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药创新(6篇)

来源:收集

现代中药创新篇1

关键字:中药学人才模式改革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的中医药学遗产,并不断发扬光大,使之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是我国医药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中药学专业是最具我国特色的本科生专业之一,也是当前备受社会欢迎的本科生专业。培养应用型中药学人才成为中药学专业培养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应用及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关键。中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综合素质、人文关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适应现代中药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1、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具备的素质

1.1知识结构多样化中药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中药学应用型人才不仅应具备中医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具有较宽广的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由于其作用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及动物,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突发状况,遇到的问题也是多方而的、涉及诸多因素。尽管中药学人才供不应求,但社会对其要求也日益严厉,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必须具备宽广的学科专业知识。

1.2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想要在竟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取得立足之地,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创新和创造是各种不同人才都应具备的核心特征。社会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极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更需要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中医药发展,既要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不断创新,与世界接轨,与日俱进。

1.3练合索质和团队精神。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包括: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人文关怀、身体条件等。技术研发、生产管理,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等都与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更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应用型中药学人才所从事的大都是第一线的工作,很多工作需要集体协作才能完成的,需要团队的创造、合作完成的。因此,避免“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养”是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2、建立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

2.1建立应用型中药专业才培养模式是中药学发展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它服务的核心对象是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中药人才,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医药经济也要融入世界经济中,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中药学人才,以适应中药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建立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而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我们应从发展中药事业、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认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增强培养合格人才的紧迫感和责仟感

2.2建立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一,随着中药的研制、制药技术及设备的发展,需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创新能力、能够从事中药基础性研究和药物研制的研究型人才。第二,随着药学服务的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除了药品的生产、经营、管理之外,还包括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中药生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流通、药材的质量、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等,更需临床应用的中药学应用型人才。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形势下,确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药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目标。

3、构建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落实产学研结合,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研究药物的最终目的是为人及动物服务,倘若研究与生产脱离,研究便没有意义,生产也会滞留不前。学校应该利用名优中药开发企业对科研技术的需求,将学校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一个优化创新平台。这个平台以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关键技术为切入点,融入最新的科学技术,设有提取工艺优化研究、中药组效关系评价研究、中药处方配伍优化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组分配伍作用模式研究、中药制剂新技术研究等研究方向,学生根据自己志向、兴趣,自主选择研究方向。研究中心、实验教学部共建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行业、企业与学校三位一体深度合作机制,校企合作造就基础扎实,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中药学专业人才。

3.2实施学分管理、完善教学评价人才培养模式应把重视学生及其需要作为核心,实施学分制管理。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给学生选择余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改变过于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现状,尊重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个性。虽然大部分高校已对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但其课程的选择度与开放度远远不够,选修等于必修,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灵活的教学管理体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方式和个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是发现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要方而,学校要合理制订人才评价的标准,采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转变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要更加注重综合性的评价。考核内容要更加注重学生利用知识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过去再现知识的记忆型考试。

总之,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更好地造福于人类,中医药还要不断创新,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世界。要实现这个目标,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而一个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时维静,俞浩,周国梁,方艳夕.中药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6)

[2]徐晓媛,吴晓明.中国高等药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展望[J].中国大学教学.2008(01)

现代中药创新篇2

中药蓄势在悄悄待发

长三角正在成为中国中医药产业发达的区域,长三角的一些科研单位在中医药产业的不同领域,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近几年业,全国医药商业在全国多个省市全行业亏损的环境中,长三角的中药经济仍然取得较好业绩,继续保持在全国同行中的优势地位。就拿上海来说,早在1999年,上海中药产业在继续发扬中药传统优势和特色基础上,按照国际通行的药品标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加快中医药产品研究开发,让更多的中药品种进入国际市场。因此上海加快了培育中药现代化科研生产新体系,使中药产业成为上海医药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如杏灵颗粒、麝香保心丸、胆宁片、感冒退热冲剂、珍菊降压片、“上海”牌珍珠粉、猴头菌片、宫泰冲剂、三七粉药片等一批中成药成为市场热销的产品,且行销国内外市场。

江苏大力扶持和资助中药生产企业,他们将重点加强对扬子江药业、金陵药业、山禾制药、恒制制药、康缘制药、苏中制药、正大天晴、苏州雷允上、南京同仁堂等大中型中药企业生产企业的扶持与资助。今年将在省高技术研究计划、科技攻关、技术基础设施计划、火炬计划与星火计划贷款和贴息、技术改造贷款和贴息、高技术产品认定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各类科技、经济计划中对上述企业予以倾斜支持,着力培育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且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的中药高新技术企业1个,超5亿元的3~5个。目前江苏年销售量超过2亿元的中药企业有8家,并已建立了国家中药药理实验室等10个部级或省级技术基础设施,使全省初步具备了组织实施中药现代化的科技创新平台。

