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观后感(精选9篇)

来源:收集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篇1

今天,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搬着椅子来到操场上等着观看今天的活动戏曲进校园。

活动刚刚开始,一个穿着白色纱裙的女人走上舞台,没错,它就是今天的主持人,他的衣服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她仿佛像一个仙女一样。第一个节目开始了,名字是《一家人欢欢喜喜把我请》虽然我坐在最后一排,但是我依然能看见台上表演的人们。听他们那些奏乐的人,把乐曲做的高低起伏,加上他们的表演真是精彩极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节目是《花木兰》花木兰刚刚开始,只见一个身穿淡蓝色服装,头戴金色发饰的人走了上来,我猜它一定就是花木兰,他在台上来回走动,时不时的'抬下脚,表情非常投入,好像他真的就是当年那个花木兰,她仿佛让我看到了当年的花木兰非要上战场的决心,他不怕死。也不怕为国牺牲。

今天看了这个活动让我明白了许多,比如花木兰为什么非要上战场?因为他想证明与子不是不如男女子也可以像男人一样上战场打仗,而且是打胜仗。他去参军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和自己一样餐具的女人,可他们是不一样的,那个人知道这次如果去的话那就必须要上战场,上了战场就必死无疑,他说:“”咱们走慢点儿,万一可以迟到一下不去上战场呢?!”可花木兰坚决不后退,它反而加快了脚步,说:“”你怕死我可不怕,我要证明女人可以比男人活的更潇洒,可以和男人一样打仗,打胜仗可以得到世人的赞美!”花木兰抱着一颗不死不回归的决心,而这些决心被演员们演的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真的让我看到了当年的花木兰这些演员们,他们真的很专业,我妈妈曾经说过一句话,因为专注所以专业,这些演员们专注学习豫剧,演出来的戏曲让人们看着特别开心。

今天让我见识到了这些演员的功夫,他们真的很厉害,让我真的很敬佩。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篇2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比如:我们河南的是豫剧,北京的是京剧,四川的是川剧,河北的梆子,安徽的黄梅戏……

俗话说:“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11月3号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迫不及待地去后操场观看豫剧。主持人不仅为全校师生讲解了豫剧的基本知识,还带领大家欣赏了四大板式的'节奏和传统曲目,如:《花木兰》、《抬花轿》、《三哭殿》、《铡刀下的红梅》……中间主持人请同学们上台跟着老师学动作,一个多小时的演出,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师生们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但让我感觉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而且需要我们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篇3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戏剧文化博大精深,京剧又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但是11月30日下午我们在学校里听到了被誉为京剧之后的第二大剧种——评剧。其实之前在我心里,戏剧都是一样的,我听不出戏剧里的抑扬顿挫,咿咿呀呀的曲调更是让我们这些青年学生摸不着头脑。可是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到评剧,是流传于我们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二。而且评剧还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戏曲文化都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是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精华。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更应该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不仅是我们爱国意识的体现,更是我们对我们精神境界的一个提升。

今天我们在校园里听到的评剧非常震撼,评剧老师还教给我们一个评剧演出里的基本台步——原场。通过跟老师近距离的接触、教学。我们真心了解到戏剧工作者的不易,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简单的台步却有如此繁杂的肢体动作配合、身形如此优雅。虽然我学得很一般,但是却得到了老师的夸奖并得到一个奖品作为奖励,我很开心。

另外,评剧里的乐器也是十分独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二胡。二胡拉出来的声音也是非常好听。一个只有两根弦的乐器,通过老师的演奏却能演绎出喜怒哀乐各种情感。这些乐器都是我们平时没有听过没有接触过的。我非常想要一探究竟,想要向老师讨教学习。

这次戏曲进校园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懂得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付出才能获得赞美的掌声。这就像我们学生学习一样,虽然有时候很枯燥乏味,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学习了,去付出了,我们不仅能收获知识,更能在我们以后的成长之路上奠定坚实的基础。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努力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校园生活才会无悔!

最后,感谢学校、感谢班主任梁琦老师给我们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一定不辜负学校的期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学习,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篇4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在这个星期四的上午,我们齐礼闫小学迎来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同学们都一个个怀着激动之心来到了现场,在学校搭起来的舞台上,演员们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今天我们观看了戏曲,一共有五个首先是家人把我请进来、接着是花木兰征途、见皇姑、痛说革命家史、辕门外三声炮。

我最喜欢的是花木兰征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的.孝敬父母和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其勇武强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所以,战场上的厮杀作者几笔带过,而把“木兰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所以,着力写木兰作为女孩儿对父母的牵挂,写她的巧梳妆,写她打扮得娉娉袅袅光彩照人的风姿神韵。人们向来不稀罕雄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缺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篇5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戏曲剧种以平均一年一个的速度在消失,观众老化分流,“戏迷”“戏粉”锐减,戏曲衰落,前景堪忧。中国戏曲孤独的守护者们一直坚忍不拔,孜孜以求,坚守定力,苦练内功,遏制流失,用心传承。

在西方文化剧烈冲击的背景下,我们在思考戏曲的存在与发展问题时,也有一种现象,即习惯于在继承与创新这对关系的讨论中本能地维护传承的.价值。强调对戏曲本体的坚守,这是不错的,多年来正是这样的价值倾向保证了戏曲的存续。但是,对于一直在寻求更好发展的戏曲来说,另一对关系也同样重要,那就是戏曲传承与传播的关系。

