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华 - 《感动中国》观后感800字(精选10篇)

来源:网络

朱丽华-《感动中国》观后感800字篇1

黑色的眼睛只给她带来了黑夜,但是她依然寻找光明。她就是六十二岁的盲人朱丽华。

命运对这位老人是极不公平的。在朱丽华十八岁那年,一场意外导致了她的双目失明,从此她的世界只剩下了黑暗和绝望。在此后很长一段时期里,阴影始终笼罩在她的心田。直到1983年,在收音机里她偶然听到了张海迪的故事,她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相同的命运,却有着不同的态度。朱丽华被她的故事深深打动,唤醒了自己早已麻木的灵魂。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拍,心灵的残疾才是可怕的,只要心中有光,人生就不会黑暗。

张海迪的事迹使朱丽华顿悟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她选择了顽强地站起来。1985年,她参加了浙江省第一届盲人推拿培训班,学会了这项技能以后,嘉兴市福利院给她安排了工作,她开始用推拿治疗脑瘫病儿。看着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朱丽华心中萌生了尽其所能帮助他人的想法。

1985年,福利院安排了一处诊所让朱丽华经营,她招收学员的标准是必须是盲人,而学员的学费吃住都是免费的,她让那些以前是社会累赘的残疾人变成了对社会的有用之人。

1998年,朱丽华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中医师资格,从此以后,她开始走上了为贫困失学儿童捐资的漫漫长路。从1991年到20xx年,她帮480名孩子圆了上学梦,累计捐款达到了373万元,而这几乎是朱丽华诊所的全部利润。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本该是需要社会帮助的残疾人,却尽其所能在帮助他人,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啊!她在努力地回报着所有善待她的一切人和事,回报着党和政府对她的关爱。

通过朱丽华的事迹,我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与无私,也感受到了她的执著和乐观积极的心态。被别人需要的感觉是美好的,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和荣幸的事情。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乐于助人的人心中总是充满着快乐。我相信朱丽华老人的世界从她帮助别人的那一刻起便不再黑暗,而是充满着光明和绚丽多彩。

上帝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却帮别人打开了窗。看见过这世界的阴影,但还是面向光明。这正是朱丽华老人的生动写照,她是我们身边自带光环的既普通而又伟大的人。

朱丽华-《感动中国》观后感800字篇2

回想其最近一次观看《感动中国》还是在四年前的高中观看的,好像是为准备考试而被老师临时加的一节难得的观影课。

《感动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专题部活动直播组承办的,该栏目从20xx年创办至今已有18年的历史,也已经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在此期间,它一直是我们的精神粮食,丰富了我们思想境界,开拓了我们新的价值观。经了解到,感动中国的不仅仅可以是那些名人、科学家,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也可以在普通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

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

43年前,普普通通的朱丽华因伤而导致失明,失明后她曾一度不肯外出,而后毅然决然的下定决心要出去感受一下久违的阳光。也许正是她的一举动彻底改变了的她的生活状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走上了盲人中医师的道路,并且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诊所。同时她也坚持做慈善。直至目前,她资助贫困学生人数达到480人次,为希望工程捐款累积达373万元。不仅如此她还免费招收盲人学徒,教授他们按摩的手法和技巧,这无疑让更多的盲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为家庭幸福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我们的和谐社会增添了一砖一瓦。

就像颁奖词中写道:“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看见过这世界的阴影,但还是面向光明。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你能感受到。”

也许这就是一件事坚持到底,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一件令人敬畏的、敬仰的。

还有四川森林消防员,他在接到消防通知时,来不及和妻子告别急匆匆地奔向火场,一心只想救下火灾。在海拔高达4000米的山脊上与无情的浓烟和聊聊火焰展开战斗,出乎意料的是火情受到迎面的吹来的强风导致火势暴涨森林爆燃,最终。

他们平均年龄仅有23岁,最大年龄也只是38岁,最小年龄仅为18岁。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社会、奉献给了当地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然我们向人民英雄致敬,向全国奔赴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

《感动中国》以平凡人物的生活故事传递给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与生命真谛。“感动中国”留给我们的主题是一种品质,这品质继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形成的民族性格和中国风格。

