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农业的发展趋势(6篇)

来源:网络

当今农业的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需求拉动;技术推动;创新系统;农药行业;绿色;环保

农药行业既是一个支农部门,又是一个不断创新的部门。最早使用的农药有滴滴涕、六六六等,但因其难以降解,在环境中长期残留,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被淘汰。后来改用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等,然而它们的毒性太大,危害人畜的生命安全,于本世纪初逐渐被禁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出现了一批高效低毒的农药。相信未来,绿色环保的农药将不断涌现。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命脉,也是农药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从需求拉动、技术推动与系统创新的视角探索农药行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有助于我们洞悉农药行业发展的趋势。

一、需求拉动与农药行业212艺发展趋势

需求拉动的技术创新又被称为市场拉动型创新,是指创新的想法来源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企业为此而采取新的技术和工艺,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需求拉动观强调市场的导向作用,认为市场(消费者)对技术开发的产品选择、技术路径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样,市场变化使农药行业的工艺创新出现了新的趋势。wWW.133229.cOM

第一,农药生产工艺不断优化的趋势。

农药生产工艺不断优化的趋势,草甘膦生产工艺的提升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农药通常分为杀虫剂、除菌剂和除草剂三大类。其中,草甘膦约占除草剂总量的30%,近年来,草甘膦销售量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已连续多年占据世界农药销售额的首位。欧盟农业大国大面积种植抗草甘膦作物(如玉米、大豆)以及可再生能源战略所引发的生物能源需求是造成草甘膦旺盛需求的主要原因。

需求加快了我国农药行业的技术革新,生产草甘膦的龙头企业浙江新安化工集团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药创制工程中的草甘膦创新生产工艺研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甘氨酸法草甘膦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填补了国内空白。江山股份在传统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连续化生产工艺和dcs控制系统,优化了草甘膦的生产工艺。

第二,农药生产技术环保化趋势。

以往使用高毒农药虽然有较高防效,但存在污染危害严重的弊端。含有铅、砷、汞的农药和有机氯杀虫剂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环境中或在农作物产品中残留期长,不仅破坏生态环境平衡,还威胁到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高毒农药的生产与使用,如我国宣布从2007年1月1日起,撤销含有甲胺磷等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制剂产品的登记,全面禁止其在农药中使用。对更高质量更安全食品的需求“倒逼”农药行业推动技术的绿色化,如原料的绿色化(dmc代替光气),催化剂的绿色化(taml活化剂代替tempo),以及一些绿色合成方法正越来越多地在农药行业中得到应用。在市场推动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支持下,预计至2012年莠灭净一步法绿色合成工艺、高品质甲基嘧啶磷清洁生产技术将覆盖全行业,草甘膦副产氯甲烷清洁回收技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清洁生产技术及乐果原药清洁生产技术将达到80%的行业普及率,二苯醚类除草剂原药生产三废回收技术、常压空气氧化产二苯醚酸技术等将达到30%-50%行业普及率。

二、技术推动与农药行业产品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理论表明,科学与发明是技术创新的源头之一,因而科学和发明的积累也是决定人类社会技术发展趋势的因素之一。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被公认是“技术推动”论的代表,他认为,技术创新的源头是科学与发明,创新活动的步伐依赖于科学进展。农药行业亦是如此。

第一,农药的研制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趋势。

农药行业的技术创新始终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伴相随,科学发现与科学发明预示着农药行业的发展方向。综观农药行业的历史发展,农药产品从最原始的天然药物型发展到近代的无机化学型,再到现代的有机化学型,直到当今的有机化学型、生物化学型和生物型共存,这一过程是与科学和发明的不断推进而相对应的。历史上化学学科的发展早于且快于生物学科,客观上为农药产品最先使用化学技术提供了条件。而无机化学技术的较早出现和发展,导致了无机化学型农药的较早应用;随着有机化学的快速发展,农药产品开始向有机化学型转变,有机类化合物种类繁多,技术研发的空间巨大。