国际竞争在不断增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中药经济逐渐形成了超越国界的产业链。因此,长三角一些中医药企业加快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管理,提升中医药研发的层次和经济实力,积极应对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力。

上海、江苏两地的医药企业加快建设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上海雷允上药业公司已决定吸收外来投资,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做大上海中药产业,把雷允上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以上海雷允上为龙头的中药企业正高起点、高标准共同构筑申城中药的现代化“大厦”。一些外商、外省市、民营和海外学子投资的企业也纷纷看好上海的中药产业,业内人士有信心地说,通过资产运作、联合重组、战略合作和多元投资,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申城中药产业一定会在全球天然药物的激烈角逐中争得一席之地。江苏正大天晴产品的研发一直坚持“中药现代化、现代制剂、肝健康药物”三个为主思路,立足科技创新,在未来的5年内,正大天晴的研发投入逐步提升到占销售收入10%以上,达到跨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的平均水平,从而使企业走上一条高起点、高收入、高产出的良性发展道路,建立起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质量最优的肝健康用药研发的生产基地,先后被国家科技部等部门评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江苏省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企业”。近年来,扬子江药业不断扩大战略布局,提升竞争能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国际化企业目标迈步。他们在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资格后,就与香港亚洲医药有限公司合作,随后就有10多种中药品种在香港注册成功,与此同时扬子江还将独家产品胃苏冲剂推向国际市场,被列为向欧盟市场推荐产品,最近他们又将胃苏冲剂、银杏片等10个中药品种打入印尼市场。

技术创新在潜心打造

要使中医药成为有竞争力的产业带,必须潜心打造医药科技的发展。基于这一认识,长三角一些中药企业坚持把中药生产现代化作为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点工程,向中药生产规模化、现代化迈进。

现代中药创新篇3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3)19-144-02

《中药药理学》是我校制药工程(中药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是连接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桥梁,中药药理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它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医学和中药学的纽带[1]。由于农业院校的《中药药理学》课程相对中医药院校而言,课时数偏少,且本科学生安排的课程较多,学生很难有预习、复习的自学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本文就近些年对《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为相关教学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1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应用人才,必须要有一批知识广博、勇于创新、治学严谨的高素质教师做指导。教师在培养这些具备综合能力的学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信息化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在讲授本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科研和教学的实践工作中要不断创新,提升自己,将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为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近几年,我院的《中药药理学》教学法中采用了PBL模式,这对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和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探索的能力。在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具有观察、及时发现问题以及了解学生需要的能力,具有灵活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实验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的能力。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应该多走出去,多参加一些学术性会议,加强与外校的联系和交流,以吸纳最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始终保持自己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2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来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认真查阅和探究《中药药理学》教学方面的论文,虚心向各兄弟院校学习请教,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改变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摒弃陈旧的授课方式,尽量启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课堂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教学内容,替代了大量的板书,不仅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更加直观、形象,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PBL是一种逆向学习模式,强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去探索那些他们需要知道的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中药药理学》既要遵循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又要结合现代医药知识,并用现代医药学研究成果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机制[2]。因此在授课中讲解与中药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时,学生会对传统医学的“证”提出和现代医学哪些疾病相对应,临床上如何运用药物等问题,教师要通过实例把中医的“证”与现代医学的“病”联系起来,这大大加深了学生理解中药功效和现代药理作用的关系。如讲解解表药主治表证,其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全身酸痛、鼻塞、喷嚏、流鼻涕、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数等证。表证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上呼道感染(感冒、流感),也包括某些急性传染病及急性感染性疾病初期。学生会对此提出临床上的疾病用此类药物治疗的机制,这就加深了学生对解表药具有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的理解,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接受并记忆解表药的现代药理作用,并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我们把PBL教学模式应用到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改革中,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3],学生不仅掌握了《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还通过对相关学科的学习拓展了知识面,增加了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转变考试模式

以往的《中药药理学》考试只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检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够重视。考试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改革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课程考试中应按照“综合考试”的思路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考试的内容上,减少了死记硬背的问题,重点考察学生融会贯通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考试的形式也从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模式转变为分组开卷讨论综合性临床病例的解决方案设计和闭卷考试联合运用模式。以往《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成绩主要是根据实验报告和出勤率给分,改革后我们制定了新的成绩评定方法,即实验报告占实验成绩的30%,实验操作技能占40%,实验设计思路占30%。这样达到了科学、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提高了该科的教学质量。

