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观后感(收集9篇)

来源:

读书观后感篇1

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肩负特殊使命,他们勇敢直前,他们临危不惧,他们甘愿为了人民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就是伟大又勇敢的消防兵。

《烈火男儿》讲述的是龙大川和他身边几个消防战士经历的种种事情的成长与情感历程展现。

还记得战斗班长李明亮和大川的默契配合,用一条横幅搭起了生命之桥救下了两名清洁工。也因此李明亮不能上火场救人了,但他不甘,所以决定将自己一身本领教给大川和石鹏,而大川得知明亮要离开后,和石鹏拼命训练,让明亮很欣慰。

还记得李明亮在广播室中那令人捧腹的“广播求婚”那时二中队气氛是多么活跃啊!但是谁又曾料到,在离开之前,他牺牲了。正如他说;“我是一名消防兵,即使死在火场上也不退缩。”他不后悔,因为他是一名消防兵,是火场上的英雄。

看完本部电影后我的脑海中还徘徊着一幅画面:李明亮在劝服龙大川与两人安全离开后,转过身后,看着燃烧的烈火,刚毅的面庞带着平静与坚决的笑容。这样的笑容背景却是如烟花般盛开的火焰,这样的反差带给我的则是心灵的震撼,让我肃然起敬,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消防战士的伟大与勇敢。李明亮他正如周队长所说,他是李大明白,在火场上没有他不明白的,可他在火场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装了傻,将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他是一名真正的英雄,一名了不起的消防战士。

龙大川过不了心里的一关,从此一蹶不振,队员们轮流劝他也没有让他振作起来,他在后悔与自责中生活。但所幸的是在他他看过周队长给他的一叠感谢信后,想了一夜,又重新站了起来。他要铭记李班长在火场中告诉他的话:“你是一个天生救人的兵,你一定要好好当一名消防战士!活下去,救更多的人。”他不能辜负李班长的期望和那面红色的锦旗。

友爱,坚强,勇气与责任是我从这部电影中获得的最珍贵的财富,相信他们会影响我一生,伴我一路成长。

读书观后感篇2

随着“砰!”的一声,我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看着视频里的画面,我的心里像是被大石块压着。眼前火光四射,由于涉及剧透,视频长度只有30秒。“妈妈!我们去看《烈火英雄》吧!”

晚上7点,我跟随爸爸妈妈来到了影院。影片开始。

由于外国人觉得麻烦,所以他们没有像中方递交申请,而是直接换了个管子,正是因为他们这个举动,导致热油通过管子到达中国的码头时,发生了爆炸。消防员们立即奔赴现场,原以为像这样的火,几分钟就可以搞定,但是,又因为码头的工作人员没有说实话,连阀门都没关,消防员们只能心灰意冷的派了两个人去关阀门,消防支队的支队长问他为什么当时没有说实话?工作人员的回答却是,害怕消防员听见这会很危险,不愿意去关阀门。我心里愤愤道:“那你也不能不说实话啊!此时的消防支队长更是气的扇了工作人员一耳光,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也太不了解消防员了!听见这句话,我的泪水也像是忘了关阀门,泪水在一瞬间喷涌而出!这就是消防员战士!中国的消防员战士啊!自此,我的.眼泪就再也没有停过。更有消防员战士徐小斌和她的妻子(杨紫饰演)正在试婚纱,一接到电话,连婚纱都没有脱下来就直接奔赴火场!他们!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徐小斌在海上提供远程供水,因为船下被垃圾所堵住,他只得下水把垃圾掏干净!因为被垃圾等等一些水下的东西缠绕,他最终……光荣的牺牲了!还有消防战士(黄晓明饰演)和他的一个手下,一起在火中关闭阀门,这个码头的工作人员还是没有说实话,阀门非常难关,要转上八万多圈,一个阀门转上八万多圈,那四个阀门呢,就得转上三十三万多圈!历经千辛万苦,四个阀门终于被关上了!但是,黄晓明也因为救了他的战友,在火中死去

水火无情!我要在这里感谢消防员战士们!谢谢你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你们要记得,水火无情!在执行任务中保护好自己!我们!等你们平安归来!