与此同时,数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的快速进步为有机化学型农药的创制开辟了广阔空间。例如,病毒和害虫由于不断进化而产生了抗药性问题,要求农药行业不断研发新产品加以应对,而新农药的创制则是对数量庞大的各种化合物进行逐次筛选的过程,正是由于数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的技术对农药研究的渗透,使得新农药的创制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一批支撑新农药创制的核心技术,如合理药物设计、靶标验证、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等;随着农药生产和使用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以及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的日益严重,农药产品开始朝着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发展,另一方面,新型化合物筛选空间的明显缩小也造成了有机化学型农药的发展瓶颈。

近年来兴起的生物科学,为创制新型农药产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如基因组、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生物信息学等,与农药研究紧密结合,以发现新先导化合物和验证新型药物靶标为主要目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至此,农药已经不完全属于化学品的范畴,它开始向生物化学型产品、甚至是生物型产品转变,并体现出汇集众多科学技术于一身、以生物化学技术为主的产品特点。

第二,生物农药的外延不断被拓展、内涵不断被深化的趋势。

生物农药是指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代谢产物和转基因产物,包括微生物农药、转基因植物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等。生物农药与传统化学农药之间很大的区别在于,它们通常是控制而不是消灭病虫,具有延迟的作用,更具有选择性,生物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性强且能迅速分解、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优点,并且能极大地降低传统农药的使用,而不影响作物产量。生物农药包括生物体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生物体农药是指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商品活体生物,而生物化学农药是指从生物体中分离出的、具有一定化学结构的、对有害生物有控制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该物质若可人工合成,则合成物结构必须与天然物质完全相同。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可用于防治病、虫、草害等具有农药作用的细菌100余种、真菌500余种、病毒700余种、植物4000余种,再加上线虫和微生物代谢物——抗生素,其数量蔚为可观,这将为新农药的开发提供非常丰厚的生物资源。我国地域辽阔,生态多样,是一个生物资源大国,拥有全球10%的生物遗传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拥有动植物、微生物约26万种,还有着其他国家少有的丰富的人类遗传资源,目前我国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料种类达30余万份,这为我国发展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提供了丰富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研发生物农药,目前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有77个品种,占有效成分品种的13.4%;产品691个,占注册登记农药的7.1%;微生物农药的研究起步较早,如从20世纪50年代便开始了对bt杀虫剂的研究,此后针对应用情况不断加以改进,为了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应用bt制剂与阿维菌素、昆虫生长调节剂等复合增效的方式,成功研制了bt生物复合杀虫剂抑虫啉和克虫威,其杀虫效果良好,使用成本大大降低。总之,我国在生物农药菌种引进、资源筛选评价、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检测及工业化生产等方面,都将大有作为。

第三,有机化学农药研制的绿色化趋势。

在观察到生物农药越来越多的技术优势和发展前景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到,现有的有机化学农药的绿色化在技术上仍然大有可为。例如,作为除草剂作用的生物农药品种还比较少,有关其良好应用的报道也不多,相比之下,目前草甘膦在除草剂农药中仍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就杀虫剂农药而言,在技术上属于第三代的拟除虫菊酯类自20世纪80年代开发后至今平稳发展,在我国,菊酯类农药正在快速取代之前的高毒农药,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由于生产工艺不复杂、成本较低和药效高的优点,在农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占有率显著领先,而开发于上世纪90年代的第四代以吡虫啉为首、以吡啶杂环为主体的烟碱类农药,在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含吡啶环农药不仅高效、低毒、药效期长,而且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近年来已覆盖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三大类,成为当前农药创制的方向之一。针对我国目前的农药生产和运用技术来看,有机化学类农药还是存在很大的技术发展空间和应用空间。首先,我国农业生产目前仍主要依靠单个农户进行,生产活动零散而不集中,施药技术落后,还是倾向于使用现有的化学农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物农药的实际应用。其次,与国外精湛的生产工艺相比,我国化学农药在制剂环节上的工艺明显粗糙,在对助剂选取和混剂配制等精细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目前我国农药剂型不足,主要为乳油和可湿性粉剂,占60%,平均每种原药加工5-6种剂型,而发达国家则在30种以上;尽管近十年来我国对环境安全农药新剂型进行了大面积产业化开发和推广,但时至今日,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环境友好型的水性化农药新剂型,依然只占全部制剂登记数的约24%,远远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根据世界农药制剂的发展方向,我国农药制剂的技术趋势应该是以固体形式代替液体形式、粒状形式代替粉状形式和水基形式代替油基形式,并以装运施用方便、有效成分高分散度、对靶体高沉积量、使用形式及制剂中辅助成分对环境友好为目标。