4建立开放式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校的《中药药理学》实验室是开放的实验室,面向所有学生开放,只要学生有兴趣就可参加实验室。为了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我们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进课题组,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研室的科研工作,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以利于他们更快的成长。本科生毕业设计是本科生教育的一个综合性科学实践教学环节,为了更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能力,出色的完成本科毕业设计,学生都是从大二下学期或大三就参与到我们的科研课题中,提前进入实验室的学习经历为他们后来的读研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深受学生们欢迎。我们还定期组织教研室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给学生做报告,吸引感兴趣的同学参加到课题的研究中。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且为学生完成毕业专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时对此方式也给与了好评。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也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侯家玉,方泰惠.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沈映君,陈长勋.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现代中药创新篇4

关键词:中药国际化科技创新

我国传统中药产业的现代化过程就是一个科技创新过程,科技创新不仅是中药产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药产业国际化的重要支撑。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提高中药企业和整个产业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占有能力。然而中药产业国际化需要的不只是某一方面的创新支持,而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创新的支持系统。中药产业国际化的科技创新支持系统是一个包含诸多要素的系统,其主要构成要素有: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人力资源支持等方面创新。

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并非抛弃原有中医药基础理论,并非使中医药西化,而是在继承中医药理论和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需求和现代科学技术条件发展中医药科学理论。如中药经历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陈克恢先生等率先对麻黄、当归进行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开创了中药药理研究的先河。20世纪60年代,开始结合中医药理论研究中药和方剂,研究一些方剂的现代药理作用。近50年来,人们更加重视单味药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中药复方药理、中成药药理、中药药动学、中药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研究。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现也从器官水平发展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及基因表达等。实践证明,中医药科学工作者与其它学科工作者合作研究,不仅不会改变中药性质与特征,而且还会促进中医药科学理论发展与创新。如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发现了抗疟疾药青蒿素,它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等特点,但缺点是抗疟复发率高,只能控制病状不能根治疾病。化学家和药理学家针对其缺点合作研究,发现青蒿素分子结构中所独有的过氧桥和内酯环是产生抗疟作用的必要基团,通过结构改进,优化这个基团,增强了青蒿素的抗疟作用。

因此,中医药学者与其它学科学者合作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从微观层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研究,发展与创新中医药科学理论,为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科学理论基础。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对中药企业而言涉及面较宽,但目前重点在产品创新、技术设备创新、生产技术及工艺创新、中药材和中药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创新等,其中一些成果应特别注意知识产权保护。

中药材和中药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创新,制定和完善这一标准,并严格实施是中药产业走向世界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中药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通行证。但目前尚无国际认可的统一的中药质量标准,这正是中药跨出国门的重要障碍。如果沿用当前国际认可的西药的质量标准,不符合中药的性质与特点,甚至还与中医药理论相背离。但中药要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又必须达到国际认可的质量标准,显然首先必须具有这样一个标准,作为中药质量控制与检测的依据,因此中药产业的首要任务是认真学习与研究现代医药的国际规范,以及各国对自身传统医药应用与管理的经验,联合我国有关部门和专家研究并制定出符合中医药理论与中药特性的质量标准,作为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依据,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关于中药质量控制、安全评价、临床应用和生产操作的标准体系。建立适用的标准体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观念创新。制定标准的指导思想,应摆脱单纯分析方法的束缚,采用综合和辩证方法,以系统整体观念为指导,建立和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根据系统的整体性原理,所谓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一副中药就是由若干味药配伍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有机整体的功能不同于构成它的各味药的性质与功能,也不同于构成它的各味药的功能之简单加和,它是具有新功能的一副复方药。如同氢和氧化合成水的化学反应一样,就其量而言,反应前氢和氧原子的总量与反应后的总量是相等的,即在量上具有加和性。但从质上看,反应前氢和氧的性质、功能与反应后生成的水之性质、功能完全不同,即在质上具有非加和性。这就是说一付具有特定性质和功能的复方中药,一方面构成它的各味药的数量一定是非常确定的,不能随意;但另一方面,这付复方中药的性质和功能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构成它的各味药的性质和功能之总和。它一旦成为一付复方中药时,就具有了新质、新功能,因此评价它的质量标准,就应根据它的新质、新功能来评估,而不是根据构成它的各味药的性质和功能来评估。如补中益气汤(含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桔皮、升麻、柴胡、白术)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拆方实验发现,升举请阳的升麻、柴胡二药对肠管蠕动无明显影响,但从全方中减去此二药时,促进肠蠕动效果明显减弱,且不持久,表明升麻、柴胡与方中其它药有协同作用,产生了整体效应。这就是说,要从整体上来评估一付复方中药的性质和功能,要以系统整体性观念为指导,通过国际学术交流,达到思想统一,使其成为制定国际认同的中药质量标准的指导原则即系统的整体性原则。