读书观后感篇3

为了让《朗读者》能拥有期望中的独特气质,董卿邀请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导演陈维亚、作家刘震云、导演陆川等人,一起加入策划,还邀请了著名作家铁凝、王蒙、余秋雨、冯骥才担任文学顾问。在朗读者的选择上,不管公众人物或普通人,唯一的标准是必须具有阅历和感染力,这样才能很好地勾勒出文字所描绘的情感。而至于读什么,节目策划之一的刘震云认为:每个人都有朗读的原动力,他们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读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会与我们产生怎样的共情。说到底,《朗读者》想做的是从文学出发,走向情感和生命体验,将每个人连接到一起。

我参加《朗读者》,是因为看了第一期以后,闻到了它的气息,这是一个在泛娱乐时代下的反时尚节目。如今我们正缺少这样的.节目。节目嘉宾麦家说,《朗读者》让你可以感觉到它在向经典致敬,那种庄重性正是时下所需要的东西。

目前,每个省会城市的电视台都有一两档自称为金牌节目的综艺节目,各地方台也或多或少跟风入市,砸钱做综艺、搞真人秀,但真正值得一看的节目却寥寥无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发文点评:如今越来越多没营养的综艺节目占据了市场的主体,而《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这才是真正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朗读者》证明文化类节目未必冷。

其实文化类节目该怎么突围,我觉得首先还是我们期待着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有所改善。董卿说。《朗读者》节目组除了把这份对精神文化的尊重移植到节目中来,还在节目之外扛起了更多责任。节目组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设置的流动朗读亭引起很大反响。

读书观后感篇4

含泪看完《烈火英雄》,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希望这个世界上有消防员这个职业,愿意选择当消防员这一工作的人,心里一定有某种执念。

在这部电影中,我更加清晰和真实地感受到救火现场的危险,这种危险我觉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你想不到的,貌似平静的现场中,各个方向,头顶背后,都有一些意外准备要了你的命;还有一种是你知道的,它就在你面前,随时准备要了你的命,那种体验,即使我再完全投入地去感受,我不敢说我明白,我只能说我佩服!除了致敬消防员高大的身影之外,我挺想去骂一骂哪些酿成火灾的人,我能想明白,消防员的任务是在当前形势下,减小损失和伤亡,但是那些酿成火灾的人,或许才是消防员真正的敌人!

从心里上说,我不想当消防员,与其说不想,不如说是不敢,我也不希望别人去当消防员,不希望任何人去做这种事儿!凭什么消防员要冒着他们的生命危险去救别人的亲人和孩子!我的心里充满感激,也很感动,但是,我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场面。

我希望这个世界上没有火灾,没有任何灾难,我知道这是天方夜谭,这是我看过《烈火英雄》后最直接的感受,我希望每个人都从身边的细节做起。时刻注意防火,让消防员闲下来,我宁可看到他们在开心地聊天,也不愿意看到他们为了救火舍生忘死。

我们都知道,消防员们面对的是命运的无常,风云的难测。就连专业的`训练和先进的设备,在老天爷面前都显得过于渺小。消防员的牺牲,很多时候也正暴露着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微乎其微。我不希望孩子以后去当消防员,但是我希望培养孩子以后去为了对抗灾难,为了拯救更多人而努力,去研究更好的灭火方法,更加完美的预防方法,去运用知识的力量、科技的力量,去保护我们的消防员,保护那些被困火中的人!消防员工作只是一个代表,还有很多行业,需要知识和科技的力量,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别人摆脱痛苦,这才是生命中值得追求的事!

读书观后感篇5

唉!这些书也真是太没趣了。都是些文人的故事呀,诗词呀,真让人感到厌倦。所以,我到书店里随便买了一本书来解解闷。哦,对于,它的名字叫《爱的教育》。

这本书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和生活和学习。写发生在安利柯身边的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戒、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多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安利柯的新老师,世界上的老师没有多少像她一样爱护身边的每一位同学,把学生当作是自己的家人,对学生温柔体贴。面对这样的好老师,能不让我对她肃然起敬吗?