三、创新系统与农药产业组织创新的趋势

创新系统是指一个特定国家或区域内各有关部门和机构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网络。在创新系统中,核心是知识与知识的流动。知识的流动必须有载体,载体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机构等组织,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最主要载体。由于技术创新的过程是复杂的,知识的扩散和转移并不是依照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线性路径,相反,它是以复杂的反馈机制与科学、技术、学习、政策等的相互作用为特征的。因此,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被置于研究的中心,而创新系统实质上是促进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学习交流的制度安排。从农药行业来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行业创新系统正在形成。

第一,创新资源向优势区域、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正在形成。

从世界范围来看,占全球农药销售额80%以上的仅为世界排名前8名的农药跨国公司。而我国农药生产厂家较多,缺乏规模结构的相对优势,原药产量达万吨以上的仅有3-4家,5000吨以上的也只有10家左右。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农药产品供过于求和市场的无序竞争,反过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企业无力进行技术创新。

我国农药行业的集中度偏低,这使该行业进一步整合发展和集约化经营有着较大的潜力。

我国农药行业集聚度在1998-2007年持续上升,衡量空间分布的指标gini系数、crl、cr2和cr8(分别为排名前1,3,8位的省份占全国份额的绝对比)都有一个显著提高的过程(见表1)。苏浙鲁冀鄂五省占据排行的前5位,其中江苏省在10年中始终保持销售收入的第一位,这说明我国农药行业在省域范围内存在空间集聚的现象。农药行业在优势区域的集聚,可以吸收行业中相同、相近的企业以及相关的农业服务机构进驻该地,从而形成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充分利用公共服务设施,专业化和网络化并存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样一种组织上的重构有利于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和相互学习,形成氛围活跃的区域创新体系。

由于农药的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实力较弱的公司无法承担。近年来,我国农药行业的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可以预见,随着农药行业准入条件的进一步收紧,我国农药行业的整合发展趋势将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企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有助于核心能力的成长,由此带来了产业组织革新对我国农药行业的创新体系意义深远,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能力。

第二,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趋势形成。

当今农业的发展趋势篇2

农业生产最终剩余的经济收益,是由种植农作物的收入和所发生的成本共同决定的。农业生产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的采购成本,劳动力成本,农业机械成本等。农业机械贯穿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它的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比例最大。因此,对农业机械化成本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农业机械在制造选材上,要尽量选择资源丰富的材料,避免选择稀缺材料,以降低生产成本;其次,农业机械在设计上,要加强易拆卸、易安装、易清洗和可回收性设计,以降低后期机械维护成本;最后,在农业机械内燃机燃料的开发上,要加快太阳能和沼气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降低燃烧成本。

二、农业机械化的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农业机械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输出的重要手段,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时期,必将大展拳脚,显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国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准,农机产品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农民摆脱繁重体力劳动的愿望也将进一步增强,对农业机械的认识和需求必将扩大,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是必然结果。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

相关部门制定了法令,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职责,明确了对农机科研开发和生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农机作业服务和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该法的颁布实施,改善了农机市场的现有环境,增强了农民对农机的信心,促进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产品的主动性,加速了农机设备的广泛应用,对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2.机械化升级技术进一步加强

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较缓慢,技术含量也比较低。随着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粮食优质高产成为首要任务。因此,农业生产对科技含量高,可靠性强,操作方便的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发此类机械将是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

3.节能型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将得到较快发展

当今农业的发展趋势篇3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其力度之大、农民受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扭转了连续几年下滑的趋势。由于粮食增产,避免了粮价过度上涨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是近几年增长最快的一年。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三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农业基础还不稳固,粮食进一步增产的难度加大。

虽然今年粮食增产较多,但产需缺口仍然较大,粮食库存继续减少,品种结构矛盾仍比较突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减少,农民继续增收困难。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较多,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所以,对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切不可估计过高、盲目乐观。

农业在我国历来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又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任务,也是明年宏观调控要继续加强的重点。从现代化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我们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应该顺应这一趋势,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统筹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明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