标准创新。以系统整体性观念为指导制定中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就是要从一付复方中药的整体性来制定质量、功能评价指标。这是一种全新的、不同于西药的评价指标,因而就不能沿用西药的质量标准。这种系统整体性观念与中医药理论是一致的,具有高度吻合性。在制定中药质量评价指标中,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需要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中医药理论、实践的专家,以及系统科学的专家等),迅速制定出一套全新的中药质量控制、安全评价、临床应用和生产操作的指标体系,为中药迅速发展并走向国际以便为人类健康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方法创新。这是要求不沿用由一个国家来制定标准,再逐一推广的传统做法,而是加强国际合作,首先在世界的一个地区内的若干国家合作制定标准,并率先采用。

为了使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尽快制定、完善,并为国际认可和采用,提高推广应用速度,必须加强国际合作。首先可与日本、韩国合作,甚至扩大到东南亚国家。定期组织学术会议,研究、讨论从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直到具体的评价指标制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甚至成立地区性的国际合作组织,负责制定标准与评估产品质量,使中药在该地区进行商贸时,不会因标准不统一阻碍大量中药出口。在与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时,也可邀请其它国家参加,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为加速中药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奠定基础。

广义技术创新还包括中药材种源的创新、组织创新、融资渠道及方式的创新。中药材种源的创新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培育出中药材的优良品种,抢救濒临灭绝的野生品种,以及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但引进时要注意安全,不能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在这里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应申报专利,争取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创新主要是为了改变中药生产企业规模较小,难以承担中药产业国际化繁重任务的现实状况。应通过多种途径,积极促进中药生产企业自愿组合,逐步形成大的跨国集团公司,组建成中药产业国际化联合舰队。

融资渠道及方式的创新是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及方式,为中药产业国际化筹集发展资金。可将国外融资和国内融资相结合,还可将融资渠道及方式的创新与组织创新相结合,采用国外开店国内建厂或在国外、国内同时建立生产、营销、研究与开发基地等多种方式,加快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速度。

人力资源支持

人力资源支持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国际合作在国内外培养和建立一支中医药科技人才队伍,尤其是在世界各国培养和建立一支具有一定数量的中医药优秀人才队伍,是中药顺利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关键性因素。这就是说,中药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表现出极佳的疗效,关键要有一批具有相当数量的熟悉中医药理论、善于应用的中医药人才。否则,即使是有效中药,因不会正确使用,也会给中药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影响中药顺利进入国际医药市场。

在世界各国培养一批中医药科技人才对中药产业国际化至关重要,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同时,这也是中药自身性质与特点所要求的。如:中药黄连、大蒜,根据西药药理学研究表明具有抑菌消炎作用,西药临床试验认为,凡细菌感染者均可用之,此时它们为西药。但根据中医药理论研究表明,黄连自身性质为苦寒药,它仅适用实热症细菌感染者;而大蒜则为热性药,它适用于虚寒症细菌感染者;可见,若不懂中医药理论,就很难正确地对症下药,因为中医药的特点是运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既要考虑环境因素(如细菌入侵)又要考虑被入侵病人内部状况(如是实热证者,还是虚寒证者),同时还要考虑药自身性质(如黄连为苦寒药,大蒜为热性药),将三者辩证统一思考,用药对症,才可杀菌、协调人体内的平衡,调动体内的积极因素,提高抵抗能力、恢复能力。相反,若将药用错了,依据中医药理论分析,对病人虽能达到杀菌的目的,但达不到调节人体内部平衡的目的,显然不利于人体内部的平衡并走向健康。在这里不是药的问题,而是用药人不能按中医药理论正确用药的问题。由此可见,要使优质中药获得正确应用,产生本应具有的良好药效,就须要有一支会用药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因此应协助各国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为此就须建立中医药人才教育、培训的国际合作组织;制定教育培养方案;确立教学内容及人才质量评估标准;出版中医药理论现代科技语言的对照书籍和准确的外文翻译著作。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构成要素,它通过法律形式保护中医药的创新成果,是中药产业国际化的护航舰。

