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读后感(精选16篇)

来源:整理

荆棘鸟读后感篇1

很多年前,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到了《荆棘鸟》,当时我很感动,现在我的记忆有点模糊。这两天我在百度的贴吧里读到了这本书,回忆起了很多年前的往事,并在网上回顾了这本小说。我只记得我以前读过的东西与目前互联网上可能的翻译版本不同,风格也有所不同。看来我更喜欢旧版本。然后我在网上看了美国83年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我被感动得不知所措。也许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有感觉,不理解感觉。当我真正懂得爱的时候,我又老了。理查德·张伯伦扮演的拉尔夫神父深深地打动了我。他是我心中的拉尔夫。他举止优雅,身材高大挺拔,眼神深情忧郁,骑马姿势矫健,舞会上舞姿优美,对麦琪的爱永无止境。从她10岁到50多岁,从她28岁到70多岁,当他70多岁最后死在麦琪的怀里时,我仍然爱他,他对麦琪的爱。互联网上的一些人认为理查德扮演拉尔夫时48岁。我认为他一点也不老。相反,我还发现王子年轻时穿着水晶鞋和玫瑰。它太飘浮了。拉尔夫稳重、优雅、成熟、克制。他当时就是他。然后我看到理查德承认他晚年是同性恋。我觉得这太浪费和悲伤了。就像张国荣,为什么完美男人是同性恋?我们女人不是很可爱吗?

回到正题,我们来谈谈拉尔夫和麦琪。我相信每一个男人和女人,尽管一生都在痛苦和煎熬,只要他们能拥有拉尔夫或麦琪的爱。我们不是一个人住的。我们之所以平凡快乐,是因为我们没有遇见那个人,或者当我们相遇时,他不爱你,或者你不爱他。真爱是痛苦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当我们回忆生活时,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那就是心灵上最痛苦的划痕。深爱,深痛,也是幸福。拉尔夫和麦琪既痛苦又快乐。他们都爱他们最爱的人,也被他们最爱的人所爱。虽然它们不能结合在一起,那又怎样?有爱的一天胜过没有爱的一辈子。

荆棘鸟读后感篇2

当合上《荆棘鸟》,澳大利亚特有的那股广袤而苍凉的气息扑面而来,扑打到我的头脸之上。

我的眼睛里充斥着南半球这个最大的荒岛上奇特而富有生命力的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影像,我的耳朵里满是绵羊的叫声和铁制马蹄掌敲打在荒原之上沉闷而密集的声音,我的鼻端仿佛闻到了剪羊毛工人身上浓浓的汗臭味和闪电划过干旱已久的草原上空后微微湿润的水汽的味道。

当那只鸟儿找到那根最长最尖锐的荆棘树枝时,当她将那根荆棘插入自己胸膛的时候,当鸟儿清脆婉转、凄美刻骨的鸣叫声响彻这片荒原的时候,我的灵魂恍若被一颗大口径子弹击中靶心,碎落一地。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考琳·麦卡洛在《荆棘鸟》中当然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惟妙惟肖描写景物和场景的素描者,宏大而逼真的场景只是表象,掩藏之下的是一层一层深邃而又睿智的思考——对于爱情,对于人性,对于命运,对于人生……

在《荆棘鸟》的结尾,作者写道:“鸟儿胸前带着荆棘,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把荆棘扎进胸膛”,这种自戕式的宣言,正是这本小说的核心所在。

在人与人(爱情),人与自然,乃至人与神(命运)抗争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得到,却又同时在失去;每个人都在歌唱着自由,同时又被刺入胸膛的荆棘深深困住。

可是人存在的理由和意义,不就正在于这样一种抗争,这样一种永不放弃自由的理想,并且为此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的行动吗?

爱情所带来的甜蜜愉悦永远与它所负担的悲哀痛苦相辅相成,爱之深恨之切,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而甜蜜与忧伤,一向是爱情的双翼。

菲奥娜为了爱情,嫁给了一个不爱的男人,远走澳大利亚,终其一生都在怀念那个给了她短暂欢愉以及一生痛苦的男人。她倔强,却沉默着,一如罗德海达那永远沉默的天空与大地。

相比母亲菲奥娜,梅吉对爱情的态度更加坚定,也更加坚决,无论任何东西都无法阻止火一般的梅吉对于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哪怕挡在路上的,是至高无上的上帝。梅吉如同席卷荒原的大火,宁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化为灰烬,也绝不苟且在无爱的空气中。

朱丝婷则完全是一个异类,既不同于外祖母菲奥娜的沉默坚忍,也不同于母亲梅吉的坚定狂热,朱丝婷完全独立,独立到令男人都无言以对,在戴恩死去之前,她视男人和性只是生命中普通的事件,既不值得激动,更不值得心动。

作者显然是一个女权主义者,虽然并没有完全否定男性群体。但对应祖孙三代女性勇敢大胆、甚至不顾一切并且至死不悔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与幸福,她们的丈夫以及一生的爱人(讽刺的是两者却往往并非同一个男人,除了朱丝婷的丈夫雷纳)却多数显示着自己的怯懦,自私,冷血,甚至人格分裂。

最典型的便是梅吉的两个男人——爱人拉尔夫热衷权势,为了野心放弃了爱情;丈夫卢克则根本就是一个完全不懂得爱情为何物的守财奴,他宣称:“爱!什么是爱?除了女人在想象中的营造之外,根本就没有这么回事,就是这样。”