安利柯的同学个个都是懂礼貌的'好学生。虽然只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但他们却非常珍视友谊,对同学就像对自己兄弟一样。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是不是也要珍惜友谊、珍惜朋友呢?

安利柯的父母经常教导安利柯好好做人,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在这个文明家庭的熏陶下,使安利柯一天比一天更懂事、更有爱心。

这本书中的“每月故事”,可谓是感人之极,让我经常不禁流下感动的泪水。有爱国少年、少年侦察兵等故事,讲述了一个个少年的勇敢而诚实的故事,谱写了生命的乐章!

我读了这本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惭形秽起来,不禁流下了羞愧的眼泪。书中叙述亲子情、师生情、朋友情,爱国情、同情心,都以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得理想世界的情味,甚至想世间要真是如此该有多好啊!

?爱的教育》好像掘池一样,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池里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本书让我读了感慨万千,给我生活的启示,希望你也跟我一样,爱上它——《爱的教育》。

读书观后感篇6

元旦假期,我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只看拥有的》。文章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命运坎坷的女孩,自幼患了大脑麻痹症,幼小的她几乎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正常生活的能力。但她并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硬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拼搏考取了美国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在她的一次演讲中,一名中学生不解地问她:“你从小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是怎样看待你自己的呢?”,她微笑着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的话:一、我很可爱;二、我的腿很美;三、爸爸妈妈是那么爱我;四、我还能画画……..“总之”,她微笑着自信地说“我只看我拥有的,从不看我没有的!”。

读了这篇文章,感动之余,只觉得有一股力量在胸口形成,也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正能量”。这是一个多么坚强、自信、又乐观的女孩儿!先天残疾的她,在很多方面都无法与常人相比,但她却最终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取得了正常人都难以达到的非凡成就!她,面对生活的磨难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一种勇敢乐观的态度,积极坦然的面对生活!由此我联想到了自己,与文中的女孩相比,身心健全的我是何等的幸运,然而,在平时我却时常不由自主地与别人对比,而且每次都爱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每每这时我就会因羡慕别人而使自己沮丧。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与其在苦恼中紧盯着自己的短处,倒不如努力去发现自己的长处,我有我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也许在这方面我不如别人,但是在别的方面我可能更优秀!

人们经常感叹为什么别人的东西自己没有,谁谁的东西怎么那么好,然后整天闷闷不乐,这里我想对大家说,过多的在乎自己的缺陷,生活会变得毫无希望,当我们换一种生活的态度,多看看自己所拥有的,你会发现: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读书观后感篇7

最近,我迷上了《百家讲坛》,其中的历史讲座令我像着了魔一样:《两宋风云》、《金戈铁马辛弃疾》……每期我都不错过。可上周《百家讲坛》播放的居然是《解读三字经》。开始我心里不大接受这个节目,心想:“三字经三字一句,这个节目肯定枯燥无味,能顶个啥用?”

我尝试看了一期,渐渐地,我发现《解读三字经》并不像我想像中那么乏味。相反,我觉得它比其它节目更有趣,每次讲座中,主讲人钱文忠教授一边讲《三字经》释义,一边还穿插了好几个古代故事,让人感到通俗易懂。《三字经》上有关于历史的片段,更让我全方位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

现在,我对《解读三字经》痴迷到了极点:每天晚上,我会耐心地等待《百家讲坛》的播出;早晨,我这只“小懒虫”在《解读三字经》的吸引下,早早地起了床,匆匆吃完早饭后,就津津有味地守在电视机旁;上学了,我依依不舍地望了望正在播放的《解读三字经》。

