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琴读后感(整理12篇)

来源:其他

孔子学琴读后感篇1

今天,我读了一篇好文章题目叫《孔子学琴》。

这个故事主要讲:师襄子以抚琴而闻名于世,孔子想要学琴,于是决定前去求教。

师襄子教了孔子一支乐曲,却没告诉他曲名。孔子每天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沁出血珠了也不放弃,一连十天练这支曲子,直到完全娴熟,却还不满足。

孔子仍每日坚持不懈地练曲子。渐渐地,孔子弹这支曲子越来越投入,神思随着曲子的旋律走向了历史深处……他终于看到了他要寻找的。孔子兴奋地告诉老师:“他皮肤黝黑,身材修长,他似乎在眺高远望,志在统一四方,这不就是周文王吗?”师襄子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兴奋地叫起来:“这就是《文王操》呀!”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明白:只有不满足,我们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不知疲倦,不怕辛苦、不怕麻烦,才能做到更好。

孔子学琴读后感篇2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的创始人。有一回他为了学习演奏七弦琴,特地去求鲁国乐师师襄子。

随师襄子学了一段时间后,师襄子留一首乐曲让他独自练十天。十天后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会弹了,我教你新曲子吧!”孔子却说:“不行啊!我只是记住了旋律,指法还不熟练呢!”就这样,孔子就每天从清晨练到深夜,一直埋头苦练着这首曲子,他练得手指都出血了,却还是不放弃,仍然每天坚持不懈地练习。过了一些日子,孔子弹这支曲子越来越投入,感觉完全熟悉曲子的音律、技法、内容,并揣摩出曲子作者的人品、气度、外貌,这时的孔子才觉得自己真正地懂得了曲子的精髓。孔子的好学精神让他的老师也佩服不已。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对待学习的态度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断求索才能获得更大的收获。

孔子学琴读后感篇3

我们今天学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启发之大,决心学习孔子那般高龄了还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时进取的优秀品质,同时做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誓言。

《孔子学琴》大概讲述了了五十岁那年,孔子特意向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弹琴。他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课文中的一晃十天,过了几天,又过了些时候,不知又学过多少天,从这些时间词语中,我知道了孔子学而不厌、温故而知新的良好学习态度,还有他那坚持一个月学一首曲子的技巧。师襄未告诉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可是孔子那炉火纯青的琴艺都体会出来了——弹得是体恤百姓、胸怀广博的周文王。

是啊!做人就要学习孔子的品质。例如学一篇课文,假如小明只懂得中心思想便学下篇,在过一段时间后那他就会后忘掉。假如小明能理解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并且能够背诵,这就算是学懂得了。可小明假如此时满足了,那他也就白学了。可小明没有呀!他继续学习,达到会理解一个段意,学过一篇文章后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样就算学完了吗?不,只有认真复习,反复琢磨,这篇文章就会深深地映在脑海里,经久不忘。

实际生活中也比较常见,就说我吧,我用笔画了一幅画交给老师看,老师说:“画得好是好,不够生动,画里的人可以再夸张一点。”我依照老师说的把画画得生机勃勃,并且涂上颜色,再交给老师,老师皱了皱眉头指出:“颜色对比还要鲜明一点,我似懂非懂点点头,再次改后又交给老师。老师考虑片刻说:“人物是主体,还要再画大一点。”我将人物按比例放大又交给老师,老师这才同意我依照要求重画一幅,我又重画了这张画交给老师,老师满意地笑了。

看!每做一件事运用孔子那永不满足的精神反复来回,便可以把一件事做得完美无缺了。这说明敢于下功夫就有好的收获,正所谓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就会磨成绣花针啊!”