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菲奥娜,梅吉,朱丝婷,她们完美的诠释了这个道理,并且求仁得仁,爱情带给她们痛苦,同时也让她们满足,她们的爱是自足于爱的。

但《荆棘鸟》的意义却不仅限于此,这部小说更加让人着迷的地方在于在罗德海达那广袤的荒野与草原,粗粝的植物与狂暴的动物之中,蕴含着的那种磅礴不息的生命力,那种荒野对于隐藏在人类文明外表下野性的真切呼唤。

澳大利亚荒野以它的阔大、不羁、独立于世的狂傲,如同磁铁一般将克利里一家牢牢吸附在它的土地之上,不论干旱、大火、战争,都不能将他们驱赶开,甚至将他们深深的融合到自己的体内,变成荒野的一部分。

在二战的间隙中返回罗德海达的詹斯曾经看着玩耍的戴恩,对梅吉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要让他离开罗德海达。在这里,他不会受到任何伤害。”——这句话既是之后戴恩命运的谶语,也是对帕迪的儿子们最终命运的一种预言式的总结。

从弗兰克开始(虽然他并非帕迪的亲生子),鲍勃,杰克,休吉,斯图尔特,詹斯,帕克……他们每一个人,不论是否曾经尝试逃离荒野,或者甘愿一生奉献荒野,最终的结局都是回到荒野,终老于荒野。

荒野上的三代男人,从帕迪到他的儿子们(包括拉尔夫、卢克),再到戴恩,他们对正常的人伦情爱的渴望呈现一个递减的趋势,爱与被爱的能力居然在逐渐退化,直至化为虚无。这和作品中的女性那种越来越强烈的反抗意识,对爱情越来越执着的追寻,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果一定要为这样的行为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我认为这是因为男性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逐步被自然所同化,被荒野所吞噬,从而主动或被动的与荒野融合为一体。如果说女性的爱自足于爱,那么男性的爱则自足于荒野本身。

至于梅吉和拉尔夫的儿子戴恩,作为书中克利里家族最年轻和最后的一位男性,他的身上具有太多的象征意味和理想因素。

拉尔夫以为戴恩是梅吉回到卢克身边之后给他生的儿子,这也是梅吉苦心安排的结果,并且决定永远不告诉拉尔夫事情的真相。可是从小生活在罗德海达的戴恩长大后却要投入上帝的怀抱去当教士——对苦心孤诣的梅吉来说,这是个如同晴天霹雳一般的沉重打击!

梅吉决定把戴恩送到罗马的神学院,让在教会中地位崇高的拉尔夫照顾他——她在信中说:“我偷了什么,就还回来。”——可怜的梅吉,还天真的认为她只是将拉尔夫的儿子还给他而已。可是拉尔夫背叛爱情在先,背叛上帝在后,摇摆在世俗情感与教会的职责之间,还妄图获得内心的平静——不要忘了,万能的神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

报应终于来了,戴恩在希腊度假时为救溺水者不幸身亡。这为克利里家族的最后一位男性抹上了一笔浓墨重彩的道德颜料——可以说戴恩是集一切人类能够想到的美德于一身的男子,却如此年轻就回归天堂侍奉万能的主。

戴恩的命运本身就是一种注定的轮回,以背叛始,以毁灭终;以欺骗始,以虚无终。当所有的一切尘埃落定,原本亏欠的被连本带利的收回,原本贪婪的落了个一无所有的下场,原本堕落的最终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给戴恩做完弥撒后,早已登上权利巅峰的拉尔夫,在无穷无尽的悲伤与悔恨中死去了。

在作者的笔下,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十多个活生生一般有血有肉的人物,用他们的爱恨情仇,用他们的悲欢离合,也用他们的生存与灭亡,完美的诠释了人与这个世界抗争、融合与轮回的宏大主题,也让我们在掩卷之后,不得不陷入一种可能无益却一定会有意义的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

荆棘鸟读后感篇3

《荆棘鸟》开头是这样写道,“世界上有一种鸟,一生只歌唱一次,一旦它离巢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荆棘上,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它的歌声胜过百灵和夜莺,就连天堂里的上帝也摒息聆听”。就是这样的一个开头让多少人为之叹息,又有多少人因为这样一句话便去读了整这本书的,我便是其中之一。一开始我读这本书仅仅是因为一句话,而后来的反复翻阅,却是被书里的故事所打动。我想只要愿意读下去,没有人会不爱这本书。

《荆棘鸟》的作者以清新绝美的文笔描写了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以及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

故事情节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梅吉的姑妈玛丽出于对梅吉的强烈妒忌,用一千三百万英磅的遗嘱来利诱拉尔夫”那一段。可拉尔夫得到这笔钱的条件却是其不得再接近梅吉,这成为一道两个人之间除了外界其他因素外最宽的河界与最牢固的锁链,它不仅分离了一对恋人,同时把拉尔夫死死地拴住,这招是多么残酷。作者通过描写拉尔夫面对一纸遗嘱时复杂的心理变化,充分表现了这个野心勃勃、自私自利的男人在面对利益诱惑时毫无招架之力;而玛丽让他自己选择是否接受这最后的条件,说明她的确比任何人都透彻了解拉尔夫虚伪软弱的真实面目。最终拉夫尔没有让玛丽失望,他放弃了对梅吉的爱情,而他的这一选择本就是一开始接近玛丽的初衷。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心中无半分上帝的拉尔夫为了教会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奉献了一生却牺牲了爱情。从他拿走梅吉家产的那一刻,他就不再属于自己,他只属于教会,只属于那个人们口中的上帝。