当今农业的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生物杀虫剂发展趋势市场前景

生物杀虫剂是指利用某些生物体内产生的活性物质,或微生物本体作为杀虫剂,其相比化学农药具有选择性高、杀害目标范围小、毒性低、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已经为今后农业杀虫剂产业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分子生物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杀虫剂的生产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由于其特有的优越特性,使其在市场中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前景。

一、我国生物杀虫剂的现状

目前许多西方国家已经大量推广使用生物杀虫剂,我国对生物杀虫剂的研究起步较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有具备一定试验条件的科研院所及重点实验室,有1000多家生物杀虫剂生产企业,我国生物杀虫剂的发展步伐正在逐年加快,有部分自主研发的生物杀虫剂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外水平,不满足国内需求,而且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其中主要以微生物杀虫技术为主。随着我国自主研制出的气相双动因态发酵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以往开放式发酵难以对相关参数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容易感染细菌等弊端,这项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发酵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也得到降低。

二、我国生物杀虫剂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一)细菌类杀虫剂

细菌杀虫剂是现今非常有发展潜力的一种生物杀虫剂,其利用农作物的害虫病原菌对害虫进行感染,使害虫体内产生毒素,使害虫致病死亡,从而达到有效消除害虫的目的。应用比较广泛的病原菌有苏云金杆菌、青虫菌和日本金龟子芽孢菌等,其中苏云金杆菌(Bt)是一种可以产生胃毒的杀虫剂,对多数昆虫有较明显效果,应用最为广泛,为了进一步提高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能力,扩大目标选择范围,一些学者通过对其基因进行改造、嫁接等方式来创造出新型的转基因苏云金杆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近年的研究中还发现苏云金杆菌在生长阶段会产生一种杀虫蛋白,其基因对农业常见害虫有更为显著的特异性,因此受到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青虫菌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其对鳞翅目类的农作物害虫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对具有吮吸口器的昆虫起不到任何作用;日本金龟子芽孢菌能够在农作物害虫体内产生A型乳状病毒,这种病毒能致死受感染的害虫,有效地降低害虫的密度。

(二)真菌类杀虫剂

真菌是一类较大的杀虫微生物类群,其可以直接通过害虫的外表皮进行入昆虫体内,使害虫致病,其有着较复杂的致病原理。真菌类杀虫剂具有针对大范围类群害虫均有效、害虫产生抗药性机率低的特点,因此得到研究界的重点关注,几年来得到较快的发展。真菌是一类较大的杀虫微生物类群,我国对真菌类杀虫剂的研究以有30多年,其中白僵菌等菌种有着较长的研究历程和较大精力投入,白僵菌在北方玉米螟的防治及南方林区松毛虫的防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病毒类杀虫剂

病毒类杀虫剂具有较强的的选择性和专一性,能够在害虫群体中产生流行病,能够控制整个害虫群体的发展,有效降低害虫密度,病毒类杀虫剂具有较为广泛的资源,昆虫病毒种类超过1000种,我国目前已研制了30种病毒杀虫剂,主要应用在棉铃虫的防治上。目前病毒类刹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主要是开发农作物害虫新病种,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杀虫病毒基因进行重组和改造,从而提高病毒杀虫剂的效力。

(四)抗生素类杀虫剂

现今使用的生物杀虫剂中绝大部分为抗生素类杀虫剂,几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对生物杀虫剂研究的重视和大量精力的投入,我国研发了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抗生素杀虫剂,目前已大量投入实际应用的主要有宁南霉素等。我国是农用抗生素的生产大国,但相应的知识产权确极度匮乏,自主研发的农用抗生素产品实用性不足,影响力较弱。

目前,抗生素类杀虫剂的发展趋势主要在于通过化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对其进一修饰和改善,提高药效、增加使用用途。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操作技术的日趋完善,为新型抗生素的研制提供良好的基础。

(五)生物杀虫剂的主要发展趋势

现今我国生物杀虫剂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杀虫剂生物源基因改造,产生新型具备更加优越杀虫性能的生物杀虫剂。核心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大量应用到生物杀虫剂的研制当中。新生物杀虫剂的研发开始更加注重环保和安全,这一点相比传统的化学杀虫剂有很大的优势,新产品出现的速度加快。