孔子学琴读后感篇4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后,他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手法从生疏渐至熟练。过了十天,师襄子对他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很不错了,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孔子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说:“我虽然学会了曲谱,可是还没有学会弹奏的技巧啊!”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认为孔子的手法已经很熟练,乐曲也弹奏得更和谐悦耳了,就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然掌握了弹奏技巧,可是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来到孔子家里,听他弹琴,被他精妙的弹奏迷住了。一曲终了,师襄子长长吁了一口气说:“你已经领会了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孔子还是说:“我虽然弹得有点像样子了,可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啊!”又过了很多天,孔子请师襄子来听琴。一曲既罢,师襄子感慨地问:“你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吧?”孔子兴奋地说:“是的!此人魁梧的身躯,黝黑的脸庞,两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他莫非是周文王吗?”师襄子赶紧离席拜谢,既惊讶又敬佩,激动地说:“你说得很对!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你百学不厌,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孔子学琴的经过,表现出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让我懂得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凡事都要持之以垣,不要只求表面功夫,做就要做好。

孔子学琴读后感篇5

孔子是把活到老学到老完美实践的人,一辈子都在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中,最后终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等各种名誉。从孔子学琴的故事就可以看出了,孔子是一个好学的人,而且更好钻研,对于学问是孜孜不倦。

这故事历经几千年能保存在现在,可见这个故事影响了不知道多少人了,因为加入了咱们的团体才能够有机会来深入挖掘这个故事,也能理解这个故事。要是以往这个故事看了也就看了不留下任何记忆,更别说反思了。通过这个故事我体会到了几个方面:

1、永远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向高手学习。

知识能改变命运,知识也是博大精深的,我们学一辈子也不能将所有的知识都掌握,能真正的把自己所从事领域的内容学好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对于学习这块一定要抱有一颗谦卑的心,不然不能够找到你要学习的对象,只要是比你优秀的人都要去学习不管他是什么人。

2、活到老学到老。

这是句古语流传至今,脍炙人口,大家都知道,通过今天课程我反思我对这句话又有了新的认识,学习也要运用好三大思维模式,学习的内容不能一把抓,不然就是往大海里撒盐。

学习是要带着目的性的去学,一定是自己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模棱两可的,这个时候需要做深入的学习,对于有点基础的内容,只要运用好单点爆破,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定能学习很不错。对于必须掌握,还很陌生的内容就要真正的像孔子学琴一样。

所学的内容一定不能多,少就是多,只求学习一个掌握一个。

3、学习的方法。

孔子学琴是把学习方法描述的淋漓尽致,对于所学的内容,要通过目标细分把,把学习的终极目标划分成每个小目标,每天就为一个个小小的目标而努力,精益求精,少就是都,不求太多的内容,只追求学习的一个个小目标,学一个掌握一个。

纸上得来终觉浅啊,看在多的还是要落到实处,多实践几次,慢慢的锻炼,早入成为孔子的知音。这样就会养成各种好习惯了。

孔子学琴读后感篇6

当我读到孔子好学不倦地学琴这个故事时,令我深感启发,令我非常得感动。就让我来跟大家说说他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赞扬孔子好学的精神,孔子都六十岁了,还拜师学艺,真令人佩服。他学琴跟别人大不一样。此话怎讲?就听我慢慢道来。别人学一首曲子,往往只学一两天,就学好一首曲子,迫不及待地学另外一首新曲子。而孔子学一首曲子,埋头苦练就是十多天,明明已经练熟后,却不肯学另一首新曲子,还是要练已学会的曲子。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孔子不仅要学会曲子,把它练熟,还要以曲子的旋律揣磨出创作人的姓名、人品、性格,甚至他的精神。孔子好学,孜孜不倦的精神令孔子的老师都非常感动,最终,孔子终于成功了,完成了他的目标。