可是他对梅吉的爱从未消失,梅吉也为了报复他而做了令自己后悔的事,他们两个人像极了冰与火,明明极其相爱却又不能在一起,拉尔夫的内心每一刻都极度痛苦与矛盾,可是权利金钱名誉对他的诱惑太大了,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错,更是对人性的反思。究其根源看到的是人性的自私与贪婪、妒忌和褊狭,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惜放弃最珍贵情感的愚蠢。

也许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荆棘鸟将身子扎进荆棘,那短暂的天籁之声却是以疼痛和生命为代价的。也许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往往光鲜亮丽的背后定然浸透着层层汗水,但是也许美好的东西就是如此,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不断地奋斗进取,以此仰头无愧于天,俯身无愧于地,回首无愧于父母老师之恩。

荆棘鸟读后感篇4

据说,荆棘鸟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奇特的鸟类,它一生只唱一次歌。在它离开巢穴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它寻找荆棘树的旅程,直到找到为止。它便把自己娇小的shenti扎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上,和着自己的血和泪放声歌唱。歌声凄美动人,婉转如霞,直到耗尽自己所有的气血,它就会黯然离去,留下世间最美的绝唱。

只单单是“荆棘鸟”这个名字已经能够让人感觉到一种椎心泣血的凄苦,更遑论小说本身。

故事以一个四岁小女孩的生日展开,而这个小女孩就是后来与拉尔夫相识并相爱的梅吉,只是她爱上的那个人,是一个需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上帝的神父。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相爱了。因为信仰,因为特殊的身份,注定他们不能够结婚。拉尔夫后来离开了,为了他可以献出生命的事业,而梅吉也不得不屈从于现实选择了一个丈夫,一个和拉尔夫极为形似的人——卢克,但这是个自私自利的人,无奈之下,梅吉不得不选择离开。不得不承认,梅吉心中一直没有忘记拉尔夫,一直没有。然而,拉尔夫也不会忘记梅吉,只是他将信仰和事业看得比爱情更重要,他不得不在信仰和爱情之间抉择着,接受着理性与感性,冰与火的双重考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只是梅吉比拉尔夫爱的更决绝,更热烈,她从拉尔夫那里偷到了她想要得到的东西——属于拉尔夫的孩子。她似乎要以此来告诉上帝,在这场上帝与爱情的较量中,上帝并不是完全的赢家,她得不到拉尔夫,但是却可以得到他的孩子。

只是,这个名叫戴恩的孩子26岁便意外失去了生命,这让梅吉又一次陷入了痛苦之中。而此时已过七旬的拉尔夫才知道,这是他的孩子,老病相侵的他最终也离开了人世。如果当初梅吉选择放下了拉尔夫,是不是结局就不不再一样。她会拥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会有爱她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就这样无声无闻地生活下去,直至终老,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只是命运使然,梅吉的性格使然,她就是这样一个外表温柔、内心决绝的梅吉,她非要与上帝较量一番,这也决定她的一生注定与常人不同。历经沧桑的梅吉,并没有被命运打到,虽她爱的人已相继离开,但她仍能够坦然地说:“一切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我不能对此有片刻的追悔。”她坦然接受了命运,这何尝不是一种胜利。更重要的是,她以一位睿智的母亲的姿态为自己的女儿——朱丝婷(她与卢克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归宿,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德罗海达这个沉寂了许久的大庄园中,一种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生命又开始了它新的循环。

在书的结尾写到:鸟儿胸前带着荆棘,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棘插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要把荆棘扎进胸膛。

这正如梅吉和拉尔夫,明明知道这是一场苦难的修行,还是会选择,可能人类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因为苦难才美丽,因为苦难才永恒。正如那句话所说:“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在这个与命运较量的斗争中,是屈服还是抗衡,都难有定论,因为人生就是一场苦行,要想拥有,必将付出。

荆棘鸟读后感篇5

在5月24日我曾写过一篇《荆棘鸟》读后感。读这本书还是在十年前,当我重新想读起它的时候我的春春已老去。我用了五十天的时间重新回味了我心中的经典,读后的感觉较我在上篇文章所写的有了很大不同。经典不会变,改变的只是自己的心情,或许在很多年后再次读起的时候我会有更深刻地感受。

主人公拉尔夫神父被作者描述成完美男人的化身,他有着俊朗的外表、内敛的性格、善良的心灵,唯一遗憾地是他把自己献身给了教会,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所遵循的是禁欲和没有爱情的终生。

然而,拉尔夫也是人,也是一个有激情、有血有肉的男人。在他二十八岁的时候他喜欢上了一个叫梅吉的小姑娘,随着梅吉的不断成长他的喜欢变成了爱,尽管他在努力地克制着这份教会所不能容忍的爱情,但是爱情之火将他的心燃烧的焦灼和无奈。成年后的梅吉也爱上了拉尔夫,当她向神父表白时却遭到了拒绝。

梅吉的姑妈临终前将所有遗产给了拉尔夫,但遗嘱中注明拉尔夫必须终身追随上帝,如果把此笔可观的遗产交给教会拉尔夫就会被提拔重用,如果拉尔夫放弃遗产娶了梅吉,那么他就会违背自己的誓言与追求,艰难权衡之后的结果是拉尔夫最终选择了上帝,确切地说是选择了上帝赋予的至高无上的神权——罗马教廷的红衣主教。