三、我国生物杀虫剂产业的市场前景

生物杀虫剂因其具有毒性小,环境污染小的优点,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均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每年出口的农副产品常因农药残留等问题而导致退货,退货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不可估量,给农副产品贸易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市场需要更好的、更加环保的杀虫剂来避免农药残留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尽管目前生物杀虫剂还没有成为农药市场的主力军,但由于其环保、害虫不易产生抗体等优点,相比化学农药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在出台有关政策对这类产品进行扶持,加快农药产品的结构调整,为生物杀虫剂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生物杀虫剂因其具备环保、无公害、病虫害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正符合现今市场的需求。国家相关政策也不断扶持生物杀虫剂的发展,淘汰对环境及对人健康影响较大的化学农药,今后生物杀虫剂必将取代化学农药成为农药市场的主导。

当今农业的发展趋势篇5

摘要从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特点、农业生产现状与趋势以及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情况等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植保机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轻简化植保机械是当前生产所需,能够提高农药利用率、更加环保的保护性施药机械具有发展前途。

关键词植保机械;现状;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发展迅猛,尤其是粮食作物大部分地区从耕作到收获生产全过程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与此相比,植保机械则相形见拙。尽管过去的“跑、冒、滴、漏”已显著改观,“工农-16”也基本退出市场。但是,目前大量使用的植保机械仍然以人背小型机械为主。在“耕、种、肥(施肥)、保(植保)、收”整个生产过程机械化中,植保机械是相对落后的[1-4]。根据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特点、农业生产现状与趋势,以及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情况,轻简化中小型机械仍将是主流,能够提高农药利用率、更加环保的保护性施药机械具有发展前途,“人背机械”到“机械背人”是必然趋势。

1我国植保机械发展现状

1.1植保机械的作用对象即农作物病虫草害复杂多变,制约了植保机械专业化发展

病虫害种类多并且发生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植保措施的多样性,病虫害偶发、突发、大发、小发等不一,不同于作物的耕作、收获等那样的简单一致。病虫害防治,难以规律性、统一化机械作业,也难以由缺乏一定植保技术和知识的农民独立担当。近年来虽然各地建立了一些不同组织形式的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但专业化程度很低,与机械收获那样的专业化相差很远。

1.2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经营规模小,制约了大型植保机械的推广应用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结合构成一定社会阶段的生产方式。目前,我国农村实行的联产承包、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尽管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但是以农户为单位进行承包经营后,土地公有私用的现实情况,决定了生产的组织形式是个体小规模生产。在这种经营体制下,很难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粗放生产难以根本改变,大型植保机械缺乏市场。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将长期存在,而且是决定我国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的基本因素。为了减少农民,就必须有大量的农民走向二、三产业。但是,二、三产业的容纳力也是有限度的,转移农民就必须扩大二、三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反过来又必然侵占农业发展空间。有关资料显示,2001—2008年8年间,全国共减少耕地833.33万hm2,年均减少104.17万hm2,距离1.2亿hm2“红线”仅差166.67万hm2。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将长期存在且越来越突出,根据中央现行政策,以户为单位土地承包关系将长期不变,这就意味着,小规模生产经营将长期存在。农村劳动力状况和农业的生产方式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制约大型植保机械的应用。此外,如前所述,由于植保工作的特点,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难以顺利发展,也影响大型植保机械的应用。因此,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小型植保机械仍将是主流,实现植保机械轻简化符合生产要求。

1.3新生代农民降低劳动强度的要求强烈,青睐轻简化植保机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降低劳动强度的要求更为强烈。新生代农民的生活习惯在某种意义上对促进先进生产工具的研究与应用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轻简化植保机械可能更受欢迎。如轻便型、操作更加简化的电动喷雾器、烟雾机等,如果施药效果、工作效率能够等同于或优于机动弥雾机,则前者更有市场。

2植保机械发展趋势

从发达国家的植保机械发展历程看,今后我国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植保机械从“人背机械”到“机械背人”是其必然,而且将表现三大趋势:一是大型化,小型机械将逐步被中型、大型机械所取代;二是综合化,单一功能的机械将被多功能机械所取代;三是智能化,传统机械将逐步被数控化、信息化智能机械所取代。这可能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3保护性施药机械具有发展前途

我国是农药使用大国,由于施药器械和技术落后,农药的利用率很低,只有10%~30%,与发达国家50%的利用率差距很大。改进施药机械或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对于节约成本、保护环境意义重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将更加重视,对一些用药较多的作物如冬枣等,针对性地研制保护性施药机械,如果能将大量喷施后多余的药液进行回收再用,必然能够提高农药利用率。这类作物用药次数多,药剂价值高,施药量大,保护性施药机械具有发展前途。

4参考文献

[1]弋晓康.植保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南农业科学,2006(4):72-73.

