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精选5篇)

来源:收集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篇1

上周日无意间打开电视看到央视频道正在播出朗读者,董卿主持正在采访濮存昕,看了一段被这个节目深深吸引。它和以往的访谈节目大不相同,除了简短的采访,嘉宾还会朗读一段文字分享给特定的人群。一期节目会有四到五位嘉宾,满满的温暖。

《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我认为《朗读者》是央视从《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打造的又一爆品。

边看节目边发朋友圈谈了一点感触,没想到很多朋友留言有共鸣。此刻我从我的角度给各位朋友做一点分享。

董卿变得柔和起来

前几年在看董卿主持节目的时候我就判断董卿是一个控制型的女人。节目中不断展现她的强势,经常打断嘉宾和评委的话,让人觉得有些反感。之后就没怎么关注她,直到诗词大会董卿的蕙质兰心让很多观众惊讶,这次《朗读者》让我对董卿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发现董卿变得柔和起来,无论主持还是表达让人觉得很舒服。董卿作为制作人及主持人,用一个个"遇见"的故事和精美的文字展现出有血有肉的人生经历。

这就是她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各种不同的人,有很多人很有才但是未必懂得和别人交往,做事的时候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我想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在很好表达自己的同时还让别人舒服。

如何与人交往?我认识的李局有几句经典的话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与人合作要学会:

三把最管用的钥匙:尊重、微笑、谢谢。

三个带来:带来快乐、带来利益、带来希望。

世界小姐张梓琳与大家分享了人生中母亲角色的转变,世界小姐带给她的是惊喜,而作为一位母亲则是更多感性和感动。也正如她在节目中给孩子朗读的《愿你慢慢长大》:"愿你被许多人爱,如果没有就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能够睡到自然醒。"

许渊冲老爷子诠释热爱的力量

第一次知道许袁冲是源于《朗读者》,老爷子今年已是96岁的高龄,每天却工作到凌晨三四点。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他的名片上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第一人"看完这个是不是觉得老爷子很狂?其实不然。

许渊冲的人生格言是"自信使人进步,自卑使人落后",此言非虚。诚如钱钟书先生所言:"足下译著兼诗词两体制,英法两语种,如十八般武艺之有双枪将,左右开弓手矣!"迄今为止,有哪一位外国学者能够用中英文互译?有哪一位中国学者用英法两种外语翻译过中国的诗词?"

当老爷子和董卿聊起翻译时,活力四射、两眼发光、乐在其中。我想这就是爱好的最高境界,翻译乃老爷子的真爱。他说自己有一个小目标,如果能活到100岁,他要把剩下的不到30本的莎士比亚的著作翻译完。老爷子都如此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撸起袖子加油干呢?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篇2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这类新模式成为引领趋势的又一次有益创新,再次掀起了民众诵读经典的热潮,通过朗读挖掘文字背后的文化价值,体悟不同时代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情感世界。《朗诵者》于CCTV-1、CCTV-3黄金时段联合播出。

据悉,第三期节目以“眼泪”为主题,邀请到“九球天后”潘晓婷作为嘉宾,在节目中,她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童年时就开始接触台球,她以一篇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旧事》中的一段致谢自己的父亲。

而本周六(3月11日)将要播出的第四期,是许久没有在电视荧幕上露面的李亚鹏。节目中李亚鹏首度讲述和女儿李嫣在生活中点滴的小故事。还有唱着《那些花儿》的刘惜君,也来到现场朗诵。

节目中,当主持人董卿问到李亚鹏这20年来最大的改变时,他表示:“我女儿的到来,给予了我人生最大的变化”。随后,李亚鹏不仅将女儿李嫣在情人节亲手给自己做的巧克力当做小礼物送给了董卿,还首度展示出了女儿送给他的生日贺卡,卡片中写道:“一天天的过去了,你还在抽烟,每一次抽烟都在伤害你的身体,这是你45岁的生日,我不会再跟你说第二次,我爱你,如果你不抽烟,我会更爱你。”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篇3