故事讲到这里读者或许已经知道了结果,是的,拉尔夫得到了权利而失去了爱情,那种心痛折磨了他的一生。梅吉的爱情之花在初恋中枯萎,她选择了一位容貌酷似拉尔夫的工人做了丈夫,然而她错了,容貌的酷似不能替代心灵的相通,梅吉在经过一段悲惨生活后重新回到了她的家乡。

荆棘鸟读后感篇6

细细口味了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富有诗意的环境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美丽而凄婉的爱情悲歌,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动了我。但是读后感触最深的还是那种痛,那种无奈,那种由于自己造成的无奈,正如荆棘鸟,之所以会痛就是因为自己找的荆棘。

首先使我触到悲伤的是弗兰克———这个私生子,我总是不可避免把它和希斯克里夫放在一起想象。尽管他们没有任何背景的相似。他的出场也太少,只有几年的时间他的生活对我来说是可知的,它使我悲伤,是因为他对于母亲和妹妹那种不可比拟的爱。我总是细细去品味这一个细节,当在学校被阿加莎鞭打了的梅吉找到弗兰克,扑在他怀里寻求安慰。只有在弗兰克怀里梅吉才能毫无顾忌地哭出来。对于梅吉来讲,弗兰克是她幼年时期的唯一一个可以依靠和信任的港湾吧。

可是弗兰克一出场就注定要走,不只是因为他的身世。更因为他对现有生活的一种厌恶和悲哀,在他心目中,母亲永远像一个女神般美丽,而即使父亲对母亲足够的重视和崇拜,也不能弥补他气质上的差距—————在我看来的确如此,一个美丽的贵妇人,一个憨厚老实的长工,完全不是可以生活的人。弗兰克总是固执地认为父亲侵犯了母亲,她在弗兰克明白男女之事后的日子里,每一次怀孕都让弗兰克大为光火———他怎么能忍受一个老大粗骑在自己那高贵的母亲的身上呢?

弗兰克因为身高矮小而自卑,他不得不用强壮的身体来弥补这一不足,于是他成了全镇气力最大的人——————这一优势也让他成为打架的一把好手,事实上,他更乐于以此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合上最后一页,忽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不知怎么,却觉得格外地应景。荆棘鸟,是不是也正是梦想着那夏花般绚烂的歌唱呢?

荆棘鸟读后感篇7

我用了两天所有的空闲时间,不玩电脑、不看电视。把《荆棘鸟》这部书重读了一遍,我在念高中时看过一遍,那时就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忘却,连主人公的名字都忘了。

这部书分上下两册,作者是澳大利亚人,名为考琳·麦卡洛。这部家世传奇出版后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这部书是以澳大利亚的一个名为德洛耶达牧场为基地,描述牧场主一家人颠沛流离、曲折离奇的生活故事。女主人公——麦琪,一个温柔美丽的女孩,爱上一个不能谈爱的教士,一个爱她却不敢承认的教士。男主人公——拉尔夫,一个完美与智慧的结合体,一个全身心都奉献给上帝的男人,却是麦琪一生都爱的男人。

她们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让人留恋的故事,但是我只想沉浸在麦琪和拉尔夫的爱情故事中。拉尔夫第一次见麦琪时,麦琪只有十岁,但见第一眼时,拉尔夫的心就被麦琪俘虏了,虽然那时麦琪并不懂得爱情是什么,只知道喜欢和他在一起,听他祷告,听他做弥撒,一起骑马,一起散步。直到麦琪长大,懂得了爱情,但拉尔夫拒绝了她,拉尔夫是不能结婚的,他把自己奉献给了上帝,麦琪心冷了,到后来遇到了卢克,一个长得非常象拉尔夫的男人,一个处心积虑骗财骗色的大骗子,一个心里只有钱的守财奴。麦琪和她结婚后的那一段日子,是麦琪一生中的地狱生活,没有丈夫的呵护、没有丈夫的陪伴,就连怀孕分娩时,丈夫都没有回来看一眼,幸好有一对好心的夫妇——路第、安妮,一直守护着,照顾着,让麦琪度过艰难的日子。

麦琪结婚没有告诉拉尔夫,也不让家人通知他。她想彻底的忘记他,想要好好的生活,没有想到卢克是一个守财如命的吝啬鬼,婚后麦琪心灰意冷。随后拉尔夫通过麦琪家人,找到了麦琪,在一个度假村里,她们终于走到一起,融合在一起,拉尔夫终于短暂的抛弃了上帝,麦琪因此怀上了拉尔夫的孩子,但麦琪并没有告诉他,麦琪离开了卢克,回到了德洛耶达,回到了自己的家。当她和卢克的孩子——贾斯丁(女孩)满十六个月时,她为拉尔夫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丹尼,但家人都以为是卢克的孩子。都没有多想,只有麦琪的母亲——菲,一个心细而又美丽的母亲。当孩子一生下来,她就看出了是拉尔夫的孩子,尽管麦琪从未提起过见过拉尔夫,她还是看出来了,但是没有对任何人说,包括麦琪。

荆棘鸟读后感篇8

刚拿到《荆棘鸟》的时候,我便被梅吉与拉尔夫之间的爱情所吸引,化身一个小粉丝,期待着这场禁忌之恋终有一天能以一段旷世之恋画上句号。而现实总是那么不尽人意,那个红衣男子真正离开尘世之时,我轻轻合上书页,长吁一口气。终是落下了帷幕,有尘埃落定的放松,有惋惜难过的哀叹,有些事不能改变,却已足够影响一生。