当前,国际上愈来愈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据统计,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中医中药,使用中草药治病健身的人数达40亿,12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中医药机构。有的国家还抢先申请了中药专利,如日本厚生省批准的210个汉方制剂的处方主要来自我国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生产原料的75%从我国进口。我国的“脑血康”、“宽胸气雾剂”、“宽脑丸”、“冠心2号”等,则成为日本人的专利产品。韩国在我国中药产品基础上开发的“牛黄清心丸”,在我国申请专利。

现在国外中药产品不仅抢先申请专利,国外医药项目在我国申报专利数量也存在急剧上升的趋势。美、日、?浴⒂ⅰ⒎?⑷鹗?国,2000年在我国有关医药项目申请专利数量已占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医药项目的40.7%。截止2002年3月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公告的医药专利申请21万多项,其中我国国内申请9722项,而外国在我国申请高达11549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统计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产品申请专利数、专利授权数分别见表1、表2。

现代中药创新篇5

1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目的和意义

1.1、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目的。一方面我们期待能够利用中药现代化的进步空间,合理地把中药成品对于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特殊优点——如治疗效果的优点、低成本消耗的优点以及环保卫生的优点——发挥到最大限度,使国内的生命健康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并为广大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利用中药现代化的影响力把中药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其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进而推动中药界的国际化的发展,为减轻广大人民的经济压力提供助力。这两个重要目的提高了医药界的传承和创新的精神,充分运用了当今科学技术的优点,进一步加快了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速度,从而体现了中药现代化的意义。

1.2、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简单的说,中药现代化的模式是适应国内环境、国际形势以及中药特点的。积极地实现中药现代化不仅是中药医学本身的需求,而且也是在21世纪新兴世界的背景下解决严重的社会健康安全问题和医药企业的发展问题的需要,它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一项造福人类的重要举措。

2、创建临床医学的重要目的和意义

2.1、创建临床医学的目的。临床医学简单的说就是亲身面对病人的医学,是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各种专业性学科的统称。其理念是:临床医师通过视诊、听诊、触诊、叩诊以及问诊等临床手段来获得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而通过恰当的治疗措施治疗病人,以使病人的痛苦得到缓解或消除。

2.2、创建临床医学的重大意义。临床医学过程本身就是一门把实践与理论相融合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在实践中巩固和验证临床理论知识,提高临床工作者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的目的和意义

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使中药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关系更加紧密、有效,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就两种形式的结合状态来看,它符合了临床-基础理论-临床的模式,反复应用,为以后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当代日渐中药现代化的潮流下,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不仅是未来之星,而且将会大有成就。也就是说,一方面这种融合有利于临床医学对中药的标准型的研究,促进了使中药现代化的优势逐渐融入国际化的临床医学,推动了中药临床的治疗和用药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临床医学上关于中医药学的研制,推进中药临床的新药不断供应,为病人提供更有效、更便宜的新药,达到省钱、省力、省时的目的。下面笔者根据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手段及其优势作简单介绍。

3.1、根据临床医学实践时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研制中药,体现中药现代化的优势

我们知道,新中药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优点:药效性强、疗效指数高、安全保障优等。但是以往相关工作者并没有重视中药现代化,也没有把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相互融合的意识,致使中药的研制量并不是很高。近年来,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关工作者认识到把临床中积累到的经验融入到中药的研制方法中,可以更大程度上地使中国的丰富资源得以被利用,进而研发出更新、药效更高的新型中药。例如,在研发肝病新中药的过程中,有这样三种考虑:(1)根据历来前辈的经验,采取较科学的民间方法研制中成药;(2)根据临床医疗时所获得的经验,发扬创新精神,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验,最终研发出新型中药;(3)根据已经制得的但药效并不显着的中药,经过探索、实践找出新改进的出路。

3.2、重视临床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加以研究,实现中药现代化

一切药物有益就必然有害,所以临床医师必须重视临床医疗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反应,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步实现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系统性的融合,更好地将中医药界打入国际市场,实现全心全意为人类的生命健康服务奉献。例如,对葛根素注射液的副反应进行探究研讨,并明确这种副反应的发生机理,在实践研究中逐渐改善这种副反应的发生率和反应度。然而,由于这种副反应机理的工作开展的比较晚,研制体系不够完善,以及医疗设施的不够完备,致使制约着这种副反应的研制工作的进步。因此,医学工作者应该对中药副反应加以重视,并可以借助国外的临床实例,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共同智慧,为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做好准备。