唉,我跟孔子简直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呐!我深感惭愧。有一次,我遇到了一道难题,我左思右想,绞尽脑汁,怎么也想不出这道题目的答案。突然,我想起在参考书上有这道题目的答案。我心里似乎有两个小精灵,争吵不停。善良的小精灵说:“不行,好孩子要不耻下问。““哼!才不是呢!还是看参考书吧!这样快一些。“邪恶的小精灵说。说着说着,便打了起来最终,是邪恶的小精灵获得了胜利。于是,我快速翻开参考书,连忙把答案抄了上去。作业批好发下来后,我得了个优秀,还被老师重重地表扬了一番。可是,当我再次翻开作业本时那个大大的“优“字,它好像在问我:“你真的懂了吗?嗯?“我现在越想越难受,今天,孔子学琴的故事提醒了我,作为副班长,在班级里应该起带头作用,对待学习不能不懂装懂,碰到难题要向人请教。

读了《孔子学琴》这个故事后,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好学,是进步的阶梯,也是成功的基础,只有勤奋好学,才能成功。

孔子学琴读后感篇7

今天,我们学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它使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些道理。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向师襄学琴,他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灵深受触动,我被孔子那种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为了学好琴,他每天不断的练习,不断进取,连师傅都说他学得可以了,他却还不满足,最后竟把音乐掌握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可再看看我,平时我总觉得我们的课程进度太慢了,别的班都上三十多课了,我们班还像老牛拉破车样落后几课。在我的想象中,我觉得学课就是把课文读几遍,把生字和词语认识完毕,一篇课文就该学完了。但我从没想过,学一篇课文不仅要认识生字和词语,更重要的是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要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要我们从中学会什么。我们不说要像孔子把课文掌握得炉火纯青,但你至少要完成你需要掌握的知识。

而孔子身上更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就是他那种学无止境的精神。他已经上大学问家了,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人了,可他还要不断学习。这种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时间不等人,你多学一天,你学到的知识就越多。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向孔子学习吧:学习他那种凡事虚心好学、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吧,让我们努力把每件事情都做得更好,善于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正如陈毅所说:“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孔子学琴读后感篇8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用自身的学习经历给大家说明了一个道理,与其盲目追求学习的进度,不如追求学习的透彻程度和境界。也许别人的学习进度比孔子遥遥领先,但是孔子达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掌握程度和学习境界。

这点,在小学数学课外学习中尤其重要。由于巨无霸类的奥数机构超前预科式的课程体系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外数学学习中的进度比拼,风靡全国。三年级的孩子被裹挟着学四年级的知识,四年级的孩子自豪于已经把五年级的知识都学了,五年级的娃则已经到六年级的东西了。

超前式课程由于能给孩子带来进度领先的自豪感,学习内容学校还没讲到而课外就提前接触的新鲜感,十五天就能蜻蜓点水式地把下学期课本过完的轻松感,把孩子的学习进度领先错当成赢在了起跑线上的获得感,因而深受很多家长和学生欢迎。对辅导班自身来说,课外课程走在学校前面讲预科,比全面挖掘学校进度内东西的丰富内涵,也要容易的多。因此,超前进度的课外课程体系,虽然不符合教育规律,但依然很有市场和符合商业规律,以至最终商业规律战胜了教育规律,甚至洗白成了新的教育规律。

有人说,我要超前学下个学期下个曲子,是因为这个学期这首曲子的东西很少,实际上是因为没有去深入学习,不能挖掘其中丰富的内涵,所以只能往下赶进度,继续浅层次蜻蜓点水式地学习新单元新曲子而已。

孔子学琴于师襄的故事,已经过去了上千年,可是这个故事所反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依然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如果能读懂其中的道理,并付诸实践的话,就能帮我们找到更好的学习方向,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孔子学琴读后感篇9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学家、儒家学派的创使人。孔子三岁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孔子家境贫寒,但是他非常懂事,所以每天去帮妈妈砍柴。有一天,他被美妙的琴声吸引住了,他坚持每天听琴,后来,老者看见他诚恳,聪明好学,所以收孔子为徒。孔子很珍惜这样的机会,他无论冬夏都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所以他的琴艺出类拔萃。