朱丽华-《感动中国》观后感800字篇3

昙花一现,虽短暂,可她毕竟绽放过;鸟儿在天空中没有留下痕迹,可他毕竟飞翔过;烟花,虽然终究烟消无踪,可它毕竟绚烂过……我们虽不认识您,但您给我们带来的太多太多。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1林俊德,您虽然走了,但我们永远怀念您。

林俊德是最令我感动的一个人。他1952年入伍,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的任务。但在20xx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但是他还没有完成他的遗愿……

他带给我们的,我想,是忠于职责。现在的社会上官员、以公徇私的现象很普遍。他是一个普通人,但他却默默无闻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是真正的战士,他为的是国家、是人民的利益,他用50年默默坚守信念,让我们永远记住他,记住他那可贵的精神*—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普通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才是我们中国更加强大起来。作为一个普通人,只要献出微不足道的小力量,就能感动中国。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每一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触动了我们心灵深处那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

朱丽华-《感动中国》观后感800字篇4

不是所有的泪水都源自悲伤和痛楚,不是所有的哭泣都因为恐惧和怯懦。昨晚,所有的泪水都来自感动!因为十位平凡的人,更因为他们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迹,那一份感动重重的落在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泪水控制不住的溢了出来。

谁说人间没有真爱,谁说社会缺乏信任,谁说物质高于一切,谁说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沦丧?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完美的诠释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真谛!他们身上的美德让我感动和敬佩,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好好的感悟。结合到自己的一些经历,其中黄旭华和姚厚芝这两位的事迹,更加让我触动。

首先说一说黄旭华老人:“自古忠孝难两全”,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毕业后的黄旭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忠——忠于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工作。舍弃小家为大家,隐姓埋名30年。错过了为父母尽孝,错过了为父亲送终,顶着被家人误解、被族人唾骂的压力,在一穷二白的年代里,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潜艇的研发,为了壮大祖国的军事力量,默默的、无悔的付出,终于成就了如今的中国核潜艇,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核潜艇之父,更是让人敬佩的中华好儿女!

想想自己,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在年近不惑之年,远离年迈的父母,远离熟悉的朋友和环境,拖家带口奔赴一千多公里的盐城驻守。曾经,我内心也有诸多的不舍;曾经,我也认为这算是一种不平凡;曾经,我也觉得我可以因此而骄傲。但看看黄旭华的事迹,我的内心除了惭愧,就是惭愧,自己现在做的,还太不够好了,根本就不值一提。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洗礼,对灵魂的洗礼,对思想的洗礼,同时也更坚定了我为工作和事业付出和奋斗的决心。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数字化,而在走向数字化的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走向数字化的刚强!

心情激动,平复一下,再来说一说姚厚芝同志:“慈母手中线,三年锈大爱”,一想到电视中那因病痛折磨紧锁着的眉头,想到为儿女筹措学费锈巨幅十字绣而颤抖的双手。姚厚芝,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母亲,您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母爱的无私,以及那一份对儿女的责任。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您就是那浩瀚的大海,宽广无疆。看完您的事迹,我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听着她的嘱托,想起她送别我时的泪眼婆娑,我的心再一次潮湿了。

朱丽华-《感动中国》观后感800字篇5

看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在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格桑德吉。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20xx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20xx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朱丽华-《感动中国》观后感800字篇6

近日黄文秀的名字和事迹从广西传遍了全国,她是广西省百色市乐业县百坭的村第一书记,一个永远阳光朝气、笑容灿烂的姑娘,从贫苦大山走出,学业有成后毅然放弃大城市的优厚条件回到家乡,不顾条件艰苦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最终因遭遇山洪不幸遇难殉职。这个30岁的女孩,不施粉黛,不穿裙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不忘初心”四个字诠释的淋漓尽致。

不忘来处,铭记初心。黄文秀同志在北师大硕士毕业后,她没有忘记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亲父老,没有忘记自己苦心求学走出大山的初衷,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毫不犹豫的选择回到家乡奉献自我。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黄文秀同志守初心、怀真情的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摒弃小我意识和享乐主义思想,同人民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做广大群众的的贴心人。