那看似简单的三字一句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例如“清太祖,久亲征。传建文,方四祀。”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把帝位传给了建文帝。但就是因为建文帝的一昧软弱,在四年的时间里,建文帝被燕王朱棣夺了皇位。同时告诉我们:战争时不能软弱,否则,终究会把自己推向深渊。我还喜欢“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这句话告诉我们:背诵不仅仅是要记得文章的内容,还要理解文章的内涵。如果只知道背书,那就是背死书了。这句话令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每次背书时,只知道死记硬背,要花费很大的功夫和很多的'时间,才勉勉强强背下来,就是能背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古人云:“读三字经,便知天下事,通圣人礼。”在时代进步的今天,《三字经》对我们同样有很大的益处,它是宝贵的知识遗产。

读书观后感篇8

刘老庄战斗是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在抗日期间,奏响的英雄主义最悲壮的乐章。

在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为了让大部队安全转移,他们便坚守在刘老庄附近,尽可能牵制日军,为后方多留一些转移时间。

一排长魏庆忠,是一个敢打敢杀的一个人,在危机关头,一排长魏庆忠不顾自己安慰,在最后他拿起刺刀向日本高官佐佐木刺去,两个人最后倒在了对方的刺刀下。

连长白思才,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男儿,从他指挥战斗到壮烈牺牲时,还是那么有骨气。在最后被刺时,他拿起枪向背后日本鬼子开枪。他牺牲了,他依然没有倒下,他用一只脚撑在地上,手里紧握着秋阳送给他的`枪。透露出中国男儿应该有的骨气。

四连顽强抗击日军一千多人10多次的进攻,82名指战员虽然全部壮烈牺牲,却换来日军亡一百七十多、伤二百多的巨大战果。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取得了超常规的战果,打了一场超限战。四连阻击牵制日军10多个小时。

夕阳斜下,冷风凄厉的呼啸,战场上横尸遍野,黄土,异乡,便是这82壮士的最后埋骨之地。莫名的感到悲怆,心仿佛被猛地撞击。

我不禁心中感慨到:当初先烈们用自己的血肉换来如今的美好生活。距离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的悲痛却永远的铭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如今的世界看似平静如水,但是却暗藏波涛汹涌。作为先烈们的接班人。我们一定会热爱祖国,不让敌人扛着枪进入我们的祖国。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让我们紧紧拥抱我们的祖国,保护它,热爱它,建设它!

读书观后感篇9

在我童年的时候,最令我高兴的,莫过于过节了。所以当我看到题目时禁不住有些笑意。很快,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我一头扎进了7000余字的微缩“书海”。一口气读完后,我甚至有点嫉妒作者了,他那时过节多么热闹呀!

每当过端午节,我们煮着速冻粽子,看电视中播放的闹龙舟和介绍过去节日风俗的节目时,会有多少人在按古老习俗自己包粽子、悬蒲艾、带石榴花,到现场看闹龙舟呢?而哪里还有缝制精美刺绣的妇女、做五彩版画的匠人与他们生动的作品呢?至于云南跑马节更不用提了,我甚至没有听说过!现在还有热闹的集会吗?我无从得知。最后就是灯节了,是的,我们也会去观灯,可现在白天哪里有那么精彩的节目,夜晚又哪里有蚌壳精与看焰火的活动?这些都还有吗?我身边至少没见过,也没做过作者那样的事。

正因为自己从未有过这种经历,所以在看文章时,让我十分入迷,读了一遍又一遍,心中竟有些惆怅,文中有这么一段:“写的虽是八百年前元夜所见,一个小小乐舞队年轻女子,在夜半灯火阑珊兴尽归来时的.情形,和半个世纪前我的见闻竟差不太多。八百年啊,世事多变,节日的习俗却从未改变。而现在呢?我们与作者的年代仅仅相差短短几十年,可这一切全都大变样了,文中后面也提到:“至于建国后虽不过十多年,社会却已起来根本变化,我那点仅儿时经验,事实上完全成了历史陈述,一种过去社会的风俗画。”近年来,人们常说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达,可这种民俗的消失也是一种发达么?

读完全文,真是悲喜交集。悲为消失的民俗悲,喜为还有如此优秀的描写这种民俗的生动文章使我们能了解过去而喜。又悲又喜,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