传承保证戏曲本体在发展过程中不走样,保持其内在的规定性,保证这个文化种子的基因不变异,保持其特殊的审美质量和精神。

传播则是传承得以存在的阳光雨露。在戏曲行业走向复兴的初始阶段,我们特别需要关注传播的价值,捕捉传播的机遇,选准传播的途径,瞄准传播的优先群体。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篇6

中国戏曲,对于年轻人的我们未必十分关注,但我对中国戏曲还是很关注的,从小受爷爷的影响,我对戏曲也有点兴趣了,在大学,没想到我可以选到这样的课,我根据我的爱好就选了,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我学到很多关于戏曲的知识,我通过查一些资料,自己写了一些对该课程的感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中华文化也从几千年前的单调,发展到现在的辉煌。戏剧,无疑是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特色的一项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随着文明的出现就出现了,虽然原始的戏剧很粗糙,也可能称不上是戏剧,但任何一项文明的发展都是要经历刚开始的粗糙,才能逐渐得趋于完善的。原始的戏剧为后来完美的戏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戏剧从原始社会发展代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重大改革。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作“戏曲”。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篇7

今天,在我校开展了第一届“戏曲进校园”活动,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去观看了戏曲表演。

小时候,看见自己的爷爷和奶奶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很老土,赶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赏了戏曲后,我才被戏曲震撼了。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川剧变脸。看了很长时间,经过仔细观察,我终于知道了变脸的“庐山真面目”。其实变脸人的衣服后面有一个机关,每次要变脸时,我都注意到变脸人的'手会往背后伸。

还有使我高兴的一出戏,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头上戴个有“翅膀”的帽子,这个节目快把我笑死了。老爷爷戏没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厉害。他头上的两个“小翅膀”很神,爷爷头晃晃它就一直在转。老爷爷走路,走着走着摔倒了,倒下时还一直在吹胡子,从中看出老爷爷的功底很深呀,表演完后,主持人说爷爷练了二十多年了,我都惊呆了,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呐。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篇8

11月30日下午八、九节课,我们在北一阶观看了“戏曲进校园——评剧专场”,让我们得到了精神食粮的补充。

首先,由侯顺成侯老师为同学们系统地讲解并普及了戏曲及评剧的知识,使同学们了解了戏曲。

戏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三百六十余种。每一个地方几乎都有本地方言的剧种,根据数量的多少而分出六大剧种,分别是:北京的京剧、河北的评剧和梆子、河南的豫剧、上海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而在这六个剧种中,京剧和评剧是唯二有国家级剧院的剧种,其它的则都是地方上的剧院。评剧是从唐山地区发源的,评剧的代表作有《花为媒》和《小二黑结婚》。侯老师接着又给我们讲了各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如:曲剧和越调、山东的吕剧等等。接着又给我们讲了唱戏的唱法,现在90%以上的戏曲演员都是用普通话的唱腔、念白,但也是有特殊的,如:演员赵丽蓉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名戏曲演员,她唱戏的时候就是用唐山话唱的。还有就是评乐队,它是由古代乐器和现代乐器结合而成,古代乐器有弦乐、二胡、笙、唢呐、梆子、铙钹等,现代乐器有提琴、黑管、长号、小号、大号等。

之后,就是刘和军老师介绍笙。刘老师先讲了笙的历史。笙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乐器,它最早发源于3500年前,并且很多西洋乐器都是受笙的建造原理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口风琴。笙还有17、21、27、30孔之分。之后,刘老师还亲自现场为我们吹奏了笙。

接着,马旭峰老师为我们讲述二胡和板胡的知识。它们两个的用处很多,如:电影《地道战》和电视剧《西游记》中都有用到板胡的地方。拉二胡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激发大脑,保持体形。

最后,还进行了互动,还进行了现场演唱,并且唱得都很好,台下掌声雷动。

我相信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戏曲知识,还让我们在繁忙的学习中得到精神上的缓解和放松。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篇9

戏曲,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艺术的博大精神,源于它立世五千余年。

在这个星期三的上午,我们十一小学迎来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同学们都一个个怀着激动之心来到了现场,在学校搭起来的舞台上,演员们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将京剧的气息撒至操场的各个角落;一个迈步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般,掉入了京剧的大殿。我们在演员们身上看到了戏曲的魅力,不是想象的那么乏味,而是令人沉醉于此。同学们的目光紧盯着舞台上的演员,眼中充满了赞叹的神色,好美丽啊!原来京剧也可以演绎得这么洒脱,富有虚实的色彩。舞台上演员的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们汗水的背后除了努力,更是坚持,演员们的唱、念、做、打看似信手捏来的,却在台下付出了不知道有多少的汗水。演员们精彩的表演结束,台下同学们的掌声犹如阵阵波涛,席卷了整个校园,叫好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演员们谢幕的微笑,沐浴在同学们的赞美声中,也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喜悦之情。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递来说,校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土壤。一方面,戏曲进校园,到底应该采取什么形式,期待获得哪些目标,如何才能够让戏曲进校园不再流于形式,这些细节问题都应该思考到。另外一方面,对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龄层次,都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戏曲进校园的方案,而不是只是为了节约工作而进行各种敷衍了事的工作。有鉴于此,戏曲进校园的工作贵在“精准”二字上做足文章,否则,戏曲进校园往往不能够获得预想中的效果。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我相信,中国的京剧必定会闪耀出它璀璨的光芒。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