勇于担当,有勇有谋。百坭村是深度贫困村,初来乍到的黄文秀经常会“碰钉子”、吃“闭门羹”,面对乡亲们的质疑,她很快转变工作思路,从帮助村民干农活到下地种油茶,从闲话唠家常到帮助村民申领扶贫贷款,这个女娃娃用真心一点一点取得了贫困户的信任和尊敬。党员干部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敢担当、用真心的精神,多弯下身子倾听,多深入基层体察,把为民谋福祉、解难题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只有做到“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用自己的智慧与行动解决困扰群众的一切难题,才能获得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百坭村全村472户中有195户贫困户,得知要到这样一个深度贫困的村子赴任,黄文秀没有丝毫犹豫和畏惧,收起裙子、挽起裤腿,满怀热情和信心奔赴脱贫攻坚的一线战场。党员干部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肯吃苦、甘奉献的精神,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坚持以民为本、吃苦在前,作风过硬、工作务实,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诠释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作为。

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通过学习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传承她常怀感恩之心、不忘初心使命的为民情怀,汲取她知重负重、直面挑战、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学习她扎根基层、无怨无悔的责任担当。只有俯下身去,沉下心来,为基层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永葆初心,牢记使命,才是对黄文秀同志的纪念。

朱丽华-《感动中国》观后感800字篇7

xxx年感动中国的评选已经结束了,我为这些人感到骄傲,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这一首炙脍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学时再次回荡在我的耳边,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动中国》看完这一部影片后,不禁令我充满无遐的联想,在我的心中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想与体会。

还记得获奖的人分别有:勇于救助生命的魏青刚、坚持助学的丛飞、勇于为国奉献的黄伯云、为人们健康服务的`李春燕、自强自立的洪战辉、信守承诺的陈健、残疾而不自卑邰丽华、为国鞠躬尽瘁的杨业功、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为国奉献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还有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他们的事迹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展示了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保家卫国,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杨业功让我受益匪浅,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到达了遥远的天堂,但他的事迹与他那光辉英勇的形像将会永远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遗忘,他是中国军人的最佳楷模,他为了工作废寝忘餐,为了工作日夜奔波,为了工作而劳心劳力,他对国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连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记他的工作,惦记着他曾经无私奉献过的国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辉,令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司令而自豪。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足以令我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着,回荡着……

在这此获奖者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残疾艺术家邰丽华,邰丽华2岁时因高烧而成了聋哑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在我们局外人看来是很悲惨,但邰丽华却度过了这些难关,从不幸的沉渊到艺术的顶峰。她每天辛苦地练习,强迫自己去练,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十倍的努力与心血来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实际的行动与相对的能力打破了人们对她的可怜与同情,让群众对她刮目相看,向他们证明了残疾人的能力,展现了尽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显示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向我们表达出了心灵至美与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了没有语言的美与魅力,散发出从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辉。

朱丽华-《感动中国》观后感800字篇8

日常生活随处都是有感动,或许那感动与世长存,或许那感动仅仅一瞬间,或是那感动是普普通通的琐事。感动带给大家一次次内心的深触。《感动中国》带给大家一次感动的盛宴。而要我印像最刻骨铭心的,感受深刻的是陶艳波母亲。她那一抹感动深深地碰触了每一个人的内心

陶艳波仅仅一个平平淡淡的母亲,她本应当和老公儿子幸福美满的渡过后半生,殊不知,人有旦夕祸福,人有旦夕祸福。她的儿子被查出来先天的耳朵失聪,这给还沉浸在幸福快乐中的陶艳波一次厚重的严厉打击。可是,她沒有舍弃自身的儿子,她确信,她的儿子一定能开辟光辉。因此,她每日跟儿子一起念书,变成儿子一生的同学。中小学,中学,普通高中,甚至高校陶艳波辞退了工作中,就那么,仿佛返回了哪个时期。陶艳波每日做当堂手记,碰到听不进去,不理解的题便追着教师,一直追来到公司办公室,恳求教师给她再度解读一遍。夜里,陶艳波便仔细地打开手记,给儿子讲题,有时候乃至要讲好几回才可以让儿子听得懂。三十多岁的她,鬓发早已发白,皱褶悄悄地爬干她的面颊。由于过多的劳碌,造成陶艳波的头发越来越敏感,最终一块块的掉下来,促使陶艳波迫不得已戴上假发套。身体也暮气沉沉。如今,儿子在她的坚持不懈之中,竭尽所能,考入了一所好学校。