有那么一段时间,不禁开始责备拉尔夫,那个选择去爱却又放不下权势的人。他渴望爬上金字塔的塔尖,却又深爱着塔底那不为人知的一捧沙。爱情终是给不了他抛下一切随你走的勇气。在时光的推移中,那个活泼的梅吉,恐怕早已化成一根羽毛,只在起风的时候轻轻地挠动他尘封已久的心。

尽管在心里一遍遍地猜想:若是他肯放下羁绊他的教主虚名,她也情愿再鼓起勇气等一等他,结局会不会不一样。我却怎么也怨恨不起来那个俊美的红衣男子,那个为爱痴狂的小梅吉。因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路过什么样的风景,拥有什么样的结局。

荆棘鸟读后感篇9

荆棘鸟,是传说虚构的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一生只唱一次歌。从离开巢开始,便执着不停地寻找荆棘树。当它如愿以偿时,就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上,流着血泪放声歌唱——那凄美动人、婉转如霞的歌声使人间所有的声音刹那间黯然失色!一曲终了,荆棘鸟终于气竭命殒,以身殉歌。

这种惨烈的鸟像极了书中为爱情献身的三代女人。

本书从女主梅吉三岁开始写,横跨五十多年。梅吉的妈妈是以为从小家境优渥的千金小姐,爱上了事业有成且有家室的政治家,即使他不要她,她还是为他生下了孩子弗兰克。家族以她为耻,让她下嫁给工人帕迪,逐出家门。对丈夫言听计从的菲,成为了一个了无生趣的人,没什么可以是她欢喜,尽心尽力照顾几个孩子,却没有热情,唯有弗兰克是她的光芒之源。然而弗兰克二十出头就踉跄入狱,分离了三十年。对于帕迪她有的只是感激,帕迪那么爱她,她都始终紧闭心门,直到帕迪在大火中烧死,她才发现她已经爱上了帕迪,为时已晚。

梅吉继承了母亲那种淡然的品质,从小被忽视,10岁以前只有弗兰克疼她。10岁,收到有钱姑妈的召唤,举家来到德罗海达,她遇到了拉尔夫神父,28岁的神父对这个美丽的小女孩一见倾心。菲压根就不关心这个女儿,梅吉来例假以为自己得了重病,还是由拉尔夫解释的。

拉尔夫教士身材颀长,相貌英俊,是不可多得的美男子。他照顾梅吉,陪伴她成长,他的存在贯穿了梅吉的整个青春期,两人的感情也在不断升温。而这一切都被梅吉的姑妈看在眼里,女人的嫉妒和占有欲使她报复拉尔夫,她本来立的遗嘱是把财产留给梅吉一家,临死改成了留给教会,并让拉尔夫掌管。如果他选择销毁这份遗嘱,梅吉一家将得到1300英镑。但拉尔夫成为主教的野心使他公布了这个遗嘱,离开德罗海达,晋升去了,放弃了和梅吉的爱情。男人的梦想是征服世界,一名教士的梦想是成为红衣主教,爱情没有位置。

女人的梦想是征服男人,那个她深爱的男人。梅吉只想过普通的生活,与一名男子结婚生子,拉尔夫亲手粉碎了她的梦。一名长相酷似拉尔夫的剪毛工卢克出现了,被追求的梅吉以为自己爱上了卢克,嫁给了他。然而男人都有同样的梦想,卢克看上的是梅吉的钱,想用来买农场。他不关心梅吉的需求,甚至不考虑一个弱女子的身体是否适合长途跋涉,不给她钱花,让她去别人家做管家,不想与她生孩子。她与卢克的孩子朱丝婷是她用计才怀上的。

梅吉被打回了原形,有一个丈夫并不能减轻她对拉尔夫的思念。她赌气嫁给卢克,使她更寂寞,更无助。拉尔夫知道梅吉嫁人以后才幡然醒悟,自己爱梅吉是如此的炽烈。为什么人总是在失去以后才想到要珍惜?拉尔夫在度假的小岛上找到梅吉,终于在一起。在短暂的美好时光,有了拉尔夫的孩子戴恩,他有着和拉尔夫一样出色的外表。梅吉不仅偷到了上帝的男人,还偷到了上帝之子。

朱丝婷就像菲不喜欢梅吉一样,也得不到梅吉的关注。朱丝婷只喜欢弟弟,她和弟弟相亲相爱。戴恩是梅吉偷来的,他向往上帝,他也要去做教士,这让梅吉难以释怀。她把戴恩送到拉尔夫身边,拉尔夫天天看着自己的孩子却不知情,直到他溺水而亡。看到这里,我哭到不能自已,为什么上天要夺走这么美好的东西,为什么要毁灭这爱情的结晶,那是梅吉的命啊,梅吉太可怜了。后来想想,我可能是在哭自己,哭我未筹的壮志。一时之间,梅吉失去了她从上帝那儿偷来的两个男人,拉尔夫病逝。

朱丝婷的守候者雷恩真了不起,最终与朱丝婷厮守在一起了。朱丝婷的外婆与母亲都是爱情的殉道者,朱丝婷胜利了,赢得了爱情,这是本书唯一的喜剧,也是普天下向往爱情的女人的希望。愿我们勇敢地守候爱情。

荆棘鸟读后感篇10

《荆棘鸟》读完了,不免有些感慨,读这部书和其他的著作不一样,我不是完全奔着情节去的,而是在阅读中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现在的通俗小说的写法做以比较。

