我国环境会计实施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5).

碳中和理论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研究现状;趋势展望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0-01

在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中,针对环境和资源问题,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观,并相应的提出了推动绿色环保和低碳的发展理念[1],为打造美丽中国提供了思想基础。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颁布和实施,不单是中国经济今后发展的科学和正确选择,同时也是全球经济今后发展的方向。低碳经济的提出,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采用创新的技术、体制和新能源开发等方式,减少雾霾、全球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同时尽可能的减少煤炭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从而实现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的双赢经济形态。

一、研究现状分析

为了有效的减少废气排放和节约能源的成本投入,通常采用的措施就是建立长期的有效合同,从而促使不同国家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碳交易体系进行有效的连接,构建成一个全球性的碳交易市场。英国就曾针对碳交易问题提出了创建个人碳交易市场体制[2],虽然建立个人碳交易体制所投入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比较大,但是该体制的建立给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是巨大的。在中国,大多数企业对于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了解尚不深入,没有看到二氧化碳减排给企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益处和机遇。事实上,随着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不断变化,二氧化碳排放成本日趋上升,如何提高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单位能耗等此类问题已经成为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生产和运营成本的降低也能帮助企业更好的应对危机,并寻求新的发展。另外,欧美市场对于低碳产品的需求也在客观上给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会。

二、发展趋势展望

通过上述对现状研究的分析,对于低碳经济领域来说,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研究资料比较广泛,研究角度和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对于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以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为主,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目前处于前列,特别是在低碳经济的市场交易、城市建设和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我国今后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低碳经济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的深化、研究水平的提高和扩展研究视域等方面[3]。通过国内外有关低碳经济的资料整理和分析,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要不断的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创造一条符合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今后我国低碳经济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低碳经济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低碳发展规划的基础。低碳经济转型研究已经开始,但并没有建立相应的低碳经济理论体系,缺少坚实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基础,使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家或区域缺少相应的低碳发展理论指导。针对低碳经济、内部运行机制、评价研究和路径等方面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研究主要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可行性、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对于低碳经济的研究必须进行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理论探究,揭示低碳经济的基本内容,真正掌握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比如蒙牛乳业就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蒙牛把生态建设和生产发展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对待,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为了改善企业核心区的生态环境,蒙牛启动荒山绿化工程,将这三万亩荒山全部变绿,着力构建绿色花园工厂。

2.增强评价体系探究

目前针对低碳经济的政府政策支持、经验研究和发展水平等都缺少相应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对于低碳经济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发展现状和城市建设等方面,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合成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等。而国外对于低碳经济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特定的领域内,比如能源研究和碳排放等领域,采用大量的数量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常使用的模型有成本―收益和投入―产出等,在实践中将低碳经济的研究具体化和经济化,针对不同国家和区域采取具体的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根据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差距和不足,为了更全面的对低碳经济进行评价分析,低碳经济,加快和促进地区低碳济的发展,应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的低碳经济区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国外先进低碳经济的评价方法,重点关注区域综合评价研究。

3.增强低碳经济体制研究

低碳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也是保证低碳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加强产业技术研究成为必要手段,我国的研究逐渐从引进的方式逐渐转变成为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发展阶段,使我国的低碳经济体制不断向着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建立以“产权界定”为中心的体制,加强合作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建立风险投资体制等都是今后低碳经济体制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政治和经济等角度出发,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先进行和切实可行的低碳经济发展体制,成为了我国当前低碳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山东莱钢、河南同力水泥在推动低碳发展过程中,注重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着手,形成了管理和技术互相依托、互为促进的低碳发展模式。在强化制度建设、优化操作等方面的基础上,投入大量资金对工艺设备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造和升级,在行业内率先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使企业具备低碳发展的硬件条件。

三、结语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最佳选择。全球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的转型,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在政府倡导和企业自觉的双向努力下,中国并且已经成为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引领者。将会在国际上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晓莉.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影响[J].智能城市,2016(10):12-13.