[2]赵明宇,王英姿,邱立春,等.我国植保机械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机化,2004(3):37-38.

当今农业的发展趋势篇6

在WTO农业协议约束下,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框架目标已经确定。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双边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区域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将成为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发展进程中的三种趋势。一、双边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趋势这种趋势有可能更多地发生在发展中成员之间,受农产品协定的约束和影响,世界市场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和发展中成员贸易优惠的相对减少,使得发展中成员,特别是其中的农产品纯进口成员,必然发生由于进口用汇增加出现支付上的困难。这些成员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与农产品出口成员实行双边自由化贸易。根据双方签定的双边支付协定和换货协定进行,对农产品贸易发生的应收应付货款,不用现汇支付,采用记账抵冲,这种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在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农产品贸易中仍然会长期存在,如中俄之间、中朝之间、俄朝之间、中韩之间过去和现在都有这种贸易形式。当然,在发达成员之间以及发达成员和其他发展中成员之间也曾经出现并且仍有可能新出现这种贸易方式。二、区域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趋势受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趋势的影响,农产:品区域贸易自由化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在区域集团内部展开。这些国家为谋求地区经贸合作,希望得到一个比较稳定的外部环境,促进农业的发展和解决食品短缺问题。如欧盟(1993年前称欧共体)实行的共同农业政策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果,但在成立之初,其内部的农产品自给率只有89%,谷物、肉类、蛋品和食品类在相当程度上靠外部进口,农业生产成本远远高于世界水平。自从实施共同农业政策后,欧盟各国的农业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农产品自给率,而且自1981年起,欧盟成了粮食净出口者。欧盟国家的市场供应稳定,促进了农业结构改革、农场规模扩大并走向现代化。欧盟的这种农业经营模式,在农产品协议约束之下仍将继续下去。近年来,许多国家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利益也开始走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尽管这种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限制因素,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明显加强。如非洲某些国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助下,为实现农业发展中的短期目标做了不少工作。但这些国家的粮食增长速度一直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贫穷人数有增无减。加上近年来主要农产品出口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使本来已很困难的食品供应局面变得更加严峻,实际状况越来越坏。这种情况使他们认识到,任何一个非洲国家都不能单独有所作为,必须进行地区经贸合作,以改变其困境。目前已建立了南部非洲经济共同体、马格里布自由贸易区、东非共同体、西非经济和货币联盟等。在拉美地区,农业的发展与外部市场联系程度比较紧密,农业生产及贸易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比重较大,国际市场上的营销波动和贸易规则的变动都将对其发展构成影响。近些年来,拉美地区农产品出口收入明显下降,农业损失巨大。尽管政府采取广泛积极的农业发展方针,却未能获得有效成果。该地区贫穷人数仍占相当大的比重。为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外部条件,拉美地区许多国家积极推进本地区经济实现一体化进程,如建立安第斯集团、加勒比共同体等。8年前开始运行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已形成以美国为核心的泛美贸易集团;10年前开始建立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将推动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近两年正在酝酿建立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其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3左右。显然这些区域集团成员在内部实施区域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条件是存在的,集团内部成员将从贸易转移中获得利益。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区域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将成为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主流发展趋势。三、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趋势开放农产品市场、降低保护程度,实现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是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总趋势。多年来,发达国家对农业采取高度支持和过度保护政策,而对过剩的农产品库存采用低价倾销的方式推向国际市场,造成了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的混乱和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这些不良后果促使发达国家的农业政策向减少政府保护和开放方面调整,并向实现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方向努力。如欧盟自1992年以来改革共同农业政策的主要原则是:降低价格,增加休耕地面积,削减产量,对完成休耕地指标者给予一定的补偿;减少农业集约化程度,在农业用地上植树造林等。发达国家的这些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扩大出口的机会,有助于发展其农业生产。