3.3、根据社会的需求,加大对创新中药的建设以及临床医学知识的结合,强化中医药界的创新意识

社会的进步在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建立完善的新型中药的创新体系和临床医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发展的趋向。但是由于这种中药的研究体系并不完善,比如人才的缺乏、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及设备、设施的欠缺等,都是中医药学的脚步滞留的原因。所以必须加大以上客观和主观等的因素的改革,结合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建立创新型的基础平台,实现中医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知识和实践的融合,以达到医学中一个新的高度。

现代中药创新篇6

目前,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正处于上升中的转型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和组织已经对“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形成共识,近期全国中医药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因此,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在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握时机,探索中医药现展的新路径成为新的历史选择。在多年承担国家中医药软科学研究课题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超前部署,创建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建立和完善中医药发展的综合配套措施,形成官、产、学、研一体化的中医药创新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为此,在认为中医药具备文化创意产业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和做法,我们提出一个初步的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建设方案,以供参考。

1建园思想

创建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首先要解决对中医药的认识问题,正确把握中医药和现代科技的关系。与以前科技园区的性质不同,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的建设应立足于文化创新,确立以文化引领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在此基础上,才能发挥中医药服务现代社会的作用。

1.1中医药产业具备文化创意产业特征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为中医药的现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①中医药的个性化医疗保健和养生康复服务的特色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目前,国内外一般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那些从个体的创造性、个体技艺和才能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其中特别强调基于个人灵感、理念、技艺的创造力,并把个人看作具有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特质来思考。创意产业的上述特点与中医药的医学理念不谋而合,中医的每一次望、闻、问、切和辨证施治都可以看作一次创意,这使得中医药独具特色。②借助创意产业集群的概念可以建构中医药发展的产业链。在文化创意产业中,个人创作是集群中创意互动的基础。而目前实施的中医药“六名”战略的基础是“名医”战略。古人认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中医药的“以人为本”不仅表现在理论方面,同时也表现在实践的各个方面,从而成为首尾一贯的产业链。③按照国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具有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例如,英国政府选定了软件开发、出版、广告、电影和电视、广播、设计、视觉艺术、工艺、博物馆、音乐、流行以及表演艺术等13项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法、美、澳大利亚等国家也与此相仿,选定标准包括就业人数多或参与人数多,产值大或关联效益大、成长潜力大,原创性高或创新性高及附加价值高3个原则。根据中医药的文化特色,我们可以以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的创意建设为核心,创造性地发展作为支撑和辅助其功能建设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链。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在“中国制造”面临转型的大格局下,提升“中国创造”的竞争能力将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中医药是我国的原创文化与科技,是“中国创造”的集中代表。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的形势来看,中医药现代创新发展的时代机遇正在到来。一方面,我国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发展能够表现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民族意志的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根本改变文化贸易的逆差现状,有力回击当代的文化侵略,而中医药具备这个潜力;另一方面,中医药产业的自身发展也在经历从“科技”到“文化”的转型,在数十年中医药科研难以支撑中医药现展的情况下,文化回归成为必然。只是这种回归不是复古,而是借助一切现代技术手段来表现中医药的精神,从而打破多年来对科技手段的“误用”。

1.2中医药现代化应借鉴文化创意产业促使传统产业成功转型的经验

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以及国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尝试和经验来看,不仅当地政府的协调机制建设非常顺畅,而且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彻底改变了传统产业的面貌。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政府已经把文化产业扩展为一个全市性的、各个部门联合推动的事业。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扩大到了各个部门。而从国际经验来看,英国从1997年开始,文化创意产业就已经把文化产业跟所有其他部门都打通了,特别是通过强调广告和设计,很多传统行业的性质和面貌都发生了变化,使得建筑业已不再是传统的建筑业而是建筑设计业,农业则是观光旅游业。文化遗产的整体部门现在也开始纳入到文化产业的范围,形成了通过创意联结上游和下游、打通和带动许多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而整个上游是国家带队,下游的发展趋势则是借助于创新消费的形式,促进大众的消费。因此可以说,协调机制和传统面貌皆因创意而根本改变,这个经验非常值得中医药界借鉴。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和战略问题。利用创造性的活动形成知识产权,依靠知识产权市场化运作去自我就业,这是创意产业最大的特点。创意产业把专业知识和目前已经个性化的高技术文化设备结合起来。有了这个手段,可以自我就业,可以自我开发知识产权,这是创意产业的基础。创意产业的这个特征为中医药的继承、创新、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新经验,特别是在如何通过再创造而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方面开辟了新路径,从而成为国家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战略不可动摇的基础,解决了制约中医药发展最关键的问题。