首先,作者用大段冗长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衬托情节,如果放在中国当今,许多作者是读不下去的,但在这里,真实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让人并不感到烦。

在情节构造上,并不是完全靠冲突来吸引读者,例如写到阿尔夫和麦基去澳大利亚珊瑚岛约会,我合上书本,为它设立了若干个结果,我设想他们在约会的`时候会被陆克莱撞上;我又设想其他的游客认出阿尔夫神父;我甚至设想阿尔夫神父灵魂出窍……但最后出乎我意料之外,他们在岛上平安度过了蜜月期,这个和现在文学创作的手法完全不相同。

读到小说最后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在信仰和爱情的取舍中,阿尔夫选择了信仰和仕途,而麦基选择了爱情,甚至麦基有些排斥宗教,作者硬着心用戴恩的死,把阿尔夫从宗教拉回到爱情,是一部讨论信仰的小说。

阿尔夫死去之后,我拒绝读后面的部分,我感觉这是作者画蛇添足,本来全篇描写麦吉一生的爱就很圆满了,其他部分都显得有点多余。

所有的人物中,卢克的设计是最完美的,卢克是一个狂热的劳动者,一个完全的利己者,一个吝啬的把钱能榨出油的人,但有着和阿尔法夫相同俊美的外表,他穿着小短裙跳舞的情节,让人着迷,但又不免感叹,上天真有些暴殄天物,让这么一个美男子成为一个有残缺的人,小说的最后,他不知所踪,也可以理解,小说写到最后,线头有点多,往往婉不起来。

和琼瑶小说不一样的是,琼瑶的小说里描写的男女主角不是极致的漂亮,只因为爱情到了极致,所以所有的人物都漂亮起来,但这部小说阿尔夫和麦基都是极致漂亮的人,从写作者的角度来看,用精致的面容和健美的身材来诱惑读者的不是写作者的上策,这也是我感到小说很遗憾的一个部分。

荆棘鸟读后感篇11

前几天,有朋友去新疆玩了,发回来的那拉提、琼库什台的照片美不胜收啊!那广袤无垠的草原,近处,红、黄、白、兰各色小花如繁星般散在草地上。极目远眺,远处炊烟袅袅,绿草与蓝天相连处则牛羊成群。哦!神秘静谧的草原,怎不叫人沉醉?

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看的考琳·麦卡洛的小说《荆棘鸟》,书里描述的澳大利亚德罗海达牧场应该也是这般景色把?

《荆棘鸟》这本书主要以梅吉与神父拉尔夫之间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爱情则缠绵悱恻。但小说里大段的牧场景色描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看了朋友的美照,忍不住重看《荆棘鸟》,一看到景色描写自动脑补草原景色。感觉看得更是有滋有味!

小说一开始,年幼的梅吉收到生日礼物洋娃娃,却被顽劣的两个小哥哥扯坏了。而她只能在一边痛哭,看得我心疼不已。我自从生了儿子以后其实一直想要个女儿的,但中国奇葩而灭人伦的计划生育政策让我不能如愿以偿。以至于我现在看到女孩就觉得她们是天使下凡,怎舍得见到女孩哭泣、被欺负呢?然后,出现的是永远在炉台和洗衣房忙碌的,梅吉的妈妈——菲,又叫人心塞。也许小说一开始就暗示克利里家的女人都是不幸的。

首先是最年老的,张狂骄横的玛丽-卡森夫人,为了保持澳大利亚首富的位置,宁可孀居33个春秋,也不愿意和自己想爱的人结婚,因为怕别人分割自己的财产。孤独让她对所有人敌视,最后,所有财产捐给教会,心有不甘地死去。

再说妈妈——菲,因为爱上了已有家室的,位高权重的政治家,并为其生下了儿子——弗兰克。最后被其阿姆斯特朗家族赶出门。在遭受爱的背叛的阴影下,迫于无奈嫁给了帕迪,一直抑郁寡欢,直到帕迪意外身亡,才知道自己真的爱丈夫,但再也没机会对帕迪说一声“我爱你”在悔恨中继续生活。

然后是美丽温柔、善良倔强的梅吉,爱上了英俊优雅的拉尔夫神父,拉尔夫为了实现做红衣主教的理想放弃了梅吉。为了忘记拉尔夫,梅吉选择了和自私守财的卢克结婚,而在小岛上度假时,在与拉尔夫的缱倦沉沦中,有了拉尔夫的孩子,人见人爱的完美男生——戴恩。但戴恩一心只想做教士,离开了德罗海达,后来在希腊溺水身亡。梅吉失去了儿子,大女儿朱丝婷又与其格格不入,独自留在英国。克利里家族后继乏人啊!

当梅吉在昆士兰受苦时,我对卢克只想要赚钱买牧场,无视梅吉的需求时,是充满恨意的,同时觉得拉尔夫和卢克一样,出于对教会的忠诚,拉尔夫也没给与梅吉完整的爱。还有梅吉的兄弟眼里似乎只有草原、放羊、剪羊毛,为了管理好德罗海达,甚至没有娶妻生子的打算。

怎么回事?那个时代的男人完全忽视了女人的存在,完全不知道有怜香惜玉这个词,女人完全没地位,连菲都说“重要的是儿子”对梅吉一直都很冷淡。梅吉有14000英镑的嫁妆,居然直接存在卢克的银行帐户上,梅吉还要去路迪家打工。真是没天理啊!