长大后,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整理了《诗》《书》等古典文献,并办起了私学。

读了它,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现在生活富裕,养成了一些懒散的坏习惯,不会去想帮妈妈做家务,不会去体贴妈妈下班回家还要帮我做饭、教我作业的辛劳,不会去想当我每晚进入梦乡时,妈妈还在为家庭忙碌的艰辛。以后,我一定要学帮父母做事,减轻他们的劳累,而且要学习孔子做什么事情都能坚持,不半途而废的精神。我长大以后也要像孔子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作为的人。

孔子学琴读后感篇10

天边的晚霞一片绚烂,长安城早已没有了踪影!”月亮说:“这儿好亮啊,我要到湖水里去洗个澡。当我在电视中看到漫天飞舞的五星红旗的时候,我想:中国之所以能够申奥成功,是中国强大的体现,是亿万叔叔伯伯阿姨辛勤工作的结果。妈妈生日那天,爸爸送给她一束漂亮的鲜花,在绿叶的衬托下,花儿是那样的娇嫩欲滴?

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孔子学琴》告诉我: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或是进入的不彻底,便难以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而且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自己学,为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服务社会而学。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

孔子学琴读后感篇11

我们今天学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启发之大,决心学习孔子那般高龄了还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同时做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誓言。

《孔子学琴》大概讲述了了五十岁那年,孔子特意向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弹琴。他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课文中的一晃十天,过了几天,又过了些时候,不知又学过多少天,从这些时间词语中,我知道了孔子学而不厌、温故而知新的良好学习态度,还有他那坚持一个月学一首曲子的技巧。师襄未告诉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可是孔子那炉火纯青的琴艺都体会出来了——弹得是体恤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是啊!做人就要学习孔子的品质。例如学一篇课文,如果小明只懂得中心思想便学下篇,在过一段时间后那他就会后忘掉。如果小明能理解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并且能够背诵,这就算是学懂得了。可小明如果此时满足了,那他也就白学了。可小明没有呀!他继续学习,达到会理解一个段意,学过一篇文章后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样就算学完了吗?不,只有认真复习,反复琢磨,这篇文章就会深深地映在脑海里,经久不忘。

现实生活中也比较常见,就说我吧,我用笔画了一幅画交给老师看,老师说:“画得好是好,不够生动,画里的人可以再夸张一点。”我按照老师说的把画画得生机勃勃,并且涂上颜色,再交给老师,老师皱了皱眉头指出:“颜色对比还要鲜明一点,我似懂非懂点点头,再次改后又交给老师。老师思考片刻说:“人物是主体,还要再画大一点。”我将人物按比例放大又交给老师,老师这才同意我按照要求重画一幅,我又重画了这张画交给老师,老师满意地笑了。

看!每做一件事运用孔子那永不满足的精神反复来回,便可以把一件事做得完美无缺了。这说明敢于下功夫就有好的收获,正所谓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就会磨成绣花针啊!”

孔子学琴读后感篇12

看了《孔子学琴》这个故事,我受到的启发很大。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有很多兴趣和特长,可是孔子从不满足,五十岁了还向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弹琴。它勤学苦练,一首曲子别人只学一、两天,而他却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到弹熟、弹精,最后连师襄都非常感动。孔子的这种学习态度值得我好好反思。

我在背诵古诗文时,往往只读几遍就说“我会了,我会了。”可是真正到老师那儿过关的时候却又背不出来了。孔子的认真钻研的精神使我认识到,今后背古诗不但要读好、背好,还要理解其中的意思,更要领会作者写诗的用心,这样才能真正背懂古诗。

再想想我的数学,有时候粗心到连题目都会抄错,这不是我的学习态度出现问题了吗?看看孔子,五十岁了学琴还这么认真!所以今后我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要做到认真审题,专心思考,下笔就要对!

我的英语呢?每次英语默写,我回家就看一下,就感觉自己会了,认为很简单。可是到了第二天课堂上默写的时候总要错一、两个。想想孔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今后我要好好背单词,力争每次都默全对。

《孔子学琴》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勤奋、好学,才能走向成功!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