陶艳波,她仅仅一个母亲,却有这般强劲的恒心,也是由于爱子心切。以便自身的儿子,她就算舍弃一切,放弃了容貌,身心健康。就把手青春年少安葬在这儿,可是陶艳波觉得是非常值得的。她不谈正前方是不是战战兢兢,是不是将她万般残害,她所顾忌的,所期待的,便是儿子未来的幸福快乐与身心健康。他的四周静寂出来,你的爱彻底沉船。除开母亲的爱你一无所有,但还要横下心和运势角逐。十六年陪考,你是他的同学,你作他的耳朵里面,使他听到这个世界的轻柔,也听到无声的爱。

大家的母亲或许沒有那么令人感动,我们自己或许也不会那麼人生坎坷。可是请别忘记,感动不用奋不顾身,惊天动地,或许是日常生活累积的一点点小事刚开始,那一抹感动,尽管口味淡,但在紙上一点点累积起來,也是深厚的。

朱丽华-《感动中国》观后感800字篇9

2月18日晚8时,“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首播,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登上颁奖台,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举办17年来,第16个获此殊荣的河南个人或集体。在全省教育系统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无私奉献者应得到尊崇和褒奖,我们要深入学习张玉滚精神,争做出彩教育人。

“张玉滚同志扎根乡村、不忘初心、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高贵师德、师魂的力量,他的故事直抵人心、感人至深,当选‘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实至名归。”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说,在我省160余万人民教师队伍中,不乏张玉滚、李芳式的好老师,全省教育系统将继续全面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完善教师管理机制,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郑州经开区教文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关希哲说,张玉滚老师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点燃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是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我们要用他的感人事迹激励全区教育工作者,围绕发展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张玉滚校长扎根深山,为师为父,用行动和爱为孩子点亮求学道路,是校长、老师的榜样。”郑州市纬五路二小校长焦憬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工作岗位、树立坚定信仰,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

许昌市襄城县屈庄中心小学老师周旭丹说,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要学习张玉滚老师高尚师德,学习他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担当,学习他不忘初心的坚守,学习他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怀,为乡村的孩子带去改变命运的希望。

河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的大四在校生王亚倩说,张玉滚老师的先进事迹深深触动了我,他用微薄的工资资助学生,他不断学习,将自己打造成全能型老师……作为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准人民教师”,我将坚定理想信念,积极主动学习,争做像张玉滚、李芳一样的好老师。

朱丽华-《感动中国》观后感800字篇10

今天老师让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里的一位小女孩的故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动。

她五岁那年,父亲因车祸去世,她的母亲把她送给了别人领养,在新的生活里,她不但没有获得到幸福,反而让她的生活变的更加辛苦,她的养母卧病在床,养父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一走了之,母女只能相依为命。她弱小的肩膀不得不支撑起这个家庭,担当起重任。当别人家的孩子在撒娇,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早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那时的她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未喊过疼,听着孟佩杰养母含着泪感激地回忆,我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一个柔弱的小女孩站在板凳上,顶着脚尖吃力地拿起锅铲翻炒的情景,心里不由得阵阵酸痛。孟佩杰每天起早贪黑,帮养母穿衣、洗漱、换尿布、喂早饭,然后才安心地一路小跑着上学。晚上回家后,一大堆家务活等着她,服侍养母睡后,她才开始学习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就这样,孟佩杰在艰苦的生活中勤奋学习,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由于放心不下养母,她竟下定决心:带着养母上大学!

命运对待孟佩杰是残忍的,无情的,而她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以灿烂如花的微笑回报这个世界。她面对逆境,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她的存在,成为养母生存的勇气。当人们对她惊叹不已时,她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而现在的我,有时还跟妈妈顶嘴,跟妈妈对着干,做作业时,还跟妈妈吵架,和孟佩杰比起来,我实在是太惭愧了。父母从小就为我做过许多事,在我生病的时候,是父母一直在我身边照顾我,是我的疾病快速康复;在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是父母和我一起攻克难题,带领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日常生活中,是父母从小一直给我做饭,洗衣,是我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变成现在的高大阳光少年。我暗下决心:要向这位小女孩学习,在生活中要孝敬父母,感激父母,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辽宁丹东宽甸县杨木川中学初一:佟佳慧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