对拉尔夫和卢克我只想说:没有任何理想抱负能高尚到可以伤害一个女人的心!

男人不知道如何爱女人,做母亲的其实也不会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菲爱弗兰克吗?爱。非常爱!但菲错误地把自己塑造成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做其实会让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弗兰克就是最好的例子,弗兰克的暴躁,好斗最终毁了他。梅吉也一样,因为过于关注戴恩忽视了女儿朱丝婷,这也是导致朱丝婷不愿意回德罗海达的原因。

坚强、坚持是美德,但笑着坚持才是正能量。所以,我从不在儿子面前说我为这个家牺牲了什么什么。要求孩子以后报答父母,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想法。你现在的努力工作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别说是为了孩子,别把自己说得这么伟大。只有自己有颗快乐圆满的心,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学会爱与被爱,爱不但要让自己幸福,更要让所爱的人,甚至所有人都幸福。

对梅吉来说,她一直在与上帝争夺拉尔夫,她相信,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的巨创来换取。让荆棘插进胸膛把,唱一曲让云雀与夜莺都黯然失色的绝唱!

我只是一个小女人,没啥大抱负,只想要我的小幸福,如果要我用刺入胸膛的痛去换取爱,我想我只会放弃。我不想做德罗海达的荆棘鸟,只想做新疆草原上的小云雀,啄到丰满的草籽,肥美的虫子就开心地欢唱。

我就这点出息!

其实,不管是做荆棘鸟还是做云雀,只要是真心喜欢和享受这种生活状态,有所为,有所不为,那就毫无问题。用王小波的话说:“参差多态,幸福本源!”

荆棘鸟读后感篇12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小说叙述的是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爱情故事,其中主线是梅吉与拉尔夫的爱情悲剧,作者以一种平铺的文笔演绎了克利里家族及相关人物的命运,其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拉尔夫,一个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上帝的人,一个以成为红衣主教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不能谈情说爱,在遇到梅吉之前,他做到了,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是内心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伴随着梅吉的长大,他们的感情愈来愈深,矛盾与痛苦也与日俱增,最终拉尔夫选择了他的教会,远离了梅吉。可上天弄人,梅吉结婚之后,他们却又重逢了,而且拉尔夫也理智让位于情感,他们有了自己的儿子,梅吉也因此离开了自己的丈夫,可儿子后来又永远的离开了她,接着是拉尔夫的离去。梅吉,这个痴情的女人,将孤独的过完她的人生。

看完这本书,我不禁地在想:难道美好的东西只能因最深痛的巨创甚至于生命来换取吗?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外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斯嘉丽与白瑞德,无不如此。那么,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形时,是要一份刻骨铭心的爱,却要受尽磨难,还是要一份平静无波的情感,庸碌地度过一生?我想,我们要解决这问题,应该再不是什么难事,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我们是幸福的现代人。

荆棘鸟读后感篇13

读书这件事,最难的是开始。纵使是十分无聊的时候,也多会觉得读书是很枯燥乏味的,更愿意看看视频,刷刷微博之类的。这样的话,一定是你还没有翻开一本书,否则不到头晕眼花怎会舍得把书放下呢!

《荆棘鸟》是又一个女性视角下的绝世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天主教徒小家庭里可爱美丽的姑娘和一位英俊聪慧甚至有些圆滑的天主教教士。有些故事是注定要开始的,就像梅吉和拉尔夫一样。拉尔夫大梅吉18岁,却在第一次见到梅吉的时候就被小小的梅吉吸引住了。可他是教士,所以他压抑自己的感情,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却被洞察一切的玛丽老太太一语道破:“你首先是个男人,教士的身份让你觉得安全,就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梅吉慢慢长大,对拉尔夫的感情也由崇拜变成了迷恋。这种感情的转变,梅吉知道,拉尔夫也知道,他现在不止要压抑自己的情感,还要想方设法让梅吉压抑或转移情感。两个人互相爱慕,却要两个人同时痛苦。

外表俊美而又聪慧世故的拉尔夫得到的不止梅吉一个人的迷恋,那些富家小姐就不多说了,就连玛丽老太太也对他倾心。可玛丽深知自己年老色衰,除了钱财没有什么能吸引拉尔夫的,钱财的吸引力也是在梅吉出现之前。梅吉的出现让拉尔夫放弃了对玛丽钱财的觊觎,因为梅吉的父亲是玛丽的弟弟,是钱财的继承人。玛丽像一个洞悉一切的魔鬼,她明白自己是得不到拉尔夫的垂怜的,便想要将得不到的毁掉。她在临死之前新拟了一份遗嘱,这份遗嘱可以将第一份遗嘱作废,而第一份遗嘱中,他把所有的继承权都给了弟弟,梅吉的父亲。而这份新的遗嘱中,拉尔夫是遗产继承人,大笔钱财为教会发展使用,可想而知,拉尔夫的前途也必将因此一片光明。玛丽的狠毒之处在于,她将选择权交给了拉尔夫,他选择一千三百万磅的财产就无疑意味着要放弃梅吉,他若像让梅吉成为那些富家小姐一样的上层人士就势必要放弃巨额财产和光明前途。看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十分纠结,多希望他会放弃财产做一个守护梅吉的灿烂的神啊。可是他几乎是没有犹豫地选择了财产,虽然他痛苦,虽然他痛恨洞悉一切的玛丽,可是他还是用一千三百万磅把梅吉卖掉了,买给了魔鬼玛丽。