1.3创建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关键在于配套工程设计和支持

借鉴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和做法发展中医药,或把中医药作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来发展,可以说是个大方向,也是大趋势。以这种新眼光和新思路再来分析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的建设问题,其中的关键是既要通过整体设计以表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要通过各种创意使中医药作为具体的载体“活起来”,成为现代人能够直接体验、得益,并在精神上融入个人生活的文化产品和科技产品。只有通过创意改变人们的认知,才能使中医药重新融入现代社会和生活,发挥其不可限量的原始创新潜力。

必须恰当设计与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相一致的配套工程。从某种程度上说,配套工程比主体工程更重要。我们看到,中医药的现展之所以不尽如人意,不是因为中医药本身不现代,而是因为现代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所构成的软环境与中医药不配套。因此,建设适于中医药发展的软环境应当是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的基础,这是决定创新的非技术性因素。软环境建设包括周边、区域、国家和全球4个层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根据时代精神和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借鉴我国解决民族、文化、宗教和政治问题的大思路,设计和建设能够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大环境。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社区自治”是未来国家宏观管理鼓励发展的大方向。实际上,从中医药的学理和文化精神来看,其关于健康、家庭、社区、国家、天下的治理原则就是建立在“自主发展精神”的基础上。保障中医药行使自主发展权,这是所有中医药标准的基础。只有建立这个基础,当前制约和阻碍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才会迎刃而解。根据以上分析来设计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的配套工程,它实际上是一个中医药特区的概念,具体来说就是“中医药社区”。在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并生共存的当代世界,中医药的独特性必须以“特区”的形式才能充分显现。

1.4放眼全球,着力建设“中医药社区”

从国内外发展趋势来看,一个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的全球性“文化创意经济社会”正在悄然诞生。因此,建设“中医药社区”是大势所趋。从性质上看,在“社区”内工作、生活和发展的“社员”不分内外,应当具有大致相同的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自觉认识到中医药对自身和全球的健康意义。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的文化精神才能通过“现实的人”与现实相应,才能彻底消除“古”与“今”的隔阂,从而使园区成为促进当代创新的活水源头。一旦园区具备了这样的功能,“中医药社区”必然具有示范意义,通过活生生的实践带来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知识的聚集效应,并在“社区”特殊政策的支持和激励下,促进中医药的大发展,重铸中医药的辉煌。

在性质上,中医药文化科技产业园区之所以以“社区”来展示内涵,首先是因为社区生活质量是创业园区新经济增长的基础。例如,引起全球关注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科技园吸引并保留人才精英的秘诀在于:一是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社区声誉;二是丰富的经济机会;三是三角科技园自身懂得如何吸引并抓住专业人才。其中生活质量和社区声誉是吸引人才、促成新经济增长点的关键。其次是因为中医药的最大潜力表现在改善和提高生命质量上,从社区概念出发将使中医药产业链自成体系,独具一格,消除科技、文化与生活、人性的隔阂。再次是因为中医药的文化特色使得这个园区既是中医药产业的总部基地,同时也是一个中医药主题公园,更是中医药人才同舟共济、开拓进取的大家庭。只有高举文化大旗,才能避免国内同类医药科技园区萎靡不振的遭遇。文化引领中医药科技则生,反之将死,这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基本原理。因此,着力打造“中医药社区”是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

2建园机制

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标志着我国中医药创新发展战略的方向性转变。为了保障这种转型的顺利进行,除了继续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之外,更为基础的是加强中医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应当按照宪法精神给予中医药自主发展权,在保障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的合法性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促进合作共赢局面的形成。

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将意味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创造,从而使中医药产业的从业人员急剧增加,专业界限发生变化,有关管理制度将面对全方位、跨领域、多层次的挑战;而仍然停留在以前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将很难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为了顺利度过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产业发展转型期,政府主管部门一方面要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增强促进产业发展的服务意识和职能;另一方面,国家应当逐步增加中医药的开放度,允许社会资源以各种方式进入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实现开发主体多元化,在加强宏观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我国主动利用全社会和全球资源发展中医药的能力。