如今人们在综艺电视节目上消磨的`时间毫不亚于影视剧。有人说类似《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这样弘扬文化的综艺类节目的出现,预示着真正优质的“中国综艺”,终于从《跑男》等真人秀节目所开辟的流俗泥沼中脱颖而出,并有望将主流的电视节目观,引领到一个传播文化、更具深远意义的层面。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作为主持人兼制作人早已圈粉无数的董卿必然是节目一大看点,关于节目走红本身对“中国综艺”的大局观影响她也发表过这样的见解:“我并不认为《朗读者》获得关注标志着文化节目就开始大火,但是起码它是个风向标。”

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朗读都是传播文化、传递思想、传承精神的最好手段。《朗读者》的节目编排很简单,每期会设定一个串联全场的主题词,比如第一期是“遇见”。以此为题,以诗词,散文等形式来分享嘉宾故事,感动观众。有些观众看过第一期后不由会想起《见字如面》,虽说实际《朗读者》与其在企划上并无关联。但事实上,同属三大“清流综艺”的《中国诗词大会》也曾采用过与之相似的形式,将参赛选手的“诗词人生”植入节目内核,引起观众共鸣。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篇4

今天健身的时候把《朗读者》第四期看完了,让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前国家队女排姑娘赵蕊蕊的那句“比你的腿更痛的是你的心”,在她说出这句话的那一刻,我仿佛感觉到她在和梦想说再见。

「朦朦胧胧的,有个姑娘站在十字路口,四处张望,离她不远处,另一个她慢慢地走向远方,她望着她,却不知道那是不是她,她想上前去看看,却不能移动丝毫。」

“我一直没敢睁开眼睛,因为我觉得,只要我不睁开眼睛,这就是一个梦,一个噩梦。”

运动员的黄金生涯可能就那么几年,但他们为此付出的可能是从几岁时就夜以继日的努力,汗水,而且最后换来的是一个充满伤痛的身体,可是又有谁后悔过呢?

倪萍的《姥姥语录》里写着“一个人受多大的罪,就享多大的福”,人生是很公平的,小富即安是一生,大富大贵也是一生,但这两种人所承受的必定不同,人生的路到底走哪一条,到底怎么走,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走过,就别后悔,后悔了,就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后悔的机会的。

很期待蕊蕊的新书,还记得许渊冲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不是你活了多长时间,而是你记住了多长时间”,趁着我们还有记忆的时候,把它们写下来,以此证明,我来过,我记得。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篇5

每一期,节目都有如“遇见”“选择”等主题,选择合适的朗读者并匹配好内容是引发共鸣的保障。从效果看,《朗读者》有好反响,或许和找到了不少有阅历和感染力的嘉宾有关。

徐静蕾和已过世的奶奶有着割不断的感情,当她朗读史铁生《奶奶的星星》的片段时,很多观众落泪;“世界小姐”张梓琳朗读了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献给自己10个月大的女儿,她那“愿女儿每天睡到自然醒”的期许打动荧屏前的无数妈妈……

在《朗读者》策划之初,节目组就意识到单纯依靠专业朗读这样“曲高和寡”的方式来吸引大众显然行不通。他们寻找到的高而不“冷”的表现语言,拿刘欣的话来说,是“以文字为介质,以情感为窗口”。把文字和人背后的故事串联起来,那些原本看上去深奥的文字,自然就拥有了柔软的质地。

而文化大咖、商业精英之外,平凡如你我的“素人”的加盟。这也让节目区别于常规的朗诵类节目。“素人”嘉宾杨乃斌在第二期亮相,儿时他就失去了部分听力,在妈妈的陪伴下走过了小学、初中甚至大学。从朗读优劣的角度看,杨乃斌在朗读冰心的《不为什么》过程中吐字并不标准,但导演田梅以此为例对南方日报记者说,之所以杨乃斌能站在舞台上,正因节目更在意嘉宾能否通过他精彩的故事绽放自己,而不是强调朗读的技巧。

有时候,节目组也会碰到让他们都觉得意外的嘉宾。如第一期的翻译家许渊冲,邀请他时更多考虑的是他的成就值得书写,但到了录制现场,老人家内心深处的某种情绪被激发了出来,他的激情四射触动了观众的泪腺。“这是我们事先没料到的,这样的嘉宾,对一档节目来说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田梅感慨。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精选5篇)

    - 阅0

    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参考(精选篇1这次品综课,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节目《朗读者》。这是董卿阿姨自己花多年时间制作的节目。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这次我遇见了朗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