拉尔夫离开了,梅吉依旧过着她的生活,只是在不声不响中对拉尔夫的思念越来越深。直到一场一场大火夺去了梅吉父亲和一个哥哥的生命,拉尔夫回来了,梅吉似乎看到了希望,印证了她内心的想法:他是在乎他的。可尽管他说爱她,却还是将她推开了。他说,你该去参加舞会,你该成为某个人的妻子,得到你梦寐以求的孩子。

卢克出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从小受尽了贫穷和低贱的折磨,所以养成了他吃苦耐劳,拼命想到得到钱财和土地的愿望。他发现想要短期内得到他想要的一切,靠娶得富家小姐是个捷径。梅吉是他选中的一个目标,可怜的梅吉纯洁懵懂,又希望把自己的感情从拉尔夫身上转移开,可以说一切都是按照卢克的想法在运行,梅吉是个小小的棋子罢了吧。当梅吉答应卢克的追求和求婚的时候,我一个读者真替梅吉和拉尔夫痛苦。一段世俗眼中的禁爱在没有任何努力的情况下放弃了,拱手把心爱的人让与他人,这是怎样的让人痛心疾首啊!

荆棘鸟读后感篇14

走在大学图书馆的书架前,看着那琳琅满目的书本,不知道选择哪一本书来充实一下自己空闲的业余生活。

当我走到世界名著这个书架的时候,被一个封面所吸引了,一只鸟被荆棘所穿透了身体,书名《荆棘鸟》这是一种怎么样的鸟类,为何会被荆棘穿透着身体,怀着一份好奇打开了这本书。

荆棘鸟一种传说中的鸟,韧韧性而执着,一生都在寻找着荆棘树,当它们找到荆棘树的时候就义无反顾的将自己的身体插入最长的荆棘中,在生命流逝的那段时间里唱出最凄美动听的歌声。

故事中的主人公不正是这样的人吗?梅吉就是这样的一只荆棘鸟,对于爱情那样的执着,充满着韧性,只是她爱错了一个人,爱了一个一心只为权利而奋斗的人。梅吉那种对爱情自由的追去,正是表现了当时女性思想的解放。

梅吉终究没有嫁给自己喜欢的人,生活也就开始变得索然无味了。

荆棘鸟读后感篇15

如果说高中两年学到最多的是什么,大概就是理性以及历史的看待事物。

《荆棘鸟》不只是一本关于爱情的言情小说,更多的守于那遥远而又广袤的生活的展现,守于那段历史的记叙。遥远异国的别样风情始终比那爱情更吸引人。每一页都陌生又异彩纷呈,仿佛自己亲身流连于澳大利雁阔的地界。而更有趣的守于人们,关于那个地方那个年代的男人和女人的想法,关于那时的人们如何看待女人或者是男人,看待他们的爱情的。

生活,一种截然不同却与千万种生活出奇一致的生活。生活总是相似的痛苦又令人乏味,它出其不意而又引人致胜,面对这样的生活,每一个人物都从容不迫的向着某种神秘自然的方向前行着。

而我无法接受的是书中人物面对生活时那种毫无抵抗力,一昧忍受,不断忍受其痛苦却难以用力挣扎的态度,就像荆棘鸟,莫名的陷入命运可悲的轮回无法挣脱改变。无法接受的是人物们对女性的态度和女人们自己一手造就的命运。一个关于女性的悲剧,在文章的开篇就已显现,作者怜悯同时敬佩的着力描绘着她们,栩栩如生。

可是这么多令人冷颤的无奈,它们显得是那么的真实,正是那样的时期那样的环境,历史才有机会造就出那样一批人来,才让这个绝望的悲剧触地生根,叫人怜悯,警醒人们切勿回头。

历史确实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最美好的莫过于当悲剧通过血液一代代相传时,那些异乎寻常的倔强奇迹也在悄然开放,哪怕衷心屈服顺从于命运,哪怕生活局限的令人困于自己的精神牢笼,也还是有美丽的自由之花孱弱但倔强的成长。从弗兰克失败的尝试到朱丝幸福的结局,以及可以预见未来更为现代更为自由的人的诞生,简直让人在玫瑰灰烬中感到温暖。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之一,比起那些更著名更具有启蒙意识,女主角纷纷不同凡世的小说,《荆棘鸟》只是描述了真实广大的女性,以悲剧警醒人们,又在绝望中开出一朵花来,告诉我们,一个全新的自由的,不同以往的伟大时代终于来临了。

荆棘鸟读后感篇16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当代作家考琳·麦卡洛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作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拉尔夫一心向往教会的权力,却爱上了克利里家的美丽少女梅吉。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抛弃了世俗的爱情,然而内心又极度矛盾和痛苦。以此为中心,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的悲欢离合也得以展现。该作有澳大利亚的《飘》之誉。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那么一种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下来。

小说是一个经典的感情故事,之因此经典,也许是正因这是一个感情杯具——从两人(拉尔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的杯具。在我看来,《荆棘鸟》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鲜活的人物描述。从菲到梅吉,再到朱丝婷,作者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女生们或悲惨或坎坷的命运,以及内心痛苦的挣扎;从帕迪到拉尔夫,再到雷恩,展现了三代男生对爱不一样的诠释;从弗兰克到戴恩,最受宠的孩子被母亲极力挽留却被上帝愚弄……感人的感情从门第间展开,延伸到宗教,爆发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构思刻画方面所下的工夫。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