具体到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的建设机制,同样面临如何创新的问题。我们看到,在我国长期执行事实上的中西医不并重发展的情况下,中医药传统反而靠非主流的民间发展机制得到保护和继承。由此我们认为,充分发挥中医药民间基层力量的积极性是建设中医药创新体系的关键。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国家善于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采取共建共享的方式,通过给予“民间力量”以“合法名分”,再辅之以相应的管理、投融资、产业发展政策和人才进入政策,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此则各界奔走,全国感应,齐心协力,促使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平地拔起,既从内心深处激发起各界共同振兴中医药的爱国热情,建立最广泛的中医药统一战线,又通过机制创新,使国家能够引领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新动向,不断开拓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3文化保障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全民健康保障体系的构建工程。从现有进展来看,有关思路仅限于技术保障、专家参与,存在重大缺陷,没有看到和发挥广大民众的自生力量,没有走群众路线,所以做不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建设将弥补这一缺陷,采取以文化作为基础的整体保障机制,既取之于民,又在更高层次上还之于民,将是一项真正充满活力的民生工程。

4园区功能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应当涵盖祖国优秀文化、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产业孵化、居住生活、对外交流、开发、利用和旅游等内容,是一个起点高、具有超前意识的大文化、大科技工程。鉴于国内有关省市单纯以药物研发为科技园区的主旨,不能承载文化创新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不足,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应当成为大健康社区的示范园区,使之成为创新型城市或创意型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产业链的构建出发来看,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可以成为一个城市新区,以中医药文化为纽带,在充分集聚当地内生力量的基础上,有机结合现代健康服务的产业发展,将园区建设成为全球健康高速公路的一个节点,成为地方发展战略的重要或支撑基础。所以,因地制宜,灵活设计,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的基本功能。

4.1四位一体功能

所谓四位一体,是指中医医疗、科研、教育(师带徒)、中药生产与销售之四位一体。中医医疗与科研相结合,直接从临床进行科研,总结提高,并带徒培养学生。中医教育以师带徒为主,其徒弟们每年集中几个月在园区的中医学院内系统学习理论。名师的临床、带徒及授课尽可能摄像,留下资料,总结

4.2连锁功能

所谓连锁功能,是指进入园区的名医和公司在有条件时,组建连锁集团,以进入园区的单位为龙头,在全国各地设立连锁服务点,方便患者就近就医或咨询,并在将来把连锁店推向世界。中医不适合建立大医院,连锁店会成为造福13亿人的主要方式。将来在全世界建立连锁店,会使中医药惠及世界人民。

4.3社区自律、中医自治功能

园区可以设立园区中医学会或健康学会,组织医务人员、健康咨询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学习理论,提高医德,甚至实行自律,对不合格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帮助,直至清除出园区,使所有人员都能做到“大医精诚”。

4.4宣传健康新理念功能

2005年6月,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国际健康峰会上,专家得出的结论是:东方和西方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即都把卫生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治疗上。中医历来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魏慧强教授提出“新世纪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和被动(医生做的治疗、保健与养生)与主动(医生指导下患者自身做的治疗、保健与养生)相结合的医学模式。这一模式充分强调了中医以导引为主的非药物疗法的意义,特别是在医生指导下患者自己进行导引等非药物疗法对自身治疗、保健与养生的意义。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就要宣传这一中医“治未病”和自我养生的健康新理念。

4.5医疗与旅游结合的功能

中国到处都有历史文化遗迹,这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不及。可以说,中国各地都是旅游胜地,尤其是中原地区。西方国家对于多因素疾病以及病毒性疾病束手无策,包括戒毒、艾滋病等。园区可以通过我国旅游公司有意识地组织国外患者到我国旅游,将之引到园区,既可以通过他们宣传中医药文化,也可以借以到海外设点,是为“请进来走出去”。因此,建议首先考虑在历史文化景点多的地区如运城或洛阳试点。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汽修班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整理2篇

    - 阅0

    汽修班毕业生自我鉴定篇1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

    关于诚信的演讲稿分钟范文(整理15

    - 阅0

    诚信的演讲稿3分钟篇1各位同学们,亲爱的老师:今天咱们来谈一谈诚信。在当今这个社会,诚信可谓是非常的重要,有人将它比作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在24字核心价值观中也有诚信。诚.....

    行政文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3篇

    - 阅0

    行政文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篇1经过这差不多一年的不断学习,以及同事、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我已完全融入到了我们中心这个大家庭中,个人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也有了相应的的提高。.....

    教练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整理3篇)

    - 阅0

    教练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120xx年从一名专业驾驶员转换为一名驾驶培训操作教练员,刚进入内江市雄风驾校工作时,以为自己从事了十几年的汽车道路运输,有着很好的驾驶技术和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