碳中和理论篇6

一、低碳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一)低碳乡村旅游的概念

在追求“生态文明”“节能减排”的目标下,旅游业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趋势不可阻挡,乡村旅游本身具有自然生态性,其发展也必然要求生态化、低碳化。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和低碳旅游相关概念的归纳与总结,对低碳乡村旅游界定如下:低碳乡村旅游是指将乡村旅游“低碳化”,是乡村旅游与低碳旅游的综合,即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本着低碳经济的理念,使用低碳技术和相关政策措施对乡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宣传倡导低碳理念,让旅游者在旅行中自觉减少碳排量,实现高效低耗的乡村资源利用和最小化的乡村社区环境损害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

(二)低碳乡村旅游的内涵

低碳乡村旅游与传统乡村旅游相比具有很多不同之处,低碳乡村旅游是具有低碳体验和教育功能,以减少旅游活动中碳排放和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为基础,重视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推动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低碳乡村旅游模式的构建

(一)低碳乡村旅游模式构建的理论

1.循环经济理论是必备的理论基础。低碳乡村旅游注重资源再利用、关注环境、倡导节能减排,在旅游吸引物的构建、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体验环境的培育、旅游消费方式的引导中,运用低碳技术,融入碳汇机理,倡导低碳消费,来实现乡村旅游的低碳化发展目标。而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可持续重复利用的方法来缓解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与发展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解决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循环经济在低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应用,事实上就是通过清洁生产、资源再造、环境修复等途径,形成旅游业与乡村产业循环体系,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体系和构建低碳保障体系,实现乡村旅游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多赢的战略目标

(二)低碳乡村旅游模式构建的路径

低碳乡村旅游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且需要乡村农户、旅游企业和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推进。具体模式可参见图1。

三、低碳乡村旅游模式实施的方法

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重要形式,是国内旅游中的一匹“黑马”。在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紧缺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应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面向低碳经济,以积极的姿态,学习现有的低碳示范区,引导乡村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实施低碳乡村旅模式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政府应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共同宣传乡村绿色旅游、低碳旅游;多做公益广告,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使其了解低碳旅游,促进公众在乡村旅游中主动进行绿色消费,践行低碳旅游,追求低碳生活。

培养旅游者与农户的低碳旅游意识,营造低碳乡村旅游环境。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乡村农户是低碳乡村旅游氛围的营造者,低碳乡村旅游模式落实到实践中并取得可观效益,最关键的就是要使活动主体,即旅游者,和乡村农户自觉树立低碳旅游意识。乡村旅游目的地可利用多媒体、广告牌及宣传手册向广大旅游者广泛普及低碳环保理念,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从饮食、住宿、交通、购物及娱乐活动等方面自觉购买使用含有低碳性质的商品和服务。

低碳循环技术:充分循环利用废弃物,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低碳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是合理处理乡村旅游生产和加工环节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对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使用物质与能量的封闭循环方式进行再利用处理,形成一个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系统。以沼气为主的物质能源再循环、废水循环利用、其他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等方式循环高效的利用资源,减少碳排放量。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汽修班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整理2篇

    - 阅0

    汽修班毕业生自我鉴定篇1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

    关于诚信的演讲稿分钟范文(整理15

    - 阅0

    诚信的演讲稿3分钟篇1各位同学们,亲爱的老师:今天咱们来谈一谈诚信。在当今这个社会,诚信可谓是非常的重要,有人将它比作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在24字核心价值观中也有诚信。诚.....

    优秀范文美丽大海作文四(精选2篇)

    - 阅0

    美丽大海作文篇1我去过的地方不是很多,但是那些地方都或多或少的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象,印象最深的就是广西的大海。记得那是去年的暑假,我们一家都去了广西舅舅家玩。舅舅家离大.....

    妈妈夸我真懂事作文范文(32篇)

    - 阅0

    妈妈夸我真懂事作文2篇1周六的早上,我出去散步,看见一位老爷爷在路上滑到了,我赶快跑过去把老爷爷扶起来。老爷爷说:“谢谢你!”我说:“爷爷,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我问老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