而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生产,扩大农产品出口,必然要增加生产资料进口,反过来又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消费与生产合理化。因为受自然资源的制约,没有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能完全满足本国居民日益增长的食品多样化需求,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农产品的供求平衡仍然依靠进出口贸易来解决。因此,在WTO框架约束之下,开展全球范围内的农产品自由贸易和加强在农产品生产方面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是大多数国家所需要的,但是,这种竞争必须按一定规则进行。四、三种贸易自由化趋势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农产品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双边贸易自由化、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走向,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尤其是双边自由化对全球自由化来讲,矛盾的程度尤甚,统一的程度不足。尽管这种双边自由化有其存在的客观条件,但它毕竟是与全球贸易自由化总目标相悖的。随着WTO农业协议的实施及各国经济的发展,双边贸易自由化趋势将逐渐减弱,以至于融人区域贸易自由化潮流之中,或者最后回归全球贸易自由化。区域贸易自由化与全球贸易自由化同样是既具有背离的一面,又具有趋同的一面。由于WTO农业协议的约束和推动,其背离的一面将会受到遏制,而趋同的一面将有加速之势,最终走向全球贸易自由化,然而,这条道路曲折而又漫长。一般而言,农产品的区域贸易自由化具有双重作用,即“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且都比较明显。首先,区域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使区域内各国的农业要素实现优化组合和配置,生产要素得以发挥比较优势,消除了影响自由贸易和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区域贸易自由化毕竟超越了国界,实现了更高层次的规模经济,这种趋势与国际分工向深度、广度发展的趋势是并行不悖的。其次,区域贸易自由化促使其内部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产品生产成本下降,比较利益提高。市场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也为非成员提供了贸易机会。第三,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向周围扩散。区域集团最初总是从几个国家开始的,然后再向周边渗透、辐射,接纳新成员,滚动发展。欧盟的扩大过程就是这样,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将会向整个美洲扩展;而酝酿之中的亚太经济圈、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必然呈现出多层次的分工与多样化的合作形态。因此,随着区域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向内部深化及其逐步增加对区外的开放,必然使其成为农产品贸易最终走向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一个过渡阶段。当然,这并不是说区域贸易自由化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全球一体化,未来的农产品贸易趋势,将取决于各国、各地区、各集团竞争实力的此消彼长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前景。当区域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排他性大于其开放性、消极因素大于积极因素时,则出现贸易转移,并且给非成员以差别待遇,从而成为阻碍农产品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因素;当区域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开放性大于其排他性,积极因素大于消极因素时,则发生贸易创造,并且给非成员的差别待遇减少,从而成为促进农产品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因素。事实上,一个集团的建立,究竟是促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而增加贸易创造效应,还是导致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加重而增加贸易转移效应,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国际经济条件的变化及由这种变化所决定的非成员国的反应。在国际经济发展比较顺利,非成员国对其所受到的差别待遇反应并不强烈的情况下,它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倾向占主导地位,贸易创造效应增加明显;反之,当国际经济条件恶化、竞争激烈,任何形式的差别待遇都会导致在竞争中相对地位的重大变化时,非成员国将对这种歧视待遇作出强烈反应,那么,它就会成为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的直接来源,此时,贸易转移效应增加明显。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600字(精选

    - 阅0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篇1因参会人员有会议冲突,原定于___月___日上午11:00召开的会议管理制度宣讲会推迟至___月___日11:30在会议室(2)召开,请大家准时参会。注:《会议管.....

    铁路通知范文(精选5篇)

    - 阅0

    铁路通知范文【篇1辞职报告也称为辞职申请书,是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时向单位领导或上级组织提请批准的一种申请书。本文给大家提供辞职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xx:您好!首.....

    春天来了作文(优秀范文)(精选8篇)

    - 阅0

    春天来了作文篇1春天来了,冬爷爷坐着马车渐渐走远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姗姗走来。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从地上悄悄的探出头来,远远望去好像一片片绿色的地毯,公园里,各种各样的.....

    小学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整

    - 阅0

    小学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总结篇1班主任工作千丝万缕、繁杂罗嗦。而初三年级是教育管理最关键的一年,也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头戏。本人在这关键一年